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眼部感染性疾病病患的心理干預策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眼部感染性疾病病患的心理干預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眼部感染性疾病病患的心理干預策略

本文作者:黃朝暉、曾思明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

眼部感染性疾病對同病房內(nèi)的眼病術后病人威脅很大,必須實行床邊隔離,避免交叉感染的發(fā)生?,F(xiàn)將我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87例眼部感染住院病人行床邊隔離的心理反應進行分析。通過實施全面、正確的護理措施,效果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人87例,其中男56例,女31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25歲,平均54.3歲;感染性角膜潰瘍49例,感染性眼內(nèi)炎34例,急性結膜炎2例,眼眶蜂窩組織眼炎2例;發(fā)病時間最長3.5個月,最短3h。

1.2心理狀態(tài)分析

1.2.1恐懼、焦慮

由于眼部感染導致視力障礙及疼痛不適感,病人極易產(chǎn)生恐懼情緒和焦慮心理,常表現(xiàn)為失眠、焦躁、煩惱、疑慮不安。部分青壯年病人擔心視力能否恢復,對疾病的預后顧慮重重,喪失自信心。

1.2.2悲觀、失望

由于對該病缺乏認知和了解,對疾病帶來的打擊難以承受,既希望盡快治療,又對治療產(chǎn)生過高期望,個別病人擔心雙目失明,情緒低落,產(chǎn)生失助感,不愿配合治療。

1.2.3憂郁、孤獨

由于視覺缺陷,病人往往不愿意與周圍人交流,缺乏溝通,存在自卑心理,尤其當治療效果不明顯時,病人往往產(chǎn)生抑郁不安、沮喪的心理,心理負擔重,對未來生活喪失信心。

1.2.4社交活動障礙

部分病人由于患病時間長,預后較差,不愿意與他人談論自己的想法,缺乏溝通,導致性情孤僻,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

2結果

3護理對策

3.1住院后早期心理分析及護理

感染性角膜潰瘍及眼內(nèi)炎等疾病,病情急、發(fā)展快、病程長、預后差,尤其是角膜潰瘍者,多為反復發(fā)作,導致視力下降,且住院期間需要采取床邊隔離,這都會給病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因此,住院后護理人員應熱情、友善地接待病人,主動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生活習慣,生活上關心和照顧病人。運用安慰性、鼓勵性的語言技巧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同時,護理人員應重視談話的語調、表情、姿勢、動作等,良好的非語言溝通技巧會給病人帶來莫大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這是做好心理護理的前提和關鍵[1]。為病人提供安靜、清潔、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注意調節(jié)室內(nèi)光線強度,一般不做治療時盡量避免開日光燈,只需開床頭節(jié)能燈,避免強光刺激而導致病人眼部不適。病室每日通風,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床頭柜、門扶手、地面等,同時準備一盆消毒液放置床邊給病人洗手專用,床頭柜上放置一瓶消毒液供病人洗手后消毒用。通知主管醫(yī)生及時檢查病人,及時用藥,讓病人感到被醫(yī)務人員所重視,建立起和諧的醫(yī)患、護患關系。

3.2住院中期的心理分析及護理

眼部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角膜、眼內(nèi)感染,既可致盲,亦可毀壞眼球,輕者留下角膜白斑,重者眼球穿孔、眼球萎縮、角膜葡萄腫、繼發(fā)青光眼等。特別是給年輕病人帶來極大的心理、精神創(chuàng)傷。因此,充分了解病人心理狀態(tài)及情緒變化,仔細傾聽病人的感受和疑慮,鼓勵和寬慰病人,提高病人情緒,讓病人感受到被重視、被信任、被關懷[2],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有效地降低不良情緒。同時,告訴有關用藥的目的和方法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使病人對疾病的相關知識和治療情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配合治療和護理。在進行護理技術操作時,注意加強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滴眼藥水前,用無菌棉簽擦眼瞼分泌物,以保證眼液發(fā)揮最大作用,滴眼藥水時動作宜輕柔,避免將眼藥水直接滴在角膜上,導致病人快速用力閉眼,引起角膜穿孔,眼內(nèi)容物脫出及加重病人的疼痛感。

3.3住院后期心理分析及護理

病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眼部情況有所好轉,但部分病人因感染嚴重致視力下降明顯,對預后失去信心。個別因影響容貌的年輕病人,甚至出現(xiàn)悲觀絕望,意志消沉。而住院期間病人接觸最多的是護理人員,護士的表情、態(tài)度、語言都會對病人產(chǎn)生較大的反應[3]。因此,與病人交流時要表現(xiàn)出對病人的尊重、理解,及時發(fā)現(xiàn)引起病人情緒變化的誘因,同時不失時機地舉一些同種疾病康復的事例。在治療過程中,親人、朋友、同事等給予病人情感上的尊重與支持顯得尤為重要[4]。消除病人家屬、朋友、同事對疾病不正確的認識。如急性流行性結膜炎,一般認為看了就會被傳染,造成他們對病人的疏遠,不愿與病人見面、交談等。向病人家屬和朋友說明這種感染性疾病是條件致病,住院時實行隔離是為了避免同病房中手術病人術眼傷口感染。而對于正常有抵抗力的只要不接觸病人物品或接觸后立即洗手,注意手的消毒,是不會引起感染的。出院后病人感染灶已基本控制,也不會再發(fā)生傳染。讓親友、同事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上予以關心和幫助,鼓勵病人根據(jù)個人愛好,多參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如下棋、打牌等。這樣既有利于消除疾病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和不良心理,又能讓其放松心態(tài),保持心情愉快,取得更好的康復效果。

3.4出院前心理分析及護理

對眼部感染基本控制,視力恢復較好且性格開朗的年輕病人或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中老年病人,對疾病的預后仍顧慮重重,常常表現(xiàn)為情緒不穩(wěn)定。護理人員應讓病人了解病情與心理調節(jié)至關重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指導,保持心理健康和疾病恢復之間的關系,使病人具備良好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增加自信心,力爭達到康復的最佳效果。對部分視功能較難恢復,且最終容貌改變導致心理失衡的病人,責任護士應隨時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利用一切與病人接觸的機會,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鼓勵其說出最使他們感到焦慮和出院后最擔心的問題,告知病人要注意保持眼部和手部的清潔衛(wèi)生,不要隨意用手或不潔紙巾擦拭眼睛。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用眼過度。外出時最好戴有色眼鏡,避免強光刺激引起眼部不適。同時,重視對病人、家屬的指導工作,病人出院后健康的維持需要家屬積極配合,讓家屬掌握相關科普衛(wèi)生知識,在生活和心理上關心病人,減少病人的心理不適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4體會

感染性眼病病情重、發(fā)展快、預后差,住院期間需要采取床邊隔離,這對病人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通過評估病人在疾病不同時期的心理反應,因人而異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和護理,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健康的情緒。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預既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保障,更是促使病人積極配合接受治療,促進疾病早日康復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