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個性化教育范文

個性化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個性化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個性化教育

第1篇:個性化教育范文

關鍵詞:教育;個性化;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1-0173-0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比伺c人之間因遺傳和環(huán)境的影響存在著各種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會因學習而不斷增大。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差異還并不明顯,但一旦上了小學,學習上乃至個性發(fā)展上的差異便出現了。到了初中階段,隨著青春期的來臨,生理上的逐漸成熟伴隨心理上的并不成熟,學生的個性差異越來越顯現。逆反心理的產生使得管理和教育面臨新的難題,學習科目的增加和難度的加深使得學生間學習成績的差距拉大,這就產生了如何評價學生的問題,是看眼前成績還是看今后發(fā)展,這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大一線教師面對的新課題。

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這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踐行十年來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無論在改變教育理念,確立新型師生關系,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材觀、學生觀、評價觀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然而,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要完全超脫片面追求升學率仍很困難,其癥結還在于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仍然是以分數為主。盡管很多學校很多教師在重視差異、尊重個性、多元評價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而且證實這在平時的形成性評價和班級管理中確實是有實效的,然而與升學掛勾的終結性評價相比實在顯得軟弱無力。

筆者認為,教育既然是對人的生命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就更應注重教育的過程和方法,不管終結評價的結果怎樣,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畢竟是最重要的。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不能改變升學考試的制度,但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針對學生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策略,實施個性化的教育與評價,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與發(fā)展。

一、鼓勵為主,給學困生以信心

每個人心中都有對成功的渴望,都有得到同伴贊賞的希冀,不管他目前的狀況多么不盡如人意。每個班上總有那么一小部分學生,他們是經常受到老師冷落,同學白眼的“學困生”,有的習慣于把自己隱藏在眾人視線之外;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什么都無所謂;還有的故意嘩眾取寵,擾亂課堂秩序。面對這些學生,一味指責顯然行不通,從小到大他們受到了太多的責罵與呵斥,早已練就了“百毒不侵,千言不進”的本領。要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首先要讓他們看到進步的希望,獲得成就感。學生小O上課時態(tài)度不端正,經常開小差,不僅自己成績不好,更影響周圍同學的聽課效率。筆者經常找他談心,看到他坐得住了就及時夸他一句,看到他比昨天多做對一道題,就表揚一番他的努力。學生小C較貪玩,在家基本不做作業(yè),凡是要動一番腦筋的題目一概不做,因此成績一直在及格線上下浮動。筆者對他給予更多關注,在課上提問他,在課間輔導他,對他的每一次進步予以肯定,不僅讓他知道自己進步了,還強調他進步的原因就是他的努力和勤奮。學生小H基礎不算太差,可每次作業(yè)總使人失望,究其原因是凡事只聽一半,只懂了個大概。筆者對他以鼓勵為主,肯定他的努力,希望他再進一步要求自己。

功夫在課外,對于這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而言,不時的鼓勵與表揚給了他們前進的動力。課上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來回答,讓他們樹立自信,體驗到老師的關注,學習的有趣,成功的快樂。

二、批評不可少,給學優(yōu)生以更高目標

班級里也有一群領頭的人物。他們成績優(yōu)秀,學習得心應手,從小學至今一直順風順水,成長在老師家長表揚不斷的光環(huán)下。這些學優(yōu)生并非沒有缺點,只是他們的劣勢和缺點被光環(huán)所掩蓋,一旦受到挫折,內心的抗壓能力反而微弱得讓人擔憂。對這些學優(yōu)生,應該不時地警醒一下。學生小X是個全面發(fā)展的孩子,各門功課都優(yōu)秀,不管是學習成績還是學習習慣都讓老師放心。然而,他偶爾的粗心卻讓他險些吃大虧。筆者抓住這一機會,幫他制定更高的目標,告誡他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要時常給自己敲敲警鐘,以求取得更大進步。學生小F自尊心強,又口無遮攔,他的文理科成績很不平衡,是那種天資聰穎卻又不太用功的人。數學物理理解能力很好,語文英語要背誦記憶就渾水摸魚。筆者就經常在他走神時提醒他,有時讓他起身讀書,有時不經意經過他身旁,有時把他周圍的同學一一提問,敲山震虎。學生小W文科很出色,就是數學偶爾落差太大,通過談心和觀察,發(fā)現她大大咧咧,對自己要求不嚴,缺乏鉆研精神,一旦遇上難題會知難而退。筆者特意讓她做數學課代表,既讓她有機會和老師多交流溝通,又給她加壓,讓她從內心深處重視數學,給大家做好榜樣。

對于班級里的學優(yōu)生,不能一味無原則地表揚,適度的批評和鞭策能使他們不至于驕傲自滿迷失自我。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作業(yè),都要對他們提高要求,加大難度,多思多想多鉆研,進一步挖掘出他們的潛力,為個人成長和發(fā)展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三、每日作業(yè)加批語,增進個性化交流

除了課堂上和學生互動交流外,每天批改作業(yè)時筆者還及時加注批語,讓學生明了自己的學習狀況。女生小J性格極度內向,沉默寡言,成績很不理想,面對老師時相當緊張。筆者對她從不疾言厲色,在輔導時只指出她學得好的地方,鼓勵她繼續(xù)加油。在批改作業(yè)時,會把她沒有掌握的重點內容寫在每一題旁邊,指出她學習上的不足,同時肯定她的努力,希望她再接再厲。學生小Z面對難題故意視而不見,有時作業(yè)馬虎敷衍。筆者采取明貶實褒的戰(zhàn)術,在批語時寫道:“老師對你太失望了!像你這樣水平的學生,不可能連這些題目都不會做的!”再通過當面曉之以理,指明學習態(tài)度的重要性,小Z后來的表現就讓人欣慰了。

為更好地了解學生動態(tài),筆者鼓勵學生有問題就記下來問,并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和他們交流談心。還鼓勵他們把學習上的疑問和生活上的困惑寫在小紙條或日記上,通過書面交流進行溝通。

每個學生個性迥異,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也就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教育方式。教師要直面學生的個性,采取切實有效的個性化教育方式,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個性化發(fā)展。

第2篇:個性化教育范文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提出兩個偉大的教育夢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二十世紀以后,隨著義務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有教無類”的夢想逐步得以實現?!耙虿氖┙獭钡膲粝脒€在空中飄蕩。盡管長期以來教育專業(yè)人士基本上都認同因材施教,并視之為教育的最高境界,但是,在過去的歷史條件下,要將其真正付諸實施卻十分困難。特別是處于工業(yè)化階段的國家和社會,因受制于規(guī)模、效益等等,千校一面、萬人一書成為普遍的教育景觀,因材施教往往只能見諸論文和報告,實際教育中難得一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網絡化空前普及給教育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以因材施教為核心的個性化教育成為人們對教育的普遍訴求,一個新的時代——個性化教育時代隨之到來。大約在3年前,多元智能理論創(chuàng)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尚在預言“個性化教育時代即將來臨”,今天,在我們看來,即使是在中國這個教育并非十分發(fā)達的國家,個性化教育時代的身影也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出現了“個性化教育服務”這個在過去官方文件中幾乎從未出現過的新概念;在網絡和街頭的教育廣告中,以個性化教育為招牌的日益增多;在學校教育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及或嘗試個性化教育。這些都使我們有信心確認世界開始或者即將進入個性化教育時代。這是信息時代的必然,它代表著人類教育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或者說一個新高度,意味著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偉大教育夢想終于有可能實現了!看清楚這一點,讓我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長期以來,我們都在苦苦思考和摸索:我們的教育改革怎么改?發(fā)展向何處去?現在豁然開朗:個性化教育,就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個性化教育,就是教育發(fā)展的目標!

然則什么是個性化教育呢?我們非常希望有權威人士給出一個權威定義,但至今還沒有。在這種情形下,只好自己定義。我們認為:個性化教育,指根據受教育者個體的教育基礎和其他條件,實施經過科學設計、量身定做的教育方案,確保受教育者個體完成預定教育目標并使其潛能得到較好發(fā)展的教育。個性化教育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高度尊重每一個受教育者個體的主體地位。受教育者個體需要是個性化教育的出發(fā)點,受教育者個體能夠接受、能夠使其得到成功和發(fā)展是個性化教育的質量標準;二是能夠比較科學地對受教育者進行檢測,并以這些檢測為依據制定比較科學的適合于個體的教育方案;三是能夠以比較科學的方式或先進的技術手段整合教育資源使受教育者得以較為經濟的方式享用。在信息時代,個性化教育不再是昂貴的皇室教育、貴族教育,也不是只有富豪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教育,而是社會成員人人都可以享受的大眾化教育;四是能夠確保每一個受教育者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個性化教育是確保人人成功的成功教育;五是能夠較好地開發(fā)受教育者潛能,使之得到較為充分合理的發(fā)展。作為教育理念,個性化教育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必須指出,只有在教育科學發(fā)展到一定程度,能夠對受教育者實施可以作為教育依據的檢測時,這種理念才能夠較好地與教育實踐結合,對實際的教育產生看得見的指導作用。作為教育模式,個性化教育是在師徒教育模式、班級教育模式和工業(yè)化教育模式之后出現的教育模式,目前還不是十分成熟的教育模式,因而還不具備取代前幾種教育模式的條件。但個性化教育是最高級的教育模式,它將逐漸成熟并最終占據主導地位。

中國是教育大國,但真的還不是教育強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教育成就,主要應該是在普及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方面,在教育質量方面我們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還很大?!板X學森之問”曾經令人震撼,現在好像又平靜了。但凡關心教育的有志之士,應該是平靜不了的。我們似乎還沒有能夠真正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的學校,難以培養(yǎng)出世界頂級水平的人才;在大眾教育層面,教育脫離實際、課業(yè)負擔過重、千校一面、創(chuàng)造精神缺失等等問題長期困擾我們而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蛟S個性化教育能夠找到解決中國這些教育弊端的途徑和方法?抱著這樣的想法,本期集中研究個性化教育。我們相信,只要大家認同個性化教育為一個應有的教育視角,對中國教育的任務、目標和問題也會看得更加清楚些,我們的教育改革也會減少些盲目性,我們的教育發(fā)展也會少走些彎路。甚至,我們如果更樂觀一點,也許個性化教育正是中國教育迎頭趕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契機。中國正在昂首進入世界強國之林,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抱負!規(guī)律和科學具有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期待!

個性化教育,新時代教育的旗幟!

第3篇:個性化教育范文

2.場獨立性——場依存性場獨立性強的學生善于抓住問題的關鍵,能靈活的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可以給這些學生稍有難度比較新穎的題讓他們解決,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場依存性的學生在解決熟悉的問題時,不會發(fā)生困難。但要解決沒有碰到的問題時則難于應付,缺乏靈活性。在教學中,我們則要把相關知識相互銜接,讓他們練習舉一反三,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這樣可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由于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比較穩(wěn)定。例如,在中學時代就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強烈動機,這樣的動力一直支撐他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奮斗終身。外在動機是在外界的要求和外力作用下的動機。有些學生學習動機以外在動機為主,容易產生也容易消失,很不穩(wěn)定,所以這些學生在成績上會表現出此起彼伏。我們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內在的興趣和集體榮譽感,把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

4.歸因類型。一般來說,當學生在學業(yè)中體驗到成功或失敗時,會尋找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有些學生會把原因歸為內部原因,如能力、努力、興趣、態(tài)度等;而有些則歸為外部原因,如任務難度、外部獎勵與懲罰、運氣等。有些原因如能力、任務難度等是穩(wěn)定的;而有些如運氣、努力是不穩(wěn)定的,我們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歸因,讓他們在失敗時歸因于不穩(wěn)定因素,成功時歸因于穩(wěn)定因素,這樣來樹立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

5.成就目標。有些學生希望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有些則喜歡在學習過程中證明或表現自己的能力。兩種類型的學生在很多方面不同,學習效果也不一樣。對于想提高能力的學生來說,給他們安排的學習任務難度應適中,有挑戰(zhàn)性,讓他們感覺需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獲得成功。而對于想證明自己能力的學生則要么安排簡單容易些的任務,要么安排很難的任務給他們。這樣他們會對結果感到滿意、自豪,即使做不到也有理由(因為太難,大家都不會,所以他們也就心安理得了)。

以上是針對孩子普遍遇到的問題進行歸類,還有很多特殊的問題需要依據每個孩子的情況來分析,然后對癥下藥。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建立一種信任的師生和朋友關系,對促進教學,提升成績有很大幫助。

總的來說,個性化教學彌補了公立學校之不足,張揚了學生個性,對培養(yǎng)劃時代的國家人才有重要意義。

孩子從一出生智力就在不斷的發(fā)展,教育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的潛能,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發(fā)展。維果斯基說過,教育要走在發(fā)展的前面。但是,如今學校教育要做到根據學生的特點及發(fā)展水平來實施因材施教是很困難的。因為,學生的成長有快有慢,存在個體差異,然而在學校教育里,教學大綱是按一般學生能掌握的標準來制定的,那么對于學得慢或掌握的快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就給他們帶來問題,一邊是跟不上造成自信心受挫而厭學,一邊是覺得過于簡單失去學習的進取心。此外,每個學生的風格不一樣,他們在性格特點、學習動機、認知風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統(tǒng)一的教學卻抹殺了這些差異,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情況如果一直持續(xù)下去,可以想象,中國在未來幾個世紀內要出現諾貝爾獎獲是何等困難。

那么,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是什么呢?那就是進行個性化教學,要重視孩子非智力方面的培養(yǎng),根據孩子的特點來進行教學。美國有一項調查研究:對1500多名智力相當的兒童進行40年的追蹤研究發(fā)現,成就最大的20%的人(有些獲得諾貝爾獎,有些在美國政府擔任重要職務)和成就最小的20%的人(大多是普通職員)之間顯著的差異是非智力因素,他們在謹慎、自信、不屈不撓、進取心、堅持性等人格品質上明顯優(yōu)于成就最小者。

所以,進行個性化教育,即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是非常有用的。

第4篇:個性化教育范文

1.1個性化教學的概念:

個性化教學是在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下才得以完成的,其充分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特質,從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接受能力出發(fā)進行因材施教。這種教學過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由思考能力。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個性化教學更加注重對于每個學生特點的探究,并且依據所發(fā)現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專門應對。個性化教學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效果。

1.2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具體要求

1.2.1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和學習特點:

正確意義上的課堂應該由學生來主導,教師只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不可否認,每位學生都是一位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學習方式,在特殊教育學校中,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尤為突出。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對于生性害羞,害怕在公共場合回答問題,發(fā)表言論的學生,要在課堂上積極鼓勵,多邀請其回答問題;對于生性較為開朗但莽撞的學生,教師要對鼓勵其進行深入的思考,對其提問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只有每位學生的個性被尊重了,學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從而形成學習興趣。

1.2.2保障學生適度的自由。

古代賢者孔子早就提出:“師道,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說明教師這門職業(yè)的本質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協(xié)助其解決學問上的疑點,而不是掌控學生的學習過程。當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普遍受應試教學觀念影響較深,常采用硬性作業(yè)和考試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導致學生無法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傾向。實行個性化教學方式后,教師要保障學生的課堂自由,允許其在不違法課堂紀律的前提下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自由展開課堂討論,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2如何在特殊教育語文課堂上使用個性化教學

2.1率先在小班中實踐:

由于采用個性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因此可率先在小班中開設,觀察其實踐結果。首先,小班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比例更為合理,因此教師能夠注意到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裝狀態(tài),從而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基本要求。除此以外,由于小班化的教學中學生數量較少,學生彼此間更為熟悉,有利于開展需要良好互動的游戲和討論,也有利于教師掌握這類開放式課堂的局勢,防止其出現失控情況。要在小班中實施個性化教學有許多可行措施,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特定的社會情景如新聞現場,辯論會,晚會舞臺等形式,隨后讓學生角色扮演,根據具體場景進行表演。這種融合了聽,說過程,并且需要學生臨時發(fā)揮的情景教學能夠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鍛煉學生的膽量,并且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

2.2重視特殊教學這一關鍵點:

本文討論的是在特殊教學環(huán)境中對學生實行個性化的語文教學方式。由于特殊教育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多存在生理或智力缺陷,其行動能力,接受能力都無法與普通學生相比,此外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更為脆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特點。教師應該適當調整課堂教學速度,放慢授課節(jié)奏,使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來了解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盡量在課堂中穿插一些勵志內容的講授,如殘奧會上奮勇拼搏的殘疾人,不畏艱難奮發(fā)圖強,最終獲得比普通人更大的成功的殘障人士等這類教學視頻都能夠激勵學生的斗志,促使他們奮發(fā)學習,用更多的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只有教師真正將學生當成課堂的主體了,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選擇教學內容了,才算真正尊重了個性化教學的教學本質。

2.3強調師生互動和交流:

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學生和教師應該是融為一體的,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然而目前特殊教學階段中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尚且缺乏,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足,無法正式開展個性化教學。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該增強自身的技能,學習手語,研究智障兒童的心理,使得自己更能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只有在教師充分開展了在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學生的注意力和信心才得以回到語文課堂中,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激情。

3總結

第5篇:個性化教育范文

個性化教育,是指通過對學生進行了解,測試,逐步掌握其學習情況,進而根據社會或未來發(fā)展趨勢,對學生的潛質特征和自我價值傾向以及學生的自身意愿與發(fā)展要求,為其量身定制教育目標,教育計劃,輔導方案以及執(zhí)行管理系統(tǒng)。通過此種方法,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學習觀念,學習能力,學習技能等反面產生積極地影響,最終達到使學生獲得教育成果。個性化體育教育也就是把個性化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體育教育中的一種方法。教育家弗雷內說:“學生某一方面的成功,會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所以在體育教育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能夠在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同時,也開發(fā)了學生的體育潛能,使其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使體育教育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2高校體育教育中實行個性化教學的原因及可行性

2.1個性化體育教育是實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則的重要體現

因材施教,是現代教育理念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傳統(tǒng)體育教育中,所有學生以同一套教育方案教育,這樣會使學生的天賦,潛能被忽視。個性化體育教育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對不同的學生,根據其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教育培養(yǎng),這樣做,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更有利。能夠使學生之間的差異被充分的認識,還能夠在學生的學習與成績考評中被充分的加以利用,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相應的適應性的發(fā)展,體現了教育的普及型,全面性。溶同時,對于不同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學生在公平合理的環(huán)境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積極有力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高校體育教育中實施個性化教育可對其他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在高校體育教育中貫徹落實個性化教育在發(fā)展自身的同時,也可以促其他各類教育個性化的共同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愛好和興趣有多樣性的特點。面對多樣化的體育愛好,這就要求體育教師順應現代體育教育的特點,對學生實行個性化教學。對于體育及哦啊與眾個性化教育的成功,能夠帶動高校中各類個性化教育的發(fā)展,例如可以在其他學科的課堂上,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組織教學,自主進行教學內容的討論,使學生成為了教學中的主導者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得到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自身的學習能力,使自身的多方面能力得到鍛煉,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3關于個性化體育教育的實施方案

3.1確定個性化體育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

促進大學生體育個性發(fā)展的首要因素,首先在于高校所設定的培養(yǎng)目標,它是教學中的指南針,對學生的教育起著導向的作用。個性化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可以分為兩點,第一:學生要達到高校體育教育目標的基本要求。第二:針對不同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特點,因材施教的指定培養(yǎng)方案,這套培養(yǎng)方案還要將學生所學專業(yè)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考慮進去,使學生在掌握職業(yè)應用型運動技能與方法的同時,也能掌握未來職業(yè)所需的特殊運動素質。個性化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構建新的課程體系與之配合,將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體現多元化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上可以選擇基礎課和選修課兩種方式?;A課主要分為理論還有實踐兩個部分,關于基礎課的教學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加以創(chuàng)新。對于選修課,則是個性化體育教學的重點,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以及不同的身體素質來制定課程方案及課程目標,使所有學生共享個性化體育教學成果。

3.2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方案

由于體育課程設置的形式,內容和學生的差異以及教師教授的側重點不同,決定了教育模式應該是多樣性的,個性化的。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對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的需求與問題為中心,突出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根據學生整體水平不均衡的情況,有差別的設計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案,使體育教學有效做到由原來的“片狀”轉變?yōu)椤包c狀”的個性化教學,使學生都能收獲相應的知識,該方案能夠最大化教學成果。合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注重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給學生帶來的影響,用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體育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擁有必備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的同時能夠對個性化進行發(fā)揮,在運動中得到自我滿足感。

4結語

第6篇:個性化教育范文

一、明確幼兒教育的目的――釋放天性、塑造個性

在實施任何教育之前,首要任務是明確教育目的及教育理念。不同教育階段,其具體的教育目的及任務不同。缺乏明確的教育理念及教育目的而實施的教育只是一種盲目、缺乏足夠責任的教學活動,還稱不上一種教育。

依照常規(guī)認識及理解,我們將幼兒教育界定為特殊又重要的階段,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這一幼兒教育期間,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會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從而按照社會需求進入小學普及教育學習階段。為此,我們認為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只是使兒童身心獲得正常發(fā)展,從而為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中國雖然重視教育,但是教育本身卻成了一種手段,而不是一種目的。相較之下,教育對于猶太人而言是一種不可顛覆的傳統(tǒng),他們把學習當成人生的一種樂趣,為學習而學習,從小培養(yǎng)及呵護孩子的學習愛好。這樣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了猶太人普遍保持終身愛讀書的習慣。在這樣一個人口僅占全球人口0.3%的民族中,其獲得諾貝爾的獎的比例卻是其他民族的一百倍。德國的教育方式是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禁止對幼兒進行過早的智力開發(fā),只為讓孩子的大腦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間。他們認為孩子在小學前,也就是幼兒教育階段的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孩子的天性是玩耍,只是讓他們做符合天性的事情,順應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德國人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獲得的諾貝爾獎將近總數的一半。這樣的反差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審視及反思教育目的及教育方式。

二、幼兒課堂教育的定位――缺乏個性化的集體教育

在明確了幼兒教育目的之后,我們將直面幼兒課堂教育的現狀,探究內在弊端,提升教育品質,推動幼兒教育健康有效地發(fā)展。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及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幼兒園教育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需求及心理發(fā)展現狀等年齡特性及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豐富革新教育內容及教育方式,順應社會及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需求。然而,即使教育內容再豐富多彩、教育方式再多元化,都無法改變將一群3~6歲的小孩子集中到一起接受教育的事實。

雖然現在的幼兒園課堂教育相對寬松自由,而且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思考力、培養(yǎng)幼兒的社交生活能力、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及心智的成長等,但是這樣的教育仍然是將所有幼兒的身心智發(fā)展水平等而劃之的“一刀切”教育模式。它關注的是集體幼兒,而不是作為個體的幼兒,它忽視幼兒個體心智的發(fā)展差異。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具有與生俱來的不同稟賦天性,他們性情各異、擅長及不擅長的方面各異。規(guī)格模式化的幼兒課堂集體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幼兒的天性及個性的發(fā)展塑造,而且可能導致有些幼兒的先天稟賦被埋沒,而先天的平庸或劣勢的資質卻被放大化,致使厭學自卑等消極心理及行為的發(fā)生。其次,缺乏獨處的長久集體教學方式不利于孩子思考獨立性及智能深刻化的發(fā)展與成長,這也是為何學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的原因之一。為此,本文將幼兒課堂教育定位為缺乏個性的集體教學活動,希望如今的幼兒課堂教育能夠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特性,而不是集體特性,力求逐步實施個性化的教育改革。

三、幼兒課堂教育的個性化改革

如何根據幼兒課堂教育現狀逐步施行個性化改革呢?下面從幼兒課堂教育環(huán)境和幼兒教師兩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在幼兒課堂教育環(huán)境方面,建議采用分區(qū)多樣化設置。因為孩子的天性稟賦、喜好不同,按照教學種類劃分課堂區(qū)域,如音樂、繪畫、手工制作、體育、舞蹈等多樣化的教學課堂,讓孩子根據自身不同興趣傾向,做出選擇。這樣細致化的教學課堂一是尊重孩子自身的選擇;二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發(fā)揮其稟賦天性,有助于提高其探索事物的思考力及專注力;三是給孩子提供相對比較安靜獨立的學習游戲的空間,有助于孩子智能深刻化的發(fā)展。最好的課堂環(huán)境是廣闊的生活自然環(huán)境,如果條件允許,走出小課堂、融入生活自然的大課堂更有利于孩子們的身心智力發(fā)展與成長。

第7篇:個性化教育范文

關鍵詞:高中;德育;個性;策略;有效性

高中生是國家發(fā)展的未來,其能否健康成長是關系到肩負祖國未來建設使命的大事。[1]學校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獲得靜態(tài)的知識,更是教會學生如何去“知”,也就是主動學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是靜態(tài)的,而“知”是動態(tài)的。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作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必須要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注入到個性培養(yǎng)中,總之,沒有個性就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讓學生是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才能使得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的機會,才能最終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在學校教育中不斷探索和發(fā)展個性化教育,為國家更好的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個性化教育內涵

(一)個性

個性是指個體在發(fā)展生理素質和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一定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較穩(wěn)固而持久的獨特特征的總和”。個性既反映共同性,也反映差異性。教育學中的個性是指人性在個體上的具體反映或者表現。對于當代學生而言,個性既是指其自身上所具有的經常性、穩(wěn)定性的心理特征,也是指這一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所表現出的不同的心里特征。當代學生的個性包括:創(chuàng)造力、表現能力、主動性、敢于懷疑、向權威挑戰(zhàn)并提出問題以及具備參與各種活動、交際能力。

(二)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教育是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不同的個性心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個性化差異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個性化教育可以讓學生獲得綜合、全面、自由、和諧的發(fā)展,達到培養(yǎng)良好個性、矯正不良個性以及最終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的需要,最終實現個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所以,個性化教育既要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又要使得學生個性發(fā)展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二、制約個性化教育發(fā)展的因素

(一)教育體制的制約

多年來,在我國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校,在教育教學中,都有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統(tǒng)一的管理體制,統(tǒng)一的學制,統(tǒng)一的高考模式,甚至于統(tǒng)一的教材,這無形當中使得教學目的過分的強調共性和社會性,學生如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樣,被一步一步生產出來。許多教師將教學目的簡單的確定為學習好、就業(yè)好,而不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的發(fā)展為目的。因此,許多學生學習只學老師教的,學??嫉?,至于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并不在意,久而久之,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絕大多數富有創(chuàng)造個性的學生可能在萌芽時期就被壓制,甚至于被徹底扼殺。個性根本得不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傳統(tǒng)文化的制約

幾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得教育工作者重整體而輕個體,重共性而輕個體,重集成而輕創(chuàng)新。一方面表現為強調集體意識,追求整齊劃一,從而忽視個體意識和獨立人格;另一方面表現為過分強調秩序和規(guī)矩,不能挑戰(zhàn)權威,人云亦云,遇到問題時,墨守成規(guī),個體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被抑制甚至于被剝奪。

(三)傳統(tǒng)價值觀制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對現代社會乃至現代教育有著深刻的影響,例如中庸思想的一部分表現就是人們常說“槍打出頭鳥”,“外圓內方”,“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學生被教育成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不能過分張揚個性,抑制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三、個性化教育實施措施與策略

(一)改變教育理念

以往教育過多強調個體的社會屬性,對個性強調不足,教育的教學目的在理念上應該進行適當的調整。前文已經提到教育的目的要強調發(fā)展個體的個性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強調個性并不無組織、無紀律、自由放縱,而是要在明確目的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的引導,發(fā)展個體的個性。

(二)完善評價機制

我國的教育體制一直以來都是以考試為中心,以分數高低作為評價學生成績好壞的標準。但每個個體具有的能力各不相同,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教師在評價一個學生成績好壞的標準也應相應多樣化。因此,教育的評價機制的構成也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如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法以及評價模式等。評價標準的確立不能僅僅將目光停留在學校學習范圍內,應該注重評價的學生的學習實踐過程和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持續(xù)性,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建立符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評價內容除了知識記憶和技巧類的內容外,還應包括可以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內容,這些內容并沒有確定的標準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擴散思維、逆向思維以及求異思維等創(chuàng)新能力。

(三)構建個性化課程體系

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地進步,整個世界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政治上的多極化,經濟上的全球化,文化上的多元化,等等都直接沖擊學校德育工作,于是學校德育在環(huán)境、任務、內容、對象以及渠道都必須發(fā)生改變。[2]在當前高考制度背景下,我國高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存在著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其問題主要表現為表現為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其知行脫節(jié)問題嚴重。[3]因此,強化個性化德育課程體系就非常重要,也亟需完成。個性化教育課程體系包括課程內容、課程結構的合理化構建,這對實現知識、能力、素質最優(yōu)化,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形成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課程設置要加強課程的實踐性,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加強課程內容的應用性,既要學習知識結構本身,更要使學生關注知識的產生過程和應用的過程。課程設置要加強課程的可選擇性,因材施教。課程設置要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克服學的封閉性,能夠適應個體個性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增大個學科間的全面綜合運用,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教育之間的結合。綜上所述,高中德育在高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有必要也必須對其加以重視,通過有效的途徑與策略教育好高中生,從而為社會以及國家發(fā)展服務。

作者:景佳昕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卓嘎.淺析高中生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3(11):198-198.

第8篇:個性化教育范文

1.個性化教育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基礎和關鍵

1.1個性化教育的哲學依據。什么是個性?個性就是人性在個體上的表現和反映,是人們在生理、心理、社會諸方面的一系列穩(wěn)定特點的綜合,是人的共同性和差別性的統(tǒng)一。個性化教育就是通過"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張揚,使其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掘,從而把他們造就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1.2發(fā)展個性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創(chuàng)造力首先來自于思想的能力,而思想的能力來自于學習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不是知識,而是知的能力。知識是靜態(tài)的已成型的,而知是動態(tài)的正在進行的。教育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知的能力,要促使學生去知。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可以有效地促使人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1.3個性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由于知識經濟的出現,知識創(chuàng)新在人類經濟活動、社會活動中的地位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知識創(chuàng)新已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主導的決定性因素,因而知識的創(chuàng)新就要靠能創(chuàng)新知識的人才。因此,積極探索,不斷推進高職教育之個性化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就成為高職教育的緊迫任務。

2.以個性化教育促進創(chuàng)新教育

2.1傳統(tǒng)教育觀與個性化教育。傳統(tǒng)的教育觀重共性、輕個性;重應知、輕應用,采用的是學計劃、統(tǒng)一學制、統(tǒng)一管理、整齊劃一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其中包括高職教育的篩選標準、內容標準、評價標準都是一致的。與傳統(tǒng)教育觀不同,個性化教育是以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和獨特性為前提的。高職教育的核心并不是以掌握知識為目的,而是以掌握有效的處理現實問題的工具為目的。只有當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和學生個體的愛好被尊重時,學習才會主動、生動和有效。

2.2根據發(fā)展個性需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

2.2.1崇尚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的實現需認清一個基本問題,即教育目的和全面發(fā)展問題。個性化教育并不否認個人與社會的協(xié)調,而是更加關注個性的完善與發(fā)揮。學習者是有思想情感的發(fā)展著的人,不可能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要通過自己的主體意識,有選擇地接受教育的影響。所以,教育必須更加關注如何從學習者原有的心理結構、個性特征、人生經驗等出發(fā),來建構知識體系,必須更加關注學習者的獨特性、主動性、社會性。只有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甚至確定不同的學習內容,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才可能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多種類型的創(chuàng)新人才。要把"因材施教"同發(fā)展個性結合起來,讓教育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而不是讓學生適應"標準"的教育需要。在教育目標上承認差異性,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特點,靈活多樣,尤其是學生個性中的獨立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更應作為重點。

2.2.2改革教學和管理制度。實現高職個性化教育的關鍵問題是體制的更新,尤其是評價體制。實現評價制度的多元化,其直接調控課程、教法、學法??荚囋u分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個方面。在命題上體現理論性和創(chuàng)造性,避免學生死記硬背,考察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個性化教育課程體系首先要建立以功能性課程為主干,多維度的課程結構,優(yōu)化學科課程,對各學科課程進行梳理,對于課程之間重復、交叉的內容進行歸并,揚棄陳舊的內容,充實活動課,使之做到內容系列化,活動時間法定化,負責教師專業(yè)化。其次要加強課程的實踐性,體現學以致用。加強課程內容的應用性,既要提示知識結構本身,更要注意知識的產生過程及其應用。再次,要加強課程的可選擇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增加適應不同學生特點的選修課。通過分領域設置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等增大課程的選擇性。最后,要加強課程的綜合性。順應社會需求和個人發(fā)展,要克服學科的封閉性,降低學科難度,增大學科之間的全面綜合,以及學校與社會、家庭教育的結合。

2.2.3善于發(fā)現和引導學生的"閃光點"。作為高職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正確引導,允許標新立異,提倡異想天開,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把學生看成是獨立人格的個體,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平等地為每個學生提供表現、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fā)展。

3.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個性化教育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人們,特別是青年的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這有利于高職學生樹立自強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成才意識、創(chuàng)業(yè)意識,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一些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xié)作觀念較差等問題。因此需不斷加強和改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個性化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奠定健康基石。

高職教學要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學校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師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高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既重視課堂教育,又注重引導高職學生參與實踐,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黛安·弗谷森,《個性化學習設計指南》[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

第9篇:個性化教育范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普通高中的性質任務;終身教育;個性化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深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逐步受到關注,終身教育、全面發(fā)展逐步成為大眾教育之觀念,且隨著現今普通高中教育階段的教育缺失逐步顯露,個性化教育作為一種與現行“劃一式”教育相對的教育理念開始進去廣大研究者視角,在普通高中階段開展個性化教育逐步成為人們關注內容。

一、普通高中階段的性質任務分析

由于大眾對普通高中教育有不同的價值期待,關于普通高中的價值定位有著不同的觀點,大致有“雙重任務說”、“育人說”“復合性質說”“大學預備說”,不難看出,我國現關于對普通高中教育的地位尚未明確,這必然導致在辦學過程中,思路混亂、目標模糊,勢必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產生諸多問題,也遲滯了普通高中的自身發(fā)展。

隨著高中的普及和素質教育的推進,2000年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拭驗修訂穩(wěn)》中提出,“普通高級中學是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高一層次基礎教育”。隨后,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拭初》和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再次重申了上述觀點,強調“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①。在當今社會,當我們用終身教育的觀點來審視高中教育,將高中視為每個人持續(xù)終生的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時,它的基礎性作用更加毋庸置疑。

二、個性化教育的性質特點

個性化教育思想在我國自古有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學記》《論文》中均有相關論述,如何了解學生特點,如何針對學生不同興趣、旨趣進行教育在《論語》中有詳細論述。我國近代受工業(yè)經濟影響,“麥當勞”式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致使輕個性重共性的“標準件式”的培養(yǎng)模式的形成,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磨滅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個性化教育,即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基礎上,正視學生性格特質、智能特點、情感傾向、道德認知等水平等各方面。針對學生不同旨趣開展教育,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個體發(fā)展。同時個性化教育并非主張張揚個性,其是在完成“共性”發(fā)展的基礎上,發(fā)展“個性”對其進行針對性教育。個性化教育順應個性發(fā)展的多樣,“強調尊重人的個性和人的個性潛能優(yōu)勢的發(fā)掘,主張培養(yǎng)良好個性素質全而和諧發(fā)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是培養(yǎng)、強化受教育者的良好個性素質與預防、改造受教育者不良個性素質的統(tǒng)一過程,是促進受教育者的現實個性素質向理想個性素質的轉化過程,是個性化與社會化、他人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統(tǒng)一體”②。同時個性化教育認為,個體不是以領會和接受社會文化為唯一目的,不是單純地適應社會,而是通過接受教育培養(yǎng),使自身成為個性健全、富有創(chuàng)造性與開拓性的人才來滿足社會需要,以在繼承基礎上的發(fā)展為目的。

三、普通高中開展個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通過對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現狀的研究,不難發(fā)現在我國的普通高中教育中,存在著以下問題:①培養(yǎng)目標上片面追求升學,存在著嚴重的工具主義傾向,應試教育仍是許多學校的教育指導中心,“高考”仍為普通高中教育的主旨,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眼中只看“分數”。成績的“好壞”成為判定學生“好壞”的標準。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嚴重被忽視;②教學組織形式上,班級授課制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組織形式的主體,在教育界中存在300多年的班級授課制,在教育教學中有著其作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合理性。但隨著時展其弊端也日益顯現,班級授課制針對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的智力情況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對于班級中成績特別好或者特別差的學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而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單獨個體,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有著很大的差異。班級授課制影響學生大多數情況下只能跟著老師的思路去學習。班級授課制注重課堂教學,學生幾乎所有時間都在教室里,無法掌握、生產生活的實際經驗,且與外界溝通機會很少。對其交往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③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智力評價仍是作為評價方式的主體,評價方式上,采用定量評價為主,學生成績僅用量化標準進行評定,長期的量化評定形式,嚴重影響升學的個人成長和學習興趣。④課程設置上,高度統(tǒng)一,我國幅員遼闊,但各地受中央統(tǒng)一的課程進行教育教學,忽視了地區(qū)間的差異和文化差異。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的發(fā)展,無法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個性發(fā)展需求。

通過上文分析普通高中階段作為基礎性教育,應著眼與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學生的有個性的發(fā)展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落腳點和最終體現。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課程結構中亦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fā)展。改變課程中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著眼于個性化化發(fā)展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開展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李建平:高中.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中國教育報,2004- 02- 21(01)

[2]譚曉蘭:試論素質教育中的個性化教育[J].教師教育科研,2006,(5).

[3]“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及相關理論”課題組: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及相關理論 教育研究 2006`2

[4]高丙成、陳如平: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綜合發(fā)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 2013`9

[5]劉紅宇:關于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定位之思考[J]教育時空

[6]葉玉華.俄羅斯普通學校的課程結構改革.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7]王玉衡.丹麥普通高中課程機器改革.外國教育研究,2003(11)

[8]李其龍.國際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趨勢.全球教育展望,2003(7)

[9]陳乃林,經貴寶.終身教育略淪[J].教育研究,1997,(1)

[10]許海.普通高中任務問題的困惑和思索.教育研究.1991(2)

[11]劉文霞.完整地理解個性教育[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2):7一8

[12]高益民.日本教育改革的新自由主義側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9):47

注解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