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明清傳奇無眠的審美積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明清傳奇無眠的審美積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明清傳奇無眠的審美積淀

本文作者:黃雪敏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xué)南海學(xué)院

從文藝學(xué)的立場來看,物理境“主真”,心理境“重情”。鄭板橋在《題畫》中說:“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時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边@句話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論析詩人創(chuàng)作時如何從對于“主真”的物理境的觀察轉(zhuǎn)入對于“重情”的心理場的關(guān)注。在明清傳奇無眠”主題的唱段中,主人公正是從“無眠”的物理境轉(zhuǎn)入“無眠”的心理場,從對外在景物的觀察轉(zhuǎn)向?qū)?nèi)心情感的關(guān)注與認知。具體而言,明清傳奇中“無眠”主題的物理境主要有以下三種:

其一,閑庭攬月,這是展示“無眠”主題最為經(jīng)典的戲曲場景。明月意象是中國文學(xué)中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而且由于“無眠”發(fā)生在夜晚,因而它與月光之間形成了最緊密的場景關(guān)系。月光下,夜色中,閑庭漫步,向來是中國文人夜深不能寐后的行為取向之一。閑庭、竹影、閑人,是文人們在夜色無眠中身心所處的物理環(huán)境,嫻靜而優(yōu)雅。在傳奇的“無眠”場景中,主人公滿懷憂傷不能寐之時,多是選擇于庭中散步,空對春紅?!队耵⒂洝返谑觥断依飩髑椤分信吮卣鰣鰰r自言:“小生看此溶溶夜月,悄悄閑庭。背井離鄉(xiāng),孤衾獨枕,好生煩悶,只得在此閑玩片刻?!焙笥謱ε加龅牡拦藐惷畛=忉專骸靶∩抡頍o眠,步月閑吟?!庇秩纭赌档ねぁ返谑觥秾簟分卸披惸锼骸埃墼聝焊撸輲浊辽秸?,殘眉黛深淺。為甚衾兒里不住的柔腸轉(zhuǎn)?這憔悴非愛月眠遲倦,可為惜花,朝起庭院?忽忽花間起夢情,女兒心性未分明。無眠一夜燈明滅,分煞梅香喚不醒?!泵髑鍨榉饨ㄉ鐣哪┢冢碎g女子的生活為嚴酷的封建禮教氣氛所籠罩,終日與世隔絕,眼睜睜地看著青春逝去,卻又無能為力。因而,《牡丹亭》中杜麗娘來到園中不再是為賞花,而是在皎潔的月光下追尋那失去的美好:“[前腔]春香已去。天呵,只圖舊夢重來,其奈新愁一段。尋思輾轉(zhuǎn),竟夜無眠。咱待乘此空閑,背卻春香,悄向花園尋看。”這段唱詞哀嘆自己將逝的青春和倫理奴役之身,語辭凄切婉轉(zhuǎn),情思悠長,吟唱出一種無眠之中典雅、清麗的物理環(huán)境。

其二,孤燈淚枕,這是呈現(xiàn)“無眠”主題不可或缺的一種戲曲橋段。明清傳奇里,人物在無眠中傾聽更漏,殘燈撥盡,感受著時間的催逼和壓迫,卻又無法排遣,難以釋懷。如《桃花扇》中的詩句:“欲尋好夢難入夢”,再如《嬌紅記》中玉嬌紅在《期阻》里所唱:“[玉肚交]昏昏庭院,灑花枝聲聲慘然。冷清清獨對殘檠,悶騰騰輾轉(zhuǎn)無眠。潺潺小窗滴漏穿,瀟瀟變做心窩怨。恨悠悠燈前影前,淚斑斑腮邊枕邊?!痹趧≈腥宋锏妮氜D(zhuǎn)無眠中,孤燈、庭院、冷花、淚枕等意象構(gòu)成了一種物理境,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傷苦悶。這一段唱詞,將普通的日常場景營造為一種“別有幽愁暗恨生”的凄美境界。“無眠”主題的敘事行為,從庭外至房內(nèi),從聽覺到視覺,從客體到主體逐步拓展,展現(xiàn)的是一種內(nèi)斂而豐富的物理境。無情的殘燈更漏,預(yù)示著時間的流逝;枕冷淚濕,展示著主體的孤獨。

其三,冷雨殘夢,這是“無眠”主題自我深化的一種戲曲安排。中國文人對于自然造化有一種本能的認同和契合,因而“無眠”場景中所展現(xiàn)的事物來自于日常所見??鬃泳陀小熬颖鹊屡c玉”之說;鐘嶸在《詩品•序》中曾言:“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陸機《文賦》也認為:“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這些都深刻揭示了外在物理景致對于詩人的審美啟發(fā)。可見,敏感的文人極易為自然界的草木、風雨、氣候所觸動并引發(fā)審美感悟。這種形式的“無眠”的物理境,是由于人物的情思憂懷所觸發(fā)的對于身邊日常之景的審美觀照,是一種情感的外在的投射與遷移。也可以說,傳奇中這一種由外及內(nèi)的物理境敘事,也帶有一種“移情”的藝術(shù)功能。如《長生殿》第十九出《絮閣》中的一段唱詞:“[北黃鐘•醉花陰]一夜無眠亂愁攪,未拔白潛蹤來到。往常見紅日影弄花梢,軟咍咍春睡難消,猶自壓繡衾倒?!薄短一ㄉ取分小都纳取芬怀觯渤隽耸纴y時移之下,李香君在漫長的無眠黑夜中身單影只的心靈漂泊之旅。如“醉桃源”一段:“寒風料峭透冰綃,香爐懶去燒。血痕一縷在眉梢,胭脂紅讓嬌。孤影怯,弱魂飄,春絲命一條。滿樓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讀之更加令人腸斷。料峭的寒風不僅是可感的自然事物,也為人物的無眠之夜營造了一種廣闊無邊的凄涼氛圍,更襯顯出人物所處的孤苦環(huán)境,以及人物精神家園的頹敗。

除了上述三種物理境外,傳奇中用以襯托“無眠”主題的物理境還包括女子深閨愁嘆、男子酒斷愁腸等類型,如《長生殿》第四十五出中唐明皇無眠之夜中酒后獨唱:“[越調(diào)引子][霜天曉角](生上)愁深夢杳,白發(fā)添多少。最苦佳人逝早,傷獨夜,恨閑宵。(生唱)不堪閑夜雨聲頻,一念重泉一愴神。挑盡燈花眠不得,凄涼南內(nèi)更何人?!睂徝乐黧w在“無眠”的物理境中,看到了人生的局限和青春的流逝,看到了人類自身的“百年孤獨”。物理境本身并不是“無眠”主題所要突出的重點,然而通過物理境中的若干意象,卻能夠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命運、情感和窘迫,傳遞著審美主體的沉重哲思。

在明清傳奇中,“無眠”主題的物理境對應(yīng)和揭示的,是“無眠”的種種心理場。生命個體和個性的不同,心理和認知的向度不同,導(dǎo)致審美主體對同一物理境所期待和構(gòu)建的心理場也不相同。反映到劇本或演出中,傳奇人物“無眠”的心理場主要包含以下幾種蘊含:

首先是抒情主體自我意識的蘇醒。在明清文化進步的、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文人的主體意識逐漸高漲,文人個性也不斷凸顯。具體而言,在明清傳奇中,不僅女性角色發(fā)出各種悲吟,許多男性角色包括作者自身,也一次次抒發(fā)自我的悲鳴,宣告?zhèn)€體的尊嚴和自由?!队耵⒂洝返谑鲋械臅吮卣鰣龀~為:“[懶畫眉]月明云淡露華濃,欹枕愁聽四壁蛩。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shù)落紅。”道姑陳妙常的出場唱詞為:“朱弦聲杳恨溶溶,長嘆空隨幾陣風?!倍叨俭w現(xiàn)了作者通過劇中人物抒發(fā)的孤獨和感慨。孤獨情緒是自我意識的標志性符號之一,因為只有主體的自我意識蘇醒到一定程度,才能感受到人類自身的悲劇性存在,才會去尋找朋友和伴侶,也才開始構(gòu)建一個安放性靈的精神家園?!队耵⒂洝返淖髡吒咤ブ饕顒佑诿鞔尉?、隆慶和萬歷年間,因而這一段“無眠”的唱段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暗含著明中葉以來男性和女性共有的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

其次是缺失性情感體驗的呈現(xiàn)。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人有七種不同層次的需要,需要未滿足之時,都意味著個體生命的缺失。而這種缺失性體驗常會引起情感上的變化。明清傳奇中“無眠”主題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即為一種缺失性的情感?!堕L生殿》第四十九出《得信》中,晚年的唐明皇,十分想念逝去的楊玉環(huán),“因令方士楊通幽攝召芳魂,誰料無從尋覓”,在蕭索的孤燈殘照下發(fā)出了憂傷慨嘆:“[四時花]悠悠、欲眠不眠欹枕頭。非耶是耶睜望眸。問巫陽,渾未剖?;顣r難救,死時怎求?”愛情是生命中特別重要的一個構(gòu)成,唐明皇的缺失性體驗此時尤為深刻。當然,不僅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吟嘆生命的悲劇性缺失,普通老百姓的體驗也許更多更復(fù)雜,只不過他們?nèi)狈懽髂芰褪闱榧记闪T了,“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保ㄔ丁恶R嵬》其四)特別重要的是,在這一段時期的傳奇作品中,文人特別喜歡將自己的缺失性體驗,隱含在劇中女性旦角的唱詞中,顯現(xiàn)了細膩、委婉而精致的藝術(shù)構(gòu)思。短命的南明王朝衰亡之后,歷史的風云變幻令敏感的文人愈加察覺生無所依,歸屬感的缺失,使得他們一次次發(fā)出“無眠”的悲嘆。文人以女性自喻,展示了“臣妾化”的心靈迷失和無奈。

此外是以國恨家仇為核心的憂患情懷的覺醒。明清易代,一方面是國家政權(quán)的更替,一方面是滿漢民族意識之爭,引發(fā)無數(shù)文人輾轉(zhuǎn)反側(cè),憂思難遣。同時,這種憂患意識,還在作家的筆下,上升為一種對于時代更替、歲月流轉(zhuǎn)的普遍性認識和嘆息。《桃花扇》續(xù)四十出《余韻》中寫到“:[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傳奇的這種文辭,既是遣發(fā)作者自身的憂患情懷,也是在困境中探求個體性靈的詩性生存。明清時期,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狂儒”,嘯傲山林,不遵禮法,獨愛詩酒風流,在詩文傳奇創(chuàng)作上追求狂逸和野逸之美,在夜不成眠之際“寫胸中逸氣”,這是“不得志之逸”的時代性表現(xiàn)。

可見,明清傳奇中人物的“無眠”,常常寄托著生命之失的浩嘆。他們試圖追尋生命的自由和飄逸,卻在復(fù)雜的現(xiàn)實情境中遭遇挫折,超逸的愿望也往往落空。這一種欲望的表達與追求,正是明清商品經(jīng)濟萌芽和啟蒙思潮影響下,人性的復(fù)蘇與個性的張揚的具體體現(xiàn)。

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種文體的興起和成熟,既是其所處的特定時代文化因子的整合,也是其內(nèi)在的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明清傳奇中“無眠”主題的頻繁出現(xiàn),既是明清社會轉(zhuǎn)型之際社會啟蒙思潮的催生之果,又是文人作家對于文學(xué)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以及對于個體生命意志的持續(xù)求索。按照李澤厚的美學(xué)觀點,這是一種情感和思想的“文化積淀”。

明清兩朝處于中國封建統(tǒng)治歷史的末期,政治上高度專制獨裁,思想上則以程朱理學(xué)作為學(xué)術(shù)思想,并通過科舉制度和“八股取士”等政策限制、遏制和招攬知識分子。這一時期,封建禮教與儒家倫理的發(fā)展到了一種極端的地步,對于普通民眾和讀書人的壓制與摧殘也達到了一種嚴酷的程度,遭到許多文人的抗拒。李贄宣稱:“聲色之來,發(fā)乎情性,由乎自然?!币蚨瑥某讨炖韺W(xué)內(nèi)部所派生出的王陽明學(xué)派,以及由此脫胎而出的“異端”即泰州學(xué)派、鼓山學(xué)派等,開啟了明代中葉具有一定現(xiàn)代價值的啟蒙思想,肯定人性即人的自然情欲、需求和欲望。同這樣一種“去天理,存人欲”的哲學(xué)思想和社會思潮相呼應(yīng),明代中后期,一股“主情反禮”的文藝思潮席卷文壇,如袁宏道的“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湯顯祖對“至情”的謳歌、李贄對“童心”的高揚、洪昇對“純情”的贊美等等,都是對于“理”的否定,對于人性的高揚。而戲曲更是“情”的產(chǎn)物,特別是袁枚,對于“性情”和“性靈”極為鐘愛,“袁枚又認為性情不僅要真,而且要強烈,要激切,要滂沛充盈,要深郁沉摯?!庇秩缤醴蛑畼O力提倡情景的審美合一,他在《姜齋詩話》中說:“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揭示了情景互生的審美發(fā)生論,駁斥極端的封建倫理情感論。明末,這種浪漫主義的“主情”思潮逐漸滲入傳奇之中,文人們開始用戲曲表演的方式批判傳統(tǒng),重新審視人生和自我。由此,人性的復(fù)蘇與個性的張揚日益渴望得到實現(xiàn),詩文傳奇等文體中的“無眠”主題也開始繁盛。

進一步說,“無眠”主題的頻繁出現(xiàn),既源于明清社會思潮的催發(fā),也基于古代文學(xué)傳統(tǒng)的變革和發(fā)揚,是古代詩歌“無眠”敘事母題的階段性展示。因為中國幾千年來的詩歌傳統(tǒng),“強調(diào)的是‘代際’性的文類秩序、語言策略和象征體系的差異,而不是詩歌本質(zhì)上的對立?!?/p>

關(guān)于“無眠”的主題,傳統(tǒng)的詩歌記載最早見之于《詩經(jīng)•周南》開篇《關(guān)雎》,詩云:“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背蛾P(guān)雎》篇外,還有《詩經(jīng)•邶風•柏舟》篇“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等詩句,字淺意深,引發(fā)讀者無窮的審美遐思。

《詩經(jīng)》作為中國的詩歌濫觴,它的詩句為“無眠”文學(xué)主題的形成樹立了典范。后人對“無眠”的描寫,也多肇始于此?!豆旁娛攀住防^承了這一傳統(tǒng),多有這樣的詩句:“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薄懊髟潞勿?,照我羅床緯。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這些詩句都是“無眠”的敘述來表達復(fù)雜的審美情懷。魏晉是政治昏暗動蕩不安的時代,也是“文學(xué)自覺”的時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開始轉(zhuǎn)向?qū)τ谌俗陨硖幘车拿鑼?,開始關(guān)注他者、自身和世界間的關(guān)系。魏晉的“無眠”,也正是自我之世界的開啟。此時,文人對于“無眠”的描寫,更專注于個體的行為及生活世界的“無眠”,呈現(xiàn)一種較為粗獷的風格,如曹植在《雜詩六首》其二云“太息終長夜,悲嘯入青云”,阮籍《詠懷》其一詩云“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云“撫幾不能寐,振衣獨長想”,等等。

“無眠”的文學(xué)主題在南北朝的華麗詩風中得到了加強,尤其是在上層貴族的詩人群體中。南朝的《樂府詩集》中有不少這樣的篇目,如《子夜歌》其三:“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yīng)空中諾?!贝藭r“無眠”呈現(xiàn)的是一種沉醉頹靡的氣息。初唐詩人反對這種華麗而綺靡的詩風,盛唐詩人則為“無眠”主題開拓了新的氣象。白居易《長恨歌》詩中云“: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边@首長篇歌行也成為傳奇《長生殿》的藝術(shù)源頭?!杜眯小吩妱t描寫了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婦”的女子夜不成寐的故事:“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倍郧橹录毮?、清幽動人為特色的宋詞,也不乏“無眠”、“難眠”的抒情主題,如范仲淹的《漁家傲》下闋云:“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又如姜夔《齊天樂》“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的詞句等。

元曲當中,“無眠”主題的使用更加頻繁,在“元曲四大家”的劇本中隨處可見。關(guān)漢卿《拜月亭》就有這樣的唱段:“[胡十八]我便渾身上都是口,待教我怎分辨?枉了我情脈脈、恨綿綿!我晝忘飲饌夜無眠?!边@段詞把劇中人物那種急切分辨的情致刻畫得栩栩如生,從側(cè)面展示其內(nèi)心孤獨彷徨的情感?!盁o眠”主題抒發(fā)的幽思之情細長而綿密,人物的形象也更為鮮活,充滿立體感。這為明清傳奇中人物的“無眠”主題的敘述,奠定了一種成熟的、可供模仿的范式。而這個“無眠”的敘述范式,又為其他文體如明清詩詞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種藝術(shù)參考。因而,明清傳奇中主人公的“無眠”,無論是其物理境的表現(xiàn),還是其心理場的傳達,都受到了前朝“無眠”主題及其敘事藝術(shù)的深刻影響。

綜上所述,明清傳奇中“無眠”主題的吟唱,既顯現(xiàn)了傳奇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形式之一所具有的清幽意蘊、典雅情趣和逸趣之美,也是對以《詩經(jīng)》為范本的詩學(xué)傳統(tǒng)的一種繼承和發(fā)揚。同時,“無眠”主題也反映了明清時期的知識分子在時代風潮影響下,對于自我意識和本我生命的深刻感知,對于生命缺失的體驗及情感變化,體現(xiàn)了人性復(fù)蘇、傳統(tǒng)批判、時代變遷等方面的文化認知價值??梢?,明清傳奇中的“無眠”主題,一方面蘊含了傳奇這種時代文體內(nèi)在的審美意蘊和民族風情,同時也彰顯了它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文體價值和美學(xué)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