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儒學文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儒學文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儒學文化論文

第1篇: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影響和制約著語言交際,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不可分割。因而學習語言時不可忽視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不掌握語言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就無法進行正確的交際;而沒有文化內(nèi)容,就無法進行真正的有意義的交際。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國際化的高科技時代,具有知識經(jīng)濟化、經(jīng)濟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的特點。這就對21世紀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又要掌握能用外語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因此,我國的外語教學也在相應地進行調(diào)整和改革,以培養(yǎng)出適合新時代需求的人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處理好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充分認識并重視文化差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不了解目的語相關(guān)的語用規(guī)律、民族習俗、心理觀念、文化背景和詞語內(nèi)涵,僅僅學會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規(guī)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并不能順利地進行交際。兩種不同的文化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遷移,如果不能洞察其間的文化差異,所產(chǎn)生的文化負遷移導致語用負遷移就會造成語用失誤等現(xiàn)象,造成語言上的錯誤或跨文化交際的隔閡,對外語習慣產(chǎn)生干擾作用。

一、文化差異主要來自下面幾個方面:

(一)有關(guān)社會準則方面

社會準則指人們交往中必須遵循的各種規(guī)則及風俗習慣。

如:稱呼、問候、詢問、道謝、告別、打電話等。如中國人常常這樣打招呼“Hi,Whereareyougoing?”,“Haveyouhadyourlunch?”這是中國人常用的客套話,沒有任何用意。而在西方人看來是觸及到隱私的行為或是“要邀請他吃飯”。再如,人們告別時,英語常用:Bye-bye或Solong。而漢語則除了“再見”外,還有譬如“慢走!”“走好!”或“當心點!”“注意安全!”之類的話。若直譯成英語就變成了“P1easewalkslowly!”“Becareful!”“Takecareofyourself!”。外國人聽了一定會感到困惑:“難道只有慢走才禮貌嗎?”這些不符合語用規(guī)則的交際語可能被誤認為很沒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或者不友好的表現(xiàn)。

(二)有關(guān)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方面

要理解詞匯的聯(lián)想意義,必須了解該語言的民族文化,因為同樣一個詞盡管在兩種語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義,卻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異而生發(fā)不同的聯(lián)想意義。

它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民情風俗、心理特征、地理環(huán)境等。例如:“龍”在中文中是神圣的象征,是中國人的圖騰。許多關(guān)于龍的詞語如龍的傳人、中國龍、龍騰虎躍等都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對龍的崇敬與喜愛。然而在西方,圣經(jīng)中的龍是兇物和罪惡的象征。因此英美報刊中對“亞洲四小龍”的翻譯經(jīng)過文化轉(zhuǎn)換后譯為“FourtigersofAsia”而不是“FourdragonsofAsia”。因此,在教學中,向?qū)W生講解蘊含在語言體系中的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語義是非常

重要的。這種語義與語言教學不可分割,對言語交際至關(guān)重要。如果不能了解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在使用中就會產(chǎn)生語用失誤。

(三)有關(guān)歷史文化背景方面

各個國家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發(fā)展歷史,因此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語言中,背景知識影響和制約著語言的交際。如,在英語中,常說“He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這常使中國人感到困惑,為什么“他不吃魚經(jīng)常玩游戲就可靠”呢?實際上,“toeatnofish”出自一個典故。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耶酥教徒為了表示對政府的忠誠,拒絕遵守反政府的羅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魚的習俗。因此,此短語是表示“忠誠”的意思,而不是“不吃魚”;而toplaythegame和toplayfair同義,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忠誠正直,很可靠?!笨梢?對文化不了解,很容易造成交際障礙。

(四)有關(guān)價值體系方面

中西兩種文化對事物的價值觀念上存在差異。西方人強調(diào)個人即目的,強調(diào)個人的尊嚴、自、隱私權(quán)、自我設(shè)計、創(chuàng)造等。因此在課堂授課中,要對諸如金錢、個性、效率、守時、愛幼、尊老等概括了人類文化典型意義的內(nèi)容進行價值觀對比研究,避免負遷移造成的語用失誤。如中國人經(jīng)常在出門前提醒對方別忘記了帶鑰匙,這是對人的一種體貼;而對于主張“獨立”的美國人看來這似乎是對他的一種侮辱,他甚至會想“AmIthatfoolish?”絲毫感覺不到中國人的關(guān)切和問候,反而會覺得反感。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際時發(fā)生的語用失誤是語用規(guī)則造成的“文化負遷移”,即本國文化中的語言知識與外國文化中的某些語言現(xiàn)象相沖突時,人們往往傾向借助母語的語言規(guī)則、交際習慣、文化背景及思維方式來進行自覺或不自覺的對比,并按母語文化的主體認識及思維方式或價值標準加以取舍,以符合本國文化的模式。或者說在交際時把自己語言的話語翻譯成目標語而不考慮這些話語應遵循的交際規(guī)范而造成語用失誤,形成跨文化交際的隔閡。因此,教師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文化導入,強調(diào)交際習慣方面兩種語言所反映的文化差異,從而使學生了解交際雙方的價值標準,避免交際過程中的言語障礙或失誤的現(xiàn)象。文化導入方法應從效果出發(fā)?!皩搿辈皇恰肮噍敗薄ⅰ疤钊搿??!肮噍斒健碧铠喪健敖虒W會導致消化不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搞清他們的文化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將文化教學貫穿在學生學習的整個階段,加深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認識,使語言學習充滿了挑戰(zhàn)和新奇,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避免在語言交際行為中出現(xiàn)“文化休克”現(xiàn)象。

二、在進行文化導入時要遵循下面的原則:

1.相關(guān)性。課上所講的文化要點必須與課文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文化差異的認識,更好地理解課堂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脫離課文講文化,其結(jié)果只能是魚和熊掌均不可得。

2.適度性。文化導入要把握尺度,分清主次,有針對性。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是以語言為主,文化為輔,文化體現(xiàn)在語言的不同層面上,因而,文化導入的程度應服從于語言技能培養(yǎng)的目的,不可喧賓奪主、大講文化,把文化導入變成了專門的文化課。否則將悖離教學的目的。

3.實用性。文化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也極其復雜,因此,文化導入應針對教材內(nèi)容,著重講解課文中所出現(xiàn)的對于跨文化交際使用價值大的文化差異。譬如與日常生活交際密切相關(guān)的英漢文化差異。了解文化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語言;語言的使用是為了交

際。如果所學的語言文化知識與日常所需密切相關(guān)、與能力的提高密切相關(guān),那么,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4.綜合性。文化導入要避免主觀隨意,以偏概全,應盡可能作到準確、全面、客觀。將所學教材內(nèi)容、日常交際方式與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異作“融會貫通”、綜合性的導入,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對目標語文化的各個方面從整體上有一個理性的、準確的把握。文化的導入與語言教學結(jié)合要自然,不要機械呆板。教師有責任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基礎(chǔ)上,學會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備課時要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出發(fā)點設(shè)計課堂教學,揣摩具體教法。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學習外語的交際氛圍。

(1)比較法?!坝斜容^才會有鑒別”。通過向?qū)W生提供各種中西方文化的信息,要求他們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母語與目的語之間語言結(jié)構(gòu)與文化內(nèi)涵之間的不同,尤其是目的語國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為,如稱呼、問候語、告別、作客、謙虛、道歉、贊揚、表示關(guān)心等。在交際法教學課堂中,可以通過“扮演角色”的活動,模擬各種交際情景,使學生親身體驗文化間的差異,從而對彼此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并能更好地處理不同場合的語言行為,與目的語國家的人們進行有效的交際。

(2)專題介紹法。對教材中涉及到的但未出現(xiàn)的,而在英語國家中是很重要的文化知識,可由教師利用開場白的時間做專題介紹。譬如,在講《新編大學英語》第一冊第四單元HolidaysandSpecialDays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圣誕節(jié)做個全面生動的介紹,包括圣誕節(jié)的由來,圣誕老人、圣誕大餐、圣誕禮物等,并結(jié)合各種文字或圖片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節(jié)日氣氛,體會異域文化風情,使學生對目的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討論法。中西方不同民族在價值觀念、政治信念、、社會準則、道德標準及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可以借助各種資料讓學生有所了解,然后利用討論的方式探討對它的看法,促使學生進一步思索、討論、歸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和自身文化的特征,從而更清楚地對其文化有全面的理解和感受。

(4)視聽法。在課堂上,可以利用音像資料讓學生學唱英文歌曲,觀看情景錄像或電影,使學生在歌聲中體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心聲和文化風格;通過觀看Video了解他們不同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等,增強學生對受不同文化影響的各種行為方式的意識和敏感性。使學生不僅了解不同的場合講目的語的人的言語行為,即說些什么、怎么說,還能了解到如何利用衣著、表情手勢、體態(tài)、姿勢和眼神等非語言行為來交流信息、傳達思想、表達情感或體現(xiàn)各自的地位等。

總而言之,教師在課上所設(shè)計的活動一定要使文化的導入融入到語言的教學中,促使學生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和本國文化有更深層的了解。語言是文化的一面鏡子,是文化的載體,因此,要想真正地掌握一門外語,就必須掌握足夠的社會文化知識,以便在交際中能輕松自如,語言得體,避免語用失誤。

參考文獻:

〔1〕劉潤清1論大學英語教學[M]1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

〔2〕陳仲利,楊同福1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M]1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81

〔3〕徐強1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1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01

第2篇: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是沿著“孝德”的邏輯而逐步展開的,尤其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歷代帝王均較為推崇孝德,“以孝治天下”是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主張。儒家所提倡的一系列道德,構(gòu)建的一套道德體系源遠流長,影響深遠,不光是對中國乃至對中國周邊鄰國一體的整個“儒家文化圈”的影響也是極為深刻的,其中儒家孝文化中所倡導的孝德更是整個儒家道德的一個核心。對于“孝”,中國古代諸多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學派的學者們紛紛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相關(guān)詮釋?!墩撜Z•為政》記載: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不違禮)。”那么,什么是無違呢?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由此可見,孔子對孝有兩個標準,即對老人生前的無違和死后的無違。在孟子看來,“孝”主要指的是“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也就是說遵循孝德,就是要讓青壯年利用閑暇之日接受孝悌忠信的道德教育,在家里服侍父兄,在社會上事奉上司。東漢的許慎在其曠世著作《說文解字》中對“孝”是這樣解釋的:“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贝送?,《爾雅•釋義》中對于“孝”的釋義是“善父母為孝”。這也就是說,所謂孝,那就是要善待自己的父母雙親,以一種善的態(tài)度去對待自己的父母,同時在某種物質(zhì)層面而言就是要將好的東西侍奉給自己的父母。

由此可見,對于“孝”的釋義,諸多名人志士均對其進行了一定的解讀,提出了他們各自的見解,尤其是以儒家學派的釋義較為深刻,更具代表性。儒家文化中的“孝”在具體釋義上,盡管看似紛繁復雜,但通過對其進行精心的梳理、歸納與概括:儒家孝文化中“孝”的基本內(nèi)涵集中體現(xiàn)在兩個較為宏觀的層面也,也即是表現(xiàn)在物質(zhì)層面中的“贍養(yǎng)父母”、“愛惜自己的身體”、“傳宗接代”等;表現(xiàn)在精神層面則是“敬愛父母”、“揚名顯親”、“葬祭以禮”。其中,在儒家孝文化看來,上述物質(zhì)層面的孝與精神層面的孝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共同構(gòu)成了儒家孝文化中的精華。具體而論,在物質(zhì)層面遵循孝德,第一就是要“贍養(yǎng)父母”??鬃蛹懊献泳J為,孝的首義那就是作為子女要侍奉自己的父母,盡量滿足父母日常吃穿等基本需求,奉養(yǎng)是孝德的一個重要核心。其二,作為子女,務必要做到“愛惜自己的身體”,這也是儒家孝德中的一條較為重要的原則?!吧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保ā缎⒔?jīng)•開宗明義》)。“儒家認為,子女的身體發(fā)膚屬于父母的遺體,不能使之受到毀壞和傷害?!?/p>

再者就是“傳宗接代”也就是說儒家孝文化比較注重子女承孝道而繁衍后代的職責?!安恍⒂腥?,無后為大”(《離婁章句上》)。在儒家看來,子女盡孝有一條重要的職責那就是要繁衍后代,如果未能完成這條職責,讓父母的血脈中斷,那就是一種大不孝。對于精神層面的“孝”而言,首先就是要“敬愛父母”,所謂“敬愛父母”,在孔子看來,“生,事之以禮”絕不僅僅是應付差事和對老人物質(zhì)生活的關(guān)心和滿足,更是要發(fā)自內(nèi)心、關(guān)心和滿足老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層面真正做到敬愛父母、關(guān)心父母、孝順父母。第二,作為子女,也不能安于現(xiàn)狀而碌碌無為,要積極在事業(yè)上尋求發(fā)展與進步,做到“揚名顯親”?!傲⑸硇械?,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jīng)•開宗明義》)。此處所言的“立身”,其實質(zhì)上“不僅僅是為了自身,而是為了創(chuàng)一番功德業(yè)績,以顯父母之榮耀,光宗耀祖,其價值仍歸于‘孝’”。[3]第三,在精神層面盡孝還體現(xiàn)在“葬祭以禮”。也即當父母去世時,作為子女要按照一定的禮節(jié)來安葬,而且要根據(jù)相關(guān)習俗與禮節(jié)進行祭祀等。

二、儒家孝文化對大學生德育的重要價值

通過對儒家孝文化基本內(nèi)涵的深度挖掘與初步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儒家孝文化博大精深,內(nèi)涵豐富,澤被長遠。在當前形勢下,作為高校大學生德育工作者,不僅需要深入分析與認識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更為重要的是要注重提煉儒家孝文化的精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將儒家孝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同大學生德育工作緊密結(jié)合,注重發(fā)揮儒家孝文化對大學生德育的重要價值。具體而言,儒家孝文化對大學生德育的重要價值主要是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儒家孝文化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意識責任與擔當,歷來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中所備受推崇的,也是各個時代對廣大青年的殷切寄托與深度期盼。責任與擔當內(nèi)容豐富,語義深遠,有包括對人類的責任、對世界的責任,對民族與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自己的責任等等,擔當亦如此。而儒家孝文化中所指的責任與擔當主要是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對自己負責。例如古代傳統(tǒng)儒家文化提倡的“詩書繼世長”“非耕即讀”等等重在教育子女要努力奮斗,通過自己的努力經(jīng)營好自己的家庭,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則強調(diào)不但要讓父母能夠較為舒適地養(yǎng)老、主動贍養(yǎng)父母之外,還要讓父母心境安寧,盡量減少父母對自己的操心,如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也是一種對父母負責的體現(xiàn)。而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正如所提到的“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不可毀傷”,說明作為子女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負責。當代在校大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等由于父母長期的嬌寵,他們中的少部分人或多或少的存在對家庭責任淡薄,缺乏責任與擔當意識;對父母更是缺乏一定的責任,很少能夠做到為父母分憂,而對于自身更是放任自流,癡迷網(wǎng)游、熬夜等現(xiàn)象較為嚴重。大學生責任與擔當意識的實然狀態(tài)與應然狀態(tài)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是大學德育工作的一個重點與難點。而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化的引入則剛好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通過儒家孝文化中相關(guān)責任意識的熏染,可以逐步幫助大學生樹立責任與擔當意識。同時,通過德育工作者的正確引導與幫助,大學生對儒家孝文化中的家庭責任、對父母的責任、對自身的責任可以進一步升華與轉(zhuǎn)化為對國家與民族的責任以及對社會的責任等,從而促使大學生真正、全面地增強責任與擔當意識。

2、儒家孝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儒家孝文化中蘊含著濃郁的感恩意蘊。孝與感恩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優(yōu)良基因,可謂是中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chǔ)。儒家孝文化十分推崇“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推恩及人”等,如上文所論述的,子女對父母物質(zhì)上的奉養(yǎng)及其他生活上的滿足與給養(yǎng)等均是從物質(zhì)層面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一種報答;對父母的敬愛與陪伴,對父母逝世后的“送終”“守靈”以及根據(jù)相關(guān)習俗,運用一定的禮節(jié)進行祭祀等則是通過一種精神上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與回饋。當前,隨著社會轉(zhuǎn)型步伐的加劇,各種思潮不斷涌現(xiàn),其中有些不良思想開始往大學生群體滲透,少數(shù)大學生由于放松警惕抑或是自身分辨素質(zhì)還不夠成熟,往往被一些不良思想所蠱惑。近年來,隨著教育工作者對感恩教育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強,不少大學生的感恩意識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對感恩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認識,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將感恩意識付諸于具體的實踐活動上。但是根據(jù)有相關(guān)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的感恩意識水平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在對父母和親朋好友的感恩意識、對涉及感恩行為的感恩意識、對自然的賜予和生活中細微的美好的感恩意識水平還有待提高?!盵4]近年來,大學生感恩意識淡漠而被社會新聞所報道的事件屢見不鮮,誠然,其中有一定的媒體炒作意味,但不可否認的是少數(shù)大學生的感恩教育亟待加強。而儒家孝文化這塊德育“土壤”里恰好擁有感恩的“沃土”。將儒家孝文化中所蘊含的感恩意識,運用到對大學生德育工作中,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認識與理解感恩,樹立感恩意識,最終將感恩自覺的運用于實踐生活中。在儒家孝文化中,認識感恩、樹立感恩、踐行感恩三者之間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

第3篇: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關(guān)鍵詞: 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 中西文化沖突 語言與文化 文化教學

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想真正學習和了解一門語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學習。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比較重視外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正確。如初學英語的人都能正確地說出“How do you do?”“How old are you?”這樣的句子,但是這些句子什么時候用,對誰說,卻有很多的講究。如果學習者不了解西方文化,不論話語本身的發(fā)音、語調(diào)、語法多么正確,用得不當可能就會引起對方不悅,影響交際。所以熟練掌握英語句子的結(jié)構(gòu)固然重要,了解英語使用規(guī)則也是掌握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但熟悉有關(guān)文化知識則能保證使用英語得當,更好地實現(xiàn)語言的交際功能。

現(xiàn)代的英語教學除了要繼承傳統(tǒng)教學中的優(yōu)點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語言教學的目的為中心來開展教學。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人類的交際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還是一種跨文化現(xiàn)象。

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際呢?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本族語言與非本族語言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的說話方式和習慣方式不盡相同。因此,在人們的交流中,如果按照自己在特定文化背景環(huán)境下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產(chǎn)生理解上的障礙或沖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想真正學習和了解一門語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學習。就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而言,其最終的交際能力的高低也取決于他對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因此,英語教學應該把重心放在學生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上,使學生充分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背景,讓其真正能夠正確地使用這門語言。

1.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目的

要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跨文化教學,首先要充分了解其研究目的。即理解中西文化差異,適應文化沖擊,培養(yǎng)交際技能。

實現(xiàn)跨文化教學,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文化是有差異的,通過發(fā)現(xiàn)對方的不同點,反過來加深對我們自身文化的理解,從而做到客觀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發(fā)現(xiàn)差異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視大量的共同之處。其次,培養(yǎng)跨文化接觸時的適應能力。初次與不同的文化接觸時,往往會受到文化沖擊(cultule shock),從而產(chǎn)生某種不適應。要使交際得以繼續(xù)下去,必須設(shè)法減緩沖擊、提高適應能力。再次,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技能。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走出國門或留在國內(nèi)參與跨文化交際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需要學習、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時的實際技能。在美國,除了在大學里設(shè)有這方面的課程之外,社會上,如商業(yè)界也有許多機構(gòu)專門負責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培養(yǎng),以適應國際化社會的需要。

2.教學中跨文化教學的主要目標

想了解另外一種文化相當困難,而要在另外一種文化中做到行為舉止得體則更不容易,在語言學習中我們必須努力實現(xiàn)文化和知識的促進作用。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根據(jù)跨文化交際的研究目的來看,文化教學至少有以下幾個目標:

2.1讓學生熟悉文化差異。

在我國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對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認為,只要會語言,對文化的理解可以憑常識和習慣去解決。不可否認,文化偶合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如英語中Long hair and short wit.(頭發(fā)長,見識短);Idle is the root of all evil.(懶惰是萬惡之源)等與漢語的理解基本相同。然而,常識通常都附帶著文化背景的烙印,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完全用漢語的習慣去理解英語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歧義。如英語中的“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而漢語中卻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雞頭”“鳳尾”對“狗頭”“獅尾”,這種借喻事物是有差別的。有人認為,跨文化交際就是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會能力。當然,四會能力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基礎(chǔ),但它不是全部。與不同的交際對象,在不同的情況下對同一個思想的表述方式是與文化背景密切相連的。在英語學習中,語言失誤容易被對方諒解,而語用失誤、文化誤解往往會造成交際失敗,文化沖突的可能性明顯增大。因此,在強調(diào)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必須提高語用能力,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2.2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幫助學生超越其自身文化,并將事物看作是目標文化意愿成員。

不懂得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好這門語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語言。離開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們就很難理解某些詞語項目的意義。就英漢兩種語言為例,由于歷史、信仰、習慣的不同,人們對相同的詞常常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看法與評價。比如, The foremost dog catches the hare.(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鳥兒吃蟲對應狗逮兔子,從字面上理解,中國學生很難想象鳥兒吃蟲怎么變成狗逮兔子。再如,“龍”在中文中是神圣的象征,是中國的圖騰。許多關(guān)于龍的詞語如“龍的傳人”、“中國龍”、“龍飛風舞”、“龍騰虎躍”等都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對龍的崇敬與喜愛。然而在西方,《圣經(jīng)》中的龍是兇物和罪惡的象征。因此英美報刊中對“亞洲四小龍”的翻譯經(jīng)過文化轉(zhuǎn)換后譯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外國人多對狗、貓、鼠等小動物寵愛有加,體現(xiàn)在他們的文化里,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You are a gay dog.”或“He is a lucky dog.”之類的贊美。而對于中國人而言,多年的文化積淀會使學習者開始時很難接受對方的這種比喻和贊嘆。再比如對顏色的理解,乍一看,blue picture(黃),the blue-eye boy(紅人),to be green eyed(嫉妒),green hand(沒經(jīng)驗的人),in the black(不欠債),gray mare(母老虎)等詞是很讓人費解的。如果只站在自身的文化立場上,恐怕是永遠也不會理解這些詞組的。

3.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3.1授課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

在我國目前的教學體系中,英語教學多半只在課堂上進行,教師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如果教師只把重點放在語法和詞匯教學上,學生就不可能學會語言的實際運用,也無法獲得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授課教師必須要轉(zhuǎn)變自己的觀念,切實認識到文化沖突的危害性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zhì),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把握英語文化知識教育的量與度,以及教學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3.2改進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大學的英語教學側(cè)重點都放在了語言知識的傳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在質(zhì)和量兩個方面對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電影、投影儀、互聯(lián)網(wǎng)等)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舉辦一些專題講座,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進教學方法時,一定要使新的內(nèi)容與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緊密聯(lián)系,并與語言交際實踐緊密結(jié)合。

3.3重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非語言交際也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語境中使用非語言行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過程,它們不是真正的語言單位,但在生活和交際中有時候卻能表達出比語言更強烈的含義,一些特定的非語言行為往往代表著特定的含義,在跨文化交際中必須加以重視。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文化內(nèi)涵差異非常大。例如,中國人信奉“沉默是金”,認為沉默里含有豐富的信息,甚至“此時無聲勝有聲”,而英語國家的人對此頗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談時,聽者一般都會長時間注視對方的眼神,以示聽者的認真和對說話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國人看來,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中國人不習慣于對方長時間地盯著自己看。

3.4引導學生廣泛接觸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學里,英語教學的課時非常有限,但學生在課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時間,因此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來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廣泛閱讀西方英語文學作品、報刊雜志和時事評論等材料,從中吸取文化知識,增加文化素養(yǎng),拓寬西方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學校還應充分發(fā)揮外教在西方文化傳播中的作用,他們是活的文化教材,讓學生直接與外教交流,聽外教作報告或講課,其言傳身教會對學生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結(jié)語

總之,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是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外語語用能力,是跨世紀的中國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正確認識跨文化交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對跨文化交際教學在當前教學中的地位的認識,并在課堂教學及課外輔導中全面反映出來,為培養(yǎng)出具有跨文化交際素質(zhì)的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鄧炎昌.語言與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2]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第4篇: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關(guān)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文化導入 語言與文化

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干擾是公認的教學“難題”之一。在語言教學上,重語言形式輕文化導入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重語言現(xiàn)象而忽視文化知識及語言的載體功能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規(guī)定: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chǔ)知識課程,還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zhì)教育課程。因此,設(shè)計大學英語課程時也應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大學英語教學應適時、適度地導入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

文化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從文學、藝術(shù)到倫理、哲學,從政治、法律到經(jīng)濟、道德,從宗教、習俗到衣食住行,以及性別、職業(yè)、階層等可謂無所不包。文化來源于社會,是社會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隨著社會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發(fā)展而發(fā)展,屬于文化范疇。古德諾夫(H.Goode nough)說:“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的文化的一個方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guān)系?!闭Z言和文化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文化造就了豐富的語言,由此產(chǎn)生語言之間巨大差異,這些差異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本身的結(jié)構(gòu)上,還體現(xiàn)在其內(nèi)含的語義上。各種不同的語言詞匯之所以豐富多彩,正是由其獨特的文化背景造成的。語言與文化相互交織在一起,文化包含語言,語言反映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nèi)涵。二者密不可分。

二、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guān)系

語言和文化是兩個重合的圈,要學語言就要學文化。只有在特定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中,語言才有真正的意義。要真正掌握一種語言,不論是母語還是外語,都必須了解使用它的那個社會及文化。外語教學的目的最終應該是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使學習者在與對方交流中,根據(jù)話題、語境、文化背景講出得體、恰當?shù)脑挕_@種能力反映出學習者對所學語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其中離不開社會文化知識。文化語言學研究表明,語言中儲存了一個民族所有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反映了該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兒童在習得一種民族語言的同時,也在習得該民族的文化。所以,語言和語言的應用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正如美國著名語言學家薩丕爾所指出的:“文化可以解釋為社會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語言則是思想的具體表達方式?!庇捎谡Z言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表現(xiàn)與承載形式,不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也就無法真正學好該民族的語言。外語教學不僅要介紹語言知識并進行“四會”技能訓練,更應該把這種學習與訓練放到文化教學的大背景中進行,最終使學生具有語用能力。學習者必須同步進行語言和文化學習。教師在傳授語音、詞匯、語法、文學、修辭、語義等語言知識和訓練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時,應努力發(fā)掘語言形式內(nèi)在的文化涵義,介紹其文化背景,結(jié)合文化知識講授語言的交際法則,促使學生把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有機地“化合”成進行有效得體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之現(xiàn)狀

長期以來,在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視語言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忽視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人文背景的講授和學習的現(xiàn)象。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只有扎實的語言知識,而對英語文化知識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交際時習慣于套用本族語的使用規(guī)則和交際模式,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推斷英美人的思想意識,結(jié)果往往導致用語失誤,交際失敗。根據(jù)筆者從事英語教學的經(jīng)驗,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受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語言觀的影響將語言與文化截然分開。19世紀人們?yōu)檠芯孔诮獭⑽膶W等學習語言,因而著重語言形式和書面語言。20世紀50年代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為此教學法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后來的教學便長期以語言形式為主,使其成為完全脫離社會文化語境的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

2.教學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輕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語言形式的理解和把握,以語言知識代替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3.就教材方面來講,教學中一般選用小說與科技文章的居多,而選用有關(guān)英美歷史、文化、政治方面的文章過少,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對非語言形式上的一些西方文化因素,如社會準則、價值觀念、思維特征等方面的了解不夠。

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語言學在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及語義學方面長足的發(fā)展,尤其是交際法的盛行,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化在語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并在外語學習和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習一門外語,如果只掌握其基本的語音、語法知識和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雖能造出許多符合語法和語義規(guī)則的句子,但在同外國人的實際交往中,有些句子或者由于場合不恰當,或者由于不合說話人的身份,或者不符合當?shù)氐娘L俗習慣,因此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有時甚至會使交際根本無法進行下去,導致交際失誤。結(jié)果語言學習不但沒有促進人們的相互理解和溝通,反而會引起一些誤解。這種教訓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外語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語言系統(tǒng)本身,還應該把所教語言有關(guān)的文化背景知識明確納入教學之中,使外語教學深入到語言系統(tǒng)以外的現(xiàn)實生活中,使學生完全地掌握所學的語言,按照語用原則進行交際。因此,深入研究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文化意識或文化敏感性進而發(fā)展成為一種文化能力和交際能力,是現(xiàn)在乃至今后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四、文化導入中應遵循的教學原則

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文化導入過程中,我們應遵循:

1.實用性原則。所導入的文化內(nèi)容要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nèi)容緊密相關(guān),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guān)。只有這樣,文化知識教學才可以結(jié)合語言教學實際,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產(chǎn)生良性循環(huán)效應。學以致用,收效會更加明顯。

2.系統(tǒng)性原則。文化是一個大系統(tǒng),其內(nèi)部各個子系統(tǒng)之間互相關(guān)聯(lián)、影響和制約。文化的導入就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領(lǐng)悟能力,確定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只有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化,才能水到渠成,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

3.趣味性原則。大學生處于思維活躍期,敏感性強,若所選材料具有趣味性,效果自然就會更加理想。因此,教學中應使用一定比例的國外出版的教材,在自編教材中多用一些“真實材料”(authentic material),使學生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4.適度性原則。外語教學中文化的導入,只是傳統(tǒng)外語教學的延伸、補充和發(fā)展,而不是以其為中心。所以我們不能本末倒置,過多的文化導入不但不能起到促進語言教學的作用,反而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和阻力。首先要根據(jù)英語教學的需要,適度地導入文化內(nèi)容。如屬于主流文化的內(nèi)容,有廣泛代表性的內(nèi)容,就應該詳細講解,反復操練,舉一反三。其次要正確處理好文化習俗和傳統(tǒng)的來龍去脈,等等。此外教學方法要適度,講解的內(nèi)容要有選擇性,應鼓勵學生自學,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增加文化知識的底蘊。

本著以上基本原則,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要利用以下幾種主要方法:一是采用比較法,對不同文化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對比說明。二是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增加有關(guān)的文化背景介紹,并通過語言與文化的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本民族文化與異國文化的不同特色,從理論上提高學生對不同語言及不同文化的敏感性。三是強化閱讀輸入,擴大知識面。利用英語成語了解西方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四是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手段,拓寬計算機網(wǎng)絡(luò)信息資源的用途及多媒體計算機語言課件的作用,組織學生觀看有關(guān)的電影及錄像資料,參與空中英語活動,使其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英美文化的真諦,培養(yǎng)其語言悟性及文化適應能力,從而增強學生使用地道的英語的能力及跨文化交際的領(lǐng)悟力。

五、文化導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客觀看待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作用,界定其地位和內(nèi)涵,并在課程設(shè)置、教材編寫、教學內(nèi)容及策略上作出調(diào)整,才能更有利于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之間的差異,使交流和溝通不至于受到影響。在具體教學中,以下幾個問題應加以注意:

1.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向?qū)W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培養(yǎng)運用英語的技能,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文化信息的導入只是大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雖然它的作用不能忽視,可以給語言教學增添一些活躍因素,使英語教學避免單調(diào)與沉悶,但不應與英語語言教學這個主要任務并駕齊驅(qū)。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避免把英語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等同的傾向。

2.教師給學生選擇的學習材料,要體現(xiàn)目的語的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側(cè)重于知識文化,主要講述英漢常用語在語言形式和風俗禮儀方面的差異,了解西方人的價值觀以及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等。

3.英語教學中,文化信息的難度應與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相當。因此,教學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文化信息的導入逐漸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第5篇: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我國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十分高,高職院校中主要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英語專業(yè)教學方面還應該進行文化導入,以便能夠使學生更深入地學習英語。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并更好地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所以,英語學習中的文化導入教學法既能夠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又能夠讓學生在跨文化語言學習中獲得文化內(nèi)涵的熏陶,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對文化導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

英語屬于一門語言類學科,其內(nèi)含豐富的文化知識。在英語教學中,英語的表達能夠體現(xiàn)出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學習英語,就要掌握其文化內(nèi)涵。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其學習目標是能夠很好地應用英語,這需要學生對英語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如果不懂英語文化,即便是能夠說出流利的英語,也難免會出現(xiàn)“中國式英語”或在表達方面受到影響。①學生學習英語,便要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與我國文化的不同,這有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根據(jù)英語的實用特點進行教學,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自覺地借助英語文化深入學習英語。

2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

高職英語教學中針對文化的導入內(nèi)容可以分為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對話規(guī)范用語以及交際語言文化背景等。

2.1在詞語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

詞語是英語的主要構(gòu)成因素,詞語包含兩種意義,一種是表面意義,意為詞語字面的意思,另一種是內(nèi)涵意義,是指與社會和文化背景有關(guān)的意思。這就是語言與文化的一種關(guān)系。通常來講,每當遇到英語中的內(nèi)涵詞匯,教師都需要進行文化導入,例如“rain cats and dogs”字面意思很是不通順,但在英語中就可以解釋為“傾盆大雨”。這正是英語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西方國家人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勞動中總結(jié)出了大量的此類語言表達方式,這是英語中的成語,與我國成語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是語言的精華、文化的濃縮。②

2.2在語篇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

英漢文化中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篇章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這與中西方文化的思維模式有關(guān),中國文化注重感官思維,西方文化注重線性思維,也就是說中國人說話愛兜圈子,外國人直截了當。③從語篇表達上講,英語篇章的結(jié)構(gòu)具有十分明顯的線性特點,以演繹式為主。多數(shù)的語篇開頭都是主題句,然后使用不同論點來論證主題句,最后再總結(jié)。而漢語的篇章有所不同,開篇由淺入深,最后歸納。

3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與策略

3.1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

3.1.1循序漸進進行文化導入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雖然文化導入是有助于學生學習英語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在進行文化導入時,還需要循序漸進,讓學生以理解為主。在英語課堂中進行文化導入,可以由淺入深、由簡到難,根據(jù)高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本知識的引導下,逐漸擴展文化背景和文化內(nèi)容。④在低年級中導入文化內(nèi)涵,需要根據(jù)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進行文化導入,可以通過對話、談話的方式吸引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語法和語言知識的學習能力。循序漸進導入法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利用單詞的介紹,講解與日常生活有關(guān)或常用的單詞,比如“sorry”的用法,“sorry”和“Excuse me”的區(qū)別,“hello”、”good morning”、“good evening”等常用詞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常接觸此類詞語,對此類詞語的印象十分深刻,在導入文化時學生不會感覺到陌生。第二,當學生對英語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英語短片、英文歌曲等擴大學生接觸英語文化的范圍,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在英語短片或英文歌曲中,學生能夠了解到英語的用法及為什么這樣用,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3.1.2延伸相關(guān)文化進行文化導入

文化導入的目標并不是教育學生學習英語文化,而是利用文化導入,讓學生盡快掌握英語。延伸相關(guān)文化進行文化導入是指可以利用課本內(nèi)容,通過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文化內(nèi)涵的延伸。⑤但前提是教師要先教會學生教材上的知識點,在此基礎(chǔ)上再進行文化內(nèi)涵的延伸。例如講授“manner”一課時,在講明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一位同學在路上遇到老師,先用中文以什么方式打招呼?怎么稱呼老師?后用英文同樣演示一遍,從中教師可以滲透英文中對教師的稱呼多數(shù)不叫“Teacher”,而是稱之為“sir”,這是英語國家的稱呼習慣。在延伸相關(guān)文化進行文化導入時,需要注意延伸的內(nèi)容要根據(jù)教材知識點而定,不能在還沒有學到相應的文化知識的時候便進行文化導入,否則會產(chǎn)生反向效果。

3.1.3對比中英語言進行文化導入

雖然我國高職英語教材的編寫人是中國學者,但其中會包含十分豐富的英語文化內(nèi)涵知識,教師在講解課本知識時,可以通過將課文內(nèi)容與中國文化對比,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在對比中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同時也能夠加深對英語的理解。例如,在講授“hot dog”一詞時,如果按照詞義解釋應該是“熱狗”,在我國是對動物“狗”的稱呼,在英語國家中,這是一種食物。另外,講授中國與英語國家的不同之處,例如,中國人稱“死亡”、“犧牲”等,英語表達方式有所不同,不會直接說“die”,而是會委婉地說“to be with god ”。由此可以導入,英語國家人對表達不好的事情時十分委婉,多與宗教、上帝有關(guān),我國則不同。再例如,在講解“party”一課時,主人歡迎朋友來家里做客,這時教師可以進行文化導入,講解西方文化的風俗習慣。⑥英語國家的人認為在聚會時早到十分不禮貌,這樣會影響主人的準備。而在我國,聚會通常早到十分鐘會顯得比較尊重對方,特別是對于長者或者地位較高者更應該這樣。對比中英兩國文化的不同,

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能夠讓學生找到立足點,在學習中也不會十分吃力,還會對豐富的外國文化產(chǎn)生興趣。 3.2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策略

3.2.1興趣導入法

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學生的課間或課余時間,培養(yǎng)學生閱讀英文短文,例如英文的《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用小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在閱讀中主動挖掘文化內(nèi) 涵,并與同學共同分享。教師在課余時間需要多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為學生組織舉辦英語活動,例如英語小品、英語演講、英語知識競賽等,在活動中逐漸導入英語文化,加深學生的印象。

3.2.2文化講課法

邀請外教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座,為學生營造英語使用環(huán)境,在講座中要為學生講解英語與漢語的不同之處,再讓學生自行觀察和找出漢語和英語表達的不同之處,由外教老師進行外國文化的傳播,讓學生親身感受外國文化,增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

3.2.3教具演示法

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地點還是在課堂中,所以,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時間,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文化的導入能夠事半功倍。教師可以使用不同教具為學生演示英語文化,例如講到“park”一課時,教師為學生播放多媒體視頻,視頻中展示各國公園,并配以簡單描述的詞語講解有特點的公園,其建成時間、社會背景、歷史價值等 。例如“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在展示視頻或圖片的同時,教師應該多為學生講解公園在西方國家的價值、意義,西方國家與中國對待公園景觀建設(shè)的不同之處,讓學生通過豐富的畫面領(lǐng)略到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在更直觀的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

第6篇: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商務英語是一門特殊的專業(yè)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商務英語是將英語作為交流工具進行國際化商務活動的一門技能。其特點是規(guī)范化,簡潔性和直接性。許多商務英語詞匯和句子都是固定的,這是多年來國際性商務活動發(fā)展的產(chǎn)物。而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則是以商務英語作為職業(yè)手段和學習目標進行專業(yè)訓練的專業(yè)。

高職英語專業(yè)的特點是:

1. 在校學習周期短 高職學生在校期間一般為2年半到3年,但是學習學科多,市場應用性強,短期內(nèi)的速成學習成為了高職學生學習的主旋律。

2. 職業(yè)專攻性質(zhì)強 由于高職英語專業(yè)都和具體的應用型專業(yè)結(jié)合在一起,很多同學會將商務作為專業(yè),而忽視了英文的重要性,更不用提它的文化導入了。

3. 學生基礎(chǔ)較薄弱 高職的錄取分數(shù)偏低,因而來到高職學校學習的學生中學的英語基礎(chǔ)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也非常有限。

文化是一個國家背景,一個民族特征,一種語言承載,一種人文現(xiàn)象,一種社會存在。文化是抽象而又具體的。國家與國家的交流,民族與民族的融合,語言與語言的互動,都不能逾越文化交流,更不能脫離文化而達成。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周期短,市場應用型強,教師在應用性語言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對目標語言的文化導入,僅僅要求學生按部就班,根據(jù)套路進行交流,很少有時間去深層的挖掘這些和外國客戶交流套路背后的文化習俗,文化淵源,以及要注意的文化點。而事實上商務英語很多術(shù)語不是用機械的語法可以解釋的,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 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1. 母文化對語言學習的障礙 學習英文最大的障礙就是母文化的干擾。學生進行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習慣性地去用母文化作為主導去思維,將英文詞匯生硬的記住,然后用母語的語法結(jié)構(gòu)進行重組。在與外商進行外貿(mào)交際過程中,缺乏對語言場合的理解,缺乏對交際對象的認識,從而導致交際的困難,甚至失敗。Hughes(1989)指出:“選擇錯誤的語域,是外國人學習另一種語言時最常犯的錯誤?!?/p>

2. 商務英語以交流為主要手段 商務英語專業(yè)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交流為目的的專業(yè)。這種交流不僅僅是語言和詞匯上的,更多的是情感和文化上的交流。一門語言的詞匯和句法并不能實現(xiàn)交流的全過程。詞匯和句法只是語言的元素之一,并不是語言的全部。因而要培養(yǎng)學生在商務英語交際中的能力,必須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教育部英語課程研究小組已把“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列入高職英語課程的內(nèi)容和目標之中。1

三. 文化導入的手段

1.文化意象導入 意象是作者托物抒情,通過不同的客觀物體來表達自己想要表述的情感,借客觀事物表達主觀意識。而不同語言文化的意象表達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原因也正好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如英文中的愛屋及烏love me, love my dog.可以看出狗在外國并不是低賤的,而在中國通常是劣等的意象表述。 As fat as a horse.意象是馬,所以在中國肥胖的象征是豬,而國外是馬。這樣的意向文化差異非常多,需要教師導入其意向表象之余,還可以分析產(chǎn)生這種意象差異的文化原因。

2.文化情景構(gòu)建 結(jié)合上課的內(nèi)容,對文化背景進行拓展。利用多媒體,盡可能多地演示一些外國的節(jié)日,快閃族等富含國外文化底蘊的VEDIO;設(shè)置主題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設(shè)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盡可能生動的展示與外國人交流的真實情境;通過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盡可能真實的商務情境,形成自然而然的文化習得過程。現(xiàn)在許多高職學校都設(shè)置了情境實訓教室,讓學生可以在真實的展會,賓館,機場,公司等進行模擬商務活動。廣交會期間,以及香港商務交易會,還有上海,北京等展會期間,創(chuàng)造條件直接安排學生去現(xiàn)場實習,實現(xiàn)零距離的實踐。

3.文化范疇類比 母文化是跨文化交際的前提,與其將母文化作為一個學習語言的障礙,不如將文化作為一個語言過渡平臺。徹底的擯棄母文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以的,于是將母文化和英文文化進行對比或者切入點,從問候,生活方式,食物,教育,節(jié)日,習俗等方面,從母文化切入,進行反復類比,詳細講解,激發(fā)學生對外國文化了解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外國文化并接受外國文化,實現(xiàn)新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一味的去遷就對方的文化,只會讓自己處于劣勢,而平等的文化輸出和文化輸入,才能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贏得客戶的尊敬。

4.文化思維轉(zhuǎn)變 在與母文化進行類比之后,就要鼓勵學生接受新事物,新文化,并逐步的適應新文化。能做到置身其中的與外國客戶交流。所謂置身其中就是能將自己置身于英語文化背景下,這樣才能平等的與客戶進行交流,能夠讓客戶有親切感,有歸屬感,從而達到商務溝通的目的。同時,注意文化禁忌,尤其是宗教意義上的禁忌,一旦觸及了這些禁忌,不但會導致商務交流的徹底失敗,甚至會導致一些其他的不良后果。

5.文化自主學習 文化是個非常寬泛的范疇,僅僅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面是不可能完全進行文化遷移的,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自主的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文化繼續(xù)導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也應該看到,高職專業(yè)嚴格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yè)為生命的特殊性,所以,拓展專業(yè)技能以及更科學地利用外部環(huán)境必須作為一個原則來恪守。2

四. 結(jié)語

無論是高職英語專業(yè)還是本科英語專業(yè)的英語學習都要在文化導入的基礎(chǔ)上進行,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學習文化的過程。而商務英語專業(yè)非常側(cè)重和外國客戶的交流,而這種交流的成功不僅僅基于簡單的詞匯交流,更多的是文化意義上的共融和溝通,是文化習俗,文化情感的相互滲透的過程。所以文化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甚至是基礎(chǔ)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了圖快而省時省力的生硬的詞匯語法只會延緩學生二語習得的速度。而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適當?shù)奈幕谌牒蛯氪蟠笥兄趯W生建立一個愉悅,有邏輯的語言習得過程,完整的理解整個商務活動中的商務行為,商務語言,商務交流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第7篇: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關(guān)鍵詞] 跨文化交際 旅游英語 文化導入

一、旅游英語教學目標定位

旅游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ESP)的范疇。專門用途英語與一般用途英語(EGP)相對,是指從事某種特定行業(yè)或?qū)W習、研究某一特定學科所用到的英語。根據(jù)Jordan的觀點,專門用途英語分可為職業(yè)和學術(shù)英語兩大分支,學術(shù)英語又可再分為專門類學術(shù)英語(ESAP)和一般類學術(shù)英語(EAP)。而旅游英語涵蓋了職業(yè)和學術(shù)兩個層面,如飯店英語和導游英語屬于職業(yè)英語,旅游學英語則屬于學術(shù)英語。

旅游管理專業(yè)屬于應用性很強的專業(yè),其培養(yǎng)目標是要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合格、稱職的旅游工作者。作為一名稱職的旅游工作者,應該是一個文化大使,不僅要通曉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要通曉客源國的文化,要能在陪同接待外國游客的過程中進行兩種或多種文化的比較。目前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亟需一大批既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又熟練掌握從事旅游工作所需的旅游英語,還通曉旅游業(yè)務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旅游英語教學應以職業(yè)英語為主,學術(shù)英語為輔,在教學中還應當導入文化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將文化導入旅游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1.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依存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傳授和傳播要借助于語言。語言受文化的影響,反過來又對文化施加影響,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學習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這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掌握這種文化的獨特品質(zhì)以及它與母語文化之間的差異。不了解目的語文化,便無法正確理解和運用目的語。反之,越深刻細致地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就越能理解和準確地使用這一語言。

涉外旅游接待主要是為外國游客提供各種服務。良好的交際與溝通是服務的基礎(chǔ)。而語言是溝通的基礎(chǔ),或稱之為語言服務。這種語言服務不同于一般情況下兩個不同國籍人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允許有一些錯誤,比如語音、語法錯誤,或者是文化方面的錯誤,雙方一般是可以理解的。但對于旅游工作人員來說,是不允許的,這直接影響到服務質(zhì)量。因此,旅游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更是文化教學。

2.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需要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一個國家的哲學、信仰、倫理、心理結(jié)構(gòu)以及政治體制等諸多因素確定了該國的文化特點和人際交往規(guī)范。對于一個講母語的人來說,本國這些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已成為其日常生活中極其自然的事情,而對于不熟悉這一文化背景的外國人而言,則會形成文化障礙。旅游活動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文化交流過程,而旅游英語則是直接溝通這種跨文化交際的有效媒介之一,對推動文化傳播、消除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等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旅游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跨越文化障礙、提高交際能力的需要。

3.旅游的跨文化交際性要求旅游英語教學中必須導入文化

旅游的本質(zhì)是文化,旅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旅游和交際,尤其是和跨文化交際的密不可分是由旅游活動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的。另外,旅游者對異質(zhì)文化的追求是旅游具有“跨文化”屬性的重要原因。由文化的“異”引起的游客流動是國際旅游的主流。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際旅游者選擇中國作為旅游目的地就是為了體驗古老的華夏文化。在旅游接待中,旅游工作者尤其是導游肩負著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因此,在旅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語言教學,導入語言所承載的文化,還要注重主體文化的導入,不能忽視主體文化(母語文化)對交際能力的影響。

4.適當?shù)奈幕瘜肽軌蜇S富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適當?shù)剡M行文化導入,也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需要,把文化融入課堂教學,能豐富教學內(nèi)容,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適當?shù)奈幕瘜牒臀幕町悓Ρ饶芡貙拰W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旅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

文化的概念非常廣泛,它可以是指一個國家和民族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和精神文明的總和。由于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不同學科對它的概念和范疇的研究常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和側(cè)重性。旅游英語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既涉及到語言教學,又涉及到旅游文化的教學。因此,本文提到的文化教學不僅包括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也包括主體文化。

語言教學中的文化背景知識按功能劃分可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兩種。知識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的政治、經(jīng)濟、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藝術(shù)等文化知識;交際文化是指兩個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進行交際時,那些影響信息準確傳達的語言和非語言因素。它包括問候、致謝、稱呼等習語和委婉語、禁忌語等。由于旅游活動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文化交流過程,旅游英語教學中在英美文化導入時首先要加強交際文化的導入。在讓學生回憶和總結(jié)以前學過的問候、稱呼等交際語言的同時,還要適當?shù)刈寣W生了解非語言交際的表達方式,如手勢、體態(tài)、衣飾、對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觀念等。此外還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和了解相關(guān)的英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史地、文學及當代社會概況,了解和體會中西方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上的差異。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涉及到民俗、藝術(shù)、古建筑和園林、宗教、飲食等很多方面。在旅游英語教學中,筆者設(shè)計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古建筑和園林、中國民間工藝、中國主要傳統(tǒng)藝術(shù)、宗教、飲食六個專題用英文向?qū)W生介紹,重點讓學生掌握中國文化有的詞匯的英語表達。

四、旅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

1.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在語言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讓學生在模擬情景和真實情景中鍛煉、強化和提高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筆者在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shè)主要是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進行展示,多媒體教學有助于語言與文化習得的同步進行。電影語言情景教學給學生帶來增強跨文化學習意識的優(yōu)勢,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例如在Arrival這一單元,筆者借助英文原版電影《Terminal》的片段給學生展示機場情景,讓學生從中學習一些機場用語;在Hotel這一單元,借助《走遍美國》中的《二度蜜月》為學生展示酒店預訂、抵達,客人遭遇尷尬服務到后來另換酒店并享受優(yōu)質(zhì)服務而圓滿完成假期的全過程,讓學生在生動、逼真的視覺情景中學習酒店服務用語,深刻體會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的諸多細節(jié),從中還可以學到美國酒店業(yè)的一些先進理念。

另外,筆者還經(jīng)常運用圖片來說明、解釋某一個“文化現(xiàn)象”。如在介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除了漢民族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會增加一些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如傣族的潑水節(jié)、彝族、白族、納西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火把節(jié),針對這些節(jié)日,筆者會用一些圖片和自己親歷時所拍攝的一些短片向?qū)W生展示慶祝場景,并配以英文解說。

2.課堂融入法

教師結(jié)合課堂教學融入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如在Restaurant這一單元給學生補充中國飲食文化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在Sightseeing這一單元補充中國古建筑和園林的相關(guān)知識;在Shopping這一單元補充中國民間藝術(shù)和傳統(tǒng)藝術(shù)中的繪畫和書法等內(nèi)容。

3.中西文化對比法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比兩種文化的差異來導入文化,是較實用且有效的文化導入法。例如,在導入中國飲食文化時,就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jié)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在Sightseeing這一單元還會讓學生列舉一些中國非常有名的景點并用英語簡單描述,好多學生會提到長城,并描述她像一條騰飛的巨龍蜿蜒在中國大地,這時筆者就會將中西方對龍(dragon)的不同看法講給學生,并且提醒學生表述時可以用Chinese Dragon(中國龍)來區(qū)別西方象征邪惡的龍。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既熟悉了本國文化,又了解了英美傳統(tǒng)文化。

在一些情景模擬中,學生在問候用語,甚至一些體態(tài)語言的表達方面會犯一些文化錯誤。針對出現(xiàn)的錯誤,筆者會運用中西文化對比法對學生進行闡釋,例如在接團時,要表示對對方的關(guān)懷和尊重,不能說“You must have been tired now”(您一定很累了)、“You have had a hard time”(您累壞)或“You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您一路辛苦了)。如果這樣說了,會適得其反,讓對方受到傷害,因為他覺得在你眼里好像是“弱不禁風”似的。一般情況下應該說“How was your trip”、“Did you have a pleasant trip”或“Welcome! I have been expecting you”。在體態(tài)語言方面,如果想確認“您是在叫我嗎?”中國人常用食指指向自己的鼻子,而美國人用手心指向自己的胸口;伸出食指和中指,中國人表示“二”,可西方好多國家表示“V”(勝利);中國人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可是“八”字造型在美國人的眼里卻是“二”。學生只有正確掌握了中西文化的這些差異,在涉外旅游接待中才不會犯各種各樣的文化錯誤。

4.闡釋法

闡釋法要求教師結(jié)合所學教材內(nèi)容對有關(guān)的文化知識加以注釋,做到語言知識講到哪里,文化知識詮釋到哪里。這種方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時插入教學之中,有助于學生透徹理解和掌握課程難點,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

五、結(jié)束語

總之,旅游是一種文化,其中包含多元的文化,用文化教學指導旅游英語教學尤為重要。教師作為文化導入的設(shè)計者、組織者、鼓勵者和協(xié)助者,在旅游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文化導入時,應遵循適時、適量、切合實際的原則,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文化導入的積極參與者和探索者,從而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友良.專門用途英語(ESP)研究綜述[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6).

[2]何謹然.旅游的跨文化交際性研究[J].理論月刊,2007,(7).

第8篇: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關(guān)鍵詞: 高職英語教學文化導入語言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

我國新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根據(jù)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除了教授學生語言知識外,還應導入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從而增強人文教育。因此,高職英語教師要從根本上轉(zhuǎn)變觀念,重視文化導入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

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高,絕大多數(shù)學生只有中學的英語水平,而且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主要表現(xiàn)在詞匯量比較小、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匱乏、應用語言的能力很差等。筆者在課后和學生們進行了交流,發(fā)現(xiàn)喜歡學習英語的學生不到50%,有些學生甚至對英語完全不感興趣,只是為了通過大學英語三、四級考試而盲目地學習英語。這種狀況不容樂觀。英語學習興趣的濃厚與否,會直接影響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高職學生英語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對于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沒有學習動機。有些教師不了解高職學生的這一現(xiàn)狀,就可能會竭盡全力地維護好課堂紀律,殫精竭慮地給學生灌輸語法、詞匯知識,出現(xiàn)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累”的現(xiàn)狀。至于教學效果都無暇顧及,更別說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了。

二、文化導入的重要性

(一)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基礎(chǔ)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英語的語言知識及其表達方式,而且應當讓他們獲得新的知識、新的精神與理念,特別是了解和掌握與本國國情不同的他國事物、現(xiàn)象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和完善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特別是語言應用能力。對于一種語言的習得,決離不開對這種語言所表現(xiàn)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的了解。語言不但是文化重要而突出的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文化的載體,同時還是文化的產(chǎn)物。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認識文化的過程。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風俗習慣、、思維方式、道德觀、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中西方文化內(nèi)涵的差異必然造成詞義、句義、聯(lián)想意思、比喻意義等語言現(xiàn)象的差異。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學習者失敗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沒能把文化學習和語言學習有機結(jié)合起來,許多高職學生在英語考試中也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但讓大家尷尬和困惑的是,在跨文化交際中,學生的語用失誤頻頻,表現(xiàn)出的實際水平與其語言基礎(chǔ)大相徑庭。

(二)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人們學習外語通常出于兩種動機:一種是受學習、工作或生存等客觀需要的推動,被稱為工具型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另一種是因?qū)υ撜Z言或使用該語言的國家、民族及其文化充滿好奇心,或者對語言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屬綜合型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兩種動機,哪一種更能促進外語學習并無定論,但是如果學習者兼有兩種動機,那么他的外語學習積極性必然最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英語在中國受到學生、老師和社會高度的重視既是因為各種英語測試,也是因為英語是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掌握了英語就能獲取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文化,與更多的人們進行交流。對于一些高職學生來說,他們本身的英語基礎(chǔ)的確相對薄弱,但他們對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等人文知識卻非常感興趣。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很好地進行文化導入,加強背景文化知識的教學,通過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節(jié)日、風俗等情況的方式,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不自覺的快樂中,獲得知識,完善認知結(jié)構(gòu),從而使英語學習成為一件身心愉悅的美事。

三、文化導入的方式和途徑

(一)詞匯教學的文化導入

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著詞匯量少的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新詞的詞義、搭配等講解往往十分重視,并會給出多種例句幫助學生記憶掌握單詞,但對詞匯文化內(nèi)涵的講解卻往往缺乏重視。詞匯包含的文化意義非常豐富,它們是一個民族的語言、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的結(jié)晶,充分體現(xiàn)出這個語言群體的文化環(huán)境、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Sapir曾經(jīng)說到:“一種語言的詞匯可以看成是該語言群體所關(guān)注的所有的思想、興趣和工作的總匯。”由此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對學生輸入詞匯的拼寫和字面意義,又要讓他們記住這些詞匯的文化意義。比如:

1.掌握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有些同一概念的詞語在兩種文化中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教師凡是遇到在英漢語言里具有不同文化內(nèi)涵的詞匯時,就應不失時機地提醒學生。如英語中的retire一詞,雖然解釋為“退休”,但它和漢語中“退休”一詞所反映的文化價值觀念卻不同。英語retire略帶貶義,意思是65歲退休后就意味著失去了原有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收入,成為被人可憐、看不起的人。而漢語中的退休是指勞動者經(jīng)過了辛勤的付出,為社會作出了自身的貢獻后進入休閑放松、享受生活的黃金時代。又如,貓頭鷹在漢語和英語中的內(nèi)涵意義不同。英語中有as wise as owl(像貓頭鷹一樣聰明),表明講話人把貓頭鷹作為智慧的象征,禽獸間的爭斗要貓頭鷹來做裁判,而中國人卻視貓頭鷹為不吉祥之兆,其差別大相徑庭。為避免詞語的不等值性所帶來的交際窘迫,在初次學習這些詞的時候就應當讓學生對其特點加以了解。教師在教授詞匯時,不能只傳授它的基本含義,還應該傳授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

2.注意詞匯的使用范圍。例如:breakfast一詞,在美國令人想到的可能是面包、牛奶、燕麥粥、咖啡等;在中國,卻是大餅、油條、稀飯、饅頭等。由于文化的差異,在一種語言里有的詞在另一種語言里卻沒有對等的詞,如:漢語里有“”、“鐵飯碗”、“走后門”是英語里沒有的。英語里同樣有happie,coyboy等在漢語里沒有的詞匯。

(二)與交際有關(guān)的文化導入

隨著當前各國間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國際合作的廣泛深入,外語教學的內(nèi)容和目標也應隨之改變,特別是針對高職類學生來說,也許他們的英語讀寫能力不如本科院校的學生,但他們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卻可以通過日常的教學活動得以突破,從而使他們在社會活動中更具競爭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向?qū)W生導入與交際有關(guān)的文化知識:

1.與感謝、道歉等相關(guān)的日常用語。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與日?;顒酉嚓P(guān)的句子,這些句子看似簡單,但如果不恰當?shù)厥褂?就會帶來交際窘迫。第一,說道歉。英美人說“對不起”時常用“I am sorry./Pardon me./Excuse me.”,甚至不小心咳嗽也要說:“I am sorry./Excuse me.”而中國人說“對不起”的用法卻不同,如中國人說:“Sorry,my English is not so good.”但實際上自己英語水平并不差,因為中國人太謙虛了,英美人會認為中國人言不由衷。第二,見面打招呼。中國人一般在吃飯前后問:“吃過了嗎?”路上遇見了,會問:“上哪去?”但是如果問英美人:“Have you had your meal(吃過飯了嗎)?”英美人肯定表示不解:“你想請我吃飯嗎?”,問“Where are you going?”就會被認為是干涉?zhèn)€人隱私,是不禮貌的行為,而英語的問候語則是:“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第三,稱贊和謙辭。稱贊語是交際的劑,它使交際得以在融洽的氣氛中向前推進。英美人對于稱贊往往只說聲:“Thank you.”而中國人認為對別人的贊揚表示認同,太不謙虛了,中國人喜歡贊揚別人,貶低自己,對贊揚往往表示自謙。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提醒學生,讓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自編對話進行操練,做到學以致用,運用自如。

2.禁忌語與委婉語的使用。了解禁忌語及其相應的委婉語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在交際中會顯得唐突粗魯,極易引起尷尬或不快。如“poor(貧窮)”在英文中是一個可怕的字眼,它意味著生活困窘,也標示著社會地位低下,一般可以用needy,down on one’s luck,disadvantaged等詞替代。又如,同樣是指“肥胖”,fat會引起不快,plump則會使人聯(lián)想起身材的豐滿,而對于身體過瘦的女人用slender,slim(苗條)代替a skinny woman(骨瘦如柴的女人)會使人容易接受。對于疾病和死亡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其各自的委婉說法,英語中die會由go,pass away,be with the God等委婉語代替;一個人耳聾,不用deaf(聾子),而是用hard of hearing(耳背)來代替。不同國家的禁忌語和委婉語表達了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理念,英語委婉語也已成為英語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是英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讓學生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常識將有助于交際的成功開展。

(三)專題選修法

1.定期、限時開設(shè)文化課程或進行系列性的講座。講座作為傳授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對于文化教學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講座可以將支離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構(gòu)造,有利于學習者進行系統(tǒng)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且這種講座可給學生提供教師文化方面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他們的文化敏感性。但是,文化專題講座提供給學生的大都是直接的經(jīng)驗,而且大量冗長的講座往往會使學生感到厭倦,所以教師在設(shè)計講座時應該力求簡明扼要、生動有趣,將學生自己的文化體驗與講座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更多的體驗式學習機會。

2.分學期開設(shè)選修課。學校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分學期開設(shè)“歐洲文化入門”、“英國概況”、“美國概況”等文化類課程。文化導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學、教育、藝術(shù)、哲學、政治、科技、風俗習慣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識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學生才能真正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形成多角度、立體的思維方式。

四、文化學習評價的方法

通過測試的方法來考查學生對于所學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情況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筆者認為,在眾多的測試法中,作品集評價法是一種真實、可靠且綜合性的文化測試和評價方法。它指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通常是以學期、學年或階段為單位)按照教師的要求或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完成的一系列系統(tǒng)、有序的作業(yè)、研究報告、學習日記、測試等“文件”為基礎(chǔ),對學生付出的努力、進步的情況、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方法和成就的多少進行評價。比如:在學期開始時,教師與學生一起商定作品集,包括的內(nèi)容、各個作品的形式、評價的標準和時間計劃。學生通過參與評價內(nèi)容和目標的確定,更加清楚自己的學習任務,更能督促自己竭盡全力去完成學習內(nèi)容,實現(xiàn)學習目標。比如作品集內(nèi)容可以是閱讀文學作品,以泛讀的方式大量接觸英美文學作品,通過閱讀這些具有真實文化語境的語篇,學生能夠了解西方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取向、歷史文化背景等。在整個學期期間,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較高層次的指導,通過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及主要人物作本質(zhì)性的分析,使學生準確地把握作品內(nèi)容,增強對所學語言國社會、歷史、價值觀念等的認識,從而提高實際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期結(jié)束時,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和效果進行展示,可以是書面的形式,如論文、日記等,也可以是口頭的,如演講、表演等。教師將評價表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此外,學生交換文件夾,進行互評;最后,教師對學生的文件夾進行終評。根據(jù)學生對于文化知識、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各方面的掌握情況,給予等級評定,一般分為優(yōu)秀、良好、一般、差四個等級。這種評價方法有利于教師更好地設(shè)計和控制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最佳的學習氣氛。同時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這種評價法能刺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完成任務,能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

五、結(jié)語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導入必須寓于語言教學之中。在基礎(chǔ)英語課教學上,教師應結(jié)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注重把語言與文化有機結(jié)合,同時輔以第二課堂多元化的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既欣賞文化又學習和掌握語言技巧,以最終達到激發(fā)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以文化為切入點的英語教學模式,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它促使教師走出語言教學只教詞匯和語法的誤區(qū),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重視文化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第9篇:儒學文化論文范文

    論文摘 要 大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便必不可少?!缎戮幋髮W英語(第二版)》在編寫的過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因素,從多方面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的特點。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有效的進行文化導入,發(fā)揮出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從中了解多維立體的西方世界,提高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敏感性,并逐步地運用英語進行得體自然的交際。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明確地指出了大學生們應該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且能用英語進行靈活得體的交流。這必然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文化意識。

    順應形勢的需要,《新編大學英語》應運而生。該套教材按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編寫,每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聽、說、讀、寫、譯等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選用的語料也具有規(guī)范性、知識性,同時兼具時代性和趣味性,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因素,從多方面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該如何有效的進行文化導入,發(fā)揮出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幫助學生從中了解多維立體的西方世界,正是教師們應該著重思考和關(guān)注的問題。

    二、文化導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語言與文化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文化是語言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一定的文化必然有與之相對應的語言,失去了其包含的文化內(nèi)容,語言也不能獨立存在。前蘇聯(lián)語言學家朱利·洛特門說過“沒有一種語言不是植根于某種具體的文化之中的;也沒有一種文化不是以某種自然語言的結(jié)構(gòu)為其中心的”。因此,作為一種語言教學,我們必須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文化導入,在幫助學生加深對語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充分了解語言內(nèi)容背后的文化意義。

    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而語言交際總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規(guī)則。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形成了不同的語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由此產(chǎn)生了不同的文化。而作為文化外在表現(xiàn)的語言,在其本身的特點和使用上無不體現(xiàn)出該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差異。在交際中語法錯誤往往能夠被容忍,語用失誤卻容易產(chǎn)生誤解。美國語言學家沃爾夫森認為“母語國家的人在與外國人交談時,對外國人的發(fā)音和語法錯誤往往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相反,對違反談話準則的行為一般則認為是態(tài)度無理。”由于漢英文化之間具有巨大的差異,學習者往往會受到母語即漢語的負遷移影響,如果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不了解,只是依賴于漢語文化的思維方式來理解,不僅自己望文生義,也會因為交際不當使對方造成誤解。因而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將文化背景知識傳授給學生,讓他們對漢英文化的異同進行比較,對于不同于母語文化的英語文化特征著重指出,使學生對英語文化中較為突出的特征加深了解,從而減少母語文化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

    此外,學生學習了有關(guān)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如英語國家一些相關(guān)的地理常識、歷史背景、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學藝術(shù)、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知識,也能使他們知識面得以擴大,視野得以拓寬,最終使他們的知識結(jié)構(gòu)得以優(yōu)化。

    三、文化導入在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由于大學英語并非英語專業(yè),其教學課時相對有限,而文化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體系,內(nèi)容包羅萬象,因此大學英語里的文化教學不可能像英語專業(yè)所開設(shè)的英美文化課那樣面面俱到,而是應該與英語語言教學相結(jié)合,恰當而有效的進行導入。以下是筆者在進行《新編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三冊教學的時候,運用不同的方法結(jié)合課文進行的文化導入。

    (一)文化差異對比

    因為漢英文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間存在了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也對學生的英語知識掌握和運用產(chǎn)生了巨大的干擾,要克服這種干擾,只有去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兩種文化的對比,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漢英語言結(jié)構(gòu)與文化之間的異同,且重點是差異和沖突。

    以第四單元“擇業(yè)規(guī)劃”為例,作者在分析了當今學生找工作的誤區(qū)之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議。其中提到換工作的觀念,作者指出“換工作和改職業(yè)在任何年齡都會發(fā)生”,并鼓勵學生如果發(fā)現(xiàn)選擇的職業(yè)不適合自己,可以馬上重新開始新的工作。在這點上,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中國換工作是否也和歐美一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否在任何年齡都可以重新開始。在激烈的討論中,漢英文化的差異性也得到了分析。因為中國文化重視群體,強調(diào)“大一統(tǒng)”思想;相反,西方文化推崇個人主義,強調(diào)個人的存在價值,因此兩者也具有不同的價值觀。中國人雖然也換工作,但換工作的時候考慮的因素不僅包括本人,還有其他許多周邊因素,而歐美人相對換工作就比較簡單,因為他們主要考慮的因素就是本人的發(fā)展。

    又比如第三單元的主題是“社會問題”,通過如今很多孩子脖子上掛的鑰匙體現(xiàn)出美國家庭模式的轉(zhuǎn)變,即由以前的丈夫工作、妻子在家照顧孩子這一類型轉(zhuǎn)變?yōu)榉蚱揠p方都要工作,而孩子無人照顧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家庭經(jīng)濟支出的增長所帶來的必然的后果。這一現(xiàn)象在中國早已發(fā)生,即所謂的雙職工家庭,且如今中國家庭的另一新現(xiàn)象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產(chǎn)生了大量的留守兒童。

    通過這些類似的對比分析,學生對對英語文化的感知能夠加深,文化敏感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能自發(fā)地運用文化差異對比分析去了解英語文化不同于漢語文化的獨特之處。因此文化差異對比分析是文化導入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

    (二)課文背景知識介紹

    在上每一個單元之前,對該課文的相關(guān)背景知識需要做一個簡要的介紹,一般包括一些相關(guān)的地理常識、歷史背景、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學藝術(shù)、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知識。這是因為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描述所產(chǎn)生的背景,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是文化導入的必需部分。

    以第九單元“音樂”的閱讀課文《甲殼蟲樂隊》為例,甲殼蟲樂隊作為西方音樂文化最為杰出的代表之一,其音樂作品包含了那些急切需要被公眾傾聽的聲音,具有從英國當時文學領(lǐng)域?qū)氲墓と穗A級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一直被認為當成引導搖滾從流行音樂走向嚴肅藝術(shù)的標簽,影響了歐美的一代年輕人,時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遺留的痕跡。通過對甲殼蟲樂隊的成員、音樂作品、音樂風格以及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的介紹,學生對歐美搖滾樂的知識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文化導入的輔助作用也得以體現(xiàn)出來。

    (三)多媒體手段

    在信息發(fā)達的當下,多媒體已經(jīng)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學輔助手段,尤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各種視頻、音頻以及最新的語料都能通過多媒體手段形象具體的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起到的教學效果也事倍功半,文化導入也不例外。

    第二單元“神話與傳說”主題非常有趣,可以讓學生分組制作幻燈片來給大家講述自己所知道的神話傳說?;蛘呖梢宰寣W生先欣賞有關(guān)于神話傳說的影片,然后進行相應的討論。

    同樣,第七單元的“旅行的樂趣”,可以給學生欣賞一些歐美國家的風情,并適當?shù)膶胂嚓P(guān)的旅游英語表達方式。而第九單元“音樂”還能讓學生學唱一些簡單又好聽的英文歌曲,因為歌曲往往帶有比較明顯的文化風格和特色,可以幫助他們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含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四)實踐

    教師在引導學生不斷輸入英語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們不斷的實踐,使所學的知識真正融會貫通。

    例如第五單元“語言”,課文講述了海倫凱勒學習語言的故事,在分析完課文之后,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學習英語的感受用英語互相交流,討論學習的難點。多數(shù)學生均表示“中國式英語”是他們最頭痛的問題,可是明知道使用不當,也很難改正。在交流的過程中,好多學生便面臨話在嘴邊卻苦于無法恰當表達的局面,筆者根據(jù)這個也是眾多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通病,指出“中國式英語”形成的主要根源在于對英語文化的不理解或一知半解,借機強調(diào)了了解英語文化的重要性,并向?qū)W生分析了之前錯誤表達的文化根源,同時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表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加深對英語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