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生的心理輔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入學教育 團體心理健康輔導 新生
部分大學生入學后,出現(xiàn)對新的學習生活方式的不適應,出現(xiàn)對新的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等一些系列的“不適應”問題,少部分學生甚至出現(xiàn)心理問題,個別新生甚至因為不適應大學生活而退學,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學習的質量和心理健康。新生入學教育是他們的第一堂課,除了了解學校、專業(yè)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認知大學的學習方式,掌握人際交往、生活方式,使他們盡快地熟悉、適應大學生活,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這就要求,傳統(tǒng)的入學教育已經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求,需要將新生的心理健康納入到入學教育中。面對入學教育時間短、面廣、“不適應”心理問題突出的特點,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成為入學教育開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選擇。
一、大學新生入校后出現(xiàn) “不適應” 的心理情況
通過對新生入學的了解和觀察,新生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的不適應:
1、生活不適應。由于環(huán)境陌生,遠離父母,獨立生活開始,由于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義、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在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下,新生容易產生孤獨感,挫折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
2、心理不適應。由于高中生角色向大學生角色轉換的不及時,高考的落差和同學間的差異,導致部分大學新生出現(xiàn)失落感、失寵感、自卑感,出現(xiàn)焦慮、責任等心理不適的情況。
3、學習的不適應。由于大學學習與高中學習的差異性較大,教學方法和模式與高中不同,對專業(yè)的認識偏差和喜好不同,現(xiàn)實與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有較大出入等,出現(xiàn)了學習興趣不高,厭學、懼學等學習不適應的心理障礙。
二、團體心理健康輔導的內涵
新生 “不適應” 的心理問題對入學教育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何在入學后較短時間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入學教育的一項新難題。要解決這一難題,如何發(fā)揮好團體心理健康輔導在入學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
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是一種在團體情景下,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共同商討、活動、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同的發(fā)展或共有的心理問題 ,促進學生的自我思考,幫助學生完善各種心理品質的教學活動。
三、團體心理健康輔導在入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團體心理輔導強調“知、情、意”,注重讓學生情感共鳴,積極體驗,以發(fā)展性心理輔導為重點,能有效地解決新生出現(xiàn)的“不適應”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達到預防的目的,使其快樂的成長,是入學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1、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是入學教育的新要求
由于新生入學后出現(xiàn)的不適應具有相同性,誘因也具有相似性,團體性是這一群體問題的一個重要特點。團體心理健康輔導通過針對新生的群體性特征,以班級、專業(yè)或者相同問題的新生通過設立特定的活動場景,讓新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形成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從而實現(xiàn)引導,使其積極主動的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所以,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是入學教育的新要求,是解決新生“不適應”心理問題的主要形式。
2、團體心理輔導使入學教育寓教于樂,易于學生喜歡和接受
團體心理健康輔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寓教于樂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活動過程中體驗和感悟,通過分享、典型案例講解、教師的引導等,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獲得對大學生活學習正確的認知,從而快速的適應大學,健康成才。
3、團體心理輔導節(jié)約了入學教育時間,效果良好
針對新生出現(xiàn)對大學生活的不適應具有普片性,如何短時內做好引導,是一個關鍵問題。在短時間內通過一對一的輔導教育實現(xiàn)入學教育是不太現(xiàn)實的。針對新生在學校里扮演“求助者”和“助人者”雙重身份,相互影響。通過開展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有針對性開展專題團體輔導,發(fā)揮學生的雙重身份作用,讓學生在團體輔導中有理論,有實踐,有體驗,有分享,獲得多重的反饋,從而在短時間內產生心理與行為的改變,達到解決大學生活“不適應”的心理問題。
4、團體心理輔導使入學教育的體驗性增強
團體心理輔導是針對某一問題,設計情景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知問題和解決的輔導,讓新生認識和了解在學校期間可能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和不適應。將傳統(tǒng)的入學教育課堂講授轉變?yōu)椴粓龅厥芗s束的體驗式的教學,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參與,達到情感共鳴,實現(xiàn)對入校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不適應有所認識和了解,掌握其自我調節(jié)的辦法,從而達到快速的適應大學生生活。
5、團體心理輔導使入學教育的預防性突顯
新生入學后,對校園生活、人際關系、飲食起居等一些列新的生活學習開始了認識和適應。在認識和適應過程中,由于新生自我經歷和性格等因素,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認知偏差和行為問題,導致大學生活學習不適應。通過在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中開展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活動,通過團體活動設計,針對可能會出現(xiàn)的認知偏差和行為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和體驗,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自我認識和形成正確的認知,并重點在于新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預防,從而讓新生的“不適應”自我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同時,通過團體心理健康輔導,可以對已經出現(xiàn)不能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出現(xiàn)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同學及時發(fā)現(xiàn)和矯治,并對后期的心理咨詢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中扮演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有效地解決了大學生較為普遍的“不適應”現(xiàn)象,有效地對新生的心理健康的問題進行矯治、預防和發(fā)展,并重點在于預防和發(fā)展,有利于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學習,幫助新生自主地應付由挫折、沖突、壓力、焦慮等帶來的心理困擾,防止心理問題的產生,讓他們健康的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張煒煒.大學入學教育淺談[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2]劉鑫.提高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效果的對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14期.
關鍵詞:中高考學生;心理輔導;方法探索
G448
一、對中高考學生考前心理輔導的主要內容
研究表明,心理素質較好的人遇到困難臨危不懼,亂中求穩(wěn),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人能夠承受壓力,在事業(yè)方面易取得成功。對中高考學生而言,實力固然重要,但考前心理輔導同樣必不可少。
1.情緒輔導
許多學生具有考前焦慮癥,主要表現(xiàn)為:心慌手亂、坐立不安、思前顧后、心情煩躁等,一旦出現(xiàn)負面情緒,則必定會影響考場發(fā)揮。情緒輔導要點:一是考前以放松心情為主,避免大量做題引起情緒煩躁;二是正確認識中高考的重要性,不夸大、不放大,不畏懼;三是尋找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jié)方法。
2.認知輔導
學生對中高考成績過于重視,導致考前焦慮癥的產生。研究表明,考前焦慮癥中的認知部分會占用部分腦容量,干擾學生對知識記憶,使之慌亂失措,學習注意力下降,對考試結果過于擔憂及情緒躁動。首先,考生應明白消極或錯誤的認知會對考試產生不利影響;其次,利用WSOT分析法,正確認識考試過程,以積極思維應對考試;最后,保持平常心態(tài),自我控制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
3.韌性輔導
具備堅韌品質的人成功率會很高。俗語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夠在失敗后再爬起來,中高考僅是人生一個階段,從生命的長河來看,并沒有“一招定輸贏”的效果??忌鷳獙⒖荚嚠斪饕淮翁魬?zhàn)而非威脅,用自身骨子里的韌勁去戰(zhàn)勝考卷中的每一道難題,增強考試信心。
4.復習輔導
眾多學生存在偏科的現(xiàn)象,一科“瘸腿”將影響中高考總分成績,因此考前復習策略輔導很重要。如認知策略輔導、時間管理輔導、各科交叉輔導等,根據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層次、有步驟、講策略的復述或記憶。一是文理科交叉輔導,考前復習具有側重點,補缺補差,不偏科;二是高效利用復習時間,增加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三是減少擾次數(shù),抓緊時間復習。
5.親子輔導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很高,希望子女通過讀書這條捷徑走向美好的人生,于是片面的追求卷面分數(shù),以中高考成績論輸贏。學生考前憂慮與壓力部分來源于家長,改變家長不合理的期望和不正確的教導方式是幫助學生備考的關鍵。學生日常應與家長多溝通,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支持,以良好的心態(tài)備考。
6.考中輔導
考中輔導重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答題策略輔導;二是心態(tài)輔導。答題策略包括審題、答題技巧、時間掌控、難題應對等,這些策略在平時做題中積累,但考前幾天一定要重溫這些技巧,必備不時之需。心態(tài)輔導主要包括考試前一天心理疏導及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求救”策略,不慌不忙,亂中求穩(wěn),應對中高考帶來的挑戰(zhàn)。
二、中高考學生考前心理輔導方法
備考時間緊張,考生對一切占用他們復習時間的事物,都具有抵觸心理。有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臨考前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如肚子疼、冒虛汗、頭重腳輕等癥狀,這些均是由于考生心理出現(xiàn)短暫性問題。因此,考前對中高考學生做心理輔導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觸及學生內心深處,改變其認知誤區(qū)。
1.故事法
講故事是以第三人的角度敘述某件事情發(fā)生的始終,具有客觀性,若觸動當事人內心,將起到共鳴效果。中高考僅是對三年學習成果的測試,成績優(yōu)異它不代表將來一帆風順,成績略差它不代表未來沒有出路。因此,學生備考前不要有患得患失的心理,應專注于當下,通過閱讀名人故事、歷史典故、寓言故事等糾正自我認知的盲區(qū)和錯誤。
“熱身”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在僅僅有3-5分鐘時間內如何將學生從紛亂的思緒引入到教學正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這是非??简灲處熅C合教學能力的。熱身環(huán)節(jié)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可通過以舊引新的方式開始本節(jié)課的教學,如何做到熱身具有激情或活力四射呢?筆者建議可做以下幾點設計:
2.視頻法
視頻是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常采用的手段之一,它是集畫面、音樂、影像、文字于一體,從視覺、聽覺給觀眾以沖擊,相^于單純的文字教學,視頻法更容易受到學生歡迎?,F(xiàn)代影視作品以現(xiàn)實作題材,創(chuàng)作出許多經典作品,如《士兵突擊》、《永不放棄》、《阿甘正傳》等,這些影視作品中的主人公呈現(xiàn)出的韌勁、勇敢、堅持,都詮釋著“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肯堅持,就一切皆有可能”的道理。
3.成功案例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夠引導人朝著某個方向持之以恒的努力,直至成功。作為一名備考的學生,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如像某位學長或學姐一樣考取某所理想的學校,若自己與該學校錄取分數(shù)仍有一段距離,如何改變當前學習策略可以達到。備考初期,即使前兩年的學習成績差強人意,只要靜心奮戰(zhàn)一年,同樣有可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4.音樂渲染
音樂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夠通過跳動的音符向世人傳達美妙的聲音,給人聽覺上的享受。備考時期學生心理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多聽聽音樂可以放松心情,打破備考壓抑的狀態(tài)。筆者建議,晚間復習資料時可聽舒緩的音樂,靜心完成每一道試題;白天課間時間可聽些斗志昂揚的音樂,如楊培安的《我相信》、汪峰的《我要飛的更高》、零點樂隊的《相信自己》,這些膾炙人口的佳作通過音符向學生傳達不屈不撓、不放棄、不服輸?shù)木?,激勵每位學生拼搏奮斗。
5.行為訓練
備考期間,學生長時間伏案會導致頸椎彎曲、視力下降、精神壓抑,通過行為訓練和疏導,能夠緩解肌肉的緊張感。一方面,備考期間應插入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免疫能力,如慢跑、籃球、快走等;另一方面,通過集體活動,喊出備考口號,如“我能行”、“加油就是勝利”等,這種心理暗示能釋放學生心中的壓力,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三、結束語
中高考是對學生三年學習成果的測試,也是對學生考場心理的測試,心理素質較差的同學即使平時成績優(yōu)異,考場上發(fā)揮也可能差強人意。因此,做好中高考學生考前心理輔導非常重要。筆者建議,心理輔導應做到全員化、通俗化、有效性三點,分步驟實施心理輔導課程。
參考文獻:
[1]袁平華,俞理明.中高考學生考前心理輔導內容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
[關鍵詞] 團體心理輔導 高校學生工作 運用
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涉及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多門學科的系統(tǒng)工程。在實踐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團體心理輔導與學生工作存在眾多的共同點,團體心理輔導在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解決心理困擾、發(fā)揮個人潛能、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全面客觀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源起及其涵義
團體(Group)也有人稱小組,E•W•伯吉斯1929年在《人格和社會群體》一書中,將團體定義為“若干互動的具有特定人格的個人集合”。勒溫1948年從團體動力學的角度認為,不管團體大小,結構及活動如何,所有稱為團體的都需要建立在其成員彼此互動上。哈默斯(1950年)指出,所謂團體就是指一群人彼此互相溝通一段時間,以使每個人不需要通過他人,能與其他人面對面地溝通。團體輔導開始于20世紀初。自我心理學家、精神醫(yī)學家和心理分析家亞力山大•沃爾夫是第一個應用心理分析原理和技術于團體的人,他在1938年開始從事團體的心理分析工作,強調團體心理分析的著眼點應該放在與其他個體相互交往上。二次大戰(zhàn)之后,隨著行為治療團體與個人中心團體的興起,團體輔導得到迅速普及和發(fā)展。隨后的幾十年,沃爾夫建立了團體的心理分析技術和方法,如移情、自由聯(lián)相、夢及現(xiàn)時行為的歷史決定因素,使團體心理輔導技術有了一定的充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基于心理咨詢與治療理論指導的團體輔導與訓練的實踐,已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及我國的港臺地區(qū)迅速發(fā)展,并取得顯著效果。團體心理輔導自20世紀90年代初傳入中國。
團體心理輔導(group counseling/guidance)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的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一般而言,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是由1~2名指導者主持,根據團體成員問題的相似性,組成治療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有的發(fā)展課題或心理障礙。團體的規(guī)模因參加者的問題性質不同而不等,少則3~5人,多則十幾人到幾十人。通過幾次或十幾次團體活動,參加者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彼此啟發(fā),支持鼓勵,使成員觀察、分析和了解自己的心理行為反應和他人的心理行為反應,從而深化自我認識,改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促進人格成長。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基礎
1.群體動力學理論
群體動力學的創(chuàng)始人勒溫強調,群體是一個動力整體,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群體動力學理論對團體心理輔導的影響主要在于什么樣的團體是有效的團體,在一個團體中,如何促進成員的成長發(fā)展,團體心理輔導的指導者應該創(chuàng)設一個什么樣的團體氣氛,以便讓成員能夠感覺到安全和歸屬。
2.人際相互作用分析理論
人際相互作用分析理論,是美國精神分析學家柏恩1959年創(chuàng)立的一種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相互作用分析治療的目的是教育當事人改變生活態(tài)度,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建立自尊成熟的人際關系。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成員通過觀察他人的變化與示范,學會如何和他人溝通。
3.個人中心治療理論
個人中心治療理論,是由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創(chuàng)立的一種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理論。目前,個人中心療法不僅在個別咨詢中應用,同時也被廣泛應用于團體心理輔導中,而且在心理咨詢與治療以外的眾多領域也被廣泛應用,如教育、職業(yè)訓練、家庭生活、健康保健等。
4.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主要解釋人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中怎樣學習的。在1941年由米勒和多拉德提出。后來,班杜拉發(fā)展了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為人們一般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和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如果在團體心理輔導中能夠為那些心理適應不良的成員提供可模仿的榜樣,將有助于他們改變不適應的行為。同時,團體能為那些成員提供了一種充滿理解、關愛、信任,的情境,這種環(huán)境的感染必將引起個體行為的改變。
5.人際溝通理論
人際溝通是個體社會化過程中適應環(huán)境,承擔社會角色,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徑。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也是一種人際相互作用的過程,所以人際溝通理論研究的成果也是適用于團體心理輔導。人際溝通理論可以為團體指導者選擇何種團體溝通方式更為有效,如何觀察指導團體成員溝通,增進自我的了解和對他人的了解等方面提供具體的方法和技巧。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探析
1.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班會中的應用
班會作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實現(xiàn)載體,已經成為高校政治輔導員、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以往的工作中,筆者曾嘗試過將團體心理輔導的一些元素加入日常的班會中。在活動內容方面:班級要由全體成員一起協(xié)商確定班名、班訓和班歌,制定班級公約,確立班風建設目標。班級目標是團體的行為標準,班集體成員都須遵守,它的作用是使其在大學生心理上形成一種無意識的約束力,在團體規(guī)范的約束下,成員之間的態(tài)度、情緒和行為會發(fā)生彼此接近、趨同的類化過程。如探討大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自畫像”游戲;探討大學生價值取向的“拍賣會”游戲;了解班級成員之間熟悉程度的“猜猜我是誰”等,學生的投入度和興趣非常高。
2.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應用
每一學生個體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迥異,有的新生能快速順利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部分新生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后仍難以適應大學生活。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其目的主要是使新生盡快相識,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并鼓勵新生投入班集體,培養(yǎng)對班級和學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同時,了解新生適應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做好心理預防。實踐證明,班級團體輔導是高校解決大學新生入學適應問題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如“滾雪球”、“信任之旅”等活動,在引導大學生消除在陌生環(huán)境中的緊張、焦慮,并增進同學間的相互交流、理解和信任,營造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團體心理輔導模式在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的應用
大學生就業(yè)難,是當前困擾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嚴重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探索多種形式的大學生職業(yè)指導教育模式勢在必行。實踐證明,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設計有顯著效果,經過團體心理輔導后,會使得成員更加了解自我、增強自信心、明確生涯目標、提高生涯決策能力。團體成員對活動內容的評價很高,團體中多數(shù)成員對團體的投入程度較高。團體心理輔導不失為針對大學生群體的一種有效的生涯指導模式。譚亞莉的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現(xiàn)狀為:大學生對就業(yè)信心不足、對職業(yè)的認識不夠清晰,經團體輔導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職業(yè)認識”“生涯定向”“自我認識”“規(guī)劃認知”四個指標上的前后測增值分數(shù),分別達到了差異顯著、差異顯著、差異極其顯著、差異顯著水平,成員對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質化和量化的評估均較好,說明團體輔導的效果是良好的和有效的。
筆者也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在幫助大學生澄清個人工作價值觀的教學中,考慮到該內容相對抽象,引入了情景模擬的方法,進行“工作價值觀大拍賣”、“生存選擇”等,讓同學們在具體情境中通過交流與互動,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增強了整個教學過程的生動性、參與性和實效性。在培養(yǎng)團隊溝通能力的教學中,使用蘊含團隊精神的“同舟共濟”游戲活動,在生涯興趣探索教學中采用“海島旅行”澄清個人的職業(yè)興趣,在實踐中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4.團體心理輔導在學生干部培訓中的應用
充當學校聯(lián)系學生的橋梁和紐帶的廣大學生干部們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所發(fā)揮的宣傳導向、組織管理、服務溝通等作用,是高校其它學生工作管理隊伍無法替代的。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開展學生干部培訓,以有效溝通、人際和諧、情緒管理、競爭進取、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為內容。在輔導過程中,每個成員都至少遞交一份成長日記,輕松的氛圍、富有啟發(fā)的游戲和活動,使得學生干部感悟到了人與人交流溝通的方法、技巧,可以讓學生干部明白相互包容與理解的重要性。
總之,隨著高校學生工作創(chuàng)新要求的不斷加強,團體心理輔導在我國的進一步發(fā)展,團體心理輔導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結合將會日益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張杰.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論壇,2008,(11).
關鍵詞:團體輔導 人際交往障礙 強迫癥狀 自我認識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以團體為對象,讓參與成員互相交往,運用適當?shù)妮o導策略與方法,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相互啟發(fā)、誘導、支持、鼓勵,共同探討彼此關心的問題,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激發(fā)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
近幾年,隨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團體輔導作為學生心理咨詢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了新的發(fā)展,也被賦予了更廣的意義。團體輔導在高校中有它實施的優(yōu)勢和便利性,學校咨詢中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同輩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僅體現(xiàn)在日常行為和人際的互動上,還能被運用于個案的處理中,求助者借助同輩的影響力,發(fā)揮自我潛能,促進自我完善。
一、個案基本情況
2010年5月,某班班級心理委員的周報上反應班級內有個女生小林(化名)可能存在心理問題。該班級心理委員因為接受過比較專業(yè)的心理培訓,有較強的心理敏感度,在發(fā)現(xiàn)該女生有些異常后,心理委員主動走進小林,從一開始對心理委員的排斥到慢慢卸下心理防線,再到愿意信賴,小林向心理委員傾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小林于09年9月入學,家中排行老三,有2個姐姐,小的比她大9歲,一個弟弟,家庭條件較好。因父母一心想要男孩,一出生就被送養(yǎng)鄉(xiāng)下,由兩個姑姑輪流撫養(yǎng)照顧。7歲時,父母將她接回城里,這年,弟弟出生,回家后一度不適應,很少說話。母親由于生育弟弟時造成身體疾病,脾氣暴躁。兩個姐姐年齡較大,在外求學,母親疼愛弟弟,對其極為嚴厲,她一有不對就對她進行辱罵毆打。唯一能讓母親高興的就是她的好成績。學習期間,學習認真,但性格內向,從不主動與人搭話,自卑,一跟人說話就臉紅心跳。高考時,發(fā)揮失常,遭到母親的冷眼相對,從那時候起,一直停止不了譴責,出現(xiàn)反復整理被子,反復洗衣服等行為。進入大學后,獨來獨往,每天熄燈再回寢室,不主動與人交流,小心翼翼。從入住那天起就主動打掃寢室衛(wèi)生,一人包攬,從不抱怨??咕苄睦碜稍?。
二、問題分析與咨詢方案
(一)問題成因分析
小林是父母想要個男孩子的情況下逃生的,一出生就被送養(yǎng),輪流在兩個家庭生活,這導致了她在內心里不斷告訴自己是個沒人要、沒人喜歡的孩子,沒有很好的自我悅納,并且不斷否認自己,出現(xiàn)自卑、性格內向、拘謹?shù)热烁裉卣鳌?歲回到父母身邊后,陌生的環(huán)境讓她更加陷入自我封閉,母親對其的嚴厲引發(fā)了她的自我苛責,從小缺少關愛,讓她更加急于通過一些方式獲得賞識,因此能一直有好成績,但高考的失利讓她再次自我否定,難以在要求完美的理想和現(xiàn)實中找到平衡,所以出現(xiàn)了強迫行為。她不愿意來心理咨詢室,恰恰說明她的自卑,她在潛意識里在排斥心理咨詢,其實是不愿意以這樣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的再次否認。她的行為動力來自與希望引起別人的喜歡和關注,由于內心缺少自我悅納的能量,所以需要通過外力幫助她構建這種能量。
(二)咨詢方案
考慮到個案本身對心理咨詢的抗拒性,利用班級團體輔導再到小團體輔導的模式對她進行幫助,設計一系列幫助計劃。
三、實施過程
(一)介入
在班級的團體輔導活動中,以寢室為單位進行一系列熱身游戲,盡管該女生并不放的開,但是也讓她意識到寢室團體,并且認可自己是團體內非常重要的一員。在班級團體活動的最后――“我們的家”的環(huán)節(jié),寢室成員出人意料的拿出先前準備好的蛋糕為該女生慶祝生日,更讓該女生意外的,是她們精心準備的禮物――該女生優(yōu)點的大匯總,并且制作成精美的PPT,在班級投影出來。顯然,這樣的行為大大出乎了她的預料,我們從她的眼中看到了點點淚光,并且她第一次在班級同學面前說了感謝的話。這對一個平時極為封閉、感情極為內斂的人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和情感體驗,應該說,這次的團體輔導是取得預期的效果的。
(二)深入
在團體輔導活動過后,該女生首先是在寢室內變的大方起來,能夠主動與人問話,別人說笑時,也能偷偷抿嘴笑。在這個基礎上,咨詢師跟心理委員開始制訂小團體輔導策略,即利用寢室團體制造對該女生的影響力,讓她體驗更多的情感和友誼的溫暖,也讓她更好的自我接納。在小團體的活動中,班級心理委員連同寢室其他成員組織了一系列外出活動,還有精心準備的臥談會,內容包括“情竇初開的小心情”、“父母的難處”、“感恩”、“自我優(yōu)缺點”等等。這些臥談會都在相對真誠和自我暴露的情況下開展,有利地促進了該女生認識自我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避免該女生在這個過程里會出現(xiàn)的移情的情況,同時也為了避免班級心理委員和寢室其他成員次帶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心理咨詢師平均兩周對他們進行“心理督導”,教會她們相關的技巧和心理技術,保證了助人者的心理健康。
半年之后,該女生的情況大有好轉,微笑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她的臉上,她開始主動與人交流,把交際范圍從寢室擴展到隔壁寢室、再到班級。同時她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且愿意接受這樣的自己,慢慢改變;不僅如此她開始嘗試著與母親交流,慢慢理解她。這些都是可喜的變化,證明著同輩的幫助正在積極影響著她。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操作都是她身邊的同學在執(zhí)行,效果非常好。但是,雖然她的自卑、人際交往障礙有了明顯的改善,強迫癥狀沒有得到絲毫的緩解,這超出了心理委員能夠應對的范圍,所以這個時候,心理委員鼓勵她參加到學校的強迫團體中。
(三)重塑
咨詢師在開始在學校組建的強迫團體輔導共有8名,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強迫癥狀,包括強迫行為和強迫意識。在團體輔導中,成員都能很好的進行自我分析,并且在幫助其他成員分析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思考;有時輔導中會出現(xiàn)不同成員對同個問題的不同意見,咨詢師引導他們積極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讓他們再次進行自我體驗。為了幫助案例中的女生,咨詢師特別安排她擔任團體輔導中的書記員,不僅做為參與者,同時更做為第三方客觀看待自己和其他人的問題。該團體總共進行了7次,在最后,成員中有5個基本上擺脫了強迫癥狀和強迫意識的困擾,有3個由于問題相對比較復雜,學校及時對他們進行了轉介,介紹到更為專業(yè)的心理工作部門。案例中的女生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積極的改變,到輔導結束的時候,她的強迫癥狀得到了有效緩解,雖然經常還會有強迫意識,但能很好的進行控制。
四、咨詢效果評估
案例總共持續(xù)了一年,小林狀況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情緒比較穩(wěn)定,樂于與人溝通和交往,和母親關系明顯緩解。對自我有了相對客觀和理性的認識,強迫癥狀明顯改善。
五、案例反饋
團體輔導作為心理咨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校中有很強的可執(zhí)行性和可操作性。
1.共同的情感體驗讓參與者很好的打破心理防線,不會因為自身存在問題而羞于表述和挖掘,使得咨詢師能更大限度的獲得可利用的信息。
2.相似的問題和體驗,也幫助成員積極自我肯定,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建立自我悅納的良好氛圍。
3.團體公約和共同作業(yè),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輔導的效果,也更好的促進個體成長,由于團體的競爭性,使得成員對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大為提高,提高預后效果。
4.團體的特有功能也體現(xiàn)在團體輔導中,在對自我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成員能夠積極傾聽他人,并能理性看待他人問題,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也被遷移到自我問題到,提高了自我成長和自我修復的能力。
5.在高校中,由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團體輔導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大學生自知力完整、智力健全、年齡相仿,有相似的求學背景和成長經歷,同時,他們具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心理問題的相對單一性,這些都使得團體輔導可以在高校中運用,更加節(jié)省人力和時間,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團體輔導中,也要注意一系列問題,比如說成員自我暴露的安全性、團隊公約的可執(zhí)行,咨詢師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避免成員的次帶心理問題的產生等等。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劉勇:《團體咨詢治療與團體訓練》.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摘要:高職學生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過程中普遍存在不良的就業(yè)心理,不但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而且關涉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在大學期間,針對心理問題,運用班級心理輔導模式,進行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方面相關的培訓和指導,使學生對自己、職業(yè)和未來形成清晰的輪廓,為踏出校門進入社會做好各方面準備。
關鍵詞 :高職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就業(yè)心理;班級心理輔導
基金項目:山東省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研究”(項目編號:2011zcj316)
作者簡介:郭增波,男,菏澤家政職業(yè)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教學與研究、法學理論及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04-0067-06
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fā)展,每年為社會培養(yǎng)大量人才,也給日趨嚴峻的就業(yè)市場帶來了壓力,使本來就“難”的大學生就業(yè)市場“難上加難”。[1]然而,很多用工單位卻叫苦招不到稱心如意的職工,“珠三角”和“長三角”連年出現(xiàn)“用工荒”。[2]“就業(yè)難”和“用工荒”同時出現(xiàn),表明高職教育與社會需求間存在錯位,高職學生就業(yè)水平不高,職業(yè)發(fā)展能力偏弱。對菏澤家政職業(yè)學院405名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約占75.3%的同學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guī)劃,對將來如何晉升和發(fā)展也缺乏設計。約有24.7%的同學表示做過設計,但有明確設計的僅占5.1%左右。針對高職學生在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的問題,從心理教育的角度,探討利用班級心理輔導方式來增強他們的職業(yè)發(fā)展能力。從最初的自我認識,到職業(yè)認知,再到職業(yè)選擇和職業(yè)定位,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引導和灌輸,使學生在學校期間就了解職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熟知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為踏出校門進入社會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一、高職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不良的心理表現(xiàn)
(一)由學習和生活壓力產生的心理問題
高職學生在課程學習、校園生活和交友過程中,由于自身及環(huán)境等各種原因,經常出現(xiàn)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復雜的情緒反應,產生緊張、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難以自制等心理焦慮。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58.6%未及時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和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的學習模式的過渡,學習吃力,考試成績不理想;有約32.1%學生在校園生活和交友過程中,由于性格內向和不善交流而缺少知心朋友,產生許多感情問題;有18.2%的學生在學校就通過各種途徑隱約獲知殘酷競爭的社會現(xiàn)實和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他們由于缺少這方面的認知和經驗,沒有勇氣甚至害怕去面對深不可測、復雜多變的社會。學習和生活的挫敗感以及對未來職業(yè)和社會的恐懼,使他們的心理產生焦慮,難以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進行科學規(guī)劃。
(二)因不能正確認知自我產生的心理問題
全面、客觀和實事求是的自我認識是健康的就業(yè)心理的基礎,但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看不到自身優(yōu)點,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產生自卑感;如果過高地評價自己,則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自負。
高職院校錄取分數(shù)線在大專院校中往往是較低的,許多高職生認為自己不如普通本??茖W生,甚至認為自己不是真正的大學生[3],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占到受調查總數(shù)的87.9%。加之,因部分高職院校存在基礎建設落后,配套設施不全,學院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和師資力量偏弱等問題,使部分高職學生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產生巨大落差,調查中,有約78.4%的高職學生對目前就學的院校不滿意。由此導致自己對自己評價過低,產生自卑感,職業(yè)目標規(guī)劃偏低。
部分高職院校根據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行業(yè)和社會需求,開設特色專業(yè)和品牌專業(yè),加強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畢業(yè)生供不應求,就業(yè)率甚至超過了普通本??圃盒?,這些高職院校學生在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時往往心存優(yōu)越感,眼高手低,對未來職業(yè)期望過高。
(三)對職業(yè)認識模糊引起的心理問題
清晰、明確和科學的職業(yè)認識是健康就業(yè)心理的必要條件。由于職業(yè)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使高職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對自己的未來職業(yè)認識模糊,造成職業(yè)認知盲區(qū)和灰色區(qū)。
高職學生對職業(yè)的認知除了來自于課堂上專業(yè)教師的講授,大多來自網絡、電視和報紙的相關報道,而這些信息往往是零碎或不系統(tǒng)的。缺乏相應的職業(yè)體驗,也限制了他們對自己職業(yè)角色的認知,繼而導致對自己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水平、職業(yè)興趣的取向和適合自己個性職業(yè)種類的選擇,很少進行認真分析與評估,使得多數(shù)高職學生對自己的職業(yè)特征認識得比較模糊(69.6%)。這種自我認知上的不足,造成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時的盲目心理。
許多高職生在學習、生活和就業(yè)方面習慣性地依賴父母和老師,不積極主動計劃自我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缺少熱情,對于職業(yè)和就業(yè),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不主動了解職業(yè)就業(yè)的相關知識,不主動收集有關信息,從而造成職業(yè)目標不明確,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自我認知模糊、自我規(guī)劃意識缺乏。[3]甚至缺乏基本就業(yè)技巧,如整理個人推薦材料、收集和選擇適合的就業(yè)單位,掌握基本的面試技巧等。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僅有20.5%高職學生因為喜歡而選擇目前的專業(yè),有57.9%的學生所學專業(yè)是由父母做主選定的。
二、班級心理輔導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的優(yōu)勢
針對高職學生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除進行個體心理輔導外,還可以嘗試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心理輔導新模式。心理學相關研究證明,人具有社會性特征,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要與各種人交往,建立各種形態(tài)的人際關系,而人的心理適應主要是這種人際關系的適應。許多心理問題往往源于不良的人際關系,這類心理問題就可通過從復原人際交往情景中重新糾正交往行為加以解決。班級心理輔導能夠提供適當?shù)纳鐣煌榫?,班級成員圍繞某些共同關心的問題,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彼此進行交往,相互啟發(fā)和誘導,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和提高,發(fā)現(xiàn)自我,嘗試學習和改變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進而解決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遇到的心理問題。
(一)班級心理輔導的團體性優(yōu)勢
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強烈追求群體歸屬感和認同感,希望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渴望獲得友誼和關愛,渴望得到同伴、父母、老師、社會的尊重和認可。班級心理輔導這種團體形式能夠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對未來的熱情。[4]
在班級心理輔導過程中的討論分享環(huán)節(jié),團體成員間積極的、正面的反饋,如一面鏡子,通過別人從多角度來看待自己,不但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處,還能發(fā)現(xiàn)自我的優(yōu)點,從而比較客觀地進行職業(yè)定位,培養(yǎng)自己的職業(yè)情感,克服在面對專業(yè)和職業(yè)問題時的自卑、自負和盲從心理。
(二)班級心理輔導程序的人本性優(yōu)勢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許多心理問題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及在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產生、發(fā)展和維持的,因此,將這些在社會環(huán)境和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心理問題放回到類似的情境中去加以解決,既具針對性又簡單有效。(1)班級心理輔導能夠營造良好氣氛,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使組員心理產生安全、信賴和溫暖的感覺,自己感到被他人需要和接納,自然就有歸屬感。班組成員可從中獲得力量與支持,在對未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過程中增強自信,避免盲從和對他人的依賴。(2)加入班級心理輔導活動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他人也有類似自己的問題,心理壓力自然就會減輕,甚至在參加活動中有同病相憐的感覺,他們之間也能夠建立起互幫互助的真正情誼,共同克服和戰(zhàn)勝在職業(yè)認識、職業(yè)選擇和職業(yè)定位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3)班級心理輔導過程可以給成員自我表達和宣泄的機會,通過宣泄可以有效釋放壓抑性心理負擔,恢復到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不少高職學生在職業(yè)規(guī)劃過程中積蓄了許多不安和憂慮情緒,寬松、安全而又互相關注的心理輔導小組為這種情緒的宣泄提供了良好的條件。[5]
(三)班級心理輔導形式的靈活性優(yōu)勢
班級心理輔導方式靈活多樣、豐富多彩,輔導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展開,在心理輔導過程中,通過游戲、觀看視頻、演講、討論等方式,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三、班級心理輔導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過程中的組織和實施
丹麥心理學家艾鮑說,在輔導的過程中,輔導者能帶進輔導關系中最有意義的資源,就是他自己。在進行班級心理輔導過程中,輔導者除了在實施的不同階段具有心理咨詢相關技能和對團體氛圍應有敏銳的察覺和組織利用資源的現(xiàn)場應變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的個人特質,如親和力、客觀、誠實、耐心、有同情心等。[6]
(一)制定輔導活動目標
班級心理輔導要依據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增強學生身心健康,提高職業(yè)認知能力,最終幫助他們進行職業(yè)定位。班級心理輔導應貫穿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因此,班級心理輔導所要達到的整體目標可分為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在輔導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設定相應活動目標。
1.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目標。通過心理輔導,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yè)規(guī)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實現(xiàn)理想抱負和自身價值的可能性。
2.達成學校教育的目標。通過科學的職業(yè)規(guī)劃,學院能有效地實施教學計劃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極大地促進畢業(yè)生就業(yè),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聲譽。
3.滿足社會需求的目標。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班級心理輔導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認知,克服職業(yè)選擇和職業(yè)定位中的困境,提高長期職業(yè)發(fā)展的意識與能力,不僅實現(xiàn)高職畢業(yè)生順利就業(yè),減輕社會就業(yè)壓力,而且,還為社會提供急需的人才,緩解人才市場中的供需矛盾。
(二)說明輔導活動方案
1.輔導的對象是大一學生,以自然班為一個團體,人數(shù)在30-50之間,并在自愿組合的基礎上,成立5-8個討論小組,每組的成員設定為5-8人。高職三年,在校理論學習時間僅二年,學習時間緊,任務重。筆者認為,在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開設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時機合適。在高職學生對大學生活、學習和自己專業(yè)有相當了解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的心理輔導,無論對他們今后的學習還是就業(yè),效果可能會更理想。
2.輔導活動共設計五套步驟,每套步驟設定四方面的內容,每套步驟活動時間為150分鐘。
3.班級成員分別在第一步和第五步活動結束時填寫“班級心理輔導效果評估調查表”,其結果作為班級心理輔導事中效果評估和事后效果評估的指標參數(shù)。
4.輔導活動場所最好選擇多媒體的教室或活動室,有利于開展活動,便于師生交流互動。
(三)設計輔導活動步驟[7]
根據所制定的輔導活動目標和活動方案,設計出具體的活動步驟(見表1)。
(四)效果評估
活動效果評估是對班級心理輔導在高職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的實效性的評價,是整個心理輔導活動不可或缺的一步。它不僅影響活動進程,而且,對于積累輔導者的指導經驗,為以后更好地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心理干預具有基礎性意義。評估分事中評估、事后評估及反饋評估三次進行。(1)事中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在整個班級心理輔導活動中,通過觀察或問卷方法對活動情況進行適時效果評估,能夠掌握班級成員的個體表現(xiàn)和整體表現(xiàn),并隨時調整心理輔導方法、手段和內容,及時變換輔導步驟,保證活動順利進行。如在自我認識部分的自身評價環(huán)節(jié),按花名冊順序請班級成員對自己做出評價,大部分成員都不愿開口,好像也不知如何開始。出現(xiàn)這種狀況,輔導活動就難以進行,就需要及時變更輔導方法。改為每位成員在名字下面用一句話或一個詞對自己做個總結并寫到紙上,紙收起來后,輔導老師按順序請每位成員進行解釋,就能順利完成本環(huán)節(jié)的任務。(2)事后評估。班級心理輔導結束后,填寫評估表,對整個活動的效果進行評估,可以了解活動對班級成員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的作用和影響,以及對以后舉辦此類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對兩次“班級心理輔導效果評估調查表”進行匯總分析表明,班級心理輔導課程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具有積極作用,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比如,“本輔導是否有利于緩解高職學生的‘就業(yè)難’?”,學生回答“是”的比例由事中時的32.1%提高到事后時的70.7%;對“本輔導能否解決高職學生的不良就業(yè)心理?”,回答“是”的比例由15.3%提高到38.6%;對“你認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對高職學生有意義嗎?”,回答“有”的比例由9.8%提高到44?3%;對“本輔導對提高自身的就業(yè)能力”,回答“有幫助”的比例由13.4%提高到57.2%;對“本輔導對于大學的學習”,回答“有非常好的影響”的比例由7.4%提高到32.4%。(3)反饋評估。為了解班級心理輔導對高職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持續(xù)影響力,在輔導活動結束后的3個月到半年后,通過問卷、訪談或調查的方法,選取30名曾經接受過輔導的學生進行反饋,獲得輔導活動對學生學習、生活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影響。通過反饋,心理輔導活動對班級成員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積極地面對人生和大學生活,逐漸克服了不良的就業(yè)心理,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特別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②對自己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經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待問題;③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未來的職業(yè)和人生有了更加清晰和詳細的規(guī)劃。
參考文獻:
[1]搜狐教育.就業(yè)現(xiàn)狀:專科生不挑研究生不怕本科生遇尷尬[EB/OL].[2013-12-10].http://kaoyan.eol.cn.
[2]新快報.珠三角長三角齊遇用工荒部分企業(yè)缺工三四成[EB/OL].[2012-02-10].http://sina.com.cn.
[3]潘小莉.不良心理對高職生職業(yè)規(guī)劃的影響[J].甘肅教育,2111(12):20,20.
[4]楊婉,鄔瑞斌.應用團體輔導開展大學生個性化就業(yè)指導[J].科教文匯,2010(11):197.
[5]張彩霞.團體咨詢在高職學生就業(yè)心理輔導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4):73-74.
[6]蘇婭.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對提升中職生自信心的實踐研究[J].江蘇教育,2012(11):44.
關鍵詞:大學生;高校輔導員;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G451.8 文獻標識碼:C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多元化的價值觀也在一步步影響著原本生活在校園的學生,他們中的有些人不再單純,而是變得功利激進。隨著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大學生的認知出現(xiàn)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慢慢變得明顯起來,已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高校輔導員是和大學生關系最密切的一類群體,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群體,他們作為大學生心理疏導過程中重要的角色,其影響巨大。[1]
新時代下高校對高校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輔導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掌控心理疏導的方法,以及定期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必要性
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穩(wěn)步發(fā)展會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但是,從多項調查研究可以看出,即使輔導員都很優(yōu)秀,大學生心理也還是有問題,并且越來越嚴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已經成為輔導員工作中不可輕視的關鍵部分。[2]
二、大學生需要心理疏導的原因分析
1.外因
(1)國家因素。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使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fā)展,也形成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和經濟增長點。
在利潤的驅動之下,唯利主義、享樂主義開始興起,“一切向錢看”“為人民幣服務” 等不正之風逐漸進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中。一些大學生更加看重現(xiàn)實利益,校園之外的引誘和不正之風加快了一些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轉化,致使這些大學生缺少偉大理想,缺少健康心理,缺乏正確價值觀,非常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
(2)社會因素。伴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每年畢業(yè)的人數(shù)也隨之增長,造成學歷的含金量下降,大學生面對的就業(yè)競爭壓力非常巨大。學生就業(yè)遇到困難卻無法解決,在理想和現(xiàn)實生活的強烈對比下出現(xiàn)心理問題,感到迷茫無助,從此一蹶不振。現(xiàn)實世界的多種壓力不斷沖擊著學生的心理,從而使其緊張迷茫、焦躁抑郁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3]
(3)學校因素。大學校園不再是學生躲避的港灣,高校也不會實施封閉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在比較自由的校園環(huán)境下,社會的不正之風進入校園,就會影響學生生活和心理健康。另外,大學生各項學科學習壓力的增大,人際關系復雜程度的加深,學習成績、感情生活、就業(yè)等壓力的產生,都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響。
(4)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的另一個方面,過度的家庭教育、溺愛等都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比如,有一些學生是農村戶口,農村來的大學生往往背負著整個家庭的期盼,身上壓著擺脫農村人標簽的使命,多重責任會增大心理壓力;又比如,有一些學生家庭中存在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或習慣、價值觀等,使學生產生過重的心理壓力。
2.內因
現(xiàn)在的社會中,存在這樣一部分大學生,他們的家庭很富裕,生活條件較好,從來不缺金錢和物質,在嬌慣和寵愛中長大,不懂得勤儉節(jié)約和吃苦耐勞,缺少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樸實無華的品質,他們一般都比較脆弱和敏感。他們從小到大都比較順利,沒有經歷過過多的挫折,所以心理承受力不強。
大學生只有積極鍛煉自己的意志,不被苦難嚇到,才能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但是目前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都較弱。比如某高校大三學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寵愛他,造成了其囂張無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某次和父親吵架卻被父親嚴厲責罵后,這名學生跳河自殺。這個案例雖然比較極端,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學生心理承受力較弱。所以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指導是必需的。
三、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疏導中的角色定位
我國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團隊由高校輔導員組成,他們的任務是為大學生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高校輔導員還承擔著管理人員的角色。輔導員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單單要管理學生,還要具體負責學院各種普通的行政任務,比如針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任務進行有規(guī)律的指導,積極建設學生黨支部與各班級委員會,組織各種各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培訓學院的學生黨員與學生干部等工作。高校輔導員作為管理者的同時還是教育者。大學生的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社會現(xiàn)實的變化速度飛快,因此要充分發(fā)揮高校輔導員的教育作用。
高校輔導員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是引導教育工作,第二,是接受咨詢和開展心理疏導工作。此外,高校輔導員還承擔著傳播者的角色。輔導員必須主動傳遞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將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傳遞給大學生,并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意識和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以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4]
高校輔導員在明確一定的角色定位后,再進行相關心理疏導和教育工作,就會游刃有余了。高校輔導員了解大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內心需求,可以更好地掌握大學生的愛好和相關情況,這樣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和教育。高校輔導員一般都很熱心,能夠拉近和學生間的距離,成為關系密切的朋友。高校輔導員就可以利用其優(yōu)勢和大學生共同開展課外活動,通過學生喜愛的活動,從而輕松有效地開展心理疏導工作。
四、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疏導工作的實現(xiàn)路徑
1.堅持人性化心理疏導,注重個性化心理幫助
擁有人性化生活是現(xiàn)代人最核心的需求,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從互相尊敬、互相關心、互幫互助中開展起來的。目前,我國的社會狀況正發(fā)生改變,大學生在經濟、就業(yè)、學習等多個方面都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特別需要得到心理疏導和幫助。這也意味著輔導員要將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學生實際問題互相融合,遵循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要解決問題,就需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這是長久以來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有效方法。
此外,每個大學生作為單獨的個體,擁有單獨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從每個學生的身心問題出發(fā),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不能把所有學生都當作是一樣的,采用一樣的方式。把培育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當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發(fā)掘每個人的潛力,讓每一個大學生都具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利用每個人的特點和優(yōu)點,培養(yǎng)其獨立個性和品質。
2.堅持生活化心理疏導,從生活方面提供幫助
生活的基石是生命,生命展現(xiàn)的內容是生活。注重生活就是珍惜生命。不考慮生活的關心會使得心理疏導效果很弱。輔導員重視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深入開展思想工作,通過有關舉措,協(xié)助學生解決問題,以減小大學生經濟、就業(yè)、學習等方面的壓力,培養(yǎng)大學生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提升大學生面對生活壓力的能力。
此外,服務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對人的服務。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是種充滿愛的教育,在強化和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時,重視關愛教育和心理疏導,這是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最有用的辦法。使學生了解幸福的意義,體會幸福的感覺,擁有實現(xiàn)幸福的力量和追求幸福的能力,變成一個高生命質量和品質的人,促使人健康與進步。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和認清本身的職責和工作目標,自發(fā)地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快樂生活,提升自我。
3.重視網絡平臺心理疏導,讓學生體驗溫暖尊重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高校校園也在進行網絡化建設,很多學生都用電腦或手機上網。但是網絡是虛擬世界,具有虛幻的、自由的、隱蔽的特點。如大學生經常會不做任何掩飾地在網上發(fā)表文字或圖片,來講述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抒發(fā)自己的心情等。現(xiàn)在最平常的平臺就是貼吧、QQ空間或論壇等。大多數(shù)學生較愿意在互聯(lián)網上抒發(fā)自己的內心情感,而且這樣的抒發(fā)方式具有隨機性,不管是開心還是難過,或是普通情況,都可以書寫自己的狀態(tài),就算遇到很大的問題或困難,都會先在網絡上表達,較少告知老師。輔導員在學生抒發(fā)開心快樂等內容時進行激勵和分享,抒發(fā)負面情緒時馬上進行疏導和關懷,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注意,也能感受到大家的關心。
4.重視多方心理疏導結合,協(xié)同工作
輔導員開展心理疏導工作時,因為自己力量不夠,就很有必要尋求幫助,因此,應建設高校、學生家庭、社區(qū)三方面的合力疏導體系。在高校內建設一體化的疏導系統(tǒng),不單單有專業(yè)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導,還有全校教師員工一體化的思想觀念教育等。學生家庭狀況的改變,比如父母出現(xiàn)離異情況、去世情況或是重新組建家庭等情況,都會干擾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和心理,這就要輔導員提早知道學生的家庭情況。學校也要和家長加深了解和聯(lián)絡,在信息化的現(xiàn)代社會,通過短信、微信、微博平臺和學生家長保持有效的交流和聯(lián)系。此外,也要注重社會氛圍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F(xiàn)實社會是學生發(fā)展的大平臺,學生在校園里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會在社會進行消費生活、情感生活等,受到社會風氣、風俗習慣等干擾,所以要構建文明平等、健康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注重學生與社會成員間平等交往。
部分大學生會因各種原因引發(fā)心理問題,這需要輔導員充分發(fā)揮疏導作用。輔導員應扮演好心理疏導者的角色,通過不同的方式與途徑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俊峰.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疏導內容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6(3):52-53.
[2]李 勇.心理疏導方法對高職學生思政工作的發(fā)揮作用[J].東方教育,2015,(4).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已經成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對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維護高校安全穩(wěn)定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輔導員在心理危機干預中有什么優(yōu)勢、起著什么樣的作用,目前尚少有人研究。筆者在高職院校從事多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反復驗證,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至關重要。心理危機干預的效果能否得到保障,輔導員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優(yōu)勢和作用是關鍵。為此,筆者結合本人的認知和實踐,就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提出一些淺見。
一、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不足。近幾年,高職教育迅速發(fā)展,許多學校把有限的資金主要投入在硬件設施上。而對心理健康工作開展的必要設備和場所、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和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保障和待遇等方面的經費難以安排和顧及。二是心理咨詢教師數(shù)量不足。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般配備 1-2 名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在學生工作隊伍和思想政治課教師也有少量具有心理咨詢資格證的教師。但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各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教師卻杯水車薪,心理危機干預的覆蓋面十分有限。三是心理咨詢教師難以專職化。目前高職院校 1-2名的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名為專職,事實上卻身兼數(shù)職:既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者,又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心理咨詢工作者;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負擔繁瑣的行政事務,人少工作任務重,咨詢時間和效果均無保障。四是學生主動咨詢少。盡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或必修課,但由于傳統(tǒng)習慣和偏見及授課效果等因素,大多數(shù)學生對心理咨詢仍然存在誤解和疑慮,認為心理咨詢者就是人們常說的精神病。所以,即使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也不會主動尋求心理幫助,更不愿到心理咨詢室去進行心理咨詢。心理咨詢教師就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或苗頭,從而錯失進行危機干預的時機。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數(shù)量不足,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而且現(xiàn)有師資中又多為非心理學專業(yè)教師,這勢必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和效果。六是危機發(fā)現(xiàn)不及時。任何心理危機都是有行為征兆的,如果能早發(fā)現(xiàn),就能及時干預,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收到最佳效果。但由于前述各種原因,有些危機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不僅會延誤有利時機,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優(yōu)勢和作用
1. 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優(yōu)勢。
一是工作便利優(yōu)勢。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扮演著多種角色,可以說是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集于一身,這也是對輔導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職責所在。這種身份和特點,輔導員就必須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成為學生最信任最親近的人,這也為他們開展心理危機干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優(yōu)勢。二是工作先機優(yōu)勢。在高職院校,輔導員是離學生最近的良師益友、是學生有事情第一個要找的人。輔導員的獨特地位使他們最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tài)。這樣一方面能在心理危機的初始階段就給予及時疏導,將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成為可能;另一方面,能在第一時間及時發(fā)現(xiàn)處于心理危機的學生,為專業(yè)人員提供最佳時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實現(xiàn)效果最大化。事實證明,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征兆大多是由輔導員首先發(fā)現(xiàn)的。三是工作效率優(yōu)勢。危機干預往往需要學生所在的系部、心理健康中心、學生工作處、保衛(wèi)處等多個部門一起聯(lián)動,才能有效地開展工作。而系部是學生的基層管理部門,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第一線的老師,在危機干預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無論是了解情況還是開展具體工作,無論是內外聯(lián)系還是對學生采取保護措施,不僅離不開輔導員的配合和幫助,而且輔導員本身就是最快捷、最有效、最重要的干預者和實施者。
2. 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習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
首先,輔導員是心理危機的有效預防者。心理危機預防是心理危機干預的一個重要步驟。而心理危機預防的大量工作必須依靠輔導員來完成。這是因為:輔導員是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中的組織者。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篩選可能產生心理危機的學生,這是心理問題預警與應急的前提和基礎。要完成幾千名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單靠心理健康中心的 1-2個老師,那是一件十分困難和不可能的事。輔導員工作在學生第一線,可以快速、有序地組織所帶學生參與心理普查,協(xié)助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了解掌握有關情況和為學生答疑解難。輔導員還是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者和倡導者。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是心理危機預防的關健環(huán)節(jié)。輔導員可以在日常的學習、管理、教育工作中,深入細致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同時還可以消除學生在這方面的誤解和偏見,增強學生主動求助意識。除此之外,輔導員也是心理問題學生的第一排除者。學生心理問題若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排除,就可能導致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高校輔導員都接受過心理學、心理危機干預的培訓,部分輔導員還持有三級以上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不僅對輕度心理問題學生可以進行心理輔導,還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幫助和干預,就能有效預防心理危機的發(fā)生或蔓延。
其次,輔導員是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現(xiàn)者。實踐證明,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現(xiàn)者大多數(shù)是工作在學生第一線的輔導員。處于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個體,其心理危機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誘發(fā)因素,這些誘發(fā)因素和異常表現(xiàn)往往很容易被與其接觸密切的周圍人員注意到,為求助提供契機。而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聯(lián)系最密切,他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隨時隨地的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和心理動態(tài)。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2-0012-02
教高[2006]16號文要求:“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币浴?0后”為主的高職學生群體,有著自身的意識和行為特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黨十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現(xiàn)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重要的理論和技術,不但適用于心理障礙的治療,還廣泛用于提高人們的心理素質,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徑。因此,如何更好地將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已成為當前高校工作者探討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團體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lián)性
1.對象相同。團體心理輔導通過組織活動、創(chuàng)造特定情境來間接地改變人的思想與行為。在心理輔導過程中人是主體,人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彼此交流、彼此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yǎng)人格,解決人的思想、觀點和立場的轉變等問題,主體是人,客體是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是人。由此可見,團體心理輔導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以人為對象,所有工作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
2.目標相交。團體心理輔導的終極目標是增進心理健康,促進人的成長,達成自我實現(xiàn)。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要堅持全面發(fā)展觀,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其實思想政治教育總體目標內容還包含對人才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綜合素質來促進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兩者在實現(xiàn)的目標上是相交的。
3.功能相似。團體心理輔導具有育人功能,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流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激發(fā)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的自我增長過程。而中央16號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學校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人才培養(yǎng)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由此可見,兩者在培育人的過程具有相似性。
二、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xiàn)實意義
近年來,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吸收心理學、論理學、美學、邏輯學等其他學科的成果和經驗,其理論進一步系統(tǒng)化和知識化,尤其是心理學知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廣泛應用,更增強了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而團體輔導作為心理咨詢方法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更顯優(yōu)越性,把團體輔導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現(xiàn)實意義。
1.引入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現(xiàn)今“90后”高職學生個性明顯,對他們采取完全共性的形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會有所欠缺。以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團體內各成員的互動,集思廣益,相互影響,在特定情境下的教育指導豐富了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團體成員在活動過程中學到新的行為方式,并學會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從而得到成長和發(fā)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2.引入團體心理輔導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資源和新視覺。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思維活躍、思想逐步趨于成熟的時期,對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質疑精神,在團體輔導中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會引出各種觀點,成員在交流信息、解決問題、探索個人價值等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資源,而且將不同背景、人格和經驗的學生組織在一起容易激發(fā)出思想火花,多種價值觀、人生觀的沖擊和交織為每個參與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使其產生新視覺,彼此啟發(fā)。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際應用
與高職院校學生相比,本科院校學生更加活躍,積極主動,并且注重實踐能力,因此,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育人效果將更顯著,主要運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團體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機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團體心理輔導具有較高的參與性、互動性、生動性,將其中的方法和理念融入到理論教育課堂里,很好地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教學模式單一、理念陳舊等問題,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的課堂,使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育中,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踐性與實效性。
2.團體心理輔導在不同學生群體中的運用。在整個大學生涯中,學生都是以不同的群體形式來學習和生活,采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技術開展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更加深刻,體驗也更加強烈。首先,運用在班集體上。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可以嘗試把班集體作為一個團體,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團體心理輔導,例如,大一新生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大二學生如何應對學習壓力的問題,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壓力問題等,針對不同階段的需求,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際,開展相應的團體輔導。首先,以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以活動塑造健全人格。其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關注“三困生”(指家庭經濟困難生、學習困難生、心理困難生),針對這些特殊群體不定時地展開團體輔導,例如,以促進學生相識并且彼此接納、信任為目的的團體活動,或以消除學生在陌生環(huán)境中的緊張、焦慮、自卑為目的的團體活動。通過團體心理輔導逐步引導他們在現(xiàn)實日常生活中自助,互助,共同進步。
3.團體心理輔導在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中的運用。中央16號文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泵鎸π滦蝿荩枷胝谓逃ぷ髡咧痪哂欣碚撌遣粔虻?,必須不斷加強對新知識的學習,擴大自身的知識面,學習更多跨學科的知識,尤其是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需要,才能與教育對象進行更好的雙向互動。實現(xiàn)團體心理輔導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人員是關鍵。要通過工作人員的配合,普及心理知識,掌握團體心理輔導技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咨詢意識和水平,著力造就一支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朋輩心理輔導;實施途徑;現(xiàn)實困難;應對策略
當前,在社會轉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關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為中學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近些年才進入高校,但鮮有服務中學的,筆者曾嘗試將朋輩心理輔導引入重點中學,并分別進行了多年的跟蹤服務和駐點指導,現(xiàn)將其中的感悟與收獲與大家分享。
一、朋輩心理輔導的內涵
朋輩(peer)是“朋友”和“同輩”的合稱,朋輩心理輔導(peer counseling)是指非專業(yè)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監(jiān)督向尋求幫助的年齡相當?shù)氖苤咛峁┚哂行睦碜稍児δ艿娜穗H幫助的過程(Mamarchev,1981)。朋輩心理咨詢起源于美國,20世紀60年代,由于專業(yè)咨詢人員缺乏,美國精神衛(wèi)生領域掀起了一場非專業(yè)心理咨詢的運動。高中生朋輩心理輔導在本質上是一種非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活動,相比專業(yè)心理咨詢與治療,其在目標、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層次和深度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也具有其獨特之處:
1.親密性。朋輩心理輔導一般發(fā)生于親人、熟人或朋友之間,而不發(fā)生在陌生人之間。而專業(yè)心理咨詢恰恰要求避免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多重關系――“盡量不與熟人、親人、同事建立咨詢關系”。
2.自發(fā)性。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利他行為,通常情況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當事人要給朋輩心理輔導員物質報酬的問題。自發(fā)性、義務性是朋輩心理輔導區(qū)別于專業(yè)心理咨詢(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合同式的職業(yè)性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特征。
3.簡便直接。在朋輩心理輔導中,助人者可能與當事人共同生活,空間距離接近、交往頻繁,提供安慰、鼓勵、勸導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對當事人的言行進行直接的監(jiān)督和干預。而且,朋輩心理輔導員對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比較熟悉,能節(jié)省時間及時給予當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輩心理輔導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實性和可行性
1.推進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滿足高中生多層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深刻變遷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機會的同時,也承受了日益廣泛和沉重的壓力,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具有不同的層次,從一般的適應問題到嚴重的心理障礙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發(fā)生。其中真正有嚴重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需要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處理的學生是極少數(shù),大部分的學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應激狀態(tài)下較短時間的心理紊亂,這些問題完全可以由經過培訓的非專業(yè)人員來處理。
2.推進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體系
開展朋輩輔導,有利于實現(xiàn)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目標。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難點,一是如何及時地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異常心理現(xiàn)象的個體,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心理問題學生進行監(jiān)察和幫助。在高中,如果沒有大批深入學生生活的朋輩輔導員,此類工作存在很大困難。
3.推進朋輩心理輔導,可以彌補專業(yè)心理輔導力量的不足
我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工作發(fā)展至今,投入長期不足,歷史欠賬很多。如筆者所在J市的兩所省級重點中學,通常的配置是每個年級配置一位心理專業(yè)教師。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水平,甚至專業(yè)教師的絕對數(shù)量都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高中生對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現(xiàn)有條件下,盡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學生的力量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能夠有效地緩解專業(yè)心理援助力量供應不足的壓力。
三、朋輩心理輔導在高中的實施途徑
1.構建朋輩心理輔導的多層工作體系
從上到下,逐層建立起“學校―年級―班級―宿舍”的多級朋輩心理輔導體系,即學校一級由德育中心牽頭成立學生心理協(xié)會;年級一級成立包括專任心理教師牽頭的朋輩心理輔導中心;班級中強化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責任,并增設心理委員;宿舍中設立心理信息員。并相應地逐層建立起與多層工作體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師―班主任―心理委員―心理信息員”的人員體系和責任體系。
2.招募、培訓和使用朋輩心理輔導員
首先,在學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干部中廣泛宣傳,為招募工作作鋪墊。朋輩輔導員原則上在學生自愿、班主任推薦、心理教師選拔的基礎上產生,最終都歸入年級一級朋輩互助隊伍中。朋輩心理輔導員應具備以下特征:對心理學學習有濃厚興趣;性格外向,為人熱情開朗,親和力較強,平易近人,善解人意,關心他人,樂于助人;思維清晰,善于傾聽;有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擁有組織學生團體活動的經驗。
3.朋輩團體輔導與朋輩個體心理輔導相結合
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經過系統(tǒng)培訓的專業(yè)工作者的指導下,根據求助對象問題的相似性組成團隊,通過共同探討、訓練和引導,促進團隊成員共同發(fā)展,解決求助對象存在的心理問題。團體輔導主要以生動活潑、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游戲為主,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潛移默化性。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對高中生普遍關心或部分學生共同存在的心理問題的解決是有效的,如怎樣提高自信心、如何處理宿舍的人際關系、如何對待情感問題等,這些問題通過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往往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創(chuàng)設寬松的氛圍,也有助于學生相互間建立起一種互相信任的良好關系。
4.注重建立基層的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機制
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信息員是深入班級和宿舍開展朋輩心理輔導的中堅力量,他們立足于本班,及時反饋同學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承擔著心理問題的預警和后期跟蹤工作。
四、朋輩心理輔導在高中實施的現(xiàn)實問題及可能對策
朋輩心理輔導在筆者駐點指導的兩所中學的實踐中,在“教育在先、預防在前”的理念指導下,我們不僅要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疏導,而且要注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先導作用。在此思路下開展的朋輩心理輔導不僅幫助了一批學生,也鍛煉了一批學生,先進的學生得到了有益的訓練,后進或有困難的學生得到了應有和及時的幫助,尤其是在學業(yè)障礙、師生關系、同伴友誼、親子溝通等問題上效果顯著。朋輩心理輔導極大地緩解了心理教師的工作壓力。朋輩心理輔導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部分有需求學生的觀望與疑慮
部分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對身邊的同學是否愿意幫助自己、能否幫助自己、怎么幫助自己存有疑惑,因此,很多學生在第一時間還是愿意求助于專職的心理老師,而不是求助于身邊的心理信息員、心理委員或其他朋輩輔導員。
2.部分朋輩心理輔導員不夠勝任
當有困難的同學需要心理幫助時,給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與同輩”,但這些同齡人有的不夠勝任,表現(xiàn)為未能有效地使用專業(yè)心理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與技巧,未能體現(xiàn)出應有的人文關懷與同輩熱情,與期望的朋輩心理輔導效果存在差距。
3.部分年級很難開展
這突出地體現(xiàn)在畢業(yè)年級,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們,多數(shù)關注的是各自的前途,朋輩心理輔導員很難招募,因為在這一關鍵時期,花一段時間幫助別人處理學業(yè)障礙、情感困惑等問題,在現(xiàn)實中不僅得不到家長們的支持,甚至都很難過自己的關。
在高中生心理問題逐漸增多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朋輩心理輔導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成為維護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辟出新道路。
參考文獻:
[1]Alan Carr.鄭雪譯.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1.
[2]卡爾.R.羅杰斯著.楊廣學譯.個人形成論―我的心理治療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