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

第1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關鍵詞:小學生;古典詩詞;學習興趣

古典詩詞是我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博大精深,志存高遠,千古不衰,被世代吟誦。千百年來,它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境界,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素養(yǎng)。平時讓學生多讀、多背一些古典詩詞,有利于他們增長知識、擴大視野,有利于他們豐富思想、陶冶情操。然而,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有限,古典詩詞對他們來說十分難懂,如果教師的教法單一,就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呢?我認為,學生在學習古典詩詞時要讀寫結合,擴大知識面,老師要擴大教學范圍,拓寬孩子們的知識視野,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課內、課外要雙管齊下,多運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積極性。

一、在誦讀中品味詩詞魅力

葉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讀叫做“美讀”。在進行古典詩詞教學時,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進行反復誦讀,使學生身入其境,心感其情,和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學生在反復朗讀中,能夠自行品味出古典詩詞的意境美、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所以,反復朗讀是學習古詩詞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激發(fā)孩子們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朗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可全班齊讀,也可按照詩詞的特點分男女聲朗讀,還可以分角色朗讀。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學生的表演欲,發(fā)動學生進行朗讀表演,提倡“精讀”“情讀”“美讀”。還可運用小組輪流讀、比賽讀等方法,總之,運用多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我的教學主線就是朗讀,先指導學生自由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試著理解詩意,再進行欣賞性地朗讀,并配以音樂來強化朗讀效果,使學生充分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韻律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借助自己的理解與想象,一邊讀一邊用手勢、動作、表情來增強詩的表現(xiàn)力,這時,詩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和意境美就會通過反復誦讀比較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并且讓學生品味友情的可貴,學會珍惜友情。

二、在情境中體會詩句魅力

傳統(tǒng)的教學側重對古典詩詞內容的講解,卻忽視了對詩詞意境的理解。詩歌體現(xiàn)的是一種意境,語言非常優(yōu)美,體現(xiàn)的是多姿多彩的畫面,體現(xiàn)的是各種各樣的心情,情境交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因此,對古典詩詞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淺顯的語言文字理解上,而應講求意境,再現(xiàn)真、善、美的藝術情境。要巧妙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充分再現(xiàn)詩詞的意境之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中配以古樸典雅的音樂、精美的畫面,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聽與看中感悟詩詞之美,感悟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在體驗中讓真情流露

古典詩詞能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人心智,當然詩的這種作用離不開情感的體驗。教學中都會安排實踐活動,而且形式多樣化,如情境表演、演唱、補白、游戲、繪畫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個性,發(fā)揮特長,同時加深了對詩的意境、情感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為詩作畫,讓學生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的藝術美感,更好地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

四、在想象中感受詩詞之美

在古典詩詞教學中,要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啟發(fā)學生去想象,才能使學生感受到畫面美。首先,要多運用繪畫、幻燈等輔助手段展示畫面內容,讓學生通過觀察感受詩中的畫面美,加深對詩的理解。教學中,要觸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聯(lián)想、假想、反想、續(xù)想、補想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感受詩的意蘊美。比如對《詠柳》的教學時,多媒體出示柳樹,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柳樹,學生能夠以自己看到的柳樹展開想象,對古詩的內容就很容易理解了。學習之后,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一副自己想象中的柳樹圖畫,使學生感受古詩的畫面美。

古典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平時的教學與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不斷地引導他們多讀、多背古典詩詞,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增加他們學習古典詩詞的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情操,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使他們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梁維玉.讓孩子們對背些古典詩詞[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

[2]連翔.淺談如何讓學生對古典詩詞感興趣[J].學園:教育科研,2012.

第2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關鍵詞】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戲劇元素

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是我國聲樂藝術發(fā)展中的啟明星,更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隨著人們對于中國古典文化認知水平的提高,中國古典詩詞藝術作品逐漸被關注。

一、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發(fā)展歷程

在唐朝時期,詩歌被譜入歌章,并在王公大臣的宴會上傳唱,這一時期是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鼎盛時期。隨后就是曲子詞的形成,宋代的曲子詞作是我國長短句的鼎盛時期,這種長短句易唱而文詞高雅,使之與音樂的結合較詩句更為自由,體現(xiàn)了音樂與文學的高度結合。緊接著就是元曲的出現(xiàn),元曲著重于抒情、敘事以及寫景,在用詞方面口語化較為明顯,具有一定的通俗化特點,是詞與曲的完美結合。明清時期出現(xiàn)了“俗曲”,又被稱為“小令”或“雜曲”,加之以樂器伴奏,形成了具有藝術色彩的民歌。

二、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戲劇性元素概述

(一)戲曲音樂在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的運用。戲曲音樂作為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組成部分之一,在曲調、行腔等方面都具戲劇性特征,也正因為如此,戲劇中的曲調以及行腔常常被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所學習和借鑒,還常常被運用在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之中。在我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發(fā)展中,人們常常為了體現(xiàn)詩詞內容的時代特征以及古典藝術歌曲的民族特征,將戲劇元素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戲劇旋律應用到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之中,從而將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與戲劇元素完美地展現(xiàn)。例如在《竹枝詞》的創(chuàng)作中,冼星海不但將西方的作曲手法運用其中,并且研究分析了中國古典詩詞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結構特征,將京劇等戲曲曲調的特征在創(chuàng)作中完美展現(xiàn),例如拖腔、甩腔等元素的運用。(二)戲劇表演在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的運用。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以戲劇中“百戲之祖”昆曲為例進行說明。一是在舞臺表演中,虛擬動作的運用。昆曲中的演員在進行生活動作的表現(xiàn)時,并不是將生活中的一些動作進行生搬硬套,而是對其進行感悟和思索,形成程式化的藝術語言,以虛擬性的特征展現(xiàn)生活場景,也就有了在舞臺上虛擬時間、地理位置等場景,例如戲劇演員在表現(xiàn)大家小姐害羞時,會用手絹遮住自己的嘴等虛擬動作。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歌詞凝練晦澀,在進行表演時,必須將詞曲的歌唱以及肢體動作和演員的眼神進行融合,通過表演者的形體姿態(tài)以及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進行詩詞內容的展現(xiàn),從而讓觀眾正確領會和理解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思想和意境。二是戲劇中眼部表情的表演藝術在古典詩詞藝術中的運用,戲曲講究“神韻”,即是通過表演者的眼神來表現(xiàn)歌者的氣質和詞曲的意蘊,戲劇中有說,“一身之戲在于臉,臉上之戲在于眼”,因此,在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表演中,也將戲劇中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及“喜、怒、哀、樂、悲”等神情恰到好處地運用,將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的意境以及人物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三)戲曲藝術的虛實相生在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的運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講究虛實相生、時空結合的概念,在戲劇藝術作品中,尤為凸顯,舞臺上的布景非常簡單,甚至不用布景,或者根本沒有比較真實的布景。然而戲劇演員卻能用非常簡練的戲劇動作和肢體動作,將戲劇內容中虛擬的時空以及情景等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曾經有戲劇前輩說過,“戲劇的布景在演員身上”,這就需要演員根據(jù)戲劇內容,活靈活現(xiàn)地將表演程式和手法運用其中,將戲劇劇本中的人物感情進行表達。在欣賞作品時,觀賞者也似乎忘卻了舞臺的布置,實現(xiàn)了“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的舞臺效果。也正因為如此,將舞臺的布景進行空白,能引起觀眾的思索和想象,還能將其注意力集中在演員身上,更好地將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作一展現(xiàn)。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發(fā)展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以及歷史的洗禮,其文化源遠流長。戲劇元素在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運用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主要展現(xiàn)在音樂、舞臺以及留白三大元素的運用上,將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民族性特征得以展現(xiàn),同時,將古典詩詞藝術歌曲與戲劇元素進行行之有效的結合,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更好地促進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

作者:崔偉 單位: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曾廣海.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脈絡及演唱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4.

第3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關鍵詞:楓橋夜泊;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旋律風格; 演唱技巧

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古詩詞與西方藝術歌曲形式相結合的聲樂體裁,其顯著特征是歌詞均源自中國古典詩詞,通過古詩、音樂、人聲的結合,充分展示古詩優(yōu)美韻律和語言魅力,它逐漸從對歐洲樂派藝術歌曲的借鑒中獨立一家,充分發(fā)揮古詩詞與中國特有五聲調式之韻味,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對社會文化生活及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一、《楓橋夜泊》之意境

《楓橋夜泊》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以唐代詩人張繼的同名詩為詞所作。張繼,唐朝不第書生,本詩作于作者科場失利返鄉(xiāng)途中,因此詩中字句都流露出幽幽的失落惆悵之情。他生平所著不豐,唯有《楓橋夜泊》流傳甚廣?!霸侣錇跆渌獫M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倍潭趟木湓⑶橛诰?情景交融,詩意濃厚。詩中對江南深秋月夜的細致刻畫,使人眼前不覺呈現(xiàn)出漁火綴江面,楓葉伴客船的畫面,由此從有限的畫面中延伸出悠長的韻味和無窮的美感。首句以“月落烏啼”為詩頭,有聲有色有情,夜月東升,烏鵲哀鳴,伴著充盈天地的霜氣,為這深秋之夜灑下絲絲涼意,作者也觸景生情,不免“愁”由心生,江風拂葉,漁火點點,勾起對故土的思念,可面對一片迷茫的前途,詩人心中怎一個愁字了得。正當此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正是這寒山秋葉對孤舟,詩人聆聽鐘聲陣陣,從之前的入境到“到客船”漸遠的出境,也是此詩對人超越自身而達于超脫的彼岸世界之哲學高度的提升。此詩看似寫景,卻寓意深刻,將詩人主體的感官世界、情緒世界與自然、人世和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融合,使本詩本曲本作者的意境由此升華。

二、《楓橋夜泊》之音樂

《楓橋夜泊》在音樂上大致有以下特點:首先,從歌曲結構上講為帶附屬前奏、尾聲的單二部曲式。作曲采用了中國雅樂七聲調式,華彩樂段又采用了傳統(tǒng)的六聲調式:宮、商、角、徵、羽、閏的音階排列方式,運用音樂中傳統(tǒng)的起、承、轉、合式,使音樂在含蓄中綻放著中國古典民族色彩。其次,歌曲創(chuàng)作在極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國古代音樂風格特點的同時仍然有現(xiàn)代音樂元素的體現(xiàn),例如歌曲中大量的半音行進和旋律半音回旋,頻繁轉換調性使音樂的色彩豐富異常,這些元素的運用在當時中國聲樂作品中并不多見,因此也為《楓橋夜泊》典型的中國古典音樂的風格定調,使其在同時期作品乃至今日都大放異彩。

值得一提的是《楓橋夜泊》的伴奏;眾所周知,歌曲的鋼琴伴奏對于作品也有著決定性的因素。本曲的伴奏與旋律融為一體,切合得恰當好處,準確地表達了歌詞的情緒和意境。鋼琴對主旋律的模仿、對比交織在一起,將詩人凄涼悲憤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伴奏每一小節(jié)都以色彩虛無縹緲的純五度和弦為始,聲聲相扣,猶若夜半鐘聲敲打于心。陳鵬年在《歌曲寫作技法》中分析黎英海《楓橋夜泊》寫道:“《楓橋夜泊》這首歌是用立體的手法來寫作的。引子開始低音層用五度音奏出模仿式的、緩慢的、從弱到中強的鐘聲,以后每個小節(jié)都有,貫穿全曲,直至消失。鐘聲成為全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手法十分巧妙、自然?!倍酝鶠樵撛娮V曲的作者“到了第三句唱出‘姑蘇城外寒山寺’后才出現(xiàn)幾次鐘聲,以引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種手法雖不能說不好,但未將鐘聲成為藝術構思的組成部分難免有插標簽之嫌?!痹诒厩械陌樽嗖糠謱潘络娐暤哪7卵葑嘁酁楸厩匾囊魳诽卣鳌?/p>

三、《楓橋夜泊》之吟唱

《楓橋夜泊》從整體情感上把握,應當主要突出“愁”字,惆悵的情緒也是全曲的感情基調。琴聲起,由遠而近,空靈悠遠,五度和旋模仿鐘聲陣陣,作品每句詞都以二度或三度的長波音結束,提示歌者應當以弱聲吟唱的方式完成句末,猶如內心悲訴。首句“月落烏啼”聲色俱備,其中尤其以“落”、“烏”二字傾注悲苦之情,“霜滿天”則為本句重點,與前一個音形成八度關系,尤見寒苦之意?!敖瓧鳚O火”的出現(xiàn),似乎在那一江落寞中,詩人渴望借此景得到一絲的平靜,情緒和音域上也與前句形成對比,呈現(xiàn)回落趨勢;可是看著這秋楓片片、漁火點點,卻只能“對愁眠”。正當愁思萬縷時,忽聽“姑蘇城外”的寺廟里傳來陣陣鐘聲;在這鐘聲中,客船也到達了彼岸,這時隨著音樂的平靜,預示著詩人內心的升華,漸漸由入境至出境,聞鐘聲觀離人過客恍若隔世,而在“到客船”的反復吟唱時,歌者情緒有著細微的變化,因此在演唱的同時聲音由近及遠,仿佛隨著離人慢慢消失在這茫茫霧色之中。本曲有一處妙筆,即為每一句詞都有二度或三度的音程伴隨長波音的出現(xiàn),呈現(xiàn)空靈之象,因此對歌者氣息、技巧、情緒表達都有相當高的要求。在末句出現(xiàn)的時候,歌者應當以猶若浮絲的弱聲加以吟唱法,以體現(xiàn)古詩詞特有的韻味,給人余音繞梁之感。筆者認為實際上,本曲中吟唱部分的表達方式可以追溯到中國西周,從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古代的詩歌最初的形式皆為口頭傳唱,相當于我們現(xiàn)代的歌詞;因為當時詩歌主要在民間流傳,而民間音樂尚未成熟,因此更無規(guī)整的調式調性之說,于是古時的詩歌曲調比較生澀;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發(fā)展,音樂和詩歌獨為一家,但音樂中的唱詞仍然是詩詞內容,而當時詩人在誦讀作品時受到過去傳唱詩歌的影響,仍然是半歌半誦,因此“吟唱之法”便應運而生;吟唱的方式在眾多中國古代戲曲中也有其元素的存在,譬如京劇的拖腔。本曲中之所以運用如此之多的吟唱方式,一方面使歌者運用技巧更加完美的在聲樂作品中展現(xiàn),另一方面運用古代吟誦之腔,詩中有歌,歌中有詩,以一種古典的方式表達本詩的意境與情感,可謂點睛之筆,同時也使本曲有著與傳統(tǒng)中國藝術歌曲不同的音韻之美,由此展示了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獨特魅力。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學史上一株絢麗的奇葩,數(shù)千年來,它以簡練的語言、高遠的意境、豐富的內涵,傳達著中國特有的文化底蘊。從音樂創(chuàng)作上講,古典詩詞激發(fā)了無數(shù)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由此寫下了經久不衰的作品。這些具有中國古典韻味的藝術歌曲至今仍是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領域的精品之作。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受前人啟發(fā)將目光投向了古典文學的歌曲創(chuàng)作,那些傳頌千年的古詩詞成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生涯中不竭的源泉。我們相信,如《楓橋夜泊》一樣,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將隨著國家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在中國音樂文化史上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汪毓和.《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年版.

[2]梁茂春.《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提要》[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5,1:2.3.

第4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摘 要】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領域中一朵耀眼的奇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典詩詞是教學的難點。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歷和體會,從知人論世、反復吟誦、解讀鑒賞三個方面對古典詩詞的教學提出一些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古典詩詞;知人論世;反復吟誦;解讀鑒賞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素有“詩國”之美譽。從《詩經》到楚辭,從唐詩到宋詞元曲,創(chuàng)作繁榮,名家輩出,精彩紛呈。學習古典詩詞,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有助于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古典詩詞,每篇都是古典文學的佳作。那么,教師應怎樣指導學生學習古典詩詞呢?

1. 走近作者,知人論世 要想理解古典詩詞的內容,首先要對作者本人和詩歌背景有所了解,即古人所說的“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上交流。這樣既能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講李白的作品時,應該首先全面地介紹李白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經歷、思想、個性,努力還原出盛唐時期的政治、思想、文化環(huán)境和這個環(huán)境中生存、思考、寫作的活生生的李白。

李白是一個富有浪漫氣質和個性自由的人物。一方面,他以不世之才自居,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xiàn)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另一方面,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愿阿諛奉承,也不屑于與世俗沉浮。他在詩歌中塑造自我,表現(xiàn)自我,突出了他獨特的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了解了這些,我們就能體會《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一詩中“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的深刻寓意了。

2. 反復吟誦,整體感知 詩歌的語言含蓄雋永,音韻和諧,節(jié)奏分明,最適宜朗讀。通過反復吟誦,學生就能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作者的情感,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感受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例如學習蘇軾的《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要讓學生去感知詞中所寄寓的情感,對初一的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所以只有通過反復的吟誦來捕捉情感的信息。首先,讓學生自由讀,在朗讀中揣摩、品味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感悟詞的意境。

其次,老師自己或找一個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范讀。范讀者讀的時候要注意節(jié)奏、語速、語氣、語調,讓聽者感受到一種良好的語言熏陶。最后,要求學生齊讀,體味這首詞音韻的和諧,節(jié)奏的明快,引起感情的共鳴,增強詞的感染力。通過這樣三個層次的反復吟誦,學生對于詞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作者的那種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必然有所感悟。通過反復吟誦,引發(fā)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從而體驗詩人的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這種方法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應是一種最有效的手段。如果教師以講代誦,效果恐怕就沒有那么好。

當然,朗讀古典詩詞的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讓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盡情地享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此外,反復吟誦之后,如能背誦,效果就更好了。多背誦一些古典詩詞,對學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優(yōu)美詞句的積累、文言語感的培養(yǎng)等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 解讀鑒賞,深入探究 古典詩詞的解讀鑒賞,是古典詩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去解讀鑒賞一首古典詩詞,筆者覺得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細讀詩題,感知詩詞的內容。 許多古典詩詞的題目向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有的簡潔地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內容,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調,如夏完淳的《別云間》,這首詩的題目,不僅交代了地點(云間),又表明了情感(別),一看詩題未讀詩句我們就已經明白了詩歌的主旨――訣別故鄉(xiāng)之作??梢?,我們指導學生閱讀古典詩詞的時候,一定不能忽視詩題。

(2)抓住詩眼,體會詩詞的情感。 鑒賞詩歌,不僅要抓詩的題目,更要把握詩詞中提挈全詩、凝練傳神的關鍵字眼,這就是所謂的詩眼。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關鍵,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例如,學煜的《相見歡》時,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之后老師提問學生:“你們覺得這首詞應用怎樣的一種感情來讀?可否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呢?”這樣的提問就是在啟發(fā)學生尋找文中的詩眼。學生明確是“離愁”。的確,這個詞就是詩眼。接著,教師可用這個詩眼繼續(xù)教學,提問:“作者寫了哪些離愁別緒,為什么是'剪不斷,理還亂'呢?”這樣就通過詩眼把學生帶入到詩詞的意境之中,能夠使學生深入去探究作者在詞中所抒發(fā)的情感。

(3)研讀意象,感悟詩詞的意象美。 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進了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的象征意義是基本固定的,如“楊柳”,用來表達離別思念之情;“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所以,閱讀古典詩詞,只有抓住作品中的意象,了解意象所象征的意義,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體悟詩詞的意象美,真正讀懂古典詩詞。

以上是筆者教學古典詩詞時一點粗淺的看法。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古典詩詞的教學需要尋求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使古典詩詞的教學更為生動,更具活力,從而讓這朵耀眼的奇葩散發(fā)出更大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張港.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第5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關鍵詞:高考;古詩詞鑒賞;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4-187-01

我國是詩的國度,引導學生走進古典詩詞輝煌華美的殿堂,激發(fā)他們繼承和傳播中國古代詩歌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的熱情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高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代詩歌的興趣以及鑒賞古代詩歌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隨著近幾年高考對考生古詩詞鑒賞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陶冶學生的美好情操,激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也成為我們教學中必須涉及的教學內容。本文從高考出發(fā),緊扣考試大綱,以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審美趣味為目的,提出了古典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高考背景下的詩歌教學,已經對教師和學生在古詩詞教與學的方法上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通過深入分析考綱,比較總結考試重點,掌握古詩詞特征,才能總結出新的方法,新的模式,來更好地應對高考,滿足現(xiàn)代教學對古詩詞鑒賞課提出的新要求?;谏鲜銮闆r,本文對古典詩詞教學提出五點改進方法:

一、 提升教師素質

從執(zhí)教者的角度來說,要改變古詩一詞這利,困境重重的現(xiàn)狀,就要加強自身素質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學生的引路人。詩歌是表現(xiàn)情感的藝術,古典詩詞借助景物描寫來抒發(fā)感情,時而激越時而低沉,但無論怎樣,抓住詩詞里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是抓住詩歌內涵的關鍵所在。這種感情一旦被挖掘出來,就會形成感人肺腑震人心魄的力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是啟發(fā)學生透過字面挖掘這些情感的引導者。在講解古典詩詞的過程中,怎樣才能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感官系統(tǒng)深刻地體味這些感情,是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要想感染學生,教師必須自己先進入角色,必須把自己置身在古詩詞營造的意境當中,把自己當成作者。只有這樣才能使含蓄的古詩詞在學生面前變得鮮活開放,易于理解。

二、更新古詩詞教學理念,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tǒng)詩歌教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雖然也強調師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師“一問一答”的控制模式下進行,依靠學生自主查找資料、集體討論的學習活動很少。這樣的教學方式枯燥乏味,絲毫帶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取得的成效也不是很明顯。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在古典詩詞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宣講者,也不能武斷地作出自己的評價,把教學的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他們開放活躍的思維,才能讓他們自己真正感知到詩歌的魅力。

三、優(yōu)化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設備包括多媒體課件及網絡資源,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走進語文課堂,并以其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給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將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到古詩詞教學中,可以通過有聲音有畫面的媒體,向學生形象地展示古典詩詞深邃悠遠的意境,優(yōu)美獨特的語言,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審美水平的提高。

中國古典詩詞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意境為解讀者營造的其實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老師需要激發(fā)學生透過文字去欣賞這幅圖畫,多媒體無疑是教師用來展現(xiàn)詩詞圖畫的最好手段。當教師講授一首詩詞的時候,多媒體可以伴著教師的講述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在這種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將他們直觀的感受同自己熟知的場景、知識和生活體驗、情感經歷結合起來,進行再次的創(chuàng)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詩詞的美妙,審美能力也隨之提高。多媒體幫助學生在解讀鑒賞詩歌的過程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深遠的意義。

四、滲透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修養(yǎng)

古典詩詞教學的終極目的不是培養(yǎng)詩人,而是通過對這種極富魅力的文學樣式的學習來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從而把古典詩詞中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通過審美活動播種在他們的心田里,這是一個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讓詩歌的教與學回歸到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和塑造中來,培養(yǎng)學生更充分地感受、欣賞、濡染真善美的人文修養(yǎng),是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需要把握的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和塑造,是現(xiàn)代社會對每一個合格的高中生的要求,而古典詩詞博大精深的境界正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寶藏,是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凈化他們心靈的營養(yǎng)源泉。

五、化詩入文,一舉兩得

第6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關鍵詞】古典詩歌;詩歌詞賦;現(xiàn)代信息文化;意蘊潤澤

1、古典詩詞的特點與韻味

中國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從孔夫子到如今,詩歌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已經度過了五千年的歲月,人們早已經將詩詞歌賦作為倫理道德教育的載體和陶冶情操的特殊工具,可以說從牙牙學語的孩童到年過耄耋的老人,都可以隨意背上幾句詩歌。

中國的古典詩歌一般都是借景抒情,通過描寫景色來烘托出氣氛或者意境,比如王維的《過香積寺》 中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這首詩的點睛之筆是 “咽”和“冷”兩個字。山中的流泉由于受到岸邊巖石的阻礙,發(fā)出的聲響就像人的嗚咽之聲,而照在青松上的日光,由于周圍山林的陰暗的襯托,顯得更加陰森,可以說這兩個字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山林中幽靜孤寂的景象。

2、流行歌曲的“中國風”現(xiàn)象

我國流行音樂逐漸發(fā)展起來是在七十年代,開始的時候是借鑒西方的古典一月,后來受到北美黑人的音樂,開始有R&B曲風的出現(xiàn),人們一直以為流行音樂開始進入“荒蕪期”。在當時雖然也有部分涉及“中國風”元素的歌曲,例如毛寧在當時演唱的《濤聲依舊》中歌詞有“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其中我們顯而易見可以看到唐代張籍的《楓橋夜泊》中“月落烏啼霜滿天”、“夜半鐘聲到客船”等詞句的影子,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使終還處于嘗試的階段,只是歌詞中摻雜著具有詩詞特色的詞語,而旋律依然是流行歌曲的曲風。直到周杰倫的“中國風”出現(xiàn),似乎才是為流行音樂注入新鮮血液,那時“中國風”才開始正式步入歌壇,成為轉變流行歌曲一沉不變局面的生力軍。如今所謂中國風,即“三古三新 (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曲風。歌詞中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語言與內涵,用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與現(xiàn)代樂器相結合,歌手可以用通俗的唱法與古今結合的編曲烘托歌曲古典的氛圍,使歌曲有著憂愁,深遠,幽雅,深沉等多種氣氛與意境。

3、古典詩詞與流行歌曲的不同時代特征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曾經說過:“大眾傳播媒介的美學意識到必須討人高興和贏得大多數(shù)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的變成媚俗的美學。隨著大眾傳播媒介對我們整個生活的包圍與滲入,媚俗成為我們日常的美學觀與道德?!彪m然按理說我們的流行音樂應該隨著人們的審美提高而使內容更加貼近生活,但是近幾年反而“中國風”歌曲大行其道,與我們傳統(tǒng)的古典詩詞緊密相聯(lián)系,甚至在流行歌壇上成為主力軍。然而大部分人認為古典詩詞屬于高雅文化,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而流行歌曲則屬于通俗文化,用眾所周知的成語就是“涇渭分明”,通俗一些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確實,古典詩歌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代表著我國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淀,而流行歌曲只是大眾空閑的娛樂方式,兩者的差距還是有的。在“中國風”掛起狂潮的時候,也有部分歌手故意創(chuàng)作“中國風”歌曲,為了尋找賣點,把歌曲反而制作的粗糙不已,對于歌詞的創(chuàng)作,只是將一些詞句簡單疊加,根本無法展現(xiàn)出古典詩歌的文化內涵,要知道古人創(chuàng)作一首詩歌,是為了表現(xiàn)出內心的某種情感,而不是單純地為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

4、兩者的碰撞與帶來的啟示

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長久》完全地將蘇軾的《水調歌頭》的詞句放進歌曲,曲調優(yōu)美,用古典樂器將歌詞完美地襯托出來,加上王菲那天籟的聲音,似乎能讓人看到蘇軾當時在那幽靜的環(huán)境中抑郁的身影。每當mv中看到作詞人蘇軾的名字,人們的內心還會產生溫暖的感覺,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它說明了古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性。

中國風歌曲的歌詞創(chuàng)作不能一味遵循著復古化,而是需要音樂人的創(chuàng)新,但是要在遵循古典詩詞特質的基礎上。例如周杰倫的御用詞人方文山就是很好詞作者,他的歌詞復古化主要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題材、意象選用、意境營造、音韻追求四個方面,把歌詞的“中國風”凸現(xiàn)出來。例如金曲獎作品《東風破》就是很好的例子,它里面使用了很多“轉化”的手法,例如:“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憶思念瘦。”“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在這兩句中,“漂泊”、“浪跡天涯”、 “離愁”、“孤單”等抽象名詞,頗有古典詩歌的意境,然后通過現(xiàn)代人的思想,把它們轉化成一縷縷憂傷的意境,再加上二胡的伴奏,把深遠的韻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5、結語

作為我國幾千年文化累積下來的文化遺產,古典詩歌會一直保持著對今后流行歌曲的深厚影響,現(xiàn)代文化也會一如既往地對古典文化進行借鑒。然而隨著外來文化的侵襲,古典詩歌作為我國寶貴的特色文化,音樂人們應該秉承繼承與傳承的態(tài)度去將我國特有的文化魅力展示給世人。但是也要遵從客觀的文化基礎,保持古典詩歌原有的文化內涵與詩歌特點,在遣詞用句、主題營造、意境鋪陳等方面進行特色的創(chuàng)新,使現(xiàn)代與古典通過音樂的魅力完美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薛青濤;孤吟山鬼語愁心――王沂孫前期詞社會文化心理探論[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霍明宇;宋代令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第7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關鍵詞:鑒賞能力 教學策略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強調要“重視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國人傳統(tǒng)思想情感、審美和智慧的積淀,潤澤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因此,詩詞鑒賞成了語文審美教育實施的必要途徑和重要內容,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那么,詩詞教學如何通過優(yōu)化教學策略達到育人的效果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獲得了些感悟,希望對古典詩詞教學有一定的益處。

一.反復吟誦,感悟詩情,化育靈魂

吟誦,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活態(tài),它能深化對詩詞的理解。吟誦歷來是詩詞鑒賞的切入點和大前提。吟誦,重在誦。古詩詞是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講究韻律、節(jié)奏。要體會這種美、必須吟誦。吟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古詩詞的審美教育是通過美的形象喚起學生的情感和共鳴。以美感染學生的情緒,啟發(fā)學生的心智,引導學生由感知美入手,到欣賞美、熱愛美,最后創(chuàng)造美。吟誦是以聲情兼?zhèn)涞莫毺胤绞?,?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作品,還原生活,拉近與古人的距離,與之氣息相通,與之心靈相融,實現(xiàn)讀者對作品的感知、理解和體驗。通過吟誦能讓學生更有效地獲得對美的感性認知,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欲望,使其產生對詩意的理性認識和思考。

詩詞的情感是借用韻律節(jié)奏的外在形式,通過一定的方式意象組合表現(xiàn)出來的。只有通過吟誦才能更好地將作者的情思以整體的方式訴諸人的感覺、直覺,使鑒賞者得到最深切的體驗。如李煜的《相見歡》用了一種低回、沉重的韻律和節(jié)奏,幾乎是一韻一頓,勾畫出了作者凄婉欲絕的感情。如果在吟誦中誦出了這種低回沉重的韻律和節(jié)奏,就能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因此,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吟誦,可以在朗朗讀書聲中順著文字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起到潤養(yǎng)身心,化育靈魂的作用。

二.插上聯(lián)想與想象的翅膀,追尋詩詞的意境之美

艾青說:“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因為作者在創(chuàng)作詩詞時,不僅有著強烈的感情,而且還有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所以,我們要鑒賞詩詞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也要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所謂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古典詩詞浸潤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趣,多借景抒情、體物寫志、詠史寄興、即事感懷,又多用映襯渲染、虛實相生、動靜互見、擬人比喻等表現(xiàn)手法來創(chuàng)造意境。只有把握景與情的聯(lián)系.才能入境。鑒賞詩詞,捕捉意境,則是對作品的藝術形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一再創(chuàng)造的審美意識活動,離開了讀者生動活潑的想象將是無法實現(xiàn)的。如,鑒賞“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鑒賞者只有放眼廣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飄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葉孤舟、一竿魚釣和一孤苦老頭,才能走進一個在宦海中雖幾遭打擊幾度浮沉仍癡守節(jié)操、孤寂憤怨的靈魂深處,實現(xiàn)跨越千年的靈魂對話。

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詞;沒有想象,詩詞就不能飛翔。如實地描繪得再好,也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傳其“神”。因此,我們在進行詩詞鑒賞時必須插上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以想象和聯(lián)想的方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在古典詩詞教學中,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聯(lián)想,開拓想象,指導他們捕捉意境中閃光的東西,引領他們進入詩的意境氛圍之中。這樣學生在施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詩的意境、情感就自然得到了把握,審美情趣也隨之得到提高。

三.依托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古典詩詞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顧名思義,就是多種傳媒手段的綜合運用。通過圖像、畫面、聲音、動作的綜合運用,展示一幅立體的全方位的視聽形象,把語言文字轉化為視聽形象,這是電子傳媒文化時代的一個主要特征。教學中,適時、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充分地將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獲取詩詞的意境,調動學生所有的感覺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詩詞特定的氛圍中,實現(xiàn)以聲傳情,以形傳意,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如鑒賞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句,可以用慢鏡頭的形式,把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畫面展示出來,學生不但因之胸懷闊朗,而且容易體會當年作者那種燃燒著的激情,產生強烈的藝術共鳴。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tài)為動態(tài),為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更好地開發(fā),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第8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中語文;詩詞;差異;

初、高中語文課堂中離不開古典詩詞教學,但是通過對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課堂進行仔細研究和比較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初中和高中階段雖然都進行古典詩詞教學,但是教學的側重點和重難點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無論是初中教師還是高中教師,只有明確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的差異性,才能夠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有針對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讓古典詩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煥發(fā)出真正的價值光芒。

一、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進行差異分析的必要性

(一)實現(xiàn)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銜接的需要

初中和高中的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通過初中和高中階段古典詩詞循序漸進性的熏陶,才能夠真正地領悟古典詩詞學習的真諦,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分析詩詞。因此,語文教師只有把握住古典詩詞在初高中教學的差異性,才能夠讓古典詩詞的學習從初中到高中實現(xiàn)完美的銜接。初中階段的古典詩詞在實際教學中只要求學生能體會詩詞的感情、節(jié)奏韻律,重點在讀讀背背,了解詩詞內容,而對于品味詩詞的語言、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等方面則不需要重點掌握。而高中階段的古典詩詞教學則不僅要分析意象、意境和形象,品味語言,還要鑒賞古典詩詞的象征等表現(xiàn)手法和結構形式,更要求學生能發(fā)揮想象,感受真情,培養(yǎng)審美能力。

(二)提高古典詩詞教學實效性的需要

在初、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例如教學方法的單一化;重理性而輕意境;詩詞分析程度不適宜等。這些問題的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差異性,從而在課堂上籠統(tǒng)地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程式化地進行古典詩詞教學。因此,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其實效性都大打折扣,達不到原有的教學目標??梢?,要提高古典詩詞教學的實效性離不開對初高中詩詞教學中差異性的探究和理解。

二、導致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差異性的原因分析

(一)初、高中學生理解能力不同

古典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具有豐富的內涵。當初、高中生學習這樣底蘊厚重的知識點時,離不開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參與。然而,初高中學生在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初中生的感知能力雖然具有一定的發(fā)展,但沒有高中生感知能力的深刻。從思維能力上看,初中生具有了邏輯思維能力,但他們思維的獨立性不強;而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占有絕對優(yōu)勢,他們的思維開始成熟,越來越表現(xiàn)出思維的獨立性和批評性??傊瑢τ诠诺湓娫~而言,高中生的理解力比初中生的理解力要好,并且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問題的分析和探究的程度也要強于初中生。

(二)初、高中學生學習興趣不同

擁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中國古典詩詞,是一種集哲學思想、人生經驗與審美意蘊于一體的瑰寶。古典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初中生還很難理解和體會古典詩詞中的深層含義。因為古典詩詞離現(xiàn)實生活比較遙遠,學生更易對眼前的可知可感的事物或是具有超前理念的新奇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雖然,很多古典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由于缺乏探究古典詩詞深層次之美的好奇心加上初中生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比較模糊,因而對于古典詩詞的興趣并不濃厚。不過,高中時期的學生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評價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提高了,能夠比較客觀、全面、主動地分析問題。當高中生們面對古典詩詞這樣有富有詩意和美感的作品時,往往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陶醉于古典詩詞中那特有的意境之中??梢?,初高中學生對于古典詩詞學習的興趣不同也是不同學段詩詞教學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高中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不同

初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不同,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還不成熟,適合理解簡單的古典詩詞,對于意蘊豐富的詩詞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而,對于大部分古典詩詞存在著理解障礙。然而,高中生相對于初中生來說心理發(fā)展水平提高,自我意識的高度發(fā)展,個性品質趨于成熟,情緒體驗更加深刻,自我評價的能力開始成熟。對于古典詩詞的分析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鑒于初高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的不同,在教授古典詩詞時要考慮到初高中學生不同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從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

三、初高中古典詩詞課堂教學差異性表現(xiàn)

(一)初中重在“誦讀”,高中重在“理解”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中古典詩詞教學注重誦讀,教師既可以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搜集名家的朗誦來作為范讀的版本,指導學生誦讀古典詩詞;也可以自己給學生范讀,做到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富含感情,根據(jù)詩詞內容抑或溫柔低沉,抑或嘹亮激昂,帶領學生走進古典詩詞的美麗殿堂。相信初中生經過耳濡目染也會激起對古典詩詞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在細節(jié)方面加以指導,教給學生有關詩詞的節(jié)奏、停頓、音律方面簡單地知識,更好地完成誦讀教學。

然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古典詩詞方面的教學則應該是積累性學習向鑒賞性學習的轉變,教學重難點側重于詩歌背后蘊含的情感及情感形成的歷史和社會原因等。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詩詞的背景介紹是古典詩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高中生讀懂并理解詩作有重要意義。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重在解讀文本。對于高中詩詞課堂而言,對每一首詩詞的理解都必須立足于“知人論世”??傊?,初中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在誦讀,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重在理解。因此,初高中教師要把握住初高中教學的差異,從而實現(xiàn)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完美銜接。

(二)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意象、意境分析的程度不同

初中學生也學習有關意象、意境方面的知識,但不需要很深入的講解和分析詩歌。只需要對意象意境有個初步地了解即可。例如:楊柳、梅花等意象多代表送別;梧桐、明月為思鄉(xiāng)的代名詞;丁香、猿猴多為愁怨類詩歌的意象。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體現(xiàn)了幽清明凈的意境;“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現(xiàn)了深遠綿邈的意境。初中生只需要對一些常見意象、意境熟悉即可,從而進行零散的知識積累。高中教學對于意象的分析則不像初中只重視零散的意象積累,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系統(tǒng)性地積累。同時,在意象的積累過程中還要注意多重意象的掌握,意象具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

(三)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目的不同

初中階段對古典詩詞的教學重點在于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希望學生們在誦讀的過程中提高賞析古典詩詞的水平,為今后的詩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高中階段對古典詩詞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加強詩歌體驗,閱讀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品味文學語言,感受古典詩詞的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幫助學生培養(yǎng)古代詩歌的語感,提高思維層次。在古典文學名著的熏陶下積極探索個人價值,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在學習與思辨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丁治璽.語文課程中古典詩詞教學與現(xiàn)代詩詞教學的比較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2).

第9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范文

一、當前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教學中引領學生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但是筆者多年的教學經歷中通過參加各種教研活動,發(fā)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古詩詞教學中,學生對古詩詞的輕視情緒在蔓延,或蜻蜓點水,或淺嘗則止,其原因在于如下。

1.教師輕古詩詞中思想文化的熏陶,重詩意翻譯、字詞解釋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許多教師將古詩詞教學和白話文教學一樣,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寫一寫,再簡單地解釋一下。這不僅有違小學語文課程目標,也不能讓學生真正體味、感受、領悟中華古典詩詞的博大內涵,以致引起學生厭學、輕學的想法。

2.受教學實績考核的影響,教師重視閱讀訓練以應付考試,而忽略古典詩詞的情感熏陶作用 推行課程改革以來,教學實績考核的影響依然是籠罩在古詩詞教學的課堂上,于是教師只看重書面考試,不重視小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情感的體驗。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惫旁娫~在豐富祖國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3.一些古詩詞課堂存在教學方法枯燥、教學手段簡單的現(xiàn)象 中華古詩詞大多篇幅精短,卻意境蘊藉而深遠,可有些教師往往采用現(xiàn)代白話詩的教法,教學方法過于簡單,了無意趣,也破壞了古詩詞的意境美,古詩詞課堂找不到因閱讀思考而產生出的聯(lián)想想象及思想情感的火花,空洞蒼白,古詩詞課堂變成了滿堂灌、滿堂考,古詩詞失去了應有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古詩詞教學中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每天誦讀古詞詩,如《小兒垂釣》、《村居》、《詠柳》、《望廬山瀑布》、《憫農》、《示兒》、《出塞》等,想象豐富,語言凝練,意境悠遠。這樣日積月累,古詩詞的熏陶會讓學生慢慢產生興趣。

2.引領學生感受古典詩詞的形式美 豐富多彩的古詩詞是中華語言的精華,是思維的靈動,不僅內容龐雜繁多,語言形式也美麗多姿、絢麗多彩。古詩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句式多整齊劃一,對仗工整,而詞曲句式參差不齊,另有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小學生接觸古典詩詞,課堂上可通過多種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古典詩詞非凡的魅力,有利于提高審美素養(yǎng)。如反復誦讀中欣賞古詩詞,會讓學生產生音樂美,進而喜歡詩歌。如默寫格律詩,會讓學生產生形式美,如仿寫古詩詞,會讓學生產生結構美,進而讓學生盡情欣賞古典詩詞之形式美。

3.重視誦讀,體驗古典詩詞意境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教師在教學古典詩詞過程中要引領學生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大聲朗讀詩詞,重視詩詞的韻律與節(jié)奏,形成古詩詞的音調和諧之美,或抑揚頓挫、或配樂吟唱,聲情并茂直至熟讀成誦。如教學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時,可配上《陽關三疊》曲子,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感。

4.引領學生體味古詩詞無盡的意境美 小學古典詩詞教學中也可教學生欣賞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古詩詞語言含蓄、凝練,往往“言有盡而意無窮”,因此要發(fā)揮想象欣賞古典詩詞美妙意境。如何領略古詩詞深邃優(yōu)美的意境美?方法多種多樣,如誦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賦予聯(lián)想、想象、對比等法,學生就能體會詩詞的情趣和意境,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如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形象的視聽畫面。如《憶江南》,多媒體可以展現(xiàn)江南初春春景,伴以音樂,配合朗誦,學生就很自然地進入了“憶江南”境界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