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

第1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一、舊教材向新教材轉變

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在內(nèi)容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但綜合性,彈性不夠,這對于一個班組中不一定適合于每一位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對舊教材進行適當?shù)募庸ぬ幚?,讓課本中例題,文字說明和結論等書面的東西,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信息。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應對下列問題起注意:(1)舊教材內(nèi)容是不是達成課時教學目標所必須的,應刪去或從略哪些學生己學過或者已經(jīng)認識的內(nèi)容?哪些數(shù)學知識的素材不夠充分需要補充?(2)在校內(nèi)外和網(wǎng)站上可利用哪些與舊教材內(nèi)容密切的課程資源?(3)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怎樣定位比較恰當?(4)結合哪些內(nèi)容進行數(shù)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教育?、結合哪些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5)在練習中如何處理好基本與提高的關系,為水平不同的學生得出不同的數(shù)量和質量要求?這樣,教師以舊教材為基石,改變舊教材為新教材,不僅可以更新課程理念具體地落實到舊教材的處理中,而且也使自己成為新教材的積極實踐者和創(chuàng)建者。

二、書本數(shù)學向生活數(shù)學轉變

《數(shù)學課程標準》要求“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利息》時,我改變了傳統(tǒng)的封閉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得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可前事先讓學生到附近銀行收集有關“利息”資料,進行社會實踐。這樣把數(shù)學學習由課堂轉向生活,不但能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知識,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基礎有了了解和準備。課中我先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匯報。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老師、同學提出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接著引導學生自學看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得出:“利息=本金×利率×時間”的計算公式。課后,我要求學生向父母介紹利息和利息稅的有關知識,并與家長商討選擇哪種辦法存款得到的利息會多一些。這樣將書本數(shù)學改為生活數(shù)學,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時時處于親切愉快,思維活躍的主動探索活動之中,真正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就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數(shù)學知識能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三、內(nèi)容枯燥向富有情趣轉變

由于舊教材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如果按舊教材教學,以書教書,勢必讓學生感到所學內(nèi)容枯燥無味。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因此,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永遠對學生都有一種魅力?,F(xiàn)在課程設計將有“給予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現(xiàn)成的知識,而是通過活動獲取知識,獲得體驗。如《連減》這節(jié)課,我一開始設計一個“搶椅子”的游戲活動:8個學生上臺,搶坐6把椅子,第一輪下去了2人:第二輪6個人搶坐4把椅子,又下去2個人?;顒咏Y束后,先讓學生說一說活動過程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然后討論列式,計算過程和計算方法。結果不論是連減的意義還是連減的計算方法,學習效果都出乎意料地好。這完全得益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富有情趣化地設計,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愉快地學習。

四、算法統(tǒng)一向算法多樣轉變

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一個特點。算法多樣化是學生在學習中自行探索,獨立思考帶來的結果。算法多樣化不要求為個學生都掌握多種算法。例如,教學《乘法運算定律》時,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實物課件,請學生按圖示列出乘法算式。接著用盡可能多的方法算出:25X16的結果,然后要求學生在小組中互相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到臺上實物投影儀展示匯報。于是,同學們就有以下多種解法:

(1)25×16=25×(4×4)=(25×4)X4=100X4=400;

(2)25×16=25×(2X8)=(25×2)×8=50×8=400;

(3)25x16=(SX5)×16=5X(5x16)=5X80=400……最后,引導學生自學看書(例題),讓學生通過多種解法對比,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解法。這樣再放手讓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建構過程,并且通過讓學生展示多種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解題方法。

第2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1.差異對照,對比歸因

“差異對照”的策略模型為:在A,B中,A中有c,B中無c,其他條件應素一致,如果A能產(chǎn)生C,而B不能產(chǎn)生C,則c是產(chǎn)生C的原因。在科學探究中選擇單因素變量設置對照實驗,是歸因的基本策略。例如,在“扦插材料的處理”實驗中,要求探究影響扦插成活率的因素。根據(jù)“差異對照”策略,如果以“莖端口的切法”為變量,可做如下探究設計:取足量的相同紫背天葵莖,設置“莖上端和下端都斜切;莖上端斜切、下端水平切;莖上端水平切、下端斜切;莖上端和下端都水平切”四組對照實驗,在同等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下培養(yǎng),定期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植株“下端斜切、上端水平切”的一組最容易成活。得出結論:莖端口的切法是影響扦插成活率的因素。植株下端斜切可以擴大表面積,增加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上段水平切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利于插條保持水分,更易成活。對植株的選擇處理還有很多方面,如莖的長短或老嫩對比,腋芽的有無或飽滿與否對比,不同植物種類對比,同種植物不同器官對比以及環(huán)境條件方面不同溫度、不同光照、不同濕度的對比等都可采用該策略逐一探究。要注意的是:選擇某一因素進行對照處理時,要保證其他條件的相同,否則說服力不強。

2.共性歸結,演繹歸因

“共性歸結”的策略模型為,在A、B、C中,A中有a和d,B中有b和d,C中有c和d,如果A、B、C均能產(chǎn)生D,則d是產(chǎn)生D的原因。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的實驗中,根據(jù)“共性歸結”策略,可作如下探究設計:(1)在光照條件下,將一盆綠色植物和一支點燃的蠟燭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發(fā)現(xiàn)植物能長時間活著,蠟燭也沒有熄滅;(2)在光照條件下,將一盆綠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發(fā)現(xiàn)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地活著;(3)在光照條件下,將一盆綠色植物和一瓶開蓋的汽水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植物依然生長盛。由于蠟燭燃燒能產(chǎn)生CO ,小鼠呼吸會排出CO ,汽水分解能飛逸CO ,可見CO 光合作用的原料。當然,“共性歸結”帶有一點猜測的意味,往往需要從相反的角度進一步演繹求證。

3.共存共變,跟蹤歸因

“共存共變”的策略模型為:無a存在就不會產(chǎn)生A,有a存在就會產(chǎn)生A;a如果發(fā)生變化,A也會跟隨變化,那么,a是產(chǎn)生A的原因。從某種程度看,“共存共變”是“共性歸結”的補充。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的實驗中,我們還可根據(jù)“共存共變”策略,設計實驗:在兩只透明密閉的玻璃罩內(nèi)各放一盆相同種類、生長茂盛的綠色植物,所不同的是一玻璃罩內(nèi)盛放一瓶開蓋的汽水,另一玻璃罩內(nèi)盛放半燒杯NaOH溶液,一起放在陽光下,數(shù)天后可見汽水旁的植物依然茂盛,而NaOH溶液旁的植物出現(xiàn)萎蔫。由于汽水能釋放CO ,溶液能吸收CO ,在光照下,有CO 存在時植物就能正常生長,而無CO 存在或量少時植物就會出現(xiàn)萎蔫,顯然,CO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又如,在“螞蟻的通訊”實驗中,要求探究螞蟻依靠什么傳遞信息。根據(jù)“共存共變”策略,可設計實驗:在偵察蟻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幾張紙片,讓它從上面爬過,待大批工蟻出動時,取走紙片,工蟻就亂作一團。如果將偵察蟻爬過的眾紙片擺成一個圓,則工蟻會沿著這些紙片不停地轉圈??梢姡灰屑埰?,工蟻就能找到行動方向;紙片擺成什么形狀,工蟻行進的路徑就會變成什么樣。如果把紙片換成樹葉等其他物品進行實驗,結果也一樣。由此說明:留在紙片等物品上的氣味才是螞蟻信息傳遞的載體。

4.否定其他,迂回歸因

“否定其他”的策略模型為:有a、b、c存在時會產(chǎn)生A,但有b時卻無A,有c時亦無A,那么,a是產(chǎn)生A的原因。這種非此即彼的排他策略在限于某些條件難以直接求證時尤其管用。例如,在“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中,要求探究饅頭變甜的原因。饅頭在口腔中受到了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與唾液(含水和淀粉酶等)混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限于實驗室條件,唾液淀粉酶一般難以提取后直接實驗,根據(jù)“否定其他”策略,可作如下設計:取3支試管,在試管①中放入適量的饅頭碎屑,再注入2ml唾液并進行攪拌;在試管②中放入適量的饅頭碎屑,再注入2ml清水并進行攪拌;在試管③中放入適量的饅頭(不切碎),再注入2ml唾液,不進行攪拌。3支試管一起放在370C左右的溫水中約10分鐘后取出,各滴入2滴碘酒,搖勻。發(fā)現(xiàn):試管①不變藍,試管②變藍,試管③部分變藍。試管①不變藍說明饅頭中的淀粉已被糖消化,可能是由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唾液中水或淀粉酶的作用變成麥芽糖;試管②變藍說明水和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淀粉無真正的消化作用;試管3部分變藍說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僅起輔助消化的作用。所以,饅頭變甜的真正原因是唾液中淀粉酶將淀粉轉變?yōu)辂溠刻堑慕Y果。

又如,在“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實驗中,由于各種鰭同時擺動,在自然條件下直接觀察不易分辨每一種鰭的各自作用。根據(jù)“否定其他”策略,可采用捆綁或剪掉其他魚鰭的辦法,排除干擾因素。如探究尾鰭的作用,既可從控制其他鰭后魚依舊能保持原有前進方向的表現(xiàn)中歸納,也可從控制尾鰭后魚不能保持原有前進方向的反常表現(xiàn)中體會。

從以上分析亦可看出,有時在同一個探究實驗設計中需要綜合多種歸因策略,只有靈活運用,統(tǒng)籌安排,才能更奏效。

總之,歸因策略的方法要交給學生,以使學生探究的目的明確,方法科學,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的好習慣,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3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一)中學生語文教育的特殊性

中學生處于青春成長階段,可塑性非常強,這一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人文素養(yǎng)和人格的關鍵時期,快樂學習、興趣學習十分必要。對于語文教育而言,初中是一個過渡時期,它突破了小學的讀寫教育的束縛,需要建構起包含知識、能力、情感等諸多方面的學習系統(tǒng)[1]。在進行文言文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色彩非常濃厚的課文學習時,因材施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獨立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且深刻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生活質量。

(二)初中文言文的教材現(xiàn)狀

新課改之后的教材,增加了文言文的數(shù)量,選篇范圍更加廣泛,幾乎囊括了各重要朝代的諸多佳制,其中當以先秦階段最為突出。就人教版而言,初中的文言文篇目達三十八篇之多,不僅選篇精致,典范規(guī)制,而且歷史感突出,古風雅麗,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學力水平,多為文言啟蒙之佳作。可見,教育改革愈加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宣揚,文言文作為傳承國學的良好載體,受到關切。

(三)初中文言文的考試現(xiàn)狀

文言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相對獨立的一個分支,與整體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的關系,它集中體現(xiàn)了學生語文水平的具體層次。文言文教學與中考二者之間,亦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歷年命題的特色與趨勢,規(guī)范和引導著文言文教學的方向。依據(jù)課程改革的需要,語文文言文考試一項的演變呈現(xiàn)出一定趨勢:首先,試題的分值加重、內(nèi)容廣博、設計獨辟蹊徑。其次,試題強調(diào)學生的平時積累;更突出運用能力,避免死記硬背,注重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更彰顯人文關懷,強調(diào)人文教育的重要性[2]??梢?,在教學中,一方面需革新教學思維,另一方面需突出積累的深度與廣度,立足現(xiàn)有的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具體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優(yōu)越性

文言文的教學,除了提升中學生成績,更重要的是,能夠培育中學生的人文情懷,增強中學生的文化歸屬感,因材施教,就意味著形式與內(nèi)容的繁多,它是一項多角度的系統(tǒng)性工作。因材施教,核心目標是借助多種形式的授課手段,對整個教學系統(tǒng)進行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除了對必要的知識進行普及,因材施教更側重于對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行剖析,它對一個學生的思辨能力、人格魅力和情感世界影響深遠。因材施教能夠培養(yǎng)獨立思維,為當前教育改革探索一條新路,為時代的發(fā)展注入新鮮血液,因材施教不可避免彰顯出卓越特色。

三、推動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因材施教”的舉措

(一)課前教學策略

課前的應對舉措,主要是發(fā)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讓雙方進入一種備課的狀態(tài)。首先是教師選材的問題,即遴選出一種輔的教材資料,幫助學生學習,遴選原則應遵循難度適中、講解詳備、質量較高標準,除此,學生可以自備自選輔助資料,讓學生自發(fā)遴選,自主學習。其次,教師要在每一單元、每一課設置PPT,諸如“導語”———“圖表”、“視頻”———“資料包”、“拓展閱讀鏈接”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轉化之間的信息獲取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最后,學生必須課前規(guī)范誦讀,亦要達到默寫的要求,默寫是考試的常用測驗手段,不僅需要學生注意語句順序和錯別字,又有助于學生調(diào)節(jié)狀態(tài)進入文本模式,從而為進一步“因材施教”奠定基礎。

(二)課堂教學策略

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具體內(nèi)涵較為繁富,它是以發(fā)展個人優(yōu)勢為目標,盡力挖掘個人的閃光點或長處的思想,鑒于受眾較為繁多,一一專項指導不切實際,但可充分考慮給予學生個人的表現(xiàn)機會,發(fā)揮眾人之智[3]。首先,教學手段不拘一格,靈活多樣,所謂“教無定法”。以人教版八年級的周敦頤的《愛蓮說》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以圖片、音樂、視頻、實物等諸多形式,動態(tài)展示課文內(nèi)涵,這樣既可以滿足對畫面、音樂、物品等不同喜好的學生的需求,又可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嗅覺多方位感知蓮花,增加知識。教師甚至可以進行戶外教學,將課堂移到戶外,去公園或荷池,實地感知,發(fā)揮實踐出真知的優(yōu)勢。蓮花在目,可以集體討論對蓮的認識和態(tài)度,是放松神經(jīng),發(fā)揮學生眾智的有效方式。其次,積極誘導學生興趣,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例如,在講授《狼》一課時,灌輸式教法難以提起學生興趣,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分成五個組,各負責朗誦、翻譯、詞類活用、課文解析、“挑刺”,讓學生依據(jù)自身喜好,自由選擇小組,這樣能夠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充分尊重了課堂主體角色,完成教學任務。最后,反彈琵琶,彰顯創(chuàng)新思維魅力。在講授《愚公移山》與《曹劌論戰(zhàn)》時,教師大多偏向于貶斥智叟或忽略魯莊公,教師可讓學生討論這二者的作用和意義,發(fā)掘出新的觀點,不拘泥于常規(guī),敢于想人不敢想,發(fā)人不敢言。

(三)課后教學策略

利用課堂之外的時間,發(fā)揮課堂不具備的優(yōu)勢,也是文言文學習的良好機會,主要囊括了學后反饋和延伸閱讀。如在講授劉禹錫的《陋室銘》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課后動手模擬,嘗試寫《……銘》。寫作是最鍛煉學生的手段,實現(xiàn)了學后反饋和延伸閱讀的雙重價值,學生在寫作的同時,必須理解原文的字詞句,借助書籍、網(wǎng)絡等多方面搜羅資料或素材,深化自己對課文、對現(xiàn)實的認識,可能就會出現(xiàn)諸如《公仆銘》、《廉政銘》、《會海銘》、《文章銘》等諸多既有現(xiàn)實感、又有創(chuàng)新性的作品。學習先秦時期文章后,除了常規(guī)性的學習,文中的對話藝術值得研究,課后進行對話藝術比較研究,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延伸閱讀興趣和能力,也達到了學后反饋目的。可見,課后的寫作和小論題研究,也是推動文言文教學中“因地制宜”的有效手段,它避免了硬性的布置書籍閱讀,抑或是采取課后測驗考試的手段,充分尊重了個體的學習興趣和發(fā)展趨向。

第4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1.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特性,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教師根據(jù)每一名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狀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通過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需要。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教師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名學生是至關重要的,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正符合這一原則。高中地理的知識點多且雜,需要教師通過不同方式的點撥,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理解教師教學中所著重強調(diào)的部分。

2.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需要

在之前的課堂教學中,因為教師忽略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很容易傷害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同樣的知識點,基礎較好的學生會很快理解,而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卻需要教師反復講解才能明白。教師為了平衡這種差距,就會根據(jù)大部分人的理解能力平均課時,這種做法必然會影響到一部分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積極性。因此,調(diào)動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積極性需要因材施教。

二、因材施教教學藝術的實施步驟

1.了解學生具體的學習能力情況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必不可少,而且“因材”是基礎,教師必須先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作好充足的教學準備,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備課

在詳細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地預測學生會出現(xiàn)的學習效果,然后通過分析預測效果,完善自己的備課計劃,其中包含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要練習的難易程度不同的題目,為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表現(xiàn)機會。因為學生的性格不同,興趣迥異,教師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和細心。教師備課時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備課,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讓地理課堂變得更加高效。

3.劃分小組,實現(xiàn)因材施教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劃分小組的學習方式,是貫徹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需求不同的學生,可以制訂不同的、分層的教學計劃,在小組劃分階段,教師要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特點,讓各小組相互促進,共同進步。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夠自覺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教師也通過小組的劃分,實現(xiàn)教學中的因材施教。

三、結語

第5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行動策略;教師轉變角色;改進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1-0089-01

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教育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思想政治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中,是最重要的素質。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好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證,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對于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意識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新課程改革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必須克服在傳統(tǒng)方式下的教學內(nèi)容枯燥及教學方式單一的弊端,改變以往學生疲于應付,毫無興趣的學習狀況。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師轉變角色,促進師生合作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下,老師是“授”,學生是“受”,老師在課堂上實行45分鐘“滿堂灌”,學生坐在座位上被動的聽,然后對政治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明顯是重教師,輕學生,并沒有真正起到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即使是表面上看起來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大多對政治思想課也索然無味,甚至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考完就扔在一邊,忘在一旁,根本沒起到提高政治素養(yǎng)、增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的教學目的。

在新的教學策略下,老師首先要轉變角色,放下為人師的架子,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與學生構建和諧相處、平等合作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在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前提下,實現(xiàn)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和相互溝通的合作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著重于學習過程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實踐,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二、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階段,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也正是處于青春叛逆期,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如果老師善于引導,確保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饒有興趣地學習,那么,學生自然會提高學習的興趣。

思想品質課程的教學,客觀來講,比其他學科更難駕馭,如果照本宣科,大多數(shù)學生會對這門功課毫無興趣,更不要說有學習積極性了,如果思想政治老師能采用風趣幽默的講課策略,把看似枯燥無味的政治課上得趣味橫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予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變厭學為好學,變被動為主動,教學效率自然就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師可以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組織學生參加一次春游,不過,春游可是有目的的,并不是單純讓學生流連于看花賞草,老師在組織過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向學生拋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春游的過程中,一方面與老師結成平等相處的朋友關系,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度,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一方面也要讓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充斥于社會和自然的各個角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遵守交通規(guī)則,愛護花草林木,要有集體觀念,不能放任自由,要有集體榮譽感,個人要融入集體、融入社會,不提倡個人英雄主義,要遵紀守法,要遵循社會道德,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不僅提高了學生政治思想道德意識,還在實踐中,通過要求學生注意言行的自我約束,注意不良習慣的矯正,使得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堅持因材施教,提高整體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把學生作為研究的主體,而不是只單純地研究教材。學生坐在一個課堂中,學習同樣的教材,無論是理解能力,反應速度,行為方式等,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堅持因材施教,靈活教學,實施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不掉隊”。比如,針對部分學生因為成績差、怕吃苦,對學習產(chǎn)生畏難情緒,對自己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思想的狀況,教師給他們以講故事的方式簡述《鋼鐵是怎樣燒成的》,然后,推薦學生在課外閱讀這本書,鼓勵他們看完后,在課堂上講給同學們聽,并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討論。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有效提高了全體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

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促進學以致用

第6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一、生活化教育策略

首先理解生活化的含義:把高中生從抽象、虛擬的教材中解放出來,讓高中生體驗自然、社會、事件、人物、過程,使高中生在融入現(xiàn)實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交流中產(chǎn)生對世界和生活的愛,從而自發(fā)地、主動地獲取知識,這就是生活化。所謂的生活化教育策略是教師將寫作的主動權交還給高中生,在寫作教學中將生活、情感、寫作三者相結合。教師在寫作教學實踐中對高中生有計劃地進行生活化培養(yǎng)十分必要。生活化教育策略有助于激發(fā)高中生的寫作熱情,放飛高中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高中生將寫作看做是為生活而作。

二、美育熏陶策略

語文課程融工具性、人文性于一體,是一門人文內(nèi)涵極其豐富的學科,它對高中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長久遠的,而高中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育界一貫重視美育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而在寫作教學中,美育熏陶是極重要的。在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來自于體制的束縛使寫作教學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高中生寫出的大多是單薄、空洞的套作,幾乎不能真正地為興趣而寫,教師也做不到“為學而教”,大多數(shù)教師只是遵循僵化的寫作教學模板,傳授著老套的寫作教學理念。在這種模式下,高中生學習寫作的興趣被消磨殆盡。

然而在新課程改革精神的指導下,寫作教學迎來新的曙光,它指明教師應在寬松的氛圍中進行作文教學,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高中生,鼓勵高中生自由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自由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使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實施美育成為可能。美育側重強調(diào)培養(yǎng)高中生健康的審美觀,之所以要在寫作教學中倡導美育熏陶策略,是因為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一言一行都會成為高中生學習的楷模。教師應樹立正確的美育觀念,理解美育的真正內(nèi)涵,在寫作課上積極提倡美育,將美育思想貫穿在寫作教學中,使高中生可以用真善美等健康的審美觀審視自然、社會和生活,用積極的價值觀以筆寫心,將自己的所感、所悟傾注于作文之中。美育熏陶的教學策略使高中生和教師成為個體,在尊重、自由、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寫作教學,教師努力培養(yǎng)高中生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的能力,使高中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提高。

三、網(wǎng)絡化教育策略

在網(wǎng)絡廣泛普及的今天,教育改革必然離不開網(wǎng)絡的支持。在現(xiàn)實中,網(wǎng)絡已經(jīng)走進各科教學之中,高中寫作教學離不開網(wǎng)絡的支持,比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廣泛應用多媒體設備教學、高中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寫作素材、師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進行作文互評。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網(wǎng)絡瀏覽、收集、整合教學資源,拓寬教學視野,改進教學策略,改變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將寫作教學內(nèi)容以網(wǎng)絡圖像、聲音乃至三維動畫的新穎方式呈現(xiàn)給高中生。其次,在課堂寫作教學中,教師運用文字講解作文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恰當?shù)丶尤氡尘耙魳?、音頻朗誦、動畫片段等,可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此外,為落實網(wǎng)絡化寫作教學,實現(xiàn)師生網(wǎng)絡化同步,教師還可以著重培養(yǎng)高中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快速查找相關資源能力、相似資源分類整合能力、文字信息編撰能力等。雖然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能為師生帶來很大幫助,但難免會夾雜低俗、惡劣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教師引導高中生正確篩選、利用信息,學會選擇有用、健康的學習資源。例如教師向高中生推薦與作文相關的優(yōu)秀網(wǎng)站、刊物等,高中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快速檢索出適合閱讀的文章并積累寫作素材,從而為自己奠定扎實的寫作基礎??傊?,利用網(wǎng)絡進行寫作教學不僅體現(xiàn)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的特色,而且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高中生的寫作興趣,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寫作能力。

四、因材施教策略

第7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 初中體育教學 體能發(fā)展 鍛煉身體 教學策略

初中生可謂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正值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他們不但身體要成長,而且思想要逐步發(fā)展成熟。因此初中體育教師不但肩負鍛煉學生健康體魄的重任,而且要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關心學生心理、生理發(fā)展的需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也就是說體育不僅是單一的體育技能及相關保健知識,而且要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多加關注。關鍵是如何引導他們學會自主鍛煉,并能科學地自主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在未來人生中有科學積極的影響,自覺地形成鍛煉意識。教學中對學生體能發(fā)展及鍛煉身體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呢?所謂體育教學策略,其實指的是為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老師根據(jù)實際教學環(huán)境及教學條件對體育教學過程進行預想,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景對教學方法及教學思想、策略進行相應調(diào)整??梢?,一方面教學策略并不是教師的教案,而是對教學方法的思想及策略,另一方面,教學策略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并且可以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景進行調(diào)控。為了滿足初中生體能發(fā)展及鍛煉身體的要求,現(xiàn)提出如下有效教學策略。

一、優(yōu)化環(huán)境策略

體育教學環(huán)境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一個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積極促進的作用,學生學起來興趣濃厚,主動性很強,更能積極參與教學,走進鍛煉的隊伍中,相反學生自然會處于低迷、懶惰的情緒之中。當然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不是單一的硬件環(huán)境,如教學場地、教學器材等,還包括軟件環(huán)境,其實這是起重要作用的,如教師的素質與技能、教學方法等,對教學有很大影響。所以初中體育老師一定要學會利用現(xiàn)有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寬松的鍛煉環(huán)境,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硬件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對硬件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體育老師應主要著眼于一些可控制的環(huán)境,如場地和器材選擇,不同體育項目要有不同場地、不同器材,教師要在課前對場地進行觀察,對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早修整,同時選擇合理器材,對于一些老化的器材要及時修理和丟棄,確保學生在體育課上安全、高效地完成體育技能學習和必要的體能鍛煉。教學中,高標準的硬件對學生學習、鍛煉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軟件環(huán)境的優(yōu)化。軟件環(huán)境主要體現(xiàn)為教師自身的技能與素質,因為這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程度,試想一個體育老師如果連一些基本的跑、跳、投的動作都不能嫻熟地教授,那么學生又能怎么學習呢?可見體育老師對體育技能和自身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體育老師要努力營造好的體育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積極性與興趣,并采取平等的方式與學生交流與互動,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策略

隨著社會高速發(fā)展和信息時代到來,人們娛樂的方式千變?nèi)f化,大多數(shù)初中生的娛樂場所也是花樣百出,很多初中生出于對新事物的好奇,游戲方式已不再是體育項目,他們走進網(wǎng)絡游戲、電子游戲、甚至網(wǎng)吧、歌廳等。而學校組織的體育鍛煉也是被動接受,對體育項目學習和鍛煉根本沒有主動性。因此,體育教學時,老師應著重提高學生興趣,興趣其實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具體可從情景式教學、因材施教及問題式引導教學三方面讓學生主動參與。

(1)情景式教學。所謂情景式教學其實就是借助多媒體、圖像或者音樂進行教學,這樣的情景式教學是根據(jù)學生學習習慣及心理特征定制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不僅簡單易懂,能夠在學生中引起共鳴,其新穎性有利于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例如,進行跨欄練習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劉翔奪冠跨欄的視頻,將每一個關鍵動作通過慢鏡頭方式放出來,不僅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更直觀地學習跨欄動作,避免老師口述過于抽象化或者由于客觀限制有些關鍵動作做不出來,從而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2)因材施教。由于每個學生的體能及自身身體素質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應該有針對性,因材施教。這里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根據(jù)學生不同水平設立不同課程及教學目標,不僅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如跑步練習中,可以規(guī)定男生跑1000米,而女生只要跑800米。

第8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教學模式

獨立學院的學生有其自身特點,由于不同地區(qū)英語教學質量及要求各不相同,他們在入學初組織的英語分班考試中成績差別較大,實際應用能力也相差甚遠。獨立學院應該針對學生的特點,在借鑒其他院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經(jīng)驗的同時,構建出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高效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

一、分級教學的理論依據(jù)1因材施教

我國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曾經(jīng)指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要求。這就是后來形成的“因材施教”理論。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說道:“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狈旨壗虒W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學習條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學習機會。

2Stephen DKrashen的“i+1”語言輸入理論

美國應用語言學家Stephen DKrashen認為:“人類只有獲得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時,才能習得語言,即人們習得語言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獲得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所謂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語言學習者目前的水平,‘l’表示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知識。只有充分地理解含有‘i+l’的語言輸入,并按照自然序列,才能從‘i’層次過渡到‘i+l’層次?!痹摾碚摮蔀閷嵤┓旨壗虒W的精髓和理論基礎。

二、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的探索1A班教學策略

在本學期的教學實踐中,遼寧何氏醫(yī)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特別增設了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即指定教材中的任一單元作為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自動分組,課余時間查找資料和小組討論,課上分組展示,最后形成自主學習報告。通過自主學習,大部分學生都反映自己的自學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形成了在學習中反思,在討論中學習的良好習慣,還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在教學內(nèi)容上,教師篩選出適合于A班水平學生的教學重難點,努力做到授課層次分明。A班學生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和相對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課堂講解應該更注重對課文整體的理解和把握,讓學生宏觀把握每篇課文的寫作特點和寫作方法等,并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能力。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A級學生因為學習基礎好,很容易產(chǎn)生驕傲的情緒以至于學習態(tài)度怠慢,驕傲自滿。針對這種情況,我院施行分級教學分班的“滾動”制度,即每學期末進行分級考試,優(yōu)勝劣汰,這樣給學生造成一種壓力,可以有效地督促他們學習,使其積極進取。

2B班教學策略

B級水平學生是潛力最大的一個群體,在分級考試中“可上可下”,即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進A班,而落后的學生就有可能淘汰到C班里。針對這種情況,本院教師采取重點抓“兩頭”的策略,即爭取把較優(yōu)秀的學生送進A班并且爭取不讓落后的學生掉隊,這就需要教師不斷調(diào)整學習策略,兼顧到學生整體水平,做到授課內(nèi)容難易適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盡量實現(xiàn)分級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3C班教學策略

C級學生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自暴自棄,完全放棄英語學習,以至于“破罐子破摔”。針對這種情況,我院教師采取情感策略,多鼓勵,少批評,在教學內(nèi)容上講究循序漸進,講解通俗易懂,盡量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英語,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理論到實踐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英語的基礎知識,最終可以使C班學生向B班,甚至A班晉升。

綜上所述,無論分級教學的哪一個級別,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現(xiàn)代外語教學應把研究的重心從教師轉移到學生。強調(diào)學生要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課程就要關注、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變勤于學習為善于學習。

參考文獻:

第9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語文 因材施教 策略

新課標與傳統(tǒng)教育教學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新課標注重“以人為本”,強調(diào)的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這也是新課標核心理念之所在。我們也可以這么說,在新課標背景下,教育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全體學生對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動性,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學生之間的差異總是客觀地存在著。因而,新課標下,教師就應該切切實實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確保將新課標核心理念落到實處。以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如何在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因材施教的問題。

一、因材施教,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學到知識

1.科學對待學生的個別差異。首先,我們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由于每個學生的先天素質和后天影響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反映為他們在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氣質和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的個別差異。另外,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家長的工作、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等),也容易造成學生間的個別差異。對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工作。其次,我們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都能學好語文。這是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的根本保證。

2.正確處理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個別差異在客觀上制約著我們的教學,而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又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必須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必須正確處理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通過因材施教去實現(xiàn)全體學生最大可能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我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進行教學,使全體學生都能達到大綱所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確保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因材施教的關鍵問題是解決好后進生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后進生、轉化后進生。首先,要關心并鼓勵后進生,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使他們建立起能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其次,應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輔導后進生,幫助他們的某些缺漏。在輔導后進生時,我既注意彌補他們知識結構的不足,更注意改善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讓他們逐步學會學習。

3.承認學生差異,適度教學評價。評價學生不能單純地以成績?yōu)橹笜耍喾矫婵疾閷W生,包括知識技能的掌握、獨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等。評價中主張重視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歸根結底是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狀況,對學生的評價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做出有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采取分層多維的評價方法,是促進學生差異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二、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

1.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對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我盡可能做到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chǎn)生與教師合作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