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觀察植物的日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觀察植物的日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觀察植物的日記

第1篇: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1、第一,確定內(nèi)容,注意觀察。自然觀察日記內(nèi)容廣泛,動物植物、環(huán)境氣象、天文地理,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現(xiàn)象都是自然觀察日記的內(nèi)容。觀察中,一定要注意季節(jié)的變化,時間的推移,生長的習性。動手實驗從正面、側(cè)面,比較、反復觀察中,弄清事物的現(xiàn)象和本質(zhì)。最后確定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來寫。

2、第二,掌握格式,真實具體。

①題目。在第一行寫。以往寫日記不要求寫題目,不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擬題要新穎,觀點要明確。如連續(xù)觀察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小標題。

②題目下寫清楚所在省、市、縣(區(qū))學校及年級,空一格寫作者姓名。如果在自己日記本上寫,可省去,如果將日記整理投寄報刊編輯,就相當重要了。

③第三行寫明日記的時間:即:×年×月×日,星期×,最好把天氣情況稍帶說明,以備日后查考。

④正文。如查正文要寫的內(nèi)容比較多,可以象寫其它文章一樣,分成幾個小段來寫。篇幅長短取決于所記內(nèi)容,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正文的寫法靈活多樣,以二類見多,一是表格式和座標式記錄,如天文氣象、生長變化、分類比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其形象直觀;二是用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形式表達,如動物植物新現(xiàn)象新發(fā)現(xiàn)等。觀察自然本身就是進行科學探究實踐活動,所記內(nèi)容不能虛構(gòu),應依據(jù)觀察的現(xiàn)象如實記錄,其結(jié)論具有科學性,這對今后的查閱、參考才有作用。

⑤有輔導教師,應在文末用括號注明教師姓名。

第2篇: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一、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jù)各年級的作文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

1.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班隊會活動;組織學生去大街、工廠、敬老院、農(nóng)貿(mào)市場等地方打掃衛(wèi)生;帶領學生到農(nóng)村專業(yè)戶家參觀訪問;到廣闊的田野里尋找春天,放風箏……這些活動,不但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受到了教育,而且獲得了新鮮、活潑、富有生活氣息的寫作素材。

2.開展文體比賽活動。在明亮的教室里開展書法、繪畫、歌詠等各種比賽活動;在寬闊的操場上進行拔河、跳繩、會操等比賽,既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競爭的意識,又使同學們獲得了有真情實感的寫作素材。

3.開展科技競賽活動。如小制作、小發(fā)明、小實驗、小種植、小養(yǎng)殖……這些實踐性強的活動,能鞏固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使學生獲得具有實踐經(jīng)驗的寫作素材。

4.舉行節(jié)日慶?;顒?。如“六一”文藝會演、“七一”演唱會、“八一”詩歌朗誦比賽等。開展節(jié)日慶?;顒?,學生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他們從中不但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鍛煉,而且還獲得了豐富有趣的寫作素材。真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

學生認識到生活是寫好作文的源泉,便有了仔細觀察、體驗生活的愿望,但生活中的事物千姿百態(tài),千變?nèi)f化,對于年齡較低的小學生來說是“老虎吃天,無法下爪”,這就要求教師在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小學生易接受的觀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順序觀察法。觀察事物時要有一定的順序。在觀察之前,首先要選擇觀察點,其次是著眼點,然后依次觀察。觀察的順序要根據(jù)事物的不同類型來確定。寫景狀物,一般以方位的轉(zhuǎn)換為順序,有自上而下、從左到右、由外到內(nèi)、由近到遠等;而對變化著的事物,則要以變化、發(fā)展的情況為順序,有的以時間先后為順序,有的以事物發(fā)展過程為順序等。在觀察中,不要強求學生必須利用一種觀察順序,而要以觀察得最清楚,得到的最多為目的。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觀察順序進行觀察,提高觀察效果,達到一定的觀察目的。

2.聯(lián)想觀察法。聯(lián)想就是在觀察事物的同時,積極地進行分析、思考,把彼此事物聯(lián)系起來。聯(lián)想,可以從甲事物想到與它相似的乙事物;可以從眼前的事物想到它的過去和未來;可以從事物的外觀、結(jié)構(gòu)、習性、用途,想到由它所揭示的道理等??傊?,聯(lián)想可以深化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具體、形象而富有生命力。

3.比較觀察法。在觀察時,拿同類事物與它做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從而深刻地了解事物的本質(zhì)特點。譬如寫人物時,可以讓學生從本班中找兩個同學進行比較觀察,找出他們的肖像、衣著、愛好、性格、品質(zhì)、語言等不同,然后再記述一個。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認識事物,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學生通過比較觀察后,寫出來的文章往往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筆下的事物栩栩如生。

4.跟蹤觀察法。跟蹤某一固定的觀察對象,在同階段里,反復細致地觀察事物發(fā)展變化各方面的特點,以取得對事物較為全面的認識,有效地鍛煉學生觀察的目的性、精確性、持續(xù)性。例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發(fā)育、生長、開花、結(jié)果,甚至死亡。其各個時期的形體是不同的,如果要全面地了解某一種植物,就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它的生長過程做跟蹤觀察。

5.感官并用觀察法。觀察時,不僅僅停留在眼看的表面現(xiàn)象上,而是通過各種感官全面觀察,由表及里,深刻地了解到事物的本質(zhì)。這里所講的觀察,主要是通過心靈的窗戶——眼睛,看(視覺觀察);其次是通過嗅覺器官——鼻子,聞(嗅覺觀察);通過聽覺器官——耳朵,聽(聽覺觀察);通過觸覺器官——皮膚,摸(觸覺觀察)等。譬如觀察人物時,就要觀其外貌,察其神態(tài)表情,“聽其言,觀其行”。通過觀察人物的外部表現(xiàn),從而有力地揭示其內(nèi)心世界。

教無定法,以上所談的觀察方法,不能孤立地看,更不能孤立地使用。在運用中,要注意互相滲透,綜合利用。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日記是思想發(fā)展軌跡的再現(xiàn),是心靈窗口的顯露。教師指導學生把每日通過觀察得到的見聞、樂趣、感想等寫成觀察日記,并定期開展日記欣賞活動。不僅匯集了寫作素材,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1.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必須真實。要寫出自己親眼觀察到的事情或人物,不去抄襲別人的,更不能胡編亂造。②中心要突出。每篇觀察日記都應圍繞突出的中心來寫,不要像記流水賬似的又雜又散。③對所見、所聞、所感要寫具體,寫出自己仔細觀察到的情景。如事物的形態(tài)、聲音、色彩、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一舉一動等。④要寫出自己的感受。⑤要把觀察到的事物和人物及時寫下來,不要過兩三天再補記。

第3篇: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作文是學生觀察、思維和運用語言文字諸方面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把作文教學提前到學生入學6周學完漢語拼音后開始進行,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同時得到發(fā)展。下面是我對小學生進行提前作文訓練的具體做法:

一、用拼音做工具,打好基礎一年級第一學期,拼音教學一結(jié)束,教師就引導學生用拼音寫詞、造句、寫日記,要求學生"用我手寫我口"、"用我手寫我心"。在單純教學拼音時,通過讓學生抄寫純拼音課文,既練習了漢語拼音的書寫,又學習了寫文章的基本格式,如每句話寫完用標點符號,每段要另起一行空兩格等。隨著漢字課文的出現(xiàn),小學寫作教學沿著"拼音--拼音夾漢字--漢字夾拼音--漢字"的路子,繞過識字難關(guān),提前寫作。

二、用圖畫做橋梁,激發(fā)興趣看圖作文是培養(yǎng)初入學兒童具備觀察客觀事物能力的一個橋梁,是培養(yǎng)兒童提高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1.整體觀察,理解圖意。觀察一幅圖畫首先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圖畫的主要內(nèi)容,即這幅圖畫的是什么?或什么人在干什么?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概括能力。2.細致觀察,合理想象,敘述圖意??磮D和觀察客觀事物一樣,要有一定順序。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做到言語有序,如按方位和空間順序觀察;按主次觀察;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觀察等。觀察后引導學生敘述圖意,依據(jù)畫面聯(lián)想前因后果、人物心理活動和語言等,這樣,一幅圖畫就變得完整、連貫,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jié)更加曲折動人。3.借助例文,從說到寫。通過例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初步懂得:寫事的記敘文要寫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重點寫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寫景的記敘文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變化,按一定的順序描寫;狀物的文章,寫小動物要突出小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寫植物要突出植物的特點、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然后引導學生仿照例文的形式"說",最后仿照例文的形式"寫",引導他們領悟如何把觀察到的、想象到的事物由口述轉(zhuǎn)為筆述,這樣才能由讀轉(zhuǎn)入寫,做到讀說寫結(jié)合。

三、挖掘生活源泉,啟迪思路1.游戲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好動、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把游戲活動納入了寫作。在組織學生搞"捉迷藏"、"擊鼓傳花"、"傳話游戲"后,接著引導學生把活動過程記下來。2.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利用課余、節(jié)假日的時間領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覓春、賞菊、采標本、打雪仗、觀雪景;帶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發(fā)現(xiàn)真善美,鞭撻假惡丑,采集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寫日記。寫日記是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從一年級起,教師就應著手指導學生寫日記,做到每天批閱,每天講評,每天鼓勵,每周開展一次"日記評優(yōu)"競賽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如何實施提前寫作實施提前寫作責任編輯:飛雪 閱讀:人次

第4篇: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一、創(chuàng)建目的

生活在芳香四溢、環(huán)境宜人的校園是學生們所向往的,因為在這里可以享受綠,感受美,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激情,并能夠真正實現(xiàn)學校所提出的建設人文情懷的新校園的設想,為此,在這學期里我們打算創(chuàng)建生態(tài)校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人文情懷。

二、創(chuàng)建項目:

1、種植一盆植物,豐富班級生態(tài)園地。

2、飼養(yǎng)一種動物,撰寫全程觀察日記。

三、創(chuàng)建方法:

1、搜集信息方式。(咨詢、查閱資料、上網(wǎng)瀏覽)

2、嘗試實踐。(動手養(yǎng)植、在家飼養(yǎng)一種小動物,在學校養(yǎng)護一盆植物)

3、記錄過程方式。(攝像、寫生、日記、標本)

4、評比交流展示方式。(展覽會、經(jīng)驗交流會、星級生態(tài)園地評比)

5、創(chuàng)建園地:

   在學校,充分利用校園花壇,將花壇安排到班,每班負責一個,并給生態(tài)園地取名。在家里,飼養(yǎng)一種小動物,并全程觀察。

四、具體工作安排:

第一周:學校大隊部構(gòu)思并撰寫創(chuàng)建計劃

第二周:將學校計劃與班主任交流,各班制定創(chuàng)建生態(tài)園地計劃。

第三周:各班給生態(tài)園地整理,開始給園地除草并實施創(chuàng)建計劃,學生開始帶盆花到學校,開始在家養(yǎng)小動物。

第四周:全校生態(tài)園地評星級(每月一次)

第五周—-第十八周:園地中期護理,并開始記錄過程。

第六周:動物展覽。

第十二周:“我眼中的綠色家園“繪畫大比拼、展示。

第十三周:各班給綠色家園進行解說,即“我是小小解說員“活動。

第十四周:動物展覽

第十五周:飼養(yǎng)動物的全程觀察日記評選。

第十六周:有關(guān)資料的收集整理。

第5篇: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今天,奶奶拔回了一袋生花生。我想,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種花生得花生啦!于是,我趁奶奶中午睡覺時,從麻袋里拿出了幾顆花生,種在了地里,還澆了一勺水。我想,花生寶寶們,快快長大吧!

8月6日 小雨

咦,今天怎么下雨了?我打著傘,去看看花生長得怎么樣了?;ㄉ徊还钾撐业钠谕?,發(fā)芽了?;ㄉ锏男⊙績簱伍_了花生殼,小芽兒好像一朵只有兩個花瓣的小花。希望今天的雨水能讓花生快速成長。

8月10日 晴

天氣終于轉(zhuǎn)好了!花生也長大了一些,又有兩根嫩莖長出來了。另一根莖上還長出了四片葉子,好像四葉草一樣,好漂亮!不過葉子的形狀和四葉草的有點不太像。太陽已有兩竿高了,花生的葉子垂了下來,好像在說:“好熱!好熱!好熱呀!太陽可真毒辣。”我立刻給花生澆了一勺水?;ㄉ绶路鸢蜒α似饋恚窳嗽S多。

8月14日 多云

今天,天氣總算轉(zhuǎn)涼了些,花生不會像昨天那樣軟綿綿的了。不過,我觀察花生的熱情一點也沒少?;ㄉ珠L高了,還新長出了三根嫩莖,比昨天長得還多還快。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花生終于長大了!

特別點明是“生”花生,只有“生”的種子才能種活。

與種花生間隔了四天。

花生發(fā)芽了。

再間隔四天。

寫花生苗的葉,與四葉草相比較。

對花生苗的生長變化觀察細致,記錄了花生苗的微小變化。

可以記錄具體的高度。

觀察日記需要清楚記錄當天日期、天氣情況,有些詳細的科學觀察日記還需要把溫度、濕度都記錄下來,作為科學數(shù)據(jù)以供參考。

這是自然之道。

種下花生。這里可以把種的過程寫詳細一點。

描寫花生芽的形狀。不過,農(nóng)民們大多是把花生剝了殼后種的。

雨水有利于植物生長。日記記錄天氣,其作用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

寫花生苗生長的變化。“又有兩根嫩莖長出來了”,是同一棵苗又長出了兩根嫩莖,還是另外幾棵幼苗上長出新莖來的?下文寫“另一根莖上”,那么這里是在寫“這一根莖上”嗎?作為觀察日記,這里應該交代清楚。

寫花生苗隨天氣的變化而發(fā)生反應與變化

又間隔四天。

天氣變化,芽苗也隨著有變化。

第6篇: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一)怎樣寫物品

1、抓住特征

從大小、形狀、顏色、質(zhì)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對所寫的物品仔細觀察。因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點,即使是同一種物品,也會有某些席位的區(qū)別,也有它自己的獨特之處。抓住物品的特點寫,就是抓住了這一物品是區(qū)別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寫。

2、按照一定的順序

(1)按總――分――總的順序?qū)憽?/p>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間順序?qū)憽?/p>

(3)有的物品,須按先外后內(nèi)的順序?qū)?,即先寫外表,后寫?nèi)里的順序。

3、狀物需要想象和聯(lián)想

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不僅使所狀之物更加具體生動,還可以開拓作品的意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樣寫動物

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喜愛小動物,看了以后總想把它們寫出來。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寫好描寫小動物的作文呢?

1、寫外形

首先,觀察小動物(包括昆蟲)的外形,一般是寫小動物的靜態(tài)。在觀察時,包括顏色、長相、個頭都要如實寫出來。其次,要抓住特點,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寫。三是按順序:先整體-再局部-最后整體。概括寫整體,具體寫局部,用總分關(guān)系的句群。最后,為使描寫更形象、具體,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恰當?shù)剡\用比喻。特別要注意提醒小學生“像――”、“猶如――”、“仿佛――”等喻詞的使用。

2、寫習性

寫小動物,還要細心觀察它們的動作、靜態(tài)和生活習性,這些是小動物的動態(tài)方面。例如寫它們吃食物、嬉戲的樣子,相互追逐爭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況等等。

小動物也有感情、情緒,這要靠小學生從它們的叫聲和動作中,用擬人的方法去體會和想象,這樣就能寫出小動物的性格,顯示出它們的活潑和可愛,實際上也就寫出了小學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樣寫植物

提起植物,小學生的腦海里會出現(xiàn)許多花草樹木的樣子,但是要將平時熟悉的植物寫成作文,很多同學卻感到很難,有的覺得無話可寫,有的三言兩語就寫完了。怎樣才能寫好植物呢?首先,寫前要細心觀察所寫的植物,并做觀察記錄。觀察時,先看整體的形狀(外形)特征;再看顏色、枝葉的細部特征及生長環(huán)境,并把所看到的詳細情況記錄下來。其次,安排好寫作順序。

1、可以從整體到局部

先寫植物的整體特征,再寫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葉、花、果等為序,并突出寫其中的一兩部分。另外寫的時候,要求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詳細地描繪、刻畫。例如描寫樹葉,就寫它們的形狀、顏色和給人的感覺等;描寫花,就寫它們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臨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觀察

很多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開花、結(jié)果直至衰亡,每個時期的形態(tài)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觀察。

3、寫觀察日記

可以用寫觀察日記的方法。來描述某種植物在一段時間里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4、以四時變化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各具特色,所以,還可以其四時的變換順序。

5、托物抒懷,借物詠志

寫植物,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外形和色彩的描寫上,還應該在文章中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對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這種方法,要借助例文進行必要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態(tài)的同時,賦予它們一定的象征意義。

很多狀物類記敘文常常是通過描摹物體的外形特點,來揭示某種深刻的意義。作者先描寫了物體的外形特點,再寫物體做過的動作過程,最后由這件物體聯(lián)想到農(nóng)民,想到農(nóng)民們也像該物體一樣辛勤地播種、耕耘、收割,“為別人貢獻多,為自己留得少”。這樣把物體與農(nóng)民聯(lián)系起來,突出農(nóng)民們辛勤勞動,為大眾服務的精神。這樣的描寫,文章才有一定的思想性、可讀性。

怎樣才能使狀物文章的寫作目的明確呢?

首先要仔細觀察所寫的物體,熟悉并掌握它的特點,分析思考這些特點與人或事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7篇: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一、實驗設計要符合自然學科特點一切自然科學都來自實踐,都是從科學實驗和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jié)發(fā)展起來的,小學自然也不例外。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探求自然知識的興趣、愛好,增強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認識自然始于觀察自然,讓學生用觀察的方法認識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學,由于教學內(nèi)容分散、抽象,學生很難形成對四季星空的整體認識。教師在實驗設計時,要科學地安排學生觀察四季星空,保證觀察的持續(xù)、完整。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觀察,寫出觀察日記,積累有關(guān)四季星空的感性認識和材料。并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出:不同季節(jié)星座交替出現(xiàn),北極星始終停留在原位置不動,周圍的星座繞著它逆時針轉(zhuǎn)圈,且一年轉(zhuǎn)一圈等有關(guān)四季星空的變化規(guī)律?!八难h(huán)”的教學設計則可以采取另一種方法。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對水的感性認識。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濕的衣服會干,冬天關(guān)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會有水珠等。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歸納總結(jié)出:水或冰受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水或冰的循環(huán)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認識自然現(xiàn)象,總結(jié)自然規(guī)律,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培養(yǎng)學生科學世界觀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愛好。

二、實驗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實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得出結(jié)論,達到認識周圍自然現(xiàn)象的目的。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從興趣出發(fā),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點。設計實驗時要采取多種方式,調(diào)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有意識地直接觀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實驗設計,教師可通過提供大量的可供學生觀察的有代表性的實驗材料——植物的根,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歸納總結(jié)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須根之分。常見的蘿卜、胡蘿卜等直根,土豆、紅薯等須根,它們可以儲藏養(yǎng)分即貯藏根。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直接獲得知識,而中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觀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動手做一些實驗。他們對神秘的自然界充滿了好奇,對探索自然奧秘充滿了自信。這時教師設計實驗,主要是以一種引路的方式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自己動手實驗獲得結(jié)論,并自己設計實驗驗證結(jié)論。設計“水的浮力”的教學實驗,就可以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將各種不同類型的實驗材料放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并動手將浮在水面的物體用手向下壓,產(chǎn)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觀感受,從而得出結(jié)論。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證明下沉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桿達到平衡。這種設計可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實驗設計要聯(lián)系當?shù)氐淖匀粭l件

教學大綱規(guī)定:“自然課要密切聯(lián)系當?shù)刈匀粭l件?!蔽铱h地處鄂西山區(qū),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chǎn)資源。這些抬頭可見,垂手可得的實驗材料,為豐富自然教學實驗提供了方便。教師在設計實驗時,充分利用這一自然優(yōu)勢,通過多種形式,使原本生動的自然課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渴望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弄清為什么有的樹到了秋冬季就會落葉,而有的卻抽出了新芽,動物靠什么越過寒冷的冬天等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興趣特點進行實驗設計。如昆蟲是小學生常見的最易引起他們興趣的一類動物,在山區(qū)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爬的應有盡有。教師在設計實驗時可先安排學生到林間、樹旁、小河邊捕捉各種昆蟲,并將各自捕捉的昆蟲有選擇地帶到課堂,進行認真觀察、研究,看它們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從而達到認識昆蟲的教學目的。

第8篇: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一、教師參與栽培,激勵觀察欲望

科學教師在不同的課堂時段有不同的定位,如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他是一個設計師,巧妙處理課堂生成;在科學探究中,教師應把自己作為學生的朋友,放低姿態(tài)和學生一起思考觀察交流,成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在要求每個學生去種植鳳仙花的時候,教師自己也應該和學生一樣堅持管理、觀察記錄。教師應親身參與學生的課外延伸活動,一是能夠在實踐中獲得第一手資料,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二是通過與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活動中的問題,幫助學生釋疑解難,促進活動的順利進行;三是教師的參與行為,有利于激勵學生,引領學生完成這一觀察研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

二、家長鼎力支持,探究有始有終

離開了老師,父母就是最有力的指導者。在種植鳳仙花的過程中,如果能得到家長的鼎力支持,將是學生順利完成此項任務的有效保障。但部分家長認為小學科學可有可無,對老師安排的活動、布置的作業(yè)大多無心過問。尤其是現(xiàn)在的家長把考試分數(shù)看得很重,非考試科目很難得到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想獲得家長對課后探究活動的積極關(guān)注顯然不現(xiàn)實。因此在布置這個課外作業(yè)之前,我給每個學生的家長發(fā)了一份告家長書,告知活動的意義、操作方法和觀察要求,誠懇地要求家長參與指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家長們終于明確了活動的重要性,轉(zhuǎn)變了觀念。有了家長的支持,孩子們種植鳳仙花的熱情高漲。有的家長還給我回信、發(fā)短信,表示一定會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yè),直到有結(jié)果為止。有的家長還說,現(xiàn)在的孩子缺少鍛煉,通過種植鳳仙花能讓他們體會到勞動的樂趣。有的家長還定期在網(wǎng)上與我交流鳳仙花的生長情況,反饋孩子在中期交流中的收獲。家長的反應讓我感動,有了他們的支持與參與,活動的實效性就大大增強。從家長們的回信中我感覺自己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他們的支持不但確保了活動本身的順利進行,而且使科學探究活動具有了更廣闊的智力背景,使孩子們有機會獲得更多的關(guān)于種植方面的知識,如有個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種植了黃豆、玉米、四季豆等周期在90天左右的植物,這樣使學生看到了更多植物的周期,為最后的歸納總結(jié)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三、采用多種形式,保持探究熱情

小學科學教學應該是“為促進學生思考而進行的教學課堂實踐”。當教師給予兒童的是具有智力挑戰(zhàn)性的延伸探究,而不是較低水平的思維活動時,活動才會有效與可行。所以在中長期的探究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要僅限于“繼續(xù)怎樣怎樣”,不要只是“再去查閱相關(guān)資料”……如對甲乙兩班的教學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在乙班的教學中,我僅布置簡單的觀察任務,每天觀察,有新現(xiàn)象進行記錄,這樣對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沒有足夠的促進作用,導致學生對種植、觀察鳳仙花由最初的熱情高漲消退到零點。而對甲班的教學,我可是動足了腦子,在種植的過程中,將可能導致學生放棄的因素都作了充分分析。因為面對的學生較多,所以采取的策略必須切實有效,便于操作。我選擇的策略有:適當?shù)臅r候在教室內(nèi)貼上“你的鳳仙花長高了嗎?”“鳳仙花的葉子是怎樣的?”“你為它服務了嗎?”等溫馨提示語,通過布置這樣的新任務以增強學生持續(xù)觀察的動力。讓我最開心的是我把自己的觀察記錄貼在教室里,學生與我就有話題交流了,每次上課前的10分鐘,學生就會比較記錄的結(jié)果,這樣也便于最后的總結(jié)交流。同時和老師做同樣的一件事,討論共同的話題,這讓許多孩子覺得很是新鮮有趣,常常是下了課還圍著我問這問那。

為了讓學生在種植中保持長久的興趣,我定時開展評比,要求學生在播種后的第三周、第八周、第十二周把自己栽培的植物帶到學校來,因為這三個時間是鳳仙花的成苗期、開花期和果實成熟期。學生拿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到班級進行展示、交流、評比,感到無比自豪。通過評比,教師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種植鳳仙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尋找原因,想出補救措施,及時補救,有利于提高學生栽培的成功率。

四、注重結(jié)果展示,珍惜探究成果

課外中長期的探究活動,學生都經(jīng)歷了一番較長時間的努力,有了成果自然期待著展示與肯定。所以除了知識性的總結(jié)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方式保護或保存學生的這些珍貴成果,而這也將成為學生積極投入下一次探究活動的動力。

第9篇:觀察植物的日記范文

2010植樹節(jié)主題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培養(yǎng)孩子綠色環(huán)保意識,直到植樹的好處。

[活動準備]

小樹苗若干、心愿卡、鏟子若干、灑水壺、了解種樹的過程.

[行動口號]

行動起來,爭做護綠小使者。

[活動時間]

[活動內(nèi)容]

1、植物種植全校播種行動:

人人參與植樹節(jié)護綠、養(yǎng)綠系列活動,為美化、凈化環(huán)境盡一份力。

幼兒自帶種子進行動手種植的實踐,寫觀察日記或符號表示,進行成果展示。

2.環(huán)保護綠行動:

按照護綠小隊,認養(yǎng)園內(nèi)綠化植物,開展揀垃圾、落葉、擦花壇、養(yǎng)護綠化等活動。各班級制作護綠卡片,統(tǒng)一懸掛。

3.“我知道……”植物生長知識交流活動:

相關(guān)樹木的資料片輔導,收集有關(guān)植物生長知識的調(diào)查在班上交流、宣傳。

4.“綠意角”的設計評比:

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綠化、生物養(yǎng)殖、植物種植等融為一體。

[活動安排]

集體進行活動

1、在家內(nèi)與爸媽共植一棵樹,并記錄小樹的成長過程。并進行植樹登記統(tǒng)計。

2、 進行與植樹節(jié)相關(guān)的調(diào)查表,并在班內(nèi)交流。

3、幼兒自帶種子進行動手種植的實踐,觀察日記。

4、園內(nèi)認養(yǎng)小樹掛牌活動,表愛樹心意。

5、觀看相關(guān)樹木的資料。

6、“綠意角”評比活動:

植樹活動

1、到小區(qū)或園內(nèi)進行植樹活動。

2、給樹松土,施肥等,讓樹快快長。

3、給樹整枝,給小樹建立成長檔案。

[活動過程]

小朋友組織開展了“放飛夢想”的活動?;顒又形鍌€孩子合作同種一棵小樹,并在小樹上系掛了孩子心中的愿望?;顒又?,孩子們自然地融人到大自然中,初步了解了人與自然的依存關(guān)系,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植樹造林”就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植樹完畢,孩子們還和家長一起放風箏、制作環(huán)保標記……本次活動在行動中讓孩子認識到要愛護小樹苗、保護小樹苗,培養(yǎng)孩子從小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保護環(huán)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意識,從而更好地發(fā)展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

[活動分析]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