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水利心理學探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心理學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水利心理學探討

摘要:在初步分析人水關系基礎上,結合心理學基本原理,闡述了水利心理學的概念和內涵,分析了當前我國水利工作的心理學問題,提出了今后水利建設和管理中若干應用心理學的對策建議,包括加強水利心理教育、水利社會化轉型、重視基本需求側、維持適度畏懼心理,通過重視河湖健康提升宜居度,形成激勵性投入等。

關鍵詞:基本需求;水利;心理學;建議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人的行為是受心理支配的。水利科學是在研究自然界水的特性、存在方式和運動規(guī)律的基礎上,研究水的控制、開發(fā)、利用、管理和保護的知識體系。水利工作的目的是興利除害,為人類發(fā)展服務,涉及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因此與每個人的行為息息相關。水利工作應尊重人類的心理學規(guī)律,提高建設與管理的科學性和工作效率,提升綜合效益。我國歷來重視水利的工程技術研究,隨著環(huán)境、生態(tài)、移民等問題重要性的不斷加強,相應學科的理論方法在水利領域得到推廣應用。但是,心理學基本原理在水利領域的應用相對較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及行為規(guī)律的學科,在教育、醫(yī)療、經濟、環(huán)境等方面都形成了科學分支,如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西蒙(H.Simon)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尼曼(D.Kahneman)就創(chuàng)建了經濟心理學。目前水利方面還未見系統(tǒng)的心理學研究報道,更未見水利心理學的學科論述。部分國內學者針對水利工程移民的心理學進行過研究,但從宏觀層面進行水利心理學研究得不多。水利作為關系到社會階層群體的公益事業(yè),則需要考慮心理學規(guī)律,豐富水利工作的內涵,尤其是今后我國水利工作將重點由建設轉向管理,心理學的應用應給予高度重視。

一、水利心理學概念及內涵

1.概念水利

心理學應作為水利科學和心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主要研究水資源開發(fā)、利用、保護、管理、防洪減災、水土保持等各項水利工作在規(guī)劃、建設、服務、管理等各環(huán)節(jié)上,所涉及的相關群體情感、認知、需求、行為特征等的心理學規(guī)律,并應用這些知識和規(guī)律提高水利建設及管理工作的效率及綜合效益。

2.人的“水”心理學特征

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自從有了人類,人和水的相互作用就從未停止過。在漫長的人水作用過程中,人類對水已經形成很多重要的心理學特征,且從低到高具有層次性。

①歸屬情感。

生命源于水。因此,人類對水有一種內在的歸屬心理,有親水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看到的大多是水龍頭里流出的水,而與自然河湖的距離越來越遠,但親水的內在心理需求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加強烈。在水利規(guī)劃建設管理中,應該考慮并盡可能滿足人對水的親近心理。

②生理依賴。

和陽光、空氣一樣,水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人體大部分是由水組成的。因此,人對水有生理依賴,沒有水或甚至臨時性斷水都會引起心理恐慌。對供水的依賴如此,對河湖也如此,看到干涸或黑臭的河湖,人類會產生潛在的不安全感,所在地的宜居性和社會吸引力也隨之降低。因此,滿足人類的水生理需求是水利工作最基本的任務。

③畏懼感及安全需求。

水文過程是波動的,水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有害的一面。如我國洪災頻繁發(fā)生,人對水尤其是湍急的河水具有一定的畏懼心理。減輕水災對人類生命財產的影響是水利工作的重要方面。

④審美心理。

人類可從水中獲得靈感,歷史留傳下來很多有關水的藝術作品。水對人類審美心理的滿足具有重要意義。近些年很多城市搞水景觀建設,是順應人審美需求的體現(xiàn)。水利工作應該重視人的審美心理。

⑤自我發(fā)展。

在滿足上述需求基礎上,人類還有自我發(fā)展的動機和需求。例如利用水能發(fā)電、水流航運、工業(yè)供水、特種水服務業(yè)、經濟作物及商品糧生產等,這些都屬于生產用水類,屬于滿足自我發(fā)展心理需求的工作。

3.水利心理學效應

①層次增減效應。

如上所述,人對水的心理需求存在由低到高的若干層次,包括生理需求、歸屬感、安全感、審美、自我發(fā)展等。需求層次上有基本型需求和成長型需求兩類,生理需求、歸屬感、安全感都屬于基本需求,而娛樂、審美、自我發(fā)展(如財富增加)等需求都是成長型需求。從重要性上,由基本需求到成長需求,重要性不斷降低,基本需求應優(yōu)先保障;從心理滿足度上,基本需求的心理滿足感弱,而成長型需求的心理滿足感或自豪感強。

②心理退化效應。

隨著近代水利大規(guī)模建設的開展,供水保障、防洪減災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績,但同時人的一些水心理特征卻在弱化或退化。比如,生活用水得到高水平保障的地區(qū),居民對水的稀缺性、開發(fā)治水的艱巨性認識不足;在防洪工程保護下,人們對洪水的畏懼心理也在退化,意識不到洪水可能造成的嚴重災害損失。受這種退化心理的影響,人類對突發(fā)水災害的防范及響應能力也在隨之弱化。

③示范效應。

水有巨大的能量,是自然地質演化的主要應力之一。人類在處理人水關系時也具有行為心理上的羊群效應。例如,一個地區(qū)水體污染了,而大家都在喝受污染的水,面臨著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但卻認識不到這種危害性。反之,通過積極的示范引領,可以促進和帶動一個地區(qū)的水利工作向良性方向發(fā)展,如水污染治理、水景觀建設、水資源保護、節(jié)水、河湖保護等。

④人水感應。

好的水環(huán)境或水景觀不僅能給人帶來愉悅的心理審美滿足,同時也能喚起愛水護水的環(huán)境心理制約機制,有助于調整人的水行為。例如,在清澈潔凈的湖水邊,很少有人會肆意向湖里扔垃圾,但若在漂浮垃圾的河湖邊,一些不文明行為就失去了約束。黑臭水體影響人的心情,寧靜清澈的湖泊能讓人心靈安靜祥和,潺潺流淌的清澈河水能激發(fā)人的熱情。健康優(yōu)美的河湖對社會穩(wěn)定和和諧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⑤經濟心理。

水利工作涉及很多經濟學問題,在這方面很多經濟心理學原理也同樣適用,如利己心理。比如對農民免收水資源費,農民心理滿足感弱,但征收后再補貼,就容易提升農民的滿足感和政策支持度。在供水價格方面也存在心理學規(guī)律,若不公示供水成本及管理效率等信息,沒有暢通的參與通道,公眾就容易產生懷疑心理,或擔心公眾支付的水費變?yōu)閭€人私利。

⑥年齡效應。

心理學認為,兒童時期的心理經歷會影響成人后的行為。因此,兒童及學生的水教育、水認知、水體驗顯得尤其重要。

二、現(xiàn)狀水利心理問題分析

1.過于依賴國家主導,社會個人責任感及滿足感弱

水利主要屬于公益事業(yè),關系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國家除部分涉及跨省的大江大河骨干工程、水資源配置和水安全保障等工程外,其他水利建設及管理應以社會資金為主,政府進行扶持協(xié)助。2013年財政資金投入占全國水利基本建設投入的比例接近90%。供給側的過度財政依賴,導致投入主體和受益主體的過度分離,社會公眾缺乏水責任的心理認知,工程效率受影響,水利服務價格長期低于運行維護成本。

2.親水及審美心理考慮不足

在城市建設方面,缺少城市居民對水的心理依賴性的認識,在城市規(guī)劃、海綿城市建設中片面強調綠地及不透水路面等建設,對水空間保護、親水設施、親水距離、嬉水段等考慮不足。河湖治理中,片面強調安全的心理需求,對審美、人水關系缺乏足夠的重視。

3.缺乏層次化需求服務模式

從需求側來說,在防洪、供水、水土保持、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面,我國水利工作缺少對需求層次的甄別,很多地區(qū)基本需求保障不到位,對成長型需求(生產用水等)國家又過度支持,導致公眾沒有獲得應有的安全感和心理滿足感。滿足度較高的成長型需求側沒有相應的投資、運行、維護、產權等方面的激勵機制來吸引公眾的投入,仍以財政資金為主。

4.對水安全保障的相對性和邊際成本認識不足

人有對水的安全需求,本質上也存在對水的畏懼心理。在保障適度安全的同時,應該維持一定的水畏懼心理,包括對可能的干旱缺水、洪災等有隱患意識。目前,河邊建設違法工程、開發(fā)山區(qū)河谷經濟帶、圍湖圍河建設等現(xiàn)象普遍,公眾應對水危機的演練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國家強調水安全保障是對的,但也要讓公眾認識到水安全保障的相對性和邊際成本,否則不僅影響水利資金使用效率,也為突發(fā)水災害埋下隱患。

5.缺少經濟心理學運用

意外獲得及利己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原則。應用經濟心理學原理,大多數(shù)由當?shù)刂鲗ЫㄔO的水利工程,國家在績效基礎上進行財政補貼和獎勵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意外獲得的心理滿足感要遠大于預料之中的收益和福利。例如在防洪方面,花巨資建設和維護高標準防洪工程,洪水過后,保護了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但人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并不高;而如果通過邊際成本低的預警避險和災后保險等手段,同樣沒有生命損失,也沒有財富損失,劫后余生的人們幸福感卻會顯著提升,更能配合防洪減災工作并贊揚防災減災方面的政府效能。目前階段,我國對水利建設資金的使用及經濟心理學原理研究和運用得很少。

6.水的教育薄弱

我國教育體系中若缺失水情教育等行業(yè)認知的內容,則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大缺欠。尤其對處于心理尚未成熟期的兒童及中小學生,應加強水教育,而且應該包括水知識、水體驗、水文化等多角度的教育,不能僅僅照本宣科。

三、對水利工作中加強心理學應用的建議

1.教育層面:建立水利領域的國民教育體系

為了提高水利的社會服務水平,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益和效率,應從兒童到成人,從社會公眾到水利工作者,逐步探索開展系統(tǒng)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國民水情教育和水實踐工作體系。應展開水利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和研討,豐富和完善水利心理學知識體系及應用途徑。

2.責任層面:提高水利的社會參與度

水利工作應該更多地鼓勵當?shù)丶皞€人組織參與建設,實現(xiàn)“政府水利”模式向“社會水利”模式的戰(zhàn)略轉型。個人或群體在政府幫助下完成的工程,可擁有自己的產權,會更加珍惜并悉心維護。尤其要通過社會投資、民間集資等模式,鼓勵個人參與到水利建設和管理中,形成良性和長久的激勵機制。要建立一種“水利是自己的事”的理念,參與度與心理滿足感是同步的。

3.服務層面:聚焦基本需求,實施層次化管理

無論防洪還是供水,重點要放在基本需求側,成長型的水利需求主要由個人或社會群體自身完成,而不能單純依靠財政大包大攬。從心理上,成長型需求的心理滿足感強烈,因此,國家財政應重點放在基本需求保障上,如生活用水、人身安全等,而更高標準的建設應由社會資金完成。供水方面,公共水利立足保證基本生活用水和糧食生產,而經濟生產用水需求應屬于成長型需求,由用戶為主實施建設和管理。例如,農業(yè)水費應免收基本糧食生產的灌溉用水水資源費,但超過口糧需求的商品糧生產用水均應征收水資源費,超采或超紅線指標的更應懲罰性收費。

4.標準層面:明示水安全的相對性,維持適度畏懼心理

人對水災害的畏懼心理對于防災減災有積極作用。水安全是相對的,水風險是絕對的。國家重點保證基本水安全,但水文波動性和突發(fā)事故隨時可能誘發(fā)超預期的危險。人們只有保留對水的畏懼心理,才能積極配合預警、警示、避災、轉移等工作。防災減災演練是維持畏懼防范心理的重要途徑,如地震后的小區(qū)供水安全演練等。

5.效益層面:重視河湖健康,提升心理滿足度和宜居度

以往我們重視人類傳統(tǒng)水安全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審美、健康、宜居等非安全類需求更加迫切。健康的河湖和優(yōu)美的水環(huán)境不僅是水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人類滿足審美心理、歸屬感的需要,對人類愛水護水保水也具有良好的環(huán)境感應。因此,國家應重視河湖的保護和修復,引導人們積極參與水資源保護。人類具有水依賴的心理,因此,健康優(yōu)美的河湖對提升地區(qū)的吸引力和人氣、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素質、維持社會穩(wěn)定與促進和諧都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建設尤其要重視河湖的保護和親水設施建設。

6.機制層面:形成激勵性投入機制

我國水利建設財政負擔比重過大,資金效率較低,運行維護問題較普遍,公眾獲得感差。將部分國家投資轉變?yōu)閲曳龀趾脱a貼,突出當?shù)厣鐣乃こ掏顿Y、建設、產權管理、運行維護等職責。繼續(xù)推廣類似“一提一補”等激勵性的水利財政政策。

總之,水利是為人類除害興利服務的,人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求。因此,人的心理作用對水利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應該在今后的水利規(guī)劃、建設、管理、服務等各環(huán)節(jié)及防洪、供水、河湖治理、水土保持、農田水利等方面考慮服務對象的心理及行為規(guī)律。目前,心理學在我國水利領域的應用還處于空白狀態(tài),需要逐步探索和認知其內在的規(guī)律,并將這些規(guī)律為水利所用。

參考文獻:

[1]楊振懷,等.中國水利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辛自強.經濟心理學的歷史、現(xiàn)狀與方法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3]許紅,等.黃河下游灘區(qū)居民心理研究的設計及信息獲取[J].中國水利,2007(9).

[4]呂捷.談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山西建筑,2013(1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14年全國水利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R].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

作者:唐克旺 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