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軟件工程情景Seminar教學法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軟件工程情景Seminar教學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軟件工程情景Seminar教學法研究

[摘要]為培養(yǎng)軟件工程實用人才,提高軟件工程課程授課效果,可以將傳統(tǒng)理論講授方式和情景seminar教學方式相結合的形式用于軟件工程課程教學中。其中,情景Seminar教學方式是結合軟件工程課程特點提出的,包括分組研討、主題報告、答辯評審三個內容。情景Seminar教學方法的應用,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

[關鍵詞]軟件工程;Seminar教學法;情景教學

一、引言

軟件工程是計算機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內容涉及面廣的綜合性課程,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抽象、晦澀難懂,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難以掌握。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軟件產品開發(fā)的理論、方法、過程、工具及一些實踐積累的原則、經驗等,不僅涉及計算機科學的相關知識,還融合數(shù)學、管理科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具有內容豐富、關系復雜、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1]傳統(tǒng)教學模式根據(jù)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法,將教學過程劃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授知識、鞏固知識、布置作業(yè)。如采用傳統(tǒng)講授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很難體會到軟件工程的工程化理念。同時,軟件開發(fā)過程中,在進度、質量和成本的制約下,軟件開發(fā)活動需要團隊協(xié)作完成。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團隊溝通協(xié)調的重要性,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本文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Seminar教學法相結合,根據(jù)軟件工程課程特點,提出了情景Seminar教學法,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二、Seminar教學法

Seminar可譯作討論會、研討會,是在歐美大學課堂中流行的一種教學或學術交流方式。Seminar研討式教學方法起源于德國洪堡大學,其讓學生認領學習研討任務,課前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總結、提煉撰寫報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與教師共同就研究問題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討論,從而加強對該問題的深入認識,提高學生深入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Seminar研討式教學的核心是充分挖掘課程參與者的學習探索潛能,最大限度地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認識互動,從而深化對某一主題的認識,實現(xiàn)學術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達到“學有所獲、教學相長,日學日進”的教育目的。[2]-[4]Seminar教學法倡導在生長中獲得個性品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倡導在探究過程中理解知識和獲取經驗,以期獲得課程教學的真正價值。[5]

三、Seminar教學法在軟件工程教學中的應用

將軟件工程課程中的教學方法總體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部分,一是Seminar研討式教學。前者針對軟件工程課程的授課內容,包含軟件工程基礎知識、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和運維等理論知識。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學習的方式,通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軟件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Seminar研討式教學模式則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任務下發(fā)給學生們,讓學生自己選擇認領任務,課外通過上網、借閱查看各種任務相關閱讀文獻,探索問題解決方案,分析匯總形成課題報告,課堂上通過報告的講解,開展與教師、學生間的深入討論,從而內化傳統(tǒng)課堂的授課知識,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知識的內涵,學會知識的靈活運用。

(一)情景Seminar教學法

軟件工程課程中情景Seminar教學法的組織形式如圖1所示,根據(jù)課程需求將授課內容分為五個模塊(軟件工程基礎知識模塊、需求分析模塊、軟件概要設計模塊、軟件詳細設計模塊、編碼和測試模塊),每個模塊都由傳統(tǒng)授課方式+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組成,其中傳統(tǒng)授課方式教授該模塊理論知識,知識主要是單向流動的,由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知識;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實現(xiàn)知識的雙向流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平等的研討地位,更能激發(fā)學生研討的熱情,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包含三個環(huán)節(jié):基于模塊理論知識以及本模塊需完成的階段報告進行分組研討,模塊報告負責人撰寫并講解報告,答辯評審報告。圖1中每個模塊都是獨立應用傳統(tǒng)教學法+情景Seminar教學法的個體,五個模塊之間同時又具有前后依賴,相互銜接的關系。

(二)軟件工程教學中情景Seminar教學法的應用

在課程的首次授課中,講授軟件工程課程的地位及意義,同時讓學生明確本課程將要采取的完整的授課形式:傳統(tǒng)講授形式+情景Seminar研討式。情景Seminar教學法在軟件工程教學中的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分組

根據(jù)軟件工程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將學生分組,每組學生由5人組成(1名組長,4名組員)。每組學生在軟件工程課程整個課程的學習中,可以從教師給出的課題庫中選取課題題目,也可以根據(jù)興趣愛好自定課題題目,由于每組課題要模擬軟件在生命周期中的各階段(省略編碼階段,測試階段只進行基于需求的測試),故課題可稱為模擬項目。

2.課題認領,任務分工

每組組內學生都有選擇課題的權利,最終的課題需通過組內學生商議、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共同確定課題題目。組長有協(xié)同分工、平衡組員工作的責任。課題經小組成員一致認領后,組長要將課題的子任務分配給組員。每個模擬項目有5個子任務,分別需撰寫項目策劃方案、需求分析報告、軟件概要設計報告、軟件詳細設計報告和軟件測試計劃。組長必須認領課題的項目策劃方案,剩余的四個報告可由組員根據(jù)自己的專長、興趣分別認領,報告的最終分配由組長協(xié)調完成。上交選定課題題目及各階段報告撰寫人名單,如無特殊情況,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分配給各組員的任務不得改變。

3.穿插授課

雖然課程中采用兩種教學模式,但這兩種教學模式不是孤立進行的。根據(jù)軟件工程具體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實施計劃,傳統(tǒng)講授形式和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是結合進行的,是相互影響、互為依賴的關系。軟件工程知識按內容劃分成幾個模塊,每個模塊都以傳統(tǒng)講授形式和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獨立進行。通過傳遞講授形式將理論知識系統(tǒng)的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下查閱資料,將知識逐漸內化吸收,通過課堂的情景Semi-nar研討方式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更公平、輕松地溝通交流,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

4.小組研討

小組成員選擇課題題目時,需要組員共同討論、研究確定最終模擬項目的內容。并且,在組長的協(xié)調下,組員認領選定模擬項目下的任務報告。小組內每個組員的任務報告,都需要小組分工合作,查閱資料,研討、質疑、確定方案,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協(xié)同合作的能力,在研討中主動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撰寫報告

組內成員根據(jù)自己認領的任務,經過組內研討確定最終方案,獨立撰寫個人的任務報告。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閱讀文獻能力、文字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也為其以后畢業(yè)設計論文的撰寫奠定了基礎。

6.走上講臺

為了增強學生表達能力,應該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大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方案設計,每個組的組員都有機會把自己負責的任務報告通過講授的形式,讓其他學生與教師對自己的報告有一定的了解。

7.答辯環(huán)節(jié)

答辯環(huán)節(jié)是評審報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登臺講解自己的報告時,其他組成員和教師為評審組成員,可針對學生的報告,提出自己的質疑,不合理、不正確、有歧義的地方都應該被指出。答辯環(huán)節(jié)不僅是對主講報告的學生表達能力的鍛煉,對報告內容的審查,更能激發(fā)其他組員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找出主講學生的報告中的問題,深入對問題的理解及相關知識的內化。

四、結束語

情景Seminar教學法是一種結合軟件工程課程特色的Seminar教學法,將Seminar教學法有效地融入軟件工程課程的不同模塊中,與傳統(tǒng)講授方式相結合,同時又不限于研討,增加了軟件工程的階段情景特色,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真正做到師生的互動交流,通過良好的雙向溝通以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孟繁鋒.結合模擬項目組的軟件工程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4(22):54-56

[2]佟玉軍等.軟件工程專業(yè)教學改革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33):49-54.

[3]陳榮群等.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Seminar教學方法得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325):114-118.

[4]周美林等.近三年我國Seminar教學研究文獻綜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11):12-15.

[5]張躍忠.論Seminar教學范式的現(xiàn)代價值[J].教育與現(xiàn)代化,2006(2):24-29.

作者:李志博 于磊 侯雪梅 燕菊維 單位: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