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培智數學生活化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培智數學生活化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培智數學生活化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

隨著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化,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正在建立,對培智學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2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該方案首次將培智學校的數學學科更名為“生活數學”,對培智數學教育設定新的目標:“以幫助學生形成和掌握與生活相關的簡單的數的概念、數的運算、時空認識、以及數的運用,學習運用簡單的運算工具等為課程內容。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計算技能、初步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此次方案提出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數學的生活化,強調數學的實用性,這使培智學校的數學教學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是現在的培智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只關注其現實性和趣味性,卻忽視了數學教學的目的性、實效性和客觀性,致使數學教學走入了極端“生活化”的誤區(qū)。

1培智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

1.1數學“生活化”喧賓奪主

數學回歸生活,并不意味著生活就是數學,也不意味生活可以替代數學.數學是抽象和理性的,生活卻是具體和感性的。在實際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一味追求數學的“生活化”,把聯(lián)系生活作為唯一的數學教學方法,數學課變成了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課。數學教學變成單純地研究學生的實際生活,片面追求數學的“生活化”,削弱“數學化”,喧賓奪主,用“生活化”取代“數學化”。在倡導“數學生活化”的同時,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區(qū)別。過于放大“生活化”,導致的后果是阻礙智障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形成學生對數學的錯覺。

1.2數學“生活化”缺乏實踐

“生活化”情境的設置和素材的運用,一方面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征,體現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與挑戰(zhàn)性;另一方面要以智障學生的實踐經驗為基礎,素材必須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素材,不僅可以調動智障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可以使智障學生體會創(chuàng)新來自實踐的道理。但是,如果學生對素材缺少直觀的感性認識,“生活化”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學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外,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智障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收集生活素材,積累經驗,更好地認識數學和生活的依存關系。

1.3數學“生活化”流于形式

倡導“數學生活化”,首先要理解“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和精髓,不能為“生活化”而“生活化”,“數學生活化”是將數學回歸生活,在生活中提升數學,使生活與數學相得益彰.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生活素材情境簡單化,甚至走向形式。例如講四則運算時,不是從“買東西”引入,就是從“賣東西”開始.內容雖然現實了,但意義不大,缺少思考性和挑戰(zhàn)性。沒有把握“數學生活化”的真正內涵。倡導“數學生活化”并不意味著將所有的數學知識全部“生活化”,也不意味著將數學泛化和庸俗化,更不意味著每一節(jié)數學課都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因為過分依賴生活情境,難免會掩蓋數學的本質,削弱數學本身的魅力。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表現形式,讓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供虛擬現實,達到完成真實性任務的目的。如果多媒體提供的生活化情境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沒有帶給學生智力的挑戰(zhàn)和認知的沖突,那么這樣的教學手段就是流于形式,這樣的“生活化”有點形似神離。

2針對問題提出對策

要構建培智學校生活化的數學課堂,要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就必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適當做些變形處理,讓數學更多的聯(lián)系實際,貼進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在培智學校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教材內容與生活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特別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而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激發(fā)起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因此,強化數學教學的生活性,注重實踐第一,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促進整體素質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處理:

2.1結合生活實際,合理組織教材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集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然而,現行教材中,往往出現題目老化,數據過時,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為遙遠的情況,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例如:教學乘數習題:一個糧店一天售出面粉8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這樣一道例題學生感覺與自己生活太遠,與自己的關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照著原例題講,學生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于是筆者利用課后的一道練習題為例,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延伸開來。開始筆者就讓學生猜測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每天要白白的流掉多少千克水?同學們一聽生活中經常能遇到類似的事情,于是興致盎然:有的猜測5千克,有的猜測10千克,還有猜測20千克的。一個漏水的龍頭一天流掉10千克一個月(30天)會流掉多少千克水?學生馬上算出300千克。隨著計算結果的出現,學生不覺吃驚:哇!這么多呀!這道應用題又來源于生活,所以他們感覺不難,而且有趣,同時受收到了節(jié)約用水的教育。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fā)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2.2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fā)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fā)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努力去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能有效的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也能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數學源于生活,實現“生活化”和“數學化”的和諧統(tǒng)一,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理念,也應該成為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所以我們教師應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理念構建數學課堂,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幫助學生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作者:王亮 單位:江蘇省建湖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