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脊柱運動鍛煉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脊柱運動鍛煉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脊柱運動鍛煉方法

第1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1,在該病患者中,20~30歲的男性占多數(shù),其中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4~10倍。

2,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有緩慢持續(xù)進展性的下腰部疼痛。在該病的早期,患者可自覺下腰部脊柱周圍疼痛、活動不靈,且有僵硬感(尤其在晨起后),也可在脊柱的兩側出現(xiàn)交替性的坐骨神經(jīng)痛。該病患者在臥床休息后其疼痛癥狀也不會有明顯的緩解。

3,晚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大部分或全部脊柱會呈強直狀態(tài)(呈圓背樣畸形)。雙髖關節(jié)受累的該病患者可出現(xiàn)行走不便、上下樓困難和不能下蹲的情況。

4,為該病患者查體時可發(fā)現(xiàn)其腰椎的生理前凸不明顯,伸屈活動受限,脊柱兩側有壓痛?;颊咚龅摹?”字試驗、骨盆分離試驗和骨盆擠壓試驗均會呈陽性。若患者的胸椎受累,該患者在做胸廓運動時會明顯受限,其肺活量也會相應地減少;若患者的頸椎受累,其下頦部可與胸部相貼,該患者張口時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5,約有80%的該病患者在病變的活動期經(jīng)化驗檢查會出現(xiàn)血沉增快和類風濕因子呈陽性的情況,其人類白細胞抗原B27(HLA~B27)的陽性率在90%以上。

6,為該病患者做x線檢查時一般會發(fā)現(xiàn)其骶髂關節(jié)下2/3處有異常改變。在該病的早期,患者的骶髂關節(jié)會出現(xiàn)被侵蝕的情況:在該病的中期患者的關節(jié)間隙會變窄、關節(jié)邊緣會呈鋸齒狀;在該病的晚期患者的關節(jié)間隙會消失。此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做X線檢查時還會發(fā)現(xiàn)其他一些病變,如骨質疏松、小關節(jié)間隙模糊、關節(jié)囊鈣化、韌帶骨化、腰椎的生理前凸消失或出現(xiàn)后凸等。

目前,臨床上尚無徹底治愈強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治療該病的目的主要是緩解疼痛、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運動功能,防止受損的關節(jié)發(fā)生畸形改變。一般情況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可首選藥物療法,使用較多的藥物有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如消炎痛、扶他林等),同時還可以通過干擾電、調制中頻正弦電等物理療法來緩解疼痛。病情穩(wěn)定、疼痛不明顯的該病患者可以適當?shù)貐⒓右恍w育活動,如游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網(wǎng)球等。其中游泳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最理想的鍛煉項目。病情較重的該病患者須在用藥治療的同時重視受累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下面就介紹幾種適合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方法

1,脊柱的后伸鍛煉:該項鍛煉包括:①做俯臥撐運動:患者可俯臥,雙手掌著地,雙肘屈曲,兩腿自然伸直,兩腳尖點地。然后伸直雙臂撐起身體,同時上身向上抬起。挺胸仰頭??芍貜妥?2~16次;②做“船形”運動:患者俯臥,兩臂伸直于體側。然后將雙臂和雙下肢伸直并用力地向后上方抬起,同時挺胸抬頭??芍貜妥?2~16次。

2,胸廓的擴張鍛煉:患者一方面要進行規(guī)律性的呼吸鍛煉同時做上背部的伸展體操。患者可重復地做雙臂外展擴胸和雙臂上舉擴胸運動,在做雙臂外展擴胸和雙臂上舉擴胸運動的同時吸氣,在雙臂還原時再呼氣,以保持較大的肺活量。此動作可重復做20~30次。

3,四肢關節(jié)的鍛煉:該項鍛煉主要是以髖關節(jié)、肩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的活動為主。其中髖關節(jié)的活動主要是指扭胯運動;肩關節(jié)的活動主要包括肩部上聳活動和肩胛內收活動;膝關節(jié)的活動主要是指下蹲運動。

第2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關鍵詞:脊椎旋轉復位術;功能鍛煉效果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最為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也是腰腿痛疾病中最常見一種。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上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腰背部鈍痛,如平臥則疼痛減輕,如站立則疼痛加劇,一般情況下,患者還是能行動自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少則2 w,長則數(shù)年[1]。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上手術治療非常少,通常采用非手術的治療方法,輔助功能鍛煉,效果明顯。我院2014年2月開始采用脊椎旋轉復位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同時輔助功能鍛煉,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月~12月收治的脊椎旋轉復位術患者1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42.3±5.8)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病程(2.1±1.2)年;臀肌萎縮5例,脊椎側彎3例。所有患者都有腰痛,且們有下肢痛,通過直腿抬高試驗,抬高角度均

1.2脊椎旋轉復位法 所有患者使用生物力學原理,將椎移排正,恢復至正常解剖位置,對位錯縫的關節(jié)突關節(jié),恢復椎體間力的平衡。所有患者實施脊椎旋轉復位法兩周后開展功能鍛煉,每個項目交替時行,30 min/次,2次/d。

1.3功能鍛煉 ①床上鍛煉:直腿抬高鍛煉股四頭肌,飛燕點水式背伸鍛煉,仰臥位梨狀肌舒縮鍛煉,仰臥位拱橋式背伸肌鍛煉。②地面鍛煉:脊柱小角度前屈、后伸、側彎、旋轉、環(huán)轉腰部活動,站挺胸運動,起蹲運動。③器械鍛煉:包括關節(jié)康復訓練,肢體訓練,平衡訓練等等,此鍛煉在康復室進行。

1.4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患者的腰椎活動度、直腿抬高、脊柱側彎和肌萎縮等癥狀和體征。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當數(shù)值P

2結果

功能鍛煉30 d后,16例脊椎旋轉復位術患者中腰椎活動度正常的有14例,占比87.50%;直腿抬高>70°的有16例,占比100%;脊柱側彎消失的有4例,占比25%;肌萎縮恢復的有4例,占比25%,功能鍛煉對脊椎旋轉復位術后患者的康復起關鍵作用,見表1。

3討論

腰椎間盤是人體組織中最易發(fā)生退行性變的部位。腰椎間盤突出后破壞了原來脊柱及椎間力的平衡,造成脊柱內外平衡失調。椎間盤和關節(jié)突關節(jié)是脊柱運動的基礎。在脊柱處于任何時,椎間盤髓核的張力,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壓力和周圍韌帶的張力,都是相互平衡地保持椎間關節(jié)的穩(wěn)定,構成脊柱的內平衡。脊柱內外平衡的協(xié)調一致是勝任人體各種功能活動的重要前提[2]。由于勞損和退行性變破壞了脊柱的內外平衡,導致病損部位解剖位置發(fā)生微細變化,是產(chǎn)生損傷退行性變性脊柱疾病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的病理基礎。脊柱周圍的肌力低下,對脊柱保護作用不足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功能鍛煉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后期康復的主要措施。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的局部及遠處放射痛,主要是神經(jīng)根傳導特性的損害和神經(jīng)根營養(yǎng)的障礙所致[3]。功能鍛煉時,血液循環(huán)加速,大量的血液流向肌肉,血流發(fā)生明顯重新分布,既有助于稀釋致痛物質濃度,又能帶走致痛物質,加速代謝產(chǎn)物排泄。其次,功能鍛煉可增強腰背肌力,糾正不良姿勢,改善腰背柔韌性和調整局部肌肉的肌張力,特別是對脊柱內外平衡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有助于恢復脊柱的生理曲度,促進損傷組織的恢復,改善肌肉萎縮、肌力下降等病理現(xiàn)象,使腰背肌起著肌肉夾板作用,有利于腰背功能的恢復。

本組研究中脊椎旋轉復位法后,雖然癥狀有所改善,但不是非常明顯。而通過功能鍛煉30 d后,16例脊椎旋轉復位術患者中腰椎活動度正常的有14例,占比87.50%;直腿抬高>70°的有16例,占比100%;脊柱側彎消失的有4例,占比25%;肌萎縮恢復的有4例,占比25%,功能鍛煉對脊椎旋轉復位術后患者的康復起關鍵作用。對脊椎旋轉復位術后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以改善患者各項癥狀與體征,預防復發(fā)。

參考文獻:

[1]閆保平.功能鍛煉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脊椎旋轉復位法療效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6,10(3):26-28.

第3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關鍵詞】 學齡期 兒童 強直性脊柱炎 康復護理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基因位點突變所致的慢性骨關節(jié)疾病,以侵犯骶髂關節(jié)為主,逐漸累及整個脊柱,最后導致脊柱彎曲、僵直失去功能,早期表現(xiàn)為下腰背及單側或雙側下肢關節(jié)周圍的肌腱起止點的疼痛,伴有困倦乏力,貧血癥狀,活動受限,晨僵,翻身困難,起床費力,少數(shù)可伴有發(fā)熱,男患兒發(fā)病多見,如治療不當,不僅可使患兒致殘,對家屬和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護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作者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通過對患兒的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和飲食指導,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均為男性,年齡8~15歲,平均10.8歲,有遺傳傾向7例,均有髖關節(jié)、下肢大關節(jié)受累,腰椎活動受限,行走不便,晨起癥狀明顯,活動后減輕,臨床特點為HLA-B27PCR測定陽性,但它對疾病預后并無可靠的指導意義[1],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急性炎癥期均有C-反應蛋白的升高,血沉增快,X線攝片示單純骶髂關節(jié)受損5例、單純髖關節(jié)受損3例、骶髂關節(jié)、髖關節(jié)均遭破壞4例。

1.2 治療方法 均采用藥物加物理療法,口服藥物為消炎痛75mg、阿司匹林0.6~0.9g、復方雷公藤4~5片,3次/d;常用的物理療法有礦泉水浴,電透療法,音頻或超短波治療,3次/d,20min/次,15d為1個療程,每療程間隔時間為3~4d,12例患兒中治療時間最短2個療程,最長84d。

1.3 療效評價標準[2] 痊愈:臨床癥狀完全緩解,腰椎定向活動無受限;有效:臨床癥狀緩解,腰椎定向活動部分受限;無效:臨床癥狀存在,腰椎定向活動受限。

1.3 結果 本組12例中,痊愈5例、有效7例。

2 康復護理

2.1 心理護理 (1)16歲以前發(fā)病的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簡稱AS)稱為幼年型強直性脊柱炎(juvenile-ankylosing-spondylitis.簡稱 JAS)[3],此患兒進行心理護理具有特殊性,主要是由于發(fā)病年齡小,多數(shù)處于青春前期,無論生理還是心理均尚未發(fā)育成熟,疾病對其身心造成的損害較成人嚴重,而且疾病的承受能力差,理解能力低,故在宣教過程中必須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詳細地講解;同時必須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因患兒年齡小,父母一般均非常焦急,對患兒表示溺愛,因此必須指導家長正確地配合,以取得滿意的療效。在護理過程中,還應密切觀察患兒的言語、行為、動作變化,加倍地關心,理解和愛護他們,取得信任和配合。(2)激發(fā)患兒的積極進取精神 在不影響患兒休息的情況下,鼓勵患兒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如繪畫、書寫、折紙、下棋等活動,對他們所取的成績給予表揚,并設立宣傳欄張貼以示鼓勵,使其有成就感,為患兒營造一個充滿溫馨友愛的環(huán)境。

2.2 康復訓練 青少年的骨骼和肌肉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階段,盡早地進行功能鍛煉可預防并發(fā)癥和后遺癥的發(fā)生?;顒討从媱澭驖u進,屈膝、屈髖、轉頭或轉體,擴胸,游泳活動最佳,根據(jù)個人情況采取適當?shù)倪\動方式和運動量,在鍛煉前先行按摩以松弛椎旁肌肉,以免肌肉拉傷,鍛煉同時可配合理療和水浴。(1)臥位:指導患兒盡可能仰臥,睡硬板床、低枕。明確因疼痛而臥床不起,只能使病情進展加速,導致關節(jié)肢體廢用性萎縮,因此,要采取積極主動的鍛煉,減輕脊柱及關節(jié)的畸形程度。(2)游泳及擴胸運動:①游泳:水溫宜適宜,不宜過冷;游泳既有利于四肢運動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AS最適合的全身運動。②擴胸運動:收腹挺胸行深呼吸,擴胸訓練。(3)頸腰椎活動:頸椎活動:頭頸部緩慢做左右側屈、前屈、后伸、旋轉運動;腰椎活動:站立彎腰、左右旋轉、后伸、臥位三點式、五點式挺腰和飛燕式鍛煉;下蹲活動:屈膝下蹲、站起鍛煉;50次/d。(4)由于患兒年齡小,自制力差,常不能主動鍛煉,故在這個階段,醫(y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兒及家長溝通,有條件者或年齡過小者可由家長陪同指導鍛煉。(5)運動初期8例患兒出現(xiàn)肌肉,關節(jié)酸痛及不適,特別是年齡較小者耐受力更差,其中7例作短時間休息后即恢復。1例疼痛持續(xù)2h以上不能恢復,表明運動過度,予減少運動量和調整運動方式。

2.3 飲食指導 飲食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fā)病,病情發(fā)展,康復均有關系,強直性脊柱炎的發(fā)病和腸道感染有關,故飲食要有規(guī)律,且注意衛(wèi)生,防止腸道感染;宜食辛辣之品[4],因其具有抗風濕祛寒邪的作用,如辣椒、花椒、大料、茴香、大蒜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大蒜具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適當進食可預防病毒感染,腸道感染。忌煙酒之品;宜食豆類和果實類食品,同時多食富含鈣、鐵的食物,如牛奶、菠菜、水果、瘦肉等,可改善患兒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提高機體抵抗力,也補充了青少年成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

參考文獻

1 王永明,李茂強. 強直性脊柱炎護理新觀點.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2):58~59.

2 孫黎娟,馮玉,魏琴.體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觀察.職業(yè)與健康,2003,3(19):120~121.

第4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 探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護理問題及如何給予實施有效地護理措施。方法 對50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心理、用藥指導、功能鍛煉、預防感染和飲食各方面,實施具體的護理措施,并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不同,進行有側重點的、針對性的護理。結果 通過及時有效的護理及積極治療,患者病情得以好轉和控制。結論 實施有效的個體化護理,對控制癥狀,防止畸形,降低復發(fā)率、致殘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治療;功能鍛煉;護理;體會

強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軸關節(jié)病變?yōu)樘卣鞯囊环N病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臨床上以彎腰痛、脊柱畸形強直、彎腰活動障礙為主要特征。隨著病情的進展,最終可導致脊柱關節(jié)活動受限,功能逐漸喪失[1]。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其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炎癥,緩解癥狀,控制病情的發(fā)展,保持關節(jié)功能,防止出現(xiàn)畸形。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患者做好各項護理工作,是使病情得到控制的關鍵。我科自2008年3月―2010年6月共收治強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經(jīng)過有效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病情均得以好轉和控制。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14~36歲,平均25歲。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關節(jié)酸痛、腰背痛、脊柱活動不利,晨起癥狀明顯,活動后減輕。所有患者均符合強直性脊柱炎1984年紐約診斷標準。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強直性脊柱炎好發(fā)于青壯年男性,20歲左右是發(fā)病的高峰期。這些患者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很有可能致殘。強直性脊柱炎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患者往往會悲觀失望,意志消沉,思想負擔重。另外,強直性脊柱炎起病早期往往癥狀輕微,容易被忽視,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導致不良后果的出現(xiàn)。,強直性脊柱炎除脊柱、關節(jié)受累外,還可累及心、肺、眼、腎臟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本組30例患者出現(xiàn)自卑、焦慮、多疑、失望、抑郁等負面影響。因此,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必須準確把握患者的各種心理狀態(tài),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本病的有關知識,宣傳治療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對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治療和預后有所了解。并指導其重視疾病,正視心理問題,學會自我調整來保持樂觀的情緒,正確處理與社會、單位和親人的關系,使患者能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疾病。同時,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是個漫長的過程,病人出院后還需按時隨訪復診,這個過程稍有不慎會導致前功盡棄。醫(yī)護人員要幫助患者對該病予以足夠的重視,充滿信心,積極配合。經(jīng)過精心的心理護理,本組所有患者均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并能按時門診隨訪復診。

2.2 用藥指導 幫助患者了解藥物的作用、注意事項和可能發(fā)生的副作用及其處理方法,以免發(fā)生不必要的用藥中斷或發(fā)生不良后果。非甾體類抗炎藥能減輕關節(jié)、肌肉疼痛,起效快,是應用最廣泛的藥物,可作為治療疼痛和晨僵的一線藥物[2]。但不能控制疾病本身的過程。常用藥物有西樂葆、扶他林等。常見副作用為消化道反應。應注意飯后立即服藥,不能同時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的藥物,以免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有消化道潰瘍及出血病史的病人應慎用,可選用特異性COX-2抑制劑[3]。柳氮磺胺吡啶主要副作用為消化道癥狀,偶見皮疹及血液系統(tǒng)、肝臟、肺部損害,故肝病患者慎用,為減輕癥狀,可以從小劑量開始使用。用藥期間定期復查肝腎功能,以防藥物損害。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等慢作用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或阻止疾病的進展。MTX的副作用主要為胃腸反應,其他如骨髓抑制、口腔炎、脫發(fā)、頭痛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較少見。所有副作用于停藥后均可恢復?;颊咴谶M行藥物治療時,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血象。合理使用以甲潑尼龍為代表的糖皮質激素,在疾病急性期能迅速消除關節(jié)腫脹,減輕疼痛和晨僵,但不能阻止關節(jié)破壞,不能改善病變的發(fā)展。本組有一19歲女性患者因害怕使用激素后引起外貌及體形變化而私自減藥,后被護士查房后發(fā)現(xiàn),及時給予了護理干預,告知其不規(guī)律用藥可引起很多不良后果。后經(jīng)過勸導和心理護理,該患者在以后的治療中一直積極配合。

2.3 功能鍛煉 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正確有效、適度的機體功能鍛煉,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取得更滿意的效果。如:床上伸展運動、膝胸運動、貓背運動、腹部運動、轉體運動、轉頸運動和擴胸運動。根據(jù)患者受累關節(jié)的部位不同,而選擇適合患者的訓練方法。每天訓練3-4次,時間安排在起床后、午睡前、晚飯后、睡覺前各1次,每次訓練20~30min。訓練強度以患者感覺輕度疲勞為宜。根據(jù)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采用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的方法。個別患者因疼痛而臥床不起,不愿活動,這樣只能使病情進展加快,醫(yī)務人員應做好充分的解釋工作。另外,散步、游泳、太極拳、氣功等,均可達到鍛煉的目的。應指導患者認識正確行為的重要性,如為維持脊柱的功能位,患者應仰臥睡硬板床,枕頭的高度以能保持頸椎的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于增加上胸椎后突為度,一般8-12cm左右,枕頭盡量放在頸中段,枕部應盡量少枕枕頭,不能在膝關節(jié)下墊枕[4]。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坐、行、立的姿勢,坐位時盡可能挺直并坐垂直的硬靠背椅,坐或站立時不要彎腰屈背并經(jīng)常變換位置;看書、讀報時要使書報與視線保持平行高度,避免頸椎久仰、久俯[5]。疾病活動期應減少活動,適當休息,不要長時間墊高疼痛部位;避免長期彎腰工作;避免脊柱負重和創(chuàng)傷,如提重物等,以免造成脊柱畸形。

2.4 預防感染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紊亂;在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中,往往需要使用如SASP、MTX等免疫抑制劑和腎上腺皮質激素,藥物的副作用會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并發(fā)感染。應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注意保持口腔和皮膚的清潔衛(wèi)生,保持居室清潔,把好病從口入關,預防感冒,鼓勵患者每日進行擴胸運動,進行深呼吸。對不能自理的患者應注意經(jīng)常翻身拍背,同時督促患者做深呼吸、咳嗽,以提高肺活量。醫(yī)護人員進行醫(yī)療護理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以免發(fā)生局部或全身感染。如有感染癥狀時要及時進行治療。

2.5 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進食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多進食肉類、蛋類、奶類、蔬菜、水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煙等食物。飲食宜多樣化,保持營養(yǎng)均衡。3 體會防治本病的關鍵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早、中期的病變有相當部分是可以避免的,甚至是可逆的。在治療過程中加強臨床觀察和護理,及早發(fā)現(xiàn)和處理存在和潛在的問題,實施有效的個體化護理,對控制癥狀,防止畸形,降低復發(fā)率、致殘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兆申,梅長林.內科學與野戰(zhàn)內科學.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2:803-804.

[2] 肖征宇.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進展.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71-74.

[3] Cornell T.Professional Nurse,2004, 19(8): 431-432.

[4] 熊恩富.強直性脊柱炎的康復治療.中華臨床康復,2002,7(13):191.

第5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從事文字工作的小鄧,平時走路有點彎腰,而且越來越明顯,同事們有時開玩笑說:“你這樣拼命工作,腰都累彎了?!泵鎸ν碌脑挘∴嚳偸且恍Χ^??勺罱偢杏X手麻、胳膊麻、渾身沒勁,癥狀越來越嚴重。不得已到醫(yī)院檢查,接診醫(yī)生說,這是脊柱變形的早期癥狀,是后突駝背。脊柱包括頸椎、胸椎、腰椎、尾椎,其中頸椎、腰椎因其活動度大、靈活性強,是最易受傷發(fā)病的地方,如頸椎、腰椎勞損等,脊柱變形中一般后突駝背最常見,而脊柱側彎的不多。

長期彎腰低頭是最常見誘因

上班族,長期伏案工作、久坐、長期保持一種姿勢,尤其是長期從事電腦操作、教師、司機、煤炭工人等職業(yè)的人,長期彎腰、低頭,會導致脊柱長時間保持前弓的狀態(tài),腰背部肌群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就易出現(xiàn)頸椎、腰椎勞損。早期的癥狀多是頸椎的疼痛和不適,嚴重的脊柱失代償狀態(tài)下,可導致脊柱變形,如脊柱后突駝背和脊柱側彎。脊柱的變形壓迫神經(jīng),從而出現(xiàn)背疼、腰疼伴有腿疼,甚至大小便失禁,晚期可能導致癱瘓。很多人不太注意早期癥狀,不注意坐姿,有些上班族沒有地方午休,干脆趴到桌上、躺在車里睡,這些不當?shù)淖藙菀彩菍е录怪冃蔚闹饕颉?/p>

脊柱變形最好先保守治療3個月

脊柱變形影響到生活質量,就應及早到醫(yī)院治療。治療的方法,可通過牽引、按摩、理療、鍛煉、藥物等保守治療,而一些保守治療3個月效果不明顯的就需考慮手術治療了。

上班族久坐、運動少,是發(fā)生脊柱變形的主要原因。應注意良好的工作方式,盡量避免脊柱長期處于張力狀態(tài),上班時保持正確的坐姿,30~40分鐘站立休息一會兒,或做往后伸腰動作,緩解疲勞,避免長期低頭,下班后多鍛煉,如游泳、倒走都是很好的緩解脊柱疲勞的方式。

腰部最好的運動是游泳,通過游泳,強健和加大肌肉的力量平衡,調節(jié)骨骼的力量。有腰部不適感和明顯腰疼的人,試圖通過練瑜伽的方式得到改善,但有時卻得到相反效果。因為如果已經(jīng)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癥,只是癥狀不嚴重,或者已經(jīng)有潛在病變,瑜伽只能加重癥狀。

緩解脊柱疲勞不妨試試以下幾個動作:

“拱橋”運動:久坐人群的整個頸椎、腰椎都是異常彎曲的。做仰臥起坐時,用手扶著頭部,依靠腹肌力量,把上半身帶起來,整套動作無疑會加重腹肌的彎曲程度和頸椎、腰椎的緊張感。如果運動不當,非但不能改善身體肌肉、骨骼的負荷狀況,還可能加重骨骼病變。而“拱橋”運動的動作要領是臉朝上,用四肢撐起身體,抬高臀部,能起到松弛頸椎與腰椎的作用。

爬行運動:兩手和兩腳尖著地,像嬰兒一樣在地上爬行,距離和速度可量力而行,每天堅持1~2次,每次10~15分鐘。

打滾運動:每天休息時可平躺在硬板床上,讓身體完全放松,在床上打幾個滾。

打太極拳:太極拳要求以腰為軸帶動四肢,使腰部始終保持自然舒適直豎狀態(tài),雖對脊柱變形沒有直接的治療作用,但能很好地改善脊柱疲勞。

第6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關鍵詞:核心穩(wěn)定性核心力量訓練訓練方法

一、核心穩(wěn)定性提出及其內涵

核心穩(wěn)定性與核心力量訓練是一種新興的現(xiàn)代體能訓練方法,最初用于醫(yī)學康復領域,近些年又用到健身和運動訓練中。在20世紀60年代初,Holdsworth 就研究過脊柱穩(wěn)定性與脊柱結構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立了脊柱二柱理論(即前柱和后柱)。1972年Rood根據(jù)脊柱周圍肌肉功能的不同,將附于脊柱的肌肉劃分為穩(wěn)定肌和運動肌兩類。80年代早期,Denis提出了三柱理論,即前柱、中柱和后柱。2000年運動醫(yī)學專家willson等認為人體核心由腰、骨盆和髖關節(jié)的肌肉組織構成,其穩(wěn)定性可以預防脊柱彎曲受傷,提高脊柱部位的平衡能力。以上所有研究成果都是應用到損傷的預防與康復領域的,而2006年kibler把核心穩(wěn)定性引用到了競技運動訓練中。從生理解剖學的視角考慮,人的身體“核心”區(qū)域是指骨盆、髖關節(jié)和脊柱及其所涵蓋的肌肉群。具體是指人體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間的區(qū)域。它們所處的位置是人體上下肢結合的部位,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在運動訓練、身體活動過程中,基本上所有的運動都是通過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將力量作用于外部物體,使器械或人體自身產(chǎn)生能量運動。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無論是在競技體育運動中還是在日常身體鍛煉中,人們一直將人體力量訓練的重點放在上下肢,忽視或放棄了軀干部位的肌肉力量的鍛煉。如今這種以往用來康復和健身的力量訓練方式,擴展到競技體育運動的領域中,并在體育訓練研究過程中提出了“核心穩(wěn)定性”問題。這里“核心穩(wěn)定性”是指在運動中控制骨盆和軀干部位肌肉的穩(wěn)定姿態(tài),為四肢運動創(chuàng)造支點,并協(xié)調上下肢的發(fā)力,使力量的產(chǎn)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化。

二、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原理

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神經(jīng)――肌肉本體感受控制機制原理的研究。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是在動態(tài)的核心穩(wěn)定肌的本體感受性訓練的同時進行的核心運動肌的力量訓練,這種訓練摒棄了傳統(tǒng)力量練習中借助穩(wěn)定的外力支撐身體的弊端。通過神經(jīng)肌肉功能不斷調整自身的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實現(xiàn)穩(wěn)定肌群功能能力提高的同時使運動肌力量也有所提高。

三、核心穩(wěn)定性的生理機制分析

人體的運動是多關節(jié)與多肌群參與的全身運動,在運動中如何將不同關節(jié)的運動和肌肉收縮整合起來,形成符合專項力學規(guī)律的肌肉運動鏈,為四肢末端用力創(chuàng)造更有效的運動效果,是所有運動項目共同有待提高的途徑之一。盡管人體核心區(qū)域的肌群不像上下肢那樣直接完成人體運動,但它們的穩(wěn)定收縮可以為四肢肌群建立支撐點,提高其收縮能力,同時還可以協(xié)調不同肌群之間的運動,加快力的傳導,提高運動的效能。

四、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的主要作用與功能

主要作用:穩(wěn)定脊柱、骨盆;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和平衡力;提高運動時由核心向上下肢及其它肌群的能量輸出;提高上下肢與動作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和工作效率;預防運動中的損傷;對力量有傳遞、組合和控制功能,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身體的變向和位移速度;對運動技術具有關鍵的支持作用。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運動項目中,對運動中的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著穩(wěn)定和支持功能。這也是由其所處身置及其肌群所儲備能量所決定的。從身置分析,核心部位是應最接近身體重心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整體發(fā)力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對上下肢的協(xié)同用力起著樞紐作用。

五、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的方法

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應該是兼顧深層穩(wěn)定肌和表層運動肌在內的力量的訓練。,由于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是全身整體性的、多肌群在多個維度內同時參與的,同時力量訓練中加入了不穩(wěn)定因素,促使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中出現(xiàn)了多種訓練方法。練習方式上有如下特點:不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縮而且強調兩端固定的靜力性收縮;運動方向上不僅進行一維運動,而且重視兩維和三維運動;核心穩(wěn)定力量的負重較輕。

(一)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單人力量練習。例如仰臥挺髖、仰橋、單臂俯撐控腹、腿臂交叉兩頭起等。這類練習適用于核心力量訓練的初級階段,能使運動員體會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身體控制力。

(二)借助單一器械進行的力量練習。例如平衡板、彈力繩、瑞士球、平衡球、懸吊繩。在這種方法中主要是在不固定軌跡的訓練器械上進行的力量訓練。此方法可有效調動人體軀干部位深層肌肉參與運動,并在運動中控制身體始終保持正確的運動姿態(tài),從而摒棄了傳統(tǒng)力量訓練中練習時借助外力支撐軀體的弊端。

(三)使用綜合器械進行練習。例如單、雙腳站立于不穩(wěn)定器械上,同時做各種上肢持輕器械舉、推、拉、下蹲、軀干扭轉等多種練習方式。這種破壞平衡性力量訓練是通過自身調整不穩(wěn)定的身體狀態(tài),達到訓練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體感覺的一種練習方法。這種練習既可提高相應練習肌群的力量水平和本體感受能力,又可激活核心肌群參與運動的比例。

(四)阻斷視覺感知狀態(tài)下的各種身體平衡練習。這種練習方法主要是為了鍛煉人的肌肉本體感受控制能力。人體在阻斷視覺感知或無參照物情況下若要保持身體平衡,主要依賴肌肉的控制。例如睜眼或閉眼的屈膝單腿站立或蹲起,就能很好的鍛煉核心肌群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也可逐步增加難度,例如站立或蹲立在瑞士球上做同樣動作。

(五)我國傳統(tǒng)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方法。其實在我國很多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訓練中就包含了很好的核心訓練方法。例如蒙古族的摔跤,其中憑借長時間的抱纏、投摔練習,能夠增強人體核心部位的控制力與穩(wěn)定性。武術中的扎馬步要求練習者收腰捻臀、下肢要穩(wěn),上體保持正直,是一種靜力性的核心力量訓練。太極拳要領中提出: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于意,發(fā)于腰,動于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從太極拳要領中就能分析出太極拳很重視身體核心區(qū)域的聯(lián)系,在提高呼吸肌能力,維持較好身體姿勢,體會身體核心肌群對力的傳導,以及訓練神經(jīng)―肌肉控制能力和本體感覺都起到良好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衛(wèi)星,李海肖.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

[2]彭云釗,秦子來,王攀,謝曉艷.武術專項力量訓練引入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院報,2009(3)

[3]王本杰.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2009(06)

[4]鄭偉濤,屈萍,石清,馬勇,李鐸.第十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9

[5]鄧萬金.核心力量的定義及作用機制探討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

第7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關鍵詞]脊柱骨折;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274.1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2(b)―072―01

脊柱骨折占全部骨折的5%~6%,多見于男性青壯年,可由間接或直接外力引起,如高處跌落、重物壓傷、火器傷等,病情嚴重者可致截癱,甚至危及生命。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58例脊柱骨折患者,經(jīng)積極治療及護理,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男47例,女11例;年齡19~36歲,平均37.4歲;職業(yè)分布:學生1例,干部3例,工人26例,農(nóng)民28例;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學8例,中學38例,大學7例;致傷原因:車禍傷40例,高處跌落傷6例,塌方擠壓傷12例。均采用手術治療,經(jīng)精心治療護理,患者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

2 護理

2.1 術前康復教育和訓練

2.1.1 心理護理脊柱骨折病情危急,患者及家屬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缺乏心理準備,對疾病及康復等問題難以正確認識,最突出的心理反應為焦慮和恐懼,甚至有瀕死感。對此,護理人員要主動關心患者,實施護理時,要操作規(guī)范、動作輕穩(wěn),給患者以安全感,并主動介紹同類患者成功的經(jīng)驗,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給予鼓勵,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1.2 訓練訓練床上大小便,正確使用便盆,以適應術后生活。俯臥位訓練,主要用于頸后路手術,本組17例患者在術中俯臥時間長,考慮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均予術前加強訓練使其適應。

2.2 術后護理

搬運患者時,要保持脊柱水平位,使身體在同一縱軸上,防止脊柱彎曲、扭轉,注意搬動時動作要一致。密切監(jiān)視生命體征和呼吸情況。本組術后1例患者出現(xiàn)了呼吸困難。當時觀察其頸部增粗,考慮為局部血腫壓迫所致,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給予氣管插管與呼吸機應用。終使患者轉危為安。此外應觀察患者吞咽及進食情況,對頸前路手術患者應采取適當措施減少呼吸道分泌物,除常規(guī)霧化吸入每日3次外,囑患者多食冰涼食物。以減少咽喉部充血或水腫。

2.3 并發(fā)癥護理

2.3.1 壓瘡脊髓損傷患者發(fā)生壓瘡后比一般人更難愈合,臥床期間應每2-4小時按摩受壓處,并檢查皮膚受壓情況,注意操作時動作輕穩(wěn),以防引起疼痛或加重脊柱損傷。本院采用氣墊床緩解局部皮膚受壓,效果良好,無一例發(fā)生壓瘡。

2.3.2 泌尿系統(tǒng)感染本組有43例患者留置導尿管,每日常規(guī)消毒尿道口2~3次,注意引流管位置不高于恥骨水平,并定時,拔除尿管后認真觀察排尿情況,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本組無一例發(fā)生泌尿系感染。

2.3.3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梗阻和感染是高位截癱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組5例高位截癱患者,術后因怕傷口疼痛及由于肋間肌和腹肌麻痹,故不敢咳嗽,因此應給予經(jīng)常翻身變換,并叩擊胸背部,以利排痰,減少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經(jīng)過上述護理后患者未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癥狀。

2.3.4 消化道功能紊亂患者脊髓損傷后,軀體神經(jīng)功能發(fā)生障礙,可出現(xiàn)一系列消化道紊亂癥狀。本組有30例出現(xiàn)腸鳴音減弱,排便次數(shù)減少,并有腹脹。對此應做好安慰解釋工作,飲食上給予易消化、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并采取腹部按摩,以刺激腸蠕動,同時囑大量飲水,促進排便。

2.3.5 中樞性高熱由于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紊亂。患者可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當患者體溫超過39℃時,給予冰袋、冰帽降溫,必要時輸液及藥物降溫。

2.3.6 血栓性靜脈炎患者長期臥床,活動少,下肢血液回流不暢,護理上應注意:可將一肢抬高15°~30°,踝關節(jié)做背屈運動,從而避免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靜脈炎的發(fā)生。本組病例均未出現(xiàn)此并發(fā)癥。

2.4 功能鍛煉分為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癱瘓的肌肉和關節(jié)進行被動運動,每日2次,每次30 min;未癱瘓的肌肉、關節(jié)進行主動運動。本組患者利用拉簧鍛煉上肢及胸背部肌肉,其方法有:挺胸背伸,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等。練習時護士在旁督促其循序漸進,避免操之過急。通過鍛煉,可促進患者全身血液循環(huán),預防并發(fā)癥,增強其生活自理能力,使之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第8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關鍵詞:脊柱結核手術;綜合護理;效果

隨著高層建筑的增多,低矮、潮濕的環(huán)境使肺結核的發(fā)病率呈不斷升高趨勢,脊柱結核的發(fā)病率也不斷攀升。目前,脊柱結核仍無很好的治療方法[1]。為提高脊柱結核手術的治療效果,本院自2011年開始對脊柱結核手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脊柱手術后的并發(fā)癥,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2例脊柱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有椎間隙變窄、骨質破壞,經(jīng)X線或MRI予以確診[2]。將4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例。其中觀察組男12例,女9例,年齡27-59歲,平均年齡(36.2±1.58)歲。觀察組男14例,女7例,年齡28~61歲,平均年齡(37.5±1.42)歲。所有患者均行脊柱結核病灶清除術。兩組患者人口學資料經(jīng)檢驗差異無顯著性特征(P>0.05)。

1.2方法 實施脊柱骨科常規(guī)護理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法。

1.2.1心理護理 脊柱結核患者由于病程長,癥狀重,治療消耗負擔較大,心理壓力較重,甚至部分患者因擔心手術后導致癱瘓等嚴重手術并發(fā)癥而害怕手術。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簡單講解脊柱結核手術的治療方法、治療目的,使患者對脊柱手術有所了解,并保持合適的心理預期。同時鼓勵患者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樹立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自覺、自愿接受手術治療,提高脊柱手術治療依從性,積極主動配合手術。

1.2.2術前準備 術前對患者病情、機體免疫狀態(tài)、營養(yǎng)等進行全面評估,調整好患者身體狀態(tài),提高患者抵抗力;指導患者完善各項術前輔助檢查,術前12 h囑患者進食水,常規(guī)備皮。脊柱手術采取俯臥位,告知患者術中配合方法,并指導患者鍛煉床上大小便。術日晨為患者安置導尿管。

1.2.3術后護理 手術后將患者平移至病床上,術后24 h內取平臥位,以壓迫切口,防止出血[3]。注意保持肢體功能位,防止發(fā)生足下垂。24 h后為患者翻身1次/2 h,注意同軸翻身,防止脊髓損傷、植骨體移位等[4]。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下肢血運及感覺、肌張力等,觀察神經(jīng)功能恢復情況。觀察切口情況,固定好引流袋,定時(1次/2 h)擠壓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觀察記錄引流物的顏色、量、性質。術后用0.2%的碘伏消毒液擦洗尿道口,防止尿道感染,1次/d。拔除導尿管前,定時夾閉尿管1次/4 h,然后放開,以鍛煉膀胱肌肉功能。

1.2.4術后康復鍛煉 術后第ld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收縮運動,在床上活動手、腳等關節(jié),3~4次/d,30min/次。并適當為患者按摩,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直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5]。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正確佩戴支具下床適當活動。

1.2.5健康指導 術后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忌食辛辣,注意膳食纖維的補充,保持大便通暢。術后臥床時間較久,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鼓勵患者咳嗽,防止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提醒患者遵醫(yī)囑按時、正確服用抗結核藥物。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度、肌力情況,對比切口愈合時間、平均住院天數(shù)及肢體周徑,采用Barthel指數(shù)評估患者上學生活能力。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時間等比較 觀察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平均住院時間(12.3±1.35、14.5±1.65)明顯低于對照組,肢體周徑明顯(35.9±5.68)cm高于對照組(P均

2.2兩組術后2 w及1年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兩組手術后2 w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差異無顯著性特征,術后1年觀察組評分(89.5±12.4)明顯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脊柱結核常由肺結核發(fā)展而來,常累及多個椎體,使患者椎間隙變窄或消失,出現(xiàn)脊柱周圍膿腫、瘺管、死骨。疾病遷延不愈,導致骨質嚴重破壞,繼發(fā)椎體感染時,病變脊柱椎管平面以下出現(xiàn)疼痛、麻木等神經(jīng)癥狀,患者不得不長期臥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6]。

脊柱結核的治療原則是積極控制原發(fā)結核病灶,輔以功能性修復手術治療,包括病灶清除,膿腫切口引流、植骨融合、脊柱內固定等手術方法。由于結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脊柱結核手術后效果不是很理想。綜合護理干預對脊椎結核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本院在脊柱結核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法,術前加強心理護理,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后協(xié)助患者取正確的臥位,減少患者切口出血,保持四肢功能位,注意同軸翻身,減少脊柱損傷;重視術后對癥護理,減少并發(fā)癥;及早指導康復鍛煉,促進功能的恢復。由于脊柱結核患者術后還要服用較長時間的抗結核藥物,因此,鼓勵患者遵醫(yī)囑按時、正確服用抗結核藥物,以鞏固治療效果。整個護理過程實施全方位、規(guī)范、合理的綜合護理措施,促進了患者切口愈合,縮短了住院時間,使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動,肌肉得到有效的鍛煉,防止了肢體的費用性變性、萎縮,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風云,李平安.綜合護理法在脊柱結核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22):93-94.

[2]徐淑紅,曾麗雯,李燕容.脊柱結核手術后患者使用軀于支具的護理及康復指導[J].全科護理,2010,4(8):1043-1044.

[3]劉海容,蔣海蘭,靳青,等.脊柱結核患者出院后服藥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9,15(02):113-115.

[4]彭繼志.脊柱結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的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9):137-138.

第9篇:脊柱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呂 斌

骨關節(jié)炎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具代表性的退行性疾病之一,患上骨關節(jié)炎后,應適當鍛煉。這對防治骨關節(jié)炎也有一定的益處。關節(jié)炎病人急性發(fā)作期應當減少運動,甚至停止做運動,以減少對關節(jié)滑膜的刺激。但病情緩解后則需要做運動,否則關節(jié)的功能就會退化。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么,哪些活動是中老年人健身活動中應該提倡的呢?

游泳游泳是一項比較適合中老年人的全身性健身運動。這項運動對全身關節(jié)基本沒有壓力,卻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使肌肉發(fā)達有力。減少腹部脂肪,保持勻稱體型,在對關節(jié)沒有損害的前提下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非常適合廣大骨關節(jié)炎患者。這項活動可每天進行,每次游程不要過長,以免身體過度勞累。

散步散步對中老年人來說,是一項隨時隨地都可進行的活動。最好選擇空氣清新、林木幽靜的環(huán)境。平時出行如果路程不遠,時間充裕,以步當車,及時到達目的地,也是鍛煉的好方法。步行要達到健身的目的,需要有一定速度(每分鐘90步為中速,100步以上為快速),路程要有一定距離(一般每天6000步左右,體力強的可達10000步)。每天走路1小時左右,一次完成或上下午分次完成。做到自我感覺良好,沒有心悸氣促,全身溫暖舒適或微微有汗。

腿部肌肉力量的鍛煉這種鍛煉對膝關節(jié)炎和髖關節(jié)炎病人很有幫助。平時在家中看電視時可以這樣做運動:坐在椅子上,腿伸直和地面成30度角。腳尖繃直保持10秒,然后腳尖翹起,也保持10秒,使小腿肌肉有緊張感,然后放下腿,放松。這樣腳尖交替繃直、翹起、放松。就會鍛煉腿部肌肉。每天上下午各做15分鐘,堅持鍛煉,改善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

關節(jié)有響聲是病嗎

高家駿

有些人手指關節(jié)、膝關節(jié),甚至頸椎和腰椎活動時會發(fā)出嘎嘎的響聲。關節(jié)為什么會有響聲,是不是生病了?一般來說并非全都是病態(tài)的。

手指彈響 好發(fā)于家庭主婦、手工勞動者和管弦樂演奏家。在遠側掌橫紋深處,掌骨頭上可摸到一豌豆大小的壓痛結節(jié),這種彈響是狹窄性腱鞘炎的一種表現(xiàn)。年輕女性若手指活動時嘎嘎作響,又伴有晨僵,要當心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