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童年趣事初中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

第1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要想提高初中作文的實效性,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借助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元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作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guān)鍵詞】

實效性 初中 作文 教學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作文一直是困擾學生的一大難題。初中生閱歷少,還沒有形成積累素材的意識。因此,在作文面前遇到的問題一直都是沒思路、少素材、沒亮點、沒邏輯性。但是,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由于很多教師還未發(fā)現(xiàn)作文教學的策略,無從下手,甚至不喜歡抓學生的寫作,除了考試,很少對學生們進行寫作練習,這樣很容易導致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偏低。那么,應該如何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呢?又成為廣大教師研究的新的課題。下面,我將根據(jù)我的教學經(jīng)驗,簡單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

作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具備一定的開放性,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作文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該善于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元素,豐富作文課堂的學習環(huán)境。所謂的有效的教學資源就是指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借助相關(guān)影片、借助周圍的環(huán)境或者借助自己的實際生活談感想等。其實,作文素材的積累都是來自于生活當中的。如果教師能夠恰當?shù)睦酶鞣N有效的教學資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一般是采用讓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自然的方法。因為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寫景的文章,借助“景”是最容易抒情的。每次遇到這樣的文章時,我都會帶領(lǐng)大家走進大自然,體驗生活中的“美”。我認為“大自然”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資源。這種基于情景的所思所想,是最容易讓學生們接受的,能夠讓學生們更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當然,還有很多有效的教學資源。下面,我將通過舉例子的方法進行說明。

比如,我們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彩四季》的時候,這一單元的同步作文是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在寫這篇作文的時候,除了讓學生們借助大自然中的寫作素材,同時還可以有效利用課本中的資源,因為課本中涵蓋了很多非常常見的修辭手法,也是在寫作過程中經(jīng)常用到的。如朱自清的《春》中,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段話是很典型的寫景語言,但是每一句話都帶著作者的感情。這段話中還運用到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因此,當學生在完成此次寫作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們也采用同樣的修辭手法,為自己的作文增添色彩。當然,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讓學生們多欣賞一些寫景的文章,體會作者是如何來抒感的。或者為學生們展示一些恰當?shù)拿鑼懢拔锏漠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重視寫前指導,有效引導學生寫作

很多教師在進行寫作課的時候,都不重視寫前指導,只是給學生們留一個題目,然后學生自己進行寫作。每次等學生出了“問題”再去診斷,其實,這時候已經(jīng)晚了,因為學生們很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思路是很難糾正的。因此,我認為想要真正地提高寫作的實效性,重視寫前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動筆之前,一定要先讓同學們對這篇作文進行分析,多看一些相關(guān)的優(yōu)秀的文章,并讓學生們交流這些文章都好在了哪里,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等。這些都是很容易影響學生寫作的。同時,要讓學生們弄清寫作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目的明確了,才會寫出好的文章來。所以,當學生們有所感悟的時候,再讓他們動筆寫,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寫課本中《童年趣事》這篇作文時,首先教師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次寫作的目標。本次寫作主要是寫童年的一件趣事,內(nèi)容應該具體,流暢,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讓學生開始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們欣賞歌曲《童年》,勾起學生對自己童年的回憶。然后教師板書課題,再帶領(lǐng)大家分析課題。師:讀了課題,你認為這篇作文在選材上應該抓住哪個字?你是怎么理解“趣”這個字的?當教師帶領(lǐng)學生解讀完課題之后,再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把“趣”進行擴展,如:意趣、情趣、樂趣等。當把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之后,再讓學生們進行自由命題。這樣教師在寫作前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學生就會更加順利、高效地完成寫作目標。

三、重視對學生作文的修改

當對學生的作文批改完成后,應該做適當?shù)狞c評。當遇到個體的問題時,可以單獨對學生進行指導。當遇到普遍的問題時,就要在全班進行講解。當遇到學生寫的優(yōu)秀的文章時,要當作范文來讀,這種方法不僅對作者本人是一種激勵,對其他學生也將是一種激勵。

比如,在批改“抓住特點介紹動物”這篇作文時,我首先將學生的作文進行整體的批改,然后挑出一些個別的問題,和對應的學生進行交流。然后對一些普遍的問題通過“ppt”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認真帶領(lǐng)學生分析哪些地方出錯了,為什么出錯。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交流。這樣,通過集體修改,更能快速地解決問題。當學生意識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在下次寫作中就不會再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因此,我認為,修改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種有效的途徑。

總而言之,想要提高初中作文的實效性,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借助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元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作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琳.過程寫作教學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干亦晨.初中語文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唐瑋.人教版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4

第2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臺灣成功學大師黑幼龍說:“養(yǎng)孩子就像種花,要耐心等待花開?!泵總€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很快就燦爛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始終堅信,每一朵花,都有屬于自己的美麗花期。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用心呵護,用愛澆灌,必能待得朵朵花兒的美麗綻放。

初一伊始,有這樣一朵花走進了我的視野……

剛開學,就有老師反映班上的俊楠上課時很隨便,作業(yè)也不做。我找到他,在走廊里簡單交流時,就有兩個學生很奇怪地說:“老師,你還管他?我們小學老師都從來不管他的?!蔽液荏@異地看著他們,再看看俊楠,他神情中閃過一絲羞澀,但轉(zhuǎn)而又變得淡定了?!斑@是真的?”“嗯。”他略顯遲疑,轉(zhuǎn)而又肯定地點點頭,“我們小學老師從來不管我?!?/p>

我心中一凜,一個孩子自己講出這樣的話,該是件多么殘酷的事啊!我一把摟過孩子的肩,動情地說:“老師心里真難過,從今以后,老師會加倍地關(guān)心你,愛護你,幫助你,好嗎?”俊楠詫異地看著我,眼中閃過一絲光亮,稍作遲疑,但轉(zhuǎn)而還是勉強地點了點頭。

畢竟小學時荒廢的東西太多了,就我所教的語文學科而言,他小學時的最高得分沒超過10分,進入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試,他的語文是7分。如何讓孩子重新點燃學習的信心,我一時感到很棘手……

終于,機會來了!那是一堂作文課,孩子們?nèi)褙炞⒌卦趯憽锻耆な隆罚¢獏s托著腮,呆呆地看著窗外。我走過去,彎下腰,輕輕地對他耳語:“快寫啊,要不來不及交??!”他回答得很簡單:“我不會寫作文,小學時我從沒寫過作文?!蔽毅蹲×恕?/p>

下課了,我把他請到辦公室,微笑地說:“小學時沒寫過沒關(guān)系,但只要現(xiàn)在開始寫就還不遲!”“我不會寫!”“沒事,老師和同學都會幫你?!蔽艺垇戆嗌舷惹俺靶^他的一個他的小學同班同學,然后對俊楠說:“你會講故事嗎?”他點點頭?!澳蔷桶涯阃曜詈猛鎯旱囊患轮v給我們聽,一定很有趣,我們好想聽!”他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斷斷續(xù)續(xù)地開始講他兒時養(yǎng)小鴨子的趣事,越講越流暢,以至于眉飛色舞。講到和鴨子游戲時,他手舞足蹈;講到鴨子死時黯然神傷……那名同學邊聽邊記錄著。講完后,我讓那名同學讀給俊楠聽,“俊楠,其實你會講故事的,作文就是把你講的寫下來??!”我鼓勵道?!翱¢?,真看不出來,其實你挺會講故事的啊!”那名同學也由衷地贊嘆道,俊楠眼中有了一絲得意……

作文講評課上,我繪聲繪色地朗讀了俊楠的故事,并請班上幾名同學點評,同學們的評價很高,俊楠很開心。我適時地說:“這是別人幫你記錄的,如果你自己把它記下來,那就更好了!”同學們的掌聲很熱烈。這以后,他開始寫了,50字,100字……進步越來越大,他學習的信心也不斷增強。其他老師也反映他有進步。

教師節(jié)那天,無意中發(fā)現(xiàn)俊楠在我辦公室門口徘徊?!坝惺聠幔俊蔽野押⒆诱堖M來,他靦腆地把背在身后的手舉到我面前,手中是一朵異常美麗的玫瑰!“老師,節(jié)日快樂!”我心里暖暖的,接過花,拍拍孩子的小腦袋,“謝謝你,可愛的孩子!老師很喜歡!老師更想說,你是老師心中最美的花!”

后來,孩子不斷努力,終于成功地考入了專業(yè)技術(shù)學校,這朵花兒也許花期稍長了些,但,最終還是美麗綻放了!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shù)”,給成長一些時間,予教育一分等待,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第3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一、以音樂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上課伊始,教師可通過播放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音樂將學生的思維聚攏起來,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提高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學《出師表》時,我首先播放楊洪基演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在教學《隆中對》時,我又選擇了劉歡演唱的《哭諸葛》,那深沉、渾厚的樂曲將學生帶入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氣氛之中,戰(zhàn)爭的激烈、緊張、驚險,各戰(zhàn)團間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諸葛亮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鮮活形象歷歷在目。強勁的旋律帶領(lǐng)學生感受雄厚的歷史,學生學習情趣高漲,精神飽滿地期待著新課的開始。 當然,使用音樂輔助課堂教學要符合課文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營造或?qū)幹k、幽深、肅穆、悲壯;或幽默、輕松、凝重、哀婉;或熱烈、冷峻、活潑、歡快的課堂氛圍。如《三峽》的雄壯,《金色花》的靜謐,《背影》的凄楚等等。以音樂導入新課,音樂運用恰當與否,是這堂課是否成功的關(guān)鍵。

二、以樂曲烘托朗誦,激情隨之飛揚

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它能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理解作品描繪的千情萬態(tài)和感情基調(diào)。把這種活動長期運用于語文課堂,能使學生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不斷提高,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美的境界,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中,配樂朗誦是使用得最多的教學手段,使用得好,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如朗誦《散步》,可配上理查德森的輕音樂,體會“家”的靜謐和柔美;朗誦《紙船》配上《寂靜之音》,感受“自然、童真和母愛”的輕盈與纏綿;朗誦《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配上古箏樂曲《行云流水》,由于使用阮樂器演奏,奏出的樂曲類似哭腔,當如泣如訴的樂曲傳出時,當音樂迸發(fā)出悲傷的氣氛、情緒纏綿悱惻時,課堂里的氣氛一下子就低沉了,同學們不由自主地融進了音樂中,把朋友間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心情讀出來了。

音樂藝術(shù)是情感藝術(shù)。當我們走進課堂,用智慧和情感營造藝術(shù)情景,使學生的心態(tài)從課堂的觀眾角色向課堂主人公角色逐漸轉(zhuǎn)變,學生的情感就會和我們產(chǎn)生共鳴,這正是師生交流過程的最佳切入口。

三、以音樂渲染情景,深入理解課文

借助音樂形象烘托渲染課文內(nèi)容,不僅能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課堂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靈的游歷,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對提高教學效果無疑是大有益處的。音樂這個媒介可以使學生快速的進入想象的天空,給學生充分的享受,讓學生感受文學的藝術(shù)魅力。分析完《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時,為了使學生深刻體會蘇軾的苦悶心情,我播放了配樂而唱的《明月幾時有》,學生沉浸在音樂聲中,將心比心,體味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到抑郁惆悵之感。隨著樂曲舒緩的節(jié)奏,學生又能體會到作者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表現(xiàn)出對生活的熱愛和人間最美好的祝愿,從而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用音樂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現(xiàn)成的樂曲、歌曲,在教學必需時,教師可以自己清唱,學生也可以自己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使學生的思維馳騁想象開去,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以音樂輔助背誦,生動展現(xiàn)情景

初中學生背誦任務可謂重矣,要想讓學生輕而易舉全背可謂難矣。為了減輕學生的背誦難度,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古詩詞歌曲演唱,如:《水調(diào)歌頭》、《滿江紅》、《蒹葭》(《在水一方》)、《虞美人》、《一剪梅》,直接用“以唱代教”, “以唱帶背”的方法進行教學。歌唱熟了,詩詞自然也背熟了。五、以樂曲引導寫作,展開豐富想象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也可以說音樂是流動的文學,其中的美妙,我們可以流瀉于筆端。不同風格的音樂,可以使我們的內(nèi)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只要細心聆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們同樣可以使文字在音樂中飛翔。

一次,當我在黑板上寫下《童年趣事》的作文題時,孩子們都傻眼了,有的說:“我都初中了,以前發(fā)生的事我都不記得了?!币灿械恼f:“我現(xiàn)在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很少有玩的機會,哪會有什么趣事?”……見他們那么無可奈何,我笑了笑說:“沒關(guān)系,老師來幫你們找回童年?!蔽尹c擊電腦,只聽得傳來:“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深深地叫著夏天……”歌詞中的每句話無不折射出孩子們童年的喜怒哀樂。此時,教室一片寂靜,大家都在認真地傾聽著。當我再次翻啟他們的作文本時,一件件趣事令我忍俊不禁。

第4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學生如果對寫作沒有興趣,就很難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只有讓學生嘗到寫作成功的甜頭,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充分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才能把寫作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

1.命題作文從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農(nóng)村初中生知識面相對較窄,作文水平也相對較低,對他們要求不易過高。作文題目若比較抽象、深奧,大而寬泛,學生容易被嚇倒,不知從何入手,就會感到為難,寫好作文的信心就會受到打擊。尤其是初一學生,寫作更應從易到難,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生活閱歷,命題要淺顯、具體,貼近生活實際,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敢于下筆,能寫出具體、充實且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比如《家鄉(xiāng)趣事》,學生一般都能根據(jù)自己在農(nóng)村經(jīng)歷過的有趣的往事,寫出親切自然、富有感情的文章來。

2.講評作文鼓勵為主,增強學生寫作信心

在作文教學中,尤其在作文講評課上教師要多找出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提高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因為只有恰如其分的、充滿鼓勵的批改與富有啟發(fā)性的評論,才能將學生寫作的靈感激發(fā)出來,學生的寫作動力才能源源不斷。有些學生的文章也許寫的很一般,但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在某個方面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字用得好,一句話寫得妙,我們都要在批語中給予鼓勵和表揚。實踐證明,只有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提高。當然,學生作文中存在的缺點、錯誤,也必須要認真地修改和毫不留情地指出,但要盡量做到少批評、多鼓勵。

二、指導學生仿寫創(chuàng)新,逐漸掌握寫作之道

初中生寫作文雖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處于入門的關(guān)鍵階段,教師要講究“于無法之中求得法”,讓學生在模仿中掌握作文之道,搞好創(chuàng)新。

1.提供仿作范文,啟迪學生思路

范文能起到引路作用,農(nóng)村初中生學習寫作時,可以從范文中學習很多東西,如寫作手法、材料整合、遣詞造句等。這樣,學生就會慢慢地走出作文的窘境和尷尬,逐步開始對寫作產(chǎn)生了興趣并愿意寫作。但是仿寫時,教師一定要提醒學生不要抄襲,不要拘泥于范文的格式,要引導學生在模仿中不斷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并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進步。

2.鼓勵模仿課文,學習寫作技巧

課文都是名篇或者節(jié)選下來的,經(jīng)過嚴格的把關(guān)和審核,這些文章無論是語言運用、遣詞造句,還是謀篇布局、寫作技巧,都值得模仿。但必須指出的是不可生搬硬套,要注意結(jié)合自己的寫作實際。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年級、不同水平、不同的寫作目的來要求學生模仿,可以先模仿簡單的遣詞造句,而后模仿整個文章的謀篇布局、寫作技巧。如在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學生再寫《有趣的童年》《童年二三事》時,就可以活學活用該文寫景狀物的寫法,也可以選用其中一些好的形容詞和動詞,把描摹的景物和動作準確生動地寫出來。

三、指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鼓勵學生多讀勤練

要想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僅靠一間教室、一支粉筆和一本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課余時間必須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有益的各種書刊讀物,指導學生養(yǎng)成細致觀察事物,勤于練筆,多寫觀察日記的良好習慣,把閱讀、觀察與寫作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再加上切實有效的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穩(wěn)步提高。

盡管農(nóng)村中學生的閱歷不深,知識面窄,但生活面很廣,他們擁有廣闊的田野,豐富的農(nóng)村語言,別樣的農(nóng)村生活,不同于城里孩子的深切感受,他們擁有城里孩子所沒有的快樂和經(jīng)歷。羅丹說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xiàn)出美來?!鞭r(nóng)村的世界雖然樸素但也是五彩繽紛的,只要學會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樣能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獨具魅力的閃光點。因此,農(nóng)村中學生只要多留心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多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事、物,隨時隨地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就能寫出富有生活氣息、蘊含真情實感的好作文來。

1.細心觀察生活,做生活有心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前提?!币氚盐恼聝?nèi)容寫得充實具體,就離不開觀察思考與表達訓練。我們周圍的人、事、景、物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只要善于觀察思考,就能捕捉到有用的材料。只有對某一事物觀察較為仔細,有切實的理解,才能準確地反映它,才能解決作文中“無話可說”的尷尬。學生應把觀察思考所得有意識地儲存和積累起來,并寫好觀察日記,及時記下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單元作文教學要求,為學生制定不同階段的訓練內(nèi)容。如教寫人單元的課文時,教師就要求學生寫一寫人物肖像、心理、行動、神態(tài)、語言等觀察日記片斷。學生寫日記壓力小,負擔輕,進步也很快。學生只要堅持寫日記,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人、事、物并及時寫出觀察日記的習慣,寫作時就會有寫不完的東西,就會文如泉涌,欲罷而不能。有些學生深有感觸地說:“記日記前不知道留心生活,總覺得無話可寫,無事可記,寫起作文來常常是生編硬造,現(xiàn)在雖不敢說寫得很好,但已感覺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了,自己的真情實感也能在文中表達得比較自然了?!?/p>

2.指導學生多讀書,注意積累素材

農(nóng)村有些初級中學圖書館藏書不足,使得學生不能正常借閱。為了彌補學生無處借書的缺憾,我采取了各種方式,如在班上辦“圖書角”,組織全班學生把自己的藏書交到班級,并由責任心強的學生來進行管理,這樣一個班級就能有上百本書籍報刊雜志供學生輪流閱讀。有了這些書籍就不愁學生沒書可讀了,這樣教師就能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營養(yǎng)了。另外,我還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勤于積累材料,要求學生注意摘錄好的詞、句、段,寫好讀書筆記,以備日后寫作時借鑒參考。手抄報對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勤寫作的習慣,以及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都大有裨益。因此,我還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報,并定期檢查評比。手抄報的主要來源就是課外書籍中的文章,而要辦好手抄報,又會促使學生去廣泛閱讀課外書籍,不斷積累有用的材料。久而久之,就會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與寫作能力。

第5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聽、講、讀、寫故事,可以開啟人們的視野,使人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得到令人愉悅的審美感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巧用故事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愉快地接受思想教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聽故事,啟心扉

傳統(tǒng)文學與歷史是緊密聯(lián)系的,從文史分家自成體系后,也仍然是以事為主、以文記事、事文并茂。教材中選錄了許多這樣的例子。諸葛亮、魯智深、孫權(quán)、呂蒙、陳勝、吳廣、孔子……然而這些人物如若沒有傳奇的經(jīng)歷、叱咤風云的人生,何來感染力?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給學生一些經(jīng)典史實,用鮮活的故事來啟迪學生的心扉。其實,生活才是最好的故事書,教師應當讓學生聽一些與課文相關(guān)的故事,和課文內(nèi)容進行比較,能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如講讀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時,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講講他們的童年趣事,共同回憶爬山、野炊、釣蝦、摸魚等許多有趣的往事,與課文中的“平橋村的樂事”進行比較,既有助于理解文中洋溢著的生活情趣以及作者對那段生活的熱愛之情,也有助于理解小伙伴們身上善良好客、純樸無私的美德,從而獲得靈魂的陶冶。

二、說故事,練口才

語文教學方法中對學生影響最大或者說最長遠的當數(shù)講故事,講故事比賽爭當故事大王是許多人童年生活的美好記憶,而長大了還能不能講呢?讓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交流對文章的總體感悟,既鍛煉了口才又鞏固了所學。就是整個教學過程本身完美流暢的線條,不正是戲劇性故事的再現(xiàn)嗎?有人說老師是導讀,學生是演員。讀什么?就是故事。講的內(nèi)容可以是今古奇觀、街巷小事、人間滄桑,故事可大可小、風格亦諧亦莊。我在講解《斑羚飛渡》一課時,穿插了一些能體現(xiàn)奉獻精神的事例,如抗災英雄、感動中國人物故事等。但沒有講出新意,未能激起學生情感的火花。課后,有個學生給我提供了美國大片《垂直極限》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家三口在攀巖時,突然發(fā)生意外,繩索上的釘子從崖縫中崩落,剩下唯一的一個釘子,也是吱吱作響,隨時都有可能脫落,繩索上一家三口人的性命危在旦夕。為了減輕繩索上的重量,保住一對兒女的性命,父親毅然命令兒子削斷了懸掛自己的繩索,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這個故事充分體現(xiàn)了人性的美麗、父愛的崇高。故事與課文內(nèi)容十分吻合,主題極其相似,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果我能安排學生在課堂上講講自己的感悟,引出這些生動新穎的故事,定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他們的心靈受到?jīng)_擊和震撼,課堂效果自然更好,學生的口才也能得到鍛煉。

三、讀故事,積素材

宋代大文豪蘇軾主張博觀而微取,厚積而薄發(fā)。的確,世態(tài)人情、百態(tài)萬象,光靠聽、說還不能實現(xiàn)“厚積薄發(fā)”的目標。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治愈學生在表達中出現(xiàn)的內(nèi)容陳舊、語言枯澀、人云亦云等頑癥,重視對材料的積累,無疑是一劑良方,而故事則是一味主藥。上至歷史典故,下至街頭巷議,都可常讀常誦,最好進行摘錄、摘要或縮寫加工。在積累的過程中,既可享受美趣,又可陶冶身心,何樂而不為?只要持之以恒,多積累,多體味,小小故事也能讀出生命的真諦,產(chǎn)生心靈的感動,從而使你文思如泉涌,出口成章,讓語文學習“活”起來。

四、寫故事,創(chuàng)精彩

如何迅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直是困擾語文教學的一個問題,而寫故事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把鑰匙。首先要懂得用故事引故事,許多學生寫作文時下筆艱難、內(nèi)容空洞,這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不深有關(guān),許多感觸如水過沙石,不留痕跡。這時,借鑒一些簡明而又含蓄的故事可以得到啟迪,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如班上的生活委員在練筆《成長的煩惱》中,流露出自己的工作既辛苦又得罪人的消極情緒,有了辭職的想法。后來,她聽到一個故事從而改變了態(tài)度。有人問三個泥水匠:“你們在干什么?”甲說:“砌墻?!币艺f:“掙錢。”丙說:“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建筑?!蓖ㄟ^這個故事,她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正視平凡,積極進取才能有所作為。引用這樣生動地記錄生活的故事,能讓學生得到人生的啟迪。

第6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關(guān)鍵詞: 初中作文 寫作素材 課本

內(nèi)容單薄,空洞無物,材料不豐富,內(nèi)容不充實,已經(jīng)成為學生寫作的瓶頸。究其主要原因,是平時缺少積累,甚至沒有積累。文章要言之有物,就必須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只有在熟練掌握豐富材料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寫出內(nèi)容充實、言之有物的文章。對于寫作者來說,沒有材料,好文章從何而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文章亦如此,如果平時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積累,或手中材料過于陳舊貧乏,寫作時就會感到無話可說,即使拼湊出來,作文內(nèi)容也是平淡、枯燥的,滿篇假、大、空。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沒有材料的文章,是空泛抽象、干癟無力的;材料用得不夠的文章,是單薄、瘦弱的。一切真正有價值的好文章,都是在豐富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的,文章內(nèi)容厚實,讀者獲益匪淺。

如何才能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寫作素材,真正找到下鍋的“米”呢?當我們正為尋覓寫作素材而勞苦不堪時,卻往往忽略了“教材”這個巨大的素材寶庫。一味把拓展材料的視野放在課外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學生的時間、閱讀量畢竟有限,相反,巧借語文課本中的素材是豐富文章內(nèi)容的一個有效途徑。語文課本是一座素材金礦,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多是文質(zhì)兼美、堪稱典范的文章,內(nèi)容大多貼近學生的思想和性格,它們題材、體裁、風格等豐富多樣,具有很強的典范性和時代感,這當中自然隱含著豐富的寫作源泉。如果我們深刻理解并且準確把握課文的精髓,領(lǐng)悟并運用前人優(yōu)秀的寫作成果,課本就能成為作文的活水源頭,為寫作平添一抹亮色,提升文章檔次,寫作就會別有洞天。下面從“寫什么”和“怎么寫”兩方面來談談如何從課文中找素材這個問題。

1.寫什么?語文課本告訴我們,“親近文學”、“金色年華”、“風俗人情”、“多彩四季”、“童年趣事”、“動物世界”、“至愛親情”、“小說之林”、“人與環(huán)境”等都可以入筆。人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主題,可以通過一棵長在燕園幽徑上的古藤蘿在新舊兩個社會的不同遭遇來表現(xiàn);可以通過一只鴿子偶爾闖進陽臺后,引起主人要不要封陽臺的思索來表現(xiàn);還可以通過一座城市是否有屬于自己的標志性小動物來表現(xiàn)――角度可以多種多樣??戳诉@些,我們的思路是否變得開闊了些呢?課文中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俗語、詩文、文言句、精彩片段等都是重要的寫作素材,我們可以將其直接或間接地運用到作文中去。如有一位同學在習作《我美麗的家鄉(xiāng)――揚州》中這樣寫道:“不必說風景如畫的瘦西湖,典雅古樸的亭臺軒榭,也不必說玲瓏精致的個園,單是那垂柳依依的古運河一帶就讓你流連忘返。”這顯然借鑒和仿照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一段,但運用在這里恰到好處,既突出了揚州景色的旖旎多姿,又顯示他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還讓老師眼前為之一亮。

2.怎么寫?初中作文應該以寫人記事為主,那怎樣寫才能比較出彩呢?平日的作文往往是敘事平淡,人物形象不鮮明。要把人物寫得鮮活生動,可以從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入手加以刻畫;敘事要有波瀾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然而一旦動筆總不得要領(lǐng),依舊寫不出傳神動人之作。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回歸課本,把課本中的文章作為范例,仔細揣摩,掌握方法,努力從課本中尋找素材。

(1)扣住人物的特征。高爾基在《童年的朋友》一文中這樣寫他的外祖母:“她的頭發(fā)多得出奇,密密地蓋著兩肩、胸脯、兩膝,一直垂到地上,烏黑烏黑的,泛著藍光?!薄八⑿Φ臅r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她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只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并且柔軟得也像這個可愛的動物?!边@些描寫細膩、準確而傳神,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勤勞能干、性格開朗、充滿愛心的外祖母形象。“大貓”的比喻既新鮮又奇妙,不僅沒有破壞人物的形象,反而因為真實而增添了美感。同學們肯定也寫過關(guān)于外祖母或者祖母的文章,比照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差距,也能找到寫作的切入點。再如:“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边@里魯迅先生并沒有去描寫孔乙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可寥寥幾筆,就為我們刻畫出一個窮困潦倒,飽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卻又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的老書生形象。所以說,刻畫人物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而準。

(2)注重細節(jié)。人們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寫文章也同樣如此?!锻乱酪馈分袊睦蠋熇首x時“頭和肩膀左右搖擺著”的細微動作深深打動了于漪,又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抖嗍樟巳宥贰分忻仔邢壬囊粋€“嗤”和從眼鏡上邊射出來的“鄙夷不屑”的眼光,令讀者在憤慨的同時又對舊氈帽朋友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同情。契訶夫的《變色龍》通過對軍大衣細節(jié)的描寫,把奧楚蔑洛夫那種趨炎附勢、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刻畫得淋漓盡致,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沙皇俄國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無情地鞭撻了沙皇走狗的丑惡靈魂。由此可見,“沒有細節(jié),便沒有情節(jié)的生動性、形象的明顯性、主題的深刻性”。它雖然只是“故事情況”中最細小的一部分,卻是“描寫得出色的細節(jié),且能使讀者對整體――對一個人和他的情緒,或者對事件及對時代產(chǎn)生一個直覺的、正確的概念”。

當然,生活處處皆有“米”,這里是說利用好語文課本,多思考、多積累,厚積薄發(fā)。要想在考場中奪魁,平時就必須巧摘妙擷。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guān)注國際風云、社會生活、身邊瑣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從中捕捉寫作材料;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觀察、積累、思索,廣泛閱覽等都是獲取材料的重要途徑。只有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提筆時才能揮灑自如。要寫自己的所歷、所見、所聞、所感,把有意義的東西記下來,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內(nèi)涵,感受平凡生命的非凡價值。

在選擇材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緊扣主旨。選材時,要從表現(xiàn)文章中心的需要出發(fā),嚴格區(qū)分主次,確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輔以相關(guān)材料,另一方面要大膽取舍,只要與中心無關(guān)或關(guān)系不大的材料,無論多么生動,都要堅決舍棄。而對于最能表現(xiàn)中心的典型材料,則要用墨如潑,濃墨重彩,以繁勝簡,從而達到內(nèi)容充實的目的。

2.力求新穎。材料貴新,但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或新鮮事,也可以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只要有閃光點、動人處,可挖掘、可發(fā)揮,就均可入文。

第7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一、認識語文課堂中實施情感教育的著力點

要在課堂教學中滲入情感教育,首先要明確可以實施課堂情感教育的幾個方面。一般說來,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三個方面滲入情感教育: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內(nèi)容。從教師的角度來說, 授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情感投入和認知傾向等都對學生有著重要影響。教師不斷提升自我修養(yǎng),并且始終本著從學生需要出發(fā)的態(tài)度就會深刻地感染學生,使他們感受到正能量,增強學習的動力。從學生角度看,情感教育主要體現(xiàn)為學生接受知識過程產(chǎn)生的價值取向,以及獲得的內(nèi)心體驗。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內(nèi)心體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從教學內(nèi)容角度看,情感教育則表現(xiàn)為課文中情感訴求,以及文字中蘊含的情境和境界。

二、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

1. 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實施情感教育

語文課本中的教學內(nèi)容大多來自大家名作,有著豐富的人文情感和歷史積淀,是值得我們細細玩味的。如何使這些教學內(nèi)容成為實施情感教育的突破口,教師以及學生應仔細研究。對于教師來說,他們是實施情感教育的發(fā)端者,對課文內(nèi)容必須相當熟悉。這種熟悉不僅包括教師對課文內(nèi)容的精確把握,還包括對課文內(nèi)容蘊含的豐富情感的把握。例如,在講解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時,教師可以拋出問題“為什么作者在孔乙己出場到離開都寫到眾人的笑聲?”引導學生體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并鼓勵學生討論提問,加深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的感受,從而領(lǐng)會這篇小說包含的豐富情感,即作者對舊的科舉制度的控訴。另外,教師還應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將現(xiàn)代科技應用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更加人性化和多樣化的載體揭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最后,教師和學生還要回歸到課文內(nèi)容中去,將自己獲得的感悟運用到課文的再分析中,從而實現(xiàn)情感教育成果的最大化。

2. 挖掘課文隱含價值,引感共鳴

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實質(zhì)就是通過課文傳遞某種情懷,這種情懷包括愛國主義情懷、家的情懷、朋友或者愛人之間的情懷等。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文中的這些情感就可以很好地發(fā)揮情感教育的價值。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就必須進行充分的前期備課,深入體會和挖掘課文背后所隱含的情感。無論是古人的文章還是近現(xiàn)代的名家大作,其中蘊含的情感都有某些相通的地方,為此,教師可以融合古今作品,向?qū)W生傳授一種能引起共鳴的特殊情感。初中語文中已有不少這類古今優(yōu)秀大作。比如,教師在教授課文《三味書屋》時,可以對魯迅先生描寫童年趣事的細節(jié)進行深入挖掘,從而傳遞一種留戀童年美好生活的情感。又比如,在教授課文《愚公移山》時,可以著重分析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引導學生體味對話背后隱藏的深意,從而傳遞一種堅持不懈和永不放棄的可貴品質(zhì)??偠灾?,引感共鳴是挖掘課文隱含價值的目的所在,而引感共鳴則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確立對待世界的正確態(tài)度。情感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要通過師生之間長期的合作和努力才能顯出其巨大作用。

3. 豐富課堂練習方式,準確表達自身情感

第8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教學模式 創(chuàng)新研究

前言

新課標旨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要求以學生為核心,積極主動地開展育人工作。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發(fā)展為前提開展工作,教師在設置教學模式上,力求模式新穎、教學語言豐富、教學氛圍輕松民主,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愛上語文,通過學習、體驗、互動、思考等環(huán)節(jié)尋找學習中的樂趣。因此,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學質(zhì)量與水平的提高,能夠摒棄應試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對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改革有關(guān)鍵作用。

一、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

1.傳統(tǒng)教學方式依舊存在

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實踐工作中,不僅肩負課堂知識和信息的傳遞,更要盡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職責。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則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與信息,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學內(nèi)容了無生趣,氣氛變得死氣沉沉,使學生昏昏欲睡。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以及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學生學習只會照本宣科,機械性模仿、死記硬背、對知識也處于一知半解的現(xiàn)狀,這樣學生素質(zhì)整體低下,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學不到除課本以外的知識,喪失求知欲,學生難以做到全面發(fā)展。

2.農(nóng)村經(jīng)濟條件制約教學發(fā)展

由于我國農(nóng)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因素,以致經(jīng)濟條件相對落后、教師資源缺乏。這些不利因素在農(nóng)村學校顯得尤為突出,所以農(nóng)村學校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十分艱難,現(xiàn)代化教育在農(nóng)村宣傳力度不夠,這些也是制約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關(guān)鍵性問題。教學資源極度匱乏,沒有供學生課外閱讀的圖書或圖書過于成舊,甚至缺頁斷章等原因不能正常閱讀。由于農(nóng)村發(fā)展較為落后,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對信息化教學儀器知之甚少,即使聽過,學校經(jīng)濟條件也難以支付,老師很少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學習,所以學生們獲得語文知識的唯一途徑就是閱讀語文書。學生難以獲取課本以外的語文知識。

二、對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的建議

1.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落實語文教學

每個學科的知識點不同,新課標對每個學科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對于語文學科而言,我們了解新課標后,結(jié)合新課標對語文學科的要求,做出了相應的調(diào)整,摒棄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嚴格貫徹新課標的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做到一切為學生,為一切學生,學生就是核心,充分帶動他們學習,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能夠積極主動的將課本中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故而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的同時也轉(zhuǎn)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生由之前的“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這是一個性質(zhì)的轉(zhuǎn)變,這樣的轉(zhuǎn)變豐富了課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后,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生機勃勃,教師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時還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創(chuàng)造一個敢于發(fā)言,敢于作答的學習環(huán)境。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一問一答”的局面,將學生思維調(diào)動起來,對教師不再盲目聽從、被動的去接受課本里的知識,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水平;教師能夠積極創(chuàng)造新穎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新課標的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落實新課標的核心內(nèi)容。

2.合實際條件,推動教學創(chuàng)新

農(nóng)村學校受先天條件的限制,造成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單調(diào)乏味的現(xiàn)狀。教師難以形象生動的演繹課本上的知識,學生獲取知識的通道也十分貧乏。在先天條件不足的環(huán)境下,教師應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結(jié)合人們生活中的常見事物進行舉例教學,生活中自然風景、飛禽走獸、人物民風都是“活教材”,這些“活教材”學生認知度高,學生面對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能夠做到感同身受,對這些知識也能理解的更透徹,對教師開展教學工作也大有裨益。例如七年級初中語文《在山的那邊》(人教版)中提到的大山,這些課文內(nèi)容針對山區(qū)的學生是再熟悉不過的景物了,是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還有八年級初中語文《綠色蟈蟈》(人教版),這篇課文十分生動有趣,教師可以與他們講述蟈蟈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相關(guān)故事,這些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這樣教師在講授這樣的知識就可以事半功倍。

3.增加閱讀量,促進語文知識吸收

教師在上七年級初中語文《童趣》(人教版)時,一方面盡可能生動有趣的講解課本知識,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學生上臺講述童年趣事,分享經(jīng)驗。課后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如果缺乏圖書,可以召開主題班會,讓大家將自己最愛的書籍帶到學校,學生之間互相傳遞借閱,同時還可以分享閱讀心得,促進學習與交流,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學習合作共贏的能力。

此外,教師在校園里創(chuàng)辦黑板報,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將優(yōu)秀的文章貼到各處通知專欄中展示,供其他學生閱讀借鑒,將愛好創(chuàng)作的學生們組織起來創(chuàng)建文學組,定期開展有關(guān)文學的活動,例如詩歌朗誦,作文競賽、辯論賽等活動,提升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也促進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對農(nóng)村語文課程的教學要求應結(jié)合實際,著眼于未來,注重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領(lǐng)域;可以考慮跨界學習,不僅僅停留在語文這一個領(lǐng)域,讓學生可以將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學習、梳理知識脈絡、思考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學習水平。因此,教師應轉(zhuǎn)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觀念,努力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農(nóng)村語文課堂教學尤其如此,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使語文教學變得有規(guī)律可循,為以后的語文教師提供了參考教學模板,也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素質(zhì)教學模式轉(zhuǎn)變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尚越.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實施策略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2014.

第9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

恐懼和愛是一個人身上最真實迫切的感覺,是身體移動的內(nèi)在軸心。

沉默而靜謐,不被察覺,暗暗潛伏,充滿力量。

它們在關(guān)鍵的時候推我們走向自己都不能預料的方向。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我們怕的或許不是上一代人怕的東西。但實際上,兩代人的血液里,有一種親緣緊密相連。作為單獨的個體,每一個人從睜開眼睛的那一瞬間就開始面對世界,面對一個大大的、看上去很復雜、環(huán)繞在周遭每個角落的客體世界。一個人,面對一個世界,張力由此而生,怕與愛也由此而生。如果說上一代人的恐懼是不知道哪里安定落腳,那么我們這一代人的恐懼就是面對船只井然害怕被塞進已有的航道。他們怕的是看不到終點的旅行,而我們怕的是看得到終點的旅行。兩種恐懼都來自主體內(nèi)部本能的抗爭,來自對命運的微弱掙扎,不愿被動地被拋撒,不愿失去個體作為個體的最后的真實。這種同源的恐懼與希冀將我們和上一代人緊緊相連,又徹底推開。他們希望我們在乎的,我們不在乎,他們試圖緊緊抓住的,我們試圖拋開。

在人類的軀體上,感官記載著本能的演變。我們怕黑怕火,但忘了前因后果。我們怕死,但沒見過任何一場屠殺。我們的皮膚刻著祖先的愛,但頭腦一片空白。生命的本能代代相傳,在不同的時空呈現(xiàn)不同的面貌。感覺遺傳而記憶非遺傳,在我看來,這是人類演化最神奇的一點。

兩重誤解

2002年春天,我得到第四屆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之后順利考入大學,很長時間沒有寫作。

客觀地說,我從小就不是一個擁有講故事天賦的孩子。我從來沒有過像薩特那樣,在童年的臆想空間中策馬平川,仗劍天下。我不善于講故事給別人聽,不會應用語言的奇詭,也不懂得即興演繹,即便是復述剛聽來的小趣事,也往往講得平鋪直敘,興味索然。

我從小喜歡看書,看很多童話、偵探小說,也看《紅樓夢》,但那與其說是對故事感興趣,倒不如說是對新奇的世界感興趣。閱讀給我?guī)淼牟皇潜磉_,而是行動的樂趣。我看書很快,充滿好奇,領(lǐng)悟力強,遺忘得也迅速無比。

我喜歡在同齡人當中懂得最多的感覺,我懂得世間有很多窮苦善良的人,懂得女孩要溫柔善良才有人喜歡。我篤行實踐,卻很少書寫。我的小學作文是中規(guī)中矩的好人好事,分數(shù)很高,卻疲于應付。我不喜歡寫日記,不寫信,身邊時刻環(huán)繞著大群小朋友,伴小姐丫環(huán)、游擊隊和強盜團,我們聽故事,上演故事,但從不書寫。

這些是我十歲以前最真實的生活。我對這段日子一直缺少回憶,像不擅長講述一樣不擅長反思。我停留在事件與情節(jié)的表象,缺少根本的理解與見解。我以為那一段時光沒有什么特殊事件,因而也就沒有什么特殊性。我知道那一段日子是滿滿的,但卻不知道有哪件事可稱得上重要。

現(xiàn)在想來,我在大學的不寫就是來源于童年的不寫。我對寫作的理解與誤解都埋藏在童年,兒時的思想決定態(tài)度。有很多年我都在受內(nèi)在沖動的驅(qū)策,時而激動時而困惑,卻很少想到,所有的傾向都有內(nèi)在的源頭。

在我的童年,生活熱鬧、順暢且平凡。我的家庭不富也不窮,家教平和寬松,學校競爭不強烈,小伙伴都住在同一個大院,每天吃飯、玩耍、上學、放學。和一些孩子要好,和另外一些孩子耍心眼鬧脾氣。收到過情書,也給男孩子送過禮物??傊遣蝗鄙偃魏涡袆拥目赡?,也就從未獲得過傾訴的欲望。

以為書寫就是一種傾訴,這是我對書寫的誤解之一。有很多著名的作家曾描述幼年孤獨而封閉的成長,描述內(nèi)心的無窮幻想和細微的敏感,我知道他們因此而提筆,將寫作當作生活與自我的出路。我羨慕他們的情感豐富,但我不是這樣。我有什么好傾訴的呢,我不知道,我的生活都是些尋常的事情,而那些尋常沒有促使我傾訴。

與此相關(guān)的,是對書寫的第二重誤解。我知道困窘能夠催生情懷,便以為所有的情懷都需要從困窘中催生。我在潛意識里把書寫和生活里的事件分開,以為書寫就是對生活里一些故事的描述,因此我并非不想書寫,而是暗自期待自己的生活能夠生出些生離死別,以便讓我也有描述的機會。我希望自己有動蕩坎坷的身世與成長,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樣,能夠含著眼淚回憶感人的背景。我渴望故事,但不是渴望去創(chuàng)作,而是渴望它發(fā)生,然后我嘆息。我不覺得編造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對我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我想要的是經(jīng)歷。這種傾向在我懵懂的童年和迅速變化的大學一直貫穿,讓我每每拿起筆又放下,長時間徘徊,我想要寫一些虛幻的事出來,但又覺得生活本身還正在展開,讓我不能轉(zhuǎn)開目光,心馳神往。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開始明白書寫本身的真實性。我終于發(fā)現(xiàn),任何事件的反應與描述都不唯一,確定這種描述――而不是事件本身――才是書寫的真正任務。那種認為發(fā)生某種狀況必然伴生某種情緒的假想,只是來源于對狀況和對情緒都了解太少。書寫并不依賴于生存狀態(tài),因為書寫本身就是一種生存狀態(tài)。

這些是我重新提筆的理由,只是它們來得有些晚,當我大四回到寫作中來,距離新概念獲獎已經(jīng)幾年過去了。

我參加新概念是為了初中的語文課。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啟蒙是極端幸運的事,在遇到啟蒙的同時遇到同道中人就更為幸運。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年輕而溫柔,帶著我們讀詩讀詞,猜字謎,推薦有思想的書,講評俄羅斯文學。她的字極漂亮,言辭清雅,每周在我們的周記后面寫詩一樣的評語。我和幾個女孩子因此成了至交,我們大量閱讀,寫長長的文章,為了下一周的好評絞盡腦汁。我們相互傳看周記,相互點評,不談文筆結(jié)構(gòu),而是徹底做心情的抒發(fā)。我們在對方本子上用鉛筆寫的評述甚至能超過對方的原文,我們不需要商量,也能常常在某一周選擇同樣的主題。我們不是作者與讀者的關(guān)系,而是一個言為心聲的人與志同道合者的關(guān)系,我們不需要額外的讀者,雖然周記也會在班內(nèi)其他同學中流傳,但不是為了廣泛的讀者而寫作。我們一心渴求細膩的情緒和卓爾不凡的見識,在充滿幻想和柔情的交流中完成文字中的自我型塑。

在我的記憶里,這一段時間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用了很多時間很多的努力希望去恢復那樣一種傳統(tǒng)。高中我轉(zhuǎn)到了另外的城市,遠離了那個詞語絢麗噴涌的清泉中央,我拼命地寫信,在新的班里做語文課代表,期望能將當時的感覺延續(xù),或者重新建立。但沒有成功。從高二開始,我們往來的信件漸漸少了,新的班里也少有人與我呼應。并不是其他人不理會我,而是我心懷恐慌地發(fā)現(xiàn),我和我的伙伴們一同、慢慢地失去了那種由內(nèi)而外的、熱切表達的欲望。

于是我在高三偷偷報名參加了新概念,沒有告訴老同學,也沒有告訴新同學。我拿了一等獎回來,把透明的獎牌塞進柜子,和從前筆跡稚嫩的周記本塞到一起。這對我來說是個極重要的事件,但我沒有延續(xù)它的計劃。它不意味著一個開始,而意味著結(jié)束。高中的最后一年,我不再拿得準寫作在我生活中的位置,也不再擁有閱讀者,我甚至覺得頭腦中回憶里的詞語其實并不真實。得獎是讓我心安的一個確證。我把獎牌看成是一種見證,一種摸得到的真實,它清透而堅固,在我十七歲的時候向我證明曾經(jīng)的那個十四歲的女孩不是一種幻想。對我來說這就夠了。

初中的日子可以說是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誕生。這也是我這些年對這段時光念念不忘的原因。按照米德和戈夫曼的術(shù)語,這段時光標志了我第一次有意識地從小寫的me向大寫的I過渡,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有“我”這樣事物存在,也是第一次主動地想讓自己向某個方向轉(zhuǎn)變,而不是單純地希望做成別人眼中的完美小孩。對我來說,這種自我誕生的過程是主觀記憶的開始,因此非常重要。

但這段時光也留下了很嚴重的后遺癥。我在大學里用了很長時間才大致走了出來。在這段時光里,隨著I的登場,幾乎不可避免地同時生成了一個新鮮的me,一個新的形象,一套與兒時裝扮不同的新鮮的戲服。我重新進入了角色。而由于我太喜歡這段時光,這種新的扮演比兒時的不自覺更難于退卻。我知道維持某種姿態(tài)并不真實,但卻就是不愿放棄那姿態(tài)所帶有的敏銳和感傷。我的文字開始變得與生活脫節(jié),我關(guān)注的事物和態(tài)度已經(jīng)轉(zhuǎn)變了方向,但每每當我落筆,我的筆尖就又不自覺地回到從前那個眼神迷茫的少女。這種分歧讓我困惑,讓我不能動筆,讓我氣餒很久,卻不知道理由。

實空間與虛空間

2007年夏天,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參加一個暑期學校。上午有報告,下午很自由。我在街頭游逛,路過一家租書店,進去轉(zhuǎn),拎了幾本小說和漫畫出來。

走出店門,我站在空無一人的燥熱的街上,陽光白晃晃地打在頭頂,有點睜不開眼睛。四周是一排小飯館和音像店,路口停著賣西瓜的卡車,有人在打牌,塵土飛揚。我手里拎著袋子,袋子里裝著很多年沒有碰過的卷著邊的漫畫和通俗小說。

我在那一刻靜住了。我被一種真實的力量震顫,仿佛突然之間打開了一道通向天空的門。我從抖動的空氣中看到了時間的彼端,看到小時候,看到一個能代表我整個成長階段的畫面,清楚地飄浮在眼前。我久久地站在街上,凝視著虛空里的圖景。我開始明白在大學里讓我焦灼的矛盾究竟在什么地方。我看到那幅畫面里凝結(jié)著我少年時期的全部微妙和全部困擾,我看到小女孩穿過菜市場,手捧花園。

這是一個有關(guān)于實空間與虛空間的問題,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理想與現(xiàn)實。我像包法利夫人一樣被閱讀所拯救,但也像包法利夫人一樣被閱讀所累。我甚至比一般孩子都更早地進入過虛擬的時空,在小學五年級就沉浸于阿爾卑斯的草原與小木屋。我像看待俠客一樣看待我的同桌,像看待騰云駕霧一樣看待我的未來。在現(xiàn)在的目光看來,或許會把這樣的虛擬化稱作對現(xiàn)實的逃遁,然而如果客觀地回到當時那個女孩的坐標,我卻必須承認,在她的眼睛里,手心的那座花園就是真實的。她不能夠分得清實空間與虛空間的差別,以為虛空間只是自己還沒來得及看到的其他地方的實空間,她甚至將虛空間的花朵當作眼鏡來看周圍的一切,于是她從來沒有真正看到過菜市場,盡管身處其中,卻一次都沒有看到過。

于是,在我成長到矛盾與分裂的現(xiàn)在,我開始明白長輩對少年的不解與不屑。以我現(xiàn)在的視角,我能夠看到她的花園只是捧在手里的花園,只對她一個人成立。在從她到我的過程中,實空間和虛空間的大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倒置:她以為無限巨大能包容身邊一切的花園,慢慢變成了現(xiàn)實空間中狹小的一隅,被客觀世界逐漸包容起來。

這是一個多么漫長而微妙的過程。我自己都說不清,究竟是到過了哪些地方,經(jīng)過了哪些事情,才能慢慢在多個世界中轉(zhuǎn)換自如。這過程雖然如此平凡,平凡得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但卻讓我經(jīng)歷得無比艱苦。我深知實空間的真實,但也深知虛空間的真實。為此我在提筆的時候曾經(jīng)久久猶豫,不知道該書寫菜市場還是花園。我掙扎了很久才最終決定,我想寫能夠相通的菜市場和花園。

寫作重新成為一種需要

現(xiàn)在回想起初中的寫作,我想我開始明白了是什么對我進行了召喚。那是寫作的另一沖吸引,除了傾訴與講述的能力,寫作還可以溝通。

我想我是依戀于那個時候有人交流、有人理解的幸福的。即便是過于理想的美化,我也還是覺得能有一群在精神流浪的旅途上相互往來的同伴是我此生最大的幸運。我開始重新回想那個時期的真正意義,我發(fā)覺敏銳和傷感都不是那段日子的核心,而聆聽才是。我們將自己的思緒以最清晰的方式說給別人,企盼別人能懂,同時也是讓自己聽自己的聲音。我們在聽別人的迥異的思路之后仍然保留,或者說更堅持地保留了自己的想法,這本身就是一個與自我交談的過程。我們在懵懂無措的單純的青春用這樣的方式彼此支持,卻在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復雜的長大之后不自覺地放棄。

因此我又開始寫作了。在距離獲獎四年之后,慢慢地重新提起了筆。這一次我知道我要什么,寫作重新成為一種需要。需要是一種力量。就像愛一個人一樣,若非全身細胞都情感性的需要對方,那便難以達到那種真摯的讓自己幸福的狀態(tài)。我真正開始需要我的筆,在每一個默默行走的時刻,在每次沖突與打擊的時候,在每一處新的風景,我都需要我的筆,需要它帶我度過每個難關(guān),需要它將我的生活傳遞出去,同時吸納另外千千萬萬個生活進入我心。我需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