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案例教學法范文

案例教學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案例教學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案例教學法

第1篇:案例教學法范文

案例教學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學的著眼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獲得那些固定的原則、規(guī)則。

第二,培養(yǎng)團隊精神,提高互相協(xié)作、互相配合的能力。案例教學是一種群體活動,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正確看待別人及評價自己,樹立理解和包容的意志,心平氣和地與人合作,提高了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第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一般要求學生發(fā)表看法,這就迫使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充分發(fā)揮了其主觀能動性。

二 選編案例

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搜集、選擇符合要求的典型案例。選用案例的第一步就是精選案例,案例的好壞優(yōu)劣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實驗效果的優(yōu)劣。在選擇教學案例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所選案例要服務于一定的教學目標,符合教學需要。教師選擇案例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獲得或提高知識與技能,使案例分析與教學目標相吻合。

第二,案例要典型適用。一個好的案例不一定是適用的案例,只有適用的案例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案例必須適合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超越學生的知識及能力范圍;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可以學到某些知識和技能。

第三,選用模擬現(xiàn)實和貼近社會實際的案例,營造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氛圍。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有的是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通過精心加工編寫出來的,是現(xiàn)實問題的縮影,它描述的是完全真實的情況,案例的某些情節(jié)雖然可以虛構但其本質內容必須依據(jù)客觀現(xiàn)實。

第四,案例敘述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或實例,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具體情節(jié)及過程要交代清楚,尤其是企業(yè)所處的市場供求狀況、市場競爭環(huán)境,要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決策技能巧妙地結合起來。

三 分析案例

1.討論案例,促進思維的擴建和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教學中比較關注學生聚合思維的發(fā)展,結果忽視了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最終限制了創(chuàng)造能力的形成。發(fā)散思維要求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組眼前的信息和記憶系統(tǒng)中的信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就要加強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的訓練,對此可以經(jīng)常引導學生多向思考,一題多問,一題多解。

2.分析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提出大量思考性問題,培養(yǎng)質疑和批判精神,這是創(chuàng)造動機的具體表現(xiàn)。案例教學中所強調的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首先要求教師保留對問題的看法,讓學生在完全自由的時空里展開想象的翅膀,教師的任務在于耐心聆聽學生的發(fā)言,洞察他們思考的過程,分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然后給予相應的質疑和引導,對得出的結論進行提煉概括。其次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學會質疑。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要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辨別。通過廣泛深入持久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層次和側面,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和途徑。

3.評價方案

由教師進行總結或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論、評、議,讓學生嘗試總結辯論,進而明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哪些具有獨到之處,以及還存在哪些問題和改進的環(huán)節(jié)等。

四 案例教學的組織引導

1.明確教師的地位及轉換角色

案例教學強調學生的自學與互學,課堂活動主要是學生集體討論,教師由主導地位轉為輔助地位。教師是主持人,說明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原則、學習程序、規(guī)范操作方法,維持教學秩序,控制發(fā)言順序及學習進度,使學生集體討論圍繞主題進行,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也是總結者。對學生發(fā)言做必要總結、整理和歸類,這要求教師有很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另外,教師也是啟發(fā)者。教師通過一個又一個提問,推動學生思考,將問題引向縱深,一步步朝著解決的方向發(fā)展。

2.遵循案例教學規(guī)律和原則

主要有四個方面:(1)閱讀案例,分析案例。由于課堂討論的時間有限,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將案例發(fā)給學生,同時提出一些問題,以便讓學生有較充裕的時間閱讀和思考。(2)小組討論,提出方案。教師事先將學生分組,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擬訂方案,作出決策,達成共識,為各組展開辯論做好準備。(3)陳述發(fā)言,辯論交流。在各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推選出一名代表就小組的觀點看法做小組發(fā)言,組內其他成員作補充或提出不同的觀點。其他小組可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達到全班交流的目的,形成良好的案例教學氛圍。(4)歸納總結,優(yōu)化方案。各小組陳述后,教師應進行歸納總結,對本班最后形成的方案進行概括;對一些有答案的案例可將真實處理情況及結果告訴學生,但要重點說明理由及依據(jù)。如果沒有答案可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但最好不要用肯定的語言,以便更好地選擇并優(yōu)化方案。

組織案例教學應遵循鼓勵為主、集體參與、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案例要貼近社會、貼近職業(yè)、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與本節(jié)所講授的內容密切相關,必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非偶發(fā)性等關鍵特征。

第2篇:案例教學法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亞案例教學 本土化移植

【項目基金】本文為煙臺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法學教學方法改革——以法律思維與法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視角》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55-03

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教育為法律職業(yè)教育,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為實現(xiàn)其法律教育目標,英美法系國家掀起了法學教育方法改革的熱潮,相繼產生了案例教學法、診所式法律教育、模擬法庭等教學方法,其中,案例教學法主要應用于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法律知識能力[1]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在我國,法學教育雖沒有明示為法律職業(yè)教育,但在學生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其獲取法律知識的能力與實踐能力是法學教育的應有之意。但傳統(tǒng)講授式的法學教育方法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案例教學法的引進是我國法學教育方法改革的重大舉措。但若無視案例教學法的生存環(huán)境與本土環(huán)境的差異,必將產生“橘生南國為橘,生北國則為枳”的現(xiàn)象。所以,案例教學法的引進應充分考量本土環(huán)境,舍棄“貌似神離”的移植,追求“貌似(不似)但神合”的引入。

一、案例教學法透析

案例教學以美國為代表,主要表現(xiàn)為判例教學,由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C.C.Langdell)創(chuàng)造。案例教學事實上是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它要求學生課前閱讀有關案例,通過閱讀案例尋找規(guī)律,并進而探求法官居中判決時的原則依據(jù)。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問答,又有互相辯論,通過互動加深學生對于法學的理解并使其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的獲取能力與實踐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討論,而是對學習法律的一種整體方法的命名。作為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

1.課前充分的準備。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教學法的最大差異不在于課堂,而在于課前環(huán)節(jié)。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會根據(jù)教學內容收集整理相關判例,作為教學資料發(fā)給學生。這些選編出來的案例通常都是曾經(jīng)確立或者影響過某一重要法律理論與原則的代表性判例。由于每個法官都要在判決書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判決尋求理論根據(jù),故英美法系的判決書長于理論與推理分析,這決定了判決書普遍較長。這些推理性強、文字精煉的判例一般都要學生事前詳細閱讀,認真分析并做出合理判斷。另外,老師還會鼓勵學生搜集并閱讀一些與之相關的其他案例,盡可能的比較案例間的異同,從而準確領會該判例所確定的法律精神或者原則。所以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課前閱讀量非常大,但大量的閱讀和充分的準備保障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2.課堂蘇格拉底式的問答。在案例法課堂上,教師對已布置閱讀的案例進行提問,這可以了解學生對相關判例是否閱讀,對判例中的爭議點是否明晰,對判例所反映的法律原則或者規(guī)則的變遷是否清晰。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提問、反問、追問,迫使學生發(fā)揮其積極主動性進行思考、歸納與總結,然后課堂進入到討論辯論階段,在討論與辯論中逐漸理清法律原則或規(guī)則的內容及精神意蘊。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扮演的是“引導者”而非“講授者”的角色。教師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去感受獲得這些法律知識的過程,去體驗法律職業(yè)的思維模式與方法,鍛煉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能力與運用法律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一場典型的美國法律課堂是有關案例含義的對話,而不是教師的直接講演。[2]

(二)案例教學法的存在基礎

1.判例法制度與案例教法學法具有內在契合性

案例教學法在英美法系之所以能夠產生并取得成功,是和這些國家所采用的判例法制度分不開的。判例法是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相關案例后,由審理案件的法官在判決書中將判決理由予以闡釋,從而確立了為后來案件所遵循的法律原則或規(guī)則。在判例法國家,法律的產生有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同樣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法律知識的獲得是由學生自己查閱判例并分析比較,然后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追問、反問與討論,逐步的分析辨別、積極思考總結出來的,其同樣經(jīng)歷了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知識獲得的路徑與法律產生的過程何其相似!正如哈佛大學梅因教授所講:“以其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過程,案例教學法比講授法更接近普通法的天性?!盵3]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案例教學法不是一個孤立的教學方法,而是判例法制度在法律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二者具有內在的契合性。

第3篇:案例教學法范文

1.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是通過對典型事件和問題的分析,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體驗真實的案例,分析研究、了解相關的法律問題和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的思維習慣,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2.案例教學法的基本特點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具有啟發(fā)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民主式教學等特點。

二現(xiàn)行案例教學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問題

1.現(xiàn)行案例教學的主要方法

第一,案例枚舉法。這種方法又分為兩種:一是案例例證法,比如教師系統(tǒng)講授理論知識后舉例,然后通過理論進一步驗證;二是案例導入法,教師先利用案例作為開端,再講述基本理論,然后引出所要講的法律概念或問題。第二,案例討論法。一般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系統(tǒng)講授相關法律知識,老師針對法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提供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集體或分組討論分析,這種方法有益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案例的選擇一般選用法律關系較為復雜,涉及很多法律問題,需要運用多種法律知識來解決問題。

2.現(xiàn)行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現(xiàn)行案例教學法被認為是總講授教學方法。教師采用案例枚舉法時,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陳述事實、提出問題、得出結論和時間等方面,都由老師控制。在實際的課堂教授過程中,教師一般會選用真實案例,學生更感興趣,而且方法本身也是學生易于接受和富有啟發(fā)性的。“聽案例”與“聽講課”并沒有質的區(qū)別,教師將命題、推理、判斷的思維全過程都一手包辦了。但是教師對案件的分析都是事先搜查資料準備好的,而對學生來說則是未知的。為了維護教師的權威性,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第二,現(xiàn)行案例教學法不適應司法考試的需要。我國法律院校畢業(yè)生要從事法律實務工作,必須要通過司法考試,取得合格證書。由于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案例往往是圍繞一個理論或法律規(guī)定講的,學生不用認真思考,就可以知道教師所講的案例與剛學過的法律理論知識有關,所以很自然地就會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直接推斷出案件的結果。而在司法考試中,考試的案例涉及法學學科的諸多領域,而且沒有很多思考的時間,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學生根本不知如何入手。這樣的案例教學是一種失敗的教學方法。第三,現(xiàn)行案例教學法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在目前的案例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分析案例時,一般會引導學生相繼展開,即按照法律關系的先后關系,即從案件事實出發(fā),理清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以確定適用的法律條文。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在案例分析或討論時,通常的做法是先明確案件的基本事實,然后再考慮是否有法律規(guī)定,如果有的話,就會直接按照法條的規(guī)定處理。也就是說,學生的思維形成一種定性,會認為教科書或教師所講的理論肯定是正確的,現(xiàn)行法律是完備的。學生一般不會去主動認為法律規(guī)定或案例引用的法律可能存在的漏洞,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傾向和方法,也不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拓展。

三案例教學法實踐

案例教學法的成功與否需要通過教學來檢驗。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應做好以下工作:

1.課前的準備,包括學生和老師的準備

在教學中,學生必須發(fā)揮主體作用。要求學生進行課前準備,首先對本節(jié)課準備要講授的內容進行預習,并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回顧,找出其中的內在聯(lián)系,為解決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要挑選有代表性的案例,要對案例反復閱讀并熟練掌握其中的內容,并做好筆記,要精心構思教學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還應考慮到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前安排好討論問題,合理分配案例討論時間,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是很重要的,對學生在分析案例過程中可能得出的幾種結果,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和總結。

2.課堂上的過程

在課堂上,教師先介紹幾個案例,或者利用多媒體將案例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教學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在案例討論過程中,由于學生對法律知識點的思考角度不同,很可能會產生多種方案,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恰到好處的點評,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將學生的思路、討論中心放在教學內容上。

3.案例教學的成績評估與考核

為了實現(xiàn)課程目標,在評價機制上,無論是靜態(tài)考試(如案例分析的卷面考試),還是動態(tài)考試,評判時教師必須要克服理解主觀隨意性和對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考慮是否適合學生的分析過程、是否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和關鍵。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全面評價和考核方法,并如實反映學生的潛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束語

第4篇:案例教學法范文

關鍵詞:高校;翻譯;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1-0368-02

近年來,我國高校外語專業(yè)所設置的翻譯課程學時呈現(xiàn)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同時,高校翻譯課程教師的素質也在不斷提升,高校從事翻譯教學和研究的人員隊伍也在持續(xù)擴大,證明我國翻譯教學正在持續(xù)發(fā)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翻譯教學依然是高校教育之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全面而完整的翻譯教學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也沒有較為成熟的翻譯教學方法。我國著名翻譯家穆雷教授就提出了翻譯課應當教什么和怎么教依然是一個長期未決的問題。盡管我國高校翻譯教學極為重視實踐,然而,從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翻譯學習狀況和畢業(yè)生反饋信息來判斷,依然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翻譯能力不夠理想,翻譯的總體質量也不夠高。為了確保翻譯教學的質量,應當積極尋找符合翻譯教學特點的教學方法。通過全面比較各類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非常適合于翻譯教學,現(xiàn)闡述如下:

一、在翻譯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所具有的優(yōu)勢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們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應用能力。這和我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中所擬定的要求是相符的。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之目的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群體的筆譯能力,讓其能借助于工具書等,將包括文學作品在內的各類英語作品翻譯為中文,并能將中文文章翻譯為外語,并且掌握獨立開展英漢互譯工作需要各類技巧與技能。案例教學十分注重于對案例所得出的結論進行思考的過程。每一教學案例涉及到的問題均一定要由大學生自行加以分析與討論,通過查證相關資料以得出原因,從而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學法高度關注社會實踐活動,強調的是學以致用,而翻譯教學的最大特征正是英、漢兩種語言技能以及各類專業(yè)知識之緊密結合。這一特殊性就決定了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于培養(yǎng)大學生們的英語語言能力,而且還應當注重于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專業(yè)技能。就高校翻譯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來判斷,案例教學法是在翻譯教學中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應用與實踐。

二、在翻譯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以大學生為中心原則。注重于樹立大學生群體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其學習的能動性,培養(yǎng)其敏銳的觀察力、理解力、表達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二是因材施教原則。教師應當通過案例教學以發(fā)揮各類學生所具有的優(yōu)勢,通過分層教學以挖掘其潛能。三是互動原則。教師與學生均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相輔相成,才能取得其所預期的教學成效。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結合原則。高校英語翻譯教師應當有目的地調動起大學生們的非智力因素,從而力求取得最理想的教學成效。五是激勵教育原則。英語教師教給大學生們的并不僅僅只是學習方法,更是要培養(yǎng)其對于學習所持有的積極態(tài)度,鼓勵其進行獨立思考,從而提升實踐能力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以求實現(xiàn)預期之中的學習目的。

三、案例教學法在翻譯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案例準備

案例一定要具備真實性或者擬真性,從而和教學的內容相互適應。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教師可從網(wǎng)上下載或者從相關資料中選編和翻譯教學的內容相互適應的案例。教師應當把以上案例材料發(fā)至每一位大學生,由大學生們依據(jù)要求對某一個案例實施課外預習。值得關注的是,高校英語翻譯教師應當更加充分地考慮到本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各知識點,并且討論有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們提前進行查找,認真閱讀有關資料,從而便于更好地進行下一步的案例分析討論。

(二)案例分析討論

在案例分析討論部分,可以依據(jù)以下步驟開展:一是Talks,由各個小組的組員分別匯報自己在案例預習時的準備情況,并要求各小組的主持人輪流來進行。在討論過程中,各位組員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并且將以上建議通過圖表形式在黑板上或者使用投影儀加以表現(xiàn)。大學生們所描述的圖表應當做到清晰、簡潔與連貫,盡量不使用長句。其后,大學生們應當分別準備小組討論報告。教師應當注意控制好發(fā)言的時間,不能讓主持人個人占據(jù)了過長的時間,而是應當讓每一位學生均有發(fā)言的機會。二是Presentation,由各小組分別報告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各小組均應報告自己所得出的討論結果。在報告過程中,大學生們隨時可以提出問題,同時還應當認真記好筆記,從而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還應將本組考慮不周的各種問題加以記錄。本階段也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為切實激發(fā)出大學生群體參與的積極性,可以讓本組中的其他各位組員能夠平等地分享小組報告與介紹的時間,切實做到共同參與其中。三是Discussion,也就是全班討論。在對比各組討論結果與建議之后,就可以開展全班討論了。英語翻譯課程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大學生們參與到討論之中,并對所提問題形成共識。在本階段中,教師可布置與案例相關的課外作業(yè),要求大學生們依據(jù)討論的結果,綜合各組的實際討論狀況,分別寫出如何解決問題的具體報告,以求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群體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善于營造出更加自由的氣氛與環(huán)境,并且設法讓大學生們成為討論中的主要角色。教師不應在討論過程中直接表達個人觀點,以避免大學生們形成依賴性。同時,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大學生們積極主動地表達出自身看法,從而鍛煉自身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

(三)案例總結

在案例分析討論結束以后,教師要及時地進行總結,指出此次案例討論的主要思路、所討論的重點與難點、討論所解決的問題等。同時,教師可以對各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并且作為大學生們的課堂表現(xiàn)記錄下來,作為英語翻譯課程的平時成績,從而激勵大學生們在下次案例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分析討論之中。

(四)撰寫案例報告

在經(jīng)過以上幾個步驟之后,教師應要求大學生們在課后寫出案例報告,學生們應當用英文書面形式對案例加以理性分析與總結。教師對于大學生們所撰寫的案例報告應當進行認真批改,幫助其深化對案例教學的認識與理解。

四、在翻譯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一)妥善處理好教學比例問題

案例教學法可以普遍用在理論學習之中,但是應當掌握好教學的比例,為了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成效,一定要將其和傳統(tǒng)教學法加以結合,互為補充。比如,在英語課文的講解中就無法運用這一方法。

(二)認識案例教學法的不足之處

這一教學方法因具有獨特性,所以對于教師來說難度比較大,有時甚至無法實現(xiàn)預期效果。這是因為它是從比較高的程度上對于學習者與教授者提出了要求,一是雙方都必須積極參與,否則就難以調動起課堂的氣氛,也就難以達到討論的目的。二是大學生們應當對自身書面表達能力有足夠的自信,以求保障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教師一定要熟悉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不可視而不見,而是要依據(jù)大學生們在實際狀況之差異,分別提出不一樣的要求。四是因為討論的時間無法準確把握,因而在教學安排上會出現(xiàn)效率偏低等情況,甚至會出現(xiàn)時間不足等狀況。五是案例教學的參與人數(shù)最好能控制在20人因而,因為人數(shù)太多有可能會影響到教學的成效。

五、結語

總之,在高校翻譯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各項不足之處,能夠體現(xiàn)出課堂和社會、理論和模擬實踐的相互結合。為了學習好翻譯課程,大學生們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英、漢雙語基本功,而且還需要掌握嫻熟的翻譯技巧,這就需要通過包括案例教學法在內的各種教學方法的學習,可見,翻譯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與提高。

參考文獻:

[1]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曾倩.案例教學在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4).

第5篇:案例教學法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 MG教學 管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6-0187-02

一、案例教學法與MG教學法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對現(xiàn)實問題和某一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的探索過程。它具有與實際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等優(yōu)點。但也存在占用課時長、難以提供系統(tǒng)理論知識等不足之處。

(二)MG教學法

1996年,北京科技大學從日本引進MG(Management Game,簡稱MG)教學法。對于從未接觸過管理知識的學生,如何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掌握管理知識,MG教學法的運用,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模式。但是管理游戲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為了做游戲而做游戲”的局面。

二、《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與MG教學方法的相同點

(一)師生地位相同

案例教學與MG教學都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與合作的地位,共同選擇論題和討論方式,共同對學習活動和學習內容負責。

(二)教學目標相同

案例教學與MG教學均通過案例或游戲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分析、思維、概括、論辯能力以及提升其說服力和信心,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與MG教學方法的區(qū)別

(一)趣味性不同

案例教學法一般通過案例背景材料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而MG教學主要通過管理游戲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綜合管理能力,其趣味性、娛樂性較案例教學法強。

(二)學生參與性不同

案例教學法學生參與性較MG教學法廣,通常要求所有學生都對案例材料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而MG教學法通常會受課堂時間或人員等的限制,要求有興趣且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自愿主動參與,從而學生的參與性不夠案例教學的廣,不能使所有學生得到鍛煉。

(三)后續(xù)工作不同

案例教學法一般在學生對案例材料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之后教師再加以綜合總結,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運用。而MG教學法在游戲結束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整個游戲過程進行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思維方式和綜合能力,這樣才不會造成為了做游戲而做游戲。

(四)適用范圍不同

案例教學法適用于大多數(shù)管理職能的教學,適用范圍廣。而MG教學法一般只涉及管理的少數(shù)職能,比如溝通職能,相對于案例教學法而言其適用范圍較窄。

四、案例教學法和MG教學法各自優(yōu)勢和局限性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

1.《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優(yōu)點

(1)實踐性強??梢杂行У亟鉀Q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學生通過案例討論中的角色扮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教學中的主角,由過去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榻邮苤R與主動探索并行不悖。案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討論可以大膽假設,可以從多個反面尋找答案,這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拓了視野。在案例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求學生在上案例討論課之前廣泛閱讀參考書,拓寬知識面、開拓視野,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局限性

(1)有限的課時限制了案例教學法的廣泛運用。由于教學課時有限,而案例討論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因此不能保證所有的知識點都能結合案例進行討論講解。

(2)案例教學方法并不適應所有的管理問題。案例教學方法對于運用數(shù)學較多、精確定量手段使用較高、問題清楚明了、邏輯嚴密的管理問題成效較差;僅限于問題模糊性高、可做多種解釋、綜合性、藝術性要求較高的管理問題使用。

(3)案例教學方法難以提供給學生系統(tǒng)的知識和理論。案例所描述的特定管理情景,學生一般學到的是具體而瑣碎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不易學到具有一般規(guī)律意義的系統(tǒng)原理和方法,所以案例教學方法并不一定優(yōu)于MG教學方法。

(二)MG教學法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

相對于案例教學法而言,MG教學法具有它獨特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

1.MG教學法的優(yōu)勢

(1)趣味性和娛樂性強。MG教學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形象、生動,能結合教學內容寓教于樂,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

(2)實踐性強,印象深刻。MG教學法通過學生親身做游戲來掌握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印象深刻,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思維。

2.MG教學法的局限性

(1)適用范圍有限。MG教學方法不適應所有的管理問題。它對于問題清楚明了、邏輯嚴密的管理問題成效較高;但它對于問題模糊性高、可做多種解釋、綜合性、藝術性要求較高的管理問題成效較差。

(2)參與面較窄。由于課堂時間和人數(shù)的限制,MG教學的參與人數(shù)一般有限。通常都是性格比較開朗,膽大且活躍的學生參與,而對于內向和沉靜的學生來說,沒有參與的機會,因而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影響了普遍教學的目的。

(3)過程控制難度大。教師在實施MG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否則學生可能陷入純粹的娛樂之中,為了做游戲而做游戲,忘記了學習的目的。

五、關于有效實施案例教學法和MG教學法的幾點看法

為了提高《管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案例教學和MG教學多種方式相結合,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揚長避短。

(一)注重兩種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的作用

學生是兩種教學的主角,教師是“導演”。兩種教學法雖然都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體地位,但同樣不可忽視教師在其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教師應做好足夠的準備,要有駕馭課堂討論秩序的能力。

(二)建立對學生的有效激勵機制。

兩種方法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學生的積極參與。為了保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必要對學生施以有效的激勵。比如:將學生在教學中的表現(xiàn)納入考核范圍,告知學生課程成績的構成為:平時課堂成績(30%)+期末卷面成績(70%)=總成績,使學生重視課前的準備、課中的實踐和課后總結的撰寫。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兩種方法教學中,引入現(xiàn)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聲音、動態(tài)圖像與案例討論和游戲充分結合起來。加大信息輸出量,節(jié)約板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可以提高趣味性,有助于學生獲得對管理者所處環(huán)境的真實感知,使其加深對管理原則與概念的理解,融會貫通。

(四)優(yōu)勢互補,揚長避短,選擇最適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

充分考慮兩種教學法的優(yōu)劣,結合教學內容,揚長避短,選擇其中比較合適的方法。比如:對于管理過程中的組織結構設計、激勵機制的制定等,可采用具體的案例材料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講解溝通職能時,可采用MG教學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和綜合思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第6篇:案例教學法范文

關鍵詞:系列; 案例; 教學法

法學系列案例教學法,或稱法學教育系列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法學專業(yè)課、專業(yè)基礎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采用列舉案例、講評案例、討論案例旁聽案例、實習案例等方式,完成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它是筆者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法學教育教學實踐,在原有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總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

系列案例教學法是一系列的實踐性教學方法,它由五種具體方法共同組成。這一系列的幾種方法,可以根據(jù)需要任意選擇使用,也可以任意組合使用,也可以全部使用。每一種方法的目的和具體操作各有其特點:

(一)列舉案例法。列舉案例法是指教師在授課中,為了說明法學理論、法律制度或某項法律條款的內容或某一實踐問題而列舉一個或一組案例。列舉案例法的目的在于揭示現(xiàn)象、說明問題比如,為了使學生明白犯罪構成理論中的犯罪客體對定罪的影響,教師可以列舉兩個相似的案例甲盜竊工廠倉庫中的電纜,構成盜竊罪;乙盜竊鋪在地下的正在使用中的電纜,構成破壞通訊設備罪。再比如,為了說明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而舉出貪污的案例等。列舉案例中的案例可以是現(xiàn)實發(fā)生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為教學需要對真人真事進行加工后的案例,也可以只講案例的主要內容;可以是十分嚴肅的案例,也可以有輕松自由的氣氛。這要根據(jù)講課的具體內容由教師自主靈活地掌握和使用。

(二)講評案例法。講評案例法是指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某一教學內容而對某一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從中挖掘出比較深刻的東西,并通過講評案例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比如,在講民事訴訟法中普通程序的各個階段時,教師可以講“王XX訴李XX損害賠償一案”,從王XX如何起訴,李XX如何應訴,到法庭如何審理等。這就可以使學生明確民事訴訟普通程序的起訴和受理、審理前的準備、開庭審理(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各個階段。當然,也可以進行電化教學,播放民事審判的錄像片,邊看邊講評,這樣的效果更好。

(三)討論案例法。這是對某一法學課程的某一主要章節(jié)進行講授后,為了加強學習印象,鞏固學習效果,檢驗學習水平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案例。這一方法要求教師必須事先準備好有一定針對性和難度、有不同意見和結論的案例。這類案例必須具備主要情節(jié)和細節(jié),教師在介紹案情后,提出有關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法學理論和有關法律規(guī)定解決實際問題??煞中〗M討論,也可以大班討論;可以先合后分,也可以先分后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后教師還要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不同意見進行一一評析,給出標準答案并說明理由。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運用討論案例法的關鍵和目的。

(四)旁聽案例法。教師為配合講課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人民法院審理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組織學生進行旁聽。這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同時能使學生對于各類訴訟有一個直觀的、感性的認識。旁聽案例法作為一種現(xiàn)場教學方法,還能加強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五)實習案例法。實習案例法就是搞模擬法庭。當學生在學習民事訴訟法(或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這一程序法,又學習民法(或刑法、行政法),既具備實體法的知識、又熟悉程序法的內容后,教師就可以發(fā)動、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搞模擬法庭。由學生親自當法官審理案件或參加庭審,全面掌握和理解程序法和實體法的法律規(guī)定解決實踐問題,提高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實習案例法是一種具備綜合內容的學習方法。它不但可以掌握知識,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組織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由于實習案例需要具備多門法律知識和多種能力,一般在大二大三以后進行。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教育規(guī)律的要求自覺地按照教學的原則完成教學過程。所謂教學原則,是指總結教學經(jīng)驗、反映教學活動規(guī)律、體現(xiàn)一定教學目的、為提高教學成效而提出的教學基本要求。系列案例教學法主要遵守和貫徹了以下教學原則:

(一)聯(lián)系實際原則。聯(lián)系實際原則是指大學教育應緊密結合生產、科技和社會生活的實際,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各種教學與實際的聯(lián)系,注重學以致用,使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中學習知識、認識社會,并提高他們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法學教育的聯(lián)系實際有一定的困難,法律專業(yè)的學生不能像學電腦的學生一樣上機操作,也不能像理工專業(yè)的學生到工廠實際動手。而法學專業(yè)的實習也都是放在臨近畢業(yè)時專門進行。因此,如何在日常授課中貫徹聯(lián)系實際這一教學原則就成為一個問題。我認為最好的答案是就系列案例教學法。因為這一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既能學到理論知識,又能接觸到社會實際。當然,法學系列案例教學法的聯(lián)系實際有間接聯(lián)系和直接聯(lián)系兩種。間接的聯(lián)系就是列舉案例、講評案例、討論案例。直接的聯(lián)系是實習案例,旁聽案例也有直接的成分。

法學教學的系列案例教學法只是聯(lián)系實際的一種方法。除此之外,還應在課程設置、教材的選用等方面做到聯(lián)系實際。

(二)知能并重原則。知能并重原則要求大學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重點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使他們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F(xiàn)代教育學認為:知識是個人后天獲得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是其完成某項活動所表現(xiàn)的個性心理特征。知識和能力是兩個不同概念,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聯(lián)系。能力的發(fā)展必定以知識的積累為前提,在掌握和運用知識過程中來加以實現(xiàn)、并影響知識掌握的速度和知識的運用效率。

系列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傳授法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通過列舉案例、講評案例,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討論案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通過模擬法庭,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通過以上幾種案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系列案例教學法,在提高學生智力因素的同時,也發(fā)展和提高了學生的動機、興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對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過程起著推動、引導、維持、強化、調節(jié)、補償?shù)戎匾饔?,反過來又強化了學生的以上能力。

當然,要發(fā)展學生的以上能力,僅有系列案例教學法是不夠的,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確定為教學大綱的一個重要目標,并將其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把教、學、做事、做人有機地統(tǒng)一在教學過程之中。

(三)啟發(fā)誘導原則。啟發(fā)誘導原則是指教學活動應以啟發(fā)為指導,并引導學生從事積極的智力活動,從質疑問題、答疑解惑中理解教學內容,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并訓練學生良好的思維和積極主動精神。學習是極為艱辛的腦力勞動,需要一系列復雜的智力活動。法科大學生的學習對象是比較深奧的法學專業(yè)理論知識,更需要通過積極的智力活動才能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應循循善誘,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通過反復的比較、分析、概括和抽象,理解有關理論知識。系列案例教學法是教師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的良好載體。尤其是討論案例法,要求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案件時,不斷啟發(fā),誘發(fā)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勇于發(fā)言。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要認真分析,指出其有誤的地方,發(fā)現(xiàn)其可取之處。達到理解知識、掌握理論、增強能力的教學目的。

法學系列案例教學法從整體上看,還是傳統(tǒng)的講授法。然而,它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講授法又有很大的不同??梢哉f,系列案例教學法是在傳統(tǒng)的講授法的基礎上,按照法學教育的規(guī)律和要求,增加了全新內容。系列案例教學的主導仍是教師,與傳統(tǒng)講授法相比,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全面貫徹教學大綱的精神、完整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要打破封閉的講授方法的枷鎖,代之以全面開放的講授方法。三尺講壇,可以包羅萬象,教師不但要具有教學所需的法學知識、法學理論,還應當有一定的法學實踐經(jīng)驗,這樣才能選擇出適合教學所需的案例,也要有將實踐中的案例進行加工改造使之適合教學的能力;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思路、途徑,而且也應想方設法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不僅要認真聽講,同時還要動腦。一方面,從各種類型的案例中看到我國法制的實踐狀況和實際動作;另一方面,還要進行積極思考,對相關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鑒別,并盡可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系列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學生不但掌握了相關法律知識和法學基本理論,還學會了如何解決實踐中的法律問題,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這是傳統(tǒng)的講授法無法企望的。系列案例教學法可以達到教師通過教學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而且能取得比傳統(tǒng)的講授法更好、更全面的效果。

為什么系列案例教學法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呢?原因不外是以下幾點:

(一)系列案例教學法是法學教育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法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社會科學,尤其是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等,都同實踐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些法學課程,不乏高深的理論,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如果只學習理論知識,而不接觸實際案例,是無法學好法學理論,更不能學到其中的精髓。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

(二)系列案例教學法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質教育著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就法學教育而言,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法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系列案例教學法中的列舉案例法、評講案例法、旁聽案例法著重于使學生分析問題;而討論案例法、實習案例法側重于解決問 題。系列案例教學法的要旨就是通過對各種實例的接觸、分析、應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

(三)系列案例教學法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樹立創(chuàng)造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日本教育審議會1996年發(fā)表的 《面向21 世紀我國教育的發(fā)展方向》的報告中,把“創(chuàng)造性”當作今后急遽變化的社會的生存能力的重要內容,認為“今后孩子們所必需的是,無論社會如何變化,能夠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思考,主動作出判斷和行動,較好地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美國也把“創(chuàng)造性”(他們有時稱為“彈性和適應能力”)看作是在現(xiàn)代急遽變化的信息社會求得生存的必要條件。我國目前必須將以傳統(tǒng)的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以做事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轉變?yōu)槔^承與創(chuàng)造并重、做人與做事結合的教育觀念。系列案例教育法正是貫徹了這樣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

(四)系列案例教學法是法學教育適應市場經(jīng)濟的必然要求。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都把學歷和具有一定專業(yè)實際能力作為招聘人才的主要條件。用人單位希望招聘到迅速進入職業(yè)角色的法學專業(yè)畢業(yè)生。高學歷人才在競爭中的優(yōu)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具有較強的實際專業(yè)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系列案例教學法能較好地適應這一要求。

法學系列案列教學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為了取得比較好的預期教學效果,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一)教師應當轉變教育思想,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念,其關鍵是要轉變千百年來形成的繼承性的教育思想,樹立創(chuàng)造性教育觀念。要從傳授已有知識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轉變?yōu)橹嘏囵B(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現(xiàn)代教育。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發(fā)展,人類就不能進步,一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就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歷史。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從哪里來呢?心理學家斯坦等人研究表明,通過適當?shù)慕逃涂梢约ぐl(fā)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所以,從本質上講,學校教育當然地具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任務。然而,我國高等院校卻向來只重視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繼承,而忽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法學教育中,只重視對現(xiàn)有法學理論、法律制度的吸收和消化,而忽視在法學理論、法律制度方面的創(chuàng)新。這是法學教育中的一個極大缺陷。在此種教育方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活力、缺乏創(chuàng)造力,也缺乏解決現(xiàn)實社會法律問題的能力。系列案例教學法以傳授已有的知識為起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運用系列案例教學法時,教師應當首先給學生講清楚利用系列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預期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并自覺地向這一目標邁進。

(二)實施系列案例教學法,要有大量的案例相配合。系列案例教學法由五種不同的具體方法共同組成,而每個方法對案例的要求也不同。一般來講,列舉案例法對案例的細節(jié)沒有過多要求。它可以是幾句話就講完的一個案例,也可以是在一節(jié)課內講完的一個案例;它可以是實際案例,也可以是教師根據(jù)有關材料加工而成的案例;可以是當事人有名有姓的案例,也可以是用甲、乙、丙、丁來代替主人公的案例??傊?,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自行決定。講評案例法中的案例一定要反映、揭示現(xiàn)實社會中的某些問題。這類案例可以是在改革開放情況下有關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有重大影響的案例,通過教師的講解給學生以啟迪和思考。討論案例法中的案例,一定要有確實根據(jù)或證據(jù),并能說明法學課中某一具體問題或法律規(guī)定,使學生經(jīng)過討論能得出結論性的成果旁聽案例法,學生可以到法庭參加旁聽,也可以采用請進來的辦法,將法庭請到學校開庭審理。學生有了一定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并參觀了法院如何審理案件后,就可以著手進行模擬法庭審判模擬法庭要有相對較大的課室,并按實際審判的要求進行多次排練,作好充分準備。在模擬法庭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是教育對象,而且是教學的主體。

(三)在用系列案例教學法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司法實踐經(jīng)驗。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首先自己應當明確司法實踐中的審判方式、方法和過程,這樣才能靈活、熟練地運用系列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并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本身對司法實踐一知半解,案例的選擇也是從書本上獲取,其教學過程仍是從書本到書本,就無法達到系列案例教學法所能達到的效果。

第7篇:案例教學法范文

案例教學是通過對一些真實的、典型的實例講解、分析和討論,使學生掌握有關專業(yè)技能、知識和理論的教學方法和過程。其最早的雛形出現(xiàn)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但直到191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商學院和法學院才真正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使用,后又被廣泛運用于管理學界。目前案例教學法已成為一種風靡全球、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在國內該教學法也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廣泛地應用于很多課程授課中,如市場營銷、企業(yè)管理、公關文秘、法律等,并被列入了很多高校的教學改革計劃之中。案例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勢:

(一)案例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教育在本質上是對人本身的一種完善,是人從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激發(fā)學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思想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種主動性與積極性發(fā)揮得好,教學效果就好;發(fā)揮得不好,教學效果就差。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呢?首先要使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教學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適當?shù)慕虒W法,例如用案例引路,用事實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學收益會比較高。比如在保險學的授課過程中講到人身保險的有關內容時,給學生提供一些涉及其自身利益的案例(人身意外傷害險案例、健康保險案例等),從而使學生于實例中切實感受到保險學教學不僅是課程學習的需要,也是他們日常生活的需要。這樣一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便不言自明了。

(二)案例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接受了教師的知識傳承之后,能夠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教學的基本目的之一,尤其是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而言。保險學是金融及保險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高職高專院校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主要介紹基本的保險理論、保險合同基本原則以及保險公司基本經(jīng)營管理方法,是一門集方針與業(yè)務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且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的應用課程。如果在授課過程中僅憑教師課堂上進行理論講解,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的。而且,單純的講授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單調而緊張的狀態(tài),容易產生枯燥感,更談不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而通過實施案例教學法,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引下充分調動大腦去思考,一方面要闡述和討論自己的分析判斷,同時又要傾聽他人的意見。這就給學生提供了表達自己意見和進行思維創(chuàng)造的機會,改變了單純進行保險條款講解的枯燥感和抽象感,將保險原理還原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案例教學法可以及時反饋信息,促進教與學的雙向交流。案例教學是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單向傳遞信息的方式,使學與教都處于教師、學生及案例所組成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體系之中。在案例教學中,學生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并能得到教師的及時指導,深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學生在案例分析中提出的多角度的觀點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督促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考慮問題更全面、更細致。[]

二、案例教學法在保險學教學中的應用心得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發(fā)展,各行各業(yè)對人才的衡量標準和人才價值觀念日益發(fā)生著變化,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時更看重應聘者的實踐經(jīng)驗及技術應用能力。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培養(yǎng)社會建設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致力于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高職教育中開展實踐性教學的意義尤其重大。就保險學這門課程的教學而言,相應的實踐性教學主要是案例教學。保險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學生接受的角度來講,如果教師只是介紹抽象出來的理論和既定的保險條款,而不是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會給人枯燥空泛的感覺,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學是學生了解現(xiàn)實問題的重要媒介,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促進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如果能與討論、角色模擬等形式相結合,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要想使案例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事情:

(一)案例選擇要適當。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案例的選編是案例教學的基礎和關鍵點。一般來說,選擇案例要考慮案例的典型性、真實性和分析價值等要求。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識應當是學生已經(jīng)學過或即將學習的知識,這樣才能保證案例教學的順利進行,才能使學生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比如在保險學的教學過程中保險合同是該課程研究的重點,涉及大量重要的基礎概念,并且保險合同內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先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已經(jīng)填寫好的保險合同(有規(guī)范的,也有不規(guī)范的),然后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考慮一下,如果自己是一個有風險防范意識的人,在同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時,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提出他們的見解后,再引入話題:這個考慮過程看似簡單,其實里面包含了很多內容。因為保險雙方當事人所處的利益位置不同,簽訂合同時所關心的問題是不一樣的。而且,一份保險合同包括的內容很多,有保險合同的主體、客體以及保險條款等等。那么這些內容又包含了許多小的方面,這也正是保險合同這章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對于該次課的學習興趣就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了,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高了。

(二)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之間的關系。案例教學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論教學是案例教學的基礎,而案例教學有利于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保險學不是完全的實驗課,它必須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論、概念和方法,然后進行實務性的學習。如在講述“保險的基本原則”一章時,有這樣一個案例:張某將其汽車投保了車輛損失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后該車墜崖落水。事故發(fā)生后,張某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經(jīng)過現(xiàn)場查勘,按推定全損理賠。張某看到采購貨物的現(xiàn)金還在車內,就將殘車以一定的價格轉讓給王某,雙方約定:由王某負責打撈殘車,車內現(xiàn)金歸張某,殘車歸王某。殘車被打撈起來后張某和王某按約行事。保險公司知悉后,認為張某未經(jīng)保險公司允許擅自處理此殘車是違法的,遂成糾紛。對于這個案例而言,一定是在相關概念都講授完備的基礎上,再組織案例分析。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概念,比如推定全損、損失補償原則的基本要求、物上代位的含義等都不理解的話,就很難對該案例作出一個合理的全面的判斷。

成功的案例教學是在講解基本理論時,結合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明確地認識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把生動的案例與理論知識融為一體,鞏固學生學習的基本原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的案例教學實施方式。案例教學的實施方式有很多具體的形式,比如課堂討論法和講解分析法等。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章節(jié)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講授“企業(yè)和家庭財產保險”一章時,由于該章主要是關于財產保險的險種介紹,實務性較強,所以主要采用課堂討論、保單分析等形式授課,即在學完各類條款內容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參考老師給出的案例資料,開展課堂討論,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在講授“保險的基本原則”一章時,由于該章內容是保險基礎理論的核心部分,涉及大量重要的基礎概念,要學生一下子通過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作出準確回答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就采用講解分析的方法。講到一種保險原則時,先把該原則的含義、基本內容、需注意的關鍵點講解清楚,然后引入相應的案例。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除講清案例的背景、經(jīng)過、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以外,教師也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討論。在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也要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克服怕羞、怕說錯的心理,師生共同打造既嚴肅又活潑的學習氛圍。

三、關于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思索

案例教學法由于其自身的優(yōu)越性,在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要使案例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加以注意:

(一)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在不同的案例教學實施方式中,老師所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在使用講解分析法時,老師處于主導地位;而在課堂討論法中,老師要把表演的舞臺盡可能的放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既要善于引導學生,又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也就是說一方面要避免出現(xiàn)“冷場”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話題范圍不要過于寬泛,使課堂討論始終圍繞案例進行,以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深化。

(二)若使案例教學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具要準備案例,又要運用理論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理解,有時也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就保險學這門課程而言,就是要求任課教師要盡可能多地接觸一些保險業(yè)務實例。保險糾紛的處理很多情況下是涉及到法律的應用的,如果老師對保險實務的發(fā)展變化和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的更新都不能準確掌握的話,那么在組織案例教學的時候很容易陷入就事論事的誤區(qū)。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是保險學講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國外大學的財經(jīng)類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我們應借鑒先進的經(jīng)驗,加大保險學案例教學的比重,提倡互動式案例教學,通過對各類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講解,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專業(yè)理論的掌握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運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摘要:通過對案例教學方法的剖析,從做好對案例的選擇、處理好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之間的關系以及根據(jù)教學內容合理確定案例教學的方式等三個方面,闡述了在保險學這門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案例教學;保險學;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先強,童本立.高等財經(jīng)教育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2]李國義.保險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案例教學法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中職法律教學;討論;學習;法律思維

一、引言

中職學生課堂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外,還要做好法律知識的教學工作,讓學生增強法律素養(yǎng),提高思維能力,為以后更好融入學習活動和日常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但目前在教學中,一些任課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有待提升,教學技能不足,制約教學質量提升,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為轉變這種情況,可以嘗試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案例教學活動當中,深化對案例的認識和理解。并提高知識應用技能,促進中職法律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法律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中職法律教學中,為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任課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思維,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而案例教學法是其中之一,這對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第一,促進課堂師生互動。通過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為了更好地分析案例,提高知識應用技能,師生之間應該有效開展交流互動,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的熱情。而傳統(tǒng)教學法局限于對案例進行講解和分析,不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影響課堂互動。因此,合理利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對推動師生互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案例的內容豐富,資料充足,情節(jié)曲折。尤其是法律類的案例,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調動他們參與討論和思考的主動性,推動中職法律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第三,提高學生法律素養(yǎng)。采用案例教學法,能將法學理論學習和知識應用結合起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進而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具體案例中分析和討論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并利用所學內容解決案例中的具體問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為以后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三、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法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為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提高學生法律素養(yǎng),讓案例教學法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任課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開展教學活動。第一,合理選擇教學案例。案例選擇是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關系到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案例選擇應該與學生日常生活和教學內容緊密相聯(lián),特別應該注重與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緊密結合,提高案例的時代性、針對性、開放性和真實性。事實上,密切案例與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有利于促進教學效果提升。例如,民法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學習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生活,引入以下教學案例:甲花了2000元從商店購買了一件皮衣,但回家后發(fā)現(xiàn)皮襯下面多處皮革已經(jīng)腐爛,甲隨即要求商店退貨。從民法理論的角度入手,商店違反了什么原則?甲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通過引入這樣的案例,既能激發(fā)學生思考興趣,還能鞏固所學內容,讓學生迅速進行學習狀態(tài)。第二,重視對案例的討論和學習。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樣既能鞏固基礎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習時,可以設計以下案例:小明花了6500元購買一部單反相機,回家后懷疑為假冒產品而向商家提出索賠。商場認為:小明為無業(yè)人員,購買單反相機并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為了向商家索賠,因而拒絕賠償。然后提出以下討論問題:小明作為消費者有哪些權利?商場能否拒絕賠償?小明能得到賠償嗎?通過這樣的案例導入,能幫學生打開思路,讓他們以小組合作形式討論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充分發(fā)表見解,并應用所學的法學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這樣不僅深化對案例和法學理論知識的認識,還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讓中職學生有效利用法學理論知識解答案例中的問題,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第三,密切案例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法律教學與中職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因而在案例引入時,應該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例如,在公民基本權益學習時,可以引入侵害公民通信自由案、侵害公民受教育權案等真實案例,讓學生了解侵害公民權益所帶來的危害,并了解當公民權益受侵害時,學生應該通過哪些渠道和途徑維護正當權益。進而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深化學習和理解,增進對案例的認識,促進學習效率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整個中職法律教學中,為提高學生法律素養(yǎng),促進教學效果提升,注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是必要的。作為任課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課堂組織能力,合理選擇案例,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熱情,讓他們有效融入學習活動。進而促進案例教學法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實現(xiàn)提高中職法律教學效果、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家福.淺談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法律課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yè)教育,2015(4):160-161.

[2]張玩娟.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法律課堂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5(4):124-125.

第9篇:案例教學法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實踐;法語語言教學

案例教學法(laméthodedescas)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提倡課堂教學內容以案例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在分析案例,參與案例,討論案例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理論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這種倡導從實踐中提取理論的教學方式興起于20世紀初,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所提出的,最早主要應用在法學專業(yè)的教學中,后逐步被廣泛應用到其他學科,多數(shù)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如醫(yī)學、金融等領域。在我國法語的語言教學從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到視聽說教學,再到后期的交際教學法,一直在不斷的變革中摸索、進步,力求培養(yǎng)適應社會各行業(yè)發(fā)展需求的法語人才。案例教學法作為交際教學法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也被部分教師應用于法語的教學之中。筆者在本文中探索案例教學法在中高級法語語言教學,尤其是翻譯、寫作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法語教學的意義及可行性

語言的掌握需要基礎語言知識的積累,更需要學習者在實踐中的鍛煉和完善。因此語言的教學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堂上的知識講授是遠遠不夠的,為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應設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使其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達到學習和鞏固的目的。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案例教學法就是很好的選擇。一個好的案例教學,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半社會半課堂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其參與其中,運用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問題。原則上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掌握基本的法語詞匯、語法是保證法語教學的正常開展的前提。因此就案例教學法的使用,筆者建議是在法語教學的中、高級階段,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次,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的出現(xiàn),案例教學可通過圖片、視頻、音頻、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媒體等多種方式輔助進行,順利完成從課前到課上再至課下的延伸和過渡,同時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案例教學法在法語教學過程中的實施

1確定教學目標,準備案例

翻譯(口譯、筆譯)和寫作課程是法語教學中最具實踐性質的課程,也是最適合引入案例教學法的課程。在具備合適案例的前提下,也可以開設翻譯寫作的綜合實踐課程,進行案例教學。因此,教師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的課前準備過程是非常重要的,這其中包括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和準備適用于課堂的教學案例。在《大學法語課程教學要求》和《高等學校法語專業(yè)高年級法語教學大綱》中都對學生不同階段“寫的能力”“譯的能力”提出了詳細的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可以此為依據(jù),將各階段的要求細化,使教學目標明確而細致,以便在選取案例時能夠做到準確把握案例難易度,抓住要點開展教學。案例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雖然案例教學沒有明確的步驟要求,但以下幾步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從教師的角度講,首先需要篩選案例。選擇案例不能根據(jù)個人的喜好,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挑選和設計。如條件允許,案例的選擇最好以一定的調查結果為依據(jù),其中包括對相關案例的市場調查,對學生知識水平、特點及需求的調查,等等。所選案例要難易適中,具有時代性,有效反映社會的需求,再兼顧一定的趣味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氣氛;其次,要對案例進行有效的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直接從實際生活中挑選出的案例,往往不能完全契合教學的需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案例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設計,在保證案例完整性的前提下,與其他教學法做有效的結合,使其更加適應課堂教學,既能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又能系統(tǒng)、完整地進行理論知識的滲透。最后,資料的收集工作必不可少。在案例的準備過程中,僅僅提出案例是不夠的,要有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作為支撐,這也是最后學生通過案例的學習需要掌握的知識。此外,與案例有關的數(shù)據(jù)資料等也需提前收集,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完成案例。從學生的角度講,在教師正式開始課堂活動之前也需要一定的案例準備和資料搜集工作。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完整有效地進行,學生也需要對案例進行精心的準備。全方位地了解案例的內容、思考案例、適當做調查、提出問題,等等,或與小組同學進行課前討論,做好準備工作。翻譯課程的案例,需要提前閱讀翻譯資料,了解相關領域的知識背景、文化背景、有關詞匯。寫作課程的案例亦是如此,準備相關詞匯,了解文章類型、寫作要求,做必要的數(shù)據(jù)調查,等等,例如法文寫作中不同類型的文章(résumé,com-mentaire,compte-rendu,rapport...)有不同的格式或內容要求,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在正式接觸案例之前進行的課前準備工作。

2組織課堂活動

在總課時數(shù)確定的情況下,應對課堂活動做有效的分配,把握時長和控制節(jié)奏,逐步完成案例。教師在整個課堂活動中既是活動的主導者、主持人,又是參與者,兼及知識的傳授者。在開展課堂活動時,首先,應陳述案例,無論以何種形式進行陳述,這一步驟都必不可少。盡管學生已對案例進行過課前準備,課上再次陳述,還是能夠讓學生建立起全局概念,更加準確把握案例和完成自我定位;其次是案例的課堂討論活動。在案例教學中,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是特色也是關鍵,小組形式的案例討論,以及通過小組負責人進行的班級討論都能使得學生更充分地參與案例之中。這一過程也是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翻譯理論、寫作技巧、法語口語的交流、切磋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主導性的功能,控制討論的節(jié)奏,滲透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翻譯知識和技巧、寫作方法等理論知識;最后,進行案例總結,這也是從實踐中總結理論的過程。通過總結,使學生完整地回顧整個學習過程,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歸納在完成案例過程中獲取的知識,從而納入自身知識結構之中。

3課堂之外的延伸

案例教學活動的開展僅在課堂上是無法完成的,還需要課堂之外的輔助。在這一過程中,可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工具,通過各類社交媒體來完成。學生可通過網(wǎng)絡在課前和課后搜集相關案例資料,尤其是在語言的翻譯或寫作過程中,相關文化背景的知識必不可少,這些知識都可通過網(wǎng)絡來查詢獲取。此外,社交媒體也可成為學生小組討論、溝通的工具,如建立微信群、公眾號,等等。

三案例教學法實踐中的注意事項

1教學案例選擇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

作為小語種,相比英語教學來說,法語語言教學的教材選擇空間有限,因此在實施案例教學時,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教材作為依托,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案例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的要求,尋找并設計適應教學內容的案例??梢钥紤]使多本教材的有關內容相結合,綜合整理教學資料,使得案例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2多種教學法相結合

法語的語法及寫作規(guī)范相對復雜,單純的高級語法或寫作課程會稍顯枯燥,使用案例教學法能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更具有實踐性質。然而案例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教授理論知識不夠系統(tǒng)、詳細,不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出調整,建議適當將傳統(tǒng)的講授法融入案例教學中,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班級容量不宜過大

案例教學活動的開展必然會帶來課堂活動的豐富,學生的討論、課堂展示等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因此參與學生的人數(shù)不宜過多,否則教師精力有限難以兼顧每一個學生,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會變得混亂難以控制,或者耗時太長,在課堂上難以完成,最終無法達到教學目標。

4教師在案例教學活動中的自我定位

在實施案例教學的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有明確的自我定位。不能仍然將自己定位為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成為課堂的組織者、主持人,把控好課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在學生討論時做出適當調整和控制,避免偏離主題或在不必要的問題上反復糾纏。有需要時就涉及的理論知識做必要講解。

5教學設計上避免只重形式忽略內容

由于案例教學法所倡導的實踐精神能夠豐富課堂的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往往會進入只重形式而忽略本質的教學誤區(qū)。案例的引入與設置是教學的內容之一,是灌輸理論知識的切入點,但不是教學的全部。語言和翻譯知識的掌握及應用技巧的滲透才是課堂活動的目標追求。因此在注重課堂活動豐富有趣、案例完整引入的同時,切不可忽略知識點的滲透,不從實際出發(fā),否則案例則變得無意義。

6考核形式的多樣性

基于案例教學課堂形式的多樣性及課前課后準備工作的繁復,在結課時對于學生的考核也不能僅局限于傳統(tǒng)形式的一紙試卷。這樣過于片面,也不能有效考核學生在整個案例參與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且法語的翻譯及寫作能力是無法在一次卷面考試中得到體現(xiàn)的,這樣無法達到考核的目的。因此,考核的形式需要細致、全面,甚至貫穿在整個課程之中??傊?,在法語語言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能夠使課堂活動變得豐富,參與性強,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將語言的應用技巧融入課堂當中,使課堂不局限于語言知識的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值得嘗試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高彤.探析案例教學在高職商務法語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2(10).

[2]喻問瓊.案例教學法在實踐運用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