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

第1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同學們,你們有聽說一杯滿滿的水里能放一百個回形針嗎?讓我和你們說說吧!

星期六,我在家里做了個小實驗,材料是:一百個回形針,一杯水。我想試試一杯水里能放幾個回形針?我拿起一個回形針,扔進水里,兩個,三個,四個……一個一個往里扔。報紙上說水里可以放一百個回形針,太不可思議了!我不相信,你們相信嗎?一百個回形針全部都扔進水里了,可水一點動靜也沒有。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是回形針很輕,浮在了水面上,水里動力太小,即使放一千個,也沒有問題。

這個知識你明白了嗎?科學也是很有講究的,知識還有更多,等待你們一起去探索呢!

浦東新區(qū)蓮溪小學四年級 周欣怡

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第2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華倫海特的老婆便是這樣的人。在華倫海特生活的時代,還沒有統(tǒng)一的溫標,也就是說,大家對溫度的描述是千奇百怪的,兩個人見面,一個說:“熱死了,都一百多度了?!绷硪粋€說:“是啊,真熱,都超過十度了?!比A倫海特也是一個熱衷于溫標研究的人,他想,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冷的溫度和一個最熱的溫度,然后把這個區(qū)間分成等份,每份一度,這樣表示溫度應該是比較科學的。于是,華倫海特開始尋找最冷的溫度。他來到自己所能到的最冷的地方北愛爾蘭,在某個最冷的冬日,記下了水銀溫度計的高度,于是,華倫海特的零度找到了。那么高溫又到哪里去找呢?華倫海特找了一圈以后。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老婆身上,此時,他的老婆正在為丈夫不者家地找溫度而生氣呢。華倫海特腦子里靈光一閃,還有什么會比老婆生氣更厲害的火氣呢?然后,華倫海特把他老婆的體溫定為100度,這就是最初的華氏溫標,竟然來自于一個女人的體溫。

很快,華倫海特的溫標就出問題了。因為他的老婆感冒發(fā)燒了,體溫超過了100度。后來,華倫海特又重新回到實驗室,改進了他創(chuàng)立的溫標。比起華倫海特,倫琴看起來要更加沖動一些。他在實驗中發(fā)現了一種穿透力很強的射線,然后,他就想辦法找來各種材料,看能不能阻擋這種射線。在試過很多材料以后,他發(fā)現金屬鋁能攔截住這種射線。為了深入研究,他拿了一個小鋁片,放在放電管和紙屏之間。這時他大吃一驚,熒光屏上不但出現了鋁片的黑影,還出現了他手部骨骼的陰影,并顯出手指模糊的輪廓。

為了驗證這個驚人的發(fā)現,倫琴一把抓起老婆的手。把她拉進實驗室,然后把她的手對準放電管,照射了15分鐘,結果顯形后的底片上,清楚地顯現出老婆的手指,手指上的兩枚戒指也清晰可見。這張底片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透視片子,來自倫琴老婆不可思議的神奇之手。

比起華倫海特和倫琴。麥克斯韋的老婆是幸運的,因為丈夫很尊敬她,總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給她看,麥克斯韋的老婆也就很情愿地做起了丈夫的助手。幫他計算數據。麥克斯韋研究的是電磁學,他通過周密計算,得出了電流的速度,而這個速度竟然和光速很接近,也就是說,光就是一種電磁波。麥克斯韋為自己的發(fā)現激動得幾天幾夜睡不著覺,老婆不忍心,就幫他對數據仔細進行核對,然后拍著麥克斯韋的肩膀說:“你的計算是正確的?!敝柠溈怂鬼f方程就這樣誕生了。

第3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NW羅塔-1是目前地球上唯一能夠在爆發(fā)時進行近距離觀測的海底火山。2009年4月,一支國際科學考察隊攜帶遙控機器人“賈森”登上“托馬斯?湯普森號”海洋研究船,開始了對這座海底火山活動的考察與探險,他們在海底獲得了令人矚目的NW羅塔-1噴發(fā)活動的新信息??疾靾蟾娣Q,在過去三年里,火山噴發(fā)活動異?;钴S,令人驚訝的是,火山活動竟孕育著一個獨特的海底生物群落。

科學家發(fā)現了一個高40米、寬300米的新的火山錐,這個火山錐有12層樓那么高,寬如城市街道。而且隨著火山錐變得越來越大,生活在火山口上的海洋生物群落也越來越興盛。在這個不同尋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活著蝦、蟹等海洋生物,其中一些是新發(fā)現的物種,這些生物對周圍的環(huán)境有著特殊的適應能力。

海洋酸化現象早已令科學家憂心忡忡,因為這種狀況對某些魚卵和幼體來說是致命的,會干擾貝殼的形成。科考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這些海底生物如何適應酸性環(huán)境的生活,他們在NW羅塔-1火山發(fā)現了兩種蝦,這表明它們已經適應了火山生存環(huán)境。他們把其中一種蝦稱為Loihi蝦,Loihi蝦已習慣于以菌絲為食,菌絲有像園藝剪一樣的小爪子。第二種蝦是一個新品種,稱為火山蝦?;鹕轿r一開始吃草,但長到成年階段,前爪變大,開始變成食肉動物。它們很聰明,也會攻擊Loihi蝦,以過于靠近火山煙流而被毒死的海洋生物為食。

盡管生存條件極為惡劣,但包括蝦、蟹、帽貝和藤壺在內的大批生物在海底火山茁壯生長。通常來講,由火山噴發(fā)造成的惡劣的化學環(huán)境,對正常海洋生物是有害的,這些生命力頑強的蝦蟹竟適應了環(huán)境,真是不可思議。

第4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物理實驗是指人們根據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學儀器設備人為的控制或模擬物理現象,排除干擾,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條件下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一種活動。物理實驗可以簡化和純化研究過程;可以強化研究條件;可以加速或延緩物理過程;可以重復再現物理過程;可以對物理現象或過程進行定量研究。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實驗教學是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實驗具有真實、直觀、形象和生動的特點,易于激起學生興趣。對于中學生,物理實驗有很強的吸引力,極易喚起他們的直接興趣。學生觀察實驗,自然也會產生自己動手的欲望。設法讓學生多動手做實驗,不僅可以滿足學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不斷體會和嘗到“發(fā)現”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后的喜悅。正因上述原因,所以教師不僅需要自己多做實驗,而且要設法讓學生多做實驗;不僅要注意選擇能說明教學中需要說明問題的實驗,而且要盡可能使所選的實驗能激發(fā)學生學生興趣。

二、課外實驗可以挖掘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小實驗中,有很多都是神奇而不可思議的,以“紙鍋燒水”的小實驗為例。很多學生都不相信這是真的,于是,我便組織學生在課下自己求證。學生經過動手實踐之后,發(fā)現紙鍋果然能燒水,同是也對沸騰有了更好、更深的了解。期間,學生不免會遇到迷惑,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地解惑,講明道理。

課外的一些小實驗,材料簡單,隨手可得,制作步驟簡單,學生能夠獨立設計并完成。課外實驗,一方面能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科學與生活的關系;另一方面實驗物品本身并不是物理實驗材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資源和廢物利用、保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而且材料應用本身也體現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豐富實驗形式可以提升教學效果

要想進一步實驗教學的,教師要有意識地豐富實驗教學的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一些實驗器材,讓學生的實驗能夠達到良好效果。同時,教師可以透過一些教學輔助工具,如借助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提升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對于具體的實驗操作模式有更好的理解與認識。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只有不斷豐富實驗教學形式,才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實驗的參與積極性,進而讓學生的實驗能力得到提高。這一組實驗在操作上比較煩瑣,最后實驗成功的小組并不多。為了深化對于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結束后,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實驗視頻,讓學生仔細觀看標準的實驗操作方法。這個過程豐富了實驗教學形式,學生認識到自己實驗操作中的一些誤區(qū),進而會在下次實驗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

四、增加物理實驗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第5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無殼槍彈它是德國一公司生產的代號為G11的手槍彈,主要采用耐溫新型發(fā)射藥而壓模成一個堅固柱體,把彈頭和底火分別嵌在火藥兩端,其重量僅相當于普通子彈的五分之一。這一槍彈的問世,被稱為輕武器發(fā)展史的新革命。

染色彈彈殼內裝有染色劑。被子彈擊中后,濺落在人的皮膚、服裝或物體上能形成顏色斑點。主要用于防暴以便于對兇手的追蹤、區(qū)分和取證。

變速槍彈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制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變速槍彈。這種槍彈通過特制的電子擊發(fā)裝置和微光瞄準具的手槍進行發(fā)射,然后通過變更槍彈的速度達到“擊昏”、“致殘”、“消滅”的目的。變速子彈與普通子彈比較,區(qū)別在于它的助推力不是來自火藥的燃燒,而是源于鋁、水反應,通過控制鋁水反應的強弱改變助推力的大小,從而改變子彈的速度。據介紹這種子彈將很快運用于實戰(zhàn)。

拐彎槍彈這是美軍科學家研制的一種神奇子彈,發(fā)射后子彈如同影子一樣緊隨目標,如果目標拐彎,子彈也隨機拐彎。它與普通子彈的最大區(qū)別是子彈有一個制導系統(tǒng),其作用是及時跟蹤目標和控制方向,可以狙擊命中數千米外的目標。

救生槍彈它是美軍多種槍彈中的一種名為救生的子彈。這一子彈的特點是若戰(zhàn)場人員負傷而又無醫(yī)務人員的情況下,在50米距離內向傷員進行射擊,從而在人體內注入鎮(zhèn)靜劑達到暫時救治的目的。

拋繩子彈這種彈能用彈丸將繩索拋到遠處,拋射距離可達100米以上,主要是偵察兵和特種兵使用。

第6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只見王老師拿起兩本書,把它們夾在了一起。老師讓自告奮勇的徐藝珈上去拉書,徐藝珈蹦蹦跳跳地上去了,她輕而易舉地把書給拉開了。大家就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這么輕易就把書拉開了,真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嘛!一定還有更神奇的。”

果然,只見王老師像洗撲克牌似的每隔三五頁夾一夾,再用力壓一壓,便向我們吹牛道:“現在我給這兩本書施了魔法,使用了‘神奇的膠水’,現在你們誰來試試?”大家都躍躍欲試,老師叫上了最弱小的郭晗文來拉書。郭晗文好像看見徐藝珈不費吹灰之力,輕輕一拉,書本沒有絲毫的變化,這下他可來勁了,他咬緊牙關,臉漲得通紅,渾身使出了吃奶的勁,嘴里還發(fā)出“嘿呦!嘿呦!”的喊聲,但書還是紋絲不動。

大家都嫌郭晗文力氣小,于是王老師又換上了我們班的“大力士”——高佳毅,他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講臺,只見高佳毅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臉上的肉也在微微顫抖,但是書還是不聽使喚地一動不動。他眼巴巴地望著王老師,好像意猶未盡,像一只斗敗的公雞一樣垂頭喪氣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接著,王老師又叫上了兩個強壯的男同學——章子奇和章子俊來拉書,他們一個箭步沖了上去,渾身解數,漲得面紅耳赤。他們左拉右扯,甚至把書面也給拽了下來,但還是徒勞無功。大家想:為什么在這本書的面前,任何力氣都像不堪一擊的紙老虎一樣,都顯得蒼白無力呢?這本書真的被老師施了魔法嗎?

第7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關鍵詞 淺談;物理小實驗;作用

平時做物理實驗,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和工具,自制各種各樣簡單的儀器。在親歷親為中,學生觀察操作都比較自由,容易觸發(fā)其創(chuàng)新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實驗雖然顯得不太正規(guī),但并不意味著可草率行事,這里仍然包括一個積極思考、認真探索的科學思維過程。因此小實驗的開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鞏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

一、小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如果離開實驗,離開生活,那么學生總會有“一學就會,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深刻體會,使一些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畏學、厭學情緒。而小實驗,可以讓學生體會親自動手親自實踐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增強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心。

在“科學之旅”這節(jié)課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礦泉水瓶從中部剪開,用上部的漏斗和乒乓球做了兩個小實驗。先是將漏斗倒置,將乒乓球放在里面用手托住,分別向瓶口吸氣和吹氣,并將手指移開,發(fā)現乒乓球均不下落。學生們對吹氣時乒乓球不下落感到不可思議,從而大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另外,我又將漏斗(瓶口加蓋)正放過來,將乒乓球放于漏斗中,向瓶中倒水,可以看到球浮在水面并隨水位上升,然后我將水倒掉,將球置于漏斗中(將瓶蓋取下),再往瓶內倒?jié)M水,會看到球沒有上浮,將瓶蓋擰上或用手輕輕堵住瓶口,乒乓球馬上上浮,學生們感到迷惑不解,學習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此時學生們已是躍躍欲試了,因為他們會覺得這么簡單的儀器,就可以做這么多的小實驗,認識到物理應該是來源于生活,學習物理也應該是一件既有意義又非常有趣的事情了。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也會自己親自做許多的小實驗來探究物理的奧秘了。

二、小實驗可以鞏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

每個小實驗都包含著相關的物理知識,小實驗的實施過程就是對知識的再現和再學習過程。通過一些課上課下的小實驗,學生能夠更進一步加深理解物理知識與物理規(guī)律,提高學習效率。

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后,我讓學生課下用罐頭盒做小孔成像實驗,絕大多數同學課后都有制作,而且收獲還不小,學生不僅從實驗中知道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而且觀察到了成像的性質,更讓人驚喜的是,很多同學還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出了像的大小與燭焰到孔的距離以及盒的大?。ㄆ恋娇椎木嚯x)關系的結論,為后面的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變阻器的教學之后,要求學生做“自制滑動變阻器來控制小燈泡的亮度”的小實驗,來加深滑動變阻器原理的理解,有的學生還設計出了能將燈泡完全調滅的電路,更好的理解了部分短路的規(guī)律;“音調可變的哨子”的制作可以讓學生明白音調與振動快慢(空氣柱長度和粗細)的關系;自制不倒翁來理解穩(wěn)度與重心高度以及底面積大小的關系,明白不倒翁不倒之謎;“筷子提米”實驗學生在做的時候不太好把握,有的學生將實驗進行了改進,用紙杯、細沙、粗糙木棒(一次性筷子)很好的完成了這個實驗,更進一步的理解了摩擦力與壓力和粗糙程度的關系。

小實驗和小制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突破學習中的難點,并消除學生對知識的模糊或錯誤認識,加深對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

三、小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小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習慣、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對實驗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觀察能力是實驗操作中最基本的能力。讓學生觀察指甲剪上有哪些杠桿?觀察家里用具和交通工具在哪些地方應用了摩擦?分別用到了哪類簡單機械?觀察各種家用電器的銘牌來了解它們的額定功率;觀察家庭電路和組成;觀察燈絲粗細來比較它們電阻的大小等等。通過觀察性的實驗,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加強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真正做到了物理與生活的很好結合。

一些測量類的小實驗,比如測量自己的功率、測量自己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測量大氣壓的大小、利用電能表測小燈泡的電功率(也可測實際電壓)等小實驗,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原理和測量儀器以及操作過程的正確把握,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許多學生在測出大氣壓后還分析了產生誤差的多個原因,測量電功率時還計算出了實際電壓。

小實驗“自己會平衡的木棒”和“巧找薄板的重心”不僅復習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還使學生學會了用懸掛法和支撐法(其實都是利用二力平衡)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搞清楚“頂碗”、“走鋼絲”等雜技技巧的道理。通過這些小實驗增強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以及操作技能。

四、小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

第8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走進醫(yī)院,身邊的任何東西對精靈豆來說都顯得陌生又神秘,尤其是科室里正在進行的這項檢查――心電圖。醫(yī)生先在病人身上貼了好多連有電線的小吸盤,接著又在手腕、腳腕上夾了幾個連著電線的大夾子。精靈豆看著病人身上那些各式復雜裝置,似乎找到了人與機器之間交流的感覺。

“呵呵,在醫(yī)院里,這種儀器可算簡易級別的。如果是做腦電圖,不僅要在頭皮及雙耳上安放21個不同的電極,對于病人自身的精神和身體狀況也有很嚴格的要求?!贬t(yī)生解釋道。

精靈豆想到,在機器的世界里,互相聯絡都是通過電纜,甚至通過無線電就可以交流。如果要在機器與人體之間建立更廣泛的聯系,可能就需要更多的裝置和線路,那估計沒有人愿意。如果這個全新的人機交流能通過簡單一些的玩意那再好不過了。比如一張神奇的小貼紙,隨便往人身上一貼就能測出各種數據,也沒有那么多電線要連,更不用購置那些復雜的大型儀器。想到這里,精靈豆覺得有必要向材料科學家羅杰斯教授請教,他曾經邀請精靈豆去他的實驗室參觀,說不定在那里能找到想象中的神奇測試貼紙。于是,精靈豆調轉方向,向實驗室飛去。

從007到病人都需要

在行進路上,精靈豆跟教授發(fā)了郵件確認好時間以后,很快,精靈豆就到了材料學實驗室。和醫(yī)院的體檢室相比,這里不再有那么多儀器,取而代之的是一臺立的小電腦。教授走到精靈豆面前,遞過來一張小貼紙。這張貼紙只有指甲蓋大小,厚度大概是普通紙的二分之一,看起來非常光滑,貼在手上一點異樣的感覺都沒有。教授拿近了給精靈豆看,它長得像是手風琴的風箱,一折一折,層層疊疊。精靈豆還用力拽了拽貼紙的兩側,又戳了戳,沒想到貼紙一點都沒破,就如同真正的皮膚一樣,被任意拉伸、揉擠之后還能保持完好無損。

教授又把精靈豆帶到一臺電腦旁邊,拿過貝艦占在了自己的腦門上。哇,太神奇了!電腦屏幕上瞬間就顯示出了教授的腦電波。羅杰斯接著又把貼紙從腦門上取下來貼在他的手腕上,此時,電腦屏幕上又顯示出了他的血流量和肌肉運動情況。

“太不可思議啦!不用一根電線,就能測出人體的數據!”精靈豆驚嘆道,“這貼紙到底是何方寶物啊?”

“呵呵,它其實是一種新型的電子皮膚?!苯淌诮忉屨f,“我們應用的是一種具有良好延展性的材質――硅。貼紙里的硅線如同一個個微小又扭曲的蛇一般,以一種復雜的方式蜿蜒穿過材料基質。這些纏繞的硅結構組建了儀器的不同部分:傳感器、天線以及電源。同時,這種結構也保證了儀器本身可以被延展戳刺和碾壓。簡單說,它就是一種可以與人體直接互動的儀器,能夠記錄溫度、肌肉動作或者人體皮膚的電活動。它還可能配備光源和小型的電源,從而通過無線信號向附近的電腦傳遞數據。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把它貼在病人的皮膚上,這個小貼紙就能替代醫(yī)院里那些碩大的設備來檢測生命體征并尋找問題;如果它緊靠著喉嚨,則可以如同一個秘密電話一般,通過喉部的肌肉運動來激活使用。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在看電影《007》呢!”

“是啊,超炫呢!要是有了它,人們就再也不用花一天時間做各種復雜的檢查了,只要將貼紙往身上輕輕一貼,一切就都自動完成了。”

未來的人機交流

“可不僅僅是這些簡單的功能呢?!苯淌谘a充道,“這項技術不僅

可以作用在人體皮膚表面,還能應用在人體內。上周我們在一場外科手術中,成功將一張電子薄膜黏附在了病人的心臟上。電子回路和器材記錄了病人的血流量和電流,這樣就可以提醒醫(yī)生及時發(fā)現其體內,尤其是心臟中被隱藏的問題和疾病。再比如上個月,我們把另一張電子皮膚制作的薄膜貼在病人的大腦表面,這樣可以捕捉到癲癇發(fā)作時的腦電信號。我們希望電子皮膚不只用來探測各種醫(yī)療數據,更多的是幫助我們監(jiān)測人體的健康水平。我們的終極目標則是讓儀器追蹤身體和大腦的活動,從而預防疾病的發(fā)生。當然,這屬于生物集成技術的新興領域,我們也在積極尋找新的材料,使其不僅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堅韌度,和人體有更高的親和力,還能變成透明的貼紙。這樣一來,人們就不會覺得電子皮膚是一種異己的東西,對其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了?!?/p>

第9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小實驗范文

以貝爾實驗室最新、同時也是最令人震驚的成果為例。該實驗室的科學家已經制造出只有分子大小的晶體管,其體積只有一粒砂子的一百萬分之一,甚至還要小。

相信你很震驚,但讓我們拋棄對這種微型化所持的常規(guī)思維,認真考慮另一個問題,就是即使是貝爾實驗室最好的科學家也不清楚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是的,正如他們所預計的,這些微小的晶體管肯定會使電腦的性能得到幾何級數的提高。這個算式很簡單:芯片上的晶體管越多,也就意味著微處理器的速度越快,存儲芯片的容量越大,但這只說明了分子電腦可能對人類生活產生影響的很小一個方面。

一個肯定會產生的影響是,電腦將會無處不在。電腦不再是便攜式或掌上式,而會存在于絕大多數我們接觸或作用的事物中。想象一下,你家中或辦公室里幾乎所有的設施都能對你的聲音命令作出反應,并且與因特網相連。當然,這已經是正在發(fā)生的事實了。但如果你走進的每一個房間都是一個更大的無線網絡的一部分,可以讓你收到電子郵件和圖像郵件,電腦的體積如此之小,以至于它可以被織入到我們的衣服中,從而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但即使這樣的想象也只能膚淺地描繪分子電腦對世界可能產生的影響。事實上,也許有一天,微型機器可以植入我們的皮膚里。

我們沉溺于縮小數字硬件的體積,因為這方面取得的每一個進展都使我們向一個新的時代邁進。到那個新的時代,置于我們體內的電腦將會是非常地普遍平常。這是幻想嗎?不是。我們已經在人體內置入了一些電子儀器。但在未來,今天所使用的起搏器、人工耳蝸等儀器就會顯得非常原始,更不用說體積龐大了。而且,這種電子輔助儀器的使用范圍也將極大地擴展。

晶體管的體積縮小到只有分子般大小,那些極微小的數字儀器越來越多地使用有機原料為材料(比如貝爾實驗室制造的分子晶體管,就是由一類稱作硫醇的碳基半導體材料制作的),這些都預示著體內電腦時代的來臨。

尋找一種豐富的、能在芯片制造中替代硅的基礎材料的想法源于對一種功能不變但體積更小的半導體材料的需求。因為在微型化方面,硅可能很快就要達到其物理的極限,所以需要尋找其他的材料。至于這種材料植入人體內是否安全則是以后再研究的問題――如果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的話。即便如此,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有生命的機體(比如人類)和微型人造電腦相結合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另外,科學家還在研究如何利用我們周圍的自然界和我們自身來制造出電腦。比如,人們發(fā)現蛋白質可以儲存數據,而化學反應也顯示出基本的運算能力。我們人類的DNA也許可能是最終的計算機,而所謂的DNA電腦也一直是人們研究的課題和設想。

無論如何,微型化不斷取得的進展似乎不僅會讓我們擁有更加人性化的電腦,還會產生更加電腦化的人類。究竟怎么樣,我們只能猜測。

體內電腦最廣泛和最激動人心的應用很可能是在監(jiān)控我們重要身體器官狀態(tài)(心律、血壓等)方面,以及將該器官與家庭健康保健站、醫(yī)生辦公室或者醫(yī)院進行無線連接。這些隨身攜帶的監(jiān)控器可以對將要發(fā)生的心臟病發(fā)出警告,甚至探查出早期癌癥,從而挽救我們的生命。

更美妙的應用是利用內置電腦治療感覺器官的失靈。可以預見,盲人可以通過電子探測儀恢復視覺――這項技術其實已經在開發(fā)中。同樣,耳聾的人也可以恢復聽覺。也許有一天,電腦可以模仿我們的肌肉,向大腦發(fā)送信號并接受大腦發(fā)出的指令,使癱瘓病人重新行動自如。甚至通過在我們自己的中央處理器――大腦附近或內部置入電腦,我們就可以醫(yī)治老年癡呆癥、憂郁癥、精神分裂癥和智力低下等疾病。

但倫理方面的問題也一定會隨之產生的。人們會問,利用內置電腦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嗎?會讓我們的孩子更加聰明嗎?能成為一個更加優(yōu)秀的工程師或者運動員嗎?會迅速計算出83美元賬單的17%的小費是多少嗎?

不可思議、令人振奮和恐怖,高科技總是與這3個詞聯系在一起。通常,對于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我們更愿意是旁觀者,但這次,它卻與我們息息相關。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