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審查意見范文

審查意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審查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審查意見

第1篇:審查意見范文

一、明確審查逮捕意見書的法律屬性

審查逮捕意見書是檢察機關偵查監(jiān)督部門依法受理偵查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后,經過審查認為案件的事實已經基本查清,從而結束審查程序并依法制作的內部法律文書。雖然是一種內部文書,但作為法律文書仍具有獨特的法律屬性。

(一)審查逮捕意見書的程序性

審查逮捕意見書是檢察機關在對案件進行詳細審查后出具的結論性意見,是對整個審查批準逮捕活動的總結,是審查批準逮捕程序結束的重要標志。檢察機關偵查監(jiān)督部門受理案件后,按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由具體承辦案件的檢察人員依法對案件進行審查,核實本案的相關證據后,認為該案事實已經查清,擬對案件作出批準(或不批準)逮捕決定并書面向部門領導和檢察長匯報,以結束審查程序,對涉嫌犯罪的人員作出處理的結論性意見。審查逮捕意見書的制作過程體現(xiàn)了其程序性,即審查批準逮捕的程序。

審查逮捕意見書的內容共分受案和審查過程,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發(fā)案、立案、破案經過,經審查認定的案件事實和證據,需要說明的問題,處理意見六個部分。這六個部分也是審查逮捕意見書程序性的表現(xiàn)。

(二)審查逮捕意見書的監(jiān)督性

審查逮捕意見書反映案件審查過程全貌,是檢察機關加強內部監(jiān)督,行使錯案追究的重要依據。一方面有利于促使承辦人員依法辦案,加強承辦人的責任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對承辦人的內部監(jiān)督,發(fā)生錯案時可以依據審查逮捕意見書對責任進行查找和追究。同時,審查逮捕意見書是有效行使偵查監(jiān)督權的重要形式。審查逮捕意見書充分體現(xiàn)案件的偵查過程,對偵查部門在辦理案件中存在的違法問題(包括實體和程序方面),文書中能詳細指出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糾正意見和理由,對偵查機關是否依法辦案進行法律監(jiān)督。如在審查逮捕意見書第四部分需要“說明的問題”中列出的監(jiān)督事項:

公安機關超過法定羈押期限,應當提出糾正意見:犯罪嫌疑人張某某于2010年10月3日被刑事拘留,但公安機關到2010年11月3日才提請批準逮捕,已違反《刑事訴訟法》第69條規(guī)定的30日的最長刑事拘留期限,刑拘、報捕超過法定期限,應當提出糾正意見。

下列證據系非法證據,需向公安機關提出糾正意見及補救措施:(1)偵查員張某于2009年10月2日16時10分至17時10分制作了證人黃某某的詢問筆錄,但其在當日16時30分至17時40分又制作了犯罪嫌疑人長某某的訊問筆錄,違反《刑事訴訟法》第91條關于“訊問犯罪嫌疑人不得少于二人”的規(guī)定,應當提出糾正意見。(2)犯罪嫌疑人長某某的2份辨認筆錄均僅有一名偵查人員簽名,違反《刑事訴訟法》第91條之規(guī)定,應當提出糾正意見,并重新制作該筆錄。(3)詢問未成年證人黃某未通知其法定人到場,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應當提出糾正意見,并重新制作該筆錄。

(三)審查逮捕意見書的決策性

審查逮捕意見書是領導對案件行使決策權的重要依據。檢察機關對案件是否批準逮捕和偵查監(jiān)督由檢察長決定,檢察長只有通過詳細的審查意見書,才能準確地認定案件事實,從而對涉嫌犯罪的人員作出公正的處理。既懲罰犯罪,保證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又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確保案件得到公正處理。

二、全面反映審查案件過程

一份好的審查逮捕意見書不僅要能達到“意見書在手如同卷宗在手”的總要求,而且還要能體現(xiàn)案件的偵查過程、審查逮捕工作過程,尤其是承辦人對案件事實和證據的取舍、認定過程。這就要求承辦人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偵查過程與審查逮捕的關系

偵查過程的再現(xiàn)是審查逮捕工作的前提,也是最終審查逮捕結論正確與否的關鍵所在。承辦人在制作審查逮捕意見書時要正確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在文書的制作中要對偵查機關受案、立案及破案過程進行詳細的說明,全面體現(xiàn)案件的偵查過程。偵查過程要表述完整、連貫,準確反映整個案件偵查過程及采取強制措施的情況。在此前提下,檢察機關案件承辦人才能根據偵查機關在偵查中獲得的證據進行分析論證得出結論,更為重要的是對偵查過程詳盡地描述還可以為檢察機關偵查監(jiān)督提供便利。

(二)案件事實與證據之間的關系

案件事實與證據是審查逮捕意見書的核心,是區(qū)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重罪與輕罪的界線標準。案件承辦人在制作審查逮捕意見書時,要正確把握案件事實與證據的關系,確保每一起事實都要有相應的證據來印證。每一份證據都可以對應案件事實的某一部分。在處理案件事實和證據的關系時,沒有證據證實的案件事實不能寫入審查逮捕意見書。只有案件事實和證據之間沒有矛盾,并且可以排除合理懷疑,承辦人對案件的定性才會準確。

(三)證據與證據之間的關系

證據是體現(xiàn)承辦人意見的依據所在。一般來說,在認定每件犯罪事實之后,就應該在后面接著列舉認定事實的證據。在列舉證據時,要注明偵查機關取證的時間、地點及取證人員,歸納和摘抄證據的主要內容。最后還要對證據進行分析,說明該證據證實的內容及其證明效力,各證據之間是否存在矛盾,承辦人如何采信證據和取舍證據。以上這些都要讓人能夠直觀看出該證據的客觀性、關聯(lián)性和合法性。當然,如果是一組證據才能證實犯罪事實的,可以在摘抄每份證據后只說明其證明內容,在這組證據的最后,對它們進行全面分析和論證。

三、因案制宜重點突出

案件事實部分的撰寫和認定是審查逮捕意見書的重點,在體現(xiàn)很強的實用功能的同時,也彰顯出承辦人較強的寫作技能和概括歸納能力。針對不同性質的案件,撰寫案件事實部分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全面把握證據,熟悉案情

審查案件重要的是審查證據,通過證據之間的證明作用,獲取真實的案件事實。雖然案件事實與客觀事實不可能絲毫不差,但通過合理、全面地分析證據可以得到符合法律要求的案件事實。如果疏忽了對某一證據的審查分析,其認定的案件事實勢必與客觀事實相差拉大,故全面把握證據是認定案件事實的基礎。如:劉某某涉嫌貪污案的審查逮捕意見書就存在主體之間的關系及在案件中的作用表述不清、公款的所屬主體不明等案情不詳問題。

偵查機關認定的事實: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于2007年伙同某區(qū)管理所所長歐某某(已被另案處理)兩次利用開具虛假發(fā)票,套取現(xiàn)金人民幣133500元,后伙分,其中劉某某得款5500元。

經審查認定的事實:經審查,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于2007年10月間,在某區(qū)管理所所長歐某某的指使下開具虛假發(fā)票,套取現(xiàn)金人民幣38500元,后歐某某將其中38000元據為己有,劉某某得款500元。

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于2007年11月間,在某區(qū)管理所所長歐某某的指使下簽訂虛假協(xié)議、開具虛假發(fā)票,套取現(xiàn)金人民幣95000元,后歐某某將其中27000元交給會計劉某用于處理劉積攢的無法入賬的票據,5000元給了劉某個人作為好處費,3000元給予趙某某,給予劉某某5000元作為好處費。其余60000元據為己有。

(二)由表及里表述客觀事實

任何故意犯罪均是通過某種客觀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而客觀行為均應該反映出行為人的主觀心態(tài)。針對刑事案件的審查,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我們通過證據反映出的時間、地點、人物關系、起因及動機和目的、行為及手段、結果及其他相關的要素,將表象內容進行連接和分析,確定行為人的主觀心態(tài)和目的。如劉某某涉嫌放火案的審查逮捕意見書關于客觀事實表述較好。

經審查認定的事實:被害人杜某系北京市某區(qū)“天上天”建材城經理,犯罪嫌疑人劉某某在京成立一個施工隊搞個體建筑裝修。2007年8月16日,劉某某與杜某簽訂承包協(xié)議:由劉某某負責北京市某區(qū)“天上天”建材城后院平房廠房建設工程。待工程2007年11月完工后,杜某以工程存在問題為由只支付劉某某部分工程款,尚欠劉某某人民幣5萬多元未支付。此后劉某某多次向杜某索要欠款,杜某都以手上無錢支付而推脫。2008年1月12日上午10時許,劉某某叫上手下工人郭某某、李某二人到杜某的辦公室再次索要欠款,杜某還是以手頭無錢推脫,后劉某某對事主杜某說:“今天,咱倆事情要不解決,咱倆就一起同歸于盡”,后手持事先準備好的打火機欲點燃事先攜帶的裝有漆料的塑料袋,被“天外天”建材城工作人員當場制止,后被抓獲。

(三)文字表達法言法語

案件事實部分的撰寫和表述,體現(xiàn)了承辦人對案件證據的全面把握程度、對案情的認識熟悉程度,是全案的總體概括。準確運用法言法語,結合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不僅體現(xiàn)了文書的專業(yè)性、法律性,同時也能清晰表明案件性質。在此基礎上,通過適當運用關聯(lián)詞語,將人物之間、事物之間、行為之間、因果之間進行有效連接,以全面、充實、簡捷、清晰、立體地展現(xiàn)出認定的案件事實。一般情況下,案件事實部分的表述應當避免情節(jié)的具體化和言語對話,適當運用抽象詞匯,如指使、伙同、糾集、強行、威脅、誘使等,不會對案件真實性和情節(jié)造成消弱。

經審查認定的事實: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供述稱:其攜帶裝有漆料的塑料袋進入杜某辦公室,后持打火機欲點燃漆料,目的只是想嚇唬一下杜某讓其還錢,并不想真正點燃漆料來傷害杜某的身體。案發(fā)過程中其未向杜某及其他人身上潑灑漆料,只是辦公室內的人一見其拿出裝有漆料的塑料袋后便上前爭奪,爭奪過程中塑料袋破損,漆料撒到了辦公室的沙發(fā)上和地上(卷中有證人郭某某、李某的證言對這一供述予以證實)。案發(fā)過程中,其還多次對杜某某說:“咱倆的事,咱倆自己解決,我不想傷害辦公室內其他的人,你讓他們出去”,并要求武俊芬等人離開辦公室(卷中有證人武某某、李某某的證言對這一供述予以證實)。

事實部分的撰寫,無需將當事人之間的對話摘錄在認定的事實中,可將言語的性質用法言法語概括表述。具體到本案,可概括為“以同歸于盡相威脅”。

(四)事實描述避免過于繁瑣和簡化

案件事實部分撰寫完畢后,承辦人首先要將文字體現(xiàn)出的事實與自己認知的案件事實進行比對,審查事實是否有贅語和遺漏;情節(jié)表述是否需修改與補充,既要避免畫蛇添足,也要杜絕空洞無物、表達不明。下面這份審查逮捕意見書案件事實部分就很好地把握了重點,客觀、全面概括了案件各要素。

第2篇:審查意見范文

一、爭議的焦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管理法》第46條規(guī)定,槍支是指以火藥或者壓縮氣體等為動力,利用管狀器具發(fā)射金屬彈丸或者其他物質,足以致人傷亡或者喪失知覺的各種槍支。非法買賣槍支罪是一重罪,起刑點在3年以上,10支以上非制式槍支,就可以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甚至死刑。仿真槍買賣,最嚴重的處罰措施僅有可能被認定為非法經營罪。區(qū)別非制式槍支和仿真槍,直接影響到行為人的責任承擔、定罪量刑問題。本案中,同時存在兩份鑒定意見的情況下,應當適用哪份?取舍的原則是什么?

在探討適用哪份鑒定意見之前,有必要梳理公安機關關于非制式槍支和仿真槍的鑒定方法、標準的演變過程。

二、公安部關于槍型物品鑒定方式的沿革

公通字[2001]68號《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藥性能鑒定工作規(guī)定》(2001年8月17日實施,以下簡稱[2001]68號)規(guī)定“對于不能發(fā)射制式槍支子彈的非制式槍支,按下列標準鑒定:將槍口置于距厚度為25.4mm的干燥松木板1米處射擊,當彈頭穿透該松木板時,即可認為足以致人死亡;彈頭或者彈片卡在松木板上的,即可認為足以致人傷害。具有以上兩種情形之一的,即可認定為槍支?!贝朔菀?guī)定確立了打干燥松木板的方式鑒定檢測物是否具備槍支性能。案件中省公安廳就是據此做出了《痕跡檢驗報告》,認為涉案槍支均為仿真槍。

公通字[2001]90號《公安部關于認定仿真槍有關問題的通知》(2001年11月30日)認定“一、凡外型、顏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規(guī)定的槍支相同或近似,并且其尺寸介于槍支管理法規(guī)定的槍支尺寸的二分之一和一倍之間,但不具備槍支性能的物品,可以認定為仿真槍。二、對仿真槍認定提出異議的,由地、市級公安機關按照《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藥性能鑒定工作規(guī)定》(公通[2001]68號)進行鑒定”。該份通知對仿真槍的鑒定主要是基于槍型物品外觀特點,內在“槍支性能”則按照[2001]68號“打干燥松木板的方式”鑒定。

2007年10月29日公安部了《槍支致傷力的法庭科學鑒定判據》(2008年3月1日實施,起草單位: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學、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以下簡稱“法庭科學判據”)。該判據規(guī)定通過測試彈丸的“槍口比動能”方式,槍口比動能大于或等于1.8J/平方厘米時,就被認定為具有致傷力的非制式槍支。本案中,市公安局就是據此作出了《槍支、彈藥鑒定書》,認定涉案物品均為非制式槍支。

2008年2月22日,公通字[2008]8號《公安部關于印發(fā)《仿真槍認定標準>的通知》規(guī)定:仿真槍的認定按照《槍支致傷力的法庭科學鑒定判據》(即槍口比動能方法),參照《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藥性能鑒定工作規(guī)定》(公通[2001]68號,即打松木板方法),從其所發(fā)射彈丸的能量進行鑒定是否屬于槍支。該通知明確仿真槍認定條件之一就為,當被檢測的槍型物品的槍口比動能大于0.16焦耳/平方厘米,小于1.8焦耳/平方厘米時,就可認定為仿真槍。[1]公通字[2001]90號通知同時廢止。

2010年12月7日,公安部又了共通字[2010]67號規(guī)定,該規(guī)定與[2001]68號文的名稱一致,皆為《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藥性能鑒定工作規(guī)定》,該規(guī)定第三點第三項規(guī)定:“對不能發(fā)射制式彈藥的非制式槍支,按照法庭鑒定判據(GA/T718—2007)規(guī)定,當所發(fā)射的彈丸的槍口比動能大于等于1.8焦耳/平方厘米時,一律認定為槍支?!痹撘?guī)定雖然并未提及“打干燥松木板”的[2001]68號文是否廢止,但不再像[2008]8號文,讓“槍口比動能”和“打干燥松木板”兩種方式并存,而只確定了“槍口比動能”一種檢測方法。

由此可見,2001年8月17日至2008年2月28日,我國槍型物品的致傷能力的檢測方法只是“打干燥松木板”([2001]68號文)一種方式;2008年3月1日至2010年12月6日,[2010]67號文之前,按照“槍口比動能”、參照“打干燥松木板”鑒定槍型物品的致傷能力;2010年12月7日之后,則按照“槍口比動能”鑒定,“打干燥松木板”則退出了舞臺。

本案發(fā)生在2009年2月至9月期間,在兩種鑒定方法同時存在背景下,造成了同一批槍支有兩份截然不同的鑒定結果,爭議問題就出現(xiàn)了,應當依據何種標準如何取舍?

三、鑒定結果取舍的標準和法律分析

司法實踐中,多頭鑒定、重復鑒定、鑒定意見相互矛盾的情況并非鮮見,矛盾鑒定文書的采信、取舍存在有多種意見和標準。

1.鑒定主體標準。在鑒定意見都具有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前提下,考察鑒定人從屬機構的級別高低和權威大小,從而決定采納何種鑒定意見。有意見認為,首先考察鑒定主體的專業(yè)性,如果都是專業(yè)性的,再考察是法定的抑或是非法定的。再次,如果兩個鑒定機構都是法定的,而鑒定意見又不一致時,則應以鑒定機構的級別高低來加以審查與認定。比如一份是市級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另一份是省級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則應以省級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最后一種情況是相同級別的法定專業(yè)化鑒定機構,則以審理案件的本法庭指定的鑒定機構所作出的鑒定意見為裁判依據。

例如在本案中,無論是“打干燥松木板”的[2001]68號文、《仿真槍認定標準》的[2008]8號文,抑或最新的[2010]67號文,均列明:“涉案槍支、彈藥的鑒定由地(市)級公安機關負責,如有異議,由省級公安機關復檢一次。”該條文言下之意,即省級公安機關的鑒定效力高于地(市)級公安機關。

筆者認為,鑒定主體的專業(yè)性和法定性是考察的前提,但鑒定意見的效力不應當來源于鑒定人所在機構的級別地位,而應當來源于鑒定過程的科學性和鑒定意見的客觀正確性。因此在本案中,即使最終采納“打松木板”的鑒定意見,也不能因為其由省級鑒定機構做出的原因。

2.技術手段標準。審查鑒定人所秉持的技術理念先進程度、使用的技術設備高級程度對鑒定意見進行取舍。一般而言,新方法優(yōu)于舊方法,新理念優(yōu)于舊理念。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之前無法解決或者貌似已有定論的問題,隨著鑒定技術、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變得可以解決或者結論發(fā)生了改變甚至顛覆。基于對于科學技術發(fā)展進程的信任,往往新技術、新理念會更有權威。

因此有意見認為,本案中采用儀器檢測“槍口比動能”的方式,相較于“打干燥松木板”的方式,頒布的時間更晚,儀器更為先進。[2008]8號文的精神也指出:按照槍口比動能方法,參照打松木板方法。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按照”是“依照、依據”,而“參照”內涵是“參考并對照比較”,因此“按照”比“參照”的意思要重,力度要大,因此應當采取技術手段更高的“槍口比動能”方式,本案的槍型物品應認定為非制式槍支。

筆者認為,[2008]8號文,并未否定打干燥松木板的方式,直至[2010]67號文只明確了“槍口比動能”的方式,那么也佐證在67號文頒布之前,“打干燥松木板”和“槍口比動能”并行不悖。在事關公民人身自由甚至生命的鑒定事項,不應當咬文嚼字的文字解釋,而應當做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釋。相關鑒定機構根據有效的鑒定標準做出的槍支鑒定意見就不能否定其合法性和真實性。本案中,省公安廳的刑事技術中心在兩個鑒定標準并存的情況下,舍新標準取舊標準,一定有其考慮和道理,不能僅以頒布的時間作一刀切的取舍。

3.科學真實的標準。鑒定目的是解決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而解決這種專門性問題必須利用相應的專業(yè)知識。鑒定人對鑒定客體進行檢驗所利用的方法必須是科學的、符合事物內在特點和規(guī)律的,通過鑒定做出的鑒定意見應當具有說服力。

據了解,“槍口比動能”方法,除了[2008]8號文的精神的支持,更重要的依據是,“槍口比動能”是用先進儀器檢測,結果具有統(tǒng)一性和一致性?!按蚋稍锼赡景濉钡姆椒?,會因為松木板的細微的潮濕度、松軟度和木板的質量甚至射入角度的差別而導致鑒定結果的差別。儀器檢測是以后鑒定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而采納“打松木板”方式的理由為,1.8焦耳/平方厘米的鑒定標準極低,會導致部分的幾乎沒有致傷能力(除了擊打眼睛等脆弱器官的情況,但是玩具槍發(fā)射的彈丸擊打眼睛等脆弱器官也會造成傷害)的仿真槍被鑒定為“非制式槍支”。有技術人員對非制式槍支殺傷力標準做過實驗研究,得出當射擊彈丸斷面比動能要達到16焦耳/平方厘米時,才具備殺傷力。[2]因此“打干燥松木板”的標準更能準確地鑒定槍型物品的致傷能力。此外,如此之低的鑒定標準也造成普通民眾知曉困難,部分軍迷藏友或者野戰(zhàn)愛好者在沒有犯意、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就觸犯了“非法持有槍支罪”這一重罪。再次,檢測“槍口比動能”的儀器昂貴,在本案案發(fā)時間之前,中國絕大部分省份并未配置此儀器,就會導致因為鑒定方法、標準的不同,同案不同判、個案量刑不均衡的巨大差異。

本文無意于討論何種標準更為科學,但從“打干燥松木板”到“槍口比動能”標準的變革,可以看出國家加強槍支管理的決心和打擊的力度?!翱茖W真實”是相對概念,限制于儀器設備等客觀物質,也困于思維理念等主觀意識甚至國家意志,更擺脫不了時間維度的錘煉。絕對科學真實不可能到達,只能無限逼近。在此旅程中,曲折與反復并存。本案兩種鑒定方法并行不悖的情況下,鑒定人員基于自身對問題的理解、利弊的權衡、前景的考量,而選擇不同的方法作出不同的結論,均有其合法性、真實性。

4.刑法原則的標準。鑒定人不是“科學的法官”,鑒定意見不是“科學的判決”,還需經過質證,最終由法官決定是否采信。

本案中,兩份鑒定意見其真實性、合法性已經得到審核,取舍與否,筆者認為應該回歸到最基本的刑法原則。首先,“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法治社會基本的要求。在兩種鑒定標準同時有效的情況下,全國各地因為經濟水平、技術掌握程度等差別,會分別選擇嚴格程度差距之大的不同標準,同案不同判、同案不同罰的局面不可避免,這有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案量刑均衡的基本原則。其次,“存疑時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則”,在對事實存在合理疑問時,應當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決、裁定。鑒定意見是對專業(yè)問題做出的意見分析,本質也是案件事實的一部分。在兩種鑒定意見的合法性真實性均得到確認的基礎上,適用對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一種,符合刑法謙抑性內涵,也能實現(xiàn)限制司法權力,保障公民、行為人、被告人的自由的刑法機能。因此本案中,筆者認為應當采用“打干燥松木板”的鑒定意見。

四、結合新刑事訴訟法,鑒定選擇與適用標準帶來的其他啟示

1.鑒定文書與其他法定證據種類應當具備同等的證明力,而非更高或者預定的證明力。因為無論如何要求,鑒定畢竟是基于鑒定人個人知識基礎、運用的設備技術上出具的一種意見,談不上結論。因此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將“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

2.鑒定意見需要經過質證才能作為證據使用。鑒定意見是鑒定人表達出來的意見和看法,絕非完全準確無誤的科學結論,有異議就必須接受質證,更符合訴訟規(guī)律。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對于鑒定意見的質證程序做出了相應規(guī)定,訴訟參與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控辯雙方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就應當出庭。這有利于消除司法實踐中盲目依賴、迷信鑒定意見的審判習慣,不輕信專家和機構,勇于承擔鑒定意見的“守門員”的責任。

3.鑒定意見的取舍首先要尊重科學規(guī)律,在均具備科學性和真實行的前提下,在用刑法的基本原則進行考察。鑒定意見只有科學與不科學之分,而沒有上級下級之分。鑒定意見的權威性是建立在其科學性基礎之上的,有科學性才有權威性。但是人的認知能力有限,科學技術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客觀真實的內容往往也會隨物質、精神、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司法工作者首先要甄別核實鑒定意見的科學性、真實性,例如檢材的來源、鑒定主體的資質、鑒定方法是否先進等,此時應當秉持客觀、審慎的原則。繼而在各種鑒定意見同時存在且各有依據時,就應當回歸刑法的基本原則進行取舍。

注釋:

第3篇:審查意見范文

年能繁母豬統(tǒng)計核查工作展開后,針對個別鎮(zhèn)、個別村在統(tǒng)計調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根據市農業(yè)與林業(yè)局、市財政局《關于做好能繁母豬數量統(tǒng)計核查工作的通知》(農林【】193號)精神,為使我區(qū)能繁母豬統(tǒng)計核查工作順利開展,中央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現(xiàn)就能繁母豬統(tǒng)計核查工作重申幾點意見。

一、領導重視,做好政策宣傳。實行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是為了充分調動廣大農戶養(yǎng)豬積極性,恢復和穩(wěn)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市場穩(wěn)定供給。各鎮(zhèn)領導務必從講政治的高度,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能繁母豬補貼政策的宣傳,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推進能繁母豬統(tǒng)計核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好政策得到終端落實,確保為積極養(yǎng)豬、保障豬肉市場穩(wěn)定供給做出貢獻的農戶得到應有的政策補貼。

二、嚴密組織,搞好調查統(tǒng)計。各鎮(zhèn)(街、場)需成立以包村干部、村干部、畜牧獸醫(yī)人員組成的核查統(tǒng)計隊伍,核實能繁母豬數量必須做到“四見”,即:見豬,由鎮(zhèn)或者村級防檢員和村干部進場入戶逐頭調查,確保數字真實有效,經得起各級核查;見人,現(xiàn)場調查的能繁母豬數要經母豬養(yǎng)殖戶、鎮(zhèn)或者村級防檢員和村干部共同簽字確認;見標,對母豬佩戴耳標的畜禽標識實行一豬一號登記造冊,建立檔案;見榜,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各村(居)張榜公布核查數據,同時公布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jiān)督和上級核查,數據不實及時更正,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

三、嚴格獎懲,確保政策落實。為保證能繁母豬數量統(tǒng)計核查工作順利開展,保證能繁母豬上報數據的準確性和嚴肅性,杜絕出現(xiàn)虛報冒領現(xiàn)象,各鎮(zhèn)(街、場)財政應安排工作所需經費,對在能繁母豬統(tǒng)計核查工作中認真負責的工作人員給予獎勵;對于在核查工作中不按照規(guī)定進場入戶逐頭進行調查,造成數據失實的責任人,將取消對其工作獎勵補貼,若發(fā)現(xiàn)與養(yǎng)殖場(戶)相互勾結,騙取財政補貼的行為,一經查實,將按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對于拒絕核查的養(yǎng)殖場(戶)和現(xiàn)場核實后增加的能繁母豬,不得納入補貼范圍;對于虛報、多報、重復報等的養(yǎng)殖場(戶),一經發(fā)現(xiàn),視情節(jié)輕重,取消該養(yǎng)殖場(戶)的補貼資格,停發(fā)補貼資金,并收回已撥虛報數補貼資金。

第4篇:審查意見范文

關鍵詞: 專利審查;理解發(fā)明;意見陳述

1 引言

專利法第4章第37條指出: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發(fā)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后,認為不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應當通知申請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內陳述意見,或者對其申請進行修改[1]??煽闯觯愂鲆庖娛菍彶檫^程中的重要內容,審查結論的正確做出要建立在良好的溝通、對發(fā)明的充分理解上。本文結合審查實踐,從筆者在專利實質審查工作中遇到一件典型案例談起,分析了在與申請人溝通前后對案件理解的差異,淺談申請人意見陳述對理解發(fā)明的促進。

2 初步理解

權利要求1中記載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大型廠房焊接煙霾智能凈化系統(tǒng)(參見圖1),包括設置在廠房內的送風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風裝置設置在廠房(2)下部周邊,在廠房頂部設有排煙罩(3)和與排煙罩連通的排風管道(5),所述的排風管道穿過廠房上部的墻體與廠房外設置的引風機(6)和除塵器(7)相連接,在所述的排煙罩上至少設有一個煙霾檢測傳感器(4);所述的送風裝置由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智能電機、風機、過濾器和設置在殼體上部的射流送風口及設置在殼體側部的水平送風口所組成。

筆者對于該領域并不熟悉,檢索背景知識:焊接廠房的通風凈化方式包括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全面通風包括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射流送風和水平送風(置換通風)都屬于常規(guī)機械通風,但現(xiàn)有技術中很少配合使用。最后,在專利庫中檢索到對比文件1(參見圖2),焊接煙塵治理系統(tǒng)的送風系統(tǒng)包括新風空調機組(10)和排風誘導系統(tǒng)(11),新風空調機組為水平送風,排風誘導系統(tǒng)為射流送風,兩者一起工作,使得車間內的煙塵由頂部的排風管道排出。權利要求1與對比文件1的區(qū)別在于送風口的一體化以及過濾器、排煙罩、煙霾檢測傳感器的設置。

在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中,筆者認為對比文件1已經公開了射流送風和水平送風兩種方式,本申請僅是將兩者簡單地整合,評述如下:本申請實際解決的是送風系統(tǒng)和排風誘導系統(tǒng)獨立造成系統(tǒng)復雜的技術問題。而排風誘導系統(tǒng)為傾斜向上的出風口,送風系統(tǒng)為水平出風口,將兩者進行集成為一體的送風裝置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可以想到的。過濾器、排煙罩、煙霾檢測傳感器的設置均屬于本領域常規(guī)手段。

3申請人陳述意見

申請人將權利要求2中的“殼體上部的射流送風口為傾斜式縮徑送風口”合并到權利要求1中,并在意見陳述中表達了不同意見:(1)送風裝置不同,本申請送風裝置由設置在殼體上部的射流送風口及設置在殼體側部的水平送風口組成,結構簡單,能在廠房兩側形成空氣屏障,具有推射作用;(2)供風系統(tǒng)不同,本申請供風系統(tǒng)由多臺風機組成,排列在廠房兩側,每臺風機只設一對風口,單口風機可單機運行,動力較??;(3)排煙罩能高效收集煙塵,與射流風口噴出的空氣射流相匹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煙塵排放走廊,提高了推煙口的抽吸能力,對比文件1無排煙塵罩會造成煙塵外泄。

4反思與再理解

從意見陳述可看出,申請人多次地強調將兩個風口整合之后的好的效果,但并沒有強調其如何難以想到,其為何不是本領域的常規(guī)改進。對于申請人的爭辯,筆者并沒有妄下結論,而是注意到“殼體上部的射流送風口為傾斜式縮徑送風口”中的“縮徑”,在意見陳述中提到“傾斜式縮徑送風口使噴射出的風更強,排風效果更好”。筆者回顧反思,現(xiàn)有技術中射流送風和水平送風多為獨立使用,即使一起使用也是安裝在不同的位置,并沒有檢索到將兩者整合到一起的風機,將射流送風口與水平送風口設置在一個殼體上真的是容易想到的嗎?

筆者進行補充檢索,了解到射流送風利用射流效應帶動空氣流動,對風速的要求很高,風機轉速通常在每分鐘幾千轉,而置換通風是將新鮮空氣直接低速送入房間下部的工作區(qū),送風速度約為0.25m/s左右。兩者對風速要求差異很大,此時使用不同的風機是本領域的常規(guī)思路,即客觀存在一個技術偏見,本領域技術人員不會想到將兩者整合。在檢索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在該領域有雙風口風機,其并不常規(guī)。至此,筆者意識到之前將其認定為常規(guī)手段是不合適的,屬于事后諸葛亮。

背景技術是說明書不可缺少的部分,用于說明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以及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審查工作中,背景技術則構成了理解申請技術方案的入口[2]。筆者重新認真閱讀背景技術部分:由于工藝布置及操作條件限制,不能設置局部通風,只能采用全面通風方式,全面通風方式通風量大,消耗電能多,運行費用高,效果不好;本申請?zhí)岢龅氖且环N介于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的通風方案。還原申請人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現(xiàn)有技術中置換通風和射流送風都很常見,將兩者同時安裝在廠房內部的技術方案也已經存在,但都屬于對整個廠房進行通風,若能實現(xiàn)將兩個風口安裝在一個風機上,其使用和移動就更靈活,相當于介于全面通風和局部通風之間,兩個風口的配合并與排煙罩協(xié)同工作在小區(qū)域內形成封閉空間進行排煙,不影響廠房內其他空間,且申請人克服了風速要求不同的技術障礙,對風速要求高的射流送風口采用縮徑的形式,將縮徑加速的知識巧妙利用,在一個風機上實現(xiàn)了兩種風速。筆者及時糾正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的意見,最終案件的走向為授權。

5小結

筆者對本案梳理和反思,總結如下:1)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對于陌生領域,應當補充現(xiàn)有技術,精準定位本申請對現(xiàn)有技術的改進與貢獻。2)把握發(fā)明整體構思及創(chuàng)造性整體原則,正確判斷申請人的研發(fā)^程中發(fā)明構思獲取的難易。3)申請人都是本領域從業(yè)人員,其意見陳述有助于加深對本申請的理解,應客觀公正看待。■

參考文獻

第5篇:審查意見范文

關鍵詞:羈押必要性審查;構建;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9-0121-02

一、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內涵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彪m然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羈押必要性審查,但沒有明確界定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具體內涵,筆者認為羈押必要性審查是根據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jié)以及證據的收集情況、悔罪態(tài)度等,審查其是否具有再次犯罪或者妨礙訴訟的危險性,以決定是否繼續(xù)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二、羈押必要性審查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我國一直存在著重打擊犯罪輕人權保護的觀念,加之司法實踐中各政法機關將逮捕率、起訴率作為考核指標,辦案人員往往是就案辦案,構罪即拘、構罪即捕一直是一些辦案人員的主導思想。筆者對揚州市一基層檢察院的逮捕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2008年的逮捕率為88.8%,近三年的平均逮捕率也達到了76%。而逮捕后,除偵查機關變更逮捕措施外,檢察機關鮮有對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必要性進行審查的。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明確規(guī)定了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并將審查的權利授予檢察機關,為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帶來機遇,同時使檢察機關也面臨著挑戰(zhàn)。

(一)強化了法律監(jiān)督職能。

近年來,檢察機關如何發(fā)揮法律監(jiān)督的職能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部門探討的熱門話題。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羈押必要性審查,并將審查的權利賦予檢察機關,為檢察機關對審前羈押程序進行監(jiān)督提供了法律依據。一方面有利于防止超期羈押和不必要的羈押,保障在押者的合法權益,強化了人民檢察院在人權保障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強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執(zhí)行、變更強制措施進行監(jiān)督,防止公安機關隨意變更強制措施,出現(xiàn)關系案、人情案,維護司法公正提供了保障。

(二)檢察機關面臨的挑戰(zhàn)

羈押必要性審查是一項新的工作機制,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必然會面臨一些困難。

1.人員問題

全國絕大多數案件在基層,而基層檢察機關普遍面臨著案多人少的困難。檢察機關偵查監(jiān)督部門、公訴部門要辦理大量的案件,監(jiān)所部門普遍人員配備較少,檢察機關如何對現(xiàn)有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保障將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機制落到實處。

2.審查程序如何進行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guī)定了對捕后羈押必要性進行審查,但該條規(guī)定較為原則、籠統(tǒng),司法實踐中應由檢察機關的哪個部門負責審查,審查的具體程序如何進行,審查的標準等未明確規(guī)定。雖然一些基層檢察機關開始嘗試羈押必要性審查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各地檢察機關實際情況不同,在今后執(zhí)法辦案中對捕后羈押必要性如何審查、由哪一部門來審查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3.被害人權益如何保護

對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對無羈押必要性的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對于解決一押到底,尊重、保障在押人員的人權具有積極的作用。但被害人尤其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受到侵害的被害人權利是否會受到損害,變更羈押措施是否會引起被害人的不滿,引發(fā)涉檢上訪事件發(fā)生,如何在保障在押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不損害被害人的權益?

4.檢察建議如何落實

由于新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guī)定“對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睓z察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羈押必要只有建議權,如果建議不被采納,或有關機關不按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將如何救濟,如何保障檢察建議的剛性,切實保障人權,維護檢察權威?

三、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構建

逮捕是一種為保證刑事訴訟順利進行的強制措施,因此它的法律定位只能是預防和程序保障,而不是預期的刑罰。逮捕是一把

刃劍,運用得當,能夠發(fā)揮保障刑事訴訟正常進行的功能;運用不好,就會產生消極影響和危害[1]。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既可對權利進行救濟,也是深化司法改革,落實、強化檢察監(jiān)督權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機制。但司法實踐中如何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還要具體細化。

(一)審查部門

從新刑事訴訟法第93條不難看出羈押必要性審查的主體為檢察機關,但未明確由檢察機關哪一部門負責審查。有人認為“羈押必要性審查的主體是偵查監(jiān)督部門。”[2]有人認為“公訴部門負責人應當對有無繼續(xù)羈押必要進行嚴格審查,并提出處理意見?!盵3]還有人認為“由監(jiān)所部門的駐所檢察官根據在押人員的實際情況向辦案單位提出變更強制措施檢察建議的工作機制?!盵4]筆者認為在現(xiàn)有的檢察資源條件下,偵查監(jiān)督部門應對做出逮捕決定的案件尤其是可能變更逮捕措施的案件進行跟蹤。公訴和監(jiān)所部門審查案件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查時,審查逮捕的理由是否有變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羈押的必要。如逮捕證據發(fā)生變化,或逮捕理由消失,公訴和監(jiān)所部門應及時通知偵監(jiān)部門,確無羈押必要的,可以建議釋放或變更。監(jiān)所部門應當及時提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羈押期間的相關表現(xiàn),為偵查監(jiān)監(jiān)督、公訴部門做出是否建議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提供依據。

(二)審查階段和期限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要經歷偵查、起訴、審判等訴訟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法院判決前任何訴訟環(huán)節(jié)均有可能出現(xiàn)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情形。因此,檢察機關對羈押必要性審查階段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到法院判決前的偵查、起訴、審判所有訴訟環(huán)節(ji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多長時間內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是時時審查還是定期審查,定期審查規(guī)定多長時間較為合理?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偵查機關有2個月的偵查時間,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因短時間內無法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全面了解,無法對其是否具有羈押必要性做全面的評估,因此筆者建議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羈押1個月后,對其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較為合適。 (三)審查的標準和程序

逮捕的目的是為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檢察機關審查的標準應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變更逮捕措施不會妨礙訴訟的順利進行。檢察機關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要變更強制措施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察,即一是發(fā)現(xiàn)沒有犯罪事實或者嫌疑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二是逮捕后發(fā)現(xiàn)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但這種情況在審查逮捕時未被發(fā)現(xiàn);三是逮捕以后患嚴重疾病,或者是在逮捕前已患病而在審查逮捕時未被發(fā)現(xiàn)的;四是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羈押期已滿,但案件尚需繼續(xù)查證、審查的;五是對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審和監(jiān)視居住不致發(fā)生社會危害性的[5]。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具體程序可參照審查逮捕操作程序,即偵監(jiān)、公訴、監(jiān)所部門如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羈押必要,需要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的由具體承辦人收集無繼續(xù)羈押的證據材料,提出建議,提交部門集體討論,由檢察長做出是否建議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

(四)補救措施

羈押必要性審查是此次刑訴法修改的一大亮點,但該規(guī)定也留有遺憾:檢察機關的建議如不被采納或有關機關不將處理結果通知檢察機關該如何處理?檢察機關的檢察權威如何體現(xiàn)?檢察監(jiān)督權如何落實?筆者認為檢察機關發(fā)出建議有關機關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應同時報上級檢察機關備案,如建議不被采納,應由上級檢察機關通知同級偵查機關,保障建議的剛性,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檢察權威。

四、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學習,轉變執(zhí)法理念

此次刑訴法修改對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的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檢察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檢察工作人員應認真學習新刑事訴訟法,理解、領會新刑事訴訟法尊重和保障人權精神,準確理解強制措施尤其是逮捕的功能,嚴格把握逮捕條件,要轉變重打擊輕保護的觀念,樹立權利保障的價值理念,發(fā)揮刑事訴訟法律的權力制約、權利保障功能,有效防止對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侵犯,為新刑事訴訟法的實施做好準備工作。

(二)合理配備檢察工作人員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將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權利賦予檢察機關強化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職能。但基層檢察機關

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尤其是偵查監(jiān)督和公訴部門面臨辦案壓力,監(jiān)所部門人員配備較少,在現(xiàn)有的人員條件下,難以承擔起羈押必要性審查的任務。因此,檢察機關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配備檢察人員,相應增加偵監(jiān)、公訴、監(jiān)所部門的辦案力量,為檢察機關順利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提供人力保障。

(三)加強檢察機關職能部門配合

羈押必要性審查是一項新的工作機制,也是涉及檢察機關多個部門的工作。偵查監(jiān)督部門負責審查逮捕,對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理由最清楚,公訴、監(jiān)所部門了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的案件發(fā)展情況和在看守所的具體表現(xiàn)。因此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要充分發(fā)揮偵查監(jiān)督、公訴、監(jiān)所部門的協(xié)調、溝通,各部門相互配合、分段負責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羈押必要性進行審查。

(四)化解社會矛盾,注重被害人權利的保護

羈押必要性審查無疑對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有可能損害被害人的利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是否會損害被害人的權利?是否會引發(fā)涉檢上訪事件?因此,筆者建議對涉及侵犯公民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法律保護其他合法利益的案件,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后需要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的,及時與被害人溝通,賦予被害人相應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將依法辦案和化解矛盾結合起來,以維護在押者和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切實防止因辦案的簡單化或逮捕措施變更不當而引發(fā)涉檢上訪事件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劉計劃.逮捕功能的異化及其矯正——逮捕數量與逮捕率的理性解讀[j].政治與法律,2006,(3).

[2]鄭東.羈押必要性審查四項內容待細化[n].檢察日報,2012-05-23.

[3]姚紅秋,韓新華.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繼續(xù)羈押必要性審查機制的構建[j].中國檢察官,2010,(6).

第6篇:審查意見范文

引言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此次《刑事訴訟法》的修訂,新增加了第五編“特別程序”,分四章規(guī)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刑事和解程序、沒收財產審理程序及精神病人強制醫(yī)療程序,對我國刑事司法制度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推進了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精細化、科學化。其中第二章“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規(guī)定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可以適用刑事和解。使得多年來司法實務部門探索創(chuàng)新的刑事和解實踐上升到了法律制度層面,對于保障人權,撫慰被害人心理創(chuàng)傷,修復社會關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我國刑事和解的實踐是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語境下展開的,是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與恢復性司法潮流共同催生的新生事物。刑事和解在各國的實踐中,基本形成了三種模式:[1](一)自和——申請模式。由被害人和加害人自行協(xié)商解決糾紛,達成和解后向公權力機關提出和解申請。公權力機關負責審查和解結果的合法性和自愿性;(二)公權力機關促和模式。由刑事糾紛的加害人或被害人向公權力機關提出和解要求,由公權力機關促成和解,并主持制作和解協(xié)議書;(三)第三方促和模式。主要是通過社區(qū)及民間調解機構促成被害人與加害人和解,由公權力機關對和解進行確認。我國法律以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刑事司法一直由公權力機關壟斷實施。刑事和解的探索實踐也是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共同推進。20__年,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率先制定了《輕傷害案件處理程序實施規(guī)(試行)》,對刑事和解的范圍、條件、程序等問題進行了規(guī)范,[2]之后,各地各級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紛紛單獨或聯(lián)合出臺有關規(guī)定指導刑事和解的試驗??梢姡怨珯嗔橹鲗切淌潞徒鈱嵺`的主要模式。江蘇推行刑事和解較早且辦案數量較多,也以公權力機關促和與“檢調對接”為主要方式。[3]

修改后的刑訴法第二百七十八條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協(xié)議書。這項規(guī)定表明,刑事和解的雙方當事人無論是自行和解還是在有關機關主持下和解,都必須由辦案機關針對刑事和解的具體內容進行審查確認。但該條款有關和解協(xié)議的審查制度主要從實體上加以規(guī)定,對相關程序性問題沒有明確的要求。根據刑事和解存在的自和、公權力主導、第三方促和等三種模式的情況,第二百七十八條僅規(guī)定對自行和解進行“自愿性、合法性”審查,顯然不夠全面。再從我國刑事和解的實踐看,刑事和解基本上在公安、檢察、法院主持下進行,三機關各自主持和解制作的協(xié)議是否需要審查確認,不同階段的審查確認的實施主體是何機關,更沒有加以說明。隨著修正后《刑事訴訟法》的實施,這些問題難免會對刑事和解制度的功能及效果產生影響,并可能對被害人和刑事被追訴人的權利保障產生障礙,為此,從回歸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本意出發(fā),筆者在結合修正后《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八條的基礎上,提出構建刑事和解協(xié)議審查確認制度的設想,期望促進刑事和解制度的順利實施,實現(xiàn)制度效益的最大化。

一、審查的啟動實施

修正后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八條規(guī)定,當事人自行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協(xié)議書。筆者認為,上述規(guī)定包括以下含義:首先,刑事和解可在刑事案件的偵查、、審判等各個階段適用;其次,刑事和解的雙方當事人無論是自行和解還是在有關機構主持下和解,都不能自行達成協(xié)議;第三、從“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的表述可見,刑事和解也可由第三方作為調停人促和。但無論是當事人自行和解還是由第三方調停促和,均應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主持制作和解協(xié)議書。

刑事和解契約一般要由國家公權力機關啟動這個程序,或者來確認結果,[4]因此,刑事和解協(xié)議的審查確認工作應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啟動實施。但根據二百七十八條規(guī)定的表述,是否就可以認為,在刑事案件的偵查、、審判等不同階段,分別由對應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審查確認刑事和解協(xié)議即能產生效力?如果在公安機關雖然主持制作了刑事和解協(xié)議,但根據法律規(guī)定應將案件移送檢察機關,檢察機關是否還需要對和解協(xié)議進行審查確認?二百八十條的規(guī)定對此問題沒有涉及。但結合第二百七十九條的規(guī)定,對于達成和解協(xié)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筆者認為,立法就刑事和解提出的審查原則,是一項整體性的制度安排,不僅是針對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結果的審查,還應包括對第三方主持和解以及公權力機關主持制作的和解協(xié)議的審查。從保障刑事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公正性和加強對公權力機關之間的監(jiān)督制約出發(fā),實務部門應就刑事和解結果的審查啟動、審查標準、審查程序等設計出具體的配套制度。

從之前各地探索刑事和解的司法實踐看,雙方當事人可以自愿達成或經其他人員、機構(人民調解員、社區(qū)等)協(xié)調達成和解協(xié)議,提交辦案機關審查,也可以在辦案機關主持下達成和解并簽訂協(xié)議。必須提出的是,審查是比較籠統(tǒng)的提法,其實質是通過審查對符合自愿性、合法性等要求的刑事和解協(xié)議進行確認的過程。

審查是前提,只有經過審查認為和解過程與最終達成的協(xié)議符合合法性、自愿性的要求,才能確認和解協(xié)議的效力,審查的結果是確認或不確認。二者是緊密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

刑事案件在不同階段時當事人自行和解或第三方促和的情況下,由相應的辦案機關作為審查的啟動主體是沒有爭議的。但在各辦案機關主持下形成的刑事和解協(xié)議,是否需要審查以及由誰啟動實施審查問題,在司法實踐中有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公檢法機關在主持和解的同時履行了確認和解協(xié)議的職能,二者是重合的。[5]因此,不必再對刑事和解協(xié)議進行審查。另一種意見認為,刑事和解可以在任何一個階段進行,關鍵需要強化監(jiān)督。如果在偵查階段、審判階段和解,必須有檢察機關監(jiān)督;如果審查階段適用和解,則和解協(xié)議處理的結果必須報人民法院備案。[6]筆者基本同意第二種觀點,但建議具體啟動實施方式應為:對于雙方當事人在偵查階段達成和解,由于刑事和解的前提是被追訴人認罪,對于構成犯罪的案件,公安機關無權撤銷案件,應將案件與其主持制作的和解協(xié)議一并移送檢察院,由檢察院進行審查確認;雙方當事人在審查階段達成和解,人民檢察院主持制作的和解協(xié)議,如決定對加害人不予,由其自行審查確認,如仍需并建議審判機關減輕刑罰的,應由人民法院審查確認;雙方當事人在審判階段達成和解,人民法院主持制作的和解協(xié)議,由合議庭評議確認,報人民檢察院備案,如人民檢察院認為協(xié)議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應向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經過審查,和解協(xié)議不符合自愿性、合法性要求的,應當不予確認,不予確認后如果雙方當事人仍然自愿和解的,辦案機關可以主持制作新的和解協(xié)議。

各辦案機關主持制作的和解協(xié)議,應首先載明案由、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記載主持制作協(xié)議書的辦案人員。并載明以下內容:(1)加害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自愿真誠悔罪;(2)加害人以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涉及賠償問題的應明確賠償的數額、方式、履行期限等;(3)被害人自愿和解,并同意辦案機關對加害人減輕處罰等。

二、審查內容和標準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八條要求辦案機關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自愿性、合法性應依據什么樣的標準進行判斷?應由公檢法最高機關聯(lián)合制定具體的規(guī)定,以保證執(zhí)法的統(tǒng)一性。以下筆者就自愿性審查標準和合法性審查標準分別闡述。

(一) 自愿性審查標準

自愿性審查的實質是審查當事人進行和解以及和解的內容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法律行為,不能引起特定的法律后果的發(fā)生?!皡f(xié)議應自愿達成并只載列合理而相稱的義務”。[7]刑事和解中對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的要求是:被害人與加害人在明確和解的性質以及給自己帶來的法律后果的基礎上自愿選擇和解的糾紛解決方式,并自愿接受和解內容以及和解后的處理方式。現(xiàn)實中客觀存在的當事人對法律認知水平的差異、信息不對稱以及辦案人員等問題,有可能使得當事人并非真正出于本意而選擇或接受刑事和解及其相關條件。因此,辦案機關有必要確立刑事和解的自愿性審查標準。筆者認為,確立自愿性審查標準應當把握以下問題。

1.被害人和加害人對于刑事和解不存在重大誤解。重大誤解是導致民事活動中民事主體意思表示不真實的重要原因。刑事和解的實質是當事人對民事權益的處分,它雖然可作為公權力對刑事被追訴人予以刑事裁量的重要依據,但不能決定對刑事裁量的最終結果。因此,刑事和解從本質上是具有一定民事性質的公法契約。由于當事人的認識水平所限,有可能會發(fā)生一方或雙方對契約的目的、后果產生重大誤解的情形。如被害人因獲得補償的需要,可能僅僅將刑事和解等同于經濟賠償,卻并非出于自愿諒解加害人而同意辦案機關對加害人從寬處理。再如加害人出于“花錢消災”的心理,將經濟賠償等方式等同于刑事處分,或者對罪行程度缺乏一定的認識,一味遷就和滿足被害人提出的條件,而自愿支付遠遠超出與其罪行相應的代價等。

2.當事人選擇或接受和解不存在因脅迫等外在壓力所致的情形。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可以因外在的壓力,諸如一方當事人利用其強勢地位對另一方脅迫而陷入不真實。所謂脅迫是指由于他人不正當預告危害而陷入恐怖從而作出違背其意愿的意思表示。辦案機關在審查當事人是否受脅迫的情形,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1)須有外界施加壓力行為的存在。例如有他人言語或行為上的恐嚇或威逼的事實,如果沒有外界壓力的事實,僅僅是當事人自己擔心另一方的報復,或者害怕帶來給自己不利后果等不構成受脅迫的依據。(2)外在壓力不一定來自一方當事人,還可能是接受一方當事人請托的辦案人員。只要確實存在非法壓力,不論壓力來自何方,均可認定不符合自愿性要求。

3.和解協(xié)議確認履行前一方當事人具有反悔權。公檢法機關主持制作和解協(xié)議后,一方當事人發(fā)生反悔應如何處理,此問題似乎與和解協(xié)議的效力相關,其實質是當事人自愿性的反映。筆者認為,在協(xié)議制作后確認履行前,應賦予當事人對和解協(xié)議的反悔權,這是遵循刑事和解自愿性原則的要求。但和解協(xié)議經過確認且另一方當事人履行后,為保障程序的安定性和辦案效率,當事人則不得再行反悔權。

(二)合法性審查標準

合法性的審查是指刑事和解的過程和結果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以及是否有規(guī)避法律的問題存在。審查刑事和解的合法性應包括程序合法性和內容合法性兩個方面。

1.程序的合法性。即要求刑事和解的步驟要遵循相應的程序要求,不得違背刑事訴訟法所明確設定的程序規(guī)則而任意決定訴訟的進程。[8]根據修改后刑訴法第二百七十八條的規(guī)定,刑事和解的程序合法性應包括兩個方面,(1)被追訴人認罪并真誠悔過。只有被追訴人承認加害事實,當事人雙方對案件事實沒有爭議才能適用和解程序;(2)刑事和解的具體內容必須經有權辦理的公權力部門的監(jiān)督、審查并主持制作協(xié)議,否則雙方的和解協(xié)議不能作為有關機關進行確認并作為其對被追訴人刑事裁量的依據。

2.內容的合法性。刑事和解的內容也即刑事和解的實體結果,主要涉及對當事人民事權利進行處分的具體事項,是刑事和解審查的重點。具體審查以下內容:(1)協(xié)議處分的事項與加害行為具有關聯(lián)性。雙方協(xié)議的內容應當與加害行為給被害人帶來的精神損失和物質損失具有直接關系,否則,不符合合法性要求;(2)協(xié)議確定的經濟賠償數額應當合理。有人認為,刑事和解中加害人對被害人經濟賠償數額是否合理不屬于合法性審查范疇。筆者認為,加害人對被害人所給予的經濟賠償,是辦案機關實施刑事裁量的重要依據。過高或過低的經濟賠償,都不符合罪責刑相適應的刑罰原則。因此,加害人所給予的經濟賠償的合理性,是合法性訴審查應有的題中之義;(3)協(xié)議內容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以“公共利益”作為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是世界各國憲法的通例。我國憲法中,分別有第51條、第20條修正案和第22條修正案將公共利益作為限制基本權利的理由。[9]刑事和解雖然是當事人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而達成的合意,但必須服從公共利益保護的原則。(4)協(xié)議內容不能違反公序良俗。刑事和解雖然有助于修復社會關系,但也可能影響社會公序良俗的情況。如果和解達成的協(xié)議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和危害遠遠大于當事人雙方的受益,產生不利于公序良俗的導向,應不認為其具有合法性。

三、審查程序的設定

刑事司法是一種程序性活動,刑事和解協(xié)議審查目的的實現(xiàn)離不開合法合理的程序設定。通過程序上的設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審查責任主體強化對和解協(xié)議內容的審查。為確保刑事和解的合法性自愿性,應對刑事和解協(xié)議設定以下審查程序:

1.詢問、評議和異議程序。對于刑事和解的過程是否符合自愿性的標準,必須通過詢問和評議程序。詢問程序當事人雙方及參加和解的其他人員應同時到場,由確認機關人員主持。評議程序當事人雙方及參加和解的其他人員不能到場,必須有審查確認人員主持,評議結果應當及時告知雙方當事人,并告知提出異議的權利,當事人持異議的,應當及時啟動異議審查程序,并由各方到場,聽取異議,異議以一次為限。

2.裁定和釋明告知程序。刑事和解協(xié)議經過審查,審查機關應作出確認或不確認的書面裁定,并將書面裁定送達主持機關及雙方當事人。若裁定不予確認,應在裁定書中對不確認的理由進行釋明,并告知雙方當事人,在愿意繼續(xù)和解的情況下,協(xié)議應變更的具體事項。

3. 撤銷與變更 程序。和解協(xié)議如因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而不合法,本不應達成和解。但經辦案機關主持制作的刑事和解協(xié)議,在經過審查得不到確認的情況下,審查機關是否允許當事人變更和撤銷?筆者認為,和解協(xié)議實質為合同,根據合同法的原理,違法的合同自始無效。經辦案機關主持制作的刑事和解協(xié)議,如有違法行為,審查者即不予確認。未經確認的和解協(xié)議自然無效,協(xié)議自動撤銷。但在當事人仍愿意繼續(xù)和解的情形下,可在審查者的主持下,雙方達成新的和解協(xié)議。

4. 審查確認的結果。對于經過審查予以確認和解協(xié)議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公安機關提出的從寬處理的建議,認為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的決定,認為仍需刑罰的,可以建議人民法院從寬處理;人民法院根據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可以依法對被告人減輕處罰。

結語:刑事和解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后,可能使得越來越多的公訴案件走向刑事和解,但是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對刑事和解協(xié)議審查的規(guī)定比較粗略,根據公、檢、法三機關可主持制作刑事和解協(xié)議的情況,三機關應聯(lián)合進行頂層設計,對刑事和解協(xié)議的審查做出相對統(tǒng)一的司法解釋,以實現(xiàn)刑事和解制度的預期目的。

--------------------------------------------------------------------------------

[1]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__年版,第324—336頁。

[2] 卞建琳、王立:《刑事和解與程序分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__年版,第3頁。

[3]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__年版,第291頁。

[4] 張凌、李蟬媛:《公法契約觀視野下的刑事和解協(xié)議》,載《政法論壇》20__年第6期。

[5] 宋英輝、何挺:《刑事和解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__年版,第147頁。

[6] 唐子艷、董邦?。骸缎淌潞徒庵袊窂健罚斗▽W雜志》20__年第10期。

[7] 聯(lián)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員會《關于在刑事事項中采用恢復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則》第7條。轉引自宋英輝、何挺:《刑事和解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__年版,第99頁。

第7篇:審查意見范文

 

關鍵詞 民事申訴 檢察和解 監(jiān)督方式

作者簡介:張靈通,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隆德縣人民檢察院民行科副科長、助理檢察員。

中圖分類號:D92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08-046-02

隨著經濟高速發(fā)展和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增多,通過法律途徑強制性解決,勢必造成不和諧因素的產生。傳統(tǒng)的民事行政檢察僅有的抗訴職能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要求檢察機關自覺地把檢察工作置于和諧社會建設之中,積極摸索和實踐民事檢察全程和解模式,將私力救濟引入傳統(tǒng)的公力救濟程序中,就必須克服就案辦案機械執(zhí)法理念,轉變工作方式方法,以期對糾紛的解決取得較好的成效,努力實現(xiàn)執(zhí)法效果的三個統(tǒng)一。為此在民事申訴案件辦理中引入和解機制,實現(xiàn)“檢和調”的對接。

 

一、檢察和解的概念與外延

(一)檢察和解的概念

民事申訴中的檢察和解作為一種近年來出現(xiàn)的糾紛解決方式,在檢察機關司法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對于民事檢察和解這一概念,各地檢察機關在實踐運用中稱呼不不盡一致。有的地方稱之為“民行申訴案件檢察和解”、“民行檢察和解”,有的稱之為“檢察調解”、“息訴和解”等,其本質都是“檢察和解”,對于檢察和解的概念由于法律沒有明確定義,只是在實踐過程中總結,所以還存在不同的釋義,總結起來有三種說法:一是認為檢察機關在處理民事申訴案件中,通過調解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解決雙方的紛爭,結束執(zhí)行程序,辦結申訴案件的行為 。二是指檢察機關在審查民事申訴案件過程中,促成雙方在自愿、合法的原則下平等協(xié)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xié)議并主動履行,從而在事實上變更執(zhí)行原生效裁判確定的權利義務內容,終結民事申訴審查程序的一種制度 。三是指對于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等法律文書,當事人一方不滿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申請,人民檢察院在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前,主持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從而暫時中止抗訴審查程序或暫緩提出抗訴的一種程序和過程 。通過以上的總結,結合實務工作我們認為:檢察和解是指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不服向人民檢察院申訴,檢察機關經過審查后,根據法律規(guī)定認為法院在認定事實、法律適用方面存在瑕疵,但對案件實質的判決結果沒有多大影響,不足以引起再審或抗訴的必要,征求當事人的意見,在當事人自愿原則下達成和解協(xié)議,解決其糾紛的制度。

 

(二)檢察和解的外延

一般情況下,當事人在法院裁判生效后,仍無法解決糾紛才會到檢察機關申訴。當事人來檢察機關申訴后,對于無法使用抗訴、再審檢察建議啟動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案件,為了化解矛盾,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檢察官極力引導當事人走向和解,明示和解是當事人之間糾紛的最佳解決途徑,并提供具有指導性的和解方案。從本質上看,民事檢察和解實際上是檢察機關對申訴案件的調解。檢察和解雖然都是在當事人不反對情況下的作為。但這一法律行為具有明顯的公權力介入,這些公權力行為卻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目前,維護穩(wěn)定、促進和諧是當下社會最大的政治主題,檢察機關努力促進這種和解的行為有其堅實的政治基礎 。

 

本質上來講,檢察和解類似于人民法院的調節(jié)制度,調節(jié)制度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根據自愿、合法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來調處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益爭議,是一種行使審判權的方式。人民法院調節(jié)處理民方式包含著兩個方面內容:一是人民法院為促成當事人達成協(xié)議所做的說服工作;二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自愿達成協(xié)議后,制作調解書,從而結束訴訟的一種方式。可以看出,檢察和解制度植根于人民法院的調節(jié)制度,植根于和諧穩(wěn)定的政治制度,植根于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之中。

 

二、檢察和解制度的法律基礎

檢察機關獨立行使憲法賦予的檢察監(jiān)督權,它涵蓋面廣,基于現(xiàn)行的所有法律制度框架內,檢察和解截止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但其擁有堅實的法律基礎。

憲法基礎:《憲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民事訴訟法基礎:第十三條: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第十四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jiān)督。第五十條: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第九十六條:調解達成協(xié)議,必須雙方自愿,不得強迫。調解協(xié)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定。

 

第二百零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在探索和實踐中,各地方檢察院出臺了大量的檢察和解的制度和試行意見,豐富了檢察和解制度的推行,2011年1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民行廳出臺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關于民事行政申訴案件和解的指導意見(試行)》,標志著該項制度的開展開始有據可依。

 

三、檢察和解在實務中的運用

在檢察實踐中,適用檢察和解的民事申訴案件一般為給付(金錢)之訴案件,基本運用于民事申訴案件辦理的二個階段。

(一)案件受理審查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決定檢察機關是否受理或不受理、立案或不立案,在不受理的情況下,現(xiàn)實中存在申訴案件超過申訴的實效二年的問題、這類案件部分存在判決錯誤或認定事實不清的情況,由于當事人喪失了訴訟申訴的權利,無法得到救濟,通過檢察和解可以挽回當事人部分經濟損失,合乎化解矛盾,公平正義的目的。案件受理且立案后,經審查決定不予提請抗訴的案件;這類案件原審裁判正確不符合抗訴條件的案件,在采取自愿原則下,通過對當事人之間的實體問題進行協(xié)調,雙方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合意,形成雙方都認可的解決方案,并即時履行完畢,促使雙方當事人在檢察環(huán)節(jié)徹底解決糾紛。案件受理且立案后符合抗訴條件的案件,案件雖然符合抗訴條件,但為了減輕當事人訴累,當事人愿意在抗訴前以和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終結訴訟程序。

(二)案件啟動再審程序階段

第8篇:審查意見范文

〔關鍵詞〕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受試者;風險受益

比中醫(yī)藥的學術發(fā)展源于大量的臨床實踐。在中醫(yī)診療實踐中,真正實現(xiàn)“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變、瘥后防復”[1]的目標,達到防病治病、健康長壽的目的。在中醫(yī)藥的臨床研究中,通常以中草藥、復方制劑等藥物干預或針灸、推拿、功法等非藥物干預方式進行研究設計,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化學藥物干預或手術操作干預的操作特點、風險評價均不同。因此,中醫(yī)藥臨床研究的倫理審查,需要關注并解決中醫(yī)藥研究的特殊性,從中醫(yī)藥的理論依據、干預方式以及評價指標等角度考慮涉及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的關注點,在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的實踐過程中,制定具有指導意義的、適合中醫(yī)藥臨床研究特點的倫理審查制度和評價指標,明確倫理審查范圍和要點,切實保障受試者安全,維護受試者權益,提高中醫(yī)藥臨床研究質量,并弘揚中醫(yī)藥對臨床診治的重要價值。

1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具體要點

倫理委員會審查涉及中醫(yī)藥的臨床研究項目,應結合中醫(yī)藥臨床研究特點[2],進行及時、獨立、規(guī)范、高效的倫理審查。1.1研究設計依托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藥在長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了眾多中醫(yī)名家和中醫(yī)藥經典著作,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形成各家學派。在中醫(yī)藥經典理論指導下的中醫(yī)各家學說及其代表方劑,選穴、配穴等,作為中醫(yī)藥臨床研究方案設計的主要干預方式,觀察經中醫(yī)藥治療后產生的相應臨床療效。在倫理審查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中醫(yī)藥理論評價臨床研究設計中的遣方用藥及穴位組合。1.2干預方式注重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基本理論、原則、方法,是中醫(yī)學區(qū)別于西醫(yī)學的基本特征,是中醫(yī)藥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中醫(yī)治療常強調一人一方、隨證取穴,因此,準確的辨證論治是有效治療的前提和保證。證型是中醫(yī)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基礎。中醫(yī)藥臨床研究主要采用西醫(yī)的病名診斷結合中醫(yī)的證候診斷。研究設計中的納入和排除標準應基于中醫(yī)特有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診法,確定受試者的中醫(yī)證型。倫理委員會在審查涉及中醫(yī)藥的臨床研究項目時,應堅持中醫(yī)藥認識疾病的基本理念,明確中醫(yī)證型,堅持辨證論治,或有經典支持的適應人群應用。依據中醫(yī)辨證論治組方、組穴等,篩選受試者。第一,中草藥干預。關于開展驗證中藥有效性與安全性的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如研究設計中使用中醫(yī)方劑配伍進行干預,倫理委員會需要審查方劑配伍(如,君、臣、佐、使關系)的依據,及其與研究項目涉及治療方法與其中醫(yī)證候的對應關系。無論臨床研究選擇的干預方式是經方、驗方,還是特定的藥物組方,都必須遵循以法組方、以法遣方、以法類方、以法釋方原則,符合“理-法-方-藥”的有機統(tǒng)一。在中醫(yī)藥的干預方式中,如中藥湯劑中含有毒性中藥或中藥的使用劑量超出《中國藥典》[3],或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等中藥配伍規(guī)律的中藥配伍,需提供可證實安全性的體外或動物實驗數據或相關的前期臨床研究結果。源于歷代醫(yī)家的經典名方及已在醫(yī)療機構內使用的院內制劑/協(xié)定處方(如煎煮湯劑、代茶飲、顆粒劑、丸散劑、膏劑、丹劑、口服液等),建議提供臨床治療經驗等相關文獻資料。在確保用藥安全的情況下,無須提供動物實驗等前期研究結果[4]。經典名方中成藥,特別是使用方便的顆粒劑、丸劑、口服液等,對其進行進一步擴大適應證等開拓性研究顯得更加重要。但涉及對中藥給藥途徑、劑型(如注射劑)等的新藥研發(fā),則需提供動物實驗等前期研究結果。第二,非藥物干預。針灸、拔罐、刮痧、推拿等中醫(yī)藥常用的非藥物療法,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療效顯著,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醫(yī)療界的認同。藥物熏蒸、食療、氣功等都可納入廣義的中醫(yī)非藥物療法范疇。涉及針刺、灸治等干預方式的臨床研究,倫理委員會應審查穴位的選擇依據、穴位的標準化、針灸的操作手法,以及對照組干預方式和操作方法的選擇等。如研究方案中對照組的針刺干預方式是在非穴位上進行針刺,在穴位的淺表進行無刺激性的針刺,或是選擇非治療相關疾病的穴位,研究者應提供明確的文獻證據及具體操作方式以供倫理委員會審查。臨床研究中涉及的干預方式,例如太極拳、八段錦、太極六氣功法、呼吸吐納功法、冥想等通過習練功法的干預方式,觀察對受試者病情相關癥狀緩解及康復等情況,倫理委員會應審查受試者的納入及排除標準,評估本項研究中納入受試者人群使用該鍛煉方式可能產生的風險。倫理委員會應對研究方案、研究者手冊中關于功法的練習場地、受試者練習功法過程中可能發(fā)生跌倒等情況的應急預案進行審查,及嚴格的退出標準以保護受試者安全。研究者手冊中需明確研究者進行中醫(yī)功法培訓的相關步驟以統(tǒng)一干預標準,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保證干預措施的實施到位。1.3評價指標適應證候用藥。藥物均有毒副作用,中藥也不例外。古代醫(yī)家在臨床用藥中還提出某些具體藥物的配伍禁忌。因此,在臨床研究方案的療效指標評價設計中,需要將定量的客觀指標和定性的證候療效評價指標相結合。倫理委員會在項目審查中,需要注重審查安全性指標設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1.4研究者中醫(yī)藥資格審查。研究者,指實施臨床試驗并對臨床試驗質量及受試者權益和安全負責的試驗現(xiàn)場的負責人。研究者在臨床試驗過程中應當遵守試驗方案,凡涉及醫(yī)學判斷或臨床決策應當由臨床醫(yī)生作出[5]。因此,倫理委員會在審查項目時,尤其需要審查研究者中醫(yī)藥的相關資格和經驗,以確保臨床研究開展過程中,四診合參、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等中醫(yī)藥特色理論與干預的可行性和均一性。在開展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前,倫理委員會在審查倫理申請材料,尤其是臨床研究方案和研究者手冊時,需要特別關注研究者及其團隊人員的中醫(yī)藥診療資質及中醫(yī)藥臨床研究經驗。負責診斷受試者中醫(yī)證型的研究者不僅需要具有中醫(yī)藥診療的資質和經驗,還需要在臨床研究開始前,接受針對研究方案的統(tǒng)一培訓,以達到研究團隊或多中心臨床研究中的每位負責診斷或評價的成員,進行中醫(yī)舌診、脈診、色診、觸診、指診等中醫(yī)特色診斷時,掌握的標準一致,以確保臨床研究收集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保證得出結論的可信性。同時,作為臨床研究的研究者,需要時刻謹記自己所開展的中醫(yī)藥臨床研究,雖然可能其中的許多研究項目有堅實的臨床基礎,但隨著同一證型受試者數量的增加,與受試者個體差異相關的安全風險也會增大。因此,在研究者對受試者進行知情同意獲取的過程中,需要按照知情同意書內容向受試者逐項說明,使用受試者易于理解的語言和文字進行說明、解釋,盡量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中醫(yī)藥臨床研究的干預方式可能是某知名中醫(yī)專家或經典方劑,但是在開展對該方劑的研究時,需要避免借用名人效應渲染試驗藥物的療效。同時,作為臨床研究的方案設計者和具體實施者,研究者需要避免認為自己設計的臨床研究中藥毒副作用小、受試者安全,或受試者參加研究是受益的,受到損害后能獲得醫(yī)療和其他相應賠償,可抵消風險等片面性認識。

2中醫(yī)藥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審查質量持續(xù)改進

2.1倫理電子化系統(tǒng)應用。倫理委員會的自身建設和高效運轉是保證倫理審查質量、加快倫理審查效率的關鍵。倫理電子化審查系統(tǒng)的上線使用,可以規(guī)范倫理委員會辦公室的流程化管理,保證倫理審查申請材料受理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減少辦公室人工管理的重復性勞動和手工錄入、篩選、統(tǒng)計、管理中可能產生的人為錯誤。通過倫理審查電子系統(tǒng)的建設,倫理委員會項目審查全過程實現(xiàn)了電子化在線操作,以及倫理審查工作狀況的實時匯總統(tǒng)計,提高倫理審查的效率,在線實時填寫倫理審查申請材料,線上溝通,為研究者申請倫理審查提供了便捷途徑。2.2中醫(yī)院區(qū)域倫理建設。北京市屬中醫(yī)院區(qū)域倫理委員會,依托于中醫(yī)醫(yī)聯(lián)體模式[6],包括總院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以及托管的順義醫(yī)院、延慶醫(yī)院、平谷醫(yī)院、懷柔醫(yī)院[7]。針對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的特殊性,北京市屬中醫(yī)院區(qū)域倫理委員會共享區(qū)域內倫理審查的制度指南和標準操作規(guī)程(SOP),推進中醫(yī)醫(yī)聯(lián)體內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臨床科研能力和倫理審查水平[8-9],完善協(xié)作倫理審查的機制,提高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的效率,全面保護參加臨床研究受試者的權益。2.3倫理第三方評估認證。在中醫(yī)藥臨床研究的倫理審查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中醫(yī)藥的特色、中醫(yī)基礎理論特點及其臨床應用情況,并從倫理審查的組織架構、制度和程序、審查流程的優(yōu)化,加強對非中醫(yī)藥專業(yè)背景的倫理委員會委員的中醫(yī)藥理論、方法的培訓,提高倫理委員會委員對辨證論治審查的整體水平,不斷提升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的水平,更好應對中醫(yī)藥臨床研究中多元化的倫理挑戰(zhàn)。倫理委員會主動尋求第三方質量評估和認證是對自身的組織架構、運行管理、審查質量等各方面的持續(xù)改進和提升的有效途徑。通過第三方評估和認證等方式,可以對倫理委員會的內部質量和外部質量進行全面評估和持續(xù)監(jiān)督,使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走向專業(yè)化與職業(yè)化。中醫(yī)藥研究倫理審查體系(CAP)認證[10]是經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通過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開展的認證項目。CAP認證是對包括組織機構、倫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研究人員等在內的整個倫理審查體系的全面系統(tǒng)評估認證,以達到持續(xù)促進倫理審查質量和提高受試者保護水平的目的。

3結語

在進行中醫(yī)藥臨床研究的倫理審查時,應當堅持中醫(yī)藥的基本理論,從中醫(yī)藥認識疾病的基本理念出發(fā),明確疾病的中醫(yī)證型,堅持辨證論治。在中醫(yī)藥臨床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過程中,需要依據中醫(yī)辨證論治組方、組穴的理論,對受試者的選擇、風險受益比等各方面進行充分的評價,審查開展臨床研究項目研究者及其團隊的中醫(yī)藥理論基礎和臨床診療經驗。主要負責中醫(yī)藥臨床研究項目審查的倫理委員會,需要在日常倫理審查的過程中,不斷總結中醫(yī)藥臨床研究項目倫理審查的實踐經驗,不斷凝練倫理審查的中醫(yī)藥關注要素,準確把握倫理審查過程中針對中醫(yī)藥臨床研究方案設計和知情同意過程中的重點和要點,提高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的質量,及時高效地保護受試者的權益。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fā)中醫(yī)藥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Z].2016.

[2]王晶,信彬.中醫(yī)藥倫理審查的特色與對策探討[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9,21(4):708-714.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

[4]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醫(y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涉及人的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建設指南(2019版)[Z].2019.

[5]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guī)范[Z].2020.

[6]董杰昌,王洪,劉清泉,等.市、區(qū)、鎮(zhèn)、村一體化中醫(yī)醫(y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創(chuàng)新與初步實踐[J].中國醫(yī)院,2015,19(10):39-41.

[7]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關于開展醫(yī)療聯(lián)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Z].2016.

[8]王晶.規(guī)范倫理跟蹤審查提高臨床研究倫理監(jiān)管力度[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8,31(6):729-731.

[9]王晶,郭華,詹艷華,等.基于中醫(yī)醫(yī)聯(lián)體中醫(yī)院區(qū)域倫理委員會的建設與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9,21(12):2690-2694.

第9篇:審查意見范文

摘 要:再審檢察建議業(yè)已成為檢察院對民事訴訟生效判決實施法律監(jiān)督的一種常規(guī)方式,其意義體現(xiàn)在矯正了抗訴案件集中于高層級檢察院所引發(fā)的失衡,使法律監(jiān)督的結構更趨合理。修訂之前的《民事訴訟法》缺乏對再審檢察建議的規(guī)定,相關立法層次較低,協(xié)商性立法以及實踐中的協(xié)商性法律監(jiān)督大行其道。法律監(jiān)督的實效性受到很大影響。2012年《民事訴訟法》的再次修訂是再審檢察建議實現(xiàn)制度化的良機。立法還應明確規(guī)定再審檢察建議的啟動、制發(fā)程序以及再審檢察建議的效力等,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嚴格依法監(jiān)督也是實現(xiàn)再審檢察建議制度化的關鍵因素之一。

關鍵詞:再審檢察建議;抗訴;協(xié)商性立法;制度化

中圖分類號:DF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074(2012)05012007

一、再審檢察建議的法律地位

(一)民事檢察監(jiān)督方式的實踐演繹

對民事審判活動實施法律監(jiān)督是人民檢察院的基本職能之一。在國家的結構中,檢察官作為國家法律的守護者,基于“法律的利益”對于審判權在憲法授權的職能范圍內享有、行使法律監(jiān)督權。1(P419)1982年的《民事訴訟法(試行)》對檢察監(jiān)督進行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但由于具文缺乏,民事檢察監(jiān)督在實踐中形同虛設,無法得到有效開展。1991年《民事訴訟法》的正式頒行標志著民事檢察監(jiān)督步入了一個嶄新階段。該法不僅重申了檢察監(jiān)督原則,“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jiān)督”(第14條),而且還對檢察機關以抗訴方式進行的審判監(jiān)督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監(jiān)督形式的法定化使民事審判監(jiān)督原則擺脫了休眠狀態(tài)而真正進入實務操作。并且,在司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法律監(jiān)督方式要比《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豐富得多。檢察監(jiān)督發(fā)展至今,檢察院對涉及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等瀆職行為的案件往往可以通過調查核實違法事實、提出糾正違法通知書、建議更換辦案人等多種方式進行,而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實施法律監(jiān)督的方式除抗訴以外還包括了提出再審檢察建議。

以抗訴實施檢察監(jiān)督的特點是“以上抗下”,這就意味著只有市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才有權采用這種方式。再加上部分民事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進行一審的級別管轄制度以及兩審終審的審級制度的影響,抗訴案件必然呈現(xiàn)向省級人民檢察院甚至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匯集的趨勢。對于《民事訴訟法》關于抗訴制度的這種設計,需要用辯證的眼光加以看待。一方面,將抗訴權的擁有限定為較高層級的檢察院是合理和適當的。這是因為,啟動再審程序實際上顛覆了生效判決的既判力,不得不慎重為之。構建審判監(jiān)督制度,既要及時依法糾錯,又要注重維護法律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穩(wěn)定性,維護法的安定性。2由市級以上檢察院行使抗訴權既能夠凸顯有錯必糾的法律監(jiān)督的基本精神,又契合檢察權行使的慎重、謙抑的內在要求,避免再審程序輕易地頻繁啟動。另一方面,對抗訴制度基于慎重考慮而設計的監(jiān)督權上移的做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能視而不見??乖V制度將基層檢察院排除在外,市級檢察機關也只能承擔少量的案件,級別越高的檢察院越不堪重荷,抗訴案件分布呈現(xiàn)出倒三角結構。如果沒有配套制度對這種結構進行矯正,法律監(jiān)督的資源配置就呈現(xiàn)失衡的狀態(tài),極不合理,法律監(jiān)督的實效性也將受到很大影響。而再審檢察建議的采用則可以使部分案件回流至較低層級的人民檢察院,一定程度矯正了抗訴制度引發(fā)的法律監(jiān)督結構失衡的現(xiàn)象。高級別的檢察院更多采用抗訴方式,強制啟動再審程序,而低級別的檢察院更多或只能采取再審檢察建議或提請上級檢察院抗訴的方式,還需經過同級法院或者上級檢察院二次審查才能決定是否啟動再審程序。如此安排使低級別的檢察院能夠參與民事訴訟法律監(jiān)督,在充實法律監(jiān)督力量的同時,又體現(xiàn)了檢察監(jiān)督的慎重以及再審程序啟動的慎重,對維系司法權威大有好處。

再審檢察建議在民事訴訟法律監(jiān)督中的引入使檢察建議的功能得到擴展。檢察機關最初將檢察建議引入法律監(jiān)督和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活動之時,其主要功用在于建議有關單位完善制度,加強內部制約、監(jiān)督,正確實施法律法規(guī),完善社會管理、服務,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有學者對檢察建議給出了如下定義,“檢察建議是檢察機關在履行檢察職能的過程中,針對妨礙檢察目的之實現(xiàn)的違法或者不當行為、訴訟活動以及可能再次引發(fā)違法犯罪的隱患問題,以書面形式,向特定的被建議對象提出糾正、處理或者改進工作意見的檢察行為?!?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及地方性立法中,檢察建議逐漸被規(guī)定為檢察機關實施法律監(jiān)督的一種方式。1991年現(xiàn)行《民事訴訟法》頒行之后,“再審檢察建議”逐漸成為民事行政再審抗訴的一種替代方式,檢察建議的功能也從預防減少違法犯罪擴展至糾正生效判決中的錯誤。

2001年,再審檢察建議制度在全國民行檢察系統(tǒng)推廣。當年,檢察機關提出再審檢察建議2 924件。4此后幾年再審檢察建議的數量連續(xù)增加。與抗訴具有強制法院啟動再審程序的效力不同的是,再審檢察建議如果被人民法院采納,最終是以人民法院自行啟動再審程序的形式出現(xiàn)。有學者如此描述法院愿意采納再審檢察建議的原因:“自行主動糾錯”比“在監(jiān)督下被動糾錯”更能保全法院的“面子”,“知錯就改”容易博得外在諒解,“被迫改錯”容易招致外在憤慨,法院可以把接受再審檢察建議而糾正生效裁判的錯誤當成“政績”加以宣揚。5與抗訴通過外力強制啟動再審程序相比,人民法院往往更愿意接受檢察建議自行啟動再審。換言之,不具有強制性的再審檢察建議如果制度設計合理,也有可能產生較高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