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

第1篇: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學習

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聲音的特性。

2.知道聲音的響度跟發(fā)生體的振幅有關,音調跟發(fā)聲體的頻率有關。

3.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標:

1.通過做“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的實驗”和“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探究法。

2.了解探究學常用的方法──轉換法。

情感目標:

1、通過體會現(xiàn)實世界中物體發(fā)出的豐富多彩的聲音,欣賞美妙動聽的。樂曲,充分享受科學的美感。

2.通過參與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探究實踐的思想意識和互相配合協(xié)作的精神。

學習重點聲音的音調和響度學習難點聲音的音調

教具與媒體多媒體、音叉、乒乓球、鐵架臺、鋼尺、鼓、橡皮筋、樂器等

內容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

依據(jù)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提問幾個上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問題,做好知識的鋪墊。

2、[師]我們所能聽到的各種各樣的聲音,你感覺出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嗎?

3、[師]引導學生觀看錄像。

師:可見,影響聲音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學習新課,聲音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聲音的音調

1、【提出問題】同樣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響亮有的不太響亮,我們把聲音的高低用音調來描述。單調與什么因素有關系呢?

2、【猜想】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2、【設計實驗】用同樣大的力,讓物體振動的快慢不同,觀察聲音的不同。

3、【實驗器材】鋼鋸條(或塑料尺)、發(fā)音齒輪、紙片

〖方案1〗按教材的樣式,將鋼鋸條壓在桌子邊,使鋼鋸條露出的長度不同,然后用同樣的力撥動鋼鋸條,比較所聽聲音的不同。

〖方案2〗讓發(fā)音齒輪按一定的速度轉動,用硬紙片在齒輪邊靠近齒輪,通過硬紙片在不同齒數(shù)齒輪上靠近時,感受所發(fā)出聲音的不同

4、結論:物體振動越快,其發(fā)出聲音的調子就越高,我們把這種聲音的變化稱之為音調的不同。即音調與物體的振動有關,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

5、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shù)。單位是赫茲(Hz)。

6、觀看不同音調聲音的波形圖(通過視頻播放)

7、認識一般聲音的頻率范圍:

通過看課本上的圖1.3-2,引導學生總結出(1)人的發(fā)聲頻率范圍;(2)人的聽聲頻率范圍;(3)哪種動物聽聲的頻率最低和最高;(4)頻率范圍最廣的是誰。

8、觀看多媒體,進一步了解動物之間交流的情景。

9、超聲:人們把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

次聲: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10、介紹超聲和次聲的應用。

(二)響度

1、【提出問題】我們平時聽到的聲音除了有高低的不同外,還有大小的差異,這大小的差異,我們就說它們的響度是不同的,那么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呢?我們該怎樣描述它呢?

2、【猜想】響度與所用力的大小有關,根據(jù)是敲鼓時,用力越大,鼓就越響。

3、【設計實驗】我們怎樣才能證明響度與用力的關系呢?

4、【實驗器材】鋼鋸條(或塑料尺)、鼓、碎紙屑、音叉、小用細線懸吊的乒乓球

〖方案1〗取一鋼鋸條,讓其一端壓在桌面上,用手撥動其另一端,改變所用力的大小,觀察所發(fā)出聲音的不同。

〖方案2〗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紙屑,用不同的力敲鼓時,通過鼓所發(fā)出聲音的不同,觀察碎紙屑振動起來的高度。

〖方案3〗課本上圖1.3-4所示的實驗,用不同的力敲擊音叉,然后將發(fā)聲的音叉靠近小球,觀察小球被彈起的距離。

5、消除學生對用力大小是聲音大小因素的誤區(qū),說明所用力的大小只是外因,物體聲音的大小在其內部看來,決定于其振動的幅度。

6、結論:我們把物體振動時的幅度就做振幅,振幅越大,聲音就越響。

(三)音色

1、【提出問題】如果聲音振動的頻率和振幅都相同,這兩個聲音就是一樣的嗎?

2、【多媒體展示】

用不同的樂器演奏的同一個曲子,聽起來一樣嗎?

觀看聲波的錄像。

3、音色:有別于其他聲音的特殊因素,它因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的不同而不同。

4、舉一些振動頻率、振幅均相同,但音色卻不同的例子。如課本中的圖1.3-5可以看出,音叉、鋼琴和長笛的基頻(振幅最大的振動的頻率)相同,但是在基頻的基礎上還有一些附加的小的振動,這些小的振動和大的振動一同決定了聲音的音色。

(四)三種典型的樂器

先播放幾種樂器的錄像

1、打擊樂器

通過打擊物體,使之振動而發(fā)聲的樂器,如鼓、鑼等。

2、弦樂器

通過撥動弦,使之振動而發(fā)聲的樂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弦振動的頻率與弦的張緊程度有關,弦越緊,音調越高。

3、管樂器

通過管中空氣柱的振動而發(fā)聲的樂器,如笛子等??諝庵蕉?,發(fā)聲的音調也就越高。

4、自己動手制作一些樂器。

(五)小結

(六)練習

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該實驗學生都可以操作,將鋼鋸條換成塑料尺也行

學生實驗

85~1100Hz

20~2萬Hz

最低為狗

最高為海豚

與所用力的大小有關

用不同的力撥動同一個鋼鋸條

學生實驗一樣

不一樣

不一樣

嘗試打擊樂器

嘗試弦樂器

嘗試管樂器

做好知識的預備

也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體現(xiàn)

超聲與次聲方面的資料很多,我們可以隨時添加

猜想可能是不規(guī)范的,但此時教師不必指出

這些實驗,要根據(jù)情況,進行不同的選取

音色的分辨不容易演示,借助多媒體的波形,比較容易理解

通過嘗試和模仿,激發(fā)學生對樂器認識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分析了聲音的三個重要的特征,首先通過錄像發(fā)現(xiàn)影響聲音的因素,然后引入該課的探究環(huán)節(jié),得出單調、響度的概念,分別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影響音調和響度的因素,得出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

在音調和響度都一樣也能區(qū)分出聲音的特征來看,引入了音色的概念,提出影響音色的因素與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教學流程

第三節(jié):聲音的特性

一、聲音的分類

聲音可分為樂音與噪聲

二、音調

頻率: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shù)。單位是赫茲,符號為Hz。

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超聲:人們把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

次聲: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三、響度

振幅:物體振動時離開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四、音色

音色與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課后反思這節(jié)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在設計時我們突出了以學生為主的方法,增加了不少學生的活動,對一些學生不易觀察的現(xiàn)象我們進行了錄像、放慢等措施,增加了學生對細微變化的觀察。

在典型聲音的素材搜集上,我們還需要些努力,在聲音的對比音效上,在學生不易認識到的特殊聲音上,我們還要進一步通過采集利用起來。

返回初中二年級物理教案列表關于初中二年級的更多文章

物理探究性學習教學實錄

對三塊碑中學供水系統(tǒng)的調查報告

“電磁鐵”課堂實錄

電和磁

磁場2

第2篇: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車身修復; 訓練方法;實訓項目

0 前言

車身修復專業(yè)是目前汽車行業(yè)中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專業(yè),本專業(yè)學生通過學校的理論學習和幾周的技能實習,并不能滿足就業(yè)單位對員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需要就業(yè)單位再培養(yǎng),所以培養(yǎng)車身修復專業(yè)技能型人才對于提高學生就業(yè)能力和技能水平有很大的幫助,通過以技能訓練方法的探究,研究出一套適合我校學生技能水平的訓練方法,這樣既能提高我校學生的技能水平,又能為每年我校參加車身修復全國性的技能大賽培養(yǎng)出好的學生,開發(fā)相關的實訓內容及訓練方法,在滿足教學的需要基礎上,節(jié)約耗材,還能鍛煉教師,提高教師技能水平。

1 比賽項目向教學內容的轉化

車身修復技能大賽共三個項目,包括板件更換,門板修復,電子測量和大梁校正,這三個項目是多名專家結合實際維修過程設立的,項目設立不在多在于精,需要將這三個項目分割再整合,確定適合教學內容的項目。

首先是板件更換,比賽項目的確定是模擬在汽車碰撞過程中,汽車結構件例如前縱梁變形損傷太大無法修復,不能更換整個前縱梁,只能更換變形部分,就需要將損傷部分切割下來,將新板件定位后使用焊接與原部分連接在一起,板件更換項目可以確定多個教學項目,包括板件畫線、板件切割、氣體保護焊和電阻點焊四個教學內容,其次是門板修復項目,它是模擬在碰撞過程中覆蓋件的凹陷損傷的修復過程,有漆層打磨、預應力消除、組合工具使用、介子機使用、鈑金錘和墊鐵的使用、精修等多項內容,可以作為一個教學內容,但是涉及教學內容要復雜的多,需要學生花費很多的時間來學習,最后是電子測量與大梁校正,主要是學習超聲波電子測量設備和大梁校正儀,比較大的碰撞損傷,就可能對結構件造成損傷,首先通過使用測量設備測量損傷程度,也就是變形量,再通過大梁校正儀對變形進行校正,可以確定為超聲波電子測量和大梁校正兩個教學內容。

通過將比賽項目分割整合確定教學內容,實現(xiàn)了技能比賽向教學過程的轉化,彌補了以前技能大賽只能培養(yǎng)部分學生的缺點。

2 車身修復實訓教學探索

要完成車身修復比賽向教學過程的轉化,教學內容的確定只是一部分,對車身修復比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需要解決,包括比賽中設備成本高,投入量大,實訓工位少,缺乏適合的指導教材,師生比例不科學,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練習,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

2.1 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

在比賽訓練中,要提高訓練效果,首先要制定完善有效的訓練方案,這和教學之前必須要有教學計劃,熟悉課程標準一樣,良好的訓練方案是好的開端,指導教師首先要吃透比賽方案及評分標準,確定標準操作流程,結合實際維修的需要,模擬比賽環(huán)境,預測在比賽中碰見的問題,并給與解決的方法,參賽選手一起進行學習,確保有良好的訓練環(huán)境,這是好的開始。

2.2 階段性訓練過程

在訓練中要循序漸進,第一階段,基礎性訓練,每個比賽項目都是由幾個基本的操作組成,在進行完整的訓練時,每個基本操作過程都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完成,所以第一階段的基礎性訓練很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視的過程,很多學生忽視這個過程,直接導致在比賽中失利,第二階段操作流程訓練,這一階段學生接觸到完整的操作流程,但是并不是真正的操作,而是對操作流程的熟練程度的訓練,要做到每一步爛透于心,操作中不能出現(xiàn)當機的現(xiàn)象,同時基礎性訓練不能間斷,這個時期是鞏固精進,才能進入到綜合操作階段,到這個階段學生將基礎性訓練和流程操作整合一起,完整的操作整個項目,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除了完成項目外,還要保證質量,處理突發(fā)事件,最忌諱的是操作時拖拖沓沓,到時間還在繼續(xù)操作,給學生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一定要保證到比賽時間內完成整個操作流程,一氣呵成,才能訓練有效果。

2.3 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

2.3.1 總結歸納法

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每次訓練項目完成后都不能保證訓練效果的完美,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那么怎么避免下次訓練中出現(xiàn)這種問題,就需要記錄下來,就給予解決,例如比賽時間的問題怎么縮短、工具的擺放等,進行歸納總結,下次訓練之前仔細揣摩,務必保證不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2.3.2 觀摩討論法

在訓練中一人操作,其他人進行觀摩,記錄在比賽中出現(xiàn)的問題,操作完畢后首先由操作人員根據(jù)訓練效果對自己的操作進行反思,后由其它觀摩人員對其進行評價討論,主要是評價操作中好的與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大家學習,不好的地方,大家驚醒同時對于操作者也是一種提高,我相信經過反復的訓練反思討論,總會有提高。

2.3.3 對比競爭法

在同一組別訓練的學生一般都有兩名,在訓練中,可通過適當競爭進行對比,對好的進行表揚,對差的批評并鼓勵加油,相信多次比較后學生心中都想比好,這就是競爭帶來的效果。

2.3.4 現(xiàn)場模擬比賽法

在實際訓練中,都是單個訓練項目進行操作,而在比賽中需要連續(xù)完成三個項目,需要較好的體力,同時在比賽環(huán)境中,我們是緊張的,這時消耗的體力更大,在不熟悉的環(huán)境比賽,難免會出現(xiàn)緊張,所以在綜合訓練階段,就要開始模擬比賽環(huán)境,完整的操作一遍,增加學生緊張氣氛,這樣平常訓練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久而久之當學生適應了環(huán)境,比賽的效果也會有所提高的。

2.4 合理使用耗材

第3篇: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

關鍵詞:“螺旋型”教學結構;感知;內化;遷移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5)6-0004-5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深切感到要提高教學效率,離不開優(yōu)化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的考究離不開對教學結構的分析。因為實施結構性原則對學生系統(tǒng)理解學科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等有著重大意義。

1 “螺旋型”教學結構的理論簡介

教學結構指的是進行某種課堂教學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程序(或稱步驟)。課堂教學結構,不應當理解為僅僅是對四十五分鐘時間作簡單的劃分或分配,而應當是對“教”這一特殊性的活動過程加以考察和確定,即其包含了學科的方法論內容。

根據(jù)對教師優(yōu)秀課堂教學實錄分析,可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結構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①承接型;②螺旋型;③輻射型。

本文主要介紹“螺旋型”教學結構:感知―內化―遷移。

感知,即指通過一些認知過程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或是對具體問題的認識;內化,即在學生形成表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加工,抽象出現(xiàn)象的本質屬性;遷移,主要是指通過知識在新的物理背景的運用來鞏固完善對知識的理解。在一堂課的教學中,使感知、內化、遷移三者形成緊密銜接,交替螺旋上升的總趨勢,產生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的升華。

2 “螺旋型”教學結構在A層次物理概念教學中的試驗設計

我校從2009年開始實行學年學分制及高中分層次教學改革,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A層次(特保班)、B層次(普通班)兩個教學班。特保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接受能力等比普通班學生相對更好,教師針對A、B兩個層次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最終使這兩個層次的學生和諧發(fā)展、共同進步。在我校的這項教改項目的基礎上,2013年,筆者向全國教育規(guī)劃辦申報的課題――“促進自主探究――高中物理專題研究性學習實施策略研究”,有幸被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課題批準號:DHA130284)。針對之前A層次學生物理概念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課題組決定在A層次學生中進行“螺旋型”教學結構的試驗。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摸索出高中物理概念的“螺旋型”教學結構操作模式,現(xiàn)總結如下,以作拋磚引玉之用。

試驗對象:2015屆高三(1)班(A層次特保班)。因為這種教學結構經常在較為抽象、教學難度大的概念教學中使用,而這種概念常需要聯(lián)想、拓深、挖掘、靈活運用,這就要求學生有扎實的“雙基”,能較熟練地進行聯(lián)想、類比、歸納等?;诖它c考慮,課題組選擇了A層次特保班學生來進行此項試驗。

試驗時間:2013―2015年,跟蹤實驗

試驗前后狀況:對A層次特保班學生物理概念的學習,在2013年和2015年,也就是在試驗前后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現(xiàn)將調查情況對比如下:

另外,從問卷分析得知,試驗前A層次特保班學生在物理概念學習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對概念學習的重要性主觀認識不夠。A層次學生初中物理基礎較好,常有些自負心態(tài)。班上有位曾是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稱:物理學習中若能記住一些公式、定律,并用之去攻克一些難的計算題,基礎題就不用怕,而且一定能拿高分。孰不知,物理概念未扎實掌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就會張冠李戴,審題出現(xiàn)偏差,更談不上從容面對千變萬化的物理問題。

2)概念的物理意義理解不夠。很多同學對教材為什么要引入這個概念不管,認為書上既然有這個概念學就是了。

3)概念的本質深挖不夠。有一次復習波長概念時,一連提問了數(shù)個學生都未講到實質,說“兩個波峰或波谷間距離叫波長”的大有人在,對“連續(xù)相鄰的兩個對平衡位置位移總相等的兩質點間距離叫一個波長”中的“相鄰”“位移”“總相等”等關鍵字眼,還有很多學生不能深刻理解。

4)概念的合理遷移不夠。很多概念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學生不善于采用聯(lián)想、歸類、類比、圖表等方法對概念進行記憶、理解和運用,很多人是死學不能活用,這必將導致在解有復雜物理過程、多概念運用的綜合問題時遇到很大障礙。

試驗操作:經過實踐,針對A層次學生,我們摸索出物理概念“螺旋型”教學結構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1)感知──創(chuàng)設情境

對人腦的生理機制和心理學研究的成果表明: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已占主要地位,不過在掌握復雜的抽象概念時,他們仍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持,因此,應特別強調以下兩點:

①要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教學

從具體的、生動的感性材料出發(fā),經過分析綜合,抽象出科學的概念來。在引入新的物理概念時,通常采用三種方式:

首先,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進行綜合概括,找出反映其本質的特點,引出概念。例如,講力的概念時,可以舉這樣的例子,人推車從靜止開始運動,人和車發(fā)生了相互作用,使車改變了運動狀態(tài);手拉彈簧,則彈簧形變,等等。從而總結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它的效果是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或產生形變。

其次,從實驗總結出概念。例如,講光電效應,不是先下定義,而是通過對實驗的分析,總結出:金屬受到射線照射時放出電子的現(xiàn)象叫做光電效應。在電磁部分,如電場、磁場、感應電流、自感等等,都是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得出概念。

最后,通過邏輯推理得出新概念。特保班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普遍較強,在講解一些無法直接感知、實驗的概念時,要充分利用A層次學生的這一優(yōu)勢來讓他們間接感知得出新概念。例如,講物體的慣性和慣性定律時,可以一定速度水平拋出的球在不同表面上的運動為例,說明路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小,它運動的距離就越遠。如果在沒有任何摩擦阻力的路面上運動,那么球能運動多遠呢?這個實驗是不能直接做出的,但可通過推理得出: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就越遠,若不受任何阻力的影響,則球將永遠運動下去,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由球的例子再加以推廣,便可以得出: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侯,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的作用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②要努力使學生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概念是理性的認識,它是將豐富的感性材料經過頭腦的“加工”和“制作”的過程來完成的,我們要充分發(fā)揮A層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完成這種認識上的飛躍。講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就要列舉大量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實例(如汽車的進站和出站,飛機的起飛和降落,物體的下落和上拋,以及導彈的發(fā)射,衛(wèi)星的運轉等等),從而比較出它們速度變化的不同。這種不同可以用加速度這個概念來表示,它是在速度和時間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上,經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比較而引出的。這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使之在認識上有所進展,在思維能力上得到提高。

2)深化──思維加工

在學生形成表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現(xiàn)象的本質屬性,形成科學概念,并用簡潔的物理語言,給出確切的表述或定義。概念建立之后,教師還要在揭示概念的主要性質和內涵上下功夫,使學生深化對概念的認識。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往往只抓住“阻礙”二字,而丟掉“阻礙”的對象的“變化”,于是便把定律中“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磁通量的變化”理解為“阻礙磁通量”,而得出“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與原磁場方向相反”的錯誤結論。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區(qū)別“阻礙磁通”與“阻礙磁通量的變化”所表示的不同意義,這可以聯(lián)系力學中“阻礙運動”與“阻礙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來理解,阻礙運動是使運動停止最后速度趨于零,而阻礙運動的變化則是加速度趨于零,二者所表達的物理意義是有區(qū)別的,但在“阻礙”變化這一點上有相似之處。在此基礎上指出,“阻礙(磁通量)變化”所表達的物理意義為“增反減同”,即:

①當原磁通增大,則感應電流的磁場必與原磁場方向相反。

②當原磁通減少,則感應電流的磁場必與原磁場方向相同。

這兩點是通過對概念內涵的揭示來理解楞次定律的本質,也是對定律內容難點的突破。

3)遷移──對比鞏固

物理概念建立之后,還須進行知識的遷移,即通過與有關相近概念的對比,以及進行適當?shù)倪\用來鞏固、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完善對概念深度和結構的認識。該步驟應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①要注意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第一、了解概念之間的因果關系。一些物理量和物理現(xiàn)象之間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聯(lián)系,因此,反映它們本質的概念之間也有一定的關系。我們不但要掌握每一個概念的性質和特點,還要了解它和其他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它們在相互關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A層次學生的邏輯思維較嚴謹,很多學生善于從事物的固有聯(lián)系來進行推理、論證,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這一長處來進行概念的理解和運用教學。

案例1 討論不同頻率ν的色光在同一種介質(真空和空氣除外)中傳播時,波速v、波長λ、折射率n及偏向角δ之間的聯(lián)系,如圖2一束白光經玻璃三棱鏡色散后,經研究得到如圖3所示的推論。

第二、注意區(qū)別易混淆概念。有些概念是相近的、易混的,一定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區(qū)別,以免運用時產生負遷移,必要時可用對比的方法闡明各自的物理意義。例如,壓力和重力,學生往往把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對桌面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重力這一特殊情況,錯誤地認為重力即壓力。因此,我們講壓力這一概念時,除正確地理解壓力是垂直于接觸面的作用力之外,還應指出它和重力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而壓力則是垂直于接觸面的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和重力不同的彈力,它的大小可以等于重力或為重力的一部分,并可利用物體在水平面上、斜面上和豎直面上靜止不動時的情況進行分析,這樣就可以將重力和壓力區(qū)別開來。另外,動量和動能、熱量和溫度、電壓和電動勢等等,都應加以區(qū)別。

②在反復實踐中鞏固概念

A層次學生思維敏捷,思考問題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因此,我們在概念的創(chuàng)新運用階段,主要是通過變式遷移,將概念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中,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概念化的模型問題,然后分析、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總結運用物理概念的方法和規(guī)律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逆向性、靈活性等,增強物理概念運用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問題類型的多樣性,也要有適當?shù)闹貜停患纫袉我桓拍畹木毩?,也要有綜合性的運用。選擇題、計算題、實驗題等的訓練都不失為是理解和鞏固高中物理概念的重要舉措。

試驗成效和不足:經過近兩年的“螺旋型”教學結構的概念教學,不但使A層次學生能較好地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而且還通過概念的學習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系統(tǒng)理解學科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在新的、特殊的物理情景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三明市2015年高三上學期期末統(tǒng)考物理試題較靈活,創(chuàng)新性物理背景、實際應用性的題型較往年更多。然而,據(jù)統(tǒng)計,在此次全市統(tǒng)考中該特保班學生物理成績“985”大學上線率為58.5%、“211”大學上線率為88.5%、本一上線率為99.5%、本二上線率為100.0%。不可否認,這必將為該班學生能更加從容自信地應對2015年理綜高考夯實基礎。

本次試驗也存在一些不足:

1)試驗項目中的理論研究還比較少,有待于進一步豐富。

2)如何通過物理概念的學習來更好地帶動整個物理學科的學習,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以前高考理綜學科省狀元的學生未出現(xiàn),也就是尖子生領頭羊的培養(yǎng)還須加強。

4)如何使B層次普通班學生也納入此項試驗有待于課題組后期進一步探索。

3 對“螺旋型”教學結構的幾點反思

為了更好地優(yōu)化“螺旋型”教學結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課題組在教學中還有以下幾點反思:

3.1 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問題訓練,擴展“螺旋型”教學結構的認知深度

根據(jù)認知理論,認知的興趣是由與已知事物相聯(lián)系的新東西而引起的。適時訓練一些物理情景較新穎的生題,不但可以提升“螺旋型”教學結構下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也是很有意義的。

案例2 圖4(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發(fā)出并接收經反射回來的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jù)發(fā)出和接收到的時間差,測出汽車的速度。圖4(b)中p1、p2是測速儀發(fā)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是相應的由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t=1.0 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v=340 m/s,若汽車是勻速行駛的,則根據(jù)圖4(b)可知,汽車在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是 ,汽車的速度是 。

接下來據(jù)題意可畫出幾何關系示意圖,并提醒學生汽車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并不是1.0 s。經提示后學生就不難解決本題,他們會覺得這種解法思路新穎,解法獨特,似有“山外青山樓外樓”之感,有躍躍欲試的要求。

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引導學生參加一些課外的科技活動,以及學科興趣小組活動,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螺旋上升、提高的過程。從中可以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不斷產生新的學習要求,有的甚至達到“入了迷”的地步。此外,還可以介紹學生閱讀有關的課外科技書刊,進一步擴展他們的視野。

3.2 引導學生總結解題方法,提升“螺旋型”教學結構的認知能力

解題方法是對平時解題積累的一種歸納、提高,是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得到“螺旋型”的提高后的一種成果展示。這種經常性的方法總結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訓練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邏輯性。

案例3 在復習《電磁感應》一章時,電磁感應的力電綜合問題是該章的核心問題,同時也是該章教學的重難點內容。這種問題一般會涉及到以下物理規(guī)律的考查:力學中的牛頓定律和運動學公式、電磁學中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及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1)導體棒的動力學分析

①列出力學方程(常畫出受力分析圖):

牛頓第二定律:F合=ma,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F合=0,其中合外力中涉及到的安培力為F安=BI感l(wèi)?sinθ。如圖5所示,要特別注意安培力方向的分析,即先用右手定則或楞次定律判斷出I感的方向,再用左手定則判斷出F安的方向。

②列出電磁學方程(常畫出等效電路圖):

聯(lián)立上述力學方程和電磁學方程可求解出某未知量。導體棒在安培力和其他恒力作用下做的變速運動通常是加速度逐漸減小的變加速運動,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此時一般還需列出運動學公式等輔助方程。

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應防止呆板單一,“螺旋型”教學結構這種教學方法在較為抽象、教學難度較大的概念教學中使用有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但這種教學方法也不是萬能鑰匙。我們教育工作者應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實際的學生情況等因素,采取以某種教學結構為主,并注意有機地滲透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我們不應“單兵種”,而應“多兵種混合作戰(zhàn)”,這樣才能“克敵制勝”。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廖伯琴.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2(必修)?教師用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第4篇: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 多媒體 生物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教學資源 生物熱點知識

我們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使用本身,而是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深理解、強化學生記憶,力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制作電腦動畫,用電腦處理錄像、圖片等手段展示過程、豐富例證、拓展知識等,有助于增強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各種教學媒體信息融合,以聲、形、景、動、靜結合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制作出圖文并茂、聲像兼?zhèn)涞慕虒W課件,然后應用在生物教學中,可以將許多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具體化和易于理解,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實踐表明,將多媒體技術引入生物課堂,在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格、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等方面都能起到較好作用,這一教學模式在生物教學中的地位必將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僅為生物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動力,而且改變了生物教學方式。

一、多媒體能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中的相關知識已由細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領域,這是微觀領域內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平時接觸很少,缺乏感性認識。只是單純地講解,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而運用多媒體和網絡輔助教學則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它可以展示各種有關的圖片、動畫、聲音,可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在生物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能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還可以利用它們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運用多種感官分析問題。如《細胞的分裂》中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無絲分裂的過程,通過微機模擬,分步展示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和整個過程,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并且通過比較,能夠熟練地把握三者之間的根本區(qū)別。又如《動物的個體發(fā)育》,可模擬一個池塘中蛙卵發(fā)育為蝌蚪的過程,再通過錄像顯示蝌蚪的變態(tài)發(fā)育,使學生印象深刻。這樣一來,變抽象乏味的知識為形象有趣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多媒體能豐富生物教學資源

伴隨網絡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傳遞著越來越多的生物教育信息,如動植物的圖片、課件、動植物的趣聞、最新生物科學進展等。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軟件,包括教師自制的教學軟件,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人體的呼吸、血液循環(huán)、種子的形成、聽覺的形成、動、靜脈血的轉化等內容時,利用大量的圖片、動畫、課件等資源,使抽象問題直觀化、化難為簡、形象生動、便于理解。手機報、新聞、科普節(jié)目等都是不可忽視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關于生物體的結構,實物或模型具有真實感和立體感,學生可以近距離觀察,動手分拆、組裝,使印象更為深刻,可以把它作為首選的課程資源;掛圖或投影片具有圖像清晰、有明確標注等優(yōu)點,可以在觀察實物或模型后用來進一步觀察和識別。關于動態(tài)過程的內容,如細胞分裂,用靜態(tài)圖解表示有較大局限性,而用動畫、錄像片或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對各種課程資源的選擇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例如,在“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教學中,使用細胞膜的結構模型,可以直觀地展示磷脂分子的結構、磷脂雙分子層的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分布。然后教師再結合課件,利用動畫演示細胞膜的流動性,這既利于學生準確地掌握細胞膜的結構及特點,又為后面的“物質跨膜運輸”做好鋪墊。

三、多媒體能讓學生及時了解生物熱點知識

生物學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從涉及的學科看,與化學、物理、地理、歷史等均有聯(lián)系,尤其是化學知識,幾乎在生物教學內容的各個部分中均有滲透;從游歷的空間看,地球是一個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遍及全球;從研究的深度看,生物學研究深入到對核酸、蛋白質分子結構的研究,從而探索出生命的本質;從延展的時間看,從生命的起源到紛繁復雜的生物界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生物化學進化過程,因此,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教授生物知識。今天,報紙、雜志、電視、互聯(lián)網等是大家每天都會接觸的傳播媒體,它們報道各種社會關注的熱點:節(jié)能減排、低碳經濟,環(huán)境問題,營養(yǎng)保健問題,糧食問題,水資源問題,等等,這些熱點問題都與生物學知識息息相關,作為學生課堂討論的素材,時效性強,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珍惜生命、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中央電視臺《科技苑》節(jié)目在2010年10月報道了“不流血的手術刀,探秘超聲波消融腫瘤”,在“細胞癌變”的一節(jié)教學中,就可以利用該材料為學生介紹最新的治療腫瘤的方法;結合最近兩年新聞報道的“劣質奶粉事件”,引導學生分析蛋白質的元素組成、作用及缺乏癥狀;利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知識,引導學生討論探究“綿陽市災后恢復重建林業(yè)生態(tài)項目”中要遵循的自然生態(tài)規(guī)律。將這些報道作為學生課堂講座素材,時效性強,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從而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多媒體用活了教材,為學習者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先后次序、重現(xiàn)次數(shù)等方面提供了自由選擇、自主控制的條件,調動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第5篇: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課前在屏幕上投影這樣一段話:汽車,無論是它的造型結構還是使用過程中都蘊含著很多的物理知識,并且它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所以,汽車越來越受到出題者的青睞,近年來很多中考試題都以汽車為背景設置問題,這樣的試題也符合“從生活到物理 從物理到社會”的課程理念,所以汽車中的物理知識應受到我們的重視.

1課堂教學實錄

師結合投影導入:基于這樣的原因,本課研究汽車中的物理知識.

投影:幾輛顏色不同的名車

師:如果你來買車,這幾輛里你更喜歡哪一輛?

生1(滯后生):紅色的

生2(滯后生):黑色的

…(學生很熱情地投入)

師: 生1,你喜歡紅色的,你能告訴我們這輛車為什么看上去是紅色的嗎?

生1:因為它反射了太陽光里的紅光

師:黑色車的呢,是因為它反射了黑光嗎?

生(異口同聲):是因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

師:白色汽車呢?

生:(異口同聲):是因為它反射了所有的色光.

師:我們在購買汽車時,除了考慮看上去美觀外,還會考慮坐上去是否舒適.

投影:汽車寬大的座椅.

師:汽車的座椅都做得很寬大,我們坐上去就很舒適,原因是什么?

生3(中等生):汽車的座椅做得很寬大可以增大座椅和人的接觸面積,減小人受到的壓強,人就會感到舒適.

師:我們還會關心汽車行駛時人是不是很舒適,比如汽車行駛時如果很顛當然不行,這就需要在汽車上裝……

生:減震彈簧(學生搶答)

投影:減震彈簧

師:減震彈簧在發(fā)生彈性形變時具有什么能?

生:彈性勢能(異口同聲)

師: 汽車行使時人是不是感到舒適還跟汽車的輪胎有關,如果汽車的四個輪胎有三個氣很足,有一個氣不足,你覺得坐在車上的人會舒適嗎?

生: 不會

投影:汽車輪胎

師: 汽車正常工作的輪胎氣壓一般標在輪胎上,如果某汽車的輪胎上標有300KPa,表示該汽車正常工作的胎壓相當于幾個標準氣壓?

生:3個

師:關于輪胎,我們常見的問題是什么?

生: 輪胎上刻有花紋的目的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回答)

師:目的是什么呢?

生6(滯后生):增大摩擦力.

師:輪胎上刻有花紋還有一個目的,是在雨天更容易排水,最大限度地保持輪胎與地面的摩擦,以獲得更大的抓地力,確保雨天行車的安全性.說到安全,這對于我們最重要,汽車上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對安全的考慮呢?

生:安全帶.

生: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做成傾斜狀.

……

師:以前有個父親,他在倒車的時候因為視線的問題沒注意他的兒子就在車后,最終發(fā)生了事故,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故再次發(fā)生,人們在汽車上裝上了……

生:倒車雷達(少數(shù)學生知道,還有的學生不知道)

投影:倒車雷達

師:倒車雷達是通過發(fā)出和接受什么信號來判斷車后面有沒有異常物體的?

生:電磁波,超聲波.

師:雷達是仿生學儀器,它發(fā)出的是超聲波.

師:倒車雷達免除了司機的后顧之憂,如果我現(xiàn)在要到一個地方去上學,但又不認識這個地方在哪里,可以用什么來幫忙呢?

生:導航

投影:汽車導航儀

師:導航儀用起來很方便,它一定要跟誰結合起來才能起到作用呢?

生:衛(wèi)星

師:導航儀跟衛(wèi)星之間是通過什么傳遞信息的呢?

生:電磁波.

師:這些東西都默默地給我們提供方便,其實司機前面的所有的儀表都是給我們提供方便的,如速度計讓我們方便地知道汽車行駛的速度,而不至于超速了還不知道.

投影:汽車的各種儀表

師:我們還學習過油量表,它可以讓我們方便地知道油箱里的油量,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書上給出了油量表的工作原理圖.

投影:油量表的工作原理圖.

師:有中考題是這樣考查的.

投影:中考真題:(葫蘆島市)如圖1所示是一種自動測定油箱內油面高度裝置的原理圖.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問題:油量表是由什么儀表改裝的?

回答:

(2)問題:定值電阻R0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3)提出一個與初中物理有關的問題并回答.

問題:

回答:

學生討論后由中等生給出答案.

師:汽車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隨著汽車數(shù)量的增多,汽車也給環(huán)境帶來了危害,請說說汽車會帶來哪些危害?

生11(中等生): 汽車尾氣導致溫室效應.

師:汽車尾氣還會使得空氣中PM2.5的含量增加,什么是PM2.5呢?

生:懸浮在空氣中的固態(tài)顆粒.

師:是直徑小于2.5 μm的可被人吸入的顆粒,對人的健康有危害.汽車還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生:噪聲問題.

師: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做法減弱汽車產生噪聲.

生:加消聲器,在必要的地方裝禁鳴標志,在路的兩邊裝隔音墻,……

投影:消聲器,禁鳴標志,隔音墻.

師:請分別指出它們是通過什么途徑減弱噪聲的?

生12(滯后生):在聲源處,在聲源外,在傳播過程中.

師: 汽車使用不當還會帶來事故,因為汽車會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對汽車進行改進,如果請你對汽車進行改進,你怎么辦?

生13(中等生):在汽車的外殼上裝磁鐵,并且向外的一定是同名的磁極,這樣可以保護汽車不讓它們相撞.

師肯定這樣的想法.

生14(中等生):增加汽車的功能……

師:很好,借此機會見識一下日本在清理核泄露廢墟時采用的無人駕駛工程車,它俗稱機器人,具備很多功能.

投影:日本無人駕駛工程車(俗稱機器人),指明各部分部件(履帶,凸棱,機械臂,電池,監(jiān)視探頭等)

師:請說說這些部件分別運用到什么物理知識.

生(滯后生):監(jiān)視探頭運用了凸透鏡成像,履帶可以減小壓強.(其他同學補充)

師:我們還可以作哪些改進呢?

學生沉默.

師:我們還可以更大膽一點,讓汽車開到水上去,飛到天上去.

投影:水陸兩棲汽車,陸空兩棲汽車,水陸空三棲汽車.(學生驚訝,興致高昂)

師:還可以再做怎樣的改進呢?課后交流.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不可能窮盡汽車中的所有物理知識,但是請大家記住一句話.

投影: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高爾基.

2教學反思

《禮記?大學》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物理課,它的課程性質決定了教學過程一定要言之有物,格物致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教導我們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中世紀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學論》中指出,“應該盡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面前,讓學生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等等.” 中國古代教育家荀況也說:“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本節(jié)課基于汽車及汽車上的部件復習初中物理的相關知識,課堂上給出了很多的投影圖片,這不但便于學生回顧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還能讓學生強烈地意識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知識很有用.

汽車上的物理知識專題復習課,很多老師往往會從汽車上的力學知識,光學知識,聲學知識,電學知識等角度進行設計,本節(jié)課另辟蹊徑,從讓人心儀的汽車必須做到美觀舒適、安全方便、節(jié)能環(huán)保幾個方面出發(fā),再到汽車帶來的問題分析和對汽車進行改進思路來組織教學,將知識與汽車,知識與生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寓教于樂.整節(jié)課學生都保持著高漲的熱情參與課堂,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并且讓學生增長了見識(倒車雷達、PM2.5、對汽車的改進等),做到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我努力尋找重復講解已經學過的教材的最恰當?shù)男问剑员闶箤W得最好的學生也能從中發(fā)現(xiàn)某些新東西.”.

第6篇: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 PBL;形成性評價;民族醫(yī)學

【中圖分類號】R-0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0-0133-02

《民族醫(yī)藥與方劑學》課程是《民族醫(yī)學》整合課程的一部分,已經開展多年,《民族醫(yī)藥與方劑學》是一門具有廣西壯族民族特色的中草藥與方劑學課程,該課程的核心內容是介紹各少數(shù)民族民間常用藥物知識之經驗及精華,以及有關文獻及編者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總結與其他中草藥與方劑學課程的教材或專著相比較,本教材編寫具有民族性、民間性及實用性的特點[1]。在教學方法上一直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實施PBL教學法,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及制定評價實施細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1 PBL教學課程設計

11 授課對象 根據(jù)課程進度安排,選擇第十三章的內容《固澀藥》,將2013級臨床醫(yī)學本科專業(yè)全科班的學生分成4組,進行PBL教學。

12 實施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PBL教學法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進行。把與上課內容相關的病例發(fā)給大家(4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一個病例),在課上進行分組討論,提出問題,自主學習,討論結束后,選派一位同學作為代表,將小組討論后提出的問題(每個病例凝練為5個問題),通過PPT的形式展現(xiàn)給大家,并在課堂上發(fā)言,分析解答提出的問題。最后教師總結歸納,并對本章節(jié)內容展開講解。

13 課程實施 課堂上,以第十三章內容《固澀藥》為出發(fā)點,固澀藥可以固表止汗、斂肺止咳,用于自汗、盜汗、肺虛久咳等癥狀,引導同學們去了解什么是自汗、盜汗,引起自汗、盜汗及咳嗽的病因有什么?從經典出發(fā),《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一個經典角色,她多愁善感、體弱多病、抑郁而終的故事深入人心。那她得了什么???是否就是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肺結核?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性,分別從中醫(yī)及西醫(yī)的角度進行分析,最后針對學生回答問題及所講述的內容的完整性,進行相應的補充和講解。

2 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方案

采用PBL教學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根據(jù)《民族醫(yī)學》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通過集體討論,擬定形成性評價的方案。形成性評價占期末總評成績的30%,期末考試占70%。其中形成性評價分為教師評、學生自評與互評(總分100分,評判標準為集體觀念20%,學習態(tài)度40%,表達能力40%),所有評定成績平均分作為平時總成績,評價學生的PBL課程表現(xiàn)。以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溝通交流、自信心、語言表達等為主要觀測點,由教師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判,并制定具體給分細則[2]。

3 實施效果

教學實施后對學生的調查反饋結果顯示:形成性評價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性評價不僅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更培養(yǎng)了思考、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90%的同學都認為PBL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較,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絕大多數(shù)學生反映,在以問題為基礎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快速理解相關專業(yè)知識等方面有了明顯提高。學生在在學習過程中能同步改進學習方法,教師也可通過學生的教學反饋提高教學質量??梢哉f,PBL 教學結合形成性評價模式較為適合民族醫(yī)學課程教學。

4 思考

《民族醫(yī)學》這門課程已開設多年,經過整合后,只在臨床醫(yī)學本科專業(yè)開設,一直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最終成績。大部分學生反映此門課程有較高實用性、民族性,但是中醫(yī)基礎薄弱,對于很多的中醫(yī)專業(yè)術語不夠了解,學習起來較吃力,因而興趣減弱。而采用PBL 教學模式,則是讓學生提前去了解相關的專業(yè)術語及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的評價,及時反饋,貫穿學習的全過程,是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xù)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評價[3]。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評價其學習態(tài)度、理念,持續(xù)觀察學生學習方法、技巧、思維模式、分析能力等。而PBL正好是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學習過程, 不但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各種渠道解決問題,與形成性評價相輔相成。

PBL教學中,學生處于問題中心,由教師一味地灌輸變成學生的集體討論。由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尋找的答案不一定與教師已構建的答案完全一致,因此,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觀點、意見,最后進行補充和講解, 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xiàn)、態(tài)度、學習策略、表達能力等實施形成性評價。另外,PBL教學完全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備課方法。促使教師提前準備教學內容,事先設計問題,所提問題要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層次,要有一定深度、廣度、學科融合但又不能超綱,所提問題既要有代表性,又有一定特殊性,從而激發(fā)學生找到問題答案的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教學能力得到提高,其組織能力、傾聽意識、平等觀念、合作精神、責任感得到提高。

既往學生由于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樽罱K成績,學生獎學金、畢業(yè)就業(yè)等主要以此為評價,因而學生習慣于僅注重理論學習,習慣于大課講授、記筆記、課后復習應考的模式。因而出現(xiàn)“高分低能”現(xiàn)象[4]。采用形成性評價,不以終結性評價為唯一方式。形成性評價實施后,大大降低理論課期末考試成績在學生綜合成績的比重,教師就學生PBL教學時的參與積極性、團隊精神、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心等進行量化評分,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學生由以往的被動聽課,變成自己提出問題,主動討論,分析問題,搶先發(fā)言,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同時,學生的后續(xù)學習能力得到明顯提高。這是PBL教學的最顯著的優(yōu)點,也是形成性評價實施的目的所在。

5 不足之處

由于此次是初步在民族醫(yī)學教學中采用PBL結合形成性評價的模式,所設指標體系尚不完善,如何建立更能體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體系,如何更科學嚴謹?shù)靥岢鰡栴},需要結合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學生教學反饋等信息,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探索完善。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紅參,李克明,竇錫彬.《民族醫(yī)藥與方劑學》的特點和教學[J].學園:教育科研,2013,(3):64-65.

[2] 李謐,鄧紅梅,冉素娟,等.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結合形成性評價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11):1147-1150.

第7篇: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1 多媒體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更直觀

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主要來源于感性認識.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由于直接經驗少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對于一些抽象的理論無法理解,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懼心理.但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形象展示復雜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放大微觀世界,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有利于學生直觀生動地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1 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實現(xiàn)抽象到具體的轉變

例如,在“凸透鏡成像”中,學生較難理解“凸透鏡成像變化情況與物距、像距間的關系”.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設計的這節(jié)課,先由學生通過實驗自主發(fā)現(xiàn)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再借助自制的Flash課件演示物距逐漸增大或減小過程中,成像光路和像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學生對像與像距隨物距變化而變化的情形記憶憂新,輕松突破難點.而“相對運動”的內容,則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空中加油”和“等速救護”的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聲音、圖像全方位感受,直觀地掌握該節(jié)內容.講述“磁場”和“電流的磁場”這兩節(jié)課時,除了將鐵屑均勻地撒在玻璃板上借助多媒體設備中的展示臺投影到大屏幕上的演示外,再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把條形、蹄形磁體和通電螺線管的磁感線分布圖投影到大屏幕上,這樣能使抽象的磁場更直觀.而天體的運動規(guī)律、原子核裂變的過程等傳統(tǒng)實驗無法完成的現(xiàn)象,都可以用多媒體技術來演示,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達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1.2 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實現(xiàn)動靜的相互轉化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許多物理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時間極短,學生來不及看清現(xiàn)象,實驗過程就已結束,阻礙學生對其本質的理解.如:“電磁繼電器”的工作過程非常短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借助數(shù)碼相機把全過程拍攝下來,再進行制作,放映時合理運用慢鏡頭、暫停、回放等操作來展示,能讓學生深刻全面地認識它工作的全過程.又如:利用慢錄快放展示顏料在水中的擴散;用快錄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后形變及運動方向的變化等,讓學生在視覺上感知,從而加深印象.

課本和黑板上的畫面總是靜止的,不利于學生理解.如:“船閘”是如何利用連通器的原理實現(xiàn)輪船通航的?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利用多媒體將輪船過閘的全過程以動畫形式模擬出來,效果非常好; 介紹“杠桿的力臂”時,將“撬棒”“活塞式抽水機的手柄”等杠桿利用Flash制成動畫,使力臂隨動力方向的改變而改變,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力臂概念;“滑輪”的引課部分通過 Flas“胖子與瘦子用定滑輪提同一袋米”創(chuàng)設情景后,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再利用課件分析定滑輪與動滑輪的本質區(qū)別,輕松突破教學難點.

2 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增大課堂的信息量

為了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養(yǎng),并將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融入日常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應向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料及物理學的發(fā)展史等,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就能達到這一目的.

利用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可以實現(xiàn)對教學信息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如,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把包含著不同媒體信息的各種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可以按照教學內容的特點,把不同教學特征的各種資料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可以依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把相關學科的預備知識及開闊視野的擴展性知識組成有機的整體.比如“汽化和液化”這節(jié)課的設計:預先拍攝許多生活中的“蔬菜保鮮”、“冰柜周圍冒‘白氣’”、“蒸餾水的制取”、“冰飲料罐外壁附有水珠”等畫面;實驗室“乙醚蒸發(fā)制冷”的過程;“新疆坎兒井”、“南水北調工程”知識介紹的圖片等許多相關知識,應用多媒體技術制成教學光盤,在短短40分鐘的時間里,完成了傳統(tǒng)教學中90分鐘的內容,學生在輕松的自主參與、探究實驗中,掌握了大量課內外知識,學生情緒高漲,課堂氣氛達到.本人設計的這節(jié)課在“全國第五屆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中獲得了“初中組一等獎”的好成績.多媒體通過超文本特性設置和各類知識(如預備知識、擴展知識、課本知識等)有關的熱點,不僅能滿足各種認知水平學生的學習,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化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

3 多媒體信息技術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3.1 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利用多媒體大容量存儲技術和交互性學習技術提供了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知識表現(xiàn)形式和智能化反饋、檢測功能,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刺激,使他們獲得內驅力,從而主動獲取知識,讓全體學生都獲得平等發(fā)展的機會.由于建立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學會從資源中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學會從材料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學習如何利用資源材料進行探究,并解決問題.若將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和網絡特性有機結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等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也特別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索”式學習.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的社會、自然情景,供學生觀察、思考,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能力.

3.2 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有利于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過程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通常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不利于學生個性特征的培養(yǎng).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的整合,雖然課前備課、制作課件花費不少時間,卻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大大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使課堂教學模式更具有互動性、全員參與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增加師生間的雙向交流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師生的情感.如,“超聲和次聲”、“材料世界”、“小粒子與大宇宙”等章節(jié),讓學生在計算機教室利用PPS交流,通過網絡平臺實現(xiàn)資源共享,開展各類協(xié)作、討論活動,這樣的雙向交流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信息應用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等.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應用、樂趣”的互動學習情境 ,變“學物理”為“用物理”.利用畫面、視頻等媒體收集生活中相關的實例,讓物理從生活中走來,將物理問題提煉出來,再將物理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物理意識,又有利于發(fā)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學習物理積極性的“活力源泉”.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比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所花費的時間短,就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開展課堂活動.比如,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構建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易混淆的知識點、開放性的內容等展開互動的研究,這樣既解決了問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開拓了學生的思路,還能增進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4 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情況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物理課堂教學,有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把握,符合當前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只有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才能成為最佳手段.因此,筆者對本校八年級的十四個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下發(fā)樣本4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387份,回收率96.7%,符合正?;厥章?,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調查結果表明,多數(shù)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持贊成態(tài)度,他們認為多媒體教學形式新穎、形象生動,能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節(jié)省板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圖文并茂,適合多角度觀看,視聽效果良好,記憶深刻.絕大多數(shù)學生希望多媒體能更好的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使二者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同學們基本都能適應多媒體教學,但少數(shù)學生感覺多媒體教學時由于播放速度太快,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認為有些多媒體課件的文字和輔助內容的搭配還不盡人意,文字部分過多,導致課件編制沉悶,引起視覺疲倦;另外也導致了大家上課只能專注于抄筆記,而無暇聽講.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得到多數(shù)學生的認可,它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是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

5 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物理課堂教學的反思

第8篇: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論文摘要: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抓好詞匯教學,能促進知識各能力的轉化,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更好地用英語進行交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目的。

一、培養(yǎng)學生詞匯的聯(lián)想力

英語詞匯無論就音或形還是意義而言,每個詞之間都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因此,英語學習中應引導學生善于觀察、思考,以發(fā)現(xiàn)詞與詞之間的聯(lián)系,較快地增加詞匯量。

1.形音聯(lián)想,即根據(jù)單詞之間音與音、形與形的關系進行聯(lián)想記憶。

如:think—link—sink—pink—chink tear——fear—appear—dear

2.合成聯(lián)想。handshake,handkerchief,handbook,handwriting,handbag,handcart,handbell,handbrake,handbill,handdrill,handlamp,handsome.

3.用法聯(lián)想,這是記憶意義相近,用法略不同的詞或詞組記憶的好方法。

如:look(at),see,watch,observe,notice,find,view,sight,glance,stare,glare.

4.結構聯(lián)想

各個詞匯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而且系統(tǒng)性很強,讓學生掌握一些構詞法,學習一些常用的前綴、后綴,對于單詞的記憶和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例如:1)否定前綴。dis—dishonest,in—incorrect;2)表示方位的前綴。pre—表示在前面,如:prefix,preposition;3)表示程度的前綴。hyper—表示超過、極度。如:hypersonic(超聲波);4)表示變換同類的前綴。en—enslave,enable,enrich;5)名詞后綴,表示什么樣的人。-er表示從事某種職業(yè)的人,某地方的人。如:banker。構詞法的內容相當豐富,應不斷積累這方面的知識。

5.對比聯(lián)想(同義聯(lián)想、反義聯(lián)想)

1)同義聯(lián)想:可以根據(jù)一個單詞的意義,想到另外一個與它意義相近或相似的詞。如:select,choose,pick out;sneer,smile,laugh;gather,collect,pick up

2)反義聯(lián)想:根據(jù)一個單詞聯(lián)想到與它意思相反的單詞。

如:shallow—deep,rude—polite,pide—unite;the same as—different from…

6.搭配聯(lián)想。如:break in,break into,break out,break off,break away from,break up,break down…

7.概括聯(lián)想。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詞匯量不斷擴大,可以把單詞分門別類來進行教學,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個記憶群,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如鞋類:sandal(涼鞋),boot(靴子),trainer或sneaker(旅行鞋),slipper(便鞋),football boot(足球鞋),cow boy boot(牛仔靴)等。教師還可以在詞匯教學中利用詞與詞的類似之處進行對比,利用其差異之處進行分析,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新詞的印象,同時又復習、鞏固了舊詞。(1)同(近)義詞聯(lián)想。如scene,scenery,sight和view。(2)反義詞聯(lián)想。如present和absent,careful和careless。(3)搭配聯(lián)想。如turn的搭配:turn around,turn down,turn on,turn off,turn up,turn over等。如:fruit—apple,orange,banana,peach等。(4)家具聯(lián)想。furniture-table,chair,bench,desk,bed,cupboard,sofa,bed等。 轉貼于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充分挖掘學生內在動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會學生記憶單詞的同時,必須采用一切手段,利用各種途徑提高學生記單詞的興趣和效率,不能把范圍局限在課本內,不能采用單調的死記硬背的方法,而應該把記憶單詞和平時的一切活動結合起來,以提高單詞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這種活動開展得越深入,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就越牢固。例如在學生接觸到有關廣告方面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歸納他們感興趣的廣告用詞及廣告牌子的英語單詞,并作饒有趣味的翻譯。如:Best,Let’s go!百思得!立即購!Playboy—花花公子,Amway—安利系列,Nice—納愛思(香皂),Goldlion—金利來,Head & shoulder—海飛絲,Mary Kay—美林凱,F(xiàn)ashion—時裝。

三、單詞的記憶和英語運用相結合,增強英語詞匯的生命力

1.精選閱讀材料,科學利用和處理閱讀材料

教師應根據(jù)計劃有意挑選有一定量的新詞匯及實用詞匯的閱讀材料,在處理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詞匯要求和任務,劃出新的詞匯及重要的單詞和句子,教他們拼讀,要求他們記憶,使他們養(yǎng)成隨時記憶詞匯的習慣,每天都要有詞匯輸入大腦。

2.注重詞匯運用,構建知識網絡

學生光憑知識的復現(xiàn)或再認去牢固地掌握詞匯還不夠,教師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引導學生對所學的詞匯進行運用,結合教材的內容,加強課內外閱讀,讓所學詞匯自然地再現(xiàn),安排相應的聽寫、翻譯、完成句子、詞語搭配、造句等,在多次的復現(xiàn)中鞏固所學詞匯,建成理論到實踐的網絡橋梁。

總之,詞匯教學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過程,它包括詞匯教學的思想、方法、技巧等具體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因教學目的的不同、學生年齡的不同、所用教材的不同而不同。目前,我國外語教學已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新觀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教師在教詞匯時,要避免生搬硬套、死教硬灌;要注意不斷幫助學生積累發(fā)音規(guī)律和構詞法方面的知識,念準、拼準單詞;要注意用英語解釋英語,讓學生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要注意引導學生將單詞與日常生活語境結合起來;要注意幫助學生多進行歸類聯(lián)想的學習??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詞匯學習中樹立信心,在掌握一定的規(guī)律和技巧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多練、多說、多看,不斷提高單詞的復現(xiàn)率,從而增強詞匯的記憶。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抓好了詞匯教學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可起到關鍵的作用。但教無定法,學無定律,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不斷反思、不斷摸索、不斷研究,要找出最適合自己學生實際的詞匯教學策略。同時,教師本身也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滿足學生的需要,以自己的廣博的詞匯去影響學生,不斷地去刺激學生的“求詞欲”,真所謂“學高為師?!?/p>

參考文獻

[1]韓永昌主編.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

[2]李庭鄉(xiāng)主編.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

第9篇:超聲與次聲教學反思范文

認識概念,明確教育技術工作的使命

“教育技術”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泛的概念?!督逃筠o典》(顧明遠主編)對教育技術的定義是:教育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采取的一切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總和。而美國教育傳播和技術協(xié)會(簡稱AECT)1963年至今對教育技術共有5個版本的定義。其中2005年的定義是:教育技術是指創(chuàng)設、使用與管理恰當?shù)募夹g過程和資源,以利于學習和改善績效的研究與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

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教育技術的含義。

第一,教育技術是一個動態(tài)性的概念,它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教育理念和內容的不斷創(chuàng)新而改變。教育技術工作在不同的發(fā)展時期被賦予不同的時代特色,其使命呈現(xiàn)歷史的、動態(tài)的和發(fā)展的特征。

第二,教育技術概念呈現(xiàn)全方位、全過程、人性化、標準化和績效導向的發(fā)展趨勢。結合工作實際,教育技術工作應該包含應用信息技術、科學實驗技術等進行教育教學設計、資源開發(fā)和各種有成效的教學活動。因此,信息技術和科學實驗等與教育技術之間不能簡單地劃等號。

第三,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人們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構建和解釋現(xiàn)實,個人世界是用自己的頭腦創(chuàng)建的。因此,現(xiàn)代教學理論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在這種理論的影響下,情境化教學活動變得十分重要。因而,計算機、網絡化和多媒體等為改進教學效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可以通過技術展現(xiàn)客觀場景,強化學生的主觀感受;可以通過展示事物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揭示復雜的原理;可以彰顯事物關鍵的特征,加深學生的知覺印象;也可以化靜為動,由淺入深,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的觀點和系統(tǒng)的觀念。

第四,根據(jù)教育技術的定義和當前我國課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技術工作必須實現(xiàn)三個轉變:教育技術應該從知識教學的從屬地位轉變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教育技術應該從驗證結果為主走向探究、理解科學的本質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技術裝備應該從單一的器物性裝備走向教學情景設計與教學案例設計為主的創(chuàng)設、管理和使用技術的過程和資源。

系統(tǒng)籌劃,彰顯教育技術的核心價值

一、從當前基礎教育的任務出發(fā),彰顯教育技術的核心價值

基礎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投入保障機制的普遍建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成為我們的重要戰(zhàn)略任務。著力解決基礎教育“均衡、素質、公平、質量和協(xié)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已經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而教育技術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支撐和推進作用。

首先,信息素養(yǎng)與科學素養(yǎng)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領域和內容,科學及技術應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和嶄新的課程內容;其次,技術可以讓優(yōu)質教育資源超越時空界限,可以實現(xiàn)遠程教育或教學互動等;再次,技術更可以支持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從當前基礎教育的需要出發(fā),浙江省目前正在打造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運用信息技術建設和完善學籍管理系統(tǒng),創(chuàng)建信息化的學生成長記錄方式,創(chuàng)建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育管理新模式。

二、從新課程目標出發(fā),彰顯教育技術的核心價值

我國中小學新課程改革課程設置(如圖1、2)中有8個學習領域,其中普通高中有16個學科,初中與小學有13個學科。

分析這些科目,從教育技術與課程的關系來看,中小學課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科學、技術和綜合實踐活動課(高中占課程總量的43.8%、初中和小學占23.1%);另一類為其他課程。這兩類學科的價值目標各有特點。

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面兩類課程與教育技術的主要關系不同。前者把技術本身當做一個學習領域,其理念是提高學生的科學和技術素養(yǎng),例如信息技術課程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通用技術課追求的價值是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無論是信息素養(yǎng)還是技術素養(yǎng)都具有四個維度,即情感、知識、技能和倫理。而其他學科,比如語文與教育技術的主要關系為更多地將教育技術作為學習工具,通過工具實現(xiàn)教學變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營造情景、增強感受等。

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主要由科學、技術和綜合活動實踐學科來呈現(xiàn)。

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者必須明確裝備一個通用技術教室與裝備一個班級多媒體兩者的要求具有本質的不同。班級多媒體更多地是應該思考如何提供恰當?shù)娘@示設備、足夠的穩(wěn)定性和操作上的便利、持久耐用。而開設通用技術課程是設立一個技術學習領域,形成新的課程形態(tài),裝備時必須注重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的情景創(chuàng)設;必須注意這門學科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必須充分認識技術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造,認識這是一門以創(chuàng)造為核心的課程;同時也要注意到技術是人類文化財富的一種積累形式,任何技術在凝結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體現(xiàn)科學性的同時,都攜帶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體現(xiàn)著一定的人文特征。

三、從新技術新裝備出發(fā),彰顯教育技術的核心價值

遠程網絡可以支撐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多媒體設備可以重現(xiàn)知識的發(fā)生過程、數(shù)碼顯微鏡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瀏覽微觀世界、數(shù)字傳感器可以無比精確地延伸學生的感觀、探究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3D制作可以虛擬現(xiàn)實與特定教學情景匹配,為學生創(chuàng)設全新的感觀環(huán)境。學生對自然的感觀具有超文化特征,新技術和新裝備應用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與特定的情景與案例相結合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四、從借鑒國外經驗出發(fā),彰顯教育技術的核心價值

國外有很多開發(fā)和應用教育技術的成功經驗。2009年,筆者曾經赴英國考察,英國國王學校的教育技術裝備和實驗教學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舉三個例子。

例一:英國國王學校法拉利實驗室中的能量轉換實驗。

電熱水器通過傳感器連接電腦,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電能轉化為熱能過程中的效率問題。

例二:教學樓主鋼梁上安裝了一個受力傳感器,壓力信息通過電腦處理在教學樓走廊顯示,學生可以實時觀察教學樓的主鋼梁承受的壓力是多少,進而可以比較出下雪天、下雨天、晴天鋼梁承受的壓力有什么不同。

例三:國王學校在學校周圍安裝了噪聲和空氣質量傳感器,通過網絡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項目學校進行聯(lián)網,學生可以在實驗中對各地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疾飚斕?參觀者在國王學校電腦上就看到了香港中環(huán)地區(qū)實時的超聲和空氣質量與國王學校的情況對比,感受非常深切。

參觀結束后,筆者對國內學校與英國國王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差距進行了反思。近幾年,浙江省很多學校也裝備了很多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大都存放在實驗里面,由于沒有創(chuàng)設具體的實驗環(huán)境,一般比較難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為此,我們有必要從教育技術的定義和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出發(fā),去思考教育技術如何在實踐中彰顯核心價值的問題,不能只是把設備當做器物簡單地裝配起來,而要積極地將其應用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在創(chuàng)設、管理和應用中找到有效的實現(xiàn)方式。目前我們的政府招投標過程中,企業(yè)往往通過最低價中標,原因在于大家只是注重了裝備的器物性,沒有注意到技術與教學的結合,缺乏情景設計與案例開發(fā)。

五、從教育技術管理體制改革出發(fā),彰顯教育技術的核心價值

2004年,浙江省開始實施農村中小學書香校園工程,由政府出資為農村中小學校配備圖書。最初,我們只是把這項工作簡單地理解為圖書配備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逐步發(fā)現(xiàn),圖書采購需要組織專家、學生代表選書、編制圖書推薦目錄,需要由2 800多所農村學校自主選擇適合學校需要的圖書,而這些工作靠傳統(tǒng)的工作方法是無法完成的,于是我們組織技術人員編制選書軟件實現(xiàn)了圖書選擇的信息化管理。圖書配備好后,還需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讀書活動,需要推廣優(yōu)秀的閱讀指導課擴大工程效益,我們又組織學校拍攝優(yōu)秀課例,上傳到浙江教育資源網,供各地教師共享。與此同時,為使廣大學生真正樂讀書、讀好書,我們還倡導學生通過教育博客自己的讀書筆記,并在廣大中小學校逐步推廣建立數(shù)字圖書館。

書香校園工程的開展,從最初的“配書”這樣一個簡單的物理性工作,逐步開拓、發(fā)展到了信息化工作,涉及到了現(xiàn)行的裝備管理、電化教育和信息化管理體制等問題。而現(xiàn)行體制把教育技術的裝備與使用工作嚴格地定位給幾個部門或幾批人去做,往往容易背離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管理和應用”的本質屬性。因此,我們還應該從教育技術管理體制的改革出發(fā),彰顯教育技術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