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急性上呼吸道癥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急性上呼吸道癥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急性上呼吸道癥狀

第1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關鍵詞:利巴韋林;熱毒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和多發(fā)疾病。每年的冬季和春季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爆發(fā)的高峰期[1],患者患病后通常出現(xiàn)咳嗽、發(fā)熱、咽痛、流鼻涕等臨床表現(xiàn),嚴重時易導致患者并發(fā)中耳炎、急性鼻竇炎、支氣管炎,甚至心肌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的進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基于此,筆者在常規(guī)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進行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治療的相關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來我院接受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的患者60例,隨機平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基礎治療,其中觀察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熱毒寧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齡(35.9±4.8)歲,平均病程(9.2±3.4)d,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齡(36.2±4.5)歲,平均病程(9.5±3.7)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臨床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基礎治療方法進行臨床治療,即給予患者止咳、退熱等對癥治療,對于具有細菌感染指征的患者給予頭孢類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進行抗病毒治療,即0.5g利巴韋林注射液+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給藥,1次/d;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熱毒寧進行抗病毒治療,即熱毒寧20ml+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給藥,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5d。

1.2.2臨床觀察指標 分別以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癥狀改善時間及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作為臨床觀察指標。臨床療效評價[2],顯效: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治療24~48h,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體征和自覺癥狀消失,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顯示正常;有效: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治療48~72h,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體征和自覺癥狀消失,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顯示正常;無效:患者治療前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甚至出現(xiàn)惡化。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結果,并使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臨床療效的比較結果進行ridit分析,不良反應的比較結果進行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見表1。

2.2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1例患者出現(xiàn)惡心、食欲不振等胃腸道反應,對照組患者中2例患者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兩組患者均可耐受,未經(jīng)臨床處理,停藥后癥狀自動消失。

3討論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于因鼻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入侵人體上呼吸道所致。利巴韋林為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光譜抗病毒藥,其進入人體后,通過細胞磷酸化作用生成利巴韋林單磷酸和利巴韋林三磷酸[3],進而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阻斷DNA病毒的復制過程,同時多項臨床實驗證實,利巴韋林對DNA和RNA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次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療效及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從而進一步證實了利巴韋林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治療中的有效性。

總之,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癥狀改善時間,且治療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較少,療效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范廣媛.110 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20(4):101-102.

第2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關鍵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熱毒寧注射液;臨床療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常見病【1】?!秲瓤茖W》第8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為外鼻孔個至環(huán)狀軟骨下緣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體為病毒,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給予抗菌藥物治療往往不能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筆者于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間應用熱毒寧注射液輔以利巴韋林片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0例,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80例,符合《內科學》【1】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年齡在15歲至60歲,臨床癥狀有咽痛、發(fā)熱、咳嗽、鼻塞、流涕;查體發(fā)現(xiàn)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表面有黃色膿性分泌物等體征。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shù)不高或減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加。病程小于3天,未應用其它治療方法。280例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臨床表現(xiàn)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口服利巴韋林片(浙江浙北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014,規(guī)格:0.1gx24),2片/次,3次/日。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熱度寧注射液(江蘇康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17,規(guī)格:10ml/支),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滴,1次/日;對照組加服頭孢羥氨芐膠囊(汕頭金石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19993668,規(guī)格:0.5g/粒),1粒,2次/日。2組患者均囑多喝開水,若體溫高于38°C時,給予對乙酰氨基酚片口服對癥治療。

1.3 療效觀察【2】:

觀察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及不良反應。觀察時間從用藥開始至用藥后3天,按癥狀的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計為0、1、2、3分。

1.4 療效判斷標準【2】:

痊愈:用藥后24h-48h內,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顯效:用藥后24h-48h內,體溫恢復正常,臨床主要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有效:用藥后48h-72h內,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和體征部分減輕;無效:用藥后72h,癥狀和體征無變化或加重。

第3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關鍵詞】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治療; 穿琥寧氯化鈉注射液

【中國分類號】 R6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44-5511(2012)02-0179-01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占我國嬰幼兒死亡的第一位。國內資料顯示兒科門診病例中,呼吸道感染占60%左右。大多數(shù)為上呼吸道,少部分累及下呼吸道,發(fā)病高峰年齡為半歲――1歲。冬末春初也是呼吸道疾病的易發(fā)季節(jié)。病毒感染主要通過空氣中飛沫傳播,也可通過被污染的手和用具傳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數(shù)為散發(fā)性,在氣候變化時可引起局部流行[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 男童58例,女童42例,年齡2.5~12歲,平均年齡4±2.8歲。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

1.2 臨床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有發(fā)熱、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可伴有嘔吐、腹瀉、食欲差、腹痛,檢查時可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頜下淋巴結腫大,肺部呼吸音正常,病程約3-5天,高熱者可出現(xiàn)驚厥、腹痛等。

1.3 方法:治療組對癥治療后給予靜脈滴注10mg/(kg?d)穿琥寧氯化鈉注射液,3~5天為1個療程,每日1~2次;對照組對癥治療后給予10~15mg/(kg?d)靜脈滴注病毒唑,每日1次。同時,讓患兒充分休息,多飲水、給予有營養(yǎng)而易消化的食物、增加維生素。加強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適當?shù)臏囟扰c濕度[2]。

1.4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

2.結果

治療組50例患者中,顯效(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35例,有效(癥狀有所減輕)12例,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無改善)3例,有效率94%。對照組50例患者中,顯效25例,有效16例,無效9例,有效率82%。

表1

3.討論

(1)穿琥寧制劑被譽為"中華抗生素"。它是采用新工藝將穿心蓮內酯經(jīng)酯化、脫水、成鹽而制成的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單鉀鹽,加上碳酸氫鈉等輔料后制成穿琥寧氯化鈉輸液劑,進一步增強了藥物的穩(wěn)定性能,保障了臨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性、其毒副作用更小,經(jīng)過多年的應用,已得到了醫(yī)生和患者的認可。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選用穿琥寧氯化鈉注射液, 療效確切, 有效率高達94%,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顯著緩解癥狀和縮短病程、明顯優(yōu)于病毒唑注射液[3]。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間的急性炎癥,其包括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又簡稱上感。上感90%是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之后,亦可繼發(fā)細菌感染。上感主要是因為鼻腔、手的衛(wèi)生不良,飲食不當,過量食用冰冷、熱燥、油膩食物,以及氣候驟變引起著涼、勞累、或被雨淋造成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候,存在或由外界侵入上呼吸道的病毒或細菌,迅速生長繁殖,導致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程一般3-5天,若體溫持續(xù)不退或病情加重,應該考慮感染可能侵襲其他部位。若向鄰近器官或向下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咽后壁膿腫、頸淋巴結炎、喉炎、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等,較大的兒童若因鏈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腎炎、風濕熱等[4]。

(3)在冬春交替、乍暖還寒之際,人們容易發(fā)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常見病原體為病毒,僅少數(shù)由細菌引起。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體炎等。各種可導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涼、淋雨、疲勞等均可誘發(f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兒童易患病。小孩子患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家長不要驚惶失措。只要及時治療,細心護理,病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家長應注意讓小兒多休息,發(fā)熱期間多飲水,給流質或軟食,避免過于油膩和過飽,吃奶嬰兒應少量多次喂奶,以免導致吐瀉等消化不良癥狀。應經(jīng)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室溫恒定,保持一定的濕度,這樣才有利于小兒的康復。如果小兒反復患呼吸道感染,經(jīng)常發(fā)熱、咳嗽,尤其是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時需注意可能發(fā)展為支氣管哮喘;對任何遷延性咳嗽、有痰的患兒應注意異物吸入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感染結核病。此外,合理喂養(yǎng),保持平衡膳食,積極預防和治療營養(yǎng)性疾?。ㄈ缲E病、鐵缺乏癥、營養(yǎng)不良)。冬季可以適當多增加一些高熱量、蛋白質食物,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增強小兒的抵抗力。因此,經(jīng)常發(fā)熱、咳嗽的患兒,一定及時到醫(yī)療條件好、??萍夹g水平高的醫(y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及時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偉. 小兒清熱寧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 2009,(07):114-118.

[2] 項榮軒, 阮宇鵬, 張勇. 小兒清熱寧顆粒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例[J]. 中國中醫(yī)急癥 , 2008,(06):136-139.

第4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關鍵詞】潘生丁 小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診斷名詞,也可統(tǒng)稱為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 數(sh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無效,還可以引起菌群失調,有利于病菌繁殖,臨床中必須避免濫用?,F(xiàn)將我院2009年1~12月用潘生丁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為我院門診及病房住院患兒,共126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40例,年齡8 月~12歲,就診時病程1~5天,診斷標準按《褚福棠實用兒科學》[1]。全部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流清涕、鼻塞、噴嚏、輕咳、咽部充血等,部分患兒有扁桃體腫大、頜下淋巴結腫大。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3例。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潘生丁3mg/kg/d,分3次口服。對照組:青霉素注射液10~20萬u/kg/d,每日2次,靜滴。兩組均給予對癥等處理。

1.3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36小時內體溫恢復正常,卡他癥狀明顯減輕。有效:2~3天內體溫恢復正常且不回升,卡他癥狀基本消失,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明顯減輕。無效:治療6天以上體溫仍異常,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加重。

2 結果

兩組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比較,126例不同程度發(fā)熱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潘生丁3mg/kg/d,分3次口服;對照組用青霉素,結果用藥后36小時內體溫正常且不回升者,治療組為59例,有效率94%,對照組為29例,有效率46%,治療組在上呼吸道癥狀改善及體溫下降時間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

3 討論

大多數(sh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病毒感染所致,潘生丁能抑制RNA病毒及某些DNA病毒。Tonew等研究證實,潘生丁在試管內能抑制所有的小核糖核酸病毒,有廣譜的抗病毒活性,主要用于抗RNA病毒,但也抗DNA病毒。分光濁度測定證明,潘生丁能完全抑制病毒的特異性增殖過程,抑制二胞嘧啶核苷和脫氧胞嘧啶核苷進入細胞內,并選擇性地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從而抑制病毒的增殖過程。治療劑量的潘生丁對宿主的核糖核酸合成無影響。近年來,許多醫(yī)師都注意到,服用潘生丁的患兒很少患有感冒。目前已證實,潘生丁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用于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較好療效,且毒副作用小、方法簡便、價廉、安全有效、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第5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關鍵詞】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冰三根湯;灌腸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其病原體主要為病毒,可達原發(fā)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1],而發(fā)熱是其常見癥狀之一,體溫可高達39℃~40℃,起病1~2天可因高熱引起驚厥。2007年6—12月我院兒科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發(fā)熱的124例住院患兒應用冰三根湯灌腸治療,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兒科住院的12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124例均為1~7歲的患兒,臨床主要癥狀均有發(fā)熱,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腫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其中驚厥8例。按常規(guī)給124例患兒進行血常規(guī)和胸部聽診檢查,血中白細胞正?;蚱?3例,白細胞增高者31例,胸部體征陰性,符合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為治療組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對照組62例,其中男31例,女31例。兩組資料治療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藥物制作 用魚腥草、白茅根、蘆根各30g,先在冷水中浸泡15~20min,再用大火煮沸,最后用文火煮10~20min,煎制成200ml三根湯藥液,置于2℃~8℃冰箱內保存。

1.2.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2例,采用病毒唑和青霉素治療,治療組62例,在此基礎上加用冰三根湯灌腸治療。用量:1~3歲患兒,每次50ml,4~7歲患兒每次100ml,均為每日2次。操作:灌腸前囑患兒排空大小便,根據(jù)患兒年齡將所需藥液加入灌腸筒內,連接10號一次性灌腸管,經(jīng)、直腸把藥液直接送入結腸,抬高臀部10cm,保留30min。

1.3 療效評價 用藥72h觀察療效,顯效:24h體溫降至正常,不再回升,咳嗽、鼻塞流涕、咽痛、頭痛、嘔吐、等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有效:體溫在72h內降至正常,上述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無效:用藥72h體溫不下降,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咳嗽、鼻塞流涕、咽痛、頭痛、嘔吐、等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注:經(jīng)χ2檢驗,χ2=6.38, P

2.2 不良反應 2例患兒灌腸后出現(xiàn)腹瀉,停止后自愈,其余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無其他不良反應。

3 討論

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各種病毒和細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為病毒感染。而發(fā)熱是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中醫(yī)認為其發(fā)熱多屬風熱感冒,小兒臟腑嬌嫩,毒熱熾盛,熱擾肝經(jīng),出現(xiàn)一時性驚厥[3]。魚腥草,又名側耳根,中藥上稱為“藥草之王”,性微寒、味辛,富含各種抗病毒、抗菌成分,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能清熱解毒,利尿通淋。藥效研究已證實,魚腥草可促進外周血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血中溶菌酶的活力,促進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的效應[4];魚腥草還對多種病毒和細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有較強的滅活和抑制作用;通過腸道直接給藥,能直接吸收,從而達到清熱解毒的功能;蘆根 ,性味甘、寒,能清熱生津止嘔,具有很好的預防感冒及降溫的作用;白茅根,味甘性寒,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作用,研究證實它亦有抗菌、抗病毒及中和毒素的功能。三昧藥結合,可對抗病毒、毒素及高熱,具有相互協(xié)同作用。煎好的三根湯涼后保存于2℃~8℃冰箱中,制成冰三根湯。使用時經(jīng)腸道灌入,直接與腸道接觸,易于吸收,可很快達到散熱、抗感染作用,有利于快速控制癥狀、縮短病程。本實驗證實,冰三根湯灌腸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作用快、療效好,能很快控制發(fā)熱,減輕癥狀,減少患兒的痛苦,避免了病毒進一步繁殖而引起的心肌炎、腦炎等并發(fā)癥;同時由于灌腸易于操作,無毒副作用,避免了服藥、輸液帶來的痛苦,且安全、療效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67.

2 姚靜嬋,胡國華,胡春英.穿琥寧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觀察.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10:1743-1744.

第6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關鍵詞] 利巴韋林;穿琥寧;上呼吸道感染

[中圖分類號] R97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8(b)-0097-02

上呼吸道感染是喉部以上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絕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繼而可能會出現(xiàn)細菌感染[1]。當機體在受寒、過度勞累時,抵抗力降低,病毒易侵入造成感染。利巴韋林為人工合成的廣譜核苷類抗病毒藥物,臨床較為常用[2]。穿琥寧是從中藥穿心蓮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解熱抗炎、殺滅流感病毒等作用[3]。本研究采用利巴韋林聯(lián)合穿琥寧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全部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4~60歲,平均(38.37±5.69)歲;急性咽炎14例,急性扁桃體炎23例,膿性扁桃體腺炎13例;低熱5例,中度發(fā)熱38例,高熱7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5~60歲,平均(37.81±5.15)歲;急性咽炎15例,急性扁桃體炎24例,膿性扁桃體腺炎11例;低熱9例,中度發(fā)熱34例,高熱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利巴韋林10 mg/kg,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3 d為1個療程;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穿琥寧15 mg/kg,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3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和癥狀消失時間。

1.3療效判定

①痊愈:治療3 d內,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咳嗽等自覺癥狀均消失;②顯效:治療3 d內,患者體溫降低>1℃,但在正常范圍,臨床癥狀明顯緩解;③好轉:體溫降低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2.2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的比較

治療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除時間、咽痛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的比較(d,x±s)

3 討論

上呼吸道感染約9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刹《?、柯薩奇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等,發(fā)病率較高,且能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霧滴或污染的用具進行傳播[4]。目前上呼吸道感染尚無特效治療藥物,臨床常進行止咳化痰、退熱消炎、抗病毒、抗感染等綜合對癥治療。利巴韋林是化學合成的三氮唑核苷類廣譜抗病毒藥物,其主要通過抑制病毒核苷酸磷酸鹽代謝和蛋白質的合成,影響病毒DNA、RNA的合成,阻斷病毒的復制,對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都具有強效抑制作用,但無直接殺滅作用[5-6]。穿琥寧是清熱解毒藥物穿心蓮的提取物,穿心蓮中有效成分穿心蓮內酯和琥珀酸酐相互反應生成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單鉀鹽,具有解熱消炎、抗病毒、抗菌的藥理作用,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具有較好的殺滅作用[7]。有研究報道穿琥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

本研究治療組患者采用利巴韋林聯(lián)合穿琥寧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用利巴韋林治療的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1.

[2] 代紅英.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4(28):46.

[3] 宋蘋,羅翌,老膺榮,等.穿琥寧注射液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研究文獻的質量評價[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5,14(7):677-678.

[4] 鄧名珉.穿琥寧粉針劑治療小兒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1,7(3):126-127.

[5] 申海云.穿琥寧與利巴韋林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對比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1):108.

[6] 薛軍.利巴韋林霧化吸入佐治小兒皰疹性咽峽炎389例臨床分析[J].醫(yī)學綜述,2011,17(4):129-130.

[7] 柳根.穿琥寧注射液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20(2):143,145.

第7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關鍵詞】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喜炎平注射液;療效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上較為常見,主要病因由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的鼻腔及咽喉的急性感染。喜炎平是中藥制劑,其成分主要為穿心蓮內酯,可起到清熱、止咳、解毒的作用[1]。本研究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于我院治療的64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對其分別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與炎琥寧注射液進行治療,對比其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于我院治療的64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2例,實驗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11個月至8歲,平均年齡4.5±1.2歲,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10個月至10歲,平均年齡4.7±1.3歲。64例患者單純上呼吸道感染34例,合并患有缺乏維生素D的患者16例,合并患有哮喘的患者7例,合并痢疾者5例,合并肺炎者2例。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并針對并發(fā)癥進行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之上,實驗組患者采用喜炎平(江西青峰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Z20026249)注射液進行靜滴治療,劑量為5mg/kg加入200ml的5%葡萄糖溶液,靜滴每日一次。對照組采用炎琥寧(輔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68102)注射液進行靜滴治療,劑量為5mg/kg加入200ml的5%葡萄糖溶液,每日一次[2]。兩組療程均為3至5日。

1.3療效評估痊愈標準為:治療3日后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等癥狀消失,體溫正常。有效:治療3日后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等癥狀明顯改善,體溫恢復正常。顯效:治療3日后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等癥狀有所改善,體溫基本恢復正常。無效: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等癥狀及體溫無改善甚至加重[3]。以顯效、有效、痊愈之和為總有效率。

1.4數(shù)理統(tǒng)計應用SPSSl5.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shù)據(jù)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2結果

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后統(tǒng)計療效,實驗組患者總有效31例(96.9%),對照組患者總有效25例(78.1%)。并對總有效率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3討論

大多數(shù)的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導致,癥狀包括發(fā)燒、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等。作為臨床上的兒科高發(fā)病,目前該疾病尚沒有具有特效的治療方法。

喜炎平注射液作為一種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為從穿心蓮中提取的蓮內酯磺化物,具有抗病毒、抗菌、清熱、止咳、解毒、消炎等功效??商岣吣I上腺皮質功能、提高血清備解素水平、改善白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加脾內T、B細胞數(shù)量、促進免疫球蛋白形成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對革蘭氏陽性、陰性細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金黃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4]。

炎琥寧為穿心蓮提取物經(jīng)酯化、脫水、成鹽等工序而成。具有清熱解毒及抗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5]。

本研究將64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并分別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和炎琥寧注射液進行靜滴治療,并對比兩組的療效。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32例患者,總有效31例(96.9%),對照組32例患者,總有效25例(7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劉梅.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注射用炎琥寧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03(20):341-342.

[2]吳道勝.痰熱清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1(15):121-122.

[3]邊燦軍.熱毒寧治療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04(1):115-116.

第8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摘要】 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或/和咽喉部的急性炎癥統(tǒng)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的 討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心得。方法 配合治療進行護理。結論 它是最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發(fā)病不分年齡、性別、和地區(qū),多數(shù)預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引起嚴重并發(fā)癥,應積極防治。

【關鍵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護理

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或/和咽喉部的急性炎癥統(tǒng)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i n f e c t i on)。它是最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發(fā)病不分年齡、性別、和地區(qū),多數(shù)預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引起嚴重并發(fā)癥,應積極防治。

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約有70%~80%由病毒引起。常見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細菌感染可直接或繼病毒感染后發(fā)生,以溶血性鏈球菌多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見革蘭陰性桿菌。當機體和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如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細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病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也可通過被污染的手和用具傳播。

本病全年均可發(fā)生,以冬、春季節(jié)多發(fā),多數(shù)為散發(fā)性,但常在氣候突變時流行。由于引起本病的病毒類型很多,各種病毒感染后產(chǎn)生的免疫力較弱且短暫,各種病毒問無交叉免疫,而且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攜帶者,因此,一個人一年內可多次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

(一)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俗稱“傷風”。成人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

1.癥狀潛伏期短(1~3天),起病急,初期有咽干、喉癢,繼而出現(xiàn)打噴嚏、鼻塞、流涕,開始為清水樣,2~3天后變稠,可伴咽痛。有時由于耳咽管炎使聽力減退,也可有流淚、呼吸不暢、聲嘶、干咳或咳少量粘痰等癥狀。一般無發(fā)熱及全身癥狀,或有低熱、全身不適、輕度畏寒、頭痛、胃納差、便秘或腹瀉。如無并發(fā)癥,一般一周左右痊愈。

2.體征可見鼻咽部粘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1)癥狀:臨床特征為咽部發(fā)癢和燒灼感,持續(xù)時間不長,咽部疼痛不明顯,當有吞咽疼痛時常提示有鏈球菌感染,可伴有發(fā)熱和乏力。腺病毒感染時可伴有眼結膜炎。

(2)體征:咽部有明顯充血、水腫、頜下淋巴結腫大并可有觸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1)癥狀:以聲音嘶啞、說話困難、咳嗽時疼痛為特征,常有發(fā)熱、咽痛和咳嗽。

(2)體征:可見喉部水腫、充血、局部淋巴結輕度腫大伴觸痛,可聞喘鳴音。

(三)細菌性咽-扁桃體炎 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

1.癥狀 起病急,有明顯咽痛、畏寒、發(fā)熱,體溫可達39℃以上。 轉貼于

2.體征 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有黃色點狀滲出物,頜下淋巴結腫大,有壓痛。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血象 病毒性感染時白細胞正?;蚱停诸惲馨图毎?。細菌感染時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增多,可有核左移現(xiàn)象。

2.病毒和細菌的檢測 進行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以確定病毒類型,細菌培養(yǎng)可確定細菌種類。

診斷要點

病人有受涼或與上感病人接觸史;有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發(fā)熱和全身酸痛等癥狀;體征僅有上呼吸道粘膜充血和水腫等表現(xiàn);結合外周血象及X線檢查可做出臨床診斷。病毒分離及細菌培養(yǎng)或病毒血清學檢查可協(xié)助確定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應注意與流行性感冒、過敏性鼻炎、急性傳染病前驅癥狀鑒別。

治療要點

(一)對癥治療 發(fā)熱、全身酸痛可用復方阿司匹林等解熱止痛藥;咳嗽時給以溴己新(必嗽平)、噴托維林(咳必清);咽痛時含消炎喉片,局部霧化治療;鼻塞、流涕可用1%麻黃素點鼻。也可用中成藥。

(二)病因治療 尚無成熟的抗病毒藥治療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可選用青霉素、大環(huán)內酯類或氟喹諾酮等抗菌藥物。主要護理措施

1.病情觀察 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尤其是體溫及咽疼、咳嗽等癥狀的變化。如近1~4日內有較多類似上感病人,應警惕流感的發(fā)生。

2.休息 癥狀輕者應適當休息,病情較重或年老者應臥床休息。

3.飲食 應給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飲食。

4.癥狀護理

(1)發(fā)熱的護理:高熱時按醫(yī)囑應用解熱劑;出汗較多時要做好皮膚護理。

(2)咽疼、咳嗽、聲音嘶?。喊瘁t(yī)囑用藥,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

5.藥物治療的護理 按醫(yī)囑用藥,勿濫用抗生素。健康教育

1.進行預防上感的健康教育,如避免受涼、過度勞累等誘發(fā)因素;進行有規(guī)律、合理的體育鍛煉,堅持冷水浴(或冷水洗臉),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在上感高發(fā)季節(jié),尤其疑有流感流行時,應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上感易患者可使用疫苗預防。

2.本病預后多數(shù)良好,少數(shù)人可并發(fā)心肌炎、風濕熱或急性腎小球腎炎,在恢復期若出現(xiàn)心悸、關節(jié)痛、眼瞼浮腫等癥狀時應及時診治。

參 考 文 獻

第9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范文

【關鍵詞】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利巴韋林;清開靈注射液

一般所稱的傷風感冒、咽炎、鼻炎、扁桃體炎等統(tǒng)稱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絕大多數(shù)為病毒感染,其次為細菌感染或混合感染。尤以冬春季節(jié)和氣候驟變時多發(fā),以嬰幼兒發(fā)病率為高,是影響兒童健康的主要原因。易繼發(fā)急性中耳炎、鼻竇炎、支氣管炎、肺炎、心力衰竭,甚至繼發(fā)心肌炎、腎炎、過敏性紫癜損害多個臟器功能,影響生長發(fā)育甚至危及生命。故應積極找出病因并予以干預。筆者于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采用中西藥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例,并與單用利巴韋林治療的52例患者比較,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年齡在6個月~8歲,平均年齡3歲6個月,男44例,女60例;兩組均有不同程度咳嗽、發(fā)熱、流涕、咽痛等癥狀,重者有頭痛、乏力、納差等,體格檢查咽部充血或有皰疹或有扁桃體腫大,白細胞計數(shù)偏低或正常,但均無肺部體征,熱程5 d以內,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將入選的104例患兒分為兩組。兩組的性別、年齡、病情等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例均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對癥處理,對照組還有用利巴韋林顆粒5~10 mg/kg,每天2~3次口服治療,療程7 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還用清開靈注射液(2 ml/支)以0~4 ml/(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3~5 d為1個療程。兩組共治療2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顯效:1個療程內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流涕、鼻塞等臨床癥狀好轉或消失;好轉:2個療程內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流涕、鼻塞等臨床癥狀好轉或消失;無效:2個療程內體溫未恢復正常,咳嗽、流涕、鼻塞等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52例顯效40例,好轉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2%;對照組顯效30例,好轉1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0.8%。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 不良反應 所有病例服藥期間的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均正常。治療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6例,表現(xiàn)為納差4例,惡心1例,嘔吐1例。對照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8例,表現(xiàn)為納差5例,嗜睡、眩暈2例,皮疹1例。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差異(P>0.05)。

3 討論

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門診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炎即普通感冒、急性鼻竇炎、中耳炎、扁桃體炎、喉炎、會厭炎等。文獻表明,單純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原發(fā)病原為病毒,其中鼻病毒及冠狀病毒占60%,此外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在臨床表現(xiàn)上,一般患兒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流涕、咳嗽、鼻塞,嬰兒可因鼻堵張口呼吸,吃奶費勁,拒食煩鬧;發(fā)熱或有或無,病情輕重相差很大,部分嬰幼兒可致高熱驚厥,多于發(fā)熱一天內出現(xiàn),體溫在38.5℃以上,一般于1周內退熱;檢查咽部整個呈現(xiàn)紅腫,扁桃體可腫大,細菌引起者常有膿點或膿性滲出物覆蓋,即可單純診斷為化膿性扁桃體炎;同時由于小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在病毒感染后很快就會繼發(fā)細菌感染也可原發(fā)細菌感染,出現(xiàn)高熱,精神萎靡,外周血白細胞增高。

目前抗病毒治療較多使用利巴韋林,該藥雖有抗病毒作用,但有報道表明,其呼吸道內藥物濃度低于血濃度,難以在短期內有效控制病毒,且長期使用可引起骨髓和免疫抑制御。清開靈注射液萃取了傳統(tǒng)中藥的精華,由金銀花、板藍根、梔子、水牛角、珍珠母及膽酸、豬去氧膽酸、黃芩苷等成分組成。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本藥具有抗病毒和抗細菌的雙重療效,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鼻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以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假銅綠單胞菌等均有明顯抑制作用;與抗生素聯(lián)用可起到協(xié)同抗菌作用。本文通過104病例觀察結果顯示,利巴韋林顆粒結合清開靈注射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為96.2%,利巴韋林顆粒的有效率為80.8%,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參 考 文 獻

[1] 潘根麗.豉翹清熱顆粒治療小兒風熱感冒夾滯癥的III期臨床試驗.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06,13(6):105.

[2] 汪受傳.中藥針劑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0,15(10):594.

[3] 王偉.熱毒寧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23):62-6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