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眼科學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眼科學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眼科學教學論文

第1篇: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初中的學生大部分學習自覺性較差,要想普遍地培養(yǎng)他們課外堅持自學的習慣是不容易的,所以課堂自然成為他們用來學習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而滲透著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教學目標明確的教師的課堂語言,則是他們定向思維的主要導向。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具有高度的知識性,即在每一節(jié)課都能讓學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養(yǎng)分。同時隨著現(xiàn)代學生的知識面的加寬,以及學科內容的相互滲透,課堂上的內容往往會引起他們對跨學科或課外知識的聯(lián)想,并在課堂上向教師質疑。比如數(shù)學教學中會涉及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問題,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對專業(yè)知識進行不斷深入的鉆研和理解,還需要不斷學習掌握課外新知識,以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yǎng),讓學生感受到你那圈“智慧光環(huán)”,認真而力求準確地應付類似的每一個問題,這樣不僅樹立起了形象,而且讓學生覺得上這節(jié)課同時可以學到課外的東西,既加強對45分鐘課堂的興趣,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知識內容和其語言形式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知識的科學性決定了語言的科學性,所以科學性是各科教學課堂語言所具有的根本屬性,而數(shù)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又有自己獨特的內涵。斯托利亞爾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思維的教學”,因此數(shù)學教師的語言要在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上下功夫。長期以來,由于受數(shù)學的所謂“邏輯嚴謹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偏重邏輯演繹,誤以為“精確、嚴謹,符合邏輯要求”的語言就是唯一科學性的數(shù)學教學語言。實際上數(shù)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應針對學生的特點,既要講究嚴謹?shù)倪壿嬔堇[,又要適時的穿插能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想象、猜想、類比、歸納及洞察領悟等活動的非邏輯的語言,從而使學生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數(shù)學,積極主動的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和創(chuàng)造數(shù)學。

2課堂語言要形象生動,風趣幽默

數(shù)學盡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但其構成內容——空間形式及其數(shù)量關系卻以一定的“形”存在著,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數(shù)學內容及其形象融為一體,用形象化的評價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以驅動學生的數(shù)學想象。通過恰當?shù)纳鷦颖扔?、通俗的語言,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shù)學素養(yǎng),以便引起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以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同時獲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面對的大部分中學生都比較好動,對于每天一堂接一堂的45分鐘的課而言,可能是一種難耐的煎熬,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科學證明:人在一種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下效率是最高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便只有正確駕馭好課堂語言,盡量用生動有趣、幽默的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風趣、幽默的課堂語言不僅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還可以拉近師生的關系,有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但是課堂教學的幽默應和教師深刻的見解、新鮮的知識結伴而行,應與無聊的耍貧嘴區(qū)分開,不能人為的穿插一些與教學無關的笑料,更不能濫用幽默去諷刺、挖苦學生,這樣就起到極大的負面影響,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課堂語言的趣味性在實際運用中要講究一個“度”,這樣才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以及獲得知識的愉悅。

3課堂語言要具有激勵性

現(xiàn)在的初中生在性格和心理上發(fā)育都還不健全,都需要教師點點滴滴的培養(yǎng)和引導,因此教師在課堂45分鐘的時間內要充分發(fā)揮語言的功能,特別是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fā)其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我。那么,如何實施激勵性評價呢?我認為:只有教師的口頭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有機結合,才能發(fā)揮激勵性評價的作用,才能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語言和手勢相結合能夠幫助把話說得更加明確,更加有力,還能幫助增加說話的形象性,強化說話的感彩,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更能讓學生感到親切。例如教師在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時,學生對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時,就馬上走到他的面前,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撫摸他的頭說“沒關系,大膽的說,你很聰明,這個問題一定難不倒你?!边@樣評價,既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見,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還培養(yǎng)了他自信的個性品質,更能使他感到親切,把師生關系定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激勵他自主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興趣,對全體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鼓勵。學生只有在寬松、愉悅、不斷獲得鼓勵的環(huán)境之中,思維才能變得活躍,解決問題才會標新立異。語言還可以與眼神相結合,眼神的變化,可傳遞無聲的信息,維系著雙方思維的感知通道。例如,教學中如果遇到內容的不同敘述方式,問題的不同解答策略,應用的方法多樣化等問題。教師就應提出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你想知道它的答案嗎?你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并同時用眼神不時的對全體學生掃描說:“老師相信你們能自己想出辦法來,請試一試!”這樣使每位學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師的“注意中心”,而不是“被冷落的人”,讓學生在親歷中感悟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促使學生有更大興趣去探求新知的奧秘。同時,教師可以用嚴厲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評課堂中的違紀學生,同大聲訓斥相比,這種無聲的批評學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響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

另外,語言也可以與表情相結合。人的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緒體驗的外在表現(xiàn),它蘊含著大量的情感交流信息。在課堂上學生都喜歡教師面帶微笑地面對他們,即使他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不是很出色時,教師微笑著對學生進行激勵或鼓勵,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促使學生熱愛學習,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學中對學生激勵性的語言要具有真情實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之樂,可以激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同時也可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然而,激勵性的語言也要把握一個度,應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問題的難易程度等科學地進行激勵,不能對于任何學生回答了任何一個極為簡單的問題就給予一些“隆重”的夸獎。名義上是進行賞識教育、鼓勵教育,可實際上這種缺乏深層次指導的表揚學生會聽膩,也表現(xiàn)了教師的虛偽,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勵的作用。

除此之外,學生學習不僅要學習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探索生命的價值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適時恰當穿插一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學生“要成材先成人”的道理。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發(fā)揮語言的功能做好育人這一職責。

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實施新課、新理念的重要手段,它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緊密相連。數(shù)學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的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第2篇: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1.1實驗內容陳舊。由于受計劃課時、經費條件等因素限制,目前細胞生物學實驗項目多為傳統(tǒng)驗證性的,如光學顯微鏡的構造與使用、細胞凝集反應等內容。以上實驗內容和遺傳實驗重復。1.2學生缺乏主動性?,F(xiàn)行的實驗教學模式是以驗證理論為主,實驗方式簡單枯燥。一般實驗不要求學生查閱文獻、分析資料,也不要求學生設計詳細的實驗步驟,這樣的實驗教學模式很少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培養(yǎng)師范類院校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1.3考核內容不完善。由于細胞生物學實驗課是考察課,獨立于理論課考核,考查內容主要以出勤、衛(wèi)生、實驗報告為主,教師主觀性較大,缺乏一定的量化標準,較難反應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影響了學生學習動力。

2.改善實驗教學條件,增加實驗教學學時

為了保證實驗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提高實驗教學改革的成效,需要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建設。首先要建立開放實驗室,將分子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和遺傳學實驗室整合為現(xiàn)代生物學實驗室。從而優(yōu)化了實驗室的資源共享;其次增加教學實驗經費,改善教學條件。

3.優(yōu)化實驗內容,構建實驗教學新體系

3.1科學設置實驗內容。在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調整課程內容。調整的原則:一合并技術單一、重復性的實驗。如觀察細胞形態(tài)結構、線粒體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與觀察、人類X染色體的觀察等實驗,可將這些單項實驗組合為系統(tǒng)綜合性實驗。3.2建立“三性”實驗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多為驗證性試驗,為進一步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數(shù)據(jù)處理及查閱資料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制定了以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為中心實驗的“三性”教學內容。驗證性實驗是通過驗證某些已有結論使學生掌握某些探索自然事物的方法;綜合性實驗是運用本課程或與本課程相關的多種課程知識,對學生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復合性實驗。

4.結語

為使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上一個新臺階,擁有符合實際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實驗教學水平的發(fā)展,所以進行細胞實驗教學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任務。通過優(yōu)化實驗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借助輔助教學手段等,讓細胞實驗課擺脫傳統(tǒng)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強師范類學生的自主性與參與性,以利于培養(yǎng)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潛能和動手能力的綜合應用型人才。

作者:馬勇 陳秀莉 圖雅 單位:包頭師范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翟中和.細胞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3篇: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1.建立完整的學術科研平臺共享制度

制度保障是實現(xiàn)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的開端。只有教師(或課題組)的相關權利得到保障,打消教師的顧慮,教師才能放心大膽地分享科研平臺。同時,要用制度規(guī)定教師(或課題組)在本科教學中應該承擔的義務,從而使本科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2.增強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的共識

目前,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未得到兼容共享的部分原因是課題組的教師不愿意共享,認為這樣會增加管理和維修上的負擔,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可否認這樣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從長期的教學規(guī)劃上來看,這有違大學“教書育人”的本質功能。因此教師需要形成共識,本科教學不僅僅是一線授課教師的責任,也是在高校里從事科研項目的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才能自覺地實現(xiàn)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兼容共享。

3.合理的科研與教學一體化團隊建設

一旦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實現(xiàn)兼容共享,必然要調用相應的課題組的科研資源。因此,需要形成合理的科研教學一體化梯隊,明確科研團隊的分工,保證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實現(xiàn)兼容共享的同時又不影響課題組科研工作的進展。實現(xiàn)科研反哺教學,教學促進科研!

二、學術科研平臺

反哺本科教學具有諸多優(yōu)點學術科研平臺不僅僅能夠為科研服務,還能夠反哺本科教學,達到教學與科研協(xié)同作用的效果。學術科研平臺反哺本科教學具體的優(yōu)點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極大提高本科教學質量

學術科研平臺反哺本科教學能夠給本科教學帶來新的變化。它極大的豐富了本科教學內容,同時解放了教學方式。學生不再是“填鴨式”的被動接受教師課堂的授課知識,而是在科研實踐中主觀能動的積極思考。這使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這樣的本科生畢業(yè)后繼續(xù)深造的,將成為科研工作優(yōu)良的后備軍;畢業(yè)后直接參與科研工作,將會極大促進科研工作的發(fā)展。

2.實現(xiàn)學研緊密結合

通過學術科研平臺就可以將科研和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具有互利互惠的作用。學術科研平臺為教學拓寬視野,促進教學;同時教學又能培養(yǎng)更多的科研力量,在深入細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促進科研。依托學術科研平臺,教師能夠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同時還能夠利用教學成果轉變成科研方向或成果。這體現(xiàn)了多元化、多層次的學研實踐理念。

3.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員共事科研

以教學促進科研思想拼發(fā)。眾所周知,科學研究不是一蹉而就的,它需要依靠長時間的堅持努力,但是,更需要集思廣益,迸發(fā)思想的火花,獲得科研的靈感。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員共事科研,必然使觀察問題的角度增多,認識問題也更加全面。特別地,新一代的年輕學生,在本科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固化的科研思路和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他們用非傳統(tǒng)的眼光發(fā)現(xiàn)、思考、解決科學問題。而且,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的剖析是細致深入的,如果這個過程中讓不同年齡段的人自由思考、暢所欲言,必然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促進科研思想的拼發(fā)。

三、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

在本科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雖然學術科研平臺與本科教學平臺存在兼容共享不足,但是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應用于本科教學中則是完全可行的。諸多高校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豐富的成績,如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工業(yè)大學等??偨Y這些高校成功的經驗,工科院校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硬件條件充足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知目前大部分工科高校已經形成相應的科研硬件平臺,具有可供學生科研實踐的平臺。當然,部分高校盡管具備較為完成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但要么是這些設備為學術科研團隊專用,要么是專門管理這些大型科研儀器的人員不足,而且預約申請使用的流程繁雜,導致這些大型科研儀器的利用率極低。因此,高校的硬件條件已經準備充分,只是缺乏開放共享的推動力、以及合理的整合與規(guī)劃。

2.學校制度保障

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需要學校制度的保障。目前,以科研反哺教學、積極支持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已經是諸多工科院校的共識。但是,相關的制度與保障措施的缺乏,或者現(xiàn)有制度未能有效充分落實,導致科研團隊在本科實踐教學中的責、權、利不夠明確。然而,一旦相關的制度得以制定落實,讓科研團隊在一定程度上回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任務,學術科研團隊的教師積極承擔本科實踐教學任務是完全可行的。

3.合理的師資隊伍

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需要合理的師資隊伍作保障。目前。我國大多工科高校都已經根據(jù)各自學校的特點形成相應的師資隊伍,而且近年高校引進師資人才的方式多樣化,大量海歸人才、高層次人才都加入進來。因此,目前工科高校較為完善的師資隊伍是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的有效保障。

4.教改的迫切需求

當前的高等教育體制正在不斷與時俱進,各級主管單位和高校本身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使中國的高等教育能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以教育部“本科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等模式為導向的教學改革,迫切需要在本科生教學中盡快落實執(zhí)行。通過學術科研平臺在本科教學中應用這樣的教改嘗試,可以為教改打開一條新的思路。

四、結論

第4篇: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筆者認為,《會計前沿》課程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念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相對穩(wěn)定的《會計前沿》課程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其核心要素包括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二、會計學本科生《會計前沿》課程教學模式的比較分析

(一)課程設置

表1所示,《會計前沿》課程名稱都有所不同,課程性質均為專業(yè)選修課,其學分數(shù)為2。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實踐活動的預期效果。如表2所示,《會計前沿》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通過教師理論授課,幫助學生加深對會計發(fā)展理論的認識與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通過專題講座,引導學生關注會計學科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不斷拓寬學生的專業(yè)視野;通過學生自主式學習,不斷強化學生獨立思考與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等。

(三)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包括課程所涉及的專業(yè)領域以及核心問題等?!稌嬊把亍凡煌凇稌嬂碚摗氛n程,《會計理論》課程主要講授會計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知識,而《會計前沿》課程重點關注會計學科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即會計發(fā)展理論。如表3所示,《會計前沿》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其中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和寧波大學的經驗值得借鑒。筆者認為,《會計前沿》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會計學科前沿研究方法;(2)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s);(3)國際審計準則;(4)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5)商譽會計;(6)盈余管理;(7)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8)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等。

(四)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達成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我國大學常用教學方法包括系統(tǒng)講授法、自學指導法、討論法、實驗演示法、實習指導法、研究指導法等,而新型大學教學方法包括發(fā)現(xiàn)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微型教學法、掌握學習法、學導式教學法、合同教學法、個性化討論法等。如表4所示,《會計前沿》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理論授課、專題講座、自主學習和課堂討論等。其中寧波大學和上海海事大學的教學方法比較靈活,值得借鑒。

(五)考核方式

如表5所示,《會計前沿》課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時考勤、課堂提問和期末考核等。

三、會計學本科生《會計前沿》課程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路徑

(一)豐富教學內容

《會計前沿》屬于會計學本科生的專業(yè)選修課,它主要講授會計學科發(fā)展的前沿知識,其目的在于擴寬專業(yè)視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濃厚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論研究水平。筆者認為,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會計前沿》課程可考慮“動靜結合”。這里“靜”是指對于會計學科發(fā)展的基本問題,包括會計學科前沿研究方法、會計準則國際比較,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等,其教學內容應保持相對穩(wěn)定,并以教師主講為主?!皠印笔侵笇τ跁媽W科發(fā)展的特殊問題,包括商譽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huán)境會計和社會責任會計等,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可以師生協(xié)商,靈活處理,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是教學模式優(yōu)化的關鍵。《會計前沿》課程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具有動靜結合的特性。教學內容不同,其教學方法也應體現(xiàn)差異。如前分析,《會計前沿》課程的教學方法包括理論授課、課堂提問、專題講座、自主學習和小組發(fā)言等。對于會計學科發(fā)展基本問題的教學,包括會計學科前沿研究方法、會計準則國際比較等,教師可采用理論授課和課堂提問等教學方法,而對于會計學科發(fā)展特殊問題的教學,其方法可以靈活多樣,包括專題講座、自主學習和小組發(fā)言等,師生可以互動,以順利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三)改進考核方式

第5篇: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一.養(yǎng)德-----素質教育之靈魂

"養(yǎng)德"不同于"傳道",而是遠遠超出了"傳道"的范疇。從素質教育的構成來看,完美人格的塑造,優(yōu)良品德的陶冶,健康個性的發(fā)展,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靈的教化,生活的導引,做人的訓導等皆在"養(yǎng)德"的內涵之列。"養(yǎng)德"的實施,寓于知識學習之中,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融教學過程與教學氛圍之中,是使學生不間斷的積淀,產生頓悟的過程。需要經常性的熏陶、喻示和誘發(fā);是春風細雨式,貴在存心有意,相機誘導;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

以知養(yǎng)德、以史養(yǎng)德、以題養(yǎng)德、以人養(yǎng)德構成物理教育中實施養(yǎng)德的重要途徑。以知養(yǎng)德即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理解知識本身,而且要通過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用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辯證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研究問題。物理知識之間以及知識的產生過程中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物質觀、辯證法和認識論觀點是知識教學中養(yǎng)德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史養(yǎng)德即教學中不失時機的介紹與學習相關知識直接聯(lián)系的物理學史,既可激發(fā)學習興趣,調節(jié)學習節(jié)奏,而且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探索、求實、進取、奉獻精神教育和科學態(tài)度教育的極好素材。如火箭專家錢學森放棄美國優(yōu)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國,使我國跨入一箭多星的世界前列;鄧稼先搞原子彈、氫彈,在科技界"銷聲匿跡"直止逝世等等。他們的愛國與獻身精神,是一曲曲人類美好的贊歌。以題養(yǎng)德即要挖掘習題訓練中的養(yǎng)德功能,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議、多題一解"的變式訓練,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自覺探索問題的習慣和方法,不斷擴大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人養(yǎng)德即教師要以自身良好的師德教育人,文明的行為引導人,嚴謹?shù)淖黠L熏陶人,和藹的態(tài)度吸引人,優(yōu)美的心靈感染人。言傳身教,樂為人師。教師也要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對善思、勤鉆、品德優(yōu)良的學生注重培養(yǎng),樹立典型,讓他們成為更直接的教育者,影響和帶動一片,形成健康的人格影響力。

二.開智-----素質教育之核心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開發(fā)智力,激發(fā)潛能,培養(yǎng)能力,促

進發(fā)展是課堂教學的核心。

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育觀念的更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我們認為教學中應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學思想。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育,主體性是它的根本特點。教師為主導就是通過誘導、啟發(fā)、檢測、評價等手段,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愛學、會學。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展性是教學的基本特征。訓練是掌握知識方法獲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要更加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既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

開智不同于"授業(yè)"、"解惑"。開智的核心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掌握物理學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不斷發(fā)展的學習能力。物理學方法是物理學發(fā)展的靈魂,是以知識學習到能力發(fā)展的橋梁。物理學方法是指物理學的具體科學方法??茖W方法包括四個方面:其一是普遍的哲學方法,即辯證唯物主義方法,在物理學中起指導作用。其二是普遍使用的普通邏輯方法,即比較、概括、抽象、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這些方法對學習物理必不可少。其三是解決個別類型問題的方法,這在物理學中紛繁復雜,如隔離分析法、等效變換法、疊加法、對稱法、極端分析法、近似分析法等。這些方法對解決實際問題十分有用,但沒有反映出物理學方法的主要特點,也不宜將它們歸為物理學方法的范疇。其四是具體的科學方法,物理學方法就屬于這一類。通常認為有:觀察法、實驗法、理想化方法、類比方法、假設方法和數(shù)學方法六種。

物理思維方法的學習應抓住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是: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生疑啟發(fā)思路鼓勵組合提出設想解決問題

(設疑)(誘導)(釋疑)(辯論)(解疑)

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接近實際的情景,激發(fā)學生提出有一定數(shù)量和質量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條件、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發(fā)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多種對立的思路去解決同一個問題,鼓勵學生學習。根據(jù)一定的需要、依據(jù)必然規(guī)律,靈活多變的組合相關因素,鼓勵提出新的設想;問題的答案可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甚至是開放式的。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特別是學生學會設定虛擬條件,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提出新方法,設想虛擬大前提,并且學會聯(lián)想和利用看起來并非相關因素的時候,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就會插上騰飛的翅膀。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教師在認真研究教材基礎上,提出適合學生實際的問題,引導其發(fā)散思維。

教學過程的設計應以開發(fā)智力、激發(fā)潛能、培養(yǎng)能力、促進發(fā)展為主線。

設疑引趣、夯實四基、過程教學、思想方法、啟發(fā)創(chuàng)新是物理教學中開智的重要途徑。①設疑引趣促智。誘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知識的全過程,是開發(fā)智力、發(fā)展能力的前提.愛學才能會學,會學才能學好。②夯實四基益智。抓好"四基"--即基本事實、基本方法、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是開智的關鍵。從基本事實出發(fā),誘導學生明辯研究對象的主要特征及變化條件,然后進行思維加工;在加工過程中,則要突出科學思想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引導,從而形成概念,總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③過程教學開智。把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放在教學首位,使學生獲得程序性知識和最佳知識結構是開智的重要途徑.每一個知識點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弄清其來龍去脈,充分挖掘其知識形成過程中的思維因素,突出知識產生的思維過程教學,揭示和挖掘知識本身的方法教育功能。④思想方法育智。善于滲透物理思想,掌握科學思維方法是形成能力的橋梁。掌握了方法就能舉一反三,不僅能輕松學好功課,還能自學新知,開闊視野,受益終生。⑤啟發(fā)創(chuàng)新養(yǎng)智。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自學、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學習,是開智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開智的中心任務.

三.健體-----素質教育之源泉

健康是一種身體、心理和適應社會的完善狀態(tài),是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和諧統(tǒng)一.物理學科教學中健體的教育目標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物理課堂教學肩負著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教育的責任,健康的體質、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是全面發(fā)展的源泉.創(chuàng)設一種愉快而有秩序的課堂氛圍、民主的、寬容的、公正的、熱烈的氣氛對心理健

康以及智力與能力的發(fā)展起著促進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質對人的身體健康和高效的吸收社會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把心理素質教育融合到教學活動之中,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情感,正確地看待社會與生活,向往美好,憧憬未來,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要重視培養(yǎng)耐挫能力,能在順境與逆境中自我調節(jié),形成自我激勵機制,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充滿朝氣。

四.審美-----素質教育之神韻

審美是一種個性鮮明、創(chuàng)造性品質較高的活動,審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種高品位的創(chuàng)新能力。人的各種素質中,審美文化素質是最主要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最基本的是審美的關系,人的最高意識是審美意識。教育,就要使學生學會用審美的眼光去審視世界、審視他人、審視自己,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個人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課堂教育過程的本質就是一種激發(fā)美感效應的過程,會使學生的心靈產生啟迪、感染、震驚和凈化效應。物理科學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藝術作品中直接的自然感受,而更多的是一種深層次理性的審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內涵,通過物理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審美感受力、審美鑒賞力,激發(fā)審美創(chuàng)造力,豐富學生的理性沉淀,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務。

培養(yǎng)審美感受力.物理學是一個充滿生機和魅力的學科,教師啟發(fā)學生通過想象、聯(lián)想,引導發(fā)掘物理美的豐富素材,并通過美的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出物理科學美的特征,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使學生明確地或潛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起學生對物理強烈的學習興趣,點通學生領悟的那一點"靈犀",依靠學生的心智去體驗、感受,從而逐漸產生審美情趣和愛美意識.

提高審美鑒賞力.物理學家在探索自然界奧妙的過程中,始終以科學美作為追求的目標,通過他們努力形成的物理理論,不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放射著美的光輝.簡潔、對稱、和諧是物理科學美的主要特征.各種物理模型的建立與應用,變復雜為簡單,簡潔而合理地概括了物質與運動的某種特性,體現(xiàn)出物理理論整體簡潔美、方法簡潔之美。時空對稱、數(shù)學對稱、抽象對稱均能給人以對稱美的體驗。自冾和諧、對應和諧、互利和諧、多樣統(tǒng)一美無不體現(xiàn)在物理學科之中。

激發(fā)審美創(chuàng)造力.物理科學美不僅體現(xiàn)在物理知識的形式上、內容上、結構上、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上,而且體現(xiàn)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體現(xiàn)在物理學家的精神上.要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揭示物理學家的人性之美、至善之美,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使學生產生"需要"的感覺,并進而引發(fā)"體驗";引導學生自己去追求和創(chuàng)造物理美,并將美的認識轉化為追求美的自覺行動,產生創(chuàng)造欲望,進而爆發(fā)創(chuàng)造力.

提高教師自身的審美修養(yǎng),并展示教學過程的形式、結構、內容、表達美.教師作為物理學科美育的組織和施行者,在物理美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審美修養(yǎng)對物理美育的成效起著很大作用.所以教師要從修養(yǎng)、氣質、人格、行為、習慣、語言、服飾等方面確立一個具有良好的影響素質的施教者形象.使學生在自覺地學習中發(fā)展對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的識別能力,促進智能全面發(fā)展??傊?,美育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力,促進智力的開發(f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養(yǎng)德、開智、健體、審美"四者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養(yǎng)德是魂,開智為心,健體是本,審美為韻。共同構成中學物理素質教育的體系、也成為物理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它既符合物理學科的自身特點,也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只有以此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或教育過程的目標,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會做人,會求知、會生活、會健體、會審美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

參考書目:1。查有梁《物理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第6篇: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呢?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創(chuàng)設符合文體,且和學生實際的教育情境。作為教師除了應該在知識儲備、專業(yè)水平、思想認識等方面做好準備外,在學生觀方面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是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認識和實踐活動的主體。要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是要轉變教師的學生觀,擺正師生之間的位置,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全有教師說了算。學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隨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唯一應該做的就是聽從教師的安排,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在這樣的觀念支配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很難實現(xiàn)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必須建立在以滿足學生發(fā)展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直接參與各種探究活動。即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動手搜集各種資料,開展調查實驗,整理資料,做出解釋或者得出結論,寫成研究報告,展示和回報交流自己的成果。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只有如此,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的欲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F(xiàn)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以及對《語文課程標準》學習的認識,談點本人的做法和體會。

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

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需要語文教師有較多的時間用在課前準備上,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常記教學札記,記錄有關學生課堂內外的點點滴滴。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多方查找資料、備課、寫教案等。選擇常規(guī)教學手段或者現(xiàn)代聲像工具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應付,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有效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氛圍。要讓講臺不再成為教師的專用之地。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激揚文字,學生亦可以在講臺上慷慨陳詞;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板書解題思路,學生也可以演示自己獨特的解題方法;教師可以在講臺上介紹名人佳作,學生亦可以上臺朗誦自己的得意之作……??傊覀兿M姷礁嗟膶W生能打破“師道尊嚴”,勇敢地登上“神圣”的講臺,教師走進學生中,一起學習,一起探究,引領學生練習,讓課堂氣氛“活”起來,形成師生的互動,形成課堂教與學的多元化,達到殊途同歸,“條條道路通羅馬”之目的。

引領學生練習鞏固和自覺實踐

新課標示實施之后,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重視語文實踐性環(huán)節(jié),要求做好內外溝通,真正實踐“大語文”的理念,語文課教學更強調生活化、現(xiàn)實化、實踐化。語文教學中“知識擴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參觀一座古老的石拱橋,讓學生搜集石拱橋的造型圖片資料,進行觀察、比較,使學生加深對中國石拱橋的認識。通過直觀的物體觀察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學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在教學《看云識天氣》一文時,先放一段效果音響,請同學描述一下畫面:比如陰云密布,狂風大作,雨點砸在盆上叮當響,人們四下奔跑聲,雞鴨亂叫聲等。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風雨來臨時的場面,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因為什么變化引起雨的到來?回答是云的到來,引起天氣變化,所以說云能暗示天氣變化。課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分組利用早晨和中午放學時間觀察云的形態(tài)變化,推斷天氣情況,模擬天氣預報,搜集整理看云識天氣的民間諺語,驗證天氣變化等。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拓展知識,探求知識的能力,引領學生練習鞏固和自覺實踐。

開展積極的師生“雙向互動”

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并不是談一談,講一講,或者通過多媒體手段極其學生的感官興趣;而是要求做到: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主動積極地回應,并養(yǎng)成主動學習、探究的習慣,是語文課堂上能時時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我在上《天凈沙.秋思》一文時,以背誦古詩導入,然后請同學們說一說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首“游子思歸圖”的絕唱為什么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力和較高的藝術效果?接著在大屏幕上打出《天凈沙.秋思》全文,配以哀轉、凄婉的曲子,讓同學們感受鑒賞、體悟、朗誦,漸漸地把同學們帶入問題的情境之中,然后再探究文本的內涵。在屏幕上打出如下問題,讓同學們思考、探究:

(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表現(xiàn)了詩人此時此地怎樣的心情?(供選擇答案:夕陽西下,天空漸暗,烏鴉歸巢,人困馬乏,游子身在異域他鄉(xiāng),居無定所,心情茫然,肝腸寸斷的痛苦之情)

(2)“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是冷色調還是暖色調?(供選擇答案:其一是溫暖的色調,反襯出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其二是冷色調,表現(xiàn)出游子孤苦伶仃和內心的孤獨無助)

(3)最后一句可否去掉“斷腸”兩字?有什么不同?(供選擇答案:斷腸一詞形容游子“傷心欲絕”、“肝腸寸斷”。用此貼切、恰到好處,不可以刪掉。)

(4)試分析《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供參考答案:如簡約與深細相依,靜景與動景相應,景色與情思相融等)(5)進口原作,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近兩天不坐著留下的藝術空白。

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誘發(fā)下,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fā)言。形成師生互動的局面,群體思維十分活躍,在輕松愉快的課堂討論中解決了問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養(yǎng)成了自主參與解決課堂問題的習慣,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趣味性

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興趣、動機和性格等。情感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意志是支撐學習知識的強大力量。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興趣就是不斷學習的源泉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首先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筆者尤其主張語文課實踐“情境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里的學習不是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一個語文教師要充分融身于課堂,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聲情并茂地講解,語重心長地引導,引人入勝地設疑,慷慨激昂地演講,形成教師的個人魅力,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由衷地敬佩,并將學生帶進課堂情境之中。既可以采取實體情景:如參觀現(xiàn)場、觀摩實物等,也可以采取模象情境:如模型、展示、圖畫再現(xiàn)、音樂渲染等,可以采用問題情境,如設計問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言等。讓學生在情境中愉快地學習,逐漸地樹立起“主角”意識,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體。

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發(fā)展空間

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或者在講授中要充分考慮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發(fā)展空間,切不可越俎代庖,切不可因主觀意志而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而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開啟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與探求之心,特別要注重情景教學,比如課堂上的小組討論、辯論、比賽、分角色對話(演唱)等,都能誘發(fā)學生渴求知識的濃厚興趣。語文活動課中的小記者采訪、錯別字醫(yī)生、社會現(xiàn)象評論等,既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中恰當運用多媒體直觀演示,生動活潑的教法,做到上課開頭新穎別致,中間波瀾起伏,結尾余味無窮,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發(fā)揮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

其次,要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

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yè)、解惑”,毫無疑問,教師應該為學生解決疑難,學生應該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但是,學生信任老師,尊重知識,不等于迷信書本和權威,人云亦云地跟著老師轉。況且?guī)熒g的思維及其方式總是存在差異的。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來適當?shù)卣{整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在課堂上常常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提問,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討論,使他們萌生提問的欲望。在此基礎上,再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并交給他們方法,掌握技巧,逐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好學善思,質疑問難的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敢于成為課堂的主人。

第三,要創(chuàng)造學生的選擇機會

第7篇: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一、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學生為主體,參與實驗

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由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總結,得出結論。結果往往是教師唱獨角戲,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則被動接受,容易遺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高中化學學科課程標準強調實驗探究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化學實驗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制備Fe(OH)膠體的實驗中,觀察老師做演示實驗的學生課后往往只記得將飽和FeCl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膠體,至于膠體的顏色及其和Fe(OH)沉淀的區(qū)別仍不清楚。而親自動手的同學不僅能加以區(qū)別,有的同學在做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當水接近沸騰時滴入飽和FeCl溶液再加熱一會(此時水未沸騰)也會形成膠體,但上述現(xiàn)象的形成需要較高的溫度,即接近100℃。學生對此提出了疑問,并運用鹽類水解的知識加以解釋:FeCl在水中水解生成Fe(OH)和HCl,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當溫度升高到接近100℃時有利于水解生成HCl,并使之氣化,從而在水中形成Fe(OH)。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學生分組實驗,互相協(xié)作,共同探究

分組實驗是化學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把實驗能力強的和實驗能力弱的學生分為一組,做實驗時以優(yōu)帶差,即以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為主體,動手弱的學生為輔,然后互換角色,讓實驗能力弱的同學為主體再進行實驗。這樣就可以真正做到互相協(xié)作,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

三、多增加傳統(tǒng)實驗的改進,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

長期以來,課本上不少傳統(tǒng)實驗操作繁瑣,而且都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通常由老師演示,即使學生動手做也是按照書上的步驟單純模仿,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對于一些不合理的傳統(tǒng)實驗教師有必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加以改進。比如必修1(人教版)NaO性質探究實驗中NaO與CO反應,傳統(tǒng)實驗是制取CO氣體并通入NaO,收集產生的氣體并通過做木條復燃實驗證明產生了氧氣。這個實驗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自主設計實驗加以改進。CO一定要制取嗎?氧氣一定要收集后用木條復燃實驗加以驗證嗎?帶著這些疑問,學生開動腦筋,自主創(chuàng)新了該實驗。有學生設計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用玻璃管伸進NaO粉末中然后吹氣,可以看到棉花劇烈燃燒。新設計的實驗不僅證明了NaO與CO反應生成了氧氣,而且證明了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改進后的實驗不僅操作方便,而且實驗現(xiàn)象具有趣味性。一般用水來滅火,有的同學打破常規(guī),改進了NaO與水反應的實驗。同樣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然后滴幾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劇烈燃燒,即水能生火。傳統(tǒng)焰色反應是用無銹鐵絲蘸取溶液或固體粉末,然后置于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該方法由于蘸取的藥品較少,不利于觀察火焰的顏色。針對上述問題,有的同學作了如下改進:將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于點滴板上,再將要用的藥品溶液用滴管滴幾滴于棉花上,然后點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顏色。

教師對學生傳統(tǒng)實驗的改進,可使實驗教學與探究學習融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動手實驗,不僅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自主意識,而且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科學探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們應努力學習、更新觀念,以實驗探究為化學教育的突破口,同時轉變自己的角色,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基礎教育的改革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許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啟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03).

[2]孫小媛,趙維秋.中學化學實驗綠色化改革的方法[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04).

[3]柯珍鳳.化學實驗課教學與素質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1999,(04).

[4]徐肖邢,陸德文,徐步田.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學化學教師素質研究[J].常熟高專學報,1999,(06).

[5]康午生.中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的形成與訓練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0.

第8篇: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一、結合教材內容,“見縫插針”,使科學史自然融入課堂教學。

“圓”是一個古老的課題,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活動和它密切相關。有關圓的知識在戰(zhàn)國時期的《墨經》、《考工記》等書中都有記載,授課中將有關史料穿去,作為課本知識的補充和延伸。例如講解圓的定義與性質時,我向學生介紹,約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我國已有了圓的概念,考古說明我國夏代奴隸社會以前的原始部落時期就有圓形的建筑。至于圓的定義和性質在《墨經》中已有記載,其中,“圓,一中同長也”,即圓周上各點到中心的長度均相等;此外,還進一步說明“圓,規(guī)寫交也”,即圓是用圓規(guī)畫出來的終點與始點相交的線。這與歐幾里得的定義相似,而《墨經》成書于公元前4~3世紀,是在歐幾里德誕生時間問世的。再比如圓心角、弓形、圓環(huán)形、圓內接正六邊形、直角三角形的內切圓、圓錐等一系列概念與性質,在《墨經》、《考工記》、《九章算術》等書中都有記載,在講到這些內容時,我便用幾句話向同學們作簡要介紹。這樣,隨著這一章教材的不斷展開,同學們對我國古代在相關領域的發(fā)展概貌有個初步的了解,明白我國古代就對這些內容有了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特別是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論證幾何學的萌芽,幾乎與古希臘的幾何學同時產生。

二、根據(jù)教材特點,適當選擇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圓周率π是數(shù)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shù),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為了回答這個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數(shù)學家鍥而不舍,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其中我國的數(shù)學家作出過卓越貢獻。該章的“讀一讀:關于圓周率π”對此作了簡單的介紹,并提到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為了讓同學們了解這一成就的意義,從中得到啟迪,我選配了有關的史料,作了一次讀后小結。先簡單介紹發(fā)展過程:最初一些文明古國均取π=3,如我國《周髀算經》就說“徑一周三”,后人稱之為“古率”。人們通過實踐逐步認識到用古率計算圓周長和圓面積時,所得到的值均小于實際值,于是不斷利用經驗數(shù)據(jù)修正π值,例如古埃及人和巴比倫人分別得到π=31605和π=3125。后來古希臘數(shù)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利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來求圓周率的近似值,得到當時關于π的最好估值約為:31409〈π〈31429;此后古希臘的托勒玫約在公元150年左右又進一步求出π=3141666。我國魏晉時代數(shù)學家劉微(約公元3~4世紀)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弧矢割圓術”計算π值。當邊數(shù)為192時,得到3141024〈π〈3142704。后來把邊數(shù)增加到3072邊時,進一步得到π=314159,這比托勒玫的結果又有了進步。待到南北朝時,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更上一層樓,計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求出了準確到七位小數(shù)的π值。我國以這一精度,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中,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一記錄直到公元1429年左右才被中亞細亞的數(shù)學家阿爾·卡西打破,他準確地計算到小數(shù)點后第十六位。這樣可使同學們明白,人類對圓周率認識的逐步深入,是中外一代代數(shù)學家不斷努力的結果。我國不僅以古代的四大發(fā)明———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對世界文明的進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數(shù)學方面也曾在一些領域內取得過遙遙領先的地位,創(chuàng)造過多項“世界記錄”,祖沖之計算出的圓周率就是其中一項。接著我再說明,我國的科學技術只是近幾百年來,由于封建社會的日趨沒落,才逐漸落伍。如今在向四個現(xiàn)代化進軍的新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歷史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在同學們的肩上。我們要下定決心,努力學習,奮發(fā)圖強。

為了使同學們認識科學的艱辛以及人類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我還進一步介紹:同學們都知道π是無理數(shù),可是在18世紀以前,“π是有理數(shù)還是無理數(shù)?”一直是許多數(shù)學家研究的課題之一。直到1767年蘭伯脫才證明了π是無理數(shù),圓滿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然而人類對于π值的進一步計算并沒有終止,例如1610年德國人路多夫根據(jù)古典方法,用262邊形,計算π到小數(shù)點后第35位。他把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花在這項工作上。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個數(shù)刻在他的墓碑上,至今圓周率被德國人稱為“路多夫數(shù)”。1873年英國的向克斯計算π到707位小數(shù)。194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弗格森分析了向克斯計算的結果后,產生了懷疑并決定重算一次。他從1944年5月到1945年5月用了一整年的時間來做此項工作,結果發(fā)現(xiàn)向克斯的707位小數(shù)只有前面527位是正確的。后來有了電子計算機,有人已經算到第十億位。同學們要問計算如此高精度的π值究竟有什么意義?專家們認為,至少可以由此來研究π的小數(shù)出現(xiàn)的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對π認識的新突破進一步說明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無窮無盡的。幾千年來,沒有哪一個數(shù)比圓周率π更吸引人了。根據(jù)這一段教材的特點,適當選配數(shù)學史料,采用讀后小結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人類對圓周率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也使學生受到感染,興趣盎然,這對培養(yǎng)學生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有著積極的意義。

第9篇:眼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教學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小學科學也不例外??茖W知識的學習始于觀察,讓學生用觀察的方法認識周圍的事物。因此,我們小學科學教師在組織新課教學時,要盡可能利用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材料進行實驗設計,讓學生自己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中感受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習慣,提高探究科學知識的技能,讓學生在學科學的同時,愛上科學,并學會應用科學,綜合提高科學教學效率。比如,在進行“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教學時,教師在板書本節(jié)課的標題時,用手指沾上水在黑板上寫“水的三態(tài)變化”。過一會兒,學生發(fā)現(xiàn)用水寫的標題不見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師可及時提醒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走進本節(jié)課的學習。通過小實驗的方法進行新課引入,符合科學教學的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很快地投入了新知識的探索中。于是,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燒水實驗,教師拿出從家?guī)淼碾姶艩t,讓學生取小鍋并放入適量的水,用玻璃蓋蓋好。通電幾分鐘后,師生共同觀察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鍋上邊冒出了大量的“白氣”,玻璃蓋上有很多小水珠……這些發(fā)現(xiàn)充分說明了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順利掌握了自然界中水的三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氣態(tài),準確理解了三態(tài)之間的具體變化,水在什么時候會變成水蒸氣,水什么時候又會結冰等知識。最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說出:水或冰受熱能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水或冰的科學規(guī)律,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實驗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科學教學中,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采用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法進行教學設計,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在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中,掌握科學知識的奧秘,培養(yǎng)理解和感悟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素養(yǎng)。比如,在進行“根和莖”的教學時,結合我們學校處于城市,很多學生沒有看見過真實的“根和莖”的情況,我在課前和學生一起到城外采集一些植物的根和莖,課堂上再將這些根和莖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學合作和探究性學習。借助實物觀察和對比的方法,很快掌握了“直根系”“須根系”等基本概念。正是由于實物刺激,有效啟迪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學生對這些專業(yè)術語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夠掌握“蘿卜”“白菜”“芹菜”“香菜”等是直根系,“水稻”“韭菜”“玉米”是須根系等系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素養(yǎng)。

三、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中的課程資源設計實驗

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科學教學必須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悟到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科學知識就在學生的眼前,由于學生對生活中的科學認識還不夠,對眼前的科學知識熟視無睹,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加強對生活科學知識的搜集與整理,會利用生活中的科學課程資源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并順利完成實驗任務,提高學生的實驗水平。比如,在進行“衣服的顏色”的實驗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自己說出平時人們喜歡穿的衣服的顏色,然后對這些衣服的顏色進行分類,看冬天人們都喜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夏天都喜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再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不同顏色的塑料袋進行光照實驗,將不同顏色的塑料袋套在兩只手上,放在同樣光照的環(huán)境里,感知不同顏色的塑料袋的吸熱能力。通過自主探究,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得出準確結論:“黑色物質比白色物質吸熱本領強。”通過實驗探究,學生掌握了“控制變量法”在科學探究中的運用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準確地解釋了太陽能熱水器的水管為什么是黑色的,等等。利用生活課程資源輔助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水平,可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