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荷塘月色賞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荷塘月色賞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荷塘月色賞析

第1篇: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1.學習散文中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提高學生散文鑒賞能力。

2.學習文章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疊字等形象地描寫景物、表情達意的方法,在寫作中借鑒作品運用語言的技巧。

3.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結(jié)合語境,揣摩特定語境定詞語的含義。

教學重點

1. 揣摩在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

2.學習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及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

2.賞析、感悟畫面美、語言美、情調(diào)美。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荷塘月色》曲子,古箏彈奏,曲調(diào)清新、幽雅,如行云流水,讓學生感受“寧靜之美”)。《荷塘月色》的曲子,非常好聽,給人“美”的感受。到底怎么美,今天,我們就走進朱自清營造給我們的美的世界,享受這份美。

(二)播放錄音,感受氛圍

電腦播放4至6段錄音,再次感受寧靜的氛圍。

(三 )鑒賞第4段,賞析“畫面美”

1、齊讀第4段,給此段加一個小標題。

學生: 月下荷塘。

2、教師示范,鑒賞句子。

示范: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此處運用了疊詞:“曲曲折折”、“ 田田”。 “曲曲折折”寫出了荷塘的范圍很廣;“ 田田”寫出了荷葉緊密相連的樣子,荷葉之多。運用疊詞,寫出了事物的特點,而且讀起來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的美感。文中還有多處運用了疊詞:亭亭、層層、脈脈、密密、縷縷。

3、學生自主賞析句子。

賞析一: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

學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葉子比作的裙,寫出了荷葉的特點。

荷葉有風來的時候,和的裙一樣,具有動感。

教師點撥:除了有動感之外,還有什么相似點?

學生補充:形狀。都是圓的,在舞池旋轉(zhuǎn)的時候,裙子也是圓的。

賞析二:層層的葉子中間………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學生:這里寫荷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U娜”寫出了花婀娜多姿的樣子,而“羞澀”寫出了花含苞待放的樣子。還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荷花晶瑩剔透的。

教師補充:這個比喻句,一個本體,三個喻體,這種比喻叫“博喻”。寫出了荷花晶瑩剔透、纖塵不染、清新脫俗的美。

讓同學們先想象,放四張荷花圖片。

教師:看到這些圖片,你們想到了本段中的哪些句子?

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教師:為什么不接著說“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還沒有感受到吧!

點出一張從氤氳淡霧中露出粉紅朵兒的幻燈片。

精美的課件,圖文并茂,學生難以想象的美,給他們真實直觀的感受,美麗的荷花,讓學生有驚艷的感覺。

(四)鑒賞第5段,品味“語言美”。

1、請學生朗讀第5段。

“塘上月色”

2、仍采用學生自主鑒賞的方式,賞析課文。

賞析: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學生:運用了比喻的手法。而且描寫月光的“瀉”用得好,寫出了動態(tài)美。

教師補充: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照)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明確:“瀉”比“照”用得傳神?!盀a”,一瀉千里,有動感,與“流水”相呼應,“照”顯得呆板。

薄薄的青霧?。ㄉ┢鹪诤商晾?。

明確:“浮”,顯示霧的輕飄狀態(tài),是一輕而緩的慢慢的出來;“升”無法體現(xiàn)霧的輕和柔。

總結(jié)朱自清語言的特點。電腦顯示:

“朱先生的語言,歷來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語的基礎(chǔ)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話,毫無雕飾的文字,更有精心‘揀練’的遣詞用字。點活了月光和霧‘瀉’‘浮’二字生動的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p>

―《中國現(xiàn)代散文欣賞辭典》金志華

賞析: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學生:“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寫出了花葉在月光的籠罩下朦朦朧朧的樣子,很有意境。

賞析: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學生: 兩個比喻。我更喜歡第一個,更有意境。

其他學生補充:更喜歡第二個比喻,“倩影”,是美麗的影子,“畫在荷葉上”有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賞析: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學生:運用通感的修辭,“光與影”是視覺感受,“名曲”是聽覺感受。相似點是和諧,如同小提琴演奏的名曲,悠揚,寧靜。

3、設(shè)問探討:此段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比喻,學生找句子,并進行概括。

月光如水、花葉如夢、黑影如鬼、楊柳如畫、光影如曲

(五)鑒賞第6段,感悟“情調(diào)美”

1、學生齊讀,找出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句子。

2、學生找出: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學生分析: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打擾了自然的寧靜,也擾亂了作者心靈的寧靜。作者確是“暫得寧靜”,從荷塘月色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復歸于不寧靜。

(六)小結(jié)課文

1、再讀4、5、6自然段。

2、電腦播放《采蓮頌》曲調(diào),伴隨曲調(diào)出現(xiàn)的是二十張有關(guān)“荷”的美圖,讓學生再次深刻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

師:現(xiàn)在,同學們能談談“荷塘月色”的美了嗎?

第2篇: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一、“譬喻大半泛浮”?

“浮泛”,《新華詞典》中的解釋是“膚淺,不深入”。余先生認為《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含義膚淺,主要的原因是喻體淺顯,過于普通,沒有韻味。筆者認為應該從比喻修辭的作用談起。比喻就是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淺顯的或人們熟悉的事物對深奧難懂的的事物進行描繪或渲染,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比如文中把葉子比作“的裙”,不僅很形象地表現(xiàn)了荷葉的寬大,而且還可以表現(xiàn)荷葉在微風中飄舞的動感,十分形象生動。僅僅是因為“裙”是常見的,就能說這“浮泛”?又如把“白花”比成“明珠”、“星星”,不但形象地展現(xiàn)了荷花的閃閃發(fā)光、晶瑩剔透的特征,而且也表現(xiàn)了月光的淡雅及作者內(nèi)心的純凈。一處比喻不僅形象地表現(xiàn)本體,還暗蘊特定的意境。僅僅因為“明珠”、“星星”太俗濫,就“浮泛”?顯然不能這樣說。

二、“譬喻輕易”?

余先生說:“《荷塘月色》中把‘白花’比成‘美人出浴’的意象尤其糟,簡直令人聯(lián)想到月份牌、廣告畫之類的俗艷場面,得來似太輕易。用喻草率,又不能發(fā)揮主題的含意,這樣的譬喻只是一種裝飾而已。”筆者以為這個比喻乃神來之筆,荷花嬌艷華貴,堪以美人作比?!懊廊恕笔侵袊糯膶W中出現(xiàn)最頻的原型意象之一。遠至屈原、宋玉,近到郁達夫、徐志摩等文學大家,都擅用這一意象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或情感。另外,荷花在眾多花卉中尤顯潔凈、高貴,所以古代的詩人也經(jīng)常把她與“美人”聯(lián)系在一起。如《詩經(jīng)·國風·陳風》中的《澤陂》云:“彼澤之陂,有蒲與蓮。有美一人,碩大且卷?!边@便是直接把蓮花比喻成美人。又如曹植的《洛神賦》也有“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把美人比做蓮花的辭句。朱自清不墨守古人以荷花喻美人或以美人喻荷花的成規(guī),打破框架,自出機杼,貼切傳神,又富有新意地展現(xiàn)朦朧意境中的荷花,在淡雅的月光下,在薄薄的青霧中,如同剛出浴的頭上還帶有氤氳水汽的美人,多么富有神韻!再聯(lián)系前一句中“羞澀”、“裊娜”等詞語,想象一下,此時嬌羞的荷花不就如同剛出浴時的慵懶、妍媚的臉上還帶著紅暈的美人姿態(tài)嗎?這種比喻不就把荷花那種不勝嬌羞之神態(tài)充分展示,引人想象那美麗朦朧的意境嗎?何來輕易呢?換一個角度想一想,我們寫一個沒有濃妝艷抹但美得驚人的美女時,自然而然會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等詩句。因為這個美女太美了,美得讓人想起荷花,從水中長出,就像是剛剛沐浴過一樣,不用加以任何雕飾。這種比喻表達的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相似問題,還有對中國傳統(tǒng)審美觀念的認同。

三、“譬喻陰柔”?

余先生說《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多用女性意象,使文章意境陰柔。誠然,《荷塘月色》中有不少女性意象和修飾女性的詞語,如“”、“美人”、“裊娜”、“羞澀”、“倩影”、“凝碧”等,就是小提琴也有一個女性的名稱“梵婀玲”。從意象上看,確實有陰柔之嫌。但是,結(jié)合文章的整體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賞析,這種“陰柔”契合當時的朦朧靜謐的意境,給人一種朦朧、飄渺虛幻的感覺。這種朦朧,不僅營造了如夢如幻的意境,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朦朧獨特的審美情趣。同時,這種“陰柔”也符合作者此時在“頗不寧靜”的心境的驅(qū)使下尋求對現(xiàn)實生活的超脫心情。寧靜似水、素淡如月,傳神地傳達了作者朦朧含蓄的心緒。如果把“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改為“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站著,這便宛然一道道銅墻鐵壁,是守衛(wèi)清華園的哨兵”,確實有陽剛之氣,但和文章的整體氛圍大相徑庭。

四、“隱喻偏少,且不精警,不美”?

余先生說:“14個譬喻之中,竟有13個是明喻,要用‘像’、‘如’、‘仿佛’、‘宛然’之類的字眼來點明‘喻體’和‘喻依’的關(guān)系。在想象文學之中,明喻不一定不如隱喻,可是隱喻的手法畢竟要曲折、含蓄一些。朱文之淺白,這也是一個原因。唯一的例外是以睡眼狀燈光的隱喻,但是并不精警,不美?!蔽恼逻\用何種比喻,應該由特定的語境和比喻的功能決定。不能因為明喻明了,就不用,隱喻含蓄,就多用。隱喻有隱喻的妙處,明喻也有明喻的優(yōu)點,關(guān)鍵在于是否恰當?shù)乇憩F(xiàn)特定的語境,是否恰當?shù)貍鬟f作者的思想感情、傳神地描寫景物。因此,明喻、隱喻并無優(yōu)劣之分,關(guān)鍵看能否用得恰當。余先生從《荷塘月色》中挑出的比喻例句,明喻的確多,但也不失其魅力。這些比喻或描摹荷葉之嬌羞的情態(tài);或抒寫荷花之清新秀麗的氣質(zhì);或與通感手法融為一體,表現(xiàn)疊加的感覺;或以動寫靜,表現(xiàn)荷花的動感,從而給文章注進了活力與靈氣。

同時,文中的隱喻也不止一處。如“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這也是隱喻,“酣眠”,是酣暢的睡眠,睡得很香,喻滿月的“朗照”?!靶∷奔创騻€盹,喻淡云遮蔽的月色。這句話說明滿月的朗照與“酣眠”一樣讓人舒心,必不可少,而淡淡的月色與“小睡”一樣也別有情趣。淡淡的月色中,一切都顯得朦朧而柔和,反而“恰是到了好處”。

即使是余先生指出的以睡眼狀燈光的隱喻,也是很精彩的,不僅表現(xiàn)了路燈在樹枝遮蔽下發(fā)出的昏黃的燈光,無精打采,與周圍的靜謐景色相襯,而且也烘托了作者此時的心境很暗淡。此比喻真乃天語,怎不精美?

第3篇: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關(guān)鍵詞:職校語文教學;教師;主導作用;發(fā)揮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09-0054-03

“活動單導學”模式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這種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絕對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荷塘月色》的教學中,筆者突出“導學”這個關(guān)鍵詞,使整個教學活動都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科學、高效地進行。

一、引領(lǐng)起步,“導”在精心設(shè)計的“活動方案”中

從“活動方案”的設(shè)計開始就蘊含著教師的“導學”。“活動方案”是教師根據(jù)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學生特點為學生精心設(shè)計的供學生課前進行自學活動的方案。它講究引導的循序性、學法的科學性、內(nèi)容的針對性和方式的趣味性,注重給學生提供探究情境、資源平臺和學法指導,體現(xiàn)著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科學把握,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設(shè)計《荷塘月色》一課的自學活動方案時,筆者設(shè)計了以下問題先由學生自主學習:(1)收集作者資料,從作者經(jīng)歷、代表作品、作者性格精神、成就等方面列舉要點;(2)嘗試解決自學中遇到的難解字詞,可借助工具書,可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字詞,可請教他人;(3)讀熟課文,個人自讀,小組內(nèi)1+1朗讀檢查。

在這幾個學生自學活動設(shè)計中,要求明確、具體、可測,形式也多種多樣,既有資料的收集,也有工具書的運用,還有朗讀的訓練。教師“導學”不是讓學生信馬由韁地自學,而是把教師的引領(lǐng)巧妙地貫穿其中,初步完成文本研讀的基礎(chǔ)性學習。

二、加工整合,“導”在對教學資源發(fā)掘和利用中

設(shè)計科學合理的活動單,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教材進行合理處理,運用重組、整合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活用教材,同時,還可整合和利用身邊的地方性資源、學科資源、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資源等。如學生在讀《荷塘月色》一文時,對文章寓意的理解比較困難,這是因為學生不太了解寫作背景,對此筆者做了這樣的設(shè)計:(1)將寫作背景、作者介紹等相關(guān)材料制成卡片準備課堂交流;(2)攝影小組將拍到的校園荷塘圖片發(fā)到班級博客上;(3)收集校本教材中家鄉(xiāng)名人寫荷的古詩文;(4)閱讀李國平《〈荷塘月色〉講解》、吳周文《談〈荷〉》、姚效先《〈荷〉有濃濃的哀愁》中的有關(guān)作品主旨分析的節(jié)選。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對本文寓意就比較好理解了。

三、穿針引線,“導”在流暢的

教學活動流程設(shè)計中

課堂的預設(shè)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整個過程不要讓學生有突兀之感。要根據(jù)學生情況,或大膽取舍,或切換段落,或從課外補充……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設(shè)計簡明流暢的教學流程,穿針引線,使學生能主動、充分、自由而有創(chuàng)意地學習。

在設(shè)計《荷塘月色》教學時,注重突出教學重點,充分考慮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簡捷而具邏輯性,想方設(shè)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第一步,信息整合,預習展示。這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由學生來完成。通過投影儀,各小組展示搜集整理的資料,小組間互相檢測難懂字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最忠實的觀眾。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有了學習的熱情。

第二步,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找出作品文眼,自主研讀,進行內(nèi)容復述,小組合作探究,從而歸納出文章結(jié)構(gòu),抓情感核心句歸納總結(jié)展示情感脈絡(luò)。

第三步,賞析美文,感悟情懷。這是第二課時教學的重難點部分,活動中以問題為引領(lǐng),以“讀”為線索,以情感為紐帶,帶領(lǐng)學生一同賞析三幅唯美畫面,品味樸素典雅的語言,掌握寫景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拓展延伸,提升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在教給學生賞析方法的基礎(chǔ)上,利用相關(guān)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內(nèi)涵。

這樣的設(shè)計,把學生的活動放在了極重要的位置。整個活動以發(fā)展學生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教師只是在巧妙地“導”,學生真正成了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也由教師的“教”轉(zhuǎn)向?qū)W生的“學”。教師在設(shè)計中應該致力于構(gòu)建生動活潑、扎實有效而且是自然流暢的教學。

四、點撥開悟,“導”在

抓住契機把課堂教學引向深入時

主體性思想指導下的課堂變成了學生活動的舞臺,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但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對于教師也是一種考驗,如果沒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嫻熟的教學技巧是很難駕馭的。我們經(jīng)??吹接行┙處熞晃兜刈非箝_放的課堂教學,卻出現(xiàn)了教學重難點內(nèi)容淺嘗輒止、課堂膚淺的熱鬧。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師沒能抓住契機,將課堂教學進一步引向深入。教師要抓住關(guān)鍵點,對學生進行點撥,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讓學生有撥疑為悟,豁然開朗之感。

如《荷塘月色》,筆者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是這樣組織的。

學生自主學習并與教師交流:從第五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融情于景的句子。

生1:(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我們組覺得這句話比喻修辭用得很好。

師:“酣眠”、“小睡”各指什么?

生:“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層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

生2:寫出了月光的清淡朦朧。

生3:與作者此時的心境相吻合。

師:作者說“恰是到了好處”有無深層含義?

生(簡短思考):他追求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

師:是啊,對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態(tài),他就是要尋找一種安寧平和的生活,你們能通過有聲語言把作者的情感讀出來嗎?

學生活動……

以上教學片斷過程流暢,分析深入,其中教師的“導”起到了點撥開悟的作用,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的同時,也將課堂教學推向了。

五、起承轉(zhuǎn)合,“導”在

讓課堂漸入佳境的和諧氛圍中

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不能一成不變,要講究起承轉(zhuǎn)合。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教學良機,讓學生“憤悱”之時迸發(fā)學習的激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情緒飽滿、態(tài)度端莊、語言親切,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勢來輔助說話,此外運用表揚、激勵、肯定、鼓動等語言可使學生產(chǎn)生成功的歡樂和愉快的心情。

“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課堂同樣需要教師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如用充滿激情的導語給學生以表揚鼓勵,對學生的活動進行精當?shù)妮o導等。《荷塘月色》一課在學生理解作者情感這個活動中,教師做了這樣的充滿期待的布置:“下面我們進行1+2小組活動。展示時,一人讀句子,一人賞析描寫的妙處,一人品味作者的情感。抓住關(guān)鍵詞,理解作者情感。期待精彩的朗讀,歡迎有創(chuàng)意的表演?!币圆粺?,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不規(guī)范或錯誤的回答,此時教師的“導學”就體現(xiàn)在及時地提醒與點撥學生的思維上,不能出現(xiàn)什么都對,什么都表揚的現(xiàn)象。另外,學生朗讀不到位時,教師帶動學生的情緒示范朗誦,同樣可以把學生帶入作品的意境中。

六、系統(tǒng)概括,“導”在適時的

知識梳理和方法總結(jié)中

課堂上學生掌握的知識往往是零散的,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往往也是不成體系的,這時教師的“導學”就顯得特別重要。要適時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系統(tǒng)地梳理,要在課堂上對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教師提出的問題深入分析,得出結(jié)論性的概述,它是整節(jié)課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是教學思路最明確、最深刻、最集中的闡述,是整節(jié)課教學的精華所在。這樣的“導學”不應只在一節(jié)課的結(jié)尾,在教學過程中任何一個獨立的教學階段,都需要適時地歸納總結(jié)。

第4篇: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一、荷塘月色中的“妻子”

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開頭寫道:“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帶上門出去?!弊x這一段文字,大多數(shù)人關(guān)注的是“我”,因為“悄悄”明顯的說“我”悄悄出門,怕影響家人,所以獨自出門,去荷塘尋找寧靜,所以更顯得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上課時,我特意一轉(zhuǎn):那“妻子”只是作者的一個閑筆嗎?學生思考后紛紛發(fā)言。

學生一:作者不與妻子交談,卻只寫到妻子在屋里里拍著閏兒這個情景,我覺得有深意。

學生二:你想多了吧?妻子哄孩子,作者獨自出去散步,想靜一靜,這不正好說明作者內(nèi)心頗不寧靜嗎?

學生三:對呀,作者因為不寧靜,所以想沿著荷塘去尋找一點寧靜。況且,朱自清是文學教授,《給亡婦》一文,也反映出他的妻子是個家庭主婦,只管帶孩子的。她是不理解丈夫的苦悶的。

學生一(繼續(xù)發(fā)言):你這樣說呢,的確有道理,但我更認為這是作者在用一種特殊的文學手段表現(xiàn)他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大家再看看文章結(jié)尾,“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的推門進去,什么聲息都沒有,妻已經(jīng)熟睡好久了”,這里也寫到妻子。兩處都沒有寫到夫妻二人的對話與交流,似乎只是順帶了一筆,但已更深層次地暗示了作者的孤獨,整個過程作者一個人神游,而妻子卻不在自己的世界里。

教師:相當原創(chuàng)的理解哦,同學們。大家想想此處是什么手法呢?我們還能在文學作品中找到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一(繼續(xù)發(fā)言):反襯。李清照的詞“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作者晚年孤寂,在詩中表面寫丫鬟不理解自己,其實是為了突出自己心中的愁悶。

學生四:還有選修課文《秋聲賦》中“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歐陽修表面上寫童子無言以對,只有打瞌睡。其實是借無言的童子來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悲涼,用意本身不是為寫童子如何如何。

教師:我明白了,《荷塘月色》寫妻子不能觸摸到他內(nèi)心的孤獨,并非要寫妻子不能觸摸到他內(nèi)心的孤獨,這是借妻子的狀態(tài),來寫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的無法排解。

學生能夠細讀文本,深入思考,跳出散文鑒賞的常規(guī)格子,發(fā)現(xiàn) “妻子”這個閑筆,去思考散文中的“非主角”,我認為是難得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段交流雖然讓我的教學預設(shè)暫時擱置了,但經(jīng)此一頓,卻讓我不得不欣賞學生思維的美,這種對“非主角”意義的思考,也讓筆者獲得了新的認識, 其他文學作品中的非主角同樣值得關(guān)注?!睹ァ分邢啾扔凇吧H~”這個意象,“淇”這個“非主角”不應被忽視。詩中四次寫到淇水,淇水的深刻意義在于:作為主人公感情變化的一個見證,更是女主人公命運變遷的一個見證。可是,許多課堂把淇水忽略了。

二、《囚綠記》中的“窗子”

《囚綠記》中有多處寫窗,但很少有教師會把教學重點放在“窗”這個“非主角”上,大多引導學生圍繞“綠”的特點展開思考。借“綠”來抒情,是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但“窗子”這個非主角對于主旨的呈現(xiàn)又起什么作用呢?

以下是學生探索的結(jié)果:

一是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開頭結(jié)尾都寫“窗子”,把窗和綠結(jié)合在一起。開頭寫因為窗子而看見綠,結(jié)尾寫懷念圓窗和綠,首尾圓合,前后照應,并引出后面的放綠、懷綠等環(huán)節(jié)。

二是情感表達的作用,文章開頭寫窗子破碎,而作者卻因綠而選擇這個房間,足以表達作者對綠的渴望與喜愛。

三是起象征的作用,文中寫囚綠于窗中,而綠卻固執(zhí)地往外長,永不屈服于窗內(nèi)的黑暗。窗,也可以理解為一個約束中華民族自由的東西。窗是本文不可忽視的意象,與綠一樣,可以橢探究主旨。

學生在這篇散文閱讀中,在筆者的啟發(fā)下,積極思考,再讀文本,對“窗”這個意象有了新的認識,表現(xiàn)出了多維度的思考和語文學習能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從不同意象去探究散文主旨的能力。學生對一個“非主角”意象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其解讀散文乃至其他文學作品的思維寬度。

第5篇: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果園也是花園。那園里花的種類不少。木本的有薔薇、木槿、丁香,草本的有鳳仙、石竹、夜來、江西臘、步步高……草花不名貴,但是長得繁茂潑辣。甬道的兩邊,菜地的周圍,園里的角角落落,到處都是。草花里邊長得最繁茂最潑辣的是波斯菊,密密叢叢地長滿了向陽的山坡。這種花開得稠,有絳紫的,有銀白的,一層一層,散發(fā)著濃郁的異香;也開得時間長,能裝點整個秋天。這一點很像野生的千頭菊。這種花稱作“菊”,看來是有道理的。 (選自吳伯蕭《菜園小記》)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借鑒點】

描繪景物,繪形繪色。要想把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或動人的情景展示給讀者,疊詞在這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恫藞@小記》里說“果園也是花園”,描寫了一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疊詞,有“角角落落”“密密叢叢”“一層一層”等。這些疊詞運用使得文章的語言讀起來輕松活潑,體現(xiàn)出了延安生活雖苦而樂的狀態(tài)。而“角角落落”一詞的疊用體現(xiàn)了花草的種類之多,生長的數(shù)量之多;“密密叢叢”寫出了花草的繁茂;“一層一層”寫出了花草的層次之多,顏色之豐富。

渲染氣氛,烘云托月。“一切景語皆情語?!痹谔囟ǖ那榫持校B詞具有渲染氣氛、烘托感情的作用?!逗商猎律愤x段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在描繪的過程中,作者用了“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疊詞,可見作者眼中的荷塘,雖然美麗清幽,卻也朦朦朧朧不能仔細分辨。巧妙地烘托出作者此時的特殊心情――“頗不寧靜”。

【我來仿寫】

抬頭遠望,果然,明媚的陽光下一片片的綠色在田野上閃動,那是盛夏稻田的顏色,密密叢叢的稻子在微風的吹拂下?lián)u搖擺擺,把那深深淺淺的綠色一直推向遠處,那樣的綠色仿佛是畫家故意調(diào)和過的,那綠得發(fā)黑的深色讓你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由此過渡,那最淺的顏色大概就是那沒有洗脫綠色的油菜花了。而這之間沒有讓你感覺到缺少了任何一種色調(diào)。

賞析:這段文字描寫了夏日陽光下田野的顏色變化。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一片片”“密密叢叢”“搖搖擺擺”“深深淺淺”等疊詞。這些疊詞的使用一方面增強了文章語言的文學性,讓語言富有節(jié)奏感;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寫出了盛夏田野顏色的層次感。

我疑心這里是小鎮(zhèn)清涼的源泉。干干凈凈的小河里漲滿了水,此時已經(jīng)看不到半點秋雨注河的痕跡了,沉淀了多日的小河正倒映著秋晨的天空,灰蒙蒙的天空;樹葉,墨綠色的樹葉。荷葉高高地擎著,一動不動地高高擎著,仿佛在靜靜地傾聽著幾只水鳥慢悠悠地講述著他們美妙的愛情故事。這是一片清涼,走下河岸,掬一捧河水,光亮如絲的河水便從你的手指間滑下,圓鏡上于是留下道道波痕。

賞析:這段文字抓住小鎮(zhèn)的一條河流,通過描寫小河寫出了小鎮(zhèn)清涼的特點。在寫作過程中作者用了“干干凈凈”“蒙蒙”“高高”“靜靜”“悠悠”“道道”等疊詞,這些疊詞的巧妙運用使得文章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為盛夏創(chuàng)設(shè)了清涼的氛圍。

【你來練筆】

請仿照示例,根據(jù)要求,選用恰當?shù)寞B詞寫一段話,要求文段意思明了,語言生動。

示例要求:三峽移民的小孩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示例描述:我想在初中畢業(yè)前去仔仔細細地看看我的三峽,去看看那個生我、養(yǎng)我,給我快樂童年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老了,像奶奶一樣變得多愁善感了,我一定會回到那個屬于我的三峽,絕不會猶猶豫豫。人們總說“落葉歸根”,雖然我還沒有到考慮這件事情的年齡,但總覺得心里疙疙瘩瘩的,畢竟我是山里的孩子。

要求:家里停電了,此時走到陽臺上仰望遠處的星空。請寫出此時的所見所聞所感。

第6篇: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關(guān)鍵詞:初中生 散文 審美

1、初中散文美的特點

1.1語言美

散文的語言一般都比較簡潔明了,能夠散中見整,文字樸實又能夠恰到好處的描寫景物。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對景物的描寫,把月光比喻成流水,用到了動詞“瀉”來描寫月光籠罩的花和葉子,用“浮”來描寫荷塘中的霧色,用“洗”來比喻葉子和花的干凈,用“籠”突出月光把荷塘美景包容進去,美麗的語言把荷塘月色寫活了,突出了月光的靜謐。

1.2形象美

對散文的欣賞要通過語言看到形象,看到作者用語言描寫的動人的形象,進而欣賞散文的形象美。例如,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對春天到來的描述,通過一系列比喻、夸張、擬人手法的運用,賦予春天感彩,把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描寫了一副美好的春天景象,表現(xiàn)了對春天的贊美。

1.3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感情的升華,是一種含蓄的描寫和表達。在朱自清的《春》中,不僅展現(xiàn)了幾種春天的美圖,也賦予了春天一定的詩意,具有美好的意境,而結(jié)合當時作者寫作的背景,也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在文中抒發(fā)的一種對新生活向往的情感。

2、提高初中生散文審美能力的方法

2.1加強老師和學生對美的認知

老師要大量地閱讀優(yōu)秀的散文,提高自己對美的鑒賞能力。通過對優(yōu)秀散文中那些優(yōu)美的語言、動人的情感、生動的形象、美好的意境的閱讀,分析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作者寫下這篇散文的背景,想象作者當時的心情,體會作者當時的感情,融入到散文中去,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老師要鼓勵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散文,看的越多體會的就會越多,對散文的欣賞不能局限在課本上的散文,也需要學生課下拓展。在欣賞散文美的過程中,要反復的閱讀散文,從用字,用詞到句子的流暢來欣賞;可以舉辦班集體優(yōu)秀散文欣賞活動,根據(jù)學生對散文的欣賞能力,老師可以定期舉辦優(yōu)秀散文欣賞活動,老師和同學可以交流自己近期欣賞的優(yōu)秀散文,摘抄的優(yōu)美的句子,對散文中抒發(fā)的情感的看法,也可以為散文描寫的人物形象和情感進行繪畫,加深對散文美的認識。

2.2采用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

老師在對向?qū)W生授課的同時,要向?qū)W生展現(xiàn)散文美的一面,就離不開圖畫的支持,通過簡單明了的圖畫,可以加深學生對散文的認識,體會散文中作者抒發(fā)的情感。例如,在講授《背影》一課時,老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幻燈片或是影片等,在課堂上通過讓同學反復的朗讀,體會作者描寫父親背影所用的手法,達到了什么效果,初步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情感,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繪畫出背影中父親的形象,提高同學的初步散文欣賞能力;然后,老師可以播放幻燈片或是影片,還原作者描寫父親背影的場景,加深同學對父親的印象,同時向同學講述作者寫這篇散文時的年齡、生活等,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最后,老師向?qū)W生講述這篇散文的結(jié)構(gòu),文中出現(xiàn)背影的次數(shù),所運用的手法,所抒發(fā)的感情,達到什么效果等,從文中體現(xiàn)出的濃濃的父愛,該散文可以借鑒和參考的地方,讓同學在進一步體驗散文的美。

2.3在實踐中體驗散文的美

學生不僅要學會欣賞散文的美,同時也要學會在實踐中體會,使散文的美得到升華,通過對散文結(jié)構(gòu)的描述,語言的剖析,文字的推敲,特色的總結(jié),學生對散文的美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對散文的欣賞也得到了升華。這時候老師要鼓勵學生反復的讀散文,體會散文的結(jié)構(gòu),所用的描法等,然后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進而也提高其欣賞美的能力。例如,在對《春》一文的欣賞中,老師要向?qū)W生展示用擬人、比喻、夸張等手法的效果,并鼓勵學生在寫作中運用這些修辭手法,體會這些修辭在散文中的作用和美。

2.4賦予情感去賞析散文之美

散文正是作者情感的融入才給了散文生命力,才使得讀者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體會作者文中描寫的情感,而讓學生在賞析散文的時候賦予情感,這樣便更能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融情于景,有利于提升初中學生散文的審美能力。

3、結(jié)論

第7篇: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散文是現(xiàn)行高中語文教材中最多的一種文體,散文教學占據(jù)著語文教學的重要地位。但是散文由于文體的自由多樣、取材廣泛等特點,使得相當長時間以來,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模糊,缺乏有效地策略指導,加之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學生接受的信息迅速快捷,更使得散文閱讀教學處于低效之中。要全面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改變現(xiàn)實教學中的種種詬病,提高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確定高中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

長期以來,很多一線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等同于教材內(nèi)容,被教材牽著鼻子走。事實上,教材知識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成分,為教學提供素材,教師的教學則需要在教學理念下,根據(jù)具體教學要求對內(nèi)容進行重構(gòu)。一方面,要根據(jù)散文的特點確定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散文相對于其他文體而言,更自由自主,重在表現(xiàn)自我敘寫真情,展現(xiàn)作者的精神世界。因此,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要以作者為核心,強調(diào)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在散文作品中,作者一般有兩種方式進行描述,一是直抒胸臆,直接向讀者呈現(xiàn)他的思想感情,此時的教學重點理應放在細讀文本上,細細品味和賞析文章的表現(xiàn)方式、寫作手法。二是隱藏呈現(xiàn)作者的思想情感,此時則應將教學重點用來剖析對作者的復雜情感的認識和體驗上。另一方面,要根據(jù)散文的審美特征來確定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散文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審美特質(zhì),或講求意境、或抒發(fā)真情、或自由靈活、或構(gòu)思巧妙,現(xiàn)代散文都能為讀者提供審美的觸發(fā)點。因此,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還要注重對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從審美的角本文由收集整理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去欣賞美、體驗美和創(chuàng)造美。其一,要認識和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郁達夫《故都的秋》的教學中,作者將秋的悲涼作為美來細細欣賞,這與高中生的情感經(jīng)驗有較大距離,此時就需要借助對作品中關(guān)于秋的種種悲涼景象的描述,來引導學生對生命的另一種美的體驗,將此作為該篇文章的教學內(nèi)容。其二,對于大多數(shù)抒情性散文而言,要把對散文描述意境的分析鑒賞作為教學內(nèi)容。其三,品讀體味散文語言之美,領(lǐng)略作者獨到的思想和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其四,把握作者的情感流程,體味作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當然,根據(jù)散文教學內(nèi)容的側(cè)重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抽絲剝繭,逐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一步,要區(qū)分文章是對作者哪一類型情感歷程的記錄,如《荷塘月色》主要是記錄朱自清自己夜游荷塘時的情感變化歷程。第二步,要找到文章的線索,對文章進行梳理,還是以《荷塘月色》為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梳理出作者夜游荷塘的行動蹤跡,進而分析他在各個階段所見景物的特點,追尋其情緒情感變化的軌跡。第三步,探討文章描述手法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第四步,引導學生對文章所述所寫進行解讀,強化學生對作者的認識和領(lǐng)悟,此階段要注意多元化解讀,鼓勵大家暢談自己的觀點。在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剖析作者思想情感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適時的給予學生以引導和鼓勵。一是,在教學中引入相關(guān)資料,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所處時代背景、甚至是文中有關(guān)人物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要善于揭示矛盾,激發(fā)學生探究體味的興趣。如《荷塘月色》中后面喧鬧的蟬聲和蛙聲,而前面的描述確實那么寧靜幽僻。讓學生去揭示這種矛盾,逐步走入作者所描述的獨處的自由自在。三是,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體驗作者豐富的情感。

三、逆向推進,賞析散文的語言表現(xiàn)方式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寫作主旨。其次,討論為達到目的,一般會怎么寫,效果如何,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思考,將大眾平庸的表現(xiàn)手法與作者不一樣的表述相對比,找到作者的與眾不同。然后,重點討論作者是怎么寫的?他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章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和巧妙構(gòu)思。最后,進一步討論“作者的寫作手法究竟好在哪里?”在整個逆向推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學方法:(1)誦讀。既可以大聲朗讀,也可小聲輕讀;既可教師范讀,也可學生齊讀;既可自由朗讀也可比賽閱讀。目的就是通過誦讀,讓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美,進而對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產(chǎn)生情感共鳴。(2)比較閱讀。這種方法符合高中生的探究心理,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思考。比較又可分為類比和對比,此教學方法可以用于相近題材不同內(nèi)容的文章的教學上,比如在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巴爾扎克葬詞》的教學上,既可以類比同是悼詞的特點和修辭方法,也可以對比其不同。(3)仿寫對比。閱讀是一個信息獲取過程,通過散文閱讀的教學,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進而提高其寫作能力。因此,在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中要結(jié)合寫作訓練,通過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仿照作者的某些手法進行寫作訓練,進一步提高其對作者語言表達方式的理解。在讀寫結(jié)合的過程中,要注意及時評價,引導學生評點自己的作文,共同分享寫作經(jīng)驗。

結(jié)語

第8篇: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一、在散文閱讀教學中要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著重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常見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以及景物的特點

寫景抒情散文以抒發(fā)個人主觀感情為出發(fā)點,以空靈飄逸見長,著力點在于準確表達感彩的語言運用上。如筆者在執(zhí)教《荷塘月色》一文,抓住“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一段,讓學生充分想象夏夜月上之時寧靜荷塘的美麗,再從空間順序、動靜結(jié)合、五官感受,擬人、比喻、通感等多層面多角度賞析美,孩子們的思維在瞬間爆發(fā),感受到字面以外的意境美。再如《故都的秋》,緊抓住“不逢北國之秋”一段,指導學生感悟如古典詩歌般的意象組合和以冷色調(diào)為主的配合,品文字之美,悟畫面之深沉,想象出小院秋晨的幽靜之美。本單元課本中句式優(yōu)美,手法豐富,富有個性的描寫處處皆是,要學生認真品味。

二、在閱讀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以及感悟作者在謀篇布局結(jié)構(gòu)層次上的巧妙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辨別作者的聯(lián)想部分,這對學生的寫作思路拓展有非常大的啟發(fā)性。例如《故都的秋》中,作者在寫景中為何要在首尾提及南國之秋,很明顯是為了對比突出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向往和眷戀之情。再如《荷塘月色》中當作者發(fā)出“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的寂寞之嘆時,為何會忽然想起一系列的詩歌來,實則是他觸景生情,用古代男女采蓮時的歡樂熱鬧場景來襯托自己內(nèi)心的孤寂,再用《西洲曲》女子對心上人痛苦的思念來襯托內(nèi)心的冷清與痛苦。再如《囚綠記》的作者為什么會聯(lián)想到床底的雜草,是為了反襯對綠的無比喜愛之情。

但在實際學習中,孩子們在閱讀時往往囿于局部而缺乏整體意識,這些文章的精妙之處往往又深藏,以至于寶玉難識,只能窺一斑而不能見全豹。在實際作文中學生往往筆下有景卻無情,須知“散文可以偏重于風景,但必須有思想”(丁玲)。

針對以上現(xiàn)象筆者在執(zhí)教作文訓練時,側(cè)重于要求學生選取最能表現(xiàn)自己感情的獨特景物以及借助恰當?shù)乃囆g(shù)手法來描寫對象?,F(xiàn)將所教班級優(yōu)秀習作摘錄如下,并作分析。

《殘荷,生命的遺珠》

胡森林

池塘的四角各有一棵松柏,池邊與池水之間有幾級臺階,臺階上有幾根彎曲伸長的枯黃的藤蔓。順著藤蔓向池中望去,不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壯觀景象,不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淡雅,也不見“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的美麗鮮艷。只見被季節(jié)折卷了的枯枝和折曲了的莖稈的殘荷。

殘荷,正按自己的方式活著。頹枝敗葉,余暉殘蓬,然能清風秀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它要用盡其一生所積攢,在生命盡頭呈現(xiàn)出另一種美麗與精致,仿佛哀傷與己無關(guān),它們把自己已卷曲的頭部盡力得高高昂起,把腰身也挺得直直的,它們要望見遠方,更要遠方的人望見它們。它們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生命中不曾有過的自信與堅強。它們有序地排列著,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共同構(gòu)成和諧的姿態(tài)美韻,直逼你的眼球,仿佛可以滲進你的內(nèi)心,告訴你它們正與眾不同地存在這世上,讓你平添一種感懷,一種敬意。那一刻,殘荷的余香浮滿整個池塘上空。

本文小作者從深秋回故鄉(xiāng)所見所聞有物是人非的感傷寫起。從對古詩句的引用鋪墊出殘荷的景象,著重刻畫荷的頭部腰身的自信昂揚之態(tài),再聯(lián)想到荷花曾經(jīng)的鮮艷明亮,豐滿之美,驀然發(fā)現(xiàn)“凄涼也是生命的延續(xù)”這一生命主題。他在結(jié)尾出寫到“殘荷,生命雖已衰敗,但是美卻還在延續(xù)。它殘而美、殘而優(yōu)、殘而雅,殘得別有一番韻味。殘荷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命的輪回。世間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只要精神上擁有美,便誰也摧毀不了你的美”。文章從感傷到欣然的轉(zhuǎn)變自然而然,情感充沛。

《寒菊》

馬雅麗

那是綠化帶上常有盛開,并非名貴品種,只是路邊的野菊?;ǘ錁O小,極堅韌,片片花瓣筆直地伸展出去,黃色的身影在一片綠色中極為顯眼,花朵并無香氣。我常常將它采下,泡在水中,喝起來一股涼意直沖喉嚨。這是一股極其清涼以至于冰涼冷冽的寒意。只要一小朵,其中的寒氣也不可小覷。

這,恐怕是要經(jīng)歷無數(shù)的風吹雨打,無數(shù)的寒風冰凍才能成長起來的。想到它的細小的花瓣,恐怕其中凝聚的不是水珠,而是寒泉。就像古時的,不但有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由閑適,更是有著“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倔強和高傲。

在無數(shù)個冰冷的夜里,滿天的寒星閃爍之時,寒菊都傲然挺立,任大風吹刮著她的臉頰,任雨水捶打她細嫩的身姿。風兒吹吧、吹吧,吹不斷她那堅強的身軀。雨兒打吧、打吧,打不垮它那堅定的意志。舍棄了香氣,舍棄的美麗,舍棄了一切華而不實的東西。只剩下傲骨,只剩下傲氣,只剩下一顆堅強勇敢的心。

第9篇:荷塘月色賞析范文

一、“分類定向明樂”模式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即是對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性、認知能力及已習得知識等的差異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類定向明樂是依據(jù)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將學生劃分為A類、B類和C類三個類別。A類為認知能力強,基礎(chǔ)知識扎實,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yōu)秀,學習興趣濃厚,有升學愿望的學生;B類為認知能力及基礎(chǔ)知識一般,有上進心,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成績中等的學生;C類為認知和接受能力較差,基礎(chǔ)知識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劃分學生層次時應當注意,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各有所長,劃分層次時并不能單純地以考試成績?yōu)橹?,而應綜合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認知能力、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多種因素分層。

將學生分層分類后為不同層次類別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明晰具體的學習要求和目標,讓學生“明樂”。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根據(jù)各類別學生的特點制定從易到難不同層次的目標。以職高語文教材《我的空中樓閣》為例,可制定A、B、C三個級別的目標,A級為基礎(chǔ)目標,包括掌握字詞、熟讀全文、劃分結(jié)構(gòu)、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這一目標是面對全體學生的,主要針對C類學生,促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識;B級為提高目標,包括歸納總結(jié)段落大意,領(lǐng)會作品用詞的精妙,如“小屋的出現(xiàn),點破了山的寂寞”,掌握文章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此目標主要針對B類學生設(shè)定;C級目標為體驗目標,主要面對A類學生,包括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美、追求精神自由和心靈寧靜的思想情感,能夠賞析作品、品味文本。

二、“分步探疑產(chǎn)樂”模式

分步探疑產(chǎn)樂是以學生的可接受能力為基礎(chǔ),圍繞教學目標將學習內(nèi)容逐步分解成由易到難的相應的問題,通過逐步探疑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樂在其中”,產(chǎn)生學習的樂趣。

以《荷塘月色》為例,根據(jù)教學的目的,可設(shè)置小、中、大步三個步驟的問題,小步子中的問題為基礎(chǔ)問題,如在集中寫“荷塘”和“月色”的4、5、6段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點?及其他一些能夠通過閱讀作品直接感知的內(nèi)容;中步中的問題可加深層次面對B類學生,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中“瀉”字的運用十分巧妙,能不能以其他詞來代替,如“照”“灑”?作者通過怎樣的方式表達了這一思想情感?”

三、“分向反饋調(diào)樂”模式

教學中的反饋是教師了解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掌握程度,評價教學實效性,并以此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調(diào)整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依據(jù),是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課堂中的反饋主要是對學生的回答、表現(xiàn)當堂做出診斷評價,告知學生學習的正確、恰當程度,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更為輕松,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樂趣。

分項反饋有單向反饋、雙向反饋和多向反饋,繼續(xù)以《荷塘月色》為例,教學中對于小步中的問題,可采用單向反饋,即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直截了當,能夠有效地節(jié)約課堂時間;中步中層次較深的問題可采用雙向反饋,學生回答出不同詞的差異后,教師可總結(jié),有時一字之差在表達效果上即可產(chǎn)生極大的差異,意境也相去甚遠,古人寫文章時也常為一字反復推敲,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識記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樂趣;大步中的問題難度較大,可采用多向反饋的方法,在學生回答出問題后,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開闊學生思維,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開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反饋環(huán)節(jié),讓其就某一學生的答案進行分析評價,或讓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增強生生間的互動,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

四、“分層練習存樂”模式

練習是促使學生及時消化課堂習得的知識,鞏固學生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樂學教學中,練習也應當分層次進行,在能夠滿足不同類別學生求知欲望的同時,為學習能力強,學有所余的學生提供發(fā)展的空間。

仍以《我的空中樓閣》為例,對于C類學生可以課文中的基礎(chǔ)練習題為主要的練習,著重提高C類學生的對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能力,對B類學生可讓他們尋找文本中語句、用詞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定深度的體會,A類認知能力強、知識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可讓他們就作品中作者表達的對山水自然的向往,搜集整理可表現(xiàn)山水田園情結(jié)的詩詞、文章,讓學生通過對比來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賞析作品的美學價值。通過不同級別的練習,讓各類學生都能在通過努力后達到目標,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幫助職高學生尋找曾經(jīng)失落的成就感與幸福感,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成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