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數字媒介時代藝術概論課程改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媒介時代藝術概論課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數字媒介時代藝術概論課程改革

摘要:數字媒介時代信息生產的自由性、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和即時性、信息交流的互動性和去中心化,極大地沖擊了傳統(tǒng)的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和教材的權威地位下降、教學難度提高。應對這一挑戰(zhàn),藝術概論課程必須充分利用數字媒介時代信息多元化、平臺生活化的特征,改變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平臺手段,以問題統(tǒng)領教學活動,促成教學進程的集約化,進而探索出藝術概論課程的數字媒介時代生存路徑。

關鍵詞:數字媒介時代;藝術概論;改革

總體而言,人類社會經歷了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印刷媒介、電子媒介和數字媒介五大媒介時代。每一次媒介變革,都推動社會文化體系的全面更新。與前四大媒介時代相比,我們身處的數字媒介時代對于社會文化體系的沖擊尤其劇烈,直接造成文化領域的全面變革。這種變革不僅體現在技術手段的層面,更深刻地進入了文化結構的深層。數字媒介時代改變了藝術的生產和傳播方式,也直接沖擊了傳統(tǒng)的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模式。面對這種形式,藝術概論課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1數字媒介時代及其特征

數字媒介時代是以互聯網技術和各種移動終端技術的發(fā)展為基礎的,是“以互聯網為平臺,以數字技術變革為支撐,以信息數字化傳播為手段”[1]的,其主要表現就是互聯網技術的全面發(fā)展和智能手機技術的迅速提升,以及基于這些技術的各種應用程序的開發(fā)與推廣。數字媒介時代主要表現出如下特征:首先,信息生產的自由性。由于數字終端的大眾化,人們生產信息、信息的門檻大幅度降低,以往需要經過審查才能傳播的信息,只要通過手機網絡就可以實現萬維網的全球播送,給信息傳播帶來了極大的自由性。其次,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和即時性。數字媒介時代,所有的信息生產和傳播都以數字化為手段,借助各種數字技術和終端進行傳播。數字傳播的迅速性是以往各種媒介所不能比擬的。而這種迅速性,也帶來了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在數字媒介時代,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成為吸引受眾注意力的首要武器。最后,信息交流的互動性和去中心化。在以往的媒介時代,信息交流基本是單向的,難以實現真正的主客互動。即便存在主客互動,也是以信息文本為中心的闡釋活動。而數字媒介時代,由于信息生產的自由性和傳播的即時性,信息交流也實現了真正的互動。信息一旦,隨即會受到成千上萬人的點閱,并產生數以百計的跟帖討論、轉發(fā)點評等,使得母信息文本與子信息文本互文同在。以這種互動交流為基礎,信息交流的中心迅速被拆解,后續(xù)交流不再緊緊圍繞母文本,而極有可能由子文本催生下一級的討論中心。數字媒介時代的上述特征,都源于數字技術及其終端平臺的不斷發(fā)展。技術手段的變革不僅造成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深刻地改變了文化生產和言說的方式,進而對承擔文化模式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造成沖擊,而藝術概論課程也在所難免。

2數字媒介時代藝術概論課程面臨的挑戰(zhàn)

作為藝術學門類中的基礎理論課程,藝術概論長期沿用著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和教材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由于對藝術理論的陌生,學生只能單向度地接受教師和教材傳送的知識,以此建構自己的藝術理論體系。而進入數字媒介時代,這種模式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和教材權威地位的下降。由于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在數字媒介時代,人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處境。一打開手機,各種APP客戶端根據用戶的喜好迅疾地推送著海量的信息。而互聯網搜索引擎力量的不斷提升,也將全球信息盡可能地匯總在用戶面前。在搜索欄鍵入一個關鍵詞,以百萬計的相關信息便會蜂擁而來。在這種情況下,以往由專業(yè)教師經過十數年科班教育才能獲取的藝術理論和藝術史相關知識,迅速變成了開源數據庫,供所有人查詢、檢索、閱讀、復制。教師和教材“授業(yè)解惑”的功能毫無疑問地被數字媒介分擔,其神圣性也逐漸消解。而由于信息生產的自由性,對于藝術問題,任何人都能介入討論,并自己的觀點,原本被限定在專業(yè)學術領域的諸多問題,現在成為公共場域俯拾皆是的常規(guī)問題,學生也有了更多的信息來源,不必依靠教師將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轉介。比如以CNKI(中國知網)為代表的學術數據庫,搜集了國內幾乎所有重要期刊的論文,只要鍵入一個關鍵詞,所有關涉這一問題的論文全部可供下載和參閱。在如此大量的專業(yè)信息面前,教師的信息存儲量顯得相當貧乏,所能給予學生的信息也是極為有限的。而以“知乎”為代表的開放性知識平臺,更是為藝術知識的傳播與交流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用戶只要在知乎上發(fā)出一個提問,經過程序推送,關注這一問題領域的用戶便會看到這一問題,并將自己的見解以答案的形式呈獻給提問者,其中就不乏藝術類問題。比如在知乎上一度成為討論熱點的國產動畫問題、藝術是什么、《我是歌手》的運營模式問題等,更是有“藝術”這一專門話題,而關注這一話題的用戶多達214613人。這就意味著,只要你提出一個有關藝術的問題,就有潛在的214613人可能給你答案,這遠比教師所能給予的答案更為多元化。其次,教學難度迅速提高。在傳統(tǒng)的藝術概論教學中,教師只要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再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進行簡單的加工,即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數字媒介時代,就像前文述及的那樣,有關藝術的知識在數字平臺上鋪天蓋地,教師知曉的藝術知識,都可以在數字媒介上尋覓到,而且有可能比教師的講解更透辟、更全面。以往的單向“教—學”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教師的備課、教學難度迅速提高。除了信息爆炸帶來的挑戰(zhàn),數字媒介的“教學手段”也是不可小覷的勁敵。傳統(tǒng)的藝術概論課程由于以藝術理論的講授為主要內容,所以較為枯燥,難以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學生厭學情緒較重。而數字媒介的發(fā)展,給藝術理論的講解提供了生動的形式。限于專業(yè)背景,教師的講解可能僅限于文字闡發(fā)和圖片展示,而數字媒介則可以講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材料進行整合,甚至以跨專業(yè)的方式對特定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解析。比如對藝術快感的講授,傳統(tǒng)的教材多從心理學角度切入;而數字媒介的開放性則將不同專業(yè)的人統(tǒng)合起來,對生理學素有專攻的用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yè)背景對快感的產生進行生理學的剖析,彌補心理學闡釋的不足。而且,相較于教師的枯燥講授,利用數字媒介的多是80后、90后新生代,他們的語言風格生動幽默,更能切合當今90后大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也無形中提高了實體課堂中教師的教學難度。

3數字媒介時代藝術概論課程的改革路徑

質而言之,教師和教材權威地位的下降、教學難度的提高,都源于數字媒介時代信息生產的自由性、信息傳播的便捷性,也即信息的多元化。如何應對數字媒介信息的多元化,便是藝術概論課程改革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首先,藝術概論課程要充分利用數字媒介時代信息生產的便利性,不斷擴充藝術概論課程的信息容量,給學生提供更為多元和豐富的教學內容。數字媒介時代,信息的生產雖然便捷而自由,但是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數字技術雖然降低了信息生產和傳播的門檻,卻無法將散亂的信息自動匯總到相關問題的場域中。學生在鋪天蓋地的信息中,所能獲取的也只是吉光片羽。基于這一現狀,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數字媒介信息的豐富性,圍繞某一問題,將教材上和數字媒介上關涉這一問題的信息進行整合,形成信息矩陣,使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該問題。同時,還應將數字媒介催生的諸種數字藝術現象引入日常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案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到藝術與宗教的關系時,除了將教材中宗教影響藝術、藝術影響宗教的互動關系解釋清楚外,還應該將網絡上有關這一問題的資訊進行整合,彌補教材內容的滯后性。更應該在講解過程中將數字媒介上興盛的泛宗教敘事如修真小說、盜墓小說以及玄幻網游等問題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對這些新的宗教文藝進行思考和討論,從而真切地體認宗教與文藝的關系。其次,要充分利用數字媒介時代的各種移動終端,不斷拓展藝術概論教學的平臺寬度和廣度。數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教育逐漸從學校、課堂蔓延到日常生活中,原來的集約化教育逐漸被“云教育”所取代。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基于云技術的藝術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建構在互聯網技術及多種移動終端設備上的、以移動學習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目的是讓學生能隨時、隨地、隨需地進行交互性的藝術作品鑒賞和藝術理論探究。這種現代化的學習范式,體現出藝術教育開放性、互動性、生態(tài)性、智能性、人本性等多維度特征?!保?]移動終端的全面鋪展、各種APP程序的層出不窮,都使得教育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加,原本的課堂中心被多元中心取代。相應地,藝術概論教學也應該擺脫原本以課堂為唯一中心的思維窠臼,將多元化的教育平臺納入藝術概論教學活動中,隨時隨地激發(fā)學生進行藝術概論學習的興趣,營造無處不在的藝術概論學習氛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學習群組,在其間藝術概論相關的信息和圖片,引導學生進行日常化的思考。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化,微信已經成為最普遍的交流工具,其便捷性是無需多言的。微信群不僅是信息傳播的平臺,更可以成為教師組織學生就某一藝術問題進行討論的最佳平臺。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由于課堂固定的一對多壓力模式,很多學生無法或不愿加入課堂討論。微信群組的建立,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可以引導盡可能多的學生各抒己見,鍛煉學生的藝術思辨能力。教師還應該向學生推薦精品的藝術及人文公共訂閱號,如大家、戲劇傳媒、知乎日報、24樓影院、三聯生活周刊等,這些藝術及人文公共號推送的大量藝術人文信息和文章,可以極大地開拓學生的思維視野,彌補學生在人文方面的缺陷。尤其是藝術院?;蛩囆g專業(yè)的學生,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普遍較弱,通過對這些公共號信息的閱讀,可以提高他們的藝術人文素養(yǎng),進而更好地完成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任務。最后,要改變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手段,以問題為引領,推動教學過程的集約化。傳統(tǒng)的藝術概論教學基本上是按照教材進行,重點較為散亂,而且與現實的藝術問題關聯性不大,因而受到學生的抵觸。面對數字媒介時代的挑戰(zhàn),教師必須用問題引領日常教學,實現日常教學的專題化。通過問題教學,可以實現知識傳授的集約化,強化了知識的實踐性,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比如以消費時代的藝術生產為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代藝術生產中的媚俗問題。對這一問題的討論,不僅關涉對藝術本質(精英的還是大眾的)和藝術傳播(傳統(tǒng)的還是產業(yè)化的)的理解,而且關涉對藝術家藝術人格(獨立的還是附庸的)、藝術生產方式(手工的還是機械的)等當代藝術理論重大問題的理解。通過這一問題的設置,可以將原本枯燥的藝術理論知識轉化為分析藝術現象的有力工具,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討論課的形式,不僅將教師從繁重的教學活動中解放出來,更使原本僵化的“填鴨式”教學轉變?yōu)榛有缘乃刭|教育,符合了當代教育改革的大趨勢。數字媒介時代對于藝術概論課程的沖擊是多方面的,也在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藝術概論教學模式。面對這種挑戰(zhàn),藝術概論課程只有從教學內容、教學平臺和教學手段三方面著手進行改革,才能在數字媒介時代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蘇桂寧,李文浩.數字媒介時代中國文藝生產的“知識/權力”構型[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93-98.

[2]譚汝.當戲劇藝術遇見云技術———兼談數字媒介時代的藝術教育[J].上海戲劇,2014(7):55-57.

作者:杜曉杰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