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武術的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xiàn)今,武術教學早已成為高校體育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經(jīng)過時間的磨礪,其經(jīng)歷了數(shù)次頗有成效的教學改革,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改革又將進入新的階段。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改善高校武術教學現(xiàn)狀已經(jīng)成為當前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文章就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對提高武術教學效果提出了一些意見與建議,以期為高校武術的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與幫助。
關鍵詞:高校;武術;教學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經(jīng)久不衰,為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也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無論是對于身體的鍛煉功效還是文化屬性的承載都是其他項目無法比擬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武術教學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與作用。如何將高校武術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符合時代要求,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探索與深思。
1高校武術教學的意義與作用
武術教學與其他體育教學的基礎功能一樣,承載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功能。除此以外,武術教學還有傳遞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作用,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歷史使命。就體育教學層面來講,武術教學對場地、器材的要求較低,而內容豐富多樣。因此,武術教學不僅成為高校中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而且對于學生選擇武術作為終身體育的鍛煉方式也有著天然優(yōu)勢,也利于全民健身的推廣與普及。為此,全面提升高校武術教學水平,將武術的興趣教學落到實處,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已成為目前武術教學的當務之急。
2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學生對武術的理解存在偏差,武術的核心價值觀得不到認同
目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不喜歡體育課的武術內容,其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套路教學難度較高,反復習練枯燥乏味,雖然眾多高校已經(jīng)對武術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但效果仍不顯著。很多高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要求,增加攻防含義的教學內容,但實際情況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這些都和學生對于武術思想的認識、對武術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存在偏差有著重要的關系。
2.2教師與學生存在教與學的認知偏差,無法達到和諧統(tǒng)一
從教師角度來講,按照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是教師應遵守的基本教學規(guī)范。然而從學生角度來講,其接受新興事物的能力較強,看待事物的角度也與教師不同,對于因循守舊的套路教學表現(xiàn)出厭倦的情緒,但卻喜愛一些動作精煉,攻防含義明顯的散打以及拳擊內容。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執(zhí)著”于自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直觀的學習體驗,種種原因導致教師與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互動與配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3教學改革動力不足,改革成果得不到鞏固
近年來,各高校都在擴大辦學規(guī)模,提高學校檔次,增加招生數(shù)量,體育系部在原有師資配備的前提下使得體育教師的工作量驟然增多。學校為了進一步提升師資力量,對教師的科研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得教師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還要抽出時間與精力來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務,以提高自身職稱和待遇等。這些都為教學改革的動力不足埋下了伏筆,以致于之前的武術教學改革成果得不到保證。
3提高武術教學效果的方法探析
3.1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學生對于武術課的喜愛程度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而當學生對于武術教學缺乏學習興趣時,教學過程就變成了學生被動的配合過程,學生無法投入其中,鍛煉效果、武術內涵的傳遞就無從談起。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通過武術學習養(yǎng)成身體鍛煉習慣從而保持身心健康;通過武術學習去了解民族文化內涵,從而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通過武術學習培育正直果敢、堅韌不拔、奮斗拼搏的意志品質;通過武術學習樹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齊心協(xié)力、合舟共濟的精神風范;通過武術學習體會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涵,理解武術的核心價值觀,并融入到自身的言行之中;通過武術學習掌握武術基本技術,掌握運用武術的技術技能,發(fā)揮鍛煉身體的效果和防身的基本功能。
3.2掌握過硬的專業(yè)技術
如果沒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是無法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體育教師也不例外。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向學生介紹武術的基本知識,使其了解所學知識的淵源與背景,再來進行專業(yè)技能的傳授。在示范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套路示范的技擊性與表演性結合起來,進一步引導學生,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當然,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并整理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架構、優(yōu)化技術體系,在總結中成長,在整理中創(chuàng)新。
3.3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與學生建立積極的互動關系,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在輔導學生學習武術基本技術的過程中,從側面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從而得知學生所關注的事物,創(chuàng)造共同語言、培養(yǎng)互動關系。當教師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時,教師就能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挖掘其內在潛力,激發(fā)學生對武術學習的熱情。
3.4從學生興趣入手,優(yōu)化教學方法
武術作為集強身健體、攻守兼?zhèn)?、道德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載體,本身就具備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本屬性。而興趣是決定學生是否愿意全身心投入到體育課堂的關鍵因素,因此,以興趣培養(yǎng)為抓手,借鑒原有武術教學方法,吸收新興知識,以學生為本,提高武術教學體驗。
3.5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體育課堂區(qū)于其他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征就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武術教學可以搭建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平臺,而武術教學的過程就是成為平臺上的人際互動過程。這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造更多的溝通交流場景,以便于建立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兩個學生分在一組,一人練習動作,另一人觀察學習,互為師徒。當發(fā)現(xiàn)問題時應互相探討問題所在,如遇到拿不準的應及時向教師提問;或者分為多個小組進行教學比賽,教師與學生按照相同的標準進行評分,最終公布分數(shù)時,教師可以給出評分依據(jù),這樣學生便會將自身評分角度與其對照,學生對成績有深層次的理解后將有更加明確的學習目標。
4結語
高校武術發(fā)展的需要優(yōu)化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水平,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從學生興趣入手,優(yōu)化教學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將傳統(tǒng)文化作為理論教學納入到武術課堂之中,以興趣為抓手改變學生以往對武術的學習態(tài)度。這樣才能使武術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開展,武術教學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武術在華夏大地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fā)揚。
參考文獻:
[1]郝心蓮.中國武術傳統(tǒng)文化[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
[2]鐘瑞秋.論我國民族體育的交融和發(fā)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2(1).
[3]高丹.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現(xiàn)狀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1(4).
[4]朱永新.我們需要從教育原點“再出發(fā)”[J].新華文摘,2008(9):15.
[5]莊曉東.文化傳播、歷史、理論與現(xiàn)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2-103.
[6]韓桂鳳.現(xiàn)代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5.
[7]章榮慶,呂福松.教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262.
[8]華傅.中國世界武術文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32.
[9]張雪蓉,馬渭源.中國教育十二講[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97.
[10]羅時銘.中國近代體育變遷的文化解讀[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52.
[11]梁啟超,蔡元培.大學的精神[C].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08:12.
[12]武術分會.體育科學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C].北京: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07:316.
[13]邱丕相,王國志.當代武術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體育學刊,2006(2):82-84.
[14]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58.
[15]黃濟,王策三.現(xiàn)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79-181.
[16]張孔昭.少林正宗拳經(jīng)[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17]張志坤.從博士生數(shù)量世界第一說起[N].光明日報,2008-9-24(1).
[18]紀秋云.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1(4).
[19]謝靜月.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J].體育學刊,2002.
[20]王秉彝,李志方.影響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原因及解決對策[J].體育學刊,2002.
[21]駱紅斌.普通高校武術教學改革初探[J].浙江體育科學,2000.
作者:嚴永軍 單位:南京財經(jīng)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