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流浪》現(xiàn)代舞創(chuàng)作實踐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流浪》現(xiàn)代舞創(chuàng)作實踐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流浪》現(xiàn)代舞創(chuàng)作實踐探析

【摘要】本文以舞劇《流浪》作為主要內容展開闡述,進一步分析了其舞劇作品《流浪》的精神內核與藝術展現(xiàn)。作者通過對舞劇場景、舞者動作線條、觀眾體驗的描繪,體現(xiàn)了胡沈員對現(xiàn)代舞表現(xiàn)形式與民族動律相結合的探索,以及其作品展現(xiàn)出的藝術張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胡沈員的創(chuàng)作恰恰如此,他嘗試打破舞蹈的敘事性思維,打破一對一的細化解釋,給觀眾思索的空間,引發(fā)觀眾的共鳴。

【關鍵詞】流浪;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舞;個性;共性

相信胡沈員作為一名舞者最先進入觀眾視線里,應該是2019年討論度較高的綜藝《舞蹈風暴》了。網上討論較多的熱點之一便是為什么最后的冠軍是胡沈員?里面高手如云,但凡能參加《舞蹈風暴》的都是行業(yè)里的佼佼者,也都是有天分又刻苦的人,譬如李響的古典舞就很厲害,第一支舞《行者》驚艷了多少人,其古典舞的精髓擰、傾、圓、曲之間的相互配合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來自遼寧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王占峰和敖定雯,以中國芭蕾的形式打破了很多人對芭蕾的刻板印象,一連串行云流水的托舉也給我們帶來一場視覺上的“風暴”?,F(xiàn)代舞也有劉迦這樣優(yōu)秀的舞者獨占鰲頭,那么,一個各方面都沒有占盡優(yōu)勢的胡沈員又是憑借怎樣的優(yōu)勢拿到冠軍的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的作品回到了舞蹈這門藝術的本真,且能走進每一位觀眾的內心,而非流于表面技術技巧的炫耀。甚至,在他的現(xiàn)代舞作品里,會有種刻意弱化技術基礎,而強調作品思想內核表達的感覺。他在《舞蹈風暴》里的作品《兒時》《虞姬》《遇見》都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在《舞蹈風暴》的冠軍之夜里,他在從天而降的飛沙里起舞,如同一條逆流而上、敢于沖破牢籠與命運斗爭的大魚,觀眾無不為之驚嘆。相信看完《舞蹈風暴》的觀眾們,回味令人深刻的作品中,應該是有胡沈員作品一席之地的。

從中央民族大學畢業(yè)的胡沈員,一直活躍在現(xiàn)代舞的各類舞臺上,不斷吸取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律動與韻律,使其重新在自己的身體里發(fā)展并成為自己的身體語言,創(chuàng)造著屬于他自己的舞蹈世界。

筆者對胡沈員的力作《流浪》感慨頗深。流浪,顧名思義:居無定所,四處漂泊。整個舞劇也是以此為核心內容展開的。它以蒙古族的音樂基調、動作韻律為主,糅合了現(xiàn)代舞的動作表現(xiàn)形式。舞劇《流浪》的眾多篇章看似獨立卻又交織在一個內核當中,一個個高低起伏的舞段都似乎在表現(xiàn)著形態(tài)各異的流浪人。音樂低沉柔緩時,有漫步在一望無際遼闊草原上的寂寞詩人;音樂激昂向上時,也有懷揣著夢想憧憬未來的奮進青年;音樂悲情傷感時,也有剛與親人淚別的流浪人黯然神傷。這些場景里的人是你是我,抑或是他,都在塵世間流浪,尋找著自己的位置和重量。這些流浪人不害怕命運的冷酷,不害怕沉痛的流亡,只害怕在現(xiàn)實中失去找尋的方向,更害怕自己的努力撐不住生命的重量。半生癲狂,只為那找尋的倔強。編排形式上,種種形態(tài)下的流浪者,時而獨自砥礪前行、時而三三兩兩結伴同行、時而凝神聚力、時而分散忙碌,簡單的畫面涵蓋的亦是人生之道,平凡生活里的普通你我也都是在流浪的旅途中尋找、掙扎、期望、失望、奮進。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從未停止過自身追尋的腳步。空中打下的六盞燈束,凌亂地打在舞臺的各個位置,燈束照亮下的那個他(她)沉浸在各自的狀態(tài)里,沒有其他人的紛擾,只有內心篤定的聲音,暗示我們,流浪的旅途還在繼續(xù)……

而其中貫穿整個舞劇的唯一線索便是開頭灑落在舞臺最前方的點點星燈,暗示著無論流浪人在哪里是何種狀態(tài),總有一盞屬于你的明燈指引你不斷向前,安靜地守護各自“漂泊”的心靈。而當耳熟能詳的背景音樂《鴻雁》響起,正如歌曲唱的那般:“天蒼蒼,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xiāng),鴻雁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它把在座的每個人都卷進了“流浪浪潮”里。在舞劇結尾處,舞者們集體背朝觀眾,向昏黃燈光縱深處各自走去,更是把觀眾的心也帶進了那未知的流浪征程。在與觀眾“對話”的長達60多分鐘的演出里,胡沈員都能把控好這個推拉的距離感,因此《流浪》推給了我們一場各自的專屬旅程,也最終把我們拉回,給予了我們心靈上的慰藉。

舞者們的肢體也是訓練有素,他們那種對身體的把控、柔韌性、流暢度都統(tǒng)一在一個整體當中,拋棄掉繁雜的外衣,樸素、飄逸的純色服裝更能凸顯身體線條流動的美,極簡的畫風往往給人更多的留白寫意??M繞在劇場觀眾席間的是舞者們身體舞動的溫度,也溫暖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隨著時間的緩緩流動,該作品在空間占有上也充滿了張力、活力,任何一個走位都不是空穴來風,必定是為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思想而服務的,不僅如此,他也利用了投影這一技術來轉化現(xiàn)實與虛幻空間,來帶動觀眾的心理想象。它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對稱的審美,也在做著有限人數里編排的各種嘗試,演員少編導反而能照顧到每個動作是否到位。其動作動靜、快慢對比使用的非常之多,這種反差,更能為作品思想做好顯見的闡釋。而在我們往??吹降拇笮臀鑴」?jié)目里,大多都是十幾、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才撐得起一部舞劇,而流浪的六位舞者們已經是竭盡所能地在利用自身的肢體形態(tài)豐富表述內容。其蒙古族的動律與現(xiàn)代舞元素的結合探索也是值得稱贊的一點,其出發(fā)點也是植根、立足于本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現(xiàn)代舞的表現(xiàn)手法不斷探索其發(fā)展的可能性。我們知道在現(xiàn)代舞里,編創(chuàng)的作品一方面要繼承,不能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另一方面又要不斷革新,防止被舊有的審美經驗、審美認知所束縛。[1]怎么去取得其中的平衡,也是令人深思的問題。胡沈員的敢于嘗試,就邁出了大膽的一步?!霸崎T舞集”的創(chuàng)立者林懷民也是敢于嘗試的代表,他的作品不僅包含了多元化的題材、多元化的思想、多元化的表現(xiàn)手法等等,只要能為作品主題服務的,不妨用“拿來主義”的方法去探索、結合、內化、出新。只有敢于嘗試才是身體突破的根本途徑之一。在很多訪談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編導家們對于他們的編創(chuàng)思維的闡述,提到最多的關鍵詞之一便是嘗試:我只是試著如何如何……這種嘗試空白路上的各種可能、冒險不僅帶給編導家們躍躍欲試的好奇,更帶給觀眾無窮的意境想象。

7演出結束后,劇場里響起了雷鳴般的一波接一波的掌聲,同時還夾雜著崇拜的吶喊聲,不得不感嘆一句,借助于多媒體手段的推廣[2],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舞蹈、了解舞蹈從而走進劇場。以前的舞蹈演出大部分都局限在劇場的環(huán)境里,出了劇場,舞蹈藝術就被束之高閣。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時代里,每個人都為各自的生活、工作而忙碌,生活太過于慌亂,等待太過于著急,人們越來越追求高效率。普通大眾很少會花2—3小時的時間走進劇場觀賞一次舞蹈藝術的演出,即使走進劇場觀看的也是受眾面廣的話劇之類的表演。從這點上來看,電視舞蹈對于舞蹈文化的推廣確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期望今后的舞蹈綜藝以此為標桿,讓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這樣的“胡沈員”。[3]

在演后談部分,主持人請在座的觀眾提問,令我驚喜而滿足的是,起身提問的每一位觀眾沒有雷同贅述,而是各自發(fā)表著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哈姆雷特”,且提問的都是所學專業(yè)與藝術八竿子打不著的理科生,讓人不禁感嘆舞蹈藝術的魅力原來吸引了這么多人圍觀,同時也感嘆于觀眾對于現(xiàn)代舞的包容能力也越來越強。其中就有位觀眾的提問頗為典型,問題內容大致是:“舞蹈中有個攙扶著的動作,感覺是不是在表達與親人離別時的場景?而我正好前段時間失去了親人,有這樣的遭遇,看到這個場景感觸就特別深?!泵鎸@類型的提問,作為編導的胡沈員當然沒有給出特定的回答,只是重點回復了一點:“你可能已經找到了屬于你自己的答案?!逼鋵嵨覀儾挥萌ソ怄i每個舞段背后的意味,在觀演的時候可以先放下理性思考的一面,讓我們的感性思維不斷馳騁,可能演出結束之后,觀眾記不住里面的舞蹈動作,但是卻留下了一個攙扶的動作抑或是對舞段里的背景音樂《鴻雁》等等諸如類似的片段,而引發(fā)了共鳴,我認為這也算是這部作品特別了不起的地方。華人編舞家沈偉老師對于觀眾的體驗感就曾提出過:“我并不是什么哲學家,我也不是音樂家,我不可以告訴別人這就是什么,我能做的就是制造一種可能性,讓它產生多過我可以制造的東西,比我資歷高的人,會從中看到比我多的東西,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我去刺激別人的感官,讓他們自己去認識……你只能以你當時的敏感度看到最吸引你的東西?!睆倪@點上來看,胡沈員的創(chuàng)作正是給大眾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可能性環(huán)境,在這個情境里,觀眾的所思所感均為合理的。

舞蹈的動作本身就是寫意的而不是純寫實,而胡沈員的創(chuàng)作恰恰印證了這一點,他嘗試打破了舞蹈的敘事性思維,打破了一對一的具體解釋。馮雙白老師也曾說過:“藝術根本就是要創(chuàng)造熟悉的陌生?!盵4]胡沈員的創(chuàng)作之所以每每都叩擊人心,引得眾多觀眾交口稱贊,便是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道路上進行的探索。特別是對于現(xiàn)代舞這種“個性化”舞種,很多編導者容易走進執(zhí)拗思想的死胡同里,而胡沈員的創(chuàng)作則是努力避開這些雷區(qū),相比那些不經過理性思考而純粹為博人眼球的“雷劇”,舞劇《流浪》不失為一部成功的實驗性作品,其成功原因之一也囊括了編導本身具有思想上的獨特個性與創(chuàng)意。轉瞬即逝的舞蹈動作背后帶給人無盡的思索,這才是它的價值體現(xiàn)。

而對于藝術作品是否長存的問題,歐建平教授曾說過:“個性只是起點,共性才是終點?!盵5]希望《流浪》之后的胡沈員的作品不僅有個性的外衣、共性的實質,還能體現(xiàn)個性與共性的完美整合,我們期待著……

參考文獻:

[1]胥思宇.現(xiàn)代舞實踐下的拓展美學[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19,(5).

[2]馮雙白.2018:當代中國舞蹈的五個關鍵詞[J].中國文藝,2019,(2).

[3]李東旭,王棟.新媒體影響下舞蹈的發(fā)展與傳播[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4).

[4]朱雪黎.好的藝術就是創(chuàng)造熟悉的陌生——馮雙白暢談當代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趨勢[J].四川日報,2014,(4).

[5]歐建平.個性與共性的合一:所有藝術長存的規(guī)律——師生十四人點評2018“北京舞蹈雙周”[J].藝術評論,2018,(9).

作者:楊涵 單位:湖南工程學院紡織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