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漢語拼音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漢語拼音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關鍵詞】《漢語拼音方案》 音位劃分 隔音規(guī)則 省寫規(guī)則

漢字是表意文字,從字形無法判斷一個字的讀音,所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中先學習漢語的標音系統(tǒng)十分之重要。目前,現(xiàn)代漢語常用的標音符號主要有兩種:漢語拼音和國際音標。《漢語拼音方案》是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重要工具。然而《漢語拼音方案》不是專門為對外漢語語音教學設計的,所以不具有普適性。它的運用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遇到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漢語拼音方案》共分五個部分: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及說明、聲調符號、隔音符號以及其使用規(guī)則。而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最多的除了《方案》中的音位劃分問題,便是《方案》的使用規(guī)則問題。

首先,是漢語拼音音位劃分的問題。存在爭議的是“bo、po、mo、fo”?!癰o、po、mo、fo這四個音節(jié)的拼法與實際讀音不太一致,即在聲母與韻母之間有一個過渡的w,拼寫中沒有反映出來,如果學生完全按照拼寫去發(fā)音,肯定是不對的?!?關于這段話我有不同的觀點。魯?shù)挠^點在語言學的角度上是完全沒有錯的,但是問題的關鍵是有沒有必要在教學中解釋的這么專業(yè)。在我們學習漢語普通話的過程中我們也是試用著“bo”的拼音方法卻發(fā)出與之不相符的語音。這并不會對我們的學習造成障礙,而且我們也是在接觸語言學專業(yè)知識之后才知道原來如此。其實,筆者認為在實際發(fā)音時即便教學中沒有刻意強調“bo、po、mo、fo”這幾個音中存在沒有標出來的“w”的音,這個看似不存在的發(fā)音動作卻會被發(fā)音者在實際發(fā)生中完成。因為在所有音節(jié)里聲母和韻母的讀音都不完完全全是它們獨立時的發(fā)音,它們總是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彼此。所以大可不必強調這些語音點,否則反而會給語言習得者帶來額外的負擔。普通話元音音位有很多因為變體。如:/a/的主要因為變體有[a]、[A]、[α]、[ε],/o/的主要音位變體有[о]、[σ]等等。一研究者認為只用“a”來表示四個音位變體是形成語言習得者漢語語音“洋腔洋調”的一個原因,因為“a”對實際的發(fā)音描寫的并不標準。如《俄漢語音對比與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淺析》(于曉2011)可是,在討論這個問題時這些學者們忘記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音位的劃分原則。音位劃分原則有四條:對里原則、音感差異原則、互補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所以,即便是習得者在交流中發(fā)音不標準,也不會影響意義的表達。而且,如我在上文所說在語流之中每個音素都是受前后因素的影響的不會發(fā)起本來的音。所以這些音位變體即便不去教也會在語流中自動出現(xiàn)。

其次,《方案》的規(guī)則也存在著很多爭議。

第一、隔音規(guī)則中隔音字母的使用?!斗桨浮芬?guī)定零聲母音節(jié)i行ü行用y作開頭。使用原則是:1.i行零聲母音節(jié),i如是韻頭,一律把i改寫成y,如是韻腹,在i的前面加y;2.u行零聲母音節(jié),如果是韻頭,一律把u改寫成w,w如是韻腹,在u面前加w;3.ü行零聲母音節(jié)一律改寫成ü前加y并去掉兩點。y和w的規(guī)則使得拼寫復雜化。這無疑是不必要地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在教學上,只要學著方便、教著方便,應該而且可以根據(jù)外國人的學習特點做一些變通,使拼寫簡化??砂褃和w處理成半元音作聲母,那么所有的聲母(包括半元音)和韻母都是拼合關系,加y和w跟改y和w的規(guī)則就自動消失,從而大大簡化了拼寫規(guī)則。

第二、省寫規(guī)則。最突出的是疑問是:“ui、iu、un這三個韻母,原形是uei、uen、iou。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韻母在讀不同聲調時,讀音有變化:讀第一、第二聲時,中間的e和o就幾乎隱匿了;讀第三、第四聲時,e和o就又顯現(xiàn)了,實際的讀音是uei、uen、iou,假如都照-ui,-iu,-un讀,聽起來就很失真,因此不能不在教學中注意?!?這個還是我在前面提到的錙銖必較的問題。在實際音節(jié)中i和u相連接的音節(jié)在滑音的過程中必然會自然而然地加入“e”這個音,當“u”、“i”存在于語流中時它們便不是本來的音了,而是一個個聯(lián)系緊密且相互影響的整體,不能把他們完全割裂來看。再者若是真把“e”這個音加入音節(jié)中,“e”也不是它的本音了。

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用大部分時間練習的是漢語拼音音節(jié)的整體認讀。所謂以音節(jié)為單位進行整體認讀,一開始就把聲母、韻母、聲調組合到一起,成為一個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一一音節(jié),讓學生來掌握它的發(fā)音。教學步驟是:首先讓學生掌握由韻母和聲調組成的音節(jié)(大約有130個),然后再讓學生掌握由聲母、單韻母和聲調組成的音節(jié)(大約有250個),最后再讓學生掌握由聲母、復韻母(鼻韻母)和聲調組成的音節(jié)(大約有920個)。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以音節(jié)為單位進行整體認讀的能力。

總體而言 ,我覺得不能把《現(xiàn)代漢語拼音法案》視為洪水猛獸。因為外國學生學習的是漢語,而《方案》是漢語的一部分,是現(xiàn)代漢語特有的部分。沒有必要排斥它的特殊性,如果不用《方案》而采取國際音標的方式,那么學習者所學的漢語便不是地地道道的漢語。我們應該使之成為規(guī)范的準則,而其帶來的不便之處,我們要格外重視,在教學中反復強調。這些都不是什么原則性的問題,學習外語可以被看作是包容另外一種語音系統(tǒng)的過程,所以要。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3]趙金銘主編,《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王建勤主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第2篇: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二、測試對象:一年級全體學生

三、測試時間:11月上旬,不及格學生一個星期后進行補測。

四、測試內容:(百分制,60~74分為合格,75~89分為良好,90~100分為優(yōu)秀)

分五塊:

1、單個漢語拼音字母認讀(30個共30分)

(范圍:漢語拼音字母表中的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

2、帶調的單個音節(jié)認讀(10個共10分)

(注意:能直呼的盡量直呼,不熟練的可以拼讀,包含三拼音節(jié))

3、詞組的音節(jié)認讀(9個共20分)

(盡量做到直呼音節(jié)。)

4、拼音句子認讀(兩句共20分)

5、“認一認”中的漢字(20個共20分)

四、測試方法

1、學生進測試間后先拿張測試卷自行準備2-3分鐘,然后在測試老師面前自己一題題讀下來。

2、學生拼讀時,教師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對讀錯的音節(jié)做上記號,如果學生開始拼錯,后又自行糾正,則視為正確。

五、測試評分標準

1、拼錯,根據(jù)分值全扣;

2、如果拼對,但聲調錯誤,則扣一半;

3、句子不流暢或破句酌情扣分(最多2分)。

第3篇: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坐的音序是z。音序(sequence)是指音節(jié)的第一個字母的大寫,就是以漢語拼音為順序。通常用于字典上的字詞排列。其中少了V(因它v不能做音序,而且讀不出來)。不過在音節(jié)中,韻母ü可以代替V。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漢語拼音方案》中規(guī)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個現(xiàn)代漢語的標準語音即普通話的語音音節(jié)。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4篇: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迎的音序是:Y。音序(sequence)是指音節(jié)的第一個字母的大寫,就是以漢語拼音為順序。通常用于字典上的字詞排列。不過在音節(jié)中,韻母ü可以代替V。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漢語拼音方案》中規(guī)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個現(xiàn)代漢語的標準語音即普通話的語音音節(jié)。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5篇: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網(wǎng)的音節(jié)是:wang。音節(jié)(Syllable)是表音語系中單個元音音素和輔音音素組合發(fā)音的最小語音單位,單個元音音素也可自成音節(jié)。漢語中沒有音節(jié)的概念,音節(jié)是借用詞;漢語音節(jié)是借用表音語系中的元音音素、輔音音素組合構成的。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漢語拼音方案》中規(guī)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個現(xiàn)代漢語的標準語音即普通話的語音音節(jié)。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6篇: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池的音節(jié)是:chí。音節(jié)(Syllable)是表音語系中單個元音音素和輔音音素組合發(fā)音的最小語音單位,單個元音音素也可自成音節(jié)。漢語中沒有音節(jié)的概念,音節(jié)是借用詞;漢語音節(jié)是借用表音語系中的元音音素、輔音音素組合構成的。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漢語拼音方案》中規(guī)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個現(xiàn)代漢語的標準語音即普通話的語音音節(jié)。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7篇: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漢語拼音方案》共分5節(jié):(一)字母表;(二)聲母表;(三)韻母表;(四)聲調符號;(五)隔音符號。一開頭就是字母表。方案規(guī)定字母名稱如下:

字母: Aa Bb Cc Dd Ee Ff Gg

    ㄚ ㄅㄝ ㄘㄝ ㄉㄝ ㄜ ㄝㄈ ㄍㄝ

    Hh Ii Jj Kk L l Mm N n

    ㄏㄚ ㄧ ㄐㄧㄝ ㄎㄝ ㄝㄌ ㄝㄇ ㄋㄝ

    Oo Pp Qq Rr Ss Tt

    ㄛ ㄆㄝ ㄑㄧㄡ ㄚㄦ ㄝㄙ ㄊㄝ

    U u Vv Ww Xx Yy Zz

    ㄨ 萬ㄝ ㄨㄚ ㄒㄧ ㄧㄚ ㄗㄝ

    V 只用來拼寫外來語、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寫體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書寫習慣。

    這就是 “字母表”的全部內容。

    任何文字的字母都有它的字母名稱。同樣是用拉丁字母,英語字母有英語字母的名稱,就是A[ei] B[bi] C[si] D[di] E[i] F[εf] G[]……那一套。法文呢,它的字母名稱是:A[a] B[bε] C[sε] D[dε] E[ε,] F[εf] G[]……。法文字母有附加符號,如ç é ê è,é比e舌位高而靠前,就是國際音標的[e],è ê比 é 舌位低些,相當于[ε],但是在詞典中不管上面的附加符號,只依abcdefg的次序排序。

    漢語拼音字母應當有自己的名稱。咱們管它叫做“漢語拼音字母”,而不叫“英文字母”,雖然字母形式一樣。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拼音方案研究組縱覽全球使用拉丁字母的各國文字,各有各的字母名稱。(參見周有光《文字改革概論》第三章附錄[3]各國拉丁字母名稱比較表,含20種語文字母名稱。) 漢語拼音方案字母根據(jù)各個字母的發(fā)音,參照各國字母的名稱,定下了如上的名稱。這本來是極為正常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因為字母表盡管各國的名稱不同,但它的字母順序是全球一致的。這就使全世界的文獻排序有了統(tǒng)一的標準。這在現(xiàn)代生活中,是極為必要的。漢語拼音有自己的字母名稱是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是考慮得不錯的。

    漢語拼音字母名稱,元音以其本音為字母名稱;輔音如不加上一個元音就聽不清楚,所以參照拉丁文的讀音,做了個別調整:j k q r大體參照英語字母的讀法,讀做jiε,kε,qiu,ar(拉丁文字母無j ;k 如按拉丁文讀做ka,則易同ha混;q如讀ku,則與漢語聲母相差太遠;r如讀εr,容易與εl混.)。另外, n為了避免同l混,讀做nε; w為拉丁文所原無,y的拉丁字母讀音參照希臘文的Υυ讀做ypsilon,我們當聲母用,就把它們讀做wa 、ya; 還有拉丁文的 z,參照希臘文的Ζζzeta讀做zεt,我們也按多數(shù)輔音的辦法,后加一個ε。以上字母讀音,也同國際上大多數(shù)國家文字字母相同或相近,在設計時,應該說,是既體現(xiàn)了漢語的特點,也跟國際習慣相適應的。26個字母,為了便于記憶,還把它按照漢語詩詞格律,編成四句,前兩句各七個字,后兩句各六個字,句末押韻:

    a bê cê dê e êf gê, ha i jiê kê êl êm nê.

    o pê qiu, ar ês tê; u vê wa, xi ya zê.

    這樣一來,n讀成 nê,也押韻了,符合中國口訣的民族形式.并且又給它譜了一首《字母歌》。兒童唱唱歌兒就把字母名稱和順序給記住了。

    這本是個好辦法,可是,過去教漢語拼音往往不注意這個,總是一開始就教6個單元音韻母和四個聲調,然后教其他聲韻母和整體認讀的音節(jié)。上世紀80年代,中央電視臺教學漢語拼音,也是這樣個教法。我曾建議先教《字母歌》,欄目主持人(也是電視中的教學者)說,教材不是這樣編的,要最后才教《字母歌》。也許這是他們的教學經(jīng)驗,我不敢說自己一定對,也就不好堅持了。

    不過我想,即使依我說的做,怕也未必行。因為方案已經(jīng)公布快30年了,漢語拼音字母名稱沒有推行開。我推究其原因,以前研究拼音教學法,倒是設計了多種教法,進行了實驗;但是對于字母名稱的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強調。沒有強調教字母歌,而是一開始就教聲韻調的發(fā)音。字母名稱實際形同虛設。另外,在確定字母名稱時,也許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字母名稱單注意到字母的發(fā)音和國際慣例,卻忽略了北京口語里都存在有哪些音節(jié)。北京話是普通話的語音標準,北京人當然是標準的老師。但在北京話里,ㄝ(ê)只是個嘆詞,它是不同任何聲母相拼的。你一開始就教字母名稱,北京人可就為難了,因為教師口里就沒有ㄅㄝ、ㄆㄝ、ㄇㄝ、ㄈㄝ 這些音,你教他怎么教?公布方案時由于拉丁方案是個新事物,當然得利用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的注音符號,就用它來標注聲母。你看那“聲母表”下每個聲母下面標注的注音符號及其漢字的讀法:ㄅㄛ玻、ㄆㄛ坡、ㄇㄛ摸、ㄈㄛ佛……為什么沒有注ㄅㄜ、ㄆㄜ、ㄇㄜ、ㄈㄜ,(比較ㄍㄜ哥、ㄍㄜ科、ㄏㄜ喝),或者ㄅㄝ、ㄆㄝ、ㄇㄝ、ㄈㄝ呢?就因為北京話里沒有那些音節(jié),注不出它們的漢字來。這不能怪設計字母名稱的疏忽,只是在教學中沒有總結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周有光先生在寫《漢語拼音方案基礎知識》一書時(1995)在“字母的名稱”一節(jié)中說:“拼音字母中的輔音字母,要在后面加上元音成為名稱。有的在輔音后面加上一個‘誒’音作為名稱。(‘誒’字的讀音是 ê 或 ei)。b念‘杯’(bê 或 bei)……有的在輔音前面加一個‘誒’音作為名稱。f念‘誒夫’(êf或eif)。L念‘誒勒’( êl或eil)……” (周有光《漢語拼音方案基礎知識》,語文出版社,1995,第22頁。)

第8篇: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漢語拼音方案》對普通話音節(jié)的拼寫有如下具體的規(guī)定:給漢語注音時,實行分詞連寫,即同一個詞的音節(jié)要連寫,詞與詞一般分寫。按此規(guī)定給兩個音節(jié)以上的詞注音必然會涉及到音節(jié)連寫造成的音節(jié)界限是否混淆這一問題,為了使音節(jié)界限明晰,《漢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了漢語的隔音方法:主要采用隔音符號與隔音字母來隔音。

《漢語拼音方案》的第五部分是“隔音符號”。其中規(guī)定:“ɑ,o,e開頭的音節(jié)連接在其他音節(jié)后面的時候,如果音節(jié)的界限發(fā)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例如pi’ɑo(皮襖)?!?/p>

這個規(guī)定說明了兩個問題:

1.“ɑ,o,e開頭的音節(jié)連接在其他音節(jié)后面”。站用《漢語拼音方案》記寫漢語的時候,要分詞連寫(不是一個一個音節(jié)分開寫),雙音節(jié)和多音節(jié)的詞就要把兩個或多個音節(jié)連接著寫,音節(jié)之間不能有空隙,例如tongxue(同學)、you’eryuɑn(幼兒園)。

2.“如果音節(jié)的界限發(fā)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弊屛覀兿瓤蠢樱匆粼~fɑngɑn究竟是什么意思昵?“反感”?“方案”?不易確定。如果要表示的是“方案”,那么,拼音方案規(guī)定需寫成fɑng’ɑn,即,在音節(jié)fɑng和ɑn之間加個隔音符號(’)。否則,就是“反感”的意思。再比如xiɑn,是什么意思?“仙(先)”?“西安”?如果要表示的是西安,就應該在xi和ɑn之間加上隔音符號。另外,x字母大寫,成為xi’ɑn。又如前面的例子you’eryuɑn(幼兒園),盡管you和er之間如果不加隔音符號并不會出現(xiàn)“是yo和uer,還是you和er?”的疑問(因為漢語里沒有yo和uer這樣的音節(jié)),可是為了使音節(jié)界限更加明晰,在you和er之間還是用上隔音符號為好。

隔音還可以采用隔音字母y,w?!稘h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i行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i要改作y或在i前加上y,如yiyao(醫(yī)藥);u行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u要改作w,或在u前加上w,如wuiwu(威武);ü行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ü要寫作yu,如yuyi(雨衣)?!稘h語拼音方案》關于音節(jié)沒有聲母時用y、w代替i、u,或在i、u之前加y、w,以及用yu代替ü的設計,主要就是為了i行、u行、ü行韻母連接在別的音節(jié)后時音節(jié)界限的分明。試想“醫(yī)藥”如果不寫成yiyɑo而寫成iiɑo,它的兩個音節(jié)的面貌是何等模糊難辨。所以,y、w實際上是兩個起隔音作用的字母,而“’”則是起隔音作用的符號。前者用于i行、u行、ü行韻母的音節(jié),后者用于ɑ,o,e起頭的音節(jié)。

二、隔音符號用法新探

隔音符號的使用與隔音字母y、w的使用從某種意義上講確實可以避免所有的零聲母音節(jié)與前面的音節(jié)界限發(fā)生混淆的問題。但音節(jié)界限混淆問題并不是只發(fā)生在零聲母音節(jié)上,還可能發(fā)生在鼻韻母上。普通話共有16個以n、ng為韻尾的鼻韻母,而n和g又都是可以充當聲母的。這樣,帶鼻韻母的音節(jié)就可能與連接在后面的音節(jié)界限發(fā)生混淆。這樣總結起來,容易造成音節(jié)界限不明的音素共有8個,即,ɑ、o、e、i、u、ü、n、ng。由ɑ、o、e、i、u、ü六個音素組成的零聲母音節(jié)與前面音節(jié)的界限可以利用隔音符號與隔音字母劃分開,暫且放在一邊,問題就出現(xiàn)在n、ng兩個音素上。

1.輔音n可以作聲母,出現(xiàn)在音節(jié)開頭,又可與ɑ、o、e、i、u、ü組成帶鼻音韻母ɑn、en、in、uen、iɑn、uɑn、üɑn、ün,在這些韻母中n都出現(xiàn)在音節(jié)末尾作韻尾,可見輔音n具有雙重性質,因此,當以n為開頭的音節(jié)與前面的音節(jié)組成雙音節(jié)詞或多音節(jié)詞時,如果前面恰巧與ɑ、o、e、i、u、ü相連,那么就很容易將n當做前面音節(jié)的韻尾,如“姑娘guniɑng”,“比擬bini”兩個音節(jié)中的n本屬于第二個音節(jié),如果不加入隔音符號就很容易與前面的音節(jié)相拼為“gun”和“bin”。

2.ng是n和g的組合,是輔音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出現(xiàn)在音節(jié)中時不能作聲母,只能充當韻尾。輔音g既可作聲母出現(xiàn),又可出現(xiàn)在音節(jié)末尾,與n組合為ng,這就為音節(jié)界限混淆提供了可能性:ng一旦連接在以ɑ、o、e、i、u、ü為末尾的音節(jié)后面的時候,就容易使人產(chǎn)生誤解,而把ng割裂開來,把g當成一個音節(jié)的聲母,把n作為前一個音節(jié)的韻尾,如huɑngɑn;輔音聲母g遇到前邊音節(jié)是以n作韻尾的音節(jié)時,容易被人誤認作為韻尾ng而使后面的音節(jié)成為零聲母音節(jié),如,單干dɑngɑn很容易拼成檔案。

其實,大部分輔音出現(xiàn)在音節(jié)中除了參與構造音節(jié)外,還發(fā)揮出了相當于隔音字母的隔音作用。普通話音節(jié)多數(shù)是有輔音聲母的音節(jié),漢語拼音字母單個音節(jié)的拼讀習慣是:輔音字母不能單獨地構成一個音節(jié),總是跟后面的原因拼合成音節(jié),多音節(jié)的只有在后邊沒有元音的情況下,輔音字母才跟前面的音素拼合,例如shɑng、kɑng、lɑn。這樣,輔音字母就起了標明音節(jié)界限的作用,但n、ng兩個輔音又有特殊情況,后面要進行分析。

隔音字母的運用沒有問題,姑且放在一邊,問題就出在隔音符號上。按《漢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ɑ,o,e開頭的音節(jié)連接在其他音節(jié)后面的時候,如果音節(jié)的界限發(fā)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但如上文中提到的例子you’eryuɑn(幼兒園),盡管you和er之間如果不加隔音符號并不會出現(xiàn)“是yo和uer,還是you和er?”的疑問(因為漢語里沒有yo和uer這樣的音節(jié)),可是為了使音節(jié)界限更加明晰,在you和er之間還是用上了隔音符號。又如,he’ɑi(和藹)、hɑi’ou(海鷗)、chɑo’e(超額),不用隔音符號,界限也很清晰,但仍然加了隔音符號??梢钥偨Y出以元音為末尾的音節(jié)后面連接一個以ɑ,o,e開頭的音節(jié),這時要加隔音符號。

我們給“桑塔納”注音,注音為sɑngtɑnɑ,可能有sɑngtɑnɑ和sɑngtɑnɑ兩種讀法,但《漢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以ɑ,o,e開頭的音節(jié)連接在其他音節(jié)后面的時候,有必要才加,所以sɑngɑtnɑ不能加隔音符號,但音節(jié)的界限確實發(fā)生了混淆。總結得出,當n、ng出現(xiàn)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jié)的連接處時,如果在它們后面有隔音符號,那它們當然是前附于上一個音節(jié)的,如果沒有隔音符號,那么必然會導致音節(jié)的界限不清,例如zhengɑn、zhene,這就是隔音符號的問題所在。再如,chɑng’ɑn和chɑngɑn,“長安”加了隔音符號,而類似于“產(chǎn)感”的,就不加隔音符號了,我認為這樣做是極不合適的。單獨拿出一個詞當然很容易辨別,但如果把它放到語流中去快速朗讀,必然會引起讀者的懷疑,不知讀哪個詞好,必然會影響到朗讀的連貫性。雖然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可以作出判斷,但仍然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和目力。

既然類似于you’eryuɑn(幼兒園)、he’ɑi(和藹)、hɑi’ou(海鷗)、chɑo’e(超額)這樣不加隔音符號音節(jié)界限也很清晰的詞都用了隔音符號,那么為何音節(jié)界限不清的類似于sɑngtɑnɑ(桑塔納)和chɑngɑn(產(chǎn)感)這樣的詞就不能加隔音符號呢?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解除隔音符號使用條件的限制,只要音節(jié)界限不清晰就可以使用隔音符號,如shɑng’e(上腭)shɑn’ge(山歌),這樣,音節(jié)的界限自然就變得更清晰了。

結語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我認為,《漢語拼音方案》中對隔音符號的敘述不科學,“音節(jié)界限發(fā)生混淆”這一表述的具體表現(xiàn)沒有明確,所以,人們對容易發(fā)生音節(jié)界限混淆和不容易發(fā)生音節(jié)界限混淆的情況不容易作出正確的判斷。應該表述為:“ɑ,o,e開頭的音節(jié)連接在其他音節(jié)后面的時候,或以ɑ,o,e,i,u,ü和n,ng同時出現(xiàn)于第一個音節(jié)的末尾與與其相連的音節(jié)的開頭時,如果音節(jié)界限不清,就用隔音符號(’)隔開”,我想這對《漢語拼音方案》乃至普通話的推廣都是大有益處的。

摘要:我們給多音節(jié)詞注音時,經(jīng)常會遇到音節(jié)界限混淆的問題,為了避免發(fā)生這一問題,《漢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可以利用隔音規(guī)則來明確音節(jié)的界限,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隔音規(guī)則并不能防止所有的音節(jié)界限發(fā)生混淆,據(jù)此便是由此入手來分析隔音符號的新用法的。

關鍵詞:隔音符號;音節(jié);界限混淆;n和ng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王艾錄.隔音符號用途異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5):72-74.

第9篇:漢語拼音方案范文

關鍵詞:以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單元音韻母ü;偏誤

一、留學生習得漢語單韻母ü的偏誤現(xiàn)象

撮口呼ü[y]韻母是舌面、前、高、圓唇元音。以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在學習單韻母ü的過程中,普遍會出現(xiàn)如下三種偏誤。一是常常把ü發(fā)成 iü、iu、u、i等。如把把“女人”說成"niǚlrén”;“拒絕”的“jù”聽起來像“zhù”等。二是留學生把i、u與ü相混淆,他們在說“Shū”的時候聽起來像是“Xǖ”,把“竹子”說成是“Zhǘzi”等。三是受《漢語拼音方案》的影響,ü在聲母 j、q、x 和零聲母 y 后要省寫兩點,很多學生誤認為這是 u 而誤讀。這種三種種偏誤不僅發(fā)生在留學生語音學習的初期,并且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僵化”,貫穿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始終。

二、留學生習得漢語單韻母ü的偏誤成因分析

2.1漢英語音系統(tǒng)的差異

漢語語音系統(tǒng)中單元音韻母ü在以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的語音系統(tǒng)中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英語中沒有在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上跟漢語拼音ü相同的因素,但是在英語的元音系統(tǒng)中存在跟漢語單韻母ü的書寫形式(與舌面音相拼時的書寫形式)形同,而實際發(fā)音不同的u。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使歐美學生一看到頭上不帶兩點的漢語單韻母ü就習慣性的與英語語音系統(tǒng)中短元音u對號入座而導致偏誤產(chǎn)生。

2.2教材的省寫

單元音韻母ü與舌面音聲母相拼時留學生出現(xiàn)發(fā)音偏誤大部分是教材省寫的緣故?!稘h語拼音方案》中規(guī)定,由于聲母 j、q、x只與齊齒呼或撮口呼組合為一個音節(jié),本來“句”“去”“許”應當拼寫為jǜ、qǜ、xǚ。但是,由于這三個聲母從來不跟u[u]或者u[u]開頭的合口呼韻母組合成一個音節(jié),所以 j、q、x聲母后面的ü一律改為u,上述三字拼寫為jù、qù、xǔ。換言之,當看到 j、q、x后面的韻母是u時,要讀ü[y]。但是有些留學生不知道這點,在拼讀時只是單單把看到的聲母和韻母相拼,完全忽視了ü上兩點被省略的問題。例如當留學生們讀“趣”這個音時直接把它發(fā)成了 q 和 u 相拼的音。

三、留學生習得單元音韻母ü的教學策略

3.1帶音法

ü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由于母語中沒有類似的發(fā)音,要掌握 ü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對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來說比較困難。教學中,我們常采用帶音法。因為 i 與 ü除了唇形不同,其他的發(fā)音部位及發(fā)音方法都相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元音 i 來引導。即用[i]來引導學生學[y]。具體的做法是,先讓學生發(fā)[i]的音,聲音不斷,舌頭保持不動,然后教師把嘴角逐漸收縮,嘴唇山扁變圓,最后縮成了一個小圓圈,這時,教師最好再借助手勢法,用一只手的五指向前收攏表示圓唇,這樣發(fā)出標準的“ü”就不會特別困難了。

3.2區(qū)分i u ü

針對i[i]和ü[y]的發(fā)音差異,先從容易發(fā)的i[i]入手,讓學生觀察老師的唇形是否呈扁平狀,之后保持發(fā)i[i]的舌位,慢慢將雙唇攏圓,直接發(fā)出ü[y]的音,觀察此時的唇形并與之前作對比。學生明白唇形圓展的區(qū)別后,然后可以加快動作,進行反復交替練習。在學生習慣圓唇動作并能夠較熟練地運用圓唇發(fā)音后,再針對u[u]和ü[y]的差異進行教學。在發(fā)u[u]這個音時,可使學生有意識的邊發(fā)音邊把頭往后仰,使舌位靠后,接近發(fā)u[u]的正確位置。而發(fā)ü[y]時保持平常姿勢或稍微低頭,使舌位保持靠前的位置。通過反復的仰頭低頭同時發(fā)聲,讓學生正確掌握兩種音發(fā)音舌位的不同。

3.3對《漢語拼音方案》的建議

受《漢語拼音方案》的影響,ü在聲母 j、q、x 和零聲母 y 后要省寫兩點,很多學生誤認為這是 u 而誤讀。因此,在教學初期,不建議完全按照漢語拼音方案進行教學,ü的兩點可以不省寫,等學生習慣 ü的發(fā)音之后,再逐漸省略。與此同時要告訴學生漢語拼音中不存在聲母 j、q、x 和零聲母 y 和u相拼的音節(jié),見到類似jù、qù、xǔ 的音節(jié)要立刻反應出u指代的是ü。更重要的是,一聽到學生發(fā)ü[y]音時,教師配合手型或者其他動作適當糾正。當然還可以像小學生學習漢語拼音時那樣編兒歌配合教學,既可以增強學生漢語語音學習的趣味性又可以幫助學生輕松記憶。如“小ü見到j、q、x,擦掉眼淚笑嘻嘻?!?/p>

3.4大量練習

很多學生受母語的影響,單獨發(fā)音時完全正確,一旦到語音組合中時就會發(fā)生偏誤。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最理想的糾正方案就是大量練習。如通過模仿,聽辨,組合練習等方式加強留學生單元音韻母ü的發(fā)音訓練。大量的練習使留學生逐漸從母語的影響中擺脫出來,慢慢習慣漢語的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程美珍,趙金銘.《基礎漢語語音教學的若干問題》[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出版社,1997

[2]毛世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丁崇明,榮晶,《現(xiàn)代漢語語音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曹倩,針對美國留學生的漢語語音教學[D],沈陽:遼寧大學,201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