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先哲說過:“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于獲得幸?!?。主觀幸福感,是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1],而社會支持、應對方式是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兩個相關因素。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群體,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生活質量水平和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受到關注。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高等學校學生的學費由公費轉為自費,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帶來了新的問題?!柏毨边@個特殊群體在高校中悄然而生。在我校貧困生比例占20% 左右,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為社會和高校所關注。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隨機選擇醫(yī)學院貧困生277名和非貧困生294名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31人,占22.9%,女440人,占77.1%。兩者在性別、年齡、文化、婚姻、職業(yè)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對象的選擇按照《溫州醫(yī)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進行篩選,即符合家庭經濟困難,且持有當地鄉(xiāng)鎮(zhèn)或街道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在校月生活開支400元以下,300元以上,符合下述情況之一者:①父母一方或雙方已亡故,無經濟來源;②父母年邁或殘疾,喪失勞動力;③因特大災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經濟急劇下降,生活無保障[2]。

1.2 評估工具

1.2.1 總體幸福感量表(GWB): GWB是為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制定的一種定式型測查工具。本量表共有33項,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除了評定總體幸福感,本量表還對幸福感的6個因子進行評分,分別是: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焦慮)。

1.2.2 應對方式問卷:該問卷由6 個分量表組成,分量表可測查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等6 種應對方式。構成各因子條目的因素負荷取值在0.35以上,6個應對因子重測相關系數均在0.62以上。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數為0.62。

1.2.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該量表是我國學者肖水源自行設計的,它包含10個條目: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條)等三個維度。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成組t 檢驗。

2 結果

2.1 貧困生與非貧困生主觀幸福感、應對方式、社會支持水平比較 貧困生在主觀幸福感總分及其6個因子上的得分上都與非貧困生持平。總體上,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基本相同,兩組差異無顯著性(見表1)。貧困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特點由表2可見,應對方式的使用程度兩者基本一致,差異無顯著性(見表2)。對貧困生和非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各維度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表3結果顯示,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在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里維緯度得分差異無顯著性,但在客觀支持方面得分差異有顯著性(見表3)。

2.2 貧困生各指標相關分析

2.2.1 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不同的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狀況之間存在著選擇性的相關關聯(lián),說明社會支持的利用與主觀幸福感的的形成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見表4)。

2.2.2 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分析:總體上來說,積極應對(解決問題,求助)與主觀幸福感6個緯度相關,但是其中求助因子相關顯著,解決問題因子相關不顯著。而消極應對(自責,求助,合理化)對主觀幸福感成極其顯著的負相關(見表5)。

3 討論

對于經濟狀況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歷來存在著一定的爭論。一些學者發(fā)現,收入與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他們認為,較高的收入會帶來更多的物質享受、更高的權力與地位等,因而主觀幸福感較高。陳靜、楊宏飛[3]的研究表明,非特困大學生比特困大學生生活滿意感高。嚴標賓等[4]研究表明,經濟狀況與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有顯著性(P

本研究不同經濟狀況的大學生在總體主觀幸福感,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對健康的擔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行為的控制,松弛和緊張這些方面差異均不存在顯著性(P >0.05 )。這可能首先與本研究選擇的對象貧困程度有關,本研究對象篩選的指標之一是月生活費在300~400之間,就是一般貧困學生,而不是特別困難學生;另外也可能與我校健全的資助體系有關,我校全年有3 558人次學生獲887.9萬元國家獎助學金,700余人獲90余萬元社會獎助學金,1 789名學生獲1 040.6萬元國家助學貸款,1 000多名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發(fā)放報酬100多萬元,為2 664名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商業(yè)保險。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實施為貧困學生樹立了奮斗目標并切切實實為學生在經濟方面帶來好處,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故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較高,與非貧困學生比差異無顯著性。

在應對方式的各個因子比較上,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上兩組差異無顯著性,而在客觀支持這一因子的得分上差異有顯著性。從社會現狀我們可以看出,貧困生在其物質生活方面較非貧困生匱乏,可以得到的客觀支持也就相應的減少,于是兩者出現了較大的差別。而主觀支持是個體的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足程度,是個體主觀體驗上的支持,與個體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高校的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給貧困生幫助、啟發(fā)、引導和教育,指導貧困生正視貧困,幫助其樹立自信心,消除和緩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使他們緊張的情緒得以松弛;政府和高校通過樹立和宣傳逆境成才的典型來激勵貧困生;優(yōu)化校園育人環(huán)境,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老師和同學在日常生活中不歧視貧困生,當他們取得一定的成績時,給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勵,以幫助其樹立信心,這使他們感到溫暖,感到理解和被關愛。

在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方面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采用解決問題、求助等較為積極的應對方式,較少采用退避、自責等較消極的應對方式。說明當今大學生在應對過程中,有較多的理性成分,對困難和挫折有一定的認識和應對能力,能夠有效應對生活中的難題和壓力。積極應對方式和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且求助因子大于解決問題因子的顯著性。而消極應對的策略卻與主觀幸福感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警惕的,以消極應對方式來解決問題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我們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會大學生面對各種應激事件時應采取哪種形式的應對方式,減少消極應對的使用和在特殊情況下合理采用心理防御措施。

研究發(fā)現,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積極應對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而消極應對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進一步的回歸分析表明,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積極應對(求助)都是主觀幸福感的積極影響因素,而消極應對(幻想,自責)則是主觀幸福感的消極影響因素,說明大學生社會支持越高,越有可能以樂觀、求助和問題解決等積極的認知或行為方式應對挑戰(zhàn)各種生活事件,因而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這個結果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啟示是,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通過增加學生的社會支持和調整學生的應對方式來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段建華.主觀幸福感概述[J].心理學動態(tài),1996,4(1):46-51.

[2] 溫州醫(yī)學院學生處.關于印發(fā)《溫州醫(yī)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的通知.溫醫(yī)學[2007]2號.

[3] 陳靜,楊宏飛.杭州大學生生活滿意度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3):202-203.

第2篇: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學生;主觀自適感;方法

主觀自適感即主觀幸福感。是人們對日常生活滿意與否的主觀感受和體驗,它與物質、人格、教育、社會支持、家庭關系等具有一定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主觀自適程度,對于加強和改進職業(yè)學校學生的思想問題,提高職業(yè)學校學生的教學質量,以及構建和諧校園,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主觀自適感的方法

(一)要樹立科學的物質利益觀

一些學者研究發(fā)現:物質利益和主觀自適感有一定的正相關系,一些富裕國家中對生活滿意并具有幸福感的人的比例較高,中等發(fā)達水平城市中收入居于中等層次的人群,其幸福度最高。從個體而言,缺乏基本的舒適生活條件的人,主觀自適感的體驗往往較低。而在達到舒適、溫飽之后,財富的增加帶來的主觀自適感反會越來越弱。開“奔馳”上班的人,并不一定比坐公交車上班的人幸福很多。事實上,超級富翁的一個共識是,“金錢可以增強也可以削弱幸福感,取決與如何使用財富?!?/p>

(二)要重視人格的教育和塑造

人格與主觀自適度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幸福是一種人格特質,擁有外向、情緒穩(wěn)定、高自尊、內在控制和樂觀等人格特點的人,相對于那些內向、情緒不穩(wěn)定和悲觀的人,會體驗更多的積極情感,很少產生消極情感,對自己的生活更滿意。

(三)要以積極的行為改變自已

雖然人格是人們生活中所形成的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改變人格十分困難、但人格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受教育和自身努力的影響,人們可以用行為引導自己的情感和思維。

很多經驗和證據都表明“行為支配態(tài)度”的原則確實存在?!靶袨橹鋺B(tài)度”這一原則,使我們看到了改變自己的一條途徑。你想增強自尊心嗎?你想變得更快樂、更自信嗎?如果真想改變,方法很簡單,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起床后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擔心做不了,你可以“假裝”自信、樂觀和外向。不久以后,你就會發(fā)現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假裝”逐漸消失。當然,不能期望一下子變得情緒高漲或充滿自信,但總可以潛移默化、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你如果學會經常微笑,或者試著邊大步地走路邊搖晃你自己的手臂,同時眼睛向前望,那么你很快就能提升自己的情緒。

(四)要積極改善和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關系。

提高學生的主觀自適程度,必須積極增進社會交往,加強信息交流和情感溝通。一個人如果擁有良好的社會關系,則會在面對危機時具有心理安全感和釋放不良情緒的渠道。

改善社會關系包括培養(yǎng)社會支持和處理家庭成員的關系等方面。社會支持,既涉及家庭內外的供養(yǎng)與維系,也涉及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援與幫助。人與人之間建立真誠友好的關系,歸根結底還取決于個人的優(yōu)良品質。雖然大多數人認為得到社會支持會增加個人的積極情感,提高生活滿意度,但越來越多的的證據表明,即使個人得到了支持,但如果提供的幫助并不適合受者,傷害了受者的自尊和自信,或者使受者產生自我懷疑、自我無助感,反會使他產生消極的情感。因此,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必須基于無私的付出,不應帶有任何功利色彩,這樣才能在付出時使受者獲得幸福的體驗,并能使自己在危難時也能獲得別人的支持和諒解。因此,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個人品質尤為重要。

二、教師育人的方法

(一)要信任學生。有些班主任有時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要是全班同學都像某某一樣就好了。對一些缺點、毛病較多的同學,往往缺乏尊重和信任,甚至認為“朽木不可雕”也,這是做好一名教師的大忌。

要做好一名教師,首要的就是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關心學生、幫助學生。積極的期望對學生影響很大:如果你始終相信某個學生能成為什么樣的學生或者希望其擁有什么樣的才能,并通過一定的方式有意無意、持續(xù)地把這個期望或想法傳達給培養(yǎng)的對象,那么這名學生就會按照你的期望或要求發(fā)展。

擔負著育人重任的學生班主任,面對的是文化基礎、人生經歷、家庭環(huán)境、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的學生群體。這些差異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因此,每名班主任都要深入了解每一名學生。信任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班主任應對每名學生寄予厚望,哪怕是缺點較多、問題較大的學生,也應堅信他們經過教育和本人主觀努力同樣可以成為有用之材、可造之材。要充分相信學生,讓每一名學生在你的信任中感受到人格的尊嚴,讓他們在你的信任與期許中,通過主觀不懈的努力取得一個又一個進步,獲得一個又一個成功。

(二)要寬容學生。嚴格是一種教育,寬容也是一種教育。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對學生中存在的缺點、發(fā)生的錯誤不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是諄諄教誨、循循善誘,并給學生克服和改正的機會。寬容源于信任,教師要相信絕大多數學生主流是好的,要看到他們的長處。在接受別人長處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通過教育引導,他們的短處、缺點與錯誤是可以克服和改正的。

在職業(yè)學校學習期間,是廣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他們難免在學習、生活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起伏和反復,甚至在思想上和行為上出現偏差和錯誤。這時如果我們采取簡單粗暴、一味訓斥的辦法,也許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不可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相反,如果我們以寬容的態(tài)度,平和、冷靜地對待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真正讓學生心服口服。當然,寬容絕不意味著放任和縱容,更不是不講原則、不分是非,而是要有原則地寬容、有尺度地體諒,讓學生在你的寬容與體諒中增強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進而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三)要激勵學生。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激勵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熱情,培養(yǎng)進取意識。首先班主任要在工作實踐中,分階段、分層次地為學生設置群體目標和個體目標,使他們在目標導引下積極進取,不斷取得進步。其次要讓學生從身邊的典型身上學到如何學習、如何自律、如何進取,用典型的力量來激發(fā)學生成才的內在動力。最后要用獎勵和懲罰的方式,使學生明白正確與錯誤的區(qū)別,知道進取與退步的后果,促使他們向著正確的方向成長。

(四)要讓學生快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對剛任教的年輕老師說:“(下轉223頁)(上接222頁)如果你在教育學生時,能讓他們快樂,那你就成功了一半?!笨鞓方逃鋵嵤且环N從情感入手的人格教育,其目的是喚起學生的自主精神和自覺意識。要想實現快樂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成才,要讓他們成為人才培養(yǎng)過程的積極參與者。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營造一種既嚴格又和諧的管理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使整個班集體始終保持一種融洽的人際關系和催人奮進的班風、學風。

總之,職業(yè)學校的教師要把學生的思想問題當作首要問題,要用科學的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主觀自適度以及教師的育人方法上下功夫,積極探索出“信任學生、寬容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快樂”的育人新思路,不斷增強育人工作的科學性、藝術性,提高育人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工作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

參考文獻

[1]孫禎祥.論職教師資的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10)

[2]姜大源.信心.決心.恒心--與職校生談成長觀.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16)

第3篇: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現代醫(yī)學教育是根據時下社會的需求情況,培養(yǎng)出實用型的高質量人才。然而,國內現階段在預防醫(yī)學的教學上,具有一些不足之處,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這一方面,為了彌補預防醫(yī)學在教學方面不足之處,筆者結合現狀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在教學中應結合實際,其次在教學中應充分釋放學生的想象能力,最后,應將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健康有機聯(lián)合起來。預防教學這一門專業(yè)對于社會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該專業(yè)的教學上,教師應注重預防醫(yī)學的教學工作,在教學期間,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而使其成為一名足以勝任醫(yī)務工作的醫(yī)務人員。

【關鍵詞】

能力培養(yǎng);預防醫(yī)學;課堂教學

預防醫(yī)學屬于公共衛(wèi)生學科中的一門專業(yè),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對于醫(yī)學領域而言,發(fā)揮到十分重要的作用?,F階段,國內的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處于全面發(fā)展的進程中,其所涉及到的內容有不少,例如計劃生育、健康教育、康復、保健、醫(yī)療以及預防等多項內容,因此社區(qū)的醫(yī)務人員除了要具有過硬的臨床醫(yī)療知識以外,還需要對預防保健的相關知識充分了解,以確保醫(yī)務人員在工作期間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解決在工作期間遇到的專業(yè)問題。這也反映出在預防醫(yī)學的教學期間加強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對預防醫(yī)學的教學現狀以及該門專業(yè)中應強調的三大觀點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幾點建議。

1 現階段國內預防醫(yī)學的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在教學理念方面,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對于實踐教學重視不足,導致學生的操作能力跟不上。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未能全面?zhèn)魇谙嚓P的知識,如科學管理、行為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相關知識常常被教師所忽略。最后,在教學方式方面,仍舊沿用過去的教學方法,圍繞教師、書本以及課堂進行教學活動,過于呆板,并且教學中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此培養(yǎng)方式無法滿足未來社會對于醫(yī)學專業(yè)人才所提出的要求。

要改善預防醫(yī)學在教學上的問題,則必須要對預防醫(yī)學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等進行改革。首先,授課教師應對新型的教育方法與教學方法加以利用,并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采取“師為主導,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其次,在課堂上,注意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與責任感,通過激發(fā)學生對預防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的興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還需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挖掘,培養(yǎng)學生對于問題的解決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2 預防醫(yī)學中應強調的幾大觀念

預防醫(yī)學專業(yè)中所強調的“三大觀念”分別:①社會大衛(wèi)生;②可持續(xù)發(fā)展;③預防為主。在預防醫(yī)學課堂教學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期間,第一,應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向學生灌輸“預防為主”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不僅要具備治病的能力,還要懂得如何預防疾病。其次還要啟發(fā)學生對適應時下衛(wèi)生工作需求的欲望,使學生以成為高素質衛(wèi)生工作人員為目標,為學生努力學習臨床醫(yī)學與預防醫(yī)學的相關知識、相關技能提供動力;第二,教師在教學期間注意幫助學生樹立“社會大衛(wèi)生”的觀念,特別是對于發(fā)展衛(wèi)生事業(yè)而言,其需要看得更遠,充分認清醫(yī)務人員對于人群健康的負責形式以及內涵;第三,教師還需給予學生分析健康對于社會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相關影響。使學生可清楚意識到,人類當下的發(fā)展情況不應降低人類后代的生存質量;通過向學生灌溉這三個觀念,調動學生的內在因素,并提高預防醫(yī)學課程的教學有效性。

3 在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加強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幾點建議

3.1 有機結合學生的健康與課堂教育

作為一名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要勝任相關的醫(yī)務工作,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所以,在預防醫(yī)學的教學期間,教師應始終重視學生在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識教育。在學生時期,身體健康、合理營養(yǎng)等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十分重要,并且在預防醫(yī)學專業(yè)中,營養(yǎng)與健康屬于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過去不少學生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僅能做到基本知識,未能對此類有用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將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健康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幫助學生充分該重點內容。以“營養(yǎng)與健康”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布置學生登記自己一周內的食譜,接著通過實驗課對食譜進行計算,從而在幫助學生學習掌握該章節(jié)內容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飲食情況是否合理,以便于學生今后在醫(yī)療工作上,更好的給予患者進行營養(yǎng)指導。

3.2 在教學期間充分釋放學生的想象力

由于受到多項相關因素的限制,使得課堂教學中無法做到情景再現,因此,在教學上,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充分釋放其想象能力,通過想象情境來分析問題與處理問題。以“健康教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在進行教學前先進行準備工作,從而在課堂上選取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由學生來扮演社區(qū)的居民以及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進而指導扮演社區(qū)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學生根據居民人群來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在完成健康教育后,有扮演社區(qū)居民的學生提出相關的建議,并進行反饋,從而對健康教育進行改善。教師借由情景教學,使學生通過想象來學習相關的重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并活躍了課堂氣氛。

3.3 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活動

三級預防理念屬于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教學核心內容,通常學生均可準確闡述出它的概念,然而結合實際應用該理念的學生則十分少。因此,在教學期間,教師應結合實際進行教學。以“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為例,基本上每一位學生對該疾病都也一定的認識。國內之所以可成功控制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三級預防在當中發(fā)揮可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中的一級預防,包含有改善飲食、適當鍛煉、通風以及定期消毒等多種預防措施。在二級預防中,主要是組織學生每日監(jiān)測自己的體溫,達到早發(fā)現早控制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可組織學生對各級預防措施進行舉例,通過以學生均了解的典型案例為例,使學生可聯(lián)合實際學習相關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唐娟.臨床醫(yī)學大專生預防醫(yī)學實踐能力的教學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04):184-185.

[2]羅文海.預防醫(yī)學實驗教學改革[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1,28(01):12-105.

第4篇: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1.1預防醫(yī)學課程開設情況

我校將預防醫(yī)學課程列為中專護理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共42學時,其中理論課30學時,實驗課12學時,所使用的教材為沈志謙主編的《預防醫(yī)學》(第三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理論課的章節(jié)主要包括:緒論、環(huán)境衛(wèi)生與健康、飲食與健康、食物中毒預防與控制、社會環(huán)境與健康、生產環(huán)境與健康、醫(yī)學統(tǒng)計學介紹、疾病的發(fā)生要素、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營養(yǎng)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等;實驗內容有:正常成人的食譜編制、食物中毒的案例討論、兒童鉛中毒的案例討論和計數資料的統(tǒng)計描述等。

1.2研究對象

以我校護理中專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兩個合班,每個合班含4個小班,一合班人數為128人,二合班人數為103人。

1.3教學改革方法

依據近年的教學經驗和中專學生的考試成績,結合中專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進行預防醫(yī)學課程教學改革,以一合班為教改組,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方法改革和探索;二合班為對照組,采用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

1.3.1采用案例教學和啟發(fā)式教學法

根據章節(jié)內容,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進行講解。

1.3.2采用多媒體教學法

授課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課件中穿插大量圖片和視頻。

1.3.3在講課中加強教學互動和課堂提問

講課中列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提問以及互動式的教學方法,一方面,了解學生對于公共衛(wèi)生領域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學生容易理解錯誤的知識點進行深入講解。遇到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課堂提問,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1.3.4改革實驗課教學內容

在預防醫(yī)學實驗課程教學中采用小班教學,大約30人一個班,請長期從事預防醫(yī)學教學的教師進行實驗課小班教學輔導,同時改革實驗教學內容。

1.4課程考核方法

預防醫(yī)學課程考核包含兩個方面:理論課考核:在教學結束后兩周進行閉卷考試,總分100分,復習時不劃重點,加大理論考試監(jiān)考力度,杜絕考試作弊;實驗課考核:以平時實驗課的學生作業(yè)為主,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驗報告按照評分規(guī)則進行評分,共4次實驗課,以每次實驗10分計,總分40分。最后的總成績=(理論課成績×70%)+(實驗課成績×75%)。

1.5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

所有資料使用Excel錄入,以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照組和教改組比較指標均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

2結果

2.1中專護理學生預防醫(yī)學實驗課成績

食譜編制和兒童鉛中毒案例討論兩次實驗課成績,教改組學生平均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P<0.01);食物中毒案例討論和計量資料描述兩次實驗課成績,兩組學生的平均得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課總分教改組學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2.2中專護理學生預防醫(yī)學理論考試成績

在預防醫(yī)學理論考試中,名詞解釋和問答題教改組學生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或P<0.05);填空題、選擇題和判斷題兩組學生得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理論考試總分教改組學生高于對照組(P<0.05)。

2.3中專護理學生預防醫(yī)學成績總評

通過本次針對我校護理中專學生的預防醫(yī)學教學方面的改革探索,結合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和實驗課成績進行綜合考評,教改組學生總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不及格率教改組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在教育部《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的通知中,對于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改革教學模式,積極采取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和模擬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增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中等職業(yè)護理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預防醫(yī)學的學科要求,積極采取一系列教學改革方法,以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實效。在本次中專護理學生的預防醫(yī)學實驗課教學中,食譜編制實驗課內容較難,在本次實驗中,學生需要學習查閱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同時還要學會計算三餐能量以及優(yōu)質蛋白占蛋白攝入的百分比等,且本實驗設置內容較多,計算繁瑣,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營養(yǎng)知識的運用能力,因此本次實驗的得分在4次實驗中較低;食物中毒和兒童鉛中毒實驗是以案例討論為主,只要理論課相關知識掌握較好,再結合實驗課教師的輔導就容易操作,兩次實驗課內容均較簡單;在計量資料統(tǒng)計描述實驗中,由于需要計算頻數分布以及標準差和變異系數等,學生在計算時認真細致,相互核對計算結果,因此本次實驗課的出錯率較低,在4次實驗課中得分最高。從實驗課教學中體現出一些預防醫(yī)學知識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運用,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不排除有些學生不認真對待實驗報告、相互抄襲的現象。因此,應該加強預防醫(yī)學實驗課的教學改革和管理,一方面,對以往以醫(yī)學統(tǒng)計學為主的實驗課進行改革,增加一些預防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知識的實際運用,提高中專學生對預防醫(yī)學的學習興趣,同時加強其對理論課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中專學生實驗報告的監(jiān)督和管理,盡量避免學生相互抄襲,同時帶教教師應該堅守崗位,積極為學生輔導,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真正在預防醫(yī)學實驗課中學到有用的技能和知識。在理論課考試中,教改組學生名詞解釋得分、問答題得分以及總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或P<0.01),說明此次教學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從選擇題和判斷題這些客觀題來看,此次教學改革的成效還不明顯,例如,判斷題的得分甚至出現了對照組較教改組高的現象。通過查閱試卷我們發(fā)現,一些中專護理學生由于沒有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在進行客觀題考試時,胡亂答題,存在僥幸心理。同樣屬于客觀題的填空題,教改組學生得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能因為有些學生答題不認真以及有些學生對題干的把握不準確,以致有些填空題的回答完全偏離題干。從總評成績來看,教改組學生的總成績和及格率均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本次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中專學生處在相當于高中教育的階段,此年齡段的學生有以下共同特點:(1)可塑性強;(2)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到誘惑;(3)有獨立自主的強烈愿望,但又樂意成群結隊[3]。因此,在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到他們的這些特點,進行符合他們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改革,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

現就本次預防醫(yī)學教學改革進行以下思考。

(1)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①案例式教學:在講課過程中對于一些難以理解或者枯燥的知識點采用案例式教學,將生活中學生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為例子,或者請一些學生發(fā)表意見與大家討論,也可以將PBL教學法融入部分章節(jié)的教學中[4-5]。例如,在講到涉及補鈣的知識時,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亦可以提出一些補鈣的誤區(qū)請學生討論,最后給學生正確的答案,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當然,也要結合教學中的實際,對難以采用案例講解的知識也可采用傳統(tǒng)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6]。②創(chuàng)設情境的啟發(fā)式教學:要實施啟發(fā)式教學,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需要非常熟悉教材,還要充分了解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認知結構,這樣才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7]。例如在講基礎營養(yǎng)學中脂類的生理作用時,可以舉生活中脂類飲食的例子來啟發(fā)學生學習該內容。

(2)教學中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大量的圖片和視頻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預防醫(yī)學相關內容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從多方面了解預防醫(yī)學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一些社會問題。例如,在講授職業(yè)病預防和控制時,可以給學生播放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的視頻,讓他們感受矽肺給廣大勞動者帶來的痛苦;講到減肥時,給學生播放由學生自己制作的“健康教育創(chuàng)意大賽”中的獲獎作品“健康減肥”,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還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第5篇: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 艾滋病; 大學生; 知識; 認知水平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后引起的一種致死性傳染病,目前尚無治愈的藥物,但可以預防。目前,我國艾滋病的流行已進入快速增長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1]。截至2011年底,估計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萬,艾滋病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在目前仍無有效疫苗, 也無治愈方法的情況下, 健康教育被公認為是預防和控制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2]。在世界范圍內, 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 15~24歲的青少年約占一半[3]。青年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中間力量, 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同時他們正處于、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形成期,又缺乏生活經驗, 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的侵害[4]。為了解瀘州市大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為制訂適合大學生的性健康教育干預策略提供基本參考依據,于2012年4~5月開展了本次調查?,F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瀘州市四川警察學院、四川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瀘州醫(yī)學院三所大學的在校生,共調查2951名學生,排除不合格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2803份,問卷有效率為95.0%。

1.2調查方法與內容

參照國內同類研究資料, 結合大學生的特點, 自行設計調查表。按年級和專業(yè)分層后, 以班級為單位,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 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社會學特征,艾滋病的病原體、感染及傳播途徑、預防治療等相關知識,知識來源及需求情況。由于問卷涉及敏感問題,調查采用匿名方式填寫,以保證問卷的真實性。

1.3資料整理與分析

問卷收集整理后,用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計算率和構成比等指標,用χ2 檢驗進行正確率的比較。正確率=(正確人數/總人數)×100%。年級的分類:低年級是指大一、大二的學生,高年級是指大三及以上的學生。

2結果

2.1一般情況

在調查的2803名學生中,有醫(yī)學專業(yè)學生1559人(55.6%),非醫(yī)學專業(yè)學生1244人(44.4%);男生1073人(38.3%),女生1730人(61.7%);年齡17~28歲,平均年齡為21歲;來自農村1760人(62.8%),城鎮(zhèn)1043人(37.2%);低年級學生1782人(63.6%),高年級學生1021人(36.4%)。

2.2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總體認知情況

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從總體上來看比較好,絕大部分題目的認知水平達到了80%以上,有很大一部分題目的認知水平還達到了90%以上。但對于“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飯會不會感染艾滋病”的問題,正確率為84.4%,表明還有少部分的人認為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飯會感染艾滋病。對“目前有沒有預防艾滋病感染的有效疫苗”、“目前有沒有檢測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靠方法”和“蚊蟲叮咬會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這三個題的正確率較低,分別為77.0%、61.1%和44.6%。見表1 。

2.3醫(yī)學生與非醫(yī)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認知比較

醫(yī)學生對每一個問題回答的正確率都高于非醫(yī)學生。但是,醫(yī)學生對“目前有沒有檢測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靠方法”和“蚊蟲叮咬會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兩個問題回答的正確率分別為67.2%和51.6%,提示有一半的醫(yī)學生回答錯誤或者持不確定態(tài)度。見表1。

2.4不同性別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比較

男生和女生對艾滋病其他相關知識的回答的正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題目有:第4、8、9題男生高于女生,第5、6、7題的正確率是女生高于男生。其中第8題“每次時正確使用安全套能不能降低艾滋病感染的危險”差異較大,男生(87.0%)遠遠高于女生(76.1%)。見表1。

2.5農村與城鎮(zhèn)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認知比較

農村與城鎮(zhèn)學生比較,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題目當中,第8和12題城鎮(zhèn)的正確率高于農村,第10題農村的正確率高于城鎮(zhèn)。見表1。

2.6不同年級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認知的比較

3討論

目前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總體上較好,但部分知識點依然存在誤區(qū)。學生的絕大部分題目的正確率均達到了80%以上,有很大一部分題目還達到了90%以上,這一結果與有關調查結果[5]相似。學生對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比較清楚, 其回答正確率都在90%左右,但有84.4%的學生回答與艾滋病病人一同進餐不會傳播艾滋病,提示還有部分學生對艾滋病傳播途徑的實質不是很清楚, 必然對艾滋病感染者有歧視心理。對“蚊蟲叮咬會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回答的正確率僅只有44.6%,另外,“目前有沒有預防艾滋病感染的有效疫苗”和“目前有沒有檢測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靠方法”回答的正確率分別為77.0%和61.1%,掌握情況也不是很理想,這與繼鑫[6]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說明部分學生這幾方面的知識還存在誤區(qū),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應著重加強這幾方面的內容。

各專業(yè)學生的艾滋病相關知識均應進一步加強。醫(yī)學生對于每一個問題回答的正確率均高于非醫(yī)學生,表明醫(yī)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高于非醫(yī)學生,這與丁郭平[ 7 ]的調查結果也是一致的。但是,醫(yī)學生對“目前有沒有檢測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靠方法”的回答正確率只有67.2%,“蚊蟲叮咬會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的正確率僅僅51.6%。作為具有醫(yī)學專業(yè)背景的醫(yī)學生,理應在艾滋病知識的了解認知方面具有較大優(yōu)勢,但是卻并沒有體現出來。表明醫(yī)學生對艾滋病這方面的認知程度仍然有所欠缺,該校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還有待加強。

大學生尤其是低年級、來自農村的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有待于加強。男生和女生在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上,對“每次時正確使用安全套能不能降低艾滋病感染的危險”差異較大,男生(87.0%)遠遠高于女生(76.1%),這與宋玉梅等[8]的調查結果是一致。提示男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程度要比女生好,這可能與不同性別學生的生理心理因素有一定差異有關系,也可能與女生對艾滋病傳播、防控等方面的忽視有關。城鎮(zhèn)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平均回答正確率高于農村,這與宋玉梅等[8]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可能是因為城鎮(zhèn)學生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有關,間接反映出來的是目前農村人口在這方面知識的匱乏。高年級的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要好于低年級的學生,這與宋玉梅等[8]的調查結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大多數高校在學生教育過程中,年級越高,參加相關知識的講座越多,自然了解的程度也就越深,掌握情況就更好,說明現在大多數高校都比較重視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宣傳。今后應加強在低年級學生中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宣傳,以便在低年級時就能夠對艾滋病傳播進行很好的預防和控制。但是高年級學生對“蚊蟲叮咬會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 ”的正確率只有“57.3%”。提示各年級學生這方面的認知均有待于加強。

綜上,該地區(qū)大學生對艾滋病認知程度總體較高,但是必要的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宣傳還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對低年級、來自農村的女生的健康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多媒體的宣傳方式對提高預防干預的效果,培養(yǎng)對待艾滋病患者的正確社會意識和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降低大學生群體艾滋病感染率。有關部門根據調查結果, 有針對性的開展這方面的專題講座, 并利用廣播、展板、板報等形式全面系統(tǒng)的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改變大學生對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態(tài)度, 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最大限度地減少艾滋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控制艾滋病在大學生中發(fā)生和蔓延。只有將宣傳、干預活動全面、有效、持久地開展下去,才能最終達到消滅艾滋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英, 丁賢彬, 蔣雪飛, 等. 重慶市某高校學生艾滋病防治知識態(tài)度、行為和需求調查.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6, 7(4):277-279.

[2]李松柏, 左小明, 黃耀明,等.不同學科的高校學生艾滋病知識比較分析.實用臨床醫(yī)學, 2002, 3 (5) : 1242-1251.

[3]易英, 陳晶琦, 王粉燕, 等. 大學新生預防艾滋病認知調查與教育需求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 2006, 9 (3) : 406-408.

[4]李恬, 李莉, 毛曉英,等.大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況調查.現代預防醫(yī)學, 2007, 34 (13) : 24072-24091.

[5]仇玉蘭, 施榕, 毛達娟,等.大學生艾滋病/性病和安全的同伴教育.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1, 22 (5) : 4372-4381.

[6]繼鑫.遼陽市大學生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調查分析.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3):727-728.

第6篇: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 《預防醫(yī)學》 教學效果 評價方法

引言

事實上,預防醫(yī)學可以說是醫(y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衛(wèi)生人才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中職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只有掌握預防醫(yī)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才能夠樹立將健康作為核心,以防為主的衛(wèi)生理念。下面具體討論如何對中職《預防醫(yī)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作評價與分析。

為了更好地評價和分析中職預防醫(yī)學客程教學效果,我特別對兩個班級學生預防醫(yī)學這門課程的成績做了簡單的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兩個班級的學生對預防醫(yī)學這門課程涉及的影響健康的因素的基本知識、統(tǒng)計學基本知識、流行病學基本知識的掌握并無太大區(qū)別。此外,學生的平均分、個人得分情況均比較低,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工作者需要從自身和學生兩個角度出發(fā)思考這個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強化教學效果。

1.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

對于中職《預防醫(yī)學》這門課程,學生成績普遍偏低的現象,我在深入思考之后,總結出中職預防醫(yī)學這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就學生而言,普遍存在不喜歡上預防醫(yī)學這門課程的心理,學生大多認為,預防醫(yī)學這門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補充專業(yè)知識方面沒有大的幫助,進而出現輕視預防醫(yī)學而注重對臨床醫(yī)學基本知識的學習的現象,在上課過程中總是心不在焉,甚至看其他科目的書籍。

1.2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比較缺乏數理能力,絕大多數中職學生都是初中畢業(yè),數學思維能力和基礎知識有所缺失,在上課時不能全身心投入。

1.3學生沒能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對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yè)不予重視,敷衍了事,存在抄襲作業(yè)的現象。最后考試期間,希望教學工作者能夠劃分出重點復習內容,以應付考試。

1.4課程理論性強,教師時常會整節(jié)課講述純理論知識,對學生來說,這樣的課程極度缺乏趣味,很難調動學習積極性。

1.5不能保證學生具備充足的實習時間,導致學生缺乏必要的實踐,很難牢固掌握理論知識,不能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2.強化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

2.1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數學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學工作者一味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假如只通過抽象和枯燥的教學方法,則一定不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思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率。教學工作者要沖破此種教學模式的束縛,巧妙地進行趣味性問題情景模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對預防醫(yī)學的基本知識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和分析,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1]。

2.2注重營造良好的氛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在進行具體的預防醫(yī)學教學活動時,教學工作者應該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通過行之有效的并且新穎的教學手段增強預防醫(yī)學課堂教學的活躍性,進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保學生處于全神貫注的學習狀態(tài)??紤]到中職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比較強,教學工作者一定要注重課堂氣氛的營造,抓住學生的眼球,進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3豐富研討與練習的內容。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以預防醫(yī)學這門課程為參考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需要注重引入其他課本中的研討與練習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第二,在時間較為充足的情況下,教學工作者可以為學生提供練習和實踐的機會。第三,教學工作者可以在課堂上預留時間,供學生針對本節(jié)課程涉及的問題和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討論和學習,進而強化對基礎知識的記憶。

2.4選取貼近教學內容的游戲。在進行預防醫(yī)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選擇互動游戲大多出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要求的目的,進而有效提高預防醫(yī)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因此,選擇互動游戲一定要遵循貼近學生專業(yè)的原則。教學工作者在應用某個互動游戲之前,需要先對特點和效果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學生結束討論后,教學工作者對其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幫助學生進步,在此過程中,還要引入本堂課程的內容。這樣就能夠很好地開展后續(xù)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

3.課堂教學要把握好度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強調教學工作者的主體地位,教學工作者一味向學生灌輸各種知識,不能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做出合理調整,將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核心,教學工作者起引導和鼓勵的作用。尤其在進行預防醫(yī)學課程數學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需要選擇適合學生、課堂和教學要求的教學模式,把握其趣味性,太強的趣味性,會讓學生忽略課堂學習,不能夠跟著教學工作者的思路學習;若是沒有趣味性,則會使學生對課堂活動失去興趣[2]。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度。教學工作者要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針對實際情況適時地對課堂教學做出調整,拉回學生的注意力。

結語

教學工作者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的把握。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愛好等相關因素進行課堂教學。此外,還要注意考慮到教學的目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增強。

參考文獻:

第7篇: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 健康教育; 艾滋?。?知,信,行; 大學生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世界各國對艾滋病防治資金的投入成倍增長,艾滋病相關的研究亦取得了諸多成就,以抗病毒藥物的研究進展最為顯著,艾滋病也從致死性疾病逐漸轉變?yōu)槁钥煽刂菩约膊1]。但是,控制艾滋病的最終目標還沒有實現,我們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別是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2-4]。大學生這個群體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已經成為艾滋病感染以及傳播的高風險群體[5]。本研究針對在河北某大學的大學生中開展的艾滋病的相關調查,來探索該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相關模式。

1對象與方法

選取河北某綜合大學為目標,以在校的大一、大二學生為研究對象。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根據《中國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方案》相關內容為指導,結合課題研究的需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6]。調查問卷參考多方資料后統(tǒng)一設計,具體內容有人口學特征、艾滋病知識了解情況以及相關行為等。研究開始前統(tǒng)一對調查員進行認真細致的培訓,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配合下,采用現場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問卷當場回收。問卷內容由專業(yè)人員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和分析處理。2結果

本次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744份,回收有效問卷共1627份(無效問卷多為填寫不全或前后矛盾等),有效率93.29%。有效問卷中男性大學生為805名(49.48%),女性大學生為822名(50.42%)。

問卷結果顯示,被調查大學生對艾滋病的一些基礎知識如主要傳播途徑,以及無保護可能感染艾滋病等知曉率較高,對艾滋病傳播主要途徑的知曉率可以達到90%以上;反而對艾滋病患者與艾滋病感染者區(qū)別,蚊蟲叮咬可傳播艾滋病,一起進餐可否感染艾滋病,公用馬桶可能傳播艾滋病,共用牙刷、剃須刀等物可否感染艾滋病,抗艾滋病的藥物是否可幫助避免感染艾滋病等問題的回答正確率較低。提示這些知識應為今后該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關注點。見表1。

關于艾滋病相關知識獲得的來源,有82.0%的大學生希望通過網絡途徑獲得艾滋病相關知識,有92.1%的大學生是通過網絡獲得艾滋病相關的知識。調查發(fā)現獲得艾滋病知識的途徑主要是網絡、電視、廣播、疾病防治機構以及同學和老師。見表2。

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性觀念和的調查顯示,有12.2%的大學生贊成在校期間有,有32.6%的大學生反對在校期間有,多達55.2%則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69.4的大學生反對宿舍內留宿異性,同時絕大多數對使用精神麻醉品、有多個和買賣的做法持反對的態(tài)度。見表3。

3討論

每年我國的艾滋病死亡人數均有增加,已成傳染病死亡頭名。從2008年開始,艾滋病死亡患者數已連續(xù)3年居傳染病死亡榜首。有臨床研究發(fā)現,治療過晚是我國艾滋病患者最大的死亡風險因素[7],為此需要我們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群體引起了我們的重視[8]。針對我國當前大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等特點,綜合本次調查結果,可以想見絕大多數大學生渴望獲得艾滋病的相關知識[9,10]。因此我們應該在普及艾滋病基礎知識的同時,開展符合當前大學生特點的健康教育,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普及,從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念和態(tài)度。

調查結果反映出網絡等媒體對于該校大學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11],只要引導得當,效果勢必是積極的。采取大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針對大學生的特點,采取他們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發(fā)揮不同教育方式的優(yōu)勢,可以增強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12-15]。教師-學生模式是學校教育的傳統(tǒng)模式,而同伴教育的模式則為學生-學生,利用青少年固有的趨眾傾向,積極引導,對于那些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學生則應進行針對性的有目的的培訓和指導,使其掌握向其周圍的同伴傳播知識和技能的素養(yǎng),影響力更大,從而達到播散教育的目的[16]。該校今后開展艾滋病相關教育應該可以從此著手。

參考文獻

[1]A big disease with a little name. Nature, 2011,474(7349): 5.

[2]Eron JJ, et al. Raltegravir once daily or twice daily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HIV-1: a randomised, active-controlle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Infect Dis, 2011,11(12): 907-915.

[3]Meier A,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Toll-like receptor-mediated response of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to HIV-1. Nat Med, 2009,15(8):955-959.

[4]朱琪.理直氣壯地提倡性道德教育:高等醫(yī)藥院校創(chuàng)新實驗教材《性健康教程》序言.中國性科學, 2012,21(8):94-96.

[5]陳琳,潘曉紅,蔡高峰,等.男男人群定期檢測的影響因素研究.浙江預防醫(yī)學,2013, 25(1):1-4.

[6]唐嫻,夏中華,俞慧芳,等.某校大學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的知信行調查.浙江預防醫(yī)學,2013,25(2):87-88.

[7]張曉燕,郝勇,吉木斯,等.包頭市娛樂場所服務小姐HIV/STD感染狀況調查.中國性科學,2012,21(10):94-95.

[8]柴銀柱,張俊強,宋玉平,等.綜合醫(yī)院HIV抗體和梅毒抗體檢測結果分析.中國性科學,2013,22(1):36-39.

[9]王國華,謝天勝,輔海平.無固定活動場所MSM人群規(guī)模估計方法的應用研究.浙江預防醫(yī)學,2013,25(1):28-30.

[10]董艷平,張歡.北京某兩所高校學生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狀調查分析.中國性科學,2013,22(1):64-68.

[11]Andrew C. Clark,Daniel A. Dias,Trevor A. Smith.Iron(III) tartrate as a potential precursor of light-Induced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white wine: studies in a model wine system.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1,59(8):3575-3581.

[12]王點,葉運莉,熊偉.瀘州市大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認知情況調查.中國性科學,2013,22(1):69-72.

[13]李現紅,劉立珍,何國平,等.男男HIV感染者艾滋病相關羞辱和歧視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5.

[14]張子漢,任勝芳,徐峰.暗人群HIV、HCV、TP監(jiān)測及AIDS相關知識調查.浙江預防醫(yī)學,2013,25(2):85-86,88.

[15]陳少凡,劉玉玲,馮琪,等.計劃生育門診醫(yī)務人員主動提供HIV檢測咨詢(PITC)服務的探討.中國性科學,2012, 21(10):41-45,63.

第8篇: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留學生教育;預防醫(yī)學;實驗教學

隨著教育國際化,大理大學醫(yī)學專業(yè)留學生日趨增加,留學生教育教學成為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與傳統(tǒng)講授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相比較,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比較適應留學生教學特點,是留學生教學中一種合理有效的方法〔1-2〕。由于社會上重治輕防的觀念影響,且預防醫(yī)學產生的效果多為遠期效應,所以部分臨床醫(yī)學生對預防醫(yī)學學習不夠重視,缺乏主動性〔3〕。大理大學開展了部分關于留學生教育的研究,但涉及預防醫(yī)學課程的較少〔4-8〕。通過實踐,我們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本文總結了PBL教學法在大理大學成建制臨床醫(yī)學留學生(MBBS)預防醫(y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情況,旨在探尋適合我校留學生預防醫(yī)學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抽取大理大學2005級、2007級至2011級臨床醫(yī)學全部留學生,其中2005級134人,2007級38人,2008級35人,2009級37人,2010級66人,2011級148人。

1.2研究方法

2005級、2007級、2008級采用傳統(tǒng)LBL教學模式,共計207人,2009級至2011級采用PBL教學模式,共計251人。各級留學生均來自于南亞及東南亞國家,各級專業(yè)基礎課程、預防醫(yī)學理論及實驗教學大綱、學時、教材及授課教師均無太大變動。1.2.1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在了解留學生的知識結構背景、留學生祖國國情的基礎上,以因材施教和培養(yǎng)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并具有解決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醫(yī)學專門人才為主旨,制定教學計劃。1.2.2改進教學方法針對以往留學生預防醫(y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整合教師、病例、技術設備等資源,最大化服務于教學,保證教學質量。并不斷完善留學生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對留學生出勤率、課堂學習參與度、實驗報告評定、綜合能力評價等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及時調整修正,提高教學效率。1.2.3強化教學師資力量培訓利用各種資源,加強教師英語口語及專業(yè)英語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技能,保證高效率的課堂教學。1.2.4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ˉ±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α取0.05,以P≤0.05判斷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與分析

2.1相同教學模式下不同年級留學生的預防醫(yī)學實驗成績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表2可見,相同教學模式下不同年級間留學生的預防醫(yī)學實驗成績分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結果顯示在傳統(tǒng)LBL教學模式教育組中,2007級留學生的成績較高,在PBL教學模式下,2009級留學生的成績較低,可能因不同年級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管理方法不同所致,隨著教學方式與管理方式的不斷改進,留學生的成績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2.2不同教學模式下留學生的預防醫(yī)學實驗成績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3可見,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成績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063,P=0.000)。PBL教學模式下預防醫(yī)學實驗成績比在傳統(tǒng)LBL教學模式下預防醫(yī)學實驗成績有顯著提高,在教學管理手段完善的前提下,主要與PBL教學模式更容易激發(fā)留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有關。

3討論

3.1PBL

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預防醫(yī)學的思維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還能潛移默化地轉變學生的觀念,強化確立預防為主的思想,將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9〕。本研究顯示,采用PBL教學的班級成績比采用傳統(tǒng)LBL教學的班級的成績要好。分析其原因,傳統(tǒng)的講授教學法中,教師難以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難以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10〕。PBL教學模式則強調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及自學。PBL教學模式打破學科界限,圍繞問題編制綜合教程,以塑造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創(chuàng)新力和獲取新知識、有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PBL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LBL教學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3.2PBL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第9篇: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 教學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17-02

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yǎng)與人體健康關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yī)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yǎng)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國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曝光,人們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也越來越重視。

然而,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醫(yī)學院校的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包括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生物醫(yī)學專業(yè)、醫(yī)學檢驗專業(yè)、護理專業(yè)等)的學生,畢業(yè)后主要從事臨床工作,其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水平、態(tài)度、行為將對身邊的朋友和病人產生重要影響,他們卻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果不理想,令人擔憂。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個方面:①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重視程度不夠。多數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英語和相關專業(yè)課就行了,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是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與自己今后的工作關系不大,沒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學內容比較多,安排的課時相對又少,導致老師講授、學生學習都難以突出重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程內容必須改革;③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需要調整,先介紹人們每天都接觸到的各類食物的營養(yǎng),而將比較枯燥的營養(yǎng)素部分內容結合到食物營養(yǎng)價值部分講解;④教學方法必須改革,采用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難以激發(fā)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學員學習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興趣,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采用結合案例、注重實用性、強化技能培訓的互動式教學,以激發(fā)學員的興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針對上述情況,談談我們對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的體會。

1.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開課前組織師生見面會,讓學員認識到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食物資源的日益豐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yǎng)相關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發(fā)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嚴重威脅居民的身心健康??茖W研究表明,許多疾病的發(fā)生都與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關。而且,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讓人們感覺“食”面埋伏,常常談食色變。疾病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務模式,目前在醫(yī)療模式由“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的趨勢下,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每一位醫(yī)務工作者都應樹立“大衛(wèi)生、大防疫”的預防醫(yī)學整體觀念。因此,使未來的醫(yī)務工作者——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全面掌握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相關知識,更好的服務于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不僅要學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要學會如何預防?,F在很多病人在醫(yī)生開完藥過后都會問:“我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者“哪些食物對我的康復有益呢?”然而多數醫(yī)生由于營養(yǎng)學知識的匱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不僅能在臨床工作實踐中有很好的實用性,而且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樣把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知識應用于疾病治療和疾病預防當中,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準確、全面地學習掌握本學科的有關知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他人甚至患者。

2.課程內容的改革

近年來,“營養(yǎng)”和“食品安全”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處于敏感、新潮、時尚前沿的大學生們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充滿了渴望,對這門課程也充滿期待,經常希望評價一下自己或親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來控制自己的體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們大多是在充滿期待中來學習這門課程的,這和幾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在我們對大學生的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為了適應目前的這種狀況,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應該更加符合他們的心理,不至于使他們滿懷希望而來,經受最初幾節(jié)枯燥的理論灌輸后對該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為此必須針對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目前的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專業(yè)主要以培養(yǎng)研究生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專業(yè)本科生。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主要在預防醫(yī)學本科專業(yè)開設,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yǎng)學和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內容的設置依次為營養(yǎng)學基礎或基礎營養(yǎng)學、各類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特殊人群營養(yǎng)、營養(yǎng)與相關疾病以及合理營養(yǎng),食品衛(wèi)生學的內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食品衛(wèi)生的監(jiān)督管理。這樣的課程內容安排和順序設置對預防醫(yī)學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臨床醫(yī)學、護理學、醫(yī)學檢驗等)學生學習的預防醫(yī)學課程中包含部分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內容,他們的教學時數為10學時至20學時,時間相對較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yǎng)學基礎或基礎營養(yǎng)學、合理營養(yǎng)、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不僅重點不突出,還恰恰忽略了實用性最強、學生最感興趣的食物營養(yǎng)、營養(yǎng)與疾病等部分內容。建議重點講授食物營養(yǎng)與人類健康、營養(yǎng)與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預防可以少講甚至自學。

3.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營養(yǎng)素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一開始就給學生講營養(yǎng)學基礎似乎基礎性、理論性太強,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感覺就是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既枯燥難學還不實用。

認知學習理論指出,是在頭腦中形成認知地圖,即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認知結構在學習過程中用來同化新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上符合這個規(guī)律,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聯(lián)系以往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第一堂課常常講營養(yǎng)素,而營養(yǎng)素是專業(yè)性非常強的概念,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很少接觸。食物則是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所以由食物講起,逐漸過渡到營養(yǎng)素等,才符合認知學習理論的要求,可以具體化教學內容,使營養(yǎng)學課堂從一開始就聯(lián)系實際,內容生動,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逐漸進入營養(yǎng)學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礎內容的枯燥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降低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教師課堂講授的效果。國外的優(yōu)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紹食物選擇和人類健康這類比較感性的知識。

4.教學方法的改革

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教學內容多,學時少,加上學生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導致學習興趣不高,為了激發(fā)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學習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濃厚興趣,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聯(lián)系日常生活、結合臨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開;可以結合當前老百姓中流傳的一些有爭議的觀點(如牛奶有害論、食物相克等)組織學生辯論;也可以讓學生分析自己、同學或朋友的營養(yǎng)狀況,看看各種營養(yǎng)素攝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當,從而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還可以鼓勵學生去指導親人、朋友的飲食習慣,使之達到科學營養(yǎng)和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同時感受到其實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礎理論知識,又訓練了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基本技能。

總之,為了提高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教學效果,在學員方面,要認識到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在教師方面,需要優(yōu)化教學內容,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改革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周永,韋娜. 提高《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7,23(5):778.

[2]張乾勇,陳明亮. 軍醫(yī)大學本科生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問卷調查[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22):3408-340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