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課標語文情境教學范文

新課標語文情境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課標語文情境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課標語文情境教學

第1篇:新課標語文情境教學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景教學;教學質量

一、獲取情景的路徑

1.從自身角度出發(fā)

在現代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能夠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尋找具有一定關聯程度的情景,能夠讓學生有所收獲,并且接觸與之相關的事物,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到情景中。例如,教師在講解《水調歌頭》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情景,正是由于大多數學生都是寄宿學生,往往更加能夠體會到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受,此時,正是中秋佳節(jié),教師可以順勢問問學生,此時此刻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在學生開始回答之后,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思考作者當時的情感。蘇軾和他的弟弟感情深厚,那年正是他41歲的中秋節(jié),郁郁不得志的蘇軾面對此情此景會是怎樣的一種感想呢?在教師講完之后還可以組織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更加深刻地去感知作者的內在情感。

2.從生活經驗角度出發(fā)

正所謂生活是一切藝術作品的來源,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已有的經驗中獲取更加生動的情景。這樣設計出來的情景更加能夠引起學生在學習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針對課文內容展開一系列的想象,諸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疑問,例如,對于運動員而言,幸福是什么呢?對于學生而言,幸福又是什么呢?再如,對于父母而言,幸福是什么呢?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學生感知幸福,更好地理解幸福,以此讓學生真正學會珍惜幸福。

3.從問題角度出發(fā)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贝藭r,采用問題的形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這樣的需求,更加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能夠更好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二、課堂情景創(chuàng)設

現代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課文,如何讓學生深入課文的情景中?這已經不再是僅僅依靠一支筆、一張嘴能夠完成的任務,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真正將學生吸引到課文情景中。為此,現代情景教學模式更加應當鼓勵學生進行情景體驗,體驗其中的感情,感知其中的意境,讓文字同音樂結合在一起,喚起學生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和認知,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春》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考慮引入音樂進行教學。諸如,教師講解了整篇文章的基本架構之后,可以為學生播放瓦格爾那的《四季組曲》中關于春的那部分,讓學生閉上雙眼,用心去聆聽音樂,在傾聽的同時想象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真正感知自己仿佛生活在春的環(huán)境中。又或者,教師在講解《聽潮》中漲潮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樂曲,諸如古箏《戰(zhàn)臺風》,在激昂的樂曲中感知和想象臺風,讓學生仿佛自己身處此情景中。

三、依托于情景的寫作

在寫作訓練中,情景教學是極為重要的,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考慮創(chuàng)設圖畫情景來拓展學生的作文思路,為此,教師在布置作文的時候,可以考慮利用一幅主題明確的圖畫先讓學生觀察,教師在一旁引導學生對圖畫進行思考,并且充分結合生活中的各種生活經驗和情景進行想象,進而有效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音樂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諸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欣賞《國際歌》,在這樣激昂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聯想到革命先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從而更好地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在現代教學中更多地引進了情景教學模式,首先應當明確何為情景教學,所謂的情景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借助相關的輔助手段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知課文所描述的情景,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和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合理恰當的情景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全面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應當首先完善自身素養(yǎng),更好地掌控課堂,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情景,進而有效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綜上所述,在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善用情景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多多采用情景教學模式,利用情景教學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更好地感知作者的內心世界,同時有效地提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劉朝陽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張文保.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讀書文摘,2015(24).

第2篇:新課標語文情境教學范文

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觀念,以人為本

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們語文教師全面學習新課程,樹立起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握好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語文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根據初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另外,語文新課標提倡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這也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首先,我們堅持對學生有愛心、細心、耐心和一顆平常心。多想一想學生學習的處境、基礎、壓力,學生出現興趣下滑和厭學情緒,需要我們有耐心和平常心,不要產生急躁和厭煩的情緒。其次,我們要精心備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出語文的特點、語文的味道和語文的美,把閱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得多點趣味,把課堂變成師生心靈溝通的過程,張揚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的過程,展示教師個人魅力的過程,不要把語文教得面目可憎。

事實證明,學生喜歡你和你的課,學生就會主動學習,那么你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有效的教學必須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前提;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營造出輕松、自然、親切和諧的課堂氣氛,而且可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如果授課過于嚴肅或油滑、輕涪松散等都不適宜。好的氣氛應有張有弛、有收有放,學生在輕松中積極思考學習,在活潑中自覺發(fā)展能力,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春風化雨中得到情感的愉悅和知識的滿足。然而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并非一件易事,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個性鮮明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具有使課堂氣氛繼續(xù)保持和諧的藝術。

三、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1.生活展現情境

例如教學《山中訪友》這一課時,我就把學生帶入大山,帶入大自然中,讓他們細心地觀察、體驗,感受大自然的鳥語花香、鶯歌燕舞,領會大自然的美,然后再回歸課堂。課堂上,學生們興高采烈、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這一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地氣氛中學習了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2.實物演示情境

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即以實物為中心,略設必要背景,構成一整體,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教學說明事物的說明文時采用此類文章效果較好。

3.圖畫再現情境

圖畫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形象化,課文插圖、特意繪制的掛圖、剪貼畫、簡筆畫等都可以用來再現課文情境。

4.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馳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節(jié)奏塑造出音樂的形象,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

四、改革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研究性學習

1.通過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實現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

“填鴨式”“滿堂灌”等早已不適應教育的發(fā)展需要。無論是兩千年前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學思想,還是今天眾多名師總結出的“要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要留一層窗戶紙讓學生去揭穿”的經驗,都告訴我們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就必須注意啟發(fā)式、研究型的學習。當前流行的目標教學法、主體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教學模式無不體現了啟發(fā)式教學的科學性,只有科學合理地學習這些教學方法,才能使語文教學的藝術性日臻完美,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興趣。

2.通過設計語文活動來實現語文課的創(chuàng)新

魏書生說:“每節(jié)課讓學生都有笑聲,讓學生都動起來”。結合初中語文“語言實際應用”的教學,我針對性地進行一些簡明、連貫、得體的說話訓練;組織學生進行標語、廣告詞的寫作訓練。給學校食堂擬寫的標語中,有“要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等佳句,達到了訓練要求,效果甚佳。

3.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

更新教學手段,引進現代教學技術,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趨勢。使用錄音、錄像、影碟、多媒體,在不同體裁的課文教學中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應。如音樂能創(chuàng)設特定的氛圍,幫助學生理解教材、記憶教材。學習《愛蓮說》時,教師隨著古代名曲《出水蓮》那悠揚的曲調范讀課文,把學生引入詩情畫意的意境,學生情不自禁地隨之朗誦起來,課堂教學如沐春風。

第3篇:新課標語文情境教學范文

練習(小測)課上,教師們殫精竭慮,把課文“碎尸萬段”,搬出一道道曾經考過的中考題、統(tǒng)考題,把課堂變成純技術性、操作性的訓練課,采用“題海戰(zhàn)術”,全方位轟炸。只有能夠達到對答如流了,百考不倒了,師生才皆大歡喜。

以上現象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也是當下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為中心”的現狀。教師純粹為考試而教,為升學率而教,教師成了知識的“灌輸工”,學生成了接納知識的“容器”。教師“麻木”的教,學生“麻木”的學,這樣教育出來的“人才”會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素質嗎?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才是其本質屬性,語文科的任務主要是學生通過語言的學習、感悟,培養(yǎng)情感,陶冶審美情操,弘揚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打下精神的底子”。近年來,語文教學強調人文、突出個性發(fā)展的呼聲越來越高。英國的作文教學,從表達自己的思想到文藝批評與欣賞,都強調把自我表達、培養(yǎng)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作為母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日本提出國語科是一門以培養(yǎng)性情和人品為目標的學科,“通過語文教育培養(yǎng)豐富的人性”。

愛因斯坦說:“什么是素質?當我們把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來的才是素質?!?所以美國國際教育中心主任薩達特說:“我們應該教我們七年級以上的學生每天都來問老師一句話,現在教給我們這些東西,我們將來哪一天還有用?”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時印象最深刻最鮮明的應該是教師在課堂上能讓學生“感動”,引起內心震撼的東西。對于那些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的內容,純粹為考試而學、操練的東西,都只是匆匆過客,過往煙云。

新課標語文教材在編排上淡化了漢語的語法知識,凸顯“人文性”。作為教師應抓住課文“觸情點”,深挖課文中的人文內涵,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課堂閃亮鮮活起來,讓學生震撼激動起來,調動他們的每一個器官,觸動他們的每一根神經,把他們帶入課文情境中,讓他們成為其中的人物,讓他們感同身受,并擦出思想的火花,產生心靈的共鳴。以都德的《最后一課》為例,這篇課文強烈的“愛國”思想極富震撼力,“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边@一點,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也能從內心意識到我們母語的重要性,使“祖國”這個曾經模糊的概念鮮明地刻在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頭腦中?!耙粋€民族一旦失去了母語,他的國家也將消亡”,文中的“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教訓難道不夠讓人警省,發(fā)人深思嗎?

筆者從教以來,《最后一課》這篇課文上過多次,作為教師,我清楚地意識到文中深厚的“人文底蘊”就是課堂教學的“寶藏”。因此,在教學中極力地去凸顯課文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設計讀、探、品、測等環(huán)節(jié),與學生一起融入到課文中,讓情感的“野馬”盡情放縱馳騁,在課堂上“我就是都德”、“我就是韓麥爾先生”、“我還是鎮(zhèn)上的郝叟”。我自責,我憤怒,我悲哀,我愛學校,我愛學生,我愛母語,我愛祖國。我的“感動”也能讓我的學生覺得他們就是“小弗郎士”,在那一刻,他們也自責、懊悔、因而專心認真,熱愛母語、愛祖國,“感動”油然而生!這樣不僅讓我感動,也讓學生感動,當然教師感動了才能讓學生感動。這樣的課文,這樣的課堂,這種情感,這種心靈的歷程,師生難忘!讓人銘刻心頭!

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母語”教學的重要性,也要讓學生認識到“母語”學習的重要性,還要“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蔽鹩怪靡?,這一點當然不是靠“滿堂灌”,不是靠技術性、技巧性的訓練所能實現的。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師生雙向的、相互的、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它不是通過程式化、操練性的教學可以達到的,也非學生天生或可以速成的。它與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教師有密切的關系。下面主要談教師在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的責任和使命。

第一,做傳遞正能量的好教師,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目前,有相當部分的教師看不起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感到心理不平衡,缺少職業(yè)自豪感,同時受社會上某些不良現象的影響,思想認識有偏差,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部分教師在學生面前過分內傾,不愿意與學生打交道,與學生有相當遠的距離,像是與學生之間劃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教師的這種情況恰恰與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格格不入,一個人格上有缺陷,心理不夠健康的教師如何能教育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學生呢?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這是新時期對全體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更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用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播種澆灌,從而收獲沉甸甸的秋天。教師應深挖教材的人文內涵,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柏拉圖說:“教育就是喚醒?!碧K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闭Z文教學的方方面面無不滲透著人文教育的因素。這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誓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做教書匠,潛心鉆研,精心設計每一堂語文課,喚醒學生沉浸心底的情素,讓學生心中流淌著美好的情感,點燃學生泯滅心底的火焰,讓學生的心中開放健康高尚的“人性”之花!

第二,讓語文課堂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真正沐浴在教師設置的情境中。

要達到“師生互動共同體驗”的境界,其前提就是教學的民主化,也有的專家認為是“寬松的教育”。魏書生說:“民主像一座搭在師生之間的橋。民主的程度越高,這座連通心靈的橋就越堅固,越寬闊。”詩哲泰戈爾關于“寬松教育”的解說更有詩意,他說,“不是棒槌的敲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造就了亮麗的鵝卵石?!敝挥性诿裰骱椭C的語文課堂,師生才能真正互動起來,師生之間的真情實感才有滋生的土壤,學生情感的種子才能發(fā)芽、開花,結出累累碩果。

第三,課堂教學不能只是“曉之以理”,更重要的是“動之以情”。

這使我想到了一個故事,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年輕的塞浦路斯國王,同時他也是一手藝精湛的雕刻家。一次,他為雕刻一個美女石像傾注了全部心血,最后自己竟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她。為此,他日思夜想,茶飯不思,最后感動了宙斯,把這個石像變成了真正的美女,滿足了皮格馬利翁的愿望。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但是卻說明了一個心理學原理: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