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素質教育 校外教育 科普實踐 創(chuàng)新精神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對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有著兩個基本的途徑。一是校內與各學科結合的科技教育滲透途徑;一是校外各類科普教育提供的教育途徑。世界上不少國家,包括一些經濟科技發(fā)達的國家、以及我國,更是通過提供各類社會的、不同領域的、校外的科技教育,創(chuàng)設優(yōu)越的開展青少年校外科普實踐活動條件,形成一個自主、探究、合作與創(chuàng)新的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動氛圍,培養(yǎng)青少年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國家科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進步奠定未來的人才基礎和貯存。
1我國校外科普教育的特點和優(yōu)勢
校外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學校內教育系統(tǒng)的活動機構、活動方式、活動內容及其形成的活動結果。在人才培養(yǎng)和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獨特的優(yōu)勢。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更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起著學校校內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特有的優(yōu)勢包括有:
(1)校外科普教育機構有專職的教師、專業(yè)的活動室、有系統(tǒng)的活動內容、有規(guī)范的活動模式、有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支持等諸多優(yōu)勢,開展科普活動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2)校外科普教育活動能給青少年提供更專業(yè)的、科學探究體驗活動的平臺,更為注重對學生對科學技術興趣的培養(yǎng),更能夠實現(xiàn)面向所有學生基礎上,發(fā)揮專業(yè)性、針對性和時效性強優(yōu)勢,對學生因材施教,強調每個個體自身不同水平的提升及努力鉆研的科技方向,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我國校外科普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基礎教育課改的這十年間,校外科普教育機構隨著社會、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各種創(chuàng)新科技成果層出不窮,也經歷了一次大變動。目前存在如下問題:
(1)師資匱乏,老一代科普教育者逐漸減員,新人補充不足;
(2)“應試教育”為學校教育的主流,科普教育的政策失去吸引力和優(yōu)惠政策等限制,使得一些科技教育的傳統(tǒng)項目,如:航模、無線電科普活動的生員不足;
(3)科普教師動力不足,對科普活動的自主策劃與設計意識淡薄,組織能力與實施水平欠佳;
(4)科普教育氛圍和條件不盡人意,遠未形成重視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社會土壤等問題。
基于對上述存在問題的初步反思,目前校外科普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下手,增強內功,在科普活動的策劃與實施上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才能不違使命,發(fā)揮其在素質教育社會化中的主導作用。
3校外科普教育活動的策劃環(huán)節(jié)和要求
3.1科普教育活動主題的策劃
鮮明的主題是整個活動的主脈,反映了活動的立意和宗旨,應具備明確的目的性、可行性、先進性和社會性。主題立意是否新穎別致是由活動內容決定的,豐富而有趣的內容使主題清晰鮮活。忌主題標新立異而活動內容空洞無物。
校外科技知識性普及活動多以小組活動形式開展,活動周期長,教師有系統(tǒng)的內容安排和較為成熟的活動模式,活動按照教師自己編撰的活動輔導綱目和輔導方案進行,主題明確而固定,根據(jù)教師的知識結構,帶有教師的個性特征。如:“多肉植物的無土栽培活動”,“白色垃圾的微生物降解實驗活動”,“試管花工藝制作活動”等。
3.2科普教育活動形式的策劃
有了明確的主題,要選擇適宜的活動形式才能完美的表達主題,完成活動的目標。活動形式可根據(jù)過往經驗選擇。根據(jù)科普活動開展的現(xiàn)實條件狀態(tài),其策劃主要考慮的途徑和要求包括有:
(1)前人采用過、或自己曾經采用的活動形式都是科普活動形式選擇的重要依據(jù);
(2)類似的主題,曾采用的活動方式如果當前的環(huán)境條件不具備,也不能選擇;
(3)活動形式的選擇要以學生為本。本著面向全體學生,引導他們從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運用科技知識解決問題,進而關注我們的社會。
(4)活動形式要符合參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有助于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
3.3科普教育活動方案的策劃
明確了活動的主題和活動形式后,就要制定詳細周密的工作計劃并形成文字材料,以此做行動的依據(jù),和活動后的考評資料?;顒臃桨傅脑O計是活動策劃的精髓,它反映了設計者的理論水準和整體思路。清晰的思路能勾畫出巧妙的構思,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一氣呵成,使整個活動井然有序。優(yōu)秀的活動方案能使人體察到設計者靈動的脈絡,是設計者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也是廣大科普工作者可借鑒的最具價值的珍貴資料。
4科普教育活動的實施
4.1科普教育活動的部署實施
活動部署歸納為六步:
第一步:制定活動方案、安全預案、活動請款報告后報送相關主管部門經過修改審批完成。
第二步:通過互聯(lián)網或電話、電傳給各校下發(fā)活動會議通知,按期召開學校負責人和科技輔導員會議,部署活動安排及針對這次活動的輔導員培訓。
第三步:第二步循環(huán)往復一至數(shù)次。對輔導員的培訓是活動實施成功的關鍵,它關系到普及活動的數(shù)量和完成活動任務的質量。
由于目前學校的科技輔導員多是兼職,工作負擔重,所以對輔導員的工作技術指導和精神與物質關懷至關重要??萍驾o導員如期布置給學生,學生再反饋給輔導員。
第四步:科技輔導員將學生反饋帶到校外科普活動部門,又將要求帶給學生完成。
第五步:第四步循環(huán)往復一至數(shù)次。輔導員帶學生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參加現(xiàn)場培訓、講座、參觀、競賽、展示等科普活動。
第六步:_展活動的總結評定工作。
4.2科普教育組織的協(xié)調準備
根據(jù)活動人數(shù)協(xié)調活動場地,場地的選擇首先要考慮安全性,還要考慮環(huán)境氛圍與效果。如果是系列活動,還會涉及多個場地,現(xiàn)場布置與現(xiàn)場工作人員安排要協(xié)調。
根據(jù)活動內容與層次協(xié)調與會人員。如:培訓、講座要請教師或專家;參觀、展示要有領隊和講解人員;現(xiàn)場競賽活動要有裁判、評委,有社會影響的大型科普活動還要有領導、主持人、媒體記者。
4.3科普教育活動積累與總結
活動資料的整理和積累工作環(huán)節(jié)要十分重視地加以完成。如:活動通知、活動方案、活動培訓資料、活動請款與安全預案、活動議程、活動簽到簿、活動工作人員安排、活動照片錄像、競賽活動中參賽人員場次表、成績冊、評分標準、裁判評委現(xiàn)場評分表、媒體報道等各類資料的整理和整理積累,所有與科普活動相關的原始文件資料、成果作品等,應分門別類、按類歸檔,做好相應的記錄和建立科普教育資料檔案,越全面、越詳細則越好,以便為今后的工作提供經驗素材,為科普活動總結做好鋪墊。
5結語
綜上所述,校外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和重要補充,校外科普教育是在學校教育課程之外,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視校外科普教育的活動,是社會、學生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人才、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的開展重在活動的策劃與實施。因此,相關的科普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青少年科普實踐活動,肩負起科技傳播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我國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的發(fā)展狀況
現(xiàn)代意義上的社區(qū)文化教育是20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興起的,此后,社區(qū)文化教育的內涵被不斷豐富和完善,成為現(xiàn)代國際教育的一種發(fā)展趨勢和潮流。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社會對青少年的關注普遍增強。世界各國也都日益重視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工作的開展。我國現(xiàn)代意義的社區(qū)文化教育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1986年,上海市閘北區(qū)社區(qū)文化教育委員會率先成立,使社區(qū)文化教育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及和發(fā)展。2002年,遼寧省沈陽市首創(chuàng)“社區(qū)科普大學”。十多年來,沈陽社區(qū)科普大學不斷發(fā)展壯大,迄今為止已創(chuàng)辦分校275所,市級重點分??倲?shù)已逾百所,在校學員1.3萬人,講師團教師1200名,組織課堂教學8.9萬課時,培訓學員222.6萬人次,開展第二課堂科普活動3000余次,參加科普活動人數(shù)達60萬人次。志愿者教師隊伍也越來越壯大,社區(qū)科普大學已經成為全市學習型社區(qū)建設的有效載體。2011年6月1日,“沈陽社區(qū)大講堂———百萬市民數(shù)字化在線學習惠民教育工程”啟動。此次活動著力打造十個國家級學習型社區(qū)示范點,建設百個網站,實現(xiàn)了同時視頻學習1000人,在線學習10000人的工作目標,每年社區(qū)教育覆蓋百萬人次。通過社區(qū)大講堂,沈陽將構建全市社區(qū)教育體系,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城市建設,鞏固沈陽文明城市和生態(tài)城市建設成果,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素質。
2.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的主體: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
在我國推進科普文化教育的進程中,青少年的科普文化教育活動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以學校教育范圍內的課堂教學為主的科普文化教育;二是以校外教育為主的各級各類科普文化教育活動。其具體內容是通過各級各類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課外學習計劃、非正規(guī)教育項目、科技館活動、科學調查體驗、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高??茖W營等形式開展科普文化教育活動。而全國各級各類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作為主體承擔了關于青少年的各種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普教育任務。(1)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動中心)是中國科協(xié)所屬社會公益性機構,從事向青少年和社會公眾傳播科學,開展示范性、導向性科學普及活動,組織青少年科技競賽的工作,是中國科協(xié)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向公眾進行科學技術傳播的重要力量。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青少年中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科技教育活動,這些活動旨在培養(yǎng)年輕一代對科學的熱愛,使他們樹立科學的思想和精神,提高未來社會公民的科學素質。(2)遼寧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是遼寧省科協(xié)所屬的社會公益性機構。該中心擔負組織面向廣大社會公眾的科學普及活動的任務,在青少年中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科技教育活動,是遼寧省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向青少年進行科學技術傳播的重要力量。中心設置專門機構,常年組織“大手拉小手”、百名專家進社區(qū)、科普大篷車巡展,舉辦“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學科奧林匹克競賽、航模比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科普知識內容。
二、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科普教育的發(fā)展存在三個階段:公眾接受科學階段;公眾理解科學階段;公眾參與科學階段。我國目前尚處于“公眾接受科學”階段。我國的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基本處于專家對公眾的科學知識傳播普及,公眾被動接受的階段。而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更是存在著種種不足。
1.青少年科技競賽類活動多,科技活動缺乏創(chuàng)新形式
從目前來看,我國對于青少年的科普活動除了學校課堂教學設置的科技課程之外,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就是青少年科技類競賽。國際國內的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夏令營、冬令營、青少年高??茖W營等活動形成了一些效果顯著的品牌活動,但科技競賽占據(jù)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些科技競賽活動以國家科技部門主導、各地科技部門承辦實施的形式在激勵青少年科學探索、提高青少年科技能力等方面發(fā)揮了很好的效果,是我國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傳播的成功方式。但存在的比較顯著的問題是:一是太過于依賴這種形式,難以與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多種科普形式有效銜接、形成系統(tǒng);二是缺乏創(chuàng)新形式,青少年科技活動數(shù)量多,但多數(shù)活動方式雷同,形式陳舊,大多是學科競賽、科普展覽、科普講座等形式;三是功利性比較強,學校和學生參加競賽往往帶有功利性目的,科普文化教育的主體地位反倒沒有突出。
2.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對象傾向于中老年人群體
我國的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活動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如沈陽市首創(chuàng)的科普大學10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沈陽市科協(xié)與沈陽市科技局對市民科學素養(yǎng)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沈陽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比例為5.8%,比沈陽2001年的2.4%增長了3.4個百分點,比2004年增長了1.93個百分點,呈快速增長態(tài)勢。開展了一系列針對青少年的科普實踐參與活動,如在“節(jié)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中,沈陽市有150個活動小組,5萬多名青少年在中國科協(xié)網上申報體驗數(shù)據(jù),申報數(shù)量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但通過劉嬌在2009年針對沈陽市大東區(qū)黎明社區(qū)等兩個街道五個社區(qū)的一項社區(qū)科普調查數(shù)據(jù)來看,在207名調查對象中,41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人數(shù)占91%,25歲以下的占2.9%,說明社區(qū)科普大學的對象主要是中老年群體,青少年群體基本被忽略。這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歷史和現(xiàn)實原因,但如何把社區(qū)科普大學的教育資源利用到青少年群體,是不得不面臨的重要問題。
3.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形式上缺乏有效銜接機制
在當前我國的科普文化教育過程中,一方面是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轟轟烈烈,而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教育難以融入;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科技競賽如火如荼,卻是在政府部門主導下的學校與校外相關機構的活動。兩者難以形成有效的銜接,沒有形成整體科普教育系統(tǒng),導致社區(qū)科普教育的資源青少年群體無法更好的利用。即使有針對青少年的社區(qū)科普教育活動,也隨意性較強,缺乏長效機制。雖然在有些地區(qū)出現(xiàn)了由學校牽頭組建的社區(qū)文化教育委員會,參與學校課外科普活動的協(xié)調與管理,形成了學校主導、社會參與的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模式。但是,學校在調動社區(qū)資源方面存在組織層面的不便,難以調動社區(qū)各方面資源的積極性,究竟以學校為主體還是社區(qū)教育為主體,需要有關部門予以協(xié)調和平衡。
4.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內容上缺乏針對性與目標性
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是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教育過程,不僅是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傳播,更利于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形成。在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的內容方面,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內容上缺乏針對性。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的內容大多數(shù)都集中在醫(yī)療、飲食、公德以及休閑娛樂等方面,圍繞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階段特征的比較少。二是內容上缺乏目標性。由于對象的不同以及對象接受科學技術普及的途徑和方式的差異,在科普文化教育的目標上,有不同的傾向。
三、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發(fā)展模式的創(chuàng)新
從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的問題分析中可以看出,打造一個家庭、學校、社區(qū)三位一體的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緩。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國家科技部門為主導的統(tǒng)一科普文化教育體系
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對科學普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同時成為中國科協(xié)科普活動中心,擔負組織面向廣大社會公眾的科學普及活動的任務,進一步擴大了活動的領域。這些活動在全國范圍產生了很大影響。從國家層面來看,現(xiàn)在已經把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的活動領域擴大到所有社會公眾,而不再僅僅局限于青少年群體。因此,應該建立起一個統(tǒng)籌協(xié)調的全民科普文化教育體系。
2.完善社區(qū)科普大學教育模式
從2002年開始,社區(qū)科普大學作為開展十多年的科普工程,不僅在沈陽市區(qū)內得到迅猛發(fā)展,還開辟了沈北新區(qū)等分校,在鐵嶺等地也相繼成立了社區(qū)科普大學,甚至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推廣。但目前社區(qū)科普大學的對象性太強,難以兼顧其他群體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因此,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若想得到深化與發(fā)展就必須完善已有的社區(qū)科普大學模式。比如社區(qū)科普大學的活動對象、活動內容、活動群體應有意識地兼顧整個群體,而不是只注重中老年群體。社區(qū)科普大學也應該是分類、分階段的教育體系,可以擴展成為社區(qū)科普學校,分為青少年部、中年部、老年部等,使得各部之間資源共享、活動與課程有針對性,做到協(xié)調統(tǒng)一、相互提高、共同發(fā)展。
3.針對青少年群體建立家庭、學校和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有效銜接機制
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處在學校教育的發(fā)展階段,使得青少年有了更多的渠道獲取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和解決社會問題。因此,首先要抓好學??破战逃?,利用學校的師資、課堂、各種實驗設備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學校資源,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達到對科學思想、方法、精神和知識的訓練;其次,要完善家庭教育,加強對家庭文化生活的引導,建立現(xiàn)代文明家庭概念;再次,要充分利用社區(qū)文化教育系統(tǒng),把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資源整合起來,大力深入開展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文化活動,利用青少年旺盛的求知欲帶動其他群體,共同促進社區(qū)科普文化教育;最后,要有系統(tǒng)性思維,將家庭、學校和社區(qū)整合起來,如青少年群體要利用社區(qū)科普大學的資源,老年人群體要利用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社區(qū)內的所有科普場館要共同利用等??傊?,要各有側重,各有特點,既不重復,又突出特色,形成完整的有機的教育體系,完善“校外教育與社區(qū)生活正在走向終身教育要求的一體化,即校外教育社區(qū)化,社區(qū)生活教育化”的終身教育機制。
4.在科普內容上分類,做到針對性和目標性相統(tǒng)一
科普內容由于對象群體的不用,其目標自然不相統(tǒng)一,事實上在當前的科普文化教育過程中,老年人群體雖然與青少年群體有所不同,但僅僅是從受眾的接受內容上的不同,而不是建立在科普文化教育的對象特征不同的基礎上。比如在青少年群體中科學知識的普及固然重要,但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相比,科學知識反倒不是那么緊迫。一般而言,青少年群體掌握的科學知識量往往比老年人要多。因此,在老年人群體中,應著重對科學知識的普及、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弘揚,然后才是科學方法的運用;在青少年群體中,由于其正在接受學校教育,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會比老年人接受更多的科學知識,青少年社區(qū)科普教育應著重對其進行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普及,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判斷。這樣才能與學校科普教育做到有效的銜接,相得益彰,共同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
5.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青少年網絡科普教育
中醫(yī)藥學理論體系產生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具有豐厚中華文化底蘊,是我國歷代自然科學、哲學、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通過中醫(yī)藥的科普,可以提高民眾對中醫(yī)藥的認識與了解,促進民眾運用中醫(yī)藥進行自我保健和疾病預防,增強民眾對偽中醫(yī)的辨別能力。特別是對青少年開展中醫(yī)藥科普教育,不但可以加深青少年對中醫(yī)藥的認識,提高對中醫(yī)藥的接受度,更可以培養(yǎng)青少年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增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時中醫(yī)藥學也是一門基于實踐的學科,只有不斷地應用才能使其得以不斷發(fā)展,對青少年開展中醫(yī)藥科普,培養(yǎng)青少年對中醫(yī)藥的興趣,是中醫(yī)藥得到繼承和發(fā)展的基礎。同志曾經說過:“科學普及尤其要從青少年抓起,這是振興我國科技事業(yè)的基礎性措施?!睘榱酥嗅t(yī)藥事業(yè)的振興,中醫(yī)藥科普當從青少年抓起。
2如何開展青少年中醫(yī)藥科普
2.1甄選科普內容,注重內容的科學性中醫(yī)藥科普必須姓“中”,首先要讓青少年了解什么是中醫(yī)、中醫(yī)的基本理論、中醫(yī)防病治病的特點,使青少年對中醫(yī)有正確、清晰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筆者遇到過許多中小學學生將小說、影視作品中由作者臆想出來的事物與中醫(yī)藥混為一談,例如大還丹、點穴等。其次要讓青少年了解掌握正確的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知識?,F(xiàn)在許多如“劉太醫(yī)“”林光常”“張悟本”之類的“專家”紛紛著書立說,宣傳不實的中醫(yī)藥知識,將中醫(yī)藥科普變成自己賺錢的工具。最后要注意宣傳內容的科學性,中醫(yī)藥學中有許多至今還未被現(xiàn)代科學所證實的和一些現(xiàn)在還存在爭議的則不適合進行科普教育。
2.2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開展中醫(yī)藥科普活動,中醫(yī)藥博物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青少年參觀博物館。開展參觀前教育,使青少年對博物館有大概的認識與了解,布置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參觀博物館,激發(fā)青少年的好奇心。講解時注意語言的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提高青少年參觀時的興趣。還可以開展“小小講解員”活動,由青少年來擔任講解員,給他們更多時間來接觸中醫(yī)藥,同時也可以鍛煉青少年的社會實踐能力。除了開展館內活動外,中醫(yī)藥博物館也可以和學校互動,在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中醫(yī)藥科普教育活動。博物館與學校合作開展校本課程,將與中醫(yī)藥有關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編入教材,讓中醫(yī)藥科普融入學校日常教育中。組織對中醫(yī)藥有興趣的同學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醫(yī)藥夏令營、考察等活動,在相關專家的指導下去藥用植物園采藥;去藥房了解中藥配方、包藥;去藥廠參觀藥物生產的過程,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中醫(yī)藥的興趣。隨著網絡技術的改善和多媒體技術的提高,可以將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聽的科普方式逐步轉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我們可以將原本只限于用文字表述的中醫(yī)藥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變成集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影像于一體的數(shù)字科普作品,使青少年能更直觀形象地學習了解中醫(yī)藥知識。通過網絡,青少年也能隨時隨地利用這些數(shù)字科普作品來學習中醫(yī)藥知識,打破了時間與地域上的限制。
3上海中醫(yī)藥博物館開展科普活動實踐案例
最近,位于上海的中國煙草博物館獲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殊榮。另外,煙草博物館先后獲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上海市未成年人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對此,公眾紛紛提出質疑:煙草博物館是怎樣成為科普教育基地的?
眾所周知,所謂博物館是通過文化展覽,使公眾獲得對展館文化主題的辯證、積極、理性認知的場所。那么中國煙草博物館為公眾提供什么樣的知識,尤其是對青少年,能起到什么樣的引導作用呢?
說到煙草博物館,當然應該通過對煙草文化的介紹,讓公眾對煙草有更科學、準確的認識,讓公眾認識到吸煙的害處,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落到實處,從而保護當代和后代免受煙草消費和接觸煙草煙霧對健康、社會、環(huán)境和經濟造成的破壞性影響。
但是,我們回過頭看看這所由煙草公司花費4億巨資,于2004年開館的號稱亞洲最大,并冠以“中國”頭銜的煙草博物館里展示的內容。
凡是對控煙有利的信息,博物館都進行了回避。比如在 “吸煙與控煙”專題展館的導言稱:“煙草傳播以來,吸煙利害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這種說法恐怕欠妥,“吸煙有害健康”已經成為共識,并且被要求印刷在卷煙的外包裝上,但是,在煙草博物館里卻說成是“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此外,在這個專題展覽中,甚至還有吸煙有益的結論,并且援引1948年《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雜志報道:從心理學角度看,煙草可以緩解精神緊張”等等。更有甚者,“名人與煙”的展覽主題,將吸煙和文化發(fā)展、詩情畫意聯(lián)系在一起,吸煙似乎成為一種藝術享受、文化靈感。這無疑是通過宣傳煙草業(yè)帶來的經濟效益、偉人與香煙的故事等,無形之中給吸煙行為戴上了一頂浪漫的 “光環(huán)”。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煙草博物館已經將主要參觀人群定位為青少年,通過申請“科普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教育先進單位”等招牌,吸引青少年參觀。筆者認為,這種誤導,甚至可能讓青少年對煙草少了份戒備之心,多了份親近之意。而這份被煙草誘捕的親近之意,在不久的將來又會帶動多少青少年走上吸煙之路呢?
當然,這符合煙草公司的營銷重點人群——還未成年的青少年。復旦大學教授鄭頻頻對此進行深入調查,調查顯示“參觀煙草博物館后,參觀者認為吸煙非常有害的比例從83.1%降到49.2%;未來肯定不吸煙的比例從82.1%下降到75%”。這不得不讓人發(fā)問,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對青少年的“創(chuàng)新”教育?
對于中國煙草博物館成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的原因,上海市科委負責人告訴筆者,當時,中國煙草博物館在申請科普教育基地的時候,里面沒有一點關于煙草危害和控煙的內容,社會上的反對聲音非常大,很多專家和學者提出質疑。在象征性地“整改”后,相關內容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還被放置在非常隱蔽的地方。由于來自煙草行業(yè)的強力推薦,再加上上海市科委對于煙草博物館沒有出一分錢,中國煙草博物館才得以掛上“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的金字招牌。但是,上海市科委拒絕了其要成為全國性的科普教育基地的申請。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特點;科普動畫
0.引言
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科普教育形式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tǒng)科普表現(xiàn)形式也暴露出形式僵化,偏重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習過程中與青少年互動的缺點。傳統(tǒng)科普動畫僅僅停留在單純的說服教育層面上。雖然具有知識性強,信息量豐富的優(yōu)點,但不利于激發(fā)觀眾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所以有必要對傳統(tǒng)科普動畫的形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進。針對學生觀眾的接受心理,借鑒游戲等藝術形式,豐富科普動畫的表現(xiàn)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邮接螒蚩破談赢嬍强破談赢嬓碌陌l(fā)展形式,它的產生、發(fā)展和進一步的成熟代表了科普動畫領域新的發(fā)展趨勢??梢哉f,互動游戲展件是科普動畫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代表形式??破沼螒蛘辜谛问缴衔×藗鹘y(tǒng)課件的知識性和動漫游戲的互動性的特征,可以讓展件在科普教育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1.青少年群體心理特點調研
在制作互動游戲展件的過程中,為了改進制作形式,獲得更好的效果,我們收集了很多資料,進行了細致地調查分析。經過嚴格的數(shù)據(jù)整理和科學論證,發(fā)現(xiàn)與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在接受知識過程有很多獨有的特點,我們深刻認識到這些特點的存在并對他們進行深入研究,并以之為指導,來調整和改進科普動畫制作,以做出優(yōu)秀的科普動畫。
1.1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短有所不同,7-9歲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時間在10-20分鐘以內;10-12歲的孩子,可堅持到30分鐘左右;15歲以上的青少年,便可增加到40分鐘以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注意力集中時間會變長。在教育展件的制作過程中我們就不能不考慮時間因素在知識傳播過程中的作用。
1.2青少年會有某些色彩上的偏好
他們一般喜歡,明亮的、溫暖的、鮮艷的、快樂的、嬌美的、柔軟的、生動活潑的、純真的色彩。比如溫暖的橙色,飽和度比較低的紅色,黃色,粉紅,純度高的藍色、綠色等,還有另外一些不強烈的中性色彩,如紫色、深綠色也比較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那些帶有低沉的灰暗的色彩對學生的吸引力則比較小。
1.3青少年有很強的游戲欲望
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點: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思維和想法比較簡單,喜歡在游戲中獲得知識。青少年的課余生活大多都是在游戲中度過的,課間游戲、動手游戲、體育游戲、動漫游戲、娛樂游戲等,特別是科普動畫在現(xiàn)代青少年中的游戲活動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大大增強串聯(lián)新信息的能力,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接受能力會大大增強。
調查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這三個方面是青少年的接受心理過程中的普遍因素,同時青少年還有某些其他的特殊性的東西。科普動畫的制作過程中,只有綜合考慮他們的普遍性接受心理和特殊性等方面的因素,并對之進行科學的安排和統(tǒng)籌,才能達到科普動畫制作的最優(yōu)目的,使科普動畫在教育的過程中起到預期的作用,達到理想的效果。
2.科普動畫開發(fā)的有的放矢
科普動畫應該定位為青少年學習知識的互動平臺??破談赢嬀邆湟韵聨讉€特點:抽象知識的形象化,知識建構的靈活性,學習過程的互動性等。科普動畫制作的最終目的,是為青少年群體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平臺。分析青少年群體的心理特點,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的探究游戲展件的建構形式和表現(xiàn)方式。
2.1注重科普動畫知識性和游戲性的結合
科普動畫制作的最終目的是教育,傳播知識,所以科普動畫必須具有知識性。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動畫還要能吸引青少年,只有這樣,制作出來的科普動畫才是成功的。在制作形式的選擇上,游戲動畫是知識性與游戲性的結合。知識性與游戲化的結合,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中單純灌輸?shù)奶卣鳌T诳破談赢嬛腥谌胗螒蛐院突有?,可以讓學生在展件學習過程中,通過互動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青少年在觀看展件的時候,需要借助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參與動畫中的游戲,攻克一個一個的難題,每當完成一個任務,就可以通過晉級等方式滿足學生的求勝心理和挑戰(zhàn)心理,同時在科普動畫的界面設置上,也可以通過自主性的選擇達到針對性地練習的目的。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讓他們從枯燥的灌輸?shù)膶W習方式中解放出來,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最大限度的增強科普動畫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的輔助教育的作用。
2.2增加科普動畫的趣味性和通俗化
科普動畫在制作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既牽涉著知識性,也包含著作品對觀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問題。只有贏得關注,信息才能在傳播的過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說教性質的科普節(jié)目雖然信息量豐富,但是很少有觀眾會在緊張生活的間隙里,聽這些板著面孔的教育節(jié)目。因此,必須在維持科普節(jié)目的科學性、知識性的同時,增強科普節(jié)目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抓住觀眾的心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破談赢嬁梢詫⒊橄蟮男W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通過通俗的表現(xiàn)方式,對科學知識深入淺出的介紹。
科普動畫是以視頻和動畫的形式向觀眾普及科學知識的新型傳播手段。它可以把自然現(xiàn)象中蘊含的抽象而且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用通俗化的視頻和動畫方式表現(xiàn)出來。讓人們在看動畫的同時,學到一些科學知識。同時也可以增加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3.科普動畫開發(fā)的題材選擇
毋庸置疑,科普動畫的題材十分豐富,但是“讓科學走近生活,讓公眾理解科學”卻是科普動畫的開發(fā)的出發(fā)點;針對青少年群體的科普動畫題材的選擇更是要慎之又慎。
3.1科普動畫與生活題材相結合
科普動畫展件的內容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側重于通過對普遍的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揭示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所以在科普動畫展件中,我們著重會描述一些與我們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科學現(xiàn)象,例如2004年發(fā)生在印度洋的大海難等。通過對這些相關事件的描述和他們對生活的影響,引發(fā)觀眾對這些自然現(xiàn)象形成機理的好奇和求知心理。進而對這些現(xiàn)象蘊含的內在科學知識進行深入解釋和闡釋,通過這種形式,層層深入,循序漸進,讓觀眾產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3.2科普動畫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
科普動畫除卻要表達普遍存在的科學規(guī)律和現(xiàn)象,最大限度挖掘科普動畫的知識性和科學性,還力求與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科技成果相結合??破談赢嬚辜膬热輵摫M可能地展現(xiàn)當代科技發(fā)展的最新成果,注重科普動畫展件內容的時效性和前沿性。例如磁懸浮列車中蘊含的基礎電磁學知識,再比如,車載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是如何實現(xiàn)衛(wèi)星定位功能。這些新技術新知識我們都可以用科普動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樣可以更大限度擴充科普動畫的表現(xiàn)范圍和廣度。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變革日趨激烈,科普事業(yè)愈加重要??v觀人類歷史,一些重大科學思想和技術成就的傳播、普及,都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破战逃聵I(yè)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圖書館作為人類知識的寶庫,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義務參與這項社會工程。2002年6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存第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科技館(站)、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場所應當發(fā)揮科普教育的作用”,更使得圖書館從事科普教育成為一種義不容辭的禮會責任。
1、公共圖書館開展科普教育的優(yōu)勢
近年來,公共圖書館通過多種形式,主動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認可。對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事實證明,圖書館在開展科普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1.1 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
開展科普教育,離不開充足的科學知識資源。圖書館是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地,沒有任何機構能像圖書館那樣,把反映人類文明成果的文獻信息都有序地匯集起來,并進行廣泛的傳播。圖書館所保存的知識門類齊全完整,收集的文獻信息全面、系統(tǒng),它既有豐富的紙質書刊資料,又有海量的電子文獻和網上信息,這些寶貴資源無疑是圖書館開展科普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科學知識源泉。
1.2 公共圖書館擁有開展科普教育的群眾基礎
圖書館實施社會教育的受眾面之廣是學校或其他社會教育機構所無法比擬的,它沒有年齡、資歷、健康、考試的限制,向社會一切求知者敞開大門。而且,它還可以滿足人們終身學習的需求,成為公眾終身接受科普教育的理想場所。另外,我國已初步建成四級公共圖書館網絡體系。以深圳地區(qū)為例,截至2011年,全市公共圖書館643座,其中3座市級公共圖書館,6座區(qū)級公共圖書館,634座基層圖書館,基本達到每15萬人擁有一座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每1.5萬人擁有一座社區(qū)圖書館(室),同時還布點160個城市街區(qū)自助圖書館,星羅棋布的公共圖書館網絡覆蓋全市。不斷延伸的服務范圍、擴大的受眾群眾,為開展科普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1.3 擁有現(xiàn)代化的技術設備與設施
為了適應信息時展的需要,我國近年來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大了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使其在信息網絡、信息咨詢方面有著獨特的技術優(yōu)勢。如今公共圖書館已經普遍建立了電子閱覽區(qū)、數(shù)字圖書館,具備了信息網絡環(huán)境。圖書館完全可以利用這些現(xiàn)代化的技術設備和設施,更快捷高效地,為全社會提供服務,對公眾進行科普教育。
2、公共圖書館科普教育的策略
2.1 優(yōu)化館藏結構,打造科普的信息陣地
豐富的科普文獻資源是圖書館開展科普工作的基礎。公共圖書館一是要想辦法多購一些具有較高知識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文獻,加大讀物的入藏量。第二要不斷優(yōu)化館藏圖書的結構。在重視科普文獻的數(shù)量的同時,提高文獻的質量。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設計目標館藏160萬冊,目前已購置圖書110余萬冊,包括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長期以來,在館藏資源建設中,不斷優(yōu)化館藏結構,重視科普教育資源建設,實現(xiàn)數(shù)量與質量的共同發(fā)展。我館建立的經典讀物閱覽區(qū)、e讀站、信息大世界等是很好的例子,收藏了大量的適合青少年閱讀的科普類圖書文獻和電子資源。豐富的館藏資源為科普活動的展開,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提供了資源保障。
2.2加強科普文獻的宣傳和導讀服務
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必須使公眾能夠方便地閱讀科普文獻。為此,公共圖書館一方面要通過編制新書通報、捧薦書目、設立科普文獻架(室)等形式,主動向讀音推介各種科普義獻,將他們的閱讀興趣、習慣引導到科普內容上來。尤其對于青少年讀者,好奇心強、接受力快,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引導他們閱讀科普文獻對于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具有關鍵作用;另一方面要將分散在不同載體上的科技文獻信息,進行整理加工,組合成新的信息資源,及時向讀者公布,方便他們利用。這樣做既有助于提升公眾對科普文獻,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2.3積極組織各種科普推廣活動
圖書館要根據(jù)公眾生產生活的需求開展各種科普活動,尤其在每年的“全周科普宣傳日”“全周科技活動周”和“世界環(huán)境日”之類的科普紀念日期間,應積極舉辦或參與組織科講座、科普沙龍、科普圖書征文、科普知識競賽、科普演講、科普知識展覽、科普信息宣傳以及科技知識培訓等活動,吸引廣大讀者前來參加,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科學文化知識。
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與市、區(qū)科協(xié)密切合作,每年都會組織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少兒科普活動,如讀書活動、展覽、公益培訓、科學小制作比賽、科普知識講座等,積極參加“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科普學術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從小就在少年兒童心靈上撒下科學的種子、培養(yǎng)了他們的科技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開展活動的形式如下:
2.3.1科普電影
本著“傳播文化、啟迪智慧、塑造心靈、引領成長”的服務宗旨,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每周五、周六晚及節(jié)假日期間,開展“少圖影視劇場”活動。主要分為六個主題:科普教育、經典回放、溫馨親情、快樂成長、神秘科幻、開心動畫??破战逃鳛橐粋€重要的主題,每月選取少兒喜聞樂見的影片播放,例如《微觀世界》、《遷徙的鳥》、《自然之謎》等科學記錄片,《咆哮的地球:大冰凍》、《憤怒的星球:海嘯》、《超級機器:核潛艇》等科學透視系列。
2.3.2 科普展覽
科普展覽區(qū)位于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一樓大廳,有72塊展板,可展出80至200幅作品。展區(qū)利用豐富的館藏及社會各界資源,面向青少年兒童開展藝術展、科普展及其它主題系列展。
2.3.3科普講座
少圖講座――科普系列活動作為品牌活動之一,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少兒館不僅在常年利用館內陣地開展科普講座,還走進社區(qū)、學校宣傳科普知識。
2.3.4科普實踐活動
深圳少兒館于2009年7月啟動“梅蘭竹菊荷”閱讀實踐活動,開展科普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技能、社會交往等主題的公益培訓。親子觀鳥活動、生命安全教育、科技手工制作等日常實踐活動受到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是一項長期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協(xié)同各行業(yè)的科普機構開展工作,推廣科普教育。為實現(xiàn)資源共享,構建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城市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翠紅.公共圖書館科普工作探討――以廣州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6)。
[2]胡金杭.利用少兒館優(yōu)勢開展未成年人科普教育[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6,(2)。
關鍵詞:青少年;心肺復蘇;科普教育;情景模擬教學
2020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把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積極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將心肺復蘇納入教育內容中??梢?,對青少年進行心肺復蘇知識的科學普及是必不可少的。開展心肺復蘇科普教育意義重大,校園急救知識培訓勢在必行[1]。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對于科學、科普知識有較高的求知欲,加上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急救知識后可以向家庭、社會等輻射。因此,學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識和提高居民健康素養(yǎng)最佳、最有效的途徑[2]。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及積極性,以至于教學效果不佳[3]。本研究將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于青少年心肺復蘇科普教育中,取得一定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于2020年8月27日,選取上海市市西中學一年級6個班級共27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班級分為觀察組3個班級(n=134)和對照組3個班級(n=138)。觀察組中男61名、女73名,對照組中男68名、女70名。觀察組中,60名(44.78%)學生對心肺復蘇急救知識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74名(55.22%)學生完全不懂;對照組中,63名(45.65%)學生對心肺復蘇急救知識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75名(54.35%)學生完全不懂,兩組學生的心肺復蘇知識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方法1.2.1干預方法由取得美國心臟協(xié)會基礎生命支持指導證書的醫(yī)師5名及護士5名擔任培訓師資。培訓內容為《2019美國心臟協(xié)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4]中的心肺復蘇理論及操作知識:心臟驟停的定義、臨床表現(xiàn)、原因;早期進行心肺復蘇對挽救生命的重要性;正確規(guī)范的心肺復蘇操作步驟(現(xiàn)場評估、意識判斷、呼救、擺放、胸外心臟按壓、開放氣道、口對口人工呼吸等步驟);如何正確識別患者出現(xiàn)心臟驟停(意識喪失、頸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停止);胸外心臟按壓的正確位置、按壓的深度、頻率、手勢;開放氣道的正確手法及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項。兩組培訓均包括理論講解、動操作示范及分組練習3個階段。1名授課老師先以PPT的形式講授心肺復蘇的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要點,并放映心肺復蘇的教學視頻;然后利用高級全自動心肺復蘇模擬人(醫(yī)士康MR-CPR490)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演示,1名老師講解具體步驟,另1名老師向學生示范心肺復蘇的規(guī)范動作。對照組采用分組練習方法:將學生分為3大組(對應3個模擬人),2人自由搭配組成1小組,輪流進行練習,每小組練習時間為5min左右,所有人均參與練習,總練習時間為2.5h;學生練習過程中,老師在旁進行指導、強調操作要點、糾正錯誤,鼓勵學生提問并給予解答。觀察組的分組練習采用情景模擬的方法進行,具體如下。1.2.1.1情景模擬劇本準備培訓師資團隊根據(jù)臨床真實病例編寫患者突發(fā)心臟驟停的情景模擬劇本,內容為急診大廳1例中年患者來院就診,在就診過程中該患者突然失去意識倒地不醒,學生們立即啟動急救措施,實施心肺復蘇的緊急醫(yī)療程序救治患者。1.2.1.2實施情景模擬培訓選擇3間教室作為情景模擬的場所,將觀察組學生隨機分為3大組,分別在3間教室內進行情景模擬練習,每個教室安排2名授課老師。將教室內的座椅放置在教室的后面,留出空曠的區(qū)域,只留1張桌子和2把椅子,將模擬人安置在桌子前面的椅子上模擬患者,老師向學生們說明現(xiàn)在的場所為急診大廳,每個教室放置1個模擬人,3組同時進行。學生2人自由搭配組成1小組,每組演練時間為5min左右,總練習時間為2.5h。情景模擬練習具體過程:2組學生中1人扮演醫(yī)師、1人扮演護士,就診患者突發(fā)意識喪失倒地,護士立即將患者置于平臥位,醫(yī)師進行評估確定患者是否心臟驟停,后立即啟動心肺復蘇,1人實施胸外按壓、1人實施人工呼吸,交替進行,對模擬人進行5min的基礎生命支持,后再次評估患者搶救是否成功。演練結束后學生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回顧、分析和討論,授課老師給予指導和解答。1.2.2效果評價①理論知識: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評價,根據(jù)授課內容確定心肺復蘇相關試題10題,包括判斷意識、按壓頻率、按壓深度、按壓部位、心肺復蘇順序等,每題回答正確計10分、回答錯誤不計分,總分100分。②技能操作:培訓結束后,將觀察組及對照組的學生進行編號,根據(jù)編號隨機抽取兩組各10名學生進行操作考核,根據(jù)2019年最新版心肺復蘇操作評分標準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80分為合格。③學習體驗:調查學生在學習心肺復蘇后,主動對身邊需要急救的患者實施心肺復蘇的意愿,分為3個選項,由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符合的選項。④滿意度:滿意度評價內容包括對心肺復蘇培訓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滿意度,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人數(shù)+滿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將理論知識、學習體驗、滿意度整合成一個問卷,于培訓結束后以紙質版形式現(xiàn)場發(fā)給學生進行填寫。問卷填寫后當場回收,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72份,回收272份,均為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1.2.3統(tǒng)計學方法將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輸入Excel,并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心肺復蘇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得分比較觀察組134名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分為(91.72±4.88)分,對照組138名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分為(83.36±10.93)分,兩組學生理論知識得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981,P<0.05)。觀察組10名學生的技能操作均合格,得分為(86.80±2.90)分,對照組10名學生中有3名學生技能操作考核不合格,得分為(80.27±3.47)分,兩組學生技能操作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654,P<0.05)。2.2兩組學生對身邊需要急救的患者主動實施心肺復蘇意愿的比較當他人需要緊急救援時,觀察組79.85%的學生表示自己學過心肺復蘇,愿意幫助他人;而對照組65.22%的學生表示愿意幫助他人,10.87%的對照組學生表示會假裝不知道或不愿意幫助他人,兩組學生施救意愿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兩組學生對心肺復蘇科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兩組學生對本次科普教育的教學內容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認為教學內容比較前沿,授課老師上課幽默風趣;但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的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3.1采用情景模擬的心肺復蘇科普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心肺復蘇的知識和技能青少年在學校內學業(yè)重、功課多,常忙于學習,對急救知識的接觸較少。在培訓前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兩組學生中45%的學生對心肺復蘇知識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55%的學生是完全不懂的,可見青少年對于心肺復蘇的知曉率較低。但青少年學習心肺復蘇是必要的,因此需要有專門的醫(yī)務人員對其進行培訓,使其掌握該急救技能。經過心肺復蘇科普教育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心肺復蘇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均有所提高,知曉了心肺復蘇的目的、重要性、具體操作步驟和操作過程中的關鍵點。培訓后通過理論及操作考核驗證學習的效果,觀察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情景模擬的心肺復蘇科普教育有助于鞏固學生的心肺復蘇理論知識,并增強其實踐能力。但由于時間有限,不能做到人人參加心肺復蘇操作考核,可能導致結果可信度低,有待于今后進一步深入探討。3.2采用情景模擬的心肺復蘇科普教育有助于梳理青少年實施心肺復蘇施救的意愿由表1可見,當他人需要心肺復蘇救援時,觀察組79.85%的學生表示自己愿意幫助他人,而對照組僅有65.22%的學生表示自己愿意幫助他人,兩組學生心肺復蘇的施救意愿比較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情景模擬的心肺復蘇科普教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學習興趣,能夠更好地掌握心肺復蘇的技術,且有助于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愿意主動提供幫助。趙麗等[5]的研究也指出,情景模擬教學法可以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但如需要真正施救時,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培訓以取得相應的心肺復蘇施救資質等。3.3采用情景模擬的心肺復蘇科普教育受青少年歡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中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而培訓不充分會造成培訓質量下降,對急救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差[6]。從表2中可見,對照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率僅為84.62%,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感受不到急救的急迫性,從理論考核結果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授課過程中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認真聽講。王濤艷等[7]認為通過案例教學結合微課的形式,并結合模擬演練,更能使學生正確熟練地掌握心肺復蘇術,并且能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嫻熟運用。通過情景模擬教學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以沉浸式教育加深印象、增強記憶。觀察組學生表示情景模擬教學法使教學更加生動,使其對學習心肺復蘇知識更感興趣,能夠讓其參與醫(yī)療急救中,讓學習更加有熱情。使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延長學習記憶的時間[8],且更加受青少年歡迎。但對照組使用的是大班化教學,觀察組使用小班化教學,可能會影響研究結論,有待于今后研究進一步探討。
4小結
關鍵詞:動手;安全;知識門檻;代替;興趣
一、動手操作與實驗安全
1.問題起源
在自然科學中,化學憑借其操作性及豐富的實驗現(xiàn)象,本應當是最容易引人入勝的一門學科??墒请S著活動的逐漸開發(fā)與青少年的知識標準,簡單的觀察顏色、混合溶液,過濾這些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科普資源的需要,想再擴展些時發(fā)現(xiàn)安全問題亮起了紅燈。
安全問題包括兩方面:一是人身安全。青少年到科技場館來參觀展品,參與教育活動首先都是以安全為前提的。開展化學活動的對象大多數(shù)并不是在學校已經接觸化學的學生,所以他們并不具備一定的實驗技能。在實驗中的一些藥品(如酸堿)和實驗步驟操作不當會腐蝕皮膚或造成其他人身傷害;另外實驗儀器也大都是玻璃制品,也容易損壞造成傷害;二是場館安全。上海11.15火災,沈陽春節(jié)火災,一幕幕慘劇發(fā)生,消防機構對場館類的公共場所也加強了管理。酒精燈是實驗常用物品,在嚴峻的消防形勢下,卻不適合在科技館內使用。安全問題極大的限制了化學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
2.解決問題的建議
創(chuàng)立光譜學的著名化學家羅伯特?本生兩度因砷中毒幾近死亡后又在實驗中失去右眼。所以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這并不是一句聳人聽聞之言。如何克服安全問題呢?
解決安全問題不妨跳出化學實驗的傳統(tǒng)圈子,創(chuàng)新實驗。在保證實驗原理正確的情況下利用其他學科或技術尋找相應的方法實現(xiàn)實驗目的。例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檢測實驗,傳統(tǒng)的實驗室方法儀器眾多,藥品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并伴有刺激性氣味,實驗原理也不利于初學者理解。我們采取了另外一種方法:從碳酸飲料中提取二氧化碳,整個過程只需要半瓶飲料和一只氣球即可完成,得到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完全可以進行石灰水渾濁和滅蠟燭實驗。還可以利用透鏡從陽光中提取熱量,用生活用品(如維生素C、醋、小蘇打等)代替實驗藥品。諸如此類,化解一些安全問題??萍紙鲳^中進行的是科普教育而不是學科教育,我們不必抓著教科書上的條條框框不放,換個方向可以海闊天空。
二、化學知識門檻與青少年興趣的維持
1.問題起源
科普活動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青少年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對于化學這門學科,顏色豐富,現(xiàn)象多變,其趣味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培”易,“養(yǎng)”難,如何能讓青少年不僅僅只關注他的趣味性,而去探索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呢?
在研究化學的過程中,元素周期表和微觀物質的認識都是入門的基石,但青少年的年齡知識結構與此并不協(xié)調,沒有化學基礎的人如何能理解化學方程式的作用呢?如何能理解反應中的質量關系,更加不能理解氧化與還原導致的實驗現(xiàn)象。這就使得科普活動過程很難深入。憑借豐富多彩的實驗現(xiàn)象能讓青少年的目光停留一刻,對于他們來說這僅僅是一個熱鬧,并不理解其中的內容,這樣的活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如何能將趣味性成功轉化為興趣是一道重要的困難的題目。
2.解決問題的建議
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弊詈玫睦蠋煵皇翘丶壗處煟皇敲茖W校,而是興趣。如何克服化學知識的門檻問題引發(fā)青少年的興趣并維持對它的熱情呢?
結合參加活動的主體人群年齡層次較低、知識貯備量少、興趣趨于表面性和生活性的特點。我認為:應注重現(xiàn)象的認識,實現(xiàn)知識的利用與探索,避“理”而趨“利”,知識的橫向發(fā)展替代縱向深入。以雞蛋殼與醋酸的反應實驗為例:根據(jù)雞蛋殼泡在醋中變軟的實驗現(xiàn)象,使青少年認識到醋酸具有一定的腐蝕性。牙齒與雞蛋殼的成分(碳酸鈣)相似,那醋會不會損壞牙齒呢?研究除了醋酸以外其他的酸類(如碳酸)會不會損壞牙齒呢?這樣將知識的重點從實驗的原理轉移到實驗現(xiàn)象上,以現(xiàn)象為基礎進行分析,并且分析的方向偏重于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性質或現(xiàn)象。引到學生熟悉的點有利于興趣的培養(yǎng)及課后自主探索,這樣既實現(xiàn)了知識的利用,又成功轉移學生注意力將內容引至他們更感興趣的方向。
一、數(shù)字化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機制創(chuàng)新
(一)博物館專業(yè)人員與學校教師的交流與合作
在實際的發(fā)展過程中,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形式主要有三種,即博物館主導開展教育、學校主導開展教育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主導開展的教育形式。目前,隨著社會發(fā)展形式的不斷變化,國家對于博物館的教育逐漸的重視起來,博物館由校外教育的形式,轉變成為館校合作,博物館教育儼然已經成為了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這已經是必然的發(fā)展形式。這一從“幕后”走向“臺前”的轉變,使得博物館教育活動不再由學校完全主導。博物館專業(yè)人員直接參與博物館教育過程的發(fā)展趨勢,推進了博物館人工制品所蘊含的背景文化知識的傳播,由此也為博物館專業(yè)工作者與學校教師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保障。在結合教育的過程中,博物館可以組建專門的教育隊伍,與學校進行相關工作的接洽,博物館可開展教育講座,以推動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1]。鼓勵博物館向學校輸出博物館教育的相關資源,推動博物館教育的質量得以持續(xù)提升。通過博物館與學校的項目合作、館校之間的經驗交流,也可以提升博物館專業(yè)人員所需的教育教學能力,完善博物館人員的專業(yè)發(fā)展途徑,為博物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提供借鑒。同時學校的一些教師,可以多與博物館的人員進行溝通,熟知各種藏品的知識,作為自己的教學資源。
(二)博物館教育與學生科普教育相結合
在學校中開展科普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現(xiàn)在: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拉近學生與科學之間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等。目前,博物館(或科技館)教育與學生科普教育結合形式多樣,包括組織學生去博物館或科技館參觀、科普活動進校園、館校合作的科普活動等。通過這些形式的學習活動,使得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科學文化素養(yǎng)、心理素質以及審美能力得以提升。博物館教育與中小學科普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不僅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還能一定程度的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yǎng)。此外將博物館教育與大學科普教育相結合,可以為大學教育提供一個科研基地,學??稍诮虒W時,鼓勵學生到博物館進行實踐探究。博物館自身所具有的教學資源,對于科普教育有非常大的意義,可以滿足不同教育階段,學生的需求。博物館與學校的合作,既將博物館教育帶進學校,也將學校教育滲入博物館。教師也可以在線預約的形式,聯(lián)系博物館工作者進入校園進行專題報告,形成立體化展覽進校園的文化傳播模式。博物館教育與學生科普教育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W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和創(chuàng)新能力,它符合我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指導方針。
二、博物館資源與學校課程結合的主要策略
(一)重視學校特色在線博物館的建設與利用
現(xiàn)今,很多發(fā)展較好的學校,已經開始建設具有學校特色的專題博物館,既具有博物館特有的特征,又能展現(xiàn)出學校本身的教育特色,這是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一大跨越。與普通的博物館相比,學校博物館功能更加偏向于其教學研究屬性,為學校學科建設服務的同時傳遞學校特色文化,加之其教育對象的相對穩(wěn)定,學校博物館的展品收藏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性,其博物館學習的教學內容也相應較有針對性,通過發(fā)揮其人才儲備的優(yōu)勢,為在校學生更加快捷高效地學習理解專業(yè)知識提供了便利[2]。
為了發(fā)揮學校特色博物館的建設與利用,可以通過結合本校的學科優(yōu)勢舉辦陳列展覽、專題講座、提供在線展覽、在線課程或和大眾傳媒合作的形式向公眾普及科學歷史知識,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進步,充分發(fā)揮學校人才資源,盡到提升全民素質的職責。然而,與社會上的博物館相比,校園里實體博物館的利用率不太理想,加之不少學校博物館尚未建立起與之相應的、基于互聯(lián)網的虛擬博物館,使得學校博物館沒能充分發(fā)揮應有作用。所以,結合已有的學校特色博物館,建設相應的網上虛擬博物館,構成虛實融合的學校特色博物館體系便成了當務之急。
(二)依托博物館建設青少年教育網絡課堂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青少年教育應該成為各級各類博物館教育的工作重點之一。可以結合博物館展品內容的特色,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博物館學習的課程、教材教具等已有成果進行數(shù)字化,轉化為可通過因特網調用的有效資源。建設和完善適應信息時代學習需求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網絡教育平臺,制作適合互聯(lián)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科學文化教學內容。
具體到博物館網絡課程或在線資源的建設方面,需要根據(jù)博物館的展品內容,結合基礎教育階段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設置,設計、開發(fā)相應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課程。我國基礎教育目前的學制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等學段,作為基于博物館的非正式教育課程應當涵蓋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并按各個學段和層次精心設計,構建每個學段的學習目標、教學重點、體驗內容及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