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任務下的初中語文表現(xiàn)性評價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任務下的初中語文表現(xiàn)性評價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任務下的初中語文表現(xiàn)性評價分析

摘要:表現(xiàn)性評價著眼于學生在真實任務情境中的素養(yǎng)提升,初中是學生品格形成的重要階段,語文教學在立德樹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立足于真實語文任務,開展任務驅動教學,從整體出發(fā),注重規(guī)則,進行表現(xiàn)性評價

關鍵詞:任務;初中語文;表現(xiàn)性評價

評價引領著教學。一節(jié)有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是怎樣的?如何通過初中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這些都離不開即時有效的表現(xiàn)性評價。何為表現(xiàn)性評價?簡單地說,表現(xiàn)性評價就是“在盡量合乎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評分規(guī)則對學生完成復雜任務的過程表現(xiàn)或結果做出判斷”。①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國外興起至今,表現(xiàn)性評價的研究與運用是二十年多來美國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重視。初中學段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時期,語文學科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學科,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fā)展人才的主渠道、主陣地,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因素。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是一個重大而迫切的問題。

一.基于語文任務,關注語文表現(xiàn)

語文任務是用語文的方式做事情,需要做事的態(tài)度、做事的方法、做事的能力等各種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體現(xiàn)了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特點。表現(xiàn)性評價通常要求學生在某種特定的真實或模擬情境中,運用先前所獲得的知識完成某項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以考察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或者問題解決、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種復雜能力的發(fā)展狀況。表現(xiàn)性評價具有情境性、綜合性、活動性。教師的核心教學目標是評價推論的依據(jù),表現(xiàn)性任務是教師形成學生評價意見的證據(jù)。任務的設計是整個評價的核心,正確選擇表現(xiàn)性評價任務,是整個表現(xiàn)性評價的核心問題。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對應不同的任務設計,限制性表現(xiàn)性語文任務,如寫一份報告、制定一項工作計劃等;擴展性表現(xiàn)性語文任務:如一項主題調研、一項觀察研究報告、寫一份考察報告等;作品展示性語文任務:如把已有的學習成果和作品以主題形式進行展示、文學作品展示、校園書報編輯等。

二.基于閱讀任務,規(guī)范閱讀行為

課程是濃縮的世界圖景,是獨特的生命體驗,是真實的學習經(jīng)歷。在課程變革的實踐中,運用基于語文任務的表現(xiàn)性評價,以表現(xiàn)性評價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在閱讀中建構、體驗和審美。在閱讀任務中,品讀文學作品,體會其中的生活氣息,以真實的問題,帶動學生理解詩歌,賞析詩歌。文學作品以意境為主,審美人不同,角度不同,效果就不同。作為任務的閱讀,需要的進入作品意境的深度閱讀,體會文章意境,再作重點賞析。同時,回到事情本身的語文任務,要求學生能夠看懂文章的主題和立意。《濟南的冬天》一文最后,為什么寫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而不是這就是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為什么不說“四季的雨”,而說“雨的四季”?顯然,這與文章的主旨相關,在《濟南的冬天》中要表達的是老舍對濟南這個城市的喜愛,借濟南的冬天寫出來;而在《雨的四季》中,劉湛秋是要通過雨的四季來表現(xiàn)對雨的喜愛。能夠理解和說出這樣的道理,也就讀懂了文章?;谌蝿盏谋憩F(xiàn),是把語文教學轉化為具體的實際的事務,從事件的視角看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作品,引導學生留意行文的節(jié)奏,行文的自然,看作者是如何自然而然地敘事的。如《秋天的懷念》,寫的是一件母親想要推著兒子去北海看菊花的事,事情細小,語言也是平淡的??此破椒驳哪赣H,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一言一行中卻藏匿了對孩子無限深沉的母愛。在閱讀中,要求學生完成下列任務:介紹一下“我”的母親,說一說“我”的母親是怎樣的人?介紹一下“我”的家庭情況,“我”的變化是什么?為什么說是“秋天的懷念”而不是“懷念母親”?鼓勵學生努力去讀文章,盡力去思考和品味。

三.基于誦讀任務,優(yōu)化學生表現(xiàn)

語文誦讀是表現(xiàn)與評價的結合。語文誦讀基于語言,蘊含文化,包含審美,體現(xiàn)思維?;跇藴誓嫦蛟O計教學內(nèi)容,制定評價規(guī)則,定向誦讀探究文本,依據(jù)規(guī)則開展多種形式的基于誦讀表現(xiàn)的課堂評議。誦讀是表現(xiàn)與評價的結合,是語文學習的最基本的方法。誦讀是思維的外顯,體現(xiàn)學生的閱讀理解程度;誦讀也是語言的內(nèi)化,通過誦讀可以深化文本的理解,提高閱讀的能力。誦讀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間,是適合表現(xiàn)性評價的課堂活動。開展基于表現(xiàn)性評價的語文誦讀,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誦讀基于語言,語言蘊含文化,文化作為文本的內(nèi)容,也作為文本的背景,構成了誦讀的背景,在誦讀中品味語言的文化世界,從局部到整體,再由整體到局部,更深刻地感悟、理解語言文字。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同時,誦讀包含審美,體現(xiàn)思維,聯(lián)系起了語文學習的主要方面,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紐帶作用。在循環(huán)往復的誦讀中,語文閱讀水平得以提高。表現(xiàn)性評價須有表現(xiàn)性任務,這種任務首先基于誦讀特點。何為誦讀?誦讀有三個層次:讀出聲音、熟讀、能夠背誦。誦讀可以作為測量學生文言水平的手段,以誦讀作為前測,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水平;以誦讀作為后測,可以檢驗本節(jié)課學習的效果。而以誦讀作為過程和方法,可以有效推進課堂教學進程。誦讀具有雙向性,一方面,語文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在誦讀中體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誦讀深化了對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語文誦讀的關鍵在于誦讀目標的制定。誦讀目標是評價的基準和要求,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提供個別化、有彈性的誦讀目標,交給學生具體的誦讀任務。在達成基本目標的基礎上,學生可以有不同表現(xiàn),差異發(fā)展。學生自主選擇誦讀目標和任務,制定誦讀計劃,教師參與計劃并指導他們的誦讀,師生共同制定評議規(guī)則,學生在學習和討論后陳述誦讀情況,師生就陳述進行評價和討論,學生在此基礎上總結、反思、再學習,形成“教-讀-評-讀-教”的循環(huán)。誦讀有學生自由的不定向的誦讀,也有教師指導下的定向誦讀。根據(jù)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設計表現(xiàn)評價表,設立評價標準,以此評價學生語言的熟練度、思維的準確度、美感的感知度、文化的理解度。教師基于標準逆向設計教學內(nèi)容,明確誦讀的指向性,在定向誦讀中進行文本探究。學生有目標地主動地參與誦讀任務,展示自己的誦讀狀況。教師或者同學詳細反饋誦讀結果,指導誦讀過程。維金斯認為,最好的反饋是能根據(jù)目標和標準非常具體地、直接地揭示或細微地描述對表現(xiàn)者來說是非常清晰的、可利用的實際結果……換句話說,最好的反饋就是純粹的描述。②語文誦讀更需要教師在研讀課文后基于標準逆向設計教學內(nèi)容,進行表現(xiàn)性評價。崔允漷教授提出了基于課程標準的表現(xiàn)性評價開發(fā)程序: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確定評分緯度與要素;確定各要素的子要素及其不同的表現(xiàn)特征;選擇評分規(guī)則類型;進行等級描述;擬訂評分規(guī)則;不斷修正、完善評分規(guī)則。③按照這樣的開發(fā)程序,結合語文誦讀的特點,制定初中語文誦讀表現(xiàn)性評價表。按照誦讀評價表,在分層次、分角色誦讀中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心理。如讀冰心的《荷花•母親》,首先要求學生整體感知,在誦讀中了解作者在說什么,要表達什么。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觸,描繪了一幅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雨荷圖,作者由此聯(lián)想到女兒對母親的依戀,母親對女兒的呵護。文章先寫父親的朋友送我們兩缸蓮花,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接著描繪雨中荷葉護紅蓮的動人情景,最后點明主旨,表達作者對母親由衷的愛戀與感激。通過誦讀揣摩人物內(nèi)心,體會行文技巧?!逗苫?#8226;母親》中作者的情緒變化從“煩悶”到“不適意”,從“不適意”到“不寧的心緒散盡”,這樣寫表露了作者對花的命運的關注。結合文章意象引導誦讀,在誦讀中探究文章的表現(xiàn)技巧。紅蓮是全文著力用墨的重點,作者把花與人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作者又把紅蓮與白蓮進行對比,白蓮因為沒有荷葉的保護,被雨點打謝了,更突出了母親對我的照顧,寫出了母愛的偉大。在誦讀中品味文章深層的意味?!逗苫?#8226;母親》一文中,荷葉勇敢地抗擊自然界的風雨,無私地保護著紅蓮,寄托著作者對堅強、無畏精神的贊美,對呵護、扶持新生和美好事物的行為的贊頌。文章的主題自然地得到了升華。在反復誦讀和體悟中,深入體會文章意蘊,逐漸觸摸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達到素養(yǎng)提升、立德樹人的效果。

參考文獻

①周文葉著.中小學表現(xiàn)性評價的理論和技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53頁

②威金斯(Wiggins,G)著.教育性評價【M】.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fā)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第42頁

③崔允漷,王少非,夏雪梅著.基于標準的學生學業(yè)成就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58頁

作者:徐曉勇 單位:江蘇省揚中市八橋中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