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電影喜宴的中西文化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影喜宴的中西文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電影喜宴的中西文化研究

《喜宴》與《推手》雖然同屬于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作品,但《推手》傳遞給觀眾的是一種含蓄的悲憫之情,而《喜宴》則是一部略帶喜劇意味的作品,影片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得東西方文化產(chǎn)生了強烈的沖撞,也引起社會對同性戀問題的關(guān)注和深入探討。文化觀念上的差異使得偉同對父母隱瞞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而敘述視角的選取讓這個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在中國人倫大義與西方同性戀故事的錯綜對接下,影片層層展開,向觀眾揭示了東西方文化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影片圍繞一個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在兩種文化的碰撞下產(chǎn)生的困惑、無奈和寬容舒緩展開,而促使這一系列變化的動力是中國人特有的人倫道德觀念,幾乎令所有家庭面對同性戀問題都會感到困擾,而這個社會問題在導演巧妙的處理下以一種喜劇的方式得到解決。單從處理方式和看待角度分析它具有中國特色,而故事的發(fā)生地點卻在西方,異域文化與新舊觀念在產(chǎn)生沖突后最終回歸到包容。

電影喜宴》的中西文化碰撞

在影片《喜宴》中父親和兒子是兩個站在對立面的個體,父親除了代表一位家庭成員外,更是一個沉重文化內(nèi)涵符號的象征,退役師長的身份使得父親具有根深蒂固的傳宗接代家族觀念,而早年出生的他在東方文明中是父權(quán)力量的強大象征。盡管他在處理同性戀這件事情中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但他又確確實實掌控著整個敘事進程,父親這個形象在東方倫理傳統(tǒng)文化中是一種潛在、不可抗拒的壓抑。影片無論是在臺北還是紐約的敘事空間中,父親的精神影子始終存在,如臺北打來的“催婚電話”、美國的相親、母親的“信函”等,這些都體現(xiàn)了父親的權(quán)威性。“兒子”則是完全與“父親”對立的一個形象,這里的“兒子”也包括同性戀男友賽門,如果在影片中父親代表的是東方文化,兒子則代表的是西方文化,在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渲染下他們接受了西方的現(xiàn)代思想,在這種思想理念的影響下,他們的行為方式更為自由輕快。兩代人在影片中的形象都被賦予不同的深層內(nèi)涵,因而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也不似普通個體那么簡單,在文化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下個體形成的價值觀差異越來越大,個體之間的摩擦實則是文化觀念的摩擦。透過故事表層我們看到的家庭矛盾就對應(yīng)著東西文化觀念的碰撞,盡管影片的拍攝視角是一個傳統(tǒng)的家庭,但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家庭故事,導演想通過這種方式將東西方文化注入這個家庭,并讓它們產(chǎn)生碰撞與交融。故事中的主人公偉同是家中的獨子,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兒子具有繼承香火延續(xù)家族后代的責任,受封建思想影響的偉同父母也是如此認為,他們將傳宗接代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所以他們希望偉同能夠盡早完成這個任務(wù)了卻他們一樁心事。但偉同卻是一個同性戀,這種性取向在開放的西方文明中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但在傳統(tǒng)的東方文化中顯然違背了倫理道德觀念。傳統(tǒng)倫理觀念對“種”的地位非常重視,偉同的同性戀取向則意味他失去了傳宗接代的功能,兩種文化觀念在此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突,東方文化重視傳統(tǒng),西方文化則強調(diào)個體的自由;在傳統(tǒng)文化中為了后代的延續(xù)人類可以犧牲個人幸福及情感,更有甚者用權(quán)利干預(yù)或統(tǒng)治個人生活,而西方文化則宣揚個體的解放,個人的私生活及其領(lǐng)域都能受到應(yīng)有的尊重和法律保護,影片以此為基礎(chǔ)展開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矛盾。偉同父母在紐約的出現(xiàn)帶來了濃烈的中國文化意味,無論是書法、旗袍還是喜宴都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特別是貫穿整部影片的主題———喜宴。偉同與崴崴的假結(jié)婚是為了逃避父母給他傳宗接代的壓力而做出的掩飾,所以他選擇了低調(diào)簡單的宣誓結(jié)婚方式,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偉同的思想已經(jīng)被西方觀念所同化,若這是一場真正的婚宴也許他還是會按照西方人的習俗去辦。但這事對于具有傳統(tǒng)觀念的父母來說,結(jié)婚辦喜宴這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喜宴的舉辦代表著世俗對婚姻的認可,同時也能尊重祖宗留下的規(guī)矩接受眾人的祝福,預(yù)祝這段婚姻有個幸福美滿的結(jié)果。在導演的精心策劃下偉同和崴崴補辦了一場隆重而極具中國特色的熱鬧喜宴,從喜宴典禮場景的布置就能看出這場婚禮充滿了東方韻味,但這個舉辦喜宴的大廳卻位于紐約一座現(xiàn)代化大樓內(nèi),使得這場喜宴極具諷刺意味,另外婚禮的主角及參與的賓客雖然絕大部分是東方人,但鏡頭不時會閃現(xiàn)出一兩個西方人。影片以喜宴為主線,將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完美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

電影《喜宴》的中西文化交融

李安的電影作品最成功之處在于他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認識并沒有局限在表面,而是通過這樣一種文化差異來思考化解差異的方法,因此從《喜宴》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從故事的后半部分我們得知父親早已知曉事情的真相但他卻選擇沉默,還將送給崴崴的禮金送給了賽門,父親雖然沒有正面接受兒子的戀人,但父親的行為從側(cè)面反映了他對賽門的認可,但迫于傳統(tǒng)家庭觀念的影響而不敢公開。面對兒子同性戀的現(xiàn)實,父親選擇了妥協(xié),這不僅是迫于無奈,同時也是以退為進的策略,父親老到的處世態(tài)度似乎在操控著整個事態(tài)的發(fā)展進程,同時又像是個局外人,冷眼看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而抱著一種事不關(guān)己的態(tài)度。當父親與賽門一起坐在風中面對河面上的波紋時,他的眼神顯得那么無助,昔日東方文化中極具權(quán)威性的藐視和自信都消失不見,身上威嚴也在和風中逐漸褪去,留下的只是一個平等的個體。影片的結(jié)尾更是耐人尋味,在二位老人即將離開紐約時,偉同將結(jié)婚喜宴那天拍攝的相冊送給父母作為留念,父親面帶笑容地翻閱著相冊就像是回味昨日的輝煌,當相冊翻到最后一頁,竟是偉同、威威和賽門三人穿著結(jié)婚禮服的合影,看完相冊父親頓時回到了現(xiàn)實當中,收起笑容起身向賽門道別,就像當初見崴崴時一樣將“謝謝你照顧偉同”這句話自然地說給了賽門,同時也對崴崴說了一句“高家會謝謝你的”,簡短的一句話其中包含了父親對崴崴的多少話語。影片的最后鏡頭是父親站在安檢口,面對著西方人的質(zhì)疑,他將手臂夸張地舉過頭頂,在這一閃而過的畫面中,我們領(lǐng)悟到盡管父親對這個結(jié)果還能接受,但從文化角度而言他還是做出了讓步和妥協(xié)。另一方面,兒子在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的壓迫下,不得不接受“三位一體”的家庭,故事發(fā)展至此父母與兒子在文化觀念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讓步,而這種讓步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契合點。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社會功能和社會關(guān)系總是在不停變化以尋找一個良好的平衡點,電影《喜宴》圍繞高氏父子的對峙為主要線索展開對五個人物的形象設(shè)置,在這幾個人物之間除了有文化觀念和兩代人的對峙外,還有中國人與美國人之間的對峙,導演借助同性戀這層“外衣”,層層剝開其中包含的人性、人情及性情等深刻內(nèi)涵。雖然高母在心理上無法接受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為了緩和父子間的關(guān)系完成賢妻良母的使命,她對兒媳婦顧崴崴充滿了關(guān)懷與疼愛,高母在兩種文化的沖突中扮演著緩和的角色,也是導演在東西方文化中尋找的一個平衡點。

結(jié)語

從某種意義上講藝術(shù)是一種人生存在的方式而不是技巧,發(fā)展至今對藝術(shù)的審美也就成了現(xiàn)代社會的前瞻,在這部影片中李安通過一個生性活潑的紐約人以一頓便宴招待自臺灣來參加他的婚禮的父母一事,進一步探索了兩種文化與兩代人之間在社會體制、倫理觀念和人際關(guān)系觀念上的迥異。通過該部電影作品,李安探討了不同民族對于家庭、兩性關(guān)系和同性戀的認識,這是一部完全以好萊塢模式制作的中國電影,李安作為一位游刃于東西文化并能巧妙融合兩種文化的導演,他用鏡頭將多元文化糅合在同一個影像世界,該影片不僅表達了他對東方文化精神的感悟和堅守,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對西方文化精華的汲取與兼容,二者相得益彰為影片增色不少。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已成為必然的發(fā)展趨勢,在全球化背景下東西方兩種文化在交流和沖突中不斷對話并逐漸協(xié)商共進,最終將實現(xiàn)國際文化大融合。(本文作者:辛燕 單位: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