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語文詩歌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詩歌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詩歌教學論文

第1篇: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所謂應試教育,就是以升學考試為根本目的,圍繞應考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課改前的課堂,為了最大化地追求升學率,提高應試能力,老師奮力地教、拼命地講;學生努力地聽、認真地記。盡管如此,仍有不少學生學不會,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每一個個體之間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它不可能像工廠流水線生產的產品一模一樣,全部合格。而我們恰恰卻要追求讓每一位學生都達到這種水平,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而且當發(fā)現(xiàn)學生成績不理想時,便無休止地延長在校學習時間,提高師生勞動強度,做到一定程度時,師生壓力過大,身心俱疲,最后換來的是學生厭學傾向的瘋漲,教師倦怠情緒的飆升,導致課堂上老師心急如焚,學生卻漫不經心。學生們在這種疲憊和渙散狀態(tài)下,談何認真思考,更別說觸類旁通。只好照抄照搬,使得不思考和不會思考的情形彌漫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好奇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成了一句實實在在的空話。

二、素質教育進課堂

在此大背景下,如火如荼的課程和教學改革在全國鋪開。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重視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親身體驗并參與研究過程,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這一切就決定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必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動起來,千方百計讓課堂活起來。圍繞“動”起來和“活”起來,可以說,全國各地涌現(xiàn)了一些課改先進校,這些先進校從“校情”、“師情”、“學情”的實際出發(fā),以生為本,因勢利導,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素質”與“應試”螺旋攀升

(一)課堂教學過分模式化。如就課堂上學生交流而言,可以說很多時候是讓學生做無用功。如果交流不到什么有價值的東西,交流就成了一種擺設,導致課堂亂而無序,一時半時收不回心來,不僅完不成學習任務,也無意中助長了學生亂說的習性,課堂應有的“靜”得不到保證,事倍而功半。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有些課程特別是理科課程,形式真的不是很重要,如果一堂課學生對知識脈絡不清楚,往往形式越多,學生就會被牽扯的越多,而學生一堂課的注意力和思考力是有限的,很多時候突破重、難點,把握關鍵點的好時光在一些形式中荒廢了,一堂課下來,頭腦中沒有留下重要的值得儲存的東西,到實戰(zhàn)時就會無所適從。

(二)課堂教學片面化。由于課堂上程序多,班級小組也多。盡管我們追求關注每一位學生,實際上在超過20人的班額中很難做到。學生臺上展示是現(xiàn)今課堂教學的一個主旋律,且不說為了展示學生在頭一天和課前要做多少“精心”準備,單就展示而言,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為了盡可能完成教學任務,最終也只能是一些優(yōu)生頻繁亮相,中等生和學困生在觀戰(zhàn),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優(yōu)生更優(yōu),庸生更庸。加大兩極分化,同時中等生和學困生在強大的優(yōu)等生面前更加沒有自信,甘拜下風,喪失了進取的意識。其實從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高度來講,應該更多地給中等生和學困生們一些機會,讓他們在低臺階、小坡度、高密度的學習氛圍中找回自信,學到一些東西才是有良知的教學。

(三)課堂教學單一化?,F(xiàn)在一上觀摩課,一評課,有人就會有這樣的言說:“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于是完全不顧學科特點和課的類型。將傳統(tǒng)好的做法全部拋棄,盡量讓學生多說多講,老師少說少講,甚至不說不講,以至于整堂課老師不寫一個字,沒說幾句話,本該老師講的也不講,本該老師拔的也不拔。其實學生終歸是學生,受知識和經驗的限制,難點和關鍵處不容易突破。很多難點只有靠老師的高屋建瓴、居高臨下、旁征博引,才能使更多的學生聽懂會用。一個中學生要面對多門學科,如果多數(shù)學科或者一半的學科這么做,學生們是吃不消的,更不要說能堅持下去。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很多無謂的“熱鬧課堂”會使學生變得熱衷于表面風光,好大喜功,浮華氣躁,對他們的成長和社會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說做為老師,不要把太多的任務壓給學生,該講的要仔細地講,要負起責任,有所擔當。不要只圖熱鬧,做學問很多時候來自于“靜”思,“靜”也是很美的,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多摸索,多提煉,學會“揚棄”,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四、應試教育與社會現(xiàn)狀

第2篇: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從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現(xiàn)狀看,大學語文在審美能力的提升、人的性情和人格的塑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高職大學語文課程在目前的教學改革中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課程定位:“它是高職院校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與全面素質的一門必修課“。通過高職語文的教學改革,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的雙重目的,為學生就業(yè)服務。要想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達到語文職業(yè)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在教學內容上,我們就要摒棄按照知識自身邏輯來組織教學內容的傳統(tǒng)方式,而應該以社會需要以及崗位需求為出發(fā)點來組織教學內容,緊緊圍繞自我學習能力、團體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革新能力的形成與培養(yǎng)來選擇課程內容;在教學方法上,要秉著“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在教學考核上,突破傳統(tǒng)考核方式,真正實現(xiàn)全面評價體系,以多元化的方式來最終體現(xiàn)考核成績。

以能力為核心、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培養(yǎng)學生強調培養(yǎng)要“以能力為本位”,一位具有綜合職業(yè)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能力。高職語文課程,就是要通過語言交際教學,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活動與語文實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能力。根據課程定位和基于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式革新把整個教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文化素養(yǎng)”部分、“職業(yè)素養(yǎng)”部分和“實踐應用”部分。教師將課內時間與課外時間結合起來,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結合文化講座、社團活動的開展,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完成語文課程的學習。具體安排如下:第一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完成“文化素養(yǎng)”部分;第二在教師的指導與安排下,學生通過參加課堂問答、小組討論、傾聽文化講座、開展課外自讀等形式,完成“職業(yè)素養(yǎng)“部分;第三學生在語文教師與專業(yè)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調查報告、求職設計、情景模擬、主持人比賽等內容,完成“實踐應用”部分,最終完成“大學語文”教學內容。

增強實踐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突出實踐性,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高職大學語文授課可以打破單純的課堂授課的模式,而把教學和學生生活相結合,加強實用性、具體性。比如在母親節(jié)來臨之際,為母親送上一份節(jié)日祝詞,表達誠摯的感謝母親養(yǎng)育之恩、祝福母親節(jié)日快樂之心。還比如寫一些“自我介紹”“感謝信“等。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組討論、啟發(fā)引導等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職業(yè)情境下的實踐活動設計方案,教學過程盡量以任務和問題為載體,通過情境體驗、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倡導體驗參與,融教、學、做為一體,培養(yǎng)學生融入社會的各方面技能。

第3篇: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論文題目(黑體、居中、三號字)

作者(宋體、小三)

[摘要](四號黑體)空一格打印內容(四號宋體,200-300字[關鍵詞](四號黑體)關鍵詞內容(小四號宋體、每兩個關鍵詞之間空兩格)

標準論文字體格式的第二頁:目錄(居中、四號黑體)

引言(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一、標題(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1.(小標題)(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1)(下級標題)(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二、(標題)(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1.(小標題)(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1)(下級標題)(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參考文獻(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附錄(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致謝語(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小四號宋體)………………………………………………頁碼(小四號宋體)

小學語文綜合能力教學培養(yǎng)

摘要:如今課程的改革中綜合性學習是一項重要內容,為了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語文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課時內容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并且教會他們團體協(xié)作,開闊他們的事業(yè),培養(yǎng)他們的多方面能力,包括閱讀理解和表白交流等等。語文學習體現(xiàn)語文的綜合性,包括學習的豐富性、多樣性、實踐性、綜合性。這不僅僅是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更是培養(yǎng)新一代人才的關鍵核心。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能力;分析能力

一、綜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意義

綜合能力,就是對人們德智體等各方面素質測試與評估。人有一種可以對知識、語言。協(xié)調性操控的能力。綜合能力,包括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就是以上五種能力的合體。

分析能力又是另外一個重要的能力。它即是將一件事物不同的特點特征進行比較。面對事物和特定的環(huán)境情況進行理性的分析,以及對后果進行理性的分析,從而決定取舍。這是一種對事情前因后果理性分析的能力。一般分析能力比較強的人往往更容易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作為,達到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境界。同時這項能力還是人的智商體現(xiàn),雖然這項能力是天生的,但是很大一部分還是后天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通過語文學習中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時候遇到問題時候就不會百思不得其解,也不會束手無策。這不僅僅適用于在語文學習中問題的解決,往往能讓他自如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分析能力經過思維的理性的梳理從而實現(xiàn)任務的解決。

二、課內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是掌握課程目標。第一,小學教師首先要轉變引導思想,將內容導向轉變?yōu)榉较驅颉K^“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作為兩項重要的能力并不能通過小學語文的學習直接給予學生,教師作為引導者是教會他們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這兩項能力。目前的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備視聽說的能力,還要具備對文章的分析能力,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加強,語文教學中不知不覺的訓練和提升這兩項能力。

就學習中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獨立或者合作寫出,共同或個人探討寫出研究課題。對要處理對象進行內在聯(lián)系的處理,分清點與面,輕與重,緩與急。將一項復雜的任務分解成若干小任務,并且明確每一小步的意義。就關注的點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訪問探查,小組間進行互相討論。最后學生要求運用文字圖片表格的多樣化形式來展示學習成果。期間,查找資料和引用資料更是不能避免的,學生要求對資料進行篩選,這就是一項對事物進行分析的過程,就不同的需求情況對事物進行分析,取自己所需。作為閱讀、寫作、口語等項目的重點——綜合性學習,為了體現(xiàn)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教師還應該通過課堂學習之外,教會學生學習方式的整合,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語文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通過指導學生的視聽說能力的結合,創(chuàng)造一個明確情景,提供一個固定的話題,進行綜合性學習,而不是將視聽說三者分開。它們既是獨立的,又是相關的,不可分割又息息相關的關系。

就以上的論述,筆者對具體的課題進行采樣論述:

案例一:第一課,畫面變現(xiàn)的是清晨的河邊,小女孩在小河邊練習“aaa”,大公雞在河邊打鳴,大白鵝在河水中看自己的倒影。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畫面進行觀察分析,不能僅僅只注意到點,最重要的還是放眼全體,不僅僅是河邊的人物,還有動物,還有河水中的情況。引導學生對畫面進行具體的觀察,將一個個分散的畫面合體,并且描述這個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從而再由教師引出這一課要學習的內容。將分散的物體合成一個畫面,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整體觀察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全面性,在培養(yǎng)他觀察能力的同時,訓練語言,加深他對學習了字母的音、形的記憶,通過畫面的聯(lián)想。這就是在間接培養(yǎng)他的綜合能力,不僅僅是記憶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一種聯(lián)系音形的綜合能力。

案例二:《月亮的心愿》一課中,課文寫的是明天要去郊游了,可是珍珍還要照顧病床上的母親。教材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對學生發(fā)出怎么處理的問題,對于現(xiàn)在大部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假設自己是珍珍,應該怎么想,然后應該怎么做。然后不僅僅是處理掉眼前的矛盾,還要進行深層次的引導分析,有沒有說什么兩全其美的方法,不能只是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就不同的選擇,讓學生發(fā)出延伸,結果又會怎么樣。這樣就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教育他們一種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很多問題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也沒有應該也不應該,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經行權衡,進行利益的配比分析,選擇一個更好的抉擇。

三、課外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所謂綜合性能力的培養(yǎng),它不是僅僅完成課堂上的學習,還有課后多方面的鞏固性學習,通過多種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多方面的學習都是體現(xiàn)和圍繞一個中心的,教師應該注意根據教材的安排,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自己開展的活動,選好自己的合作伙伴,自己完成活動計劃的制定,然后按照自己計劃開展,教師不是安排下去就完事了,要時時刻刻跟蹤計劃的開展情況,及時的給予糾正意見,對完成的好的步驟進行圈點和表揚。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就在于教師也可以豐富學習的形式,比如叫學生通過制作小報,辦展覽,舉辦圖書交流會等形式,讓學生感覺這知識學習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就結束了,還有在生活中能得到運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分析能力就是能辨認出一個問題的多個方面,對問題各個方面進行詳盡的說明,并且在心里知道它們之間復雜的因果關系。能夠同時將實物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能夠辨認出一個問題的多個方面,并對每一個方面進行詳細說明,標出它們之間的復雜的因果關系(多因多果、互為因果、交叉影響的因果關系等);能夠同時運用若干種演繹思維的方法(如因果關系、輕重緩急、時間順序等),將復雜的問題或事物分解成部分進行分析判斷;能夠運用不同的分析技巧,進行復雜的計劃或分析,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對多種系統(tǒng)方案的優(yōu)劣進行判斷和選擇(如成功的可能性,成本效益的比較,需求的急迫性,對未來的潛在影響等),不只是對問題進行一般的分解。

分析能力的特點是可以看到因果關系。該層級可以辨別事物之間多重的聯(lián)系,較為深入地分析事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可以分析事物之間多層因果、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關系,做出自己獨到的分析,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分析能力是基礎能力,主動思考能力是核心能力,社會溝通能力與自我抑制能力是過程中需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游麗爽.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03.

[2]郭冰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06:165.

第4篇: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面對這些現(xiàn)象,我們往往從教育體制、道德教育、心理素質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分析,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我們忽視了從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語文作為文化的載體,記錄著一個民族生命發(fā)展的歷程,自古至今,奔騰不息,沒有一個波瀾不是生命的躍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軌跡,語文就在生活中與每個人的生命相隨左右,陪伴終生。語文課程與人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在語文課中學量的經典作品,就是走近先哲和時賢,用他們健康高尚的心靈世界去影響和規(guī)范學生的心理結構。所以,漢語文學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識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語文教學理應自覺擔負起生命教育的職責。在教學中進行生命主題的教學,教學內容上實現(xiàn)重組,教學方法上實現(xiàn)綜合,這樣的課堂教學無疑為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同時也使得學生的相關知識系統(tǒng)化,找到生命文化的源頭,思考生命文化的價值,實現(xiàn)生命文化的延續(xù)。這也是為了“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的狀態(tài),與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使它呈現(xiàn)出生命態(tài)。具有內在生命態(tài)的知識,最能激活、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提升他們的主動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從而達到育人之目的?!?/p>

一、關愛施教,培育生命教育的氛圍

“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充滿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那就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真情與關愛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氛圍,為生命教育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溫馨的教學氣氛。而這種氛圍的培育,非得要求施教者要有關愛之心。美國學者巴特爾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我們教師要用愛心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愛是可以修復一切傷痕的良藥?!弊鳛橐粋€教師,就應該有博大的胸懷包容一切生命,應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個角落,要知道,你關注的目光,就是學生心靈的太陽,哪怕是一束陽光,“世界”足以明亮。教師對成績優(yōu)秀者要鞭策其更上層樓,對學習浮躁者要提醒其降低重心,對處于低谷者要激勵其走過坎坷,對學習困難者要幫助其建立信心,要時時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讓我們的學生在有如沐浴陽光的課堂上接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嚴,理解生命的寶貴,體會生命的艱辛。

二、依托文本,豐富生命教育的內涵

漢語文教學,本身也理應包含對生命意識的重視與對一切生存狀態(tài)、生存環(huán)境、生命價值的思考與教育。如教學《杜甫詩三首》中,誦讀品味感悟詩人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詩人的生活背景與人生經歷,深入分析杜甫為什么會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人生感慨,是因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萬方多難”的年代,個人生活又異常艱難,強烈的生存意識、生命意識,熔鑄了他高尚的品格,是“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生命激情,使他的詩在反映人民生命痛苦,表達百姓生存狀態(tài)與思想情感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點燃火花,探索生命教育的意義

“文道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義之一;初中語文新課程所選錄的許多課文都不同程度上都含有對生命意識的體驗與思考。如在講授《真正的英雄》一課時,教師要做到“情動而辭發(fā)”:讓學生沉浸在文本所創(chuàng)設的悲痛情景之中,緊緊抓住”這些航天員生命慘烈地被毀,那生命的意義又何在?”“若是你的親人也有獻身于航天事業(yè)的,那你又作何感想?”等問題,讓學生深入探索生命的意義。學生通過思考探究、討論爭辯、激烈的思想碰撞,領悟了深刻的生命意義:整個人類前進的歷史是生命與一切艱難險阻斗爭乃至被毀的歷史。

第5篇: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索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原因語文教學一直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對教材上的知識要求學生不斷重復地進行枯燥、繁瑣、機械的訓練,嚴重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阻礙了學生語文素質的發(fā)展。對于學生而言,僅教科書是無法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豐富多樣的要求。這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盡可能地充分開發(fā)我們身邊可利用的資源,揚長避短、因地制宜,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在走向素質教育的今天,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呢?我們認為路子只有一條:就是全方位地改革語文教學,向改革要質量,向改革要素質。

一、改革教法,誘導成功

在課堂教學的教法改革上,我們主張一法為主,兼用多法。關鍵是教師在教法的選擇和組合上,要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講與練的時間比例及練習的設計上,要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板書及提問的設計上,要新穎和富于啟發(fā)性,有助于活躍學生思維和記憶新知,有助于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我們教師要善于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每學習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都要力求全面理解抓住本質,掌握要領;通過試驗,取得成效,然后組織推廣。例如低年段語文的支架式直呼音節(jié)的新教法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用了兩年多時間,先派教師到市教師進修學校學習新教法的要領,然后回校同科組的10位語文教師反復揣摩直呼音節(jié)的教學要領、步驟,并采用循序漸進、分步過渡直呼及教順口溜、兒歌、趣味拼讀、看圖擺音節(jié)等多種形式強化訓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再其次,是講究科學,堅持精講巧導。沒有藝術的教學是低質乏味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而不講科學的教學更是盲目粗劣的教學,是肯定要失敗的。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體現(xiàn)藝術性,又要體現(xiàn)科學性,力求做到科學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

二、改革活動課程,培養(yǎng)綜合能力

語文活動課是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操作為特征,以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個性等全面、和諧、主動發(fā)展為目的的課程。從這一理念出發(fā),當前對語文活動課的內容與形式的選擇,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改革。其一,要克服活動課“非語文化”現(xiàn)象。自從我國新的課程計劃改變了原來單一的學科課程結構,將“活動”納入課程體系以來,由于對這一新型課程的本質尚未了解,把“語文活動課”上成班隊活動或競賽活動,從計劃、教學設計到活動實施都缺乏語文訓練意識,嚴重偏離了語文活動課的軌道。為此,要通過學習對語文活動課的本質屬性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抓住語文中“言語交際性”這一重點,力求活動課具有趣味性、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我們要求各年級的語文科組組織設計符合語文活動課這一本質屬性的活動課例,進行交流觀察,探討語文活動課型的教學設計規(guī)律。其二,加大語文活動的課外延伸。形式有如下四種:一是吸收性語文活動。以聽、讀為主要形式,如聽廣播、看電影、電視,讀書報和摘抄、剪輯等。二是輸出性言語活動。如普通話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書法、日記展覽、演講、語文學法經驗交流、小記者采訪、編抄報、作文比賽。三是綜合性的大型活動──舉辦讀書節(jié)。我校每年舉辦一屆,已經持續(xù)十年了。內容有:書簽制作、書面設計、小報設計、書法、日記、周記、警句、格言、剪輯以及明信片設計展覽;也有讀書、誦書、演書、講演、復述、講故事、快速作文、鋼筆、毛筆字的即席揮毫。四是鼓勵課外寫作,出版學生習作選。如我校通過“魯迅寫作組”及“小記者站”的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的采訪與寫作活動,學校為了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寫作水平,分別出版了介紹學生學法的《鑰匙集》,學生作文的優(yōu)秀習作選《小花集》,并將出版學生所寫的各類日記選《童心集》。

三、改革考評方法,激勵創(chuàng)新精神

第6篇: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高中語文課本中的詩歌教學難度雖然不小,但是,在許多高中語文教師看來,詩歌教學的程序都是一樣的。在詩歌教學課堂中,教師會讓學生先讀詩歌,并找出自己覺得不理解的字詞,再一詞一句地進行詩歌的講解,解決學生的問題。之后,讓學生全體讀詩歌,作業(yè)就是背誦詩歌。這樣的教學方法大大限制了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的健全發(fā)展,也沒有給學生詩歌鑒賞的機會,不利于高中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方法

1.加強詩歌信息的把握

詩歌中所包括的信息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顯性信息,一種是隱性信息。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兩種信息進行共同關注。詩歌的標題或者注釋中一般都飽含顯性信息,通過詩歌的標題,讀者一般可以分析出詩歌的內容類型以及情感類型。從標題這樣的顯性信息入手進行詩歌鑒賞,可以明確詩歌鑒賞行為的方向,大大降低詩歌鑒賞的難度。而詩歌的注釋往往會對詩歌的寫作背景進行闡述,不同的詩歌背景對應著不同的時代,也會對詩歌中的意象具有不同的指向。而詩歌中的作者所選用的多種意象,就是詩歌的隱性信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顯性信息與隱性信息進行詩歌鑒賞。比如在講解《沁園春•長沙》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從詩歌的題目以及詩歌的注釋入手,從標題中,我們可以看出詩歌所描述的主體是長沙,而作者是主席。將二者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推測出詩歌描述的大體方向以及主要的情感基調。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詩歌中所描述的意象,通過一點一點的探索去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要表達的真實情感。

2.從特殊意象入手進行詩歌鑒賞

在初中與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學生在詩歌閱讀中都會積累一些意象。在詩歌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殊且較為固定的意義,這些意象背后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物體,往往是某種情感的象征。詩人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時,會根據自己要表達的情感去選擇詩歌中的意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與掌握具有特殊意義的意象,在引導學生進行意象積累的同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得到擴展,這對于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詩歌中,我們常見的意象有水與雨,這兩個意象主要是表達愁緒,像李煜詩作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這樣的喻意。而柳樹往往是惜別懷遠的象征,松、竹、梅、菊往往象征著高尚的人格。

3.關注具有真實道理的詩句的鑒賞

詩歌鑒賞不只是進行語文學習的手段,更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手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說理詩的鑒賞。雖然說理詩的數(shù)量不多,但無論是對文學發(fā)展還是對于學生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李白、蘇軾以及陸游的詩中,往往會出現(xiàn)具有哲理的詩句。教師要對這些詩句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并可以將其進行積累與應用。像“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等。

三、結語

第7篇: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過去的師范生培養(yǎng)重視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許多高師院校存在著重學科理論輕教育實踐的培養(yǎng)模式。這些學校非常注重對學術性的追求,教師們在努力探索學科專業(yè)新知識的同時,也在向師范生傳授這些新知識,師范生大多是掌握了學科的新知識,如何向學生傳授知識卻被忽視,有些學校雖然也教給學生教學技能,但大多從理論層面分析教學技能,師范專業(yè)的師范性表征得不到較好地體現(xiàn)。近年來,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強調了實踐技能的重要性,比如:2011年頒發(fā)的《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都提出了要強化教育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加強技能訓練。教師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學技能培養(yǎng)有了新內涵,即教學技能培養(yǎng)應體現(xiàn)實踐性特點。實踐性是指要加強實踐教學,真正訓練師范生的教學技能,使學生具備實踐素質。通過實踐訓練,應讓師范生達到如下標準:能開發(fā)與使用課程資源,對教學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和設計,會編寫教案,有聲語言與態(tài)勢語言運用自如,能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能利用媒體傳遞信息展示所學對象的形態(tài)、特點、結構、性質或發(fā)展變化過程,能進行恰當?shù)奶釂枺芘c學生有效地交流、合作與溝通,能利用黑板以凝練的書面語言和圖表、簡筆畫等形式傳遞教學信息,在課上能很好地進行課的導入和結束,組織教學要貫穿于課的始終。以上教學技能理應得到重視,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國家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對師范生系統(tǒng)的教學技能訓練還不夠充分,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存在弱化的趨勢。如果教師的職前培養(yǎng)不達標,就會影響未來教師隊伍的素質。怎樣有效地培養(yǎng)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已成為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師范生教學技能教育改革中的問題

近年來許多中小學反饋的信息是:高校師范生成才周期過長,缺乏必要的教學技能。這樣的反饋會讓我們想到這樣的問題: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中到底訓練了什么?聯(lián)系高校實際,經過多角度的分析、思考,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主要存在如下六方面的問題:

(一)師范生在思想上對教學技能訓練不夠重視

一方面,隨著高校招生人數(shù)的增多,師范生的就業(yè)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許多師范生有過不想當教師的想法,再加上很多師范生要“考研”,因此,教學技能的訓練在他們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不斷降低。另一方面,高校師范生高估了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認為無論從知識的深度還是廣度層面,教中小學生綽綽有余,想當然地以為中小學教學既簡單又容易,在實習之前隨便上講臺練一練就能進課堂上課,從而導致教學技能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

(二)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不夠扎實

多年來,高校師范生非常重視“三字一話”的訓練,但是,“三字一話”并不等同于教學技能。首先,從教學的角度看,只要師范生練好了粉筆字,其鋼筆字、毛筆字完全可以勝任教學的要求。而實際上,粉筆字恰恰是師范生平時練習得最少的字體,許多師范生在教育實習課堂上的板書不僅不美觀,而且還出現(xiàn)了錯別字。其次,教學語言訓練力度不夠,教學語言與一般的語言不同,它不僅要求發(fā)音準確,而且要求藝術性和教育性兼具,但師范生“三字一話”中的“一話”訓練僅僅是普通話訓練,距離教學語言技能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再次,師范生的教學技能還應包括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呈現(xiàn)等方面,它們要比“三字一話”顯得更重要,但卻缺乏應有的訓練。

(三)指導教師隊伍實踐素質缺乏

高校教師教育專業(yè)的教師往往缺乏中小學教學的經驗,重理論輕實踐,有的雖然到中小學的課堂上聽過課,但自身素質有可能離中小學教學的要求相差很遠。這樣的教師要想指導好學生的教學,可想而知并非一件易事。我們往往很多時候為了操作方便,學生的某一學科所有的教學技能都讓同一位教師指導,并且訓練中沒有聘請中小學教學第一線的優(yōu)秀教師參與,嚴重影響了師范生教學素質的提升和教學技能的提高。

(四)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不夠到位

微格教學和教育實習是培養(yǎng)和提高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但受實習時間有限和實習基地不穩(wěn)定等因素的影響,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和訓練還不夠到位。許多師范生在學校簡要試講或微格教學后,就進行分散實習。而分散實習很難保證每個師范生都真正進行實習,即使每個師范生都進行實習,高校的指導教師很難對分散實習的每個學生進行有效指導。而很多實習學校往往讓實習生進行頂崗實習,雖然實習生能夠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教學中,但由于教學技能訓練和培養(yǎng)的欠缺,會導致實習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師范生的教學視野不開闊

教學視野不開闊主要表現(xiàn)在教育實習中實習生只關注自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無論是編寫教案還是在課堂教學中,他們比較關注的是教師教的能力的發(fā)揮,比較重視教師作用的張揚,潛意識中把課堂作為教師表演個人學識的舞臺,忽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中經??梢月牭健敖裉煲v的內容是”“誰能告訴老師”“誰能補充”之類的教學語言。實習生的備課和上課常常圍繞“教師怎樣教”而不是圍繞“學生怎樣學”來進行,很難糾正實習生潛意識中的“教學就是考驗教師的教的能力”的錯誤觀念?,F(xiàn)代教學觀從關注教師的教轉變?yōu)橹匾晫W生的學,而實習生表現(xiàn)出來的教學觀念的滯后著實讓人擔憂。

(六)師范生的教學管理能力較差

師范生實習時過度強調學生聽話,要求課堂安靜,這是缺乏必要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的表現(xiàn)。每到實習時常聽到實習生埋怨:實習班級的任課老師沒去,學生課堂紀律亂,沒法正常上課。很多實習生總是強調學生不聽話,紀律差,而不去考慮是否是自身的課堂管理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在課堂上如何管理學生和引導學生學習?這是每一個實習生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實習生很多時候需要想:為什么學生不愛聽自己講課?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是否合理?學生是否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感興趣?學生是否能聽明白教師所提的問題?實習生要與學生多交流,解決好這些問題,就有可能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來,否則課堂教學活動難以有效開展和順利進行。

三、消解師范生教學技能教育改革問題的對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中確實存在諸多問題,為促進學生的專業(yè)成長,提升專業(yè)素質,必須從如下六方面解決教學技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一)提高師范生對教學技能訓練的認識

高校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鞏固師范生的專業(yè)思想,讓師范生愿意當教師,樂于當教師。要讓師范生認識到,無論是“考研”還是參加教師招聘,教學技能對他們來說都非常重要,在教師招聘的面試環(huán)節(jié)要考教學技能,讓考生講課或說課,即使“考研”,畢業(yè)以后也要參加教師招聘,而在研究生培養(yǎng)階段不再安排教學技能訓練。也就是說,如果錯過了教學技能訓練,師范生會失去訓練的機會,直接影響其在教師招聘時教學技能水平的發(fā)揮,當然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其是否能當一名合格的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與教學技能的掌握是兩碼事,文化素質高并不等于會教學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參加教學技能訓練。

(二)全方位地訓練師范生的教學技能

傳統(tǒng)的教學技能主要包括:教學設計技能;備課技能;基本教學技能(教學語言技能、教學演示技能、提問技能、板書板畫技能);調控教學過程的技能(導入技能、組織教學的技能、結束技能)。高校師范生不能僅掌握以上技能,新課程背景下還應擁有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使用技能、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的技能、交流、合作與溝通技能以及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技能。首先要抓好基本功訓練。高校師范生通過書寫技能課、教師語言課和美術課課程的學習,初步掌握書寫技能、語言技能和繪畫技能,學生每4—6人為單位,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由水平較高的同學任組長,負責各組成員課后書寫、語言和繪畫技能訓練的指導和監(jiān)督,直到組內每位成員的基本功合格為止。其次要搞好實訓教學。高校教師教育專業(yè)教師在學科教學法課上,應結合學科特點對以上教學技能進行全方位地訓練,從而提升師范生的教學技能。

(三)強化指導教師隊伍的實踐素質

高校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將傳統(tǒng)的高校封閉培養(yǎng)教師轉向開放的高校與中小學合作培養(yǎng)。充分利用地方中小學優(yōu)秀的師資和豐富的教育資源,積極探索校內培養(yǎng)和校外指導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行“雙導師制”。高校既要聘請校內指導教師,也要聘請校外指導教師。這樣學生在高校有指導教師,在中小學也有指導教師。高校指導教師和中小學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師范生,讓學生在實訓教學、教育見習和實習中,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教育教學技能。要真正做到“走出去,請進來”。一方面,要讓高校指導教師定期去中小學聽課、上課,加強與中小學指導教師的溝通與交流,研究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在實踐中指導師范生;另一方面,高校要聘請校外指導教師,把優(yōu)秀的中小學教師和名師請到大學的課堂上,讓他們?yōu)閹煼渡辖谭ㄕn,指導其備課、上課以及說課等技能訓練,同時高校指導教師要跟進學習。高校與中小學合作培養(yǎng)師范生,協(xié)同創(chuàng)新。

(四)保證師范生的技能訓練落到實處

高校教師教育專業(yè)在雙導師制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注重教學評價。學科教學法課要求每一個師范生針對學科教學內容的專項訓練,做好充分的準備,寫好有關教學內容的教案、說課稿,課下讓每一個師范生反復練習,然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講課和說課,組內成員要進行評價。課上校內指導老師和校外指導教師共同檢查和指導,也要進行評價。每一個師范生還要進行自我評價。師范生同伴評價、教師評價以及師范生的自我評價要以較高的權重量化作為技能訓練的成績計入該門學科教學法總成績,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每項技能培養(yǎng)和訓練落到實處,真正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素質。

(五)促使師范生擁有寬廣的教學視野

要讓師范生真正把握教學概念的內涵,認識到教學既包括教師的教也包括學生的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相統(tǒng)一的雙邊活動。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態(tài)度和能力。在教育實習中,師范生要改變“教學就是考驗教師的教的能力”的錯誤觀念,備課和上課要圍繞“學生怎樣學”來展開。教師的教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的學。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教師主導作用的任務、內容,主要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衡量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標志。師范生要擁有寬廣的教學視野,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既要關注自己怎樣教,更要關注學生怎樣學。

(六)加強師范生教學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第8篇: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高中化學實驗數(shù)量多,題材廣,生活中處處可見化學現(xiàn)象,但是如何既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又讓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同時體現(xiàn)出實驗的要求,又體現(xiàn)實驗的趣味特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許多化學理論知識能通過實驗,生動的展現(xiàn)給學生,教師實施實驗教學時應有明確的授課思路。

1.要有明確的教學任務

在新課程的學習里,學生的學習目標一定要先落實,否則,學生就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了,而且范圍一定不要太大,不然會太空洞,重點不突出,會加大學生的負擔。面對一項實驗內容時,要對它從各個角度做深入的分析,如:為何在教材中要設置這個實驗?它有什么價值?它體現(xiàn)了哪些方面的課程目標?側重點在哪兒?通過該實驗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達到怎樣的水平。

2.實驗教學前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氛圍,構建一個典型的“問題情境”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講解二氧化硫的性質,我們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實驗把它的化學性質傳授給學生,實驗前,教師先構建一個二氧化硫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如每天天氣預報時空氣質量日報中涉及的二氧化硫,以及學習它的性質后如何處理和保護環(huán)境的問題情境,通過實物圖片酸雨污染的展示來讓學生獲得具有真實背景的知識,這樣能被學生主動夠建﹑重組到自己原有的認識結構中,并能運用到類似實踐活動中去解決實際環(huán)境中空氣污染問題。

3.課堂中實驗教學的進行。

實驗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可分為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自主實驗。教師的演示實驗要規(guī)范化,標準化,為學生做好實驗的示范作用。實驗時,若需學生注意的操作則要在實驗前強調指出。新課程標準下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的進行。在明確的教學任務驅動下,學生通過同學間的合作學習,結合教師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組合能夠有效地達到預定目標,同時也能很好的符合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同學間的合作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為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彼此通過協(xié)調的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xiàn)為主要獎勵依據的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伴隨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同時教師應提出恰當?shù)膯栴},引導學生自主實驗或探究實驗,拓寬學生實驗的思路,使學生實驗積極,主動,目的明確。

二、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的方面

實驗教學中對學生和教師以及學校的實驗室設備和條件的要求更高了。但在去除了一些描述性的和基本的概括,減少了過于理論化和抽象化的內容后,不再把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作為課程內容選擇的核心,重新強調調查和實驗室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學的應用,是可以吸引大量的學生進入到化學這個領域中來的。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下實驗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

1.在實驗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關注學生提出的具有參考價值的各種問題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善于發(fā)現(xiàn)、關注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并將這些問題進行適當?shù)闹笇?幫助學生解決。與傳統(tǒng)的“學生問,教師答”的學習方式相比,這種將以前教師直接回答問題轉化為探究性實驗教學學習,通過實驗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2.實驗教學中對學生的探究實驗要給予科學的評價

第9篇:語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0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學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斷地在借鑒和吸收著多元的文化,這為小學語文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同時,也豐富了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但改革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去改進和完善??偠灾?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小學語文教育在理論上和思維上變得更加清晰和明朗,讓語文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為此,我們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和探索,以此來改進和完善改革后的小學語文教育體系。

1.改革前后小學語文教學的對比

改革之前,有的小學語文教師表示,因為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比較乏味,使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未重視這個問題,這就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十分沉悶和呆板,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在改革之后,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加入了很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比如:提問、角色扮演等等,這從根本上轉變了課堂的氛圍,使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在這樣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了溝通,教師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并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對知識的轉化率。與此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對于教材而言,在以前,小學語文教材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內容也比較呆板枯燥,而教師也只是照本宣科地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解讀,這些都不利于勾起學生對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在改革之后,教材的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同時,還加入了很多現(xiàn)代化的內容。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也在不斷地進取和努力,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效率。教師在研究教學方式方法的同時,也會結合一些課外知識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專門為學生舉辦演講大賽、班會活動、課下實踐開拓等活動,而這些活動不單單可以勾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能將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和轉換。

2.改革促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而今,教師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從前以教師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出學生之間協(xié)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那么,什么是學生之間協(xié)作學習模式呢?就是把學生分為幾組,然后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讓一個小組的學生共同完成一個任務,而教師的任務就是適當?shù)亟o予學生以引導。在協(xié)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之中,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競爭的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心中的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而在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可以相互幫助,靠自身的能力加深對課本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

改革之后,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已經不再是以老師教為主了,而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更多的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這就很好地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也不會獨自一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了,學生將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學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從而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要讓學生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tài),而在課后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歸納,找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和方法。

在教材、教學模式、授課方式和方法都在發(fā)生改變的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性質也有所改變,它漸漸轉變?yōu)檠芯啃越虒W。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課本給出一個選題,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究和摸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都需要自己進行資料的收集,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必須依靠自身和同學的力量進行解決。在與同學交流研討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將得到全面的提升。而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要遵循以下幾點來進行選題:(1)挑選的課題要貼近生活,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2)選題必須要與課本知識相貫通;(3)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情景,從而更好地勾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4)創(chuàng)建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以此消除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膜,消除學生的消極懈怠情緒;(5)創(chuàng)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聽課效率。而在研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shù)貙W生進行幫助和引導,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3.結語

在改革之后,小學已經改變了以前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加強了教學的管理和發(fā)展。人本教育的理念從能力上培養(yǎng)了教師與學生的素質,教師開始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實現(xiàn)了與學生零距離溝通和交流。教師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以鼓勵式教育為主,關注和保持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而這一切的改變和完善,都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雖然現(xiàn)今的小學語文教育仍舊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但是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成效是不容忽視的,它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促使小學語文教育的水平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總而言之,作為一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小學語文的特點和實際相互結合起來,打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發(fā)掘,與此同時,要構建一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要以素質教學為根本,加強小學語文對素質教育的作用。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進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桂梅.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思索[J].文學教育(中),2012(4)

[2]陸莉莉.開架式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探究[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