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標實施后藝術課師資培養(yǎng)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2022年春天,教育部公開了新版課標,改變了中國藝術教育的發(fā)展道路。從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開啟了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大幕以來,九年義務制教育課標在時代的發(fā)展中有過幾次補充和更新。而2022年教育部發(fā)布的新課標,無疑是中國教育歷史上一次跨越式,尤其是對藝術課程的重視與加強,將發(fā)揮美育教育中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等以人為本的教育特性。藝術課新課標要求九年課時總比例為9%~11%,大大提高了之前校內藝術課程的含量。原來那些唱唱歌、畫圖畫的課被劃歸為“藝術課”體系,并加入了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等內容,而且規(guī)定學生至少選擇兩項學習?,F在的音樂課不再是會唱歌,認識幾個音符而已,而是將課程分為四大板塊:欣賞、表現、創(chuàng)造、聯系(融合),其中共涵蓋了14項具體能力與方向的學習,包括音樂知識、音樂技能,自主創(chuàng)作及音樂與生活、社會之間的聯系等。課程教材研究所所長張國華對此做出了說明:藝術課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可操作的過程性評價,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過程多樣化,引導學校和教師對學生作全面的、全方位的評價。最終等待莘莘學子們的藝術素養(yǎng)中考,更像是一場開卷考,而且重點不是考,而是學生在考試中表現出來的創(chuàng)造、語言、溝通、想象力、獨立性等等。藝術課程標準的出臺,得到了一片叫好。特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窮什么不能窮教育的思維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內卷”現象一浪高過一浪,造成了很多讓人不解的現象得到極大程度的緩解。同時在新課標落地實施的過程中,也逐一顯現出了關聯性很強的問題:新課標實施后,藝術課師資培養(yǎng)又有哪些相對的改革呢?
一、新課標倒逼師范課程改革
《禮記》有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盡管“美育教育”一詞來源于西方,但中國古代早已深知“藝”對一個人一生的作用。所以轉換在現代教育中,中小學藝術教師肩負的責任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大。2019年“中國音樂藝術教育發(fā)展論壇”上,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周海宏曾經提出了《音樂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觀點具有前瞻性。他早就指出了國內藝術教育中存在著師資培養(yǎng)的問題。記者從與各地師范院校教師的閑談中,能深深感受到在全國師范類高校和綜合學院藝術學科教學中,普遍存在培養(yǎng)與社會脫節(jié),銜接不上的問題。老師對自己學校制定的教學任務,與學生畢業(yè)后的職業(yè)設計缺乏一致性、連貫性。由于大多數教師都有過專業(yè)化學習背景,造成一些教育專業(yè)過于專業(yè)化、單一化,缺乏復合型人才教學體系,造成了藝術教育人才供給的缺口,特別是優(yōu)質教師的缺少是中國教育的普遍現象。面對每年龐大的“藝術學”專業(yè)不斷擴招和大量師范生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強烈對比,讓很多學者和專家感到痛心疾首。著名教育學家李妲娜老師,是我國已故著名音樂學泰斗——李凌先生的女兒,她的教育思想深受父親影響,而且她本人是中國最早一批研究幼兒教學法,并積極推動奧爾夫教學法中國化事業(yè)的教育實踐者?!氨M早開設學前藝術教育研究生課程。6歲以前是人類發(fā)育成長的關鍵期,學前教育〔還應包括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我們國家人才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我們現有的師專學前教育是為了應急,幼兒師范生大都是十幾歲、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他們還不具備這種學術資歷和經驗,但是幼兒會迅速長大,幼兒師資的問題耽誤的是數千萬孩子的人生起步問題,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課程的改革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希望能課程先行,倒逼師資培養(yǎng)?!薄敖ㄗh研究生階段,開設綜合類、跨學科的教育學、藝術學課程。二十世紀,人類的認識和研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自然、經濟無不是相關聯的,未來將會是朝著綜合的、跨學科的,從理論到實踐均衡發(fā)展方向發(fā)展。我們需要在這方面盡快從本科到研究生由淺入深地開展起來。所以在專業(yè)設置上,必須要盡快開始真正的‘綜合藝術課’。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跨學科的課程。它不是一個課,而是一個‘學科群’,由導師組共同組織教學。我們可參考國際上許多高校經險,增大選修科目,探索綜合模式……”
二、音樂專業(yè)擴招卻依然存在人才缺口
2021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學科交叉與新文科視野:中國美育2.0普及審美觀念與測量方法》高峰論壇。這次高峰論壇為2022年新課標的實施埋下了一枚種子。北京市通州潞河中學附屬學校一級教師、德育副主任王韻老師,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二胡演奏專業(yè)。全國頂尖的藝術專業(yè)高材生,成為中學的藝術課老師,看似是一條十分“對口”的職業(yè)選擇,但在專業(yè)圈的內行人眼中,她的確有點“大材小用?!敝醒胍魳穼W院作為全國頂級的音樂學府,培養(yǎng)的是高、精、尖的音樂人才,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常年讀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常常找不到適合的工作而選擇轉行,或者是創(chuàng)業(yè)。她坦言,如果能早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業(yè)道路是中學藝術教師,她的求學路徑可能就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勤學苦練的“童子功”并沒有讓她完全發(fā)揮在工作上,反而是“邊學邊干”。像王韻這樣踏踏實實從基層音樂教師干起來的年輕人并不多見,大多數畢業(yè)生并不情愿在學校里當“孩子王”。周海宏教授說:音樂將成為與語文、數學一樣的國民必修課。但優(yōu)質音樂教育人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將是稀缺的;音樂教育應當走出人才培育目標誤區(qū),進行對標社會需要、對標職業(yè)生存的教育改革;學校需對學生進行分類培育,學生也應當進行自我定位。對于優(yōu)質音樂教育人才未來的方向,周海宏教授還認為“與其拔高,不如拓寬”,音樂教育供給側改革是一件關乎未來音樂大環(huán)境和社會審美素養(yǎng)的大事,需要全體音樂工作者共同努力,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支持。
三、藝術教育教學重在“實踐”
大家是否還記得2021年全國兩會上,一位女政協委員的發(fā)言激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她的提案是:讓孩子多睡1小時。一句話道出了多少中國父母的無奈與心聲。習總書記也對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給與了明確的指示,對“校外培訓機構亂象”進行政策管理,對于校外培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新課標加強了校內藝術教育的容量,積極地對校園“美育教育”進行補位,讓教育回歸到校園??梢姡谛抡n標實施中,校園將會轉化“教”的思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服務”,而“服務”重點就落在了藝術課教師的身上。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王杰副教授解釋說:“1.0教育,重在興趣和技能,2.0改變了從知識學習向全面育人的方向發(fā)展,原來只是用掌握多少技能衡量學習成果,2.0時代關注的是人格的健全,一個人的藝術素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李妲娜說:“教育的改革不可能一步登天,總要一步步使它更接近我們的理想。怎么做?還是毛主席說的‘借鑒’。著名中國音樂教育家、理論家廖乃雄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把奧爾夫教育引進中國至今已有40多年。我們在這40多年里,艱苦地去學習實踐,走了許多彎路,碰的頭破血流,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藝術教育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父親李凌多次說:對音樂教育者講,藝術水平越高越好,象柯達依、奧爾夫都是這方面世界級專家?!囆g教育還有一個重要的實踐即“教學”,唱的再好,拉的再好不會教,就不是個好老師,這是個最基本的常識。這里還有很多要學的要做的事情?!?/p>
四、中國藝術教育缺乏中國元素
“文化自信”是近年來積極倡導的,它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包容外來文化,共融共存。對于新課標提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特別是民族文化自信是有具體課程要求和細則的。我國藝術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上曾經在中國元素方面并不引起重視,怎么樣從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總結出一套更加優(yōu)秀的綜合藝術教育,是應該花力氣解決的,是我們目前藝術教育的短板。李妲娜十分感慨地說道:“閔惠芬生前為此多次非常焦慮地和我談起這點!她希望胡琴學子真正到各戲劇樂隊中去泡泡,體味中國音樂文化的精髓、靈魂,別在世界面前把自己丟了!你的《野蜂飛舞》拉的再溜,不會讓人家佩服你的!”在人才教育這條路上,心態(tài)是最為重要的。藝術教育從業(yè)者如果能站在民族文化自信的角度實施新課標,這樣的革新道路才是光明無限的?!安桓淖兯悸?,就會找不到思路!”李妲娜中肯地說道。王韻老師告訴記者,近日她參加了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中小學音樂教研室舉辦的《北京市中小學音樂學科教學常規(guī)及學生部分音樂能力要求與說明》學習班。其實“能力要求與說明”在幾年前就已經出臺了,在新課標落地后“能力要求與說明”結合新課標增加了新的內容,北京市各個教研機構都在推進學習,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實踐,對現行新課標的實施起到了助推作用。伴隨著新課標的制定與發(fā)布,“能力要求與說明”不斷完善修訂,作為藝術課標的補充,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主旨,給一線教師提供了教學實踐的指導方法。王韻個人同時利用專業(yè)知識,在校園民族器樂欣賞課“大單元教學法”方面開始探索,期望在這次新課標實施中做到師夷長技。記者有理由相信李妲娜老師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但也欣喜地發(fā)現在新課標實施的契機下,相關部門和藝術課教師已經行動起來,加強學習,提升思維,緊跟校園藝術課2.0時代腳步向前進!
作者:柳蘇凌 單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