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民辦高校通過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率和就業(yè)質量來快速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從而達到預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所以,民辦高校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應用能力,對于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的開展重視程度不足,特別是沒有認識到現(xiàn)場教學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F(xiàn)場教學一般情況下流于形式,嚴重影響了現(xiàn)場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學生對現(xiàn)場教學不適應
學生受傳統(tǒng)教育思維影響,已經習慣了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現(xiàn)場教學中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互動能力。一些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現(xiàn)場教學是搞形式,應多留點時間給其他課程。一些學生簡單地把現(xiàn)場教學當作布置的作業(yè)或者任務,缺乏參與的積極性,敷衍了事現(xiàn)象比較普遍。"[1]
(三)思政課教師業(yè)務能力有待提高
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大多是由剛畢業(yè)不久的博士生、碩士生組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本身也缺乏實踐經驗"。[2]開展現(xiàn)場教學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較強的教學組織和管理能力,這對于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從某種意義上不利于現(xiàn)場教學效果的取得。
2抓好現(xiàn)場教學,加強民辦高校育人主陣地建設
(一)轉觀念,促改革
民辦高校的直屬教學行政管理部門應對民辦高校思政課的現(xiàn)場教學情況進行督導,從而提高民辦高校對思政課現(xiàn)場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思政課的教學改革。民辦高校應建立由主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領導為組長,社科部(學院)、學生處、校團委、教務處等相關部門共同組成思政課現(xiàn)場教學領導小組。由社科部(學院)牽頭制定現(xiàn)場教學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包括教師配備、教學計劃、考核標準、教學經費的劃撥及使用、安全保衛(wèi)、學生社團活動與現(xiàn)場教學的學分制認定制度等,為開展思政課現(xiàn)場教學提供組織保障,從形成現(xiàn)場教學的長效機制。
(二)立規(guī)矩,保效果
在實施現(xiàn)場教學前,思政課教師應將思政課現(xiàn)場教學領導小組制定的考核細則向學生進行宣講并對學生進行集中培訓,讓學生明確現(xiàn)場教學的要求、目的和意義。輔導員要配合思政課教師做好學生的思想輔導工作,消除學生對于思政課現(xiàn)場教學的誤解,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現(xiàn)場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務處要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現(xiàn)場教學組織情況、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評價情況等進行不定期檢查,促進思政課教師充分發(fā)揮好教學主體作用,確?,F(xiàn)場教學的滲透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現(xiàn)場教學的效果。
(三)建團隊,提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對我國高校學生素質的提高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必須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起著重要作用。當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
首先,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以及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社會主義方向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需加強實效性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優(yōu)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盶[1\]可見,黨和國家明確規(guī)定了我國教育的目標和人才素質的要求,即“德育優(yōu)先”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一規(guī)定使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亦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這一目標。
其次,高校推進素質教育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緊迫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加強實效性建設。當今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以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一國綜合國力的強大是靠人才來推動的。對此,各國都非常重視人才素質的培養(yǎng)。人的素質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生理心理素質等。同志強調:“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2\]很顯然,思想政治素質不僅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大學生能夠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根本保證。沒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做基礎,其他素質無從談起。
最后,黨和國家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加強實效性建設。當前,隨著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發(fā)展,促使各國不得不對其人才發(fā)展提出更高要求。為適應時展要求,近年來我國提出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yǎng)大批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掌握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人才,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不斷作出新的貢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使其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張改鳳,林彥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初探十堰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2年第2期 第25卷第2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的若干阻礙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得到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阻礙其發(fā)展的因素,對此,我們首先要理智分析其原因所在,以便制定出科學的解決對策。
1.社會環(huán)境和高校環(huán)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建設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
社會環(huán)境和高校環(huán)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起著重要作用,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
第一,社會實際需求的及時性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用見效的滯后性間的矛盾。當今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發(fā)展,信息的更新周期也越來越短。與此同時,相對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對實際需求的及時性這一狀況,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揮作用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就與社會需求產生了一定矛盾,這一矛盾的存在削弱了人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后期作用的關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
第二,社會價值體系多元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化性間的矛盾。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正處在轉型階段,社會的生活方式和組織形式呈現(xiàn)多種樣式。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人們對價值觀的評價也呈現(xiàn)多樣趨勢。在這種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高校學生也面臨多樣的價值觀念,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出現(xiàn)了許多充滿矛盾的困惑和沖突:是非、利弊、得失、善惡等價值觀念的種種變化,使許多原來認為神圣無比、正常合理的觀點,現(xiàn)在卻變成了過時的、不合時尚的看法;原來被認為天經地義、習以為常的主張,現(xiàn)在卻變成了荒謬的、可笑的觀念;一些人認為應該弘揚和倡導的事情,另一部分人可能認為是應該鞭撻和拋棄的東西等等?!?\[3\]94 而當高校學生把思想又回歸到校園內部、回歸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中時,會發(fā)現(xiàn)課本中一些價值觀總是與現(xiàn)實有一些不適應。于是他們的思想開始產生困惑甚至是動搖,而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很難有效解決的。
第三,高校環(huán)境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特色間的矛盾。一方面,高校不同于中小學,高校聚集著大批有自己獨特思想的高素質人才,他們思想活躍,批判性較強。這就加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其進行思想教育的難度,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性較強,難以與實踐結合?!八枷胝谓逃龑W,是研究人們思想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在此基礎上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盶[4\]7這門學科在承擔研究人們思想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同時,還肩負著傳播統(tǒng)治階級思想的任務。因此,這門學科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就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如何把社會實際現(xiàn)象與統(tǒng)治階級思想有效地結合起來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
第四,高??荚u體系存在的問題。當前高校對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效果評價還是單一的考試評價制度,而考試制度是很難有效評價出學生對所教理論的真正內化的。再之,單一的考試評價體系難以避免一部分品行一般的學生卻拿高分的現(xiàn)象。這種傳統(tǒng)的考試評價體系是很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的。
2.高校教育主體自身因素存在的問題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
高校教育主體,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修養(yǎng)、能力等方面因素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果高校教育主體自身修養(yǎng)、能力等方面不佳,將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
第一,個別教師自身修養(yǎng)不佳成為阻礙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少數(shù)高校教師不能很好地給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思想政治意識淡薄,理論修養(yǎng)不扎實;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合理,功利思想較重;缺乏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際結合的精神;缺乏合作精神,常常自以為是等等。而教師這一特殊職業(yè)又決定了其示范性是很強的(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其影響性更大),學生常常會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這就嚴重削弱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學內容的有效內化。
第二,教育主體的教學能力是吸引學生對所教學科是否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yè)理論基礎,更要具備優(yōu)良的教學能力,這樣才會避免“茶壺里的水餃倒不出”的尷尬局面。而當前高校存在一種現(xiàn)象:一些高校教師具備高學歷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卻缺乏教學能力,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嚴重,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缺乏互動性,不能很好應用現(xiàn)代信息教學,這樣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內化,阻礙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建設。
第三,不少教師在實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政治化傾向處理不當?!皬谋举|上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階級用來進行社會管理的一種手段,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它必然要用本階級的思想來影響廣大的教育對象,從而把它們引向執(zhí)政階級所要求的方向?!盶[4\]9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很強的政治傾向性。然而,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不免具有自己的學科特點,它所研究的是人的思想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我們往往“簡單地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等于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宣傳的方式解讀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問題,并往往與政治活動相結合,這就使本應是深入細致地探究人的觀念世界、關注人的生存意義的科學理論變得表面化、政治化。”\[3\]95這種對政治傾向化處理不當?shù)膶嵺`行為使得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空、過大,學生難以真正的接受教師所教內容。
3.高校教育客體自身因素存在的問題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體主要是高校學生,他們自身素質的高低亦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建設起著重要作用。
第一,學生自身素質參差不齊,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難度。近年來,國家放寬了高考政策,高考不再受年齡等因素限制,開始大量擴招。這在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國國民素質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胺艑捄蛿U招后,改變了高等院校的生源成分,不同基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都能進入高校學習,大學生思想素質呈現(xiàn)復雜化、多樣化傾向?!盶[3\]94這種大學生自身素質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加大了高校教師開展具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難度。教學理論講的深了,不利于基礎較弱的學生的發(fā)展;講的淺顯了,又不能吸引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注意力。因此,高校學生自身素質的差異性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提出了一定挑戰(zhàn)。
第二,學生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市場經濟中的負面影響也在高校學生中開始顯現(xiàn),導致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xiàn)新的特點:“主體意識與自我化傾向;務實意識與實用化傾向;進取意識與功利化傾向;創(chuàng)新意識與投機化傾向?!盶[5\]這些價值取向一方面促使當代大學生努力學習和上進。另一方面使他們的思想帶有功利性,易受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建設。
第三,非思想政治學科專業(yè)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當前,國家規(guī)定各大高校公共課中必須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許多高校非思想政治學科專業(yè)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以修學分為目的。在上課時不能很好地內化所學知識,在考試前為追求高分而只顧短期“突擊”,這種錯誤思想阻礙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建設。
4.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存在的問題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是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主要載體,其課程安排的合理性與否以及教材內容設置的合理性與否等方面均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建設起著重要作用。
第一,科目繁多且內容重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般有8門(后來又進行了一些整合)左右,各門課程之間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重復性,甚至一些內容與中學內容重復。例如,《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就和《思想概論》以及中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重復性較多。這種重復在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不乏對學生產生一種疲倦感,加之有的教師實際教學能力不佳,導致學生缺乏新鮮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抵觸情緒,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第二,教材內容脫離實際,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好的教材不僅要兼顧到內容的理論性、邏輯性、系統(tǒng)性,還要考慮到與現(xiàn)實的緊密結合性、針對性,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更易把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一方面,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教材內容往往脫離實際,現(xiàn)實針對性較差。往往是空話、大話、套話內容較多,這不僅加重了學生對過多已學知識的簡單重復,更使學生對所學課程產生嚴重厭倦情緒。另一方面,教材的編寫、審定、出版有一定的周期,內容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不能及時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狀而及時改變。教材編寫者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在把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寫進教材以武裝大學生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疤貏e是教材很少從方法論的角度對教材內容的根本方法和基本方法及其運用進行重點介紹,使學生面對迅速變化的社會而引發(fā)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盶[6\]115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建設。
第三,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導的教化性與網絡環(huán)境所擁有的多元信息間的矛盾。通常,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借助于單一的媒體、教材等載體傳播。不難看出,這些載體在傳播時其效果是很受限的。而隨著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信息傳播的渠道之多,更新速度之快使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高校學生不僅借助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載體來獲得信息,更重要的是借助互聯(lián)網獲得信息,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加之高校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批判精神,他們不再只是單一的信奉于課本,而是把教材內容、教師所講內容更多地與自己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比較。高校學生的這種行為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個人獨立思維和批判精神的發(fā)展。同時,由于他們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對在網絡等方面所獲知識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辨別,阻礙了他們對正確信息和知識的接受。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的若干對策
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建設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我們應加以重視,并制定科學的對策進行有效解決。
1.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
首先,針對社會實際需求的及時性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用見效的滯后性間的矛盾,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要及時更新課程內容,不斷完善課程體系,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能及時地反映時代最新價值體系。另一方面,各高校要鼓勵教師勇于突破教材,在課堂中要給學生講解最新的國家方針政策,并把所講內容與實際緊密結合,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課程內容能緊密結合社會發(fā)展。
其次,針對高校學生自身特色以及社會價值體系多元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化性間的矛盾,一方面,各高校要科學引導學生思想發(fā)展,引導學生用“揚棄”的辯證思維來分析當前社會中的一些問題,并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加以判斷,既不盲目信奉,也不隨意否定。另一方面,國家和學校要時刻關注當前社會最新發(fā)展思潮,嚴厲打擊社會不良思潮對學生的腐蝕,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
最后,國家和各高校要制定科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評制度,不能以單一的考試制度來衡量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效果。不僅積極鼓勵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知識的內化,而且要注重學生的實際行為,制定科學的考評制度來對其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綜合考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能得到有效踐行。
2.提升高校教育主體的自身素質
教師具備什么樣的綜合素質,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好壞。對此,我們要努力建設一支理論知識深厚、專業(yè)技能精湛、師德風范好、人文素質高的教師隊伍。
首先,堅持從自身修養(yǎng)和制度約束兩方面提升高校教師素質。各高校教師不僅要增強思想政治意識,扎實自己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使其人格魅力更具吸引力。同時,國家和各高校要科學制定相關法律制度和職業(yè)規(guī)范制度來約束高校教師行為,從制度方面嚴格要求教師自身行為。
其次,注重培養(yǎng)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提升教學能力。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最起碼的要求,也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自身人格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同時,各高校教師要防止“茶壺中的餃子有貨倒不出”的尷尬局面,在注重培養(yǎng)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升自身課堂駕馭能力、師生活動能力、知識轉化能力等方面教學能力。在具體教學方面,堅持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同時,采取加強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推進電子音像教材和多媒體教學,實施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建設等多樣化的方法和手段。
最后,防止高校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政治傾向化不當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十分清楚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際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以具體的實際事件來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教理論,使理論更具說服力,更具現(xiàn)實性和針對性。同時,在具體教學中要對一些社會中出現(xiàn)的不良行為進行理性分析,并對學生加以正面引導,杜絕沉迷于負面效應中不能自拔甚至錯誤引導學生的行為。
3.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客體整體素質發(fā)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客體,主要是高校學生,我們要予以高度重視,并從多方面促進其自身素質的整體發(fā)展。
首先,各高??蓢L試采取分班的形式講解思想政治理論課??舍槍Σ煌瑢W習基礎、不同區(qū)域、不同年齡的學生進行科學分班,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同時,各高校可根據(jù)國家政策制定校本課程,根據(jù)地方歷史和特色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其次,國家和各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辨別真?zhèn)蔚哪芰?。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廣大學生,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培養(yǎng)廣大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能力,嚴厲抨擊極端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最后,加強對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學生科學引導和理性教育。對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要針對性地把理論與實際結合,使其能更具體地理解所學內容。要制定科學的考評制度進行考評,具體而言,在考核方式上要堅持從原來的純理論考試轉換到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考核,除閉卷考試外,可靈活采用開卷考試、口試、寫論文、寫調查報告、討論式評比等實踐性、思維性、情感性更強的考試方式,從而更加科學地凸顯真正的考評效果。
4.創(chuàng)新和完善教材內容
首先,科學制定教材,盡量減少課程內容的重復性。國家相關部門和各高校在制定教材時,要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有效結合,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得到不斷更新,更加貼近實際、貼近時代、貼近國情、貼近學生,及時反映黨和人民對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理論總結。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對內容進行必要的增刪?!盶[6\]精簡教材過空、過大、過套話的內容,使教材能真正簡練實效。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更能增強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同時要注意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教育,解決學生現(xiàn)實的思想問題。
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網絡教學要相結合。信息全球化是當今時展的必然要求,我們不能因為其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導的教化性和因網絡環(huán)境所擁有的多元信息的挑戰(zhàn)而回避,要直面這一現(xiàn)實,向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轉變,把網絡資源合理地引入教學中,鼓勵學生時刻關注全球信息,并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加以合理評價。要達到學生對網絡信息科學的評價,需要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因此,高校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專業(yè)理論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在課堂中所學知識受到網絡中多元信息挑戰(zhàn)時能及時、準確辨別是非,堅定信念。
[參考文獻]
[1]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025(02).
[2] .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19990616(01).
[3] 劉小新.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3).
[4] 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大班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 探究
大班教學指高校為了解決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將原有的一個以上的班級合成一個大的教學班上課的教學方式。這是高校擴招后解決教學設施不足、師生比例失衡等矛盾的重要途徑。因為沒有專業(yè)的明顯區(qū)分,而且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大班上課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家常便飯。大班環(huán)境下的教學,學生參與課堂程度低,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一、大班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出勤率低
大班上課出勤率低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據(jù)有關調查顯示,哲學、政治經濟學等公共課的逃課率在50%以上。大班上課人數(shù)多;學生學習功利心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就業(yè)沒有幫助等是學生逃課的主要原因。
2.課堂紀律差
教室大,人數(shù)多是大班教學的特點,教師把控課堂的能力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大班教學人數(shù)一般都在100人左右,甚至更多。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里,教師很難兼顧到后排的學生,而后排的學生也很難聽清楚教師授課內容。大班上課較小班上課的課堂紀律要差得多,有些學生雖然到教室上課,但無視教師的存在,玩手機、吃東西、睡覺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教師其實都知道這些問題的存在,但由于大班課堂環(huán)境的限制,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3.課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大班教學使用的大多是階梯教室,具有桌椅固定,學生座位流動性大的特點,課堂教學互動如專題研討、課堂辯論等往往因此受到限制。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一般采用的是教授法,以教師講解為主,師生互動范圍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程度低,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它講究的是知識內化的過程,知與行的統(tǒng)一。教學內容必須緊密結合時代特點和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大班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滿堂灌的照本宣科,只會造成理論脫離實際,課堂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成效可想而知。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質量的途徑
1.整合教學資源,實施教輔結合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和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他們在工作目標、任務等方面是統(tǒng)一的,輔導員參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具有可行性和現(xiàn)實性。在大班教學環(huán)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排課時盡可能安排同一名輔導員所帶的班級一起上課,輔導員作為高校一線的學生工作管理者,他們是大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通過教輔結合,輔導員可以配合思想政治課教師做好課堂考勤、課堂教學調查反饋等工作,共同解決大班教學背景下出勤率低、課堂紀律差的問題。
同時,也可以選配一些具備教學資格的輔導員參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來。在實際教學中,輔導員把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得到的具體案例和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放到課堂教學實踐中,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教學效果更好。輔導員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解決了大班教學環(huán)境下,任課教師對學生不熟悉,難以因材施教的矛盾,也有利解決大班教學教師任務重,師資不足的問題。
2.化大班為小班,建立合作學習模式
合作學習是指旨在促進學生在小組團隊中互動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教學方法。在學期開學時,任課教師把大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確定組長人選。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都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個人成績與小組團體成績緊密結合。分組后,就變成了面對幾個或者十幾個小組的教學,教師掌控課堂的難度明顯降低了。針對合作學習的特點,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成幾個專題,供學習小組自主選擇。學生確定選題,明確成員分工,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調查等方式參與教學,并將小組學習成果通過課件講解、圖片資料展等形式向全班同學作匯報。由小組代表和任課教師對小組匯報成果進行打分,小組成績計入個人成績。合作學習和專題教學模式的融合,極大限度的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參與中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真正達到了知與行的統(tǒng)一。
三、貼近學生實際,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受歡迎,主要在教師,關鍵在教學方法。大班教學采用的是單一的教授法,課堂氛圍沉悶而枯燥。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的“填鴨”模式,采用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和靈活的教育手段對學生實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學生自主學習和接受的基本理論的目的,對提高思想政治課學習實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給予學生的是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觀察社會現(xiàn)象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將大學生所關注的社會熱點、校園熱點以及大學生面臨困惑和矛盾等引入課堂,根據(jù)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親身體驗和生動的例子比空洞的說教更能讓學生信服,也更加容易進行知識的內化,真正做到“進頭腦”。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除了加強課堂教學效果外,還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實踐教學的力度。目前許多高校對這方面也進行了不斷探討。
參考文獻:
[1]馮焱.大學生逃課現(xiàn)象芻議[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9):125-126.
一、從知識教育向信仰教育轉變,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
研究具體教學法的基礎是要準確把握思政課的性質。思政課首先是育人教育,思政育人需要達到最低標準,追求最高目標,思政育人是對人的心靈進行塑造和影響。只有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功能,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掌握科學理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建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精神文明,把公民教育與精英教育、健全人格與完美人格教育二者有機地統(tǒng)一,才能實現(xiàn)思政課的最終目標,回歸從知識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轉化。由于思政課的目標重點在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和引領,因而思想性要引領知識點,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由知識教育轉化為信仰教育。改革開放初期,利益得失和價值認同表現(xiàn)為分化的狀態(tài),但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利益得失和價值認同表現(xiàn)為更加多樣化、碎片化的狀態(tài),比如團體取向、先賦取向(家庭背景、學校背景及社會關系)、特殊性標準;個人利益取向、普遍性標準、成就取向等因素的文化價值沖突成為社會矛盾的深層影響因素。在這些因素中,學校教育無疑擺在了突出的位置,特別是高校教育在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和態(tài)度上是最強有力的手段。處于大學階段的青年學生缺乏相應的觀念自覺,需要抓住大學教育這段關鍵時期使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和法治意識回歸(蘇聯(lián)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民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法治意識)。
二、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現(xiàn)狀
(一)大學生被過度角色化
在我校2015年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該如何上?”的調查問卷中,有20%的同學對“是否要進一步加強思政課”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只要考試不掛科就行,學習態(tài)度模糊,15%的同學對政治理論的論斷、灌輸式說教,缺乏興趣。思想政治課在學生感性視域中成了高大上的政治說教,較少關注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學生覺得自身發(fā)展未被滿足反而“被過度角色化”。社會將青年順應角色規(guī)范視為壓倒一切的內容,從社會心理、情感、性格、權利意識等觀念方面和制度方面的現(xiàn)代化轉化并沒有真正解決,人格發(fā)展會受到影響,大學生壓力的顯性化(競爭、就業(yè)),疏解渠道的形式化。“革命青年”的教化式教育制度的失效,“公民”教育制度的缺失。
(二)大學生學習目的實用主義和功利性
大學生在社會評價選擇上的靈活性。為了獲得可能的社會良性評價,他們會不斷否定、審視自身的愿望,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觀念,順應支配者和評價者(國家、社會、學校、家族)的意志。在考核中沒有突出是否學會了把個人追求、個人抱負和個人的想法放在國家、學校、公眾利益之后。同時,高校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結果的應用方面權重不高。
(三)課堂教學手段碎片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很強的課程。在科技信息爆炸時代,只有不斷增強教學手段的多元化與實效性,才能不斷提升教學的效果。為此,高校中大多數(shù)教師廣泛應用了多媒體教學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但由于課時和師資等原因,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仍采用上“大課”的方式,使主動探索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下實施師生互動式課堂教學方式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另外,有的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上課只注重操作課件對學生進行“機灌”,不重視師生與人機的互補和交流,對于這種形式主義的“創(chuàng)新”,也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思維的拓展。
(四)課堂教育目的偏失
教師在教學中忽視高校思想政治的價值引導功能。課堂變成單純的知識灌輸基地,同時教學內容在小學、中學、大學中的重復性較高,應試教育和壓縮餅干式的教材普遍存在。沒有及時吸收社會力量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義務教育,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實踐教學基地,無法采集鮮活案例,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有飄忽離地的現(xiàn)象,通“人氣”、接“地氣”不足,沒有形成高校、社會力量和社會正能量人員現(xiàn)身說法的鮮活性,從而來形成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合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藝術目的是為了把課程的準度和深度透徹和靈活體現(xiàn)出來,從而整體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一)觀念的“撥正”,釋放正能量
在經濟環(huán)境的激烈沖擊下,可以用“風險社會”來定位當前世界,這種風險并不會因為財富的增加和科技的發(fā)展而減弱,而有可能恰恰相反?,F(xiàn)代社會的有些人會被物質力量打倒了精神力量,亟待倡導價值引導功能作用的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回歸到實現(xiàn)從知識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轉化,并要聯(lián)系實際回答現(xiàn)實問題,使信仰觀念意識適應當前利益多元化的客觀要求和建設穩(wěn)定和諧社會的要求。要進行知識再創(chuàng)造,把知識體系改造為教育體系。需要得到高校的各級領導的重視,把握住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教師為引導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真心教,學生在學習中完善自我真心學。
(二)新常態(tài)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動通“人氣”、接“地氣”
主動通“人氣”: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yè)的教師和吸收“經驗豐富的社會教員”及政府的高管人員融合在一起來共同教課,“經驗豐富的社會教員”是與我們學校主導專業(yè)有緊密聯(lián)系的各有關行業(yè)成功和先進代表人物(即吸收的社會力量方面具有正能量的人投身義務教育),政府高管人員(城市、地區(qū)的最高領導)。高校以請進來的方式,讓這些社會教員講授理論政策落實中的實踐故事,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與社會實踐的做實,這是通“人氣”。主動接“地氣”:建立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基地建設,采集鮮活案例,可以在課堂上講得更深更透,并充分利用好實踐教學基地,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實現(xiàn)校地雙贏的目標,這是接“地氣”。
(三)以“問題式”為教學方法研究進路
教學方法采用問題式導入,專題講解和學生參與相結合。教師設計最佳的問題情境,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針對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教師的適當啟發(fā)誘導,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低級的感知向高級的認知發(fā)展,完成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重獲新知。同時,綜合創(chuàng)設“思政課”氛圍。充分開展心理輔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人文素質培養(yǎng)、學術活動月等社會多因素聯(lián)動,讓理論入腦入心,培養(yǎng)青年向上向善的理想信念,釋放正能量。
(四)夯實教師跨學科理論基礎
思想政治課的生命在于回答現(xiàn)實問題,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知識再創(chuàng)造,把知識體系改造為教育體系。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首先,教師要進一步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要真正信、真心學和真心講。其次,隊伍建設上需要有一支知識面寬、學養(yǎng)較好的教師隊伍,拓展視角,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聯(lián)系相關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寬度,還要了解理論和實踐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和趨勢。再次,青年教師要加強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學養(yǎng)素質,要求教師有明確的價值理論立場,站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場上來。教師講授方式應形成自己的風格和激情,運用哲學的思辨靈氣開拓學生的智慧。最后,教師應在學術研究上下苦功,應以科研促動教學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五)微時代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
為準確把握網絡背景下思政課實效性的現(xiàn)狀,筆者對三亞學院的師生進行了問卷式和訪談式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網絡對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發(fā)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zhàn).
1.1 網絡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帶來的機遇
1.1.1 網絡豐富了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在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側重于講授知識性較強的理論,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和枯燥;另一方面大學生注重現(xiàn)實和實用,對抽象枯燥的思政課興趣較低.但在網絡背景下,教師可以將網絡中即時、豐富的信息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在避免課堂案例過于陳舊和理想化的同時,使抽象的理論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結合,從而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1.1.2 網絡變革了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方式思政課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比較單一、死板,但在網絡背景下,教師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使靜態(tài)、平面的課程內容以聲、色、貌等學生容易接受的三維立體、動態(tài)的直觀形式呈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各種網站和網絡平臺(如論壇、E-mail 和各種溝通軟件),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限制,并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
1.2 網絡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帶來的挑戰(zhàn)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不斷提升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發(fā)展帶來了挑戰(zhàn).
1.2.1 網絡大環(huán)境給思政課的教學帶來了沖擊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師生間互動性較差,學生的主體性也不能得到很好地發(fā)展.當大學生可以按照自我興趣和需求在網絡中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時,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就會被放,他們對思政課的興趣就會降低.這不利于大學生發(fā)展,也不符合思政課順應時展的要求.
1.2.2 大學生過分依賴網絡,淡化了學習思政課的興趣和積極性網絡是大學生自主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領域,但這同時也造成了部分大學生過份依賴網絡,甚至沉迷網絡的現(xiàn)象.過分依賴網絡不但會沖淡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會使大學生思維遲鈍、意志消沉,甚至產生極度不自信的后果.
1.2.3 網絡中的消極思想和非主流意識抑制了思政課實效性的發(fā)揮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其人生觀、價值觀也才初步形成,還不夠穩(wěn)定.當網絡中的消極思想和非主流意識,特別是一些偽裝過的霸權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文化和政治理念出現(xiàn)時,他們的視線就會模糊,其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就會被侵蝕和動搖,甚至放棄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這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對思政課的教學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zhàn).
1.2.4 網絡的大環(huán)境對思政課教師的挑戰(zhàn)當前,大學生想了解的知識基本上都可以從網絡中直接獲取,有時從網絡中獲取的知識甚至比教師講授的知識還要全面.這既不利于教師學術權威的樹立,也不利于思政課感召力的發(fā)揮.網絡知識較龐雜,更新速度較快,大學生在緊跟時代和網絡變化的同時,思政課教師卻因時間、精力或知識結構的限制,很難緊跟網絡和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2 充分利用網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對策
面對當前高校思政課發(fā)展中的種種沖擊和挑戰(zhàn),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fā),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
2.1 網絡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所必須把握的原則網絡背景下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要在堅持理想信念教育與大學生成才需要相結合,堅持思政課教的主導性、導向性不動搖的前提下,注重把握時代性和主客體交互性的原則.
2.1.1 堅持時代性原則與時俱進是的理論品質.高校思政課必須緊跟時代特點,把理論課與網絡時代的特點結合在一起,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內容,整合多種價值觀念,幫助大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增強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必然原則.
2.1.2 堅持主客體交互的原則當前師生之間交互主體性的特征尤為重要,所以網絡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主客體交互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構建師生之間互為主體的良性、和諧的課堂氛圍,順應大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趨勢和特點,尊重他們的主體意識,才能更好的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總之,提升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必須堅持把握時代性和主客體交互的原則,這也是高校思政課依據(jù)課程理論的特征和學生發(fā)展的特點所做出的必然要求.
2.2 充分利用網絡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具體措施
2.2.1 變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手段在網絡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如論壇、郵箱、微信、QQ 等)直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在課下有針對性地進行師生間的直接溝通和交流,在師生間構建一種平等、民主、互為主客體的教學模式,使思政課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為適應網絡時代的發(fā)展,高校思政課必須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上,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如多媒體技術教學、在線教學、課堂在線搜索、課后在線學習、練習與考核等,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既可生動、直觀地吸引學生,又可較快地調整教學內容;既可最大限度的使理論與現(xiàn)實結合在一起,又可促使學生達到知、信、行相統(tǒng)一的境界.總之,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質量.
2.2.2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整合、引導多元文化和價值趨向網絡信息中的各種文化和價值觀,特別是那些非主流的、消極的文化和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為了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高校思政課的教師必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不斷整合各種文化和價值觀念,并在思想和道德上引領大學生,使大學生增強正確鑒別網絡中的信息,防范消極思想和非主流意識的侵蝕的能力,選擇積極的信息,自覺吸收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觀念和價值觀念,不斷地堅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
2.2.3 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素質和技能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技能是保證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知識儲備上一般并不存在大的問題,但在應用網絡進行教學的技能上還有一定欠缺,特別在網絡信息龐雜、技術更新速度飛快的條件下,這一欠缺越發(fā)突出.因此,必須要建立一種長期的教師培訓機制,使他們及時地學習網絡技術,及時更新和補充新的網絡信息,更好地駕馭網絡和課堂.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價值引領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自2018年以來,大批“00”后涌入高校校園,開始作為嶄新血液注入高校大學生群體,“00”后是伴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國家的富強而茁壯成長起來的一代,這代人從出生起就被標簽為“千禧寶寶”,他們與中國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一起進步和成長,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原住民”,他們視野開闊、思想包容、接受和捕捉新鮮事物能力較強,同時也更加注重自我體驗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作為網民群體的中堅力量,“00后”大學生更青睞利用網絡社交軟件積極參與探討社會熱點和校園焦點問題,甚至容易引起帶有個人傾向和政治導向的網絡輿情。如何有效引導“00后”大學生正確利用互聯(lián)網,樹立正確的網絡輿情觀和網絡安全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國是互聯(lián)網大國,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71.6%,我國也是網絡人口大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10.11億,排名世界第一。在2021年6月,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了第48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報告中顯示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6%。在10億網民大軍中,6—19歲網民規(guī)模達到1.58億,占網民整體比重的15.7%;20—29歲網民規(guī)模達到1.76億,占網民整體比重的17.4%,而“00后”大學生介于16—21歲之間,就是這其中的“生力軍”。
1.“00后”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的追求更加個性化
“00后”大學生出生于21世紀之初,這代青年人從出生起就生活在信息化的網絡時代,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經濟邁入高速發(fā)展階段,這個階段正是中國互聯(lián)網從搜索到社交文化網絡轉型期;當他們從小學、初中邁入到高中的成長期時,又經歷了互聯(lián)網發(fā)展從PC互聯(lián)網到移動互聯(lián)網的變革時期,互聯(lián)網發(fā)展由“廣”至“深”,網民生活全面“互聯(lián)網化”,幾乎所有“00后”的衣食住行都依賴于互聯(lián)網,加之大多數(shù)“00后”大學生擁有“70后”父母的強大經濟支持,家庭經濟條件較優(yōu)越,高科技信息設備和資源更易獲得,使得他們與互聯(lián)網一起成長的過程中絲毫沒有任何代溝,所以更注重自我感情的表達?!?0后”大學生更傾向于將個人社交、學習、娛樂、消費與互聯(lián)網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網絡熱詞,在日常話語體系中經常出現(xiàn)“躺平”“佛系”“內卷”“后浪”“尬聊”等網絡語言。由于其經濟背景較為優(yōu)越,到大學報到幾乎都是乘飛機、高鐵甚至私家車來回接送,收快遞、定外賣幾乎成為他們在大學生活的重要部分,顯然,“00后”大學生更會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
2.“00后”大學生在互聯(lián)網的發(fā)言更有主動性
“00后”大學生自出生起就與互聯(lián)網產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這一代人伴隨著中國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一起成長,被稱為“網絡原住民”“移動互聯(lián)一代”[2]。一方面,他們對互聯(lián)網的依賴程度較高,從生活起居到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網絡;另一方面,他們的思想、行為和創(chuàng)意也不斷豐富著互聯(lián)網,推動網絡技術和網絡文化迭代更新。隨著信息化手段的不斷普及,他們網絡技能也不斷提升,“00”后大學生已成為學習和接觸網絡媒介最頻繁的一代人,他們不但具有與時俱進的互聯(lián)網思維,而且也占據(jù)了較大網絡空間的話語權。在“微博”“微信”“知乎”“騰訊QQ”等社交軟件中,他們的話語權一直在影響著網絡輿情的走勢,同時他們也是自媒體的輸出者,“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網站中,“00后”大學生的作品也不斷上升,他們將個人日常生活和娛樂活動與互聯(lián)網無縫連接。與此同時,他們在網絡社交中也暴露出來一系列網絡意識形態(tài)薄弱問題,部分“00后”大學生不能自覺節(jié)制自己的上網時間,經常瀏覽一些沒有營養(yǎng)的頁面,參與很多沒有意義的話題,對于網絡平臺推送的內容缺乏深度思考,養(yǎng)成了從眾心理和惰性思維,甚至很多“00后”大學生悖離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利用互聯(lián)網隨意發(fā)泄個人情緒,在網絡上匿名發(fā)言、傳播謠言、語言攻擊、抨擊學校和社會等,對網絡輿論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
3.“00后”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的應用更多元化
“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突出,他們擅長運用信息化平臺和移動互聯(lián)設備輔助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網絡工具的運用和網絡信息的捕捉等方面。在網絡上,“00后”大學生能夠運用各種軟件、搜索引擎、論壇、社區(qū)和相關學術網站等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只要能滿足自己獲取知識和服務的即時性,便不會吝惜有償服務的價值;在現(xiàn)實中,“00后”大學生也能有效利用“線上”功能滿足“線下”需求,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喜歡參與線上互動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網絡媒介輔助自己完成各種作業(yè),豐富自己的業(yè)余生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00后”大學生不再局限于依賴父母和請教師長,他們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變得相對獨立,可以從“百度”“知乎”“微博”“高德”等信息時代的新型媒介中去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新型媒體是多維和立體的,讓“00后”既可以作為輸入者也可以作為輸出者,從視覺、聽覺、感覺、觸覺等方面去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同時互聯(lián)網媒介還具備即時性、準確性、交互性、便捷性、簡約性等特征,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讓他們獨立而不孤單。互聯(lián)網媒介的迅速擴張已覆蓋“00后”大學生的方方面面,他們可以從多種渠道、途徑、平臺獲得多元化信息,并隨時傳播擴散自己的情緒和言論,取得最佳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天航,靳振華,林波.全媒體發(fā)展背景下的大學生輿情引導與危機應對[J].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16(25).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藝術化”;藝術思維;精神交流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2-0151-02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很長時間以來具有較濃的科學化和理性化色彩,其理論以認識論為基礎,具體表現(xiàn)為:標準、規(guī)范的思政教育語言,普遍、高效的思政教育方法,既定、明確的思政教育目的等。這些特點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提升學生的道德判斷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思政教育不能僅僅如此,如果一味這樣做,思政教育就會走向唯理性。如何讓思政教育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如何真正讓學生對于思政教育內容“欣然接受”且“入腦入心”,一直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目標。思政理論課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如何尋求一種更好的教學途徑從而改進思政理論教學也變得尤為重要。
一、“藝術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可行性探討
藝術總是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藝術講究“美”,而“美”和“善”是相通的??鬃犹岢龅摹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多數(shù)人認為它是人格修養(yǎng)的三個階段。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熊十力則認為,這“是一個以藝術的作用把外在的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人的自然本性的審美實踐過程”。[1]而這個審美實踐過程的最終實現(xiàn)便在于最后的“成于樂”。關于“樂”,熊十力認為“樂”的本質便在“和”。徐復觀說:“樂與仁的會同統(tǒng)一,即是藝術與道德?!盵1]他認為樂與仁在基礎上和最高境界上都是相通的。藝術的美和道德的善是相通的,而當下思政教育中普遍缺少豐富的藝術因素,難免顯得有點枯燥,似乎與人們的生活不是那么息息相關,因此,受教育者經常會埋怨思政教育“乏味”和“脫離生活”。其實,藝術和道德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藝術中包含了道德的因素,道德的培養(yǎng)可以借鑒藝術的方法。
正因為藝術的“美”和道德的“善”是相通的,藝術又是大家所樂于接受的,那么倘若能將藝術和思政課教學緊密聯(lián)系,勢必會改善目前這種枯燥無味的說教模式。將“藝術”融入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藝術化”便不難成為思政理論教學的一種改革。
二、“藝術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途徑探討
要使思政教育成為藝術化的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課堂上應當重視兩個能力的培養(yǎng):一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的思維,二是注重藝術的精神交流方式。
第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藝術的思維。
藝術的思維就是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注重自己直觀感覺的一種非理性的思維。可以說,傳統(tǒng)的教育,主要指唯理性教育,過于側重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思政理論教學的方法往往是注重課堂的說教,將教材的內容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自己理性的思維去判斷,從而做出符合道德標準的行為。這樣,思政教育也就完成了它的任務。然而這種方法過于簡單和單一,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在思政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學生藝術的審美思維。一個只具有理性思維而缺乏藝術思維的學生是很難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和人生的。
要讓學生能夠藝術地生活,將人生藝術化,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席勒說過:“直觀的知性和思辨的知性現(xiàn)在敵對地占據(jù)著各自不同的領地,互相猜忌地守衛(wèi)著各自的領域。人們的活動局限在某一個領域,這樣人們就等于把自己交給了一個支配者,他往往把人們其余的素質都壓制了下去。不是這一邊旺盛的想象力毀壞了知性辛勤得來的果實,就是那一邊抽象精神熄滅了那種溫暖過我們心靈并點燃過想象力的火焰?!盵2]這兩個領域的對立,造成的結果便是培養(yǎng)出來的人都是片面的。任何一個領域均不應該獨占統(tǒng)治地位。教育能夠做到的是使這兩個領域逐漸走向融合,即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固然重要,想象力等直觀、感性的思維也應得到重視。“心靈的感受性就程度而論與想象力的活潑性相關。分析能力占主導地位必定剝奪了想象的激發(fā)和威力,對象領域的進一步限制必定減少了它們的豐富性。愛抽象思維的人往往具有一顆冷漠的心,因為他把印象分解了,而印象只有作為一個整體才能打動人的心靈。專業(yè)的人往往具有一顆狹隘的心,因為他的想象力限制在他的單調的職業(yè)圈子里,而不能擴大到陌生的表現(xiàn)方式中?!盵2]可以看出,倘若一味地強調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注重理性的分析,人的想象力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會忽視生活中很多感受。這樣的生活是枯燥單調的。甚至在這種片面的發(fā)展中,人的生活還會出現(xiàn)許多危機。人的發(fā)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困惑和煩惱。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要求人們去豐富自己的生活,因為他們的生活領域非常狹小,只有那些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東西他們才能做到得心應手,若涉及其他領域就會束手無策。只有具備了藝術的思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不至局限于特定的領域,從而比較全面地了解生活、豐富生活,用藝術的眼光去審視生活,了解生活的價值。倘若僅僅具備理性的思維,又如何能將生活看成是一件藝術品,用欣賞藝術品的眼光去欣賞生活呢?
因此,思政理論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思維,讓學生憑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去豐富自己的生活。思政教育最關注的便是學生的生活,要讓學生的生活脫離枯燥和乏味,開拓學生的生活眼界,領悟生活的真實內涵。要讓學生知道,生活除了每天繁重的課業(yè)以外,還有很多的內容。當面對嬉鬧的孩子時,可以聯(lián)想到,在自己小時候,父母是如何無微不至地照顧。正是有了父母的辛勞才有了今天的自己,我們應該加倍地孝敬父母;面對自然的安寧,便會聯(lián)想到今天安靜的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自己應該好好學習,增強國家實力,維護國家和平;春天郊游時,看到美麗的花朵,想象自己也是花叢中的一員,感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自己便也像花兒一樣微笑起來;看到天空中的小鳥,感受它的自由和歡快,想到自己也像它一樣自由快樂地成長,也就不再計較課業(yè)壓力了。這樣一來,學生的情感得到了豐富,生活不再枯燥和乏味,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豐富的情感,學生的身心也就愉悅起來。思政教育關注學生的生活,要讓學生從對生活冷漠轉變?yōu)閷ι畛錆M熱愛,學會自己去主動地豐富自己的情感,讓生活豐富而充實。
第二,注重教學過程中藝術的精神交流方式。
所謂藝術的精神交流,指的就是一種自由的精神交流,是指彼此之間的精神交流是完全自由的,彼此之間通過心領神會產生思想的共鳴,彼此的精神得到交流和影響,完全是彼此之間思想的碰撞。之所以稱之為藝術的精神交流主要是因為這種精神交流方式借鑒了藝術品的欣賞方式。在藝術品的欣賞過程中,通過藝術品實現(xiàn)了創(chuàng)造者和欣賞者之間的精神交流,盡管這種交流是間接的。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藝術家的精神理想,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當欣賞者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在領略藝術家精神時,反觀自身,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達到兩者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往往勝過語言的表達,它是一種心領神會,是心靈的交流與碰撞,這種精神交流就是藝術的精神交流。
思政理論教學中的精神交流就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無論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交流,還是受教育者和教育素材之間的交流,都可以通過這樣的藝術的形式進行。這種交流沒有強加的標準和模式,完全基于自身的特點,自身的條件,進行完全的交流。思政教學中的交流可以在一種完全開放和自由的情況下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可以借鑒這樣的交流方式:比如,面對一片竹林,老師無須說出自己的用意,也無須太多的教導,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每根竹子的特點再吟上一句鄭板橋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學生便可以去領悟老師的用意,知道老師想要傳達的是竹子的堅韌不屈的品格。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雖然沒有進行比如問答、教導之類的交流,但是就已經完成了彼此精神的交流。在學生和教材的交流中,也可以運用藝術的交流方式。學生在看書的過程中,雖然沒有與作者直接見面,直接對話,卻可以領會作者的用意。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學生在看書的過程中自己領會,認可作者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這些精神交流的方式,便是思政理論課堂上的藝術的交流方式。
藝術的精神交流也可以借鑒席勒的“游戲”理論。席勒的“游戲”理論,可以理解為主要側重的就是在游戲的過程中的精神交流。這里的游戲是指在一個完全開放自由的狀態(tài)中,所有個體都是游戲的參與者。游戲的法則就是個體之間在自由狀態(tài)中完全展示自己,個體只不過都是一個個的形式而已。個體之間的交流方式主要就是精神層面的交流。席勒說:“在審美的國度中,人就只需以形象顯現(xiàn)給別人,只作為自由游戲的對象而與人相處。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這就是審美王國的基本法律。”[2]也就是說,在這種游戲的過程中,人都是自由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完全開放的,是自由平等的精神層面的溝通。只有在完全自由的狀態(tài)中,個體之間才能忘記彼此的差異,完成精神上的交流。在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可以忽視彼此身份的差異,完成一種平等自由的交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交流的過程中,都是“游戲”的參與者,都是自由平等的。在這種平等的狀態(tài)下,師生進行精神交流,也只有在這種狀態(tài)下,交流才是完全、徹底的。在伽達默爾看來,“游戲”過程中的每一個人,人與人或者人與萬物之間都沒有相異性,他們共同構成游戲。在思政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在一種完全自由的狀態(tài)下,人們才可以進行精神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才能做到忘我,這種交流是發(fā)自內心的、自愿的,不是外在強加的、強迫性的。
思政課教學中的交流,特別是精神交流,可以運用藝術的交流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人們均以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tài),展示自己的精神,講究心靈的碰撞所產生的共鳴。精神層面的交流在思政課教學中至關重要,這種藝術的交流方式,給人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
參考文獻:
科學發(fā)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管理體制
要體現(xiàn)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觀第一要義是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管理體制科學與否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高校教育是廣大青年學生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學校承擔著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為國家建設和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神圣使命,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視教師這一主體。那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這就要逐步建立健全一種可持續(xù)規(guī)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管理的體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管理體制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我們的教師為本,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教師在良好的環(huán)境和體制機制下認真專研業(yè)務努力上好每一堂課。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也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一種可持續(xù)的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上要體現(xiàn)
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教學主體上就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并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于現(xiàn)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來自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收入差距加大,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價值追求各不相同。在講科學發(fā)展觀時,特別要強調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可以先列舉一個勵志的大學生典型事例,也可以讓學生發(fā)言談談自己怎么做到人的全面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強調人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德育是基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給學生講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智育,大學生所開設的課程都是比較科學合理的,為大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體育,現(xiàn)在的大學生,很多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學生應該重視加強體育鍛煉,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意志力。還要給學生強調不僅要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美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觀,培養(yǎng)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的教育。讓他們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自己的行為是否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顯示出了正能量。勞育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的教育。當代大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特別是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從小就很少參與家務事等勞動,對勞動觀念有些淡漠,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和鍛煉。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強調統(tǒng)籌兼顧。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僅要統(tǒng)籌專業(yè)課與公共課的學習,還要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習,統(tǒng)籌課程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等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強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人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可持續(xù)是一個很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要注重可持續(xù)。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上要體現(xiàn)科學發(fā)展觀
科學發(fā)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教學內容上也需要協(xié)調統(tǒng)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基本原理概論》和《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四門必修課程之間以及同一課程內教學內容有重復,需要協(xié)調統(tǒng)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重復。雖說各門課程功能定位,講授角度不同,但這種角度和定位點在教師的實際授課過程中很難把握。我們學?!端枷牒椭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概論》是三年級開設的課程,我們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組合,本課程則重點講授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探索和理論等內容。對與前面課程重復的內容可以略講或個別章節(jié)安排學生自學,比如第二章“新民主主義理論”和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在之前開設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中已涉及,那我們就對第二章“新民主主義理論”安排學生自學,對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只著重講2-3個案例。比如第八章第三節(jié)“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之前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已涉及,那我們就從當代大學生中找正反兩個典型的案例加以講解。此外,本課程自身內部的各章節(jié)之間也存在一定重復,我們應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在照顧到課程內在的系統(tǒng)性與完整性的基礎上,對教材有所取舍,重點講授。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方式
要體現(xiàn)科學發(fā)展觀為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斷地探索和改革我們的授課方式,用科學有效的多種方式教學,提高課堂的控制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是專題式教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是高校研究生開設的公共政治理論課,我們把它分為八個專題,由八個教師各自講授一個專題。由于每一個教師只講授一個專題,他(她)就有時間精心設計這個專題的教案和PPT,保證了教學質量,圍繞主題展開的專題式教學深受學生喜歡,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課堂的吸引力,也有助于做到重點突出和提高教學的理論深度。二是討論式教學。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了加強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采取討論式教學,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就可以安排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為主體收集資料,展開調查,先是小組討論,做一個討論提綱的PPT,然后再選出代表與大家分享。三是案例式教學。教師事先要選好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可以是經典案例,從教育部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案例教材中選取;可以是新聞案例,選取及時的新聞資料,讓學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與當前社會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的;可以是同齡人案例,對同齡的大學生來說更具有說服力;還可以是反面案例,不過,反面案例要慎重選擇,在運用反面案例時,教師要注意正面的引導。案例式教學可以把枯燥的理論講得形象、生動,讓學生在案例中理解理論,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四是網絡資源教學。高校校園網可以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專欄,把教師的優(yōu)秀課件、相關的文獻資料和一些經典視頻掛在網上,同學們可以上網查閱。另外我們每個老師還有網絡教學平臺,提高網絡教學平臺,每個任課教師可以上傳教學日歷、教學大綱、課件等,可以布置課后作業(yè),學生網上提交作業(yè),教師網上評閱并及時反饋給學生,還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五是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抽象的理論和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文字、動畫、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信息呈現(xiàn)在課堂上,讓課堂有聲有色,提高了課堂控制力。同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減少了教師授課的隨意性和書寫黑板的時間,加大了教學信息量。六是實踐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每一門課程都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注重科學統(tǒng)籌,各門課之間的實踐教學內容要協(xié)調,不要重復。對于實踐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希望建立有利于教學的穩(wěn)定的有效的社會實踐基地。如參觀考察紅色革命根據(jù)地或紀念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型工業(yè)的發(fā)展等,讓學生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二、結束語
關鍵詞:合班制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
今年,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的通知,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教學的課堂規(guī)模一般不超過100人,鼓勵小班教學。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節(jié)約教學資源,各大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采取小班教學確有一定困難,固很多高校的思政課都采用合班制教學模式。所謂合班制教學,就是將幾個自然班合成一個大的教學單位。授課教師面臨百人左右的大課堂開展教學活動時,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大大削弱了教學的實效性。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光榮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筆者通過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合班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進而找尋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對策,以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
一、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xiàn)狀
總體上講,目前高校思政課合班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1、學生人數(shù)多,授課教師不好控制課堂。
教師對課堂的控制與把握將大大影響教學的效果。據(jù)研究,教師在教學中視野的覆蓋范圍一般不超過25名學生。教師站在講臺上的視覺控制寬度一般小于10人,視覺縱深小于10排。當注意的對象超過這個數(shù)量后,則無法有效地把握。如果教師處在專心講課狀態(tài),其控制范圍還要小。1而目前大多數(shù)課堂學生人數(shù)超出教師的視野覆蓋范圍,當教師在講臺上講課時,臺下有的學生玩手機、有的讀小說、講話甚至是趴在座位上睡覺。對這一情況,教師很難及時掌握和控制,學生的從眾心理又使這一現(xiàn)象愈演愈烈,大大影響了教學的實效性。
2、學生人數(shù)多,被關注的份額減少,致使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擴大。
由于課堂大,學生人數(shù)多,不僅教師與學生的實際空間距離拉大,而且由于教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每一學生的學習情況,致使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逐漸擴大。我們看到在目前的課堂上,授課教師面臨偌大的課堂,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考核學生的到課情況,去維護課堂秩序,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往往關心不夠,這無形中拉開了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他們的關注感、歸屬感日益減少,甚至讓很多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嚴重脫節(jié)。
3、課堂大,學生人數(shù)多,師生互動難以“一對一”的展開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重要途徑。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要與學生探討很多的人生問題,本是一門與學生實際聯(lián)系緊密的課程。“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打下扎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和法律基礎,提高自我修養(yǎng)。這勢必要求課程講授要能夠解答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成長中遇到的現(xiàn)實困惑,開展課堂互動,鼓勵他們思考和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才能把“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而由于課堂較大,學生人數(shù)多,課堂互動參與的學生數(shù)有限,致使學生在發(fā)言,探討有關問題時,其他的學生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認真、虛心聽取別人的發(fā)言,甚至講話影響課堂互動的效果。
4、學生人數(shù)多,難以實施考核方式改革,影響教師的因材施教。
當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都是以書面開卷考試為主,很多學生即使平時不學習,考試時翻書或是手機上網一抄,雖得不到高分,也能及格。這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校為了防止“一考定音”,積極探索課程考核方法改革。學生課程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定,其中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百分之三十。而平時成績則由學生考勤、課堂表現(xiàn)和作業(yè)完成情況三部分所構成。但由于合班教學中,課時數(shù)量有限,學生人數(shù)眾多,教師很難詳細掌握學生平時出勤情況,也很難關注到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所以還是很難給每個學生打出一個公正的平時成績。而且,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能力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事實證明,“每個學生的真正獨特發(fā)展需要在個別化教學中實現(xiàn)。合班教學受班級規(guī)模的影響,教師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大都是面向一般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這種過于強調共性,強調整齊劃一的態(tài)度和行為,極易忽視學生個性差異和獨特性需求。因而不便于因材施教就成了合班教學的最大缺陷和弊端。2
現(xiàn)實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探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合班教學背景下的實效性問題。筆者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簡稱《基礎課》)為例對此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以期能有效改善當前的思政課教學現(xiàn)狀,提高其教學實效性。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合班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一) 改變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主張教師的首要職責在于“傳道”,故而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充當著主體的角色,而學生是受教者,其積極性、主動性并沒有得到充分地重視。隨著多元化思想和文化的沖擊,個人意識的增強,這一觀念很顯然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它由教學主體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就一定的教學內容而展開。教學主體、教學條件和教學內容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特別是教學主體,我們認為它不僅包括教師,也應包括學生,這是與傳統(tǒng)的教學觀最大的不同之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能分離,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p#分頁標題#e#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不應是教書匠,而應成為引導學生的成功導師。3教師不僅應該把激發(fā)學生的好思、善問、求疑、探究,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而且要把責任、信念、希望、寬厚播種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要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合班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培養(yǎng)其職業(yè)熱情,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愛崗敬業(yè),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具有責任心,并認真地教學。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作為一名《基礎》課教師,不僅要求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而且還要有豐富的社會、歷史、心理、經濟、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識積累,才能真正的了解學生,啟發(fā)學生,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合班教學背景下,教師的素質與人格魅力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三)全面把握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知識的主陣地,主渠道,結合《基礎課》要做到如下幾方面:
1、深入、扎實備課是確保合班教學質量的基礎
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是上好課的基本前提,對于合班教學的備課要求更為嚴格。備課不僅要做到深入、扎實,而且要做到兼收并蓄。首先要認真學習、領會教材,把握所授內容的重點、難點。其次做好課堂設計,找準講解的切入點,處理好內容之間的銜接。然后針對課堂講授內容,根據(jù)所設計的教學方法,充實授課素材。特別是選用的教學材料,要把握貼近性、新穎性和典型性特征。比如在講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才成長的重要意義時,通過徐本禹、馬加爵和陳果三個大學生的例子說明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有理想、信念,而且還要有科學、正確的理想信念。這不僅能說明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且使授課非常生動,引起學生共鳴。教學材料除了貼近性要求,還要注重新穎性。不僅觀點要新穎,能及時把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傳授給學生,而且教師分析要新穎,注重從多角度分析材料。最后教學材料要有時效性。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引用的材料、案例是幾年前,甚至是十幾年前的(經典的除外),讓學生感到陳舊、缺乏時代感。如果引用材料是最近的、最新的,能使教學富有鮮明的時代氣息。
2、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駕馭課堂是確保合班教學質量的關鍵
在合班教學背景下,要提高教學實效性,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F(xiàn)在主要是課堂講授的方法比較單一,教師在上面滔滔不絕,滿堂灌,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教學當然不受學生歡迎。改進教學方法首先要使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如采用案例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多種方法。比如在講授愛國主義時,為了讓學生在參與中增強愛國之情,結合《基礎課》針對的是大一新生的特點,從愛家鄉(xiāng)作為切入點,采用“引、講、議、評”四位教學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首先向學生說明為什么要講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何講,引導他們積極地準備材料,制作課件;然后在課堂上由學生上講臺講自己的家鄉(xiāng);接著由同學們進行評議,從學生的視角分析亮點和不足;最后由老師就學生的講和評議進行點評。同學們熱情很高,從不同的視角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課堂非常活躍,也實現(xiàn)了該教學內容的教學目的。
3、改善教學硬件設施和條件是確保合班教學質量的保障
由于學生人數(shù)多,課堂大,教師不能很好的控制課堂,也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所以根據(jù)教師的視野有效控制范圍界限,課堂規(guī)模不能太大,應控制在百人以內,這與教育部所指定的思政課教學規(guī)模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針對影響合班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來看,教學硬件設施是確保合班教學質量的保障。目前,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教室設備老化,投影儀燈光亮度不夠,還不斷地閃爍,有的擴音器不能很清晰、真實的傳遞聲音。運用多媒體課件是改進教學手段的重要表現(xiàn)。多媒體課件把文字、聲音、圖像有機結合起來,能形成一定的視覺沖擊力,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對思想觀點的認同。但是如果如果教學硬件設施老化,不僅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反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4、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主體作用是確保合班教學質量的補充
合班教學,為了保障教學質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主體作用。班干部成員首先要起到帶頭作用;其次在其位謀其政,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比如班長要組織本班學生按自然班就坐,全方位管理課堂秩序。紀律委員則要負責學生考勤,為老師服務。學習委員負責學生學習方面的工作,與老師進行溝通,及時記載同學們的課堂表現(xiàn)情況。
(四)課后延伸與實踐,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雖然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但是在合班教學模式下還是不可能做到與每個學生“一對一”的互動,還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現(xiàn)代化通訊技術將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教師可以主動向學生公布手機號碼、QQ、E—mail郵箱和辦公室地址,在課后通過各種方式與學生討論學習問題或其他問題,以彌補合班教學的不足,同時也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情等,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也不失為一種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有效辦法。
(五)完善考核辦法,盡量做到因材施教
課程考核方式與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發(fā)揮著重要的激勵作用。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都是以書面開卷考試為主,為了防止 “一考定音”,我校積極探索課程考核方法改革。學生課程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定,其中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百分之三十。筆者認為還應嚴格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考核,提升平時考核在期末成績中的比重,有助于把學生更好的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加大學生在平時課堂中的參與性,讓學生明白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這也在更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的理解實踐與理論的相互關系,而這本身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一般而言,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4:一是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考核,強化學習紀律的要求;二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性。三是加強理論實踐活動及其成果的考核,強調理論學習的實踐運用性。這幾方面的考核,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將學生課堂上的參與以及課下與老師就學習、生活、就業(yè)等各方面的交流與探討納入平時成績的計算。甚至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而成的一些成果,比如課件、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等都可以作為總評成績的一個計算部分,突出的成果甚至可以申請免考。這樣就能既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共性,又能兼顧到部分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發(fā)揮。#p#分頁標題#e#
參考文獻:
1.楊勝松.論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控制力[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002(03)
2.王德才.高校大班教學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教學研究與試驗,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