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漢代博山爐造型設計研究與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漢代博山爐造型設計研究與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漢代博山爐造型設計研究與分析

摘要: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是中國古代博山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樣的器物型式。首先,運用考古類型學的分類方法對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進行分型分式的研究,并運用統(tǒng)計學的數(shù)據(jù)量化方法對其造型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解析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形制中的比例與尺度;其次,分析造型結構之間的設計特征,總結其設計規(guī)律;最后,探索使用功能和美學功能,驗證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造型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關鍵詞: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造型設計;研究分析

呂大臨在《考古圖》中說:“爐象海中博山,下有盤貯湯,使?jié)櫄庹粝阋韵蠛V丨h(huán)?!贝苏Z可作兩種解釋:其一為海中有山名為“博山”,其二為“博山”即指大山,《說文解字》中解釋“博”字為“大通也”,即泛指山形之大。漢代博山爐以水滴狀山形爐體的造型特征,中間夾雜各種神怪、禽獸和仙人等裝飾,體現(xiàn)出了漢代的思想文化,完美地詮釋了漢代流行的仙山崇拜思想。仙是道教特有的宗教信仰,核心思想是長生不老。從漢字的造字方法可以看出,仙的意思為“人在山上,從人從山”。在《釋名•釋長幼》一文中對仙的解釋為:“老而不死曰仙。仙,遷入山也,故制字人旁山也?!毕墒欠踩诵逕捯堰_到長生不老的境界,仙人所修煉居住之地便被稱為仙山。雖然學界對博山爐的文化內涵說法不一,但是從國內外眾多的研究結果顯示,博山爐的主要文化背景應來自傳說中的蓬萊仙山和泰山說。山東地區(qū)作為漢代豐富多樣文化體系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齊國從戰(zhàn)國時期便是儒家、道家、墨家等諸家學說的交流碰撞之地。由于其特殊的區(qū)域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造型設計進行研究與分析,為現(xiàn)代設計提供新的研究領域。

一、博山爐的形制分類

根據(jù)考古學相關資料的搜集,西漢后期山東地區(qū)博山爐的數(shù)量達到了一個小高潮,其數(shù)量只有27件,但出土的這些器物型式卻有很多種,發(fā)掘年代也基本上是從西漢中期至東漢晚期。通過對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分型分式,把握漢代博山爐的形制特征,進一步了解各類形制博山爐之間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探索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的造型規(guī)律,分析博山爐的造型結構設計的特征與規(guī)律。因其在制作工藝上有銅質和陶質之分,故將兩種質地的器物按時期分別進行分型。為了更好地觀察山地地區(qū)漢代博山爐的形制特點,將山東地區(qū)漢代時期各類型銅質和陶質博山爐依照時間的順序排列,制作成表(如表1)。表1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形制分類總覽表由表1可知,山東地區(qū)漢代時期的銅制博山爐形制根據(jù)有爐座底部有無爐盤主要分為A型、B型和C型三種,其中A型的主要特征為無爐盤、B型的主要特征為有爐盤、C型的主要造型特征為無爐盤但為動物型爐柱和爐座;陶制博山爐形制均有承盤,根據(jù)爐盤所在位置高度的不同主要分為A型和B型兩種,A型的主要特征爐盤位于最底部;B型的主要特征為爐盤位于爐柄中部偏下。

二、博山爐造型的數(shù)據(jù)化分析

本節(jié)主要計算博山爐的爐體高度、爐蓋高度、爐蓋高度與爐體高度之間的數(shù)值關系進行分析,獲得博山爐的爐蓋與爐體的造型比例關系;并借助信息圖表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出山東地區(qū)博山爐造型的演變規(guī)律。1.爐體總高度的數(shù)據(jù)化分析根據(jù)考古簡報和相關書籍記載中,從山東地區(qū)漢代27件博山中選取有明確尺寸記載的21件博山爐進行爐體總高度數(shù)值分析,按照時間順序將其編號,再根據(jù)材質進行漢代各時期高度平均值的計算。橫坐標為博山爐的編號,縱坐標為各個博山爐的爐體高度數(shù)值(單位為厘米)現(xiàn)將其繪制成圖(如圖1)。由圖1可得出以下結論:從橫向角度看,銅制博山爐的高度變化經歷了三降兩升的變化過程,初期高度增長緩慢,后期高度降速則較快;陶制博山爐的高度變化也出現(xiàn)了兩個高點,并且有幾個接近水平變化的高度。從縱向角度看,陶制博山爐的平均高度為19厘米,而銅制博山爐的平均噶度為15.5厘米,故陶制博山爐的整體高度變化大于銅制博山爐,這或許和陶制博山爐的造價低和造型簡單有關系。2.爐蓋高度與爐體總高度的數(shù)據(jù)化分析在多款博山爐圖例中,多在爐蓋的部分施以裝飾。紋飾多樣的爐蓋部分同博山爐的其它部位產生了繁與簡的對比,而其整體造型卻相得益彰,這和紋飾與留白區(qū)域的位置比例息息相關?,F(xiàn)將各例博山爐根據(jù)其不同形制的爐蓋與整體的高度比例測量計算,并同黃金分割的數(shù)值相比較,分析其中的關聯(lián)性,以論證博山爐爐蓋紋飾所占位置比例的合理性。因圖像的大小改變后,其圖中物體的比例尺度為定值,故而設圖例測量的單位長度為1,爐蓋高度為h,整體高度為H(如圖2)。因黃金分割數(shù)0.618為較長部分的占比,爐蓋居于整體偏上的部分,則爐蓋所占整體高度比例L=1-(h/H)。博山爐爐蓋和爐體總高度數(shù)值柱狀圖(如圖3),相應比值關系柱狀圖(如圖4)。由圖4中的數(shù)值圖可知,L的平均值為0.6262,與黃金分割數(shù)更為接近,而總體標準偏差為0.07366,數(shù)值較小,表明數(shù)據(jù)的離散程度較為密集。由此可得,博山爐爐蓋的高度位置與黃金分割具有關聯(lián)性,而其整體在縱向的繁簡對比也具有黃金分割的趨向。

三、博山爐造型結構設計的特征分析

1.造型結構分析博山爐結構上主要由爐蓋、爐身、爐柄和承盤四個部分組成(如圖5),隨著時間的推移,博山爐的造型在食器“豆”的結構基礎上還出現(xiàn)了“提環(huán)、“樞紐”和“鋬手”等輔助結構,體現(xiàn)了博山爐設計的多樣性和功能性。通過研究博山爐的內部結構和外部造型,分別從透煙孔、取料口和手柄三個結構部位,探索博山爐造型與結構之間的設計特征。(1)爐蓋:出煙孔,有兩種造型結構。一是山形爐蓋的造型設計因山勢的結構變化做成鏤空狀(如圖6),二是在山形爐蓋上鉆出若干個圓形、橢圓形、菱形、“8”字形及不規(guī)則形的鏤孔形結構,如青州馬家冢子出土的一件釉陶博山爐(如圖7),其山形爐蓋上圓形。橢圓形和“8”字形鏤孔,山形的造型與這三種造型結構結合很好的合理地解決了了香料燃燒時的使用性,還能巧妙的將看似普通的結構充滿了科學性和藝術性。(2)爐身:取料口,有兩種造型結構。一是爐身與爐蓋以子母口的結構形似扣合,二是在爐身外側設計可以活動的樞紐來扣合,這兩種造型形成隱藏式的內嵌結構,方便放取香料,還可以美化造型。爐身的整體造型為豆型,內部較深,外部廓線的整體造型為由爐身底部中心點逐漸向兩側橫向擴展和縱向提升的半球狀。(3)爐柄:爐柄與爐身一體,有三種造型結構。一是圓柱型造型結構,根據(jù)爐體高度的不同有粗細高矮之分;二是植物型造型結構,如掖縣古墓出土的一件銅制博山爐(如圖8),其爐柄處為可以轉動的四葉柿蒂造型;三是動物型造型結構(如圖9),如濟南魏家莊出土的一件銅制博山爐,爐柄處為兩翅翹首的仙鶴,頭頂爐身,腳踩一只翹首的烏龜。2.造型設計分析(1)因型造構-博山爐造型設計的合理性博山爐整體結構設計依據(jù)其山形造型而發(fā)生變化,如爐蓋的鏤空或鏤孔的結構設計會隨著山形的造型變化在其結構上做不同形狀的鏤空,鏤孔的位置根據(jù)山峰的結構變化來設計符合自然規(guī)律,并且使結構與功能具有高度的統(tǒng)一性;爐柄的造型設計遵從人體工程學為兩頭寬中間窄的結構,其結構的中心點與山形蓋的頂點在一條垂線上,不僅符合人手把握還有助于整體爐體的穩(wěn)定的合理性性;承盤的結構因山型蓋的鏤空會有煙氣或雜物流出而起到清潔的作用,向外收斂的檐口造型,會使回旋到爐座里的煙霧隨著承盤向外延展的造型回升,不僅具有合理性,還給人一種海中仙山的景象。(2)嚴密閉合-博山爐結構設計的嚴謹性爐蓋與爐身之間用子母口的結構緊緊扣合在一起,爐蓋的圈口直徑小于爐蓋的圈口直徑,并有的爐蓋外側還有可以自由開合的樞紐,結構做成可以翻轉的活軸,這些細節(jié)性設計體現(xiàn)了博山爐結構設計的嚴謹性。

四、結語

通過對博山爐造型的設計類型學分析,依據(jù)時間順序和材質的不同進行分型分式,從整體把握其造型的特征,并通過研究其爐體的高度數(shù)值變化,分析其造型的高度變化,再將其與爐蓋的高度進行比例分析,得出其符和設計幾何學的黃金分割的比例關系。接下來對博山爐的爐蓋、爐身和爐柄三個結構的不同類型的造型分析,最后總結歸納出因型造構和嚴密閉合的造型與結構的特征,為現(xiàn)代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呂大臨,趙九成.考古圖•續(xù)考古圖•考古圖釋文[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7.

[2](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3]邵雅楠,魯微微.中國繪畫中的仙山[J].美術教育研究,2015(15):24.

作者:崔璨 竇樂樂 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