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二十四孝全部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都說讀《出師表》不感動的人不忠,讀《陳情表》不哭的人不孝?!缎⒔?jīng)》中說:“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毙⒌某跏季辰绫闶鞘谭钭约旱碾p親,中層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君主,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李密為報祖母的養(yǎng)育之恩,寧愿賭上自己的生命,放棄達官顯貴的機會。這是因為他的一片質(zhì)樸感人的孝順之情終使晉武帝感動。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賞賜了奴婢兩人。與此同時,他亦許下了“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的承諾,生愿以生命奉獻,死亦要結(jié)草圖報。又怎能說他沒有做到忠孝兩全呢?
烏鴉尚且知道反哺,羔羊懂得跪乳。二十四孝更是眾人皆知的孝道故事,但真正做到孝的又有幾個?當然,生于現(xiàn)代的我們再沒必要去“負米養(yǎng)親”“臥冰求鯉”了。但我們是否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真正做到孝了嗎?我們給父母的是什么?傷心,難過,孤獨,寂寞?我們應該給父母的是什么?我想,作為學生,我們唯一能給父母的回報便是努力拼搏,學有所成了。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給他們適時的關懷與陪伴。若是作為一位成年人,孝的意義應該多在于陪伴了吧!現(xiàn)在有多少“空巢老人”在家獨自落淚,因為他們沒有了親情,沒有了子女的關心。有人說,我給了他們花不完的錢!那么,難道說,這么多年的養(yǎng)育之恩是這五個字可以償還的嗎?
馬克.吐溫曾說:“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金錢?!备改附o我們的是他們所持有的一切。不論他們貧窮或富貴,他們都有一顆相同的滿含愛的心。而這顆心,他們完完整整地給了你,他們用盡生命去愛你。也許友情和愛情隨著時間的奔走而褪色,但親情永遠不會。當時間染白了他們的頭發(fā),就算皺紋爬上了他們的臉頰,這份愛也不會變。
意大利的亞米契斯說:“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顯赫,無論他多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無論我們的未來是什么樣子,成功或失敗,我們都不能忘記我們的根源。參天大樹忘不了根須,浩瀚江河忘不了源頭,我們又怎能忘記我們的父母呢?
還記得2013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嗎?為照顧老年癡呆的母親每天用一根布條綁在自己身上,騎電車行駛30多公里去學校上課嗎?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他用自身的樸實為所有學生及整個社會上了一堂極為生動的課。有一天,媽媽會離開我們,但母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肩膀上一代代傳承。
一、為人師表,率先垂范
從小學生步入校門的第一天起,班主任就成為他們心中的偶像,他們信任班主任,尊重班主任,班主任在他們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兒童的心靈就像一泓清水,就像一輪明月純潔無瑕,周圍重要的人和環(huán)境的熏陶,往往直接影響著他們成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極強,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形象儀表都無不影響著小學生,因此,我們班主任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最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德。班主任要率先垂范,處處嚴以律己,作出好的榜樣,通過自身的行動,來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影響學生,建立良好的品德。如果我們班主任都能做到以德為本,力行道德,就會產(chǎn)生強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帶動起全部學生,使整個校園形成追求道德,崇尚道德的良好風尚,如此,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才能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才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二、多種形式,寓教于樂
我們班主任要盡可能地組織豐富多彩的,適合兒童特點的德育活動,讓他們在參與活動的快樂中受到教育,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質(zhì)。比如,我們可以開展爭當班級的“文明之星”活動,“文明之星”的評選標準要明確:包括遵守紀律方面、禮貌方面、言談舉止、儀表方面等等,通過這個活動的激勵,使小學生自覺形成做好人好事,講禮貌、講文明等的行為。再如,利用校園網(wǎng)絡舉辦“最美的少年”評選活動,評選活動要充分體現(xiàn)出對德育要求的分量,活動中,班主任要組織好對好人好事的表揚,對校園各種先進事跡的宣傳,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對于那些不道德的行為,班主任要給予及時的批評,以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是非觀念,使學生通過這些豐富的活動,在班主任的引導下,積極地做好自我教育,使德育工作取得實效。
三、抓住根本,學會感恩
我們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個個都是父母的寶貝,從小都被濃濃的愛所包圍著,呵護著。由于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使孩子漸漸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因此,我們班主任在小學生的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從小就要培養(yǎng)他們擁有一顆至誠的感恩之心,這樣他們才會擁有快樂的人生和美好的未來,正如《感恩一切》這首歌中唱的一樣:“……感恩親愛的父母,給予我生命;感恩親愛的老師,教會我成長;感恩幫助過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傷害過我的人,讓我學會堅強……”
我們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學生從感恩父母開始,“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們要通過給學生講“二十四孝”的故事,學習《弟子規(guī)》等傳統(tǒng)文化,抓好道德的根本??梢酝ㄟ^給父母洗腳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等活動,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勞,感恩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激發(fā)學生好好學習來報答父母的決心。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組織多種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社會、感恩大自然、感恩一切的思想,生活在一個相互感恩的世界的人必將是幸福的,社會也一定是和諧美好的。
四、全面了解、因材施教
說起胡廣福,父母從小寵著,染上了亂花錢的惡習,后來又迷戀上了網(wǎng)吧,為了能經(jīng)常泡在網(wǎng)吧里,他把她媽媽費了一天的力氣打下的小棗舍不吃到集市上賣的三十元錢偷出來寄存在老板那里,可以隨到隨用。他的母親在網(wǎng)吧里找到他之時,因為著急、生氣加上長時間的奔波,當時鼻孔里淌出了一滴一滴的鮮血,事后他仍然持續(xù)不斷的偷錢,后來發(fā)展到夜不歸宿……
學生二:趙希浩
母親在他出生后幾個月病逝,他的爸爸憐惜他從小就沒娘,寵著慣著,后來染上了打架斗毆的惡習,后來偷來他爸爸的手機,在上課時給同學發(fā)短信,我請來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從工地上趕來的,穿的破舊的衣服上沾滿了泥漿。當我把他送出校門時,我看見他單薄的身體在初春的輕寒中瑟瑟發(fā)抖。
令人費解的是:為什么兩位同學對此無動于衷,視而不見?這些孩子怎么啦?我覺得是缺少一顆感恩的心!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以班級為陣地,奏響了“學會感恩、喚醒責任、倡導奉獻”的的主旋律。具體做法如下:
一、學會感恩
讓學生學會感恩,其實就是培植學生的感恩思想,把感恩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我開展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
1.閱讀經(jīng)典故事,記錄感恩心得。
我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二十四孝故事,利用課前幾分鐘,每天講一個故事,比如臥冰求、苦竹生筍、嘗糞憂心等等,讓學生懂得感恩不僅僅是外國人的節(jié)日,更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感恩的歷史源遠流長。
2.觀看感恩影片,接受感恩熏陶。
與學生一起,觀看感動中國節(jié)目。收看完畢,我及時點撥: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為什么能感動十三億人?這是因為他們都是懂得感恩的人。田世國捐腎救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的內(nèi)涵;徐本禹離開城市的繁華,選擇了窮鄉(xiāng)僻壤的大山。晚上每名學生都寫了觀后感,感恩的思想從學生的筆端流瀉而出!
3.算算親情帳。
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算一算,每天花多少錢?每周花多少?每月又花多少?每年是多少?我說:“同學們,你們從出生到現(xiàn)在,花費的錢有多少呢?你長得多高,五元的人民幣就能排多高。”當時教室里一片嘩然,我緊接著對學生說:“不信吧,算算看!從出生到現(xiàn)在,你的身高是多少,減去你出生時的高度,用差除以你的年齡,就是每年你長的身高。”沉默了一會兒,學生們說:“每年大約長三四厘米吧!”我進一步啟發(fā)道:“那么三四厘米的五元人民幣大約是多少張?用人民幣的數(shù)目乘以人民幣的面額即五元,得到的答案是多少?”答案很快出來了,學生都說:“老師,比你說的數(shù)目還要高!”我動情地對學生們說:“同學們,你們的家長自己省吃儉用,把血汗錢都花在你們身上,數(shù)目大的令你們都瞠目結(jié)舌,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付出的僅僅是金錢嗎?”當時,同學們稚嫩的笑臉上寫滿了感動!
4.舉行感恩班會。
我先后組織了三次大型的主題班會?!鞍职?、媽媽我想對你說 ”、“我和老師的故事”。至今還記得在第一次主題班會“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的班會上,上臺講演的同學眼里發(fā)潮,臺下的同學們不停的擦拭著眼淚,同學們都被往日里被自己忽略的點點滴滴的父愛所深深地打動了!
二、喚醒責任
培植了學生的感恩思想之后,我緊接著向?qū)W生明確感恩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向?qū)W生講清楚,自己沐浴著父母老師親人朋友恩惠的同時,也有責任把愛回饋社會,把小小的善帶到你活動空間的每一個角落。我把樹立學生的責任意識同班級管理的每一個細節(jié)聯(lián)系起來。如果我們每個人懷著強烈的責任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去打掃我們的衛(wèi)生區(qū),擦拭教室的玻璃,排列班級的自行車時,那衛(wèi)生區(qū)定會打掃得干干凈凈,那玻璃定會檫拭的的纖塵不染,那自行車定會排列的秩序井然;如果我們每個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去上我們的每堂課,去解每道題,定能課上仔細聆聽,解題傾其全力,攻克難關,成績斐然。即使受挫也不會遷怒于人,怨聲載道,定能自己主動查漏補缺,奮起直追!如果我們每個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去消費父母的血汗錢,定能克服奢侈,拒絕攀比,遠離享受;如果我們每個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去和同學們相處,定能謙卑恭敬,寬容有禮,即使有所冒犯,也會退讓一步,海闊天空。
我把感恩意識融入到了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課課講,天天講,對表現(xiàn)好的及時表揚,為同學們樹立幾個榜樣。
三、倡導奉獻
在培植了學生的感恩思想,喚醒了學生的責任意識之后,我在此基礎上,把工作推進一步,提出“小處做起,倡導奉獻”的口號。什么是奉獻呢?白廷巖同學主動撿拾校園內(nèi)隨風飄舞的塑料袋并把它投入垃圾箱內(nèi),我及時表揚他,我說同學們這是奉獻;運動會時班上統(tǒng)一服裝,任歡沒有上衣,李情同學從家里主動為她帶來一件,我當眾表揚他,這是奉獻;在偶爾老師請假之時,白廷巖同學主動為同學們講課,補習落下的功課,這也是奉獻!事無大小,都能映照出你金子般閃光的心靈!
在我的積極倡導下,班上好人好事層出不窮。不久,從南方傳來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同學們從電視上目睹那一幕幕悲慘的景象,心情極為悲痛。于是一場學生自發(fā)的愛心捐助活動蓬勃開展起來,同學們都傾其所有,把自己的零用錢全部拿出來。有一名學生,她家的經(jīng)濟條件極其拮據(jù),但是她說服了病床上的媽媽,捐助了一百元。我拿著錢,意在讓她好好考慮,還可以少捐一點。她很動情地說:“老師,我是貧困生,平時接受國家的資助,在國家遇到災難之時,我應該回報,是不是?老師,您不是教育我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嗎!”當時我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傳承孝道特色立校特色一、立足實際定課題,傳承孝道抓特色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享有的權利,而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所以傳承孝道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yǎng),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zhì),是黨和國家事業(yè)后繼有人的重要保證。
而現(xiàn)實中的未成年人狀況是: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個體間的經(jīng)濟差距也越來越大。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各種欲望,致使被嬌寵的孩子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很少能夠體諒父母的艱辛,珍惜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在學校里不少學生比吃、比穿、比闊氣,把經(jīng)濟上的富有當作炫耀的資本,而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的感恩意識嚴重淡漠,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的進取精神普遍缺失,回報父母、回報社會的責任感難以喚醒。成為制約學校教育教學的突出難題。學校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合格人才,提高辦學水平。
做好“傳承孝道”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強學生“感恩父母,孝親敬老”意識,培養(yǎng)學生“感恩父母,孝親敬老”的能力;有利于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和諧家庭,培養(yǎng)師生高尚品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基于以上認識,學校就把“傳承孝道”作為校本課程的研發(fā)項目,并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不斷深入開發(fā)研究。
二、規(guī)范課題研究程序,緊緊抓住“五個一”開展研究活動
(一)確立一個研究主題:傳承孝道
(二)提出一個課題口號:孝心引領,健康成長
(三)成立一個校本課程研發(fā)小組:小組成員有學校領導班子,教研組長和班主任組成。
(四)明確一個教育目標
知恩,讓學生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老師的培養(yǎng)教導之恩,親人、同學好友的幫助之恩。
感恩,讓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心存感激。
報恩,讓學生學會報恩,不斷增強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報恩的能力。使學生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五)制定一個科學的研究計劃
第一階段:研究理論、發(fā)動實施
請教育專家指導,編寫《孝親敬老》校本課程教材。主要內(nèi)容包括“孝心篇、愛心篇、愛國篇、勵志篇、活動篇”五部分,校本課程圍繞這幾個主題開設討論會、演講會、故事會、家長課、社會實踐課(包括社會調(diào)查、社區(qū)服務)和請模范人物講座等。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務實高效
科學規(guī)劃校園文化,精心打造凸顯傳承孝道學校特色的文化氛圍,全面滲透孝道教育。
有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是無形的,必須有系統(tǒng)的實踐活動,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階段:全面帶動,擴大影響
1.與家長聯(lián)手,增強傳承孝道教育的輻射性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與溝通,創(chuàng)設“家校攜手,共同育人”新機制。精心設計《“孝敬教育”協(xié)議書》,規(guī)定雙方在“孝敬教育”方面的各自責任。向家長印發(fā)《“孝敬課”聯(lián)系考核單》,家長打分,鄰居旁證,學校評定。
2.與榮譽掛靠,增強傳承孝道教育的激勵性
按照學生自評、家長打分、鄰居旁證、班級審核、學校終評的“五道程序”,評定孝敬課成績。凡孝敬課成績不合格者,評“三好學生”、優(yōu)秀干部和其他單項先進均一票否決。
3.與社會聯(lián)系,增強傳承孝道教育的影響力
首先,構建社區(qū)牽頭,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德育氛圍,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德育格局。其次,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經(jīng)常參與到校內(nèi)外的傳承孝道主題實踐活動中來。再次,學校邀請校外人士來校作孝敬教育專題講座和報告。第四,加大內(nèi)外宣傳力度,及時報道傳承孝道活動內(nèi)容和研究成果。
三、逐步深入,營造孝文化氛圍,全面滲透,彰顯學校特色
孝為德之本,彩石中學在被評為歷城區(qū)首批特色項目學校之后,更加重視《傳承孝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并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落腳點,貫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
(一)編寫教材
彩石中學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課程《傳承孝道》開發(fā)組。開發(fā)組成員深入社區(qū),走訪了十幾個村的“孝親敬老”代表,拍攝場景,采訪紀實;在學校內(nèi),師生互動,開展傳承孝道系列活動,制作了紀實片《傳承孝道》。隨后整理輯錄,編寫了出版了第一步校本教材《傳承孝道》。內(nèi)容包括:理論篇、紀實篇、古代故事篇(二十四孝)、現(xiàn)代故事篇、格言篇和活動篇。2009年9月,又編輯出版了第二本教材《弘揚國粹》,是第一本教材《傳承孝道》的延伸和拓展。校本教材為學生們提供了系統(tǒng)的學習資料,使校本課程走上了規(guī)范發(fā)展的路子。
(二)開展活動
規(guī)定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日為學校“孝敬日”,在這一天,學校倡議每個學生,主動為家庭、為學校、為社會做點感恩回報的事情,并將自己的行動填寫到學校發(fā)放的傳承孝道“孝敬日”調(diào)查表中。
(三)營造氛圍
近幾年來,學校累計投資50余萬元,精心打造“傳承孝道”特色校園文化。校園內(nèi)四周的墻壁上,都有不同主題內(nèi)容的傳承孝道宣傳教育園地。樓道文化,集中了二十四孝、歷史名人、國粹京劇、傳統(tǒng)太極等內(nèi)容。每層教學樓一個主題。廣場周邊墻壁上,集中展示了學校傳承孝道教育的主旨:厚德明禮;京劇臉譜、名人書畫;孝道文化的淵源和內(nèi)涵;學校傳承孝道特色活動的成果;2010年,高標準設計了廣場西墻文化長廊,以大型浮雕的形式,系統(tǒng)展示了“傳承孝道”的文化理念,構思巧妙,畫面精美,在全區(qū)范圍內(nèi)首屈一指。2011年,又將正對學校門口的大影壁裝修一新,把“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十個字,制作成高檔的名人字體,作為影壁內(nèi)容,成為學校特色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時,以各有側(cè)重的主題,通過形式多樣的墻壁文化、櫥窗文化、教室文化、樓道文化、餐廳文化、公寓文化,全面系統(tǒng)地構建起濃郁的傳承孝道校園文化氛圍,極大地提升了環(huán)境育人的功能。
四、緊密聯(lián)系學校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傳承孝道教育形式
孝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而要保持傳承孝道的教育功能,使傳承孝道永遠成為學校教育的特色,就必須緊密聯(lián)系學校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傳承孝道教育形式,充分彰顯傳承孝道教育的活力和魅力。在總結(jié)經(jīng)驗的基礎上,我校重點通過以下五個方面,不斷推動傳承孝道教育的開展:
(一)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補充校本教材
學校秉承“和諧發(fā)展,始之于孝”的理念,進一步把傳承孝道與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與理想信念和弘揚國粹結(jié)合起來。把“弘揚國粹”納入學校特色建設的范疇,結(jié)合傳承孝道活動,進一步開展以“學太極”“練書法”“唱京劇”為內(nèi)容的主題實踐活動。將傳承祖國優(yōu)秀文化作為校本課程的發(fā)展延伸,使校本課程永遠充滿活力,使學校特色建設永遠成為學校發(fā)展的主線。
(二)大型活動,引領主旋律
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在大課間學練太極拳、展演課本劇;利用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等節(jié)慶活動,舉辦以“傳承孝道”為主題的大型文體活動。元旦和六一兩個節(jié)日,開展校園之星評比表彰活動,大力表彰在傳承孝道活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代表,有孝親敬老之星、文明禮儀之星、助人為樂之星、團結(jié)同學之星、勤儉節(jié)約之星、學習進步之星、愛護公物之星……既是對傳承孝道教育成果的總結(jié),更是對傳承孝道教育的推動和引領。
(三)班級活動,全面滲透
將各班有計劃地開展“傳承孝道”主題實踐活動作為常規(guī),班級主題實踐活動活動按月分班級有序進行。活動突出學生自主策劃,全班共同參與,打造精品活動,全校展示交流。學校每學期都要舉辦一次“傳承孝道”主題實踐活動精品節(jié)目展示評比活動。各班自主開展的主題實踐活動、活動資料、精品節(jié)目展評結(jié)果,全部納入班級量化管理,作為班主任及所負責的班級評優(yōu)評先的條件。學生表現(xiàn)突出的,作為評選校園之星的條件。使“傳承孝道”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抓手。
(四)成立社團,提升文化品味
為強化特色教育,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我校成立了各種文化社團,如文學社團、象棋社團、體操社團、排球社團、京劇社團、合唱社團、書畫社團、民樂社團、科技社團等,每天下午第四節(jié)按時開展社團活動。寓教于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合唱社團在2010年在區(qū)級市級合唱節(jié)比賽中均獲得了二等獎,排球社團代表區(qū)教育系統(tǒng)直接參加濟南市比賽,科技社團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多次獲得市區(qū)級獎項。
(五)健全制度,確保實效
各項活動都納入班級量化管理、教師評價體系,學校每學期都舉行校園之星評選及頒獎活動。師生共同參與,共建共享文化校園的和諧環(huán)境,學校的傳承孝道教育呈現(xiàn)出制度化、規(guī)范化、系列化等特點,學校傳承孝道特色建設凸顯成效。
(六)學習交流,促進發(fā)展
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各項比賽,如市、區(qū)級合唱比賽、區(qū)運動會、歷城小名士評選活動、師德案例評選等活動。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有力的促進了學校特色建設的發(fā)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對外影響。濟南電視臺、舜網(wǎng)、泉城信息網(wǎng)、歷城教育信息網(wǎng)、財富時報等多家媒體,專題報道了彩石中學傳承孝道學校特色建設的成果。
五、不懈努力結(jié)碩果,傳承孝道成特色
第一,由于彩石中學“傳承孝道”的特色活動開展得扎實深入,有聲有色,2007年10月,彩石中學被特邀參加了山東省首屆慈孝文化論壇。2007年12月,被評為歷城區(qū)首批“學校特色”項目學校。2007年11月,在濟南電視臺“教育視點”欄目中用5分鐘時間專題播出彩石中學傳承孝道特色建設的成果。2009年3月,在濟南電視臺“星耀泉城”欄目中,用10分鐘的時間專題播出彩石中學傳承孝道特色建設的成果,泉城信息網(wǎng)同步播出。2011年2月,舜網(wǎng)教育用9個網(wǎng)頁頁面,圖文并茂的報道了彩石中學傳承孝道特色建設的成果。只要在“百度”上輸入“傳承孝道”四個字,就能搜索到彩石中學傳承孝道學校特色在歷城教育信息網(wǎng)和舜網(wǎng)教育的專題報道。
第二,傳承孝道研究課題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科學指導。2009年7月,彩石中學的傳承孝道研究被列入濟南市“十一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教育局領導多次到彩石中學指導德育功能室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在全區(qū)校園文化經(jīng)驗交流會上,張校長就傳承孝道特色建設做過三次專題匯報。彩石中學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學校的課題研究合并進行的做法,多次受到市、區(qū)教育局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第三,作為學校的科研課題,師生全員參與,共同探索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又是一大特色。這也是彩石中學傳承孝道教育從2004年至今得以堅持下來,并且永葆活力的根本所在。
第四,課題組隊伍龐大,成員構成合理,成為課題研究的強大核心力量。從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到教研組長、再到班主任,既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構成核心,又是課題研究的核心組織,很好地保障了傳承孝道各項研究活動的科學定位和有效實施。幾年來,課題組成員撰寫并發(fā)表各種教育教學論文近80篇,實施活動方案50余個,全面總結(jié)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經(jīng)驗與不足。有利的推動了學校傳承孝道特色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推動了校本課程的不斷發(fā)展。
第五,傳承孝道教育基地全面覆蓋,初具規(guī)模。以校園為基地。全方位打造以傳承孝道為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充分發(fā)揮文化墻、文化長廊、德育活動室、音體美活動室、文化廣場的資源優(yōu)勢,積極營造濃郁的德育氛圍。
以課堂為基地。課任老師和班主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全面滲透孝道教育。與學校大型活動相呼應,以班集體為單位的傳承孝道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使學校特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旋律。
以社區(qū)為基地。深入社區(qū),用“傳承孝道”的實際行動,為社區(qū)群眾服務。走進敬老院,為老人打掃房間、整理床鋪、梳頭洗衣;和老人們親切地拉呱聊天;走進公共設施,清理垃圾,打掃衛(wèi)生,贏得了社會的贊譽。
以家庭為基地。選出學生家長中孝敬父母的典型代表,聘為學?!靶⒂H敬老”輔導員。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開展家校聯(lián)合活動,形成教育合力。
第六,為人師表,名師輩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彩石中學多年來一直注重師德建設,獲得了“濟南市師德建設先進學?!狈Q號。老師們的嘔心瀝血、辛勤耕耘、無私奉獻使彩石中學成為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幾年來,彩石中學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教師。濟南市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18人,歷城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骨干教師、教學能手40人,市級以上優(yōu)秀輔導員43人。2008年,李寬生老師榮獲“全國農(nóng)村十佳英語教師”稱號,2009年,李莉老師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
所有彩石中學的老師都兢兢業(yè)業(yè),專心教學,從不因刮風下雨,嚴寒酷暑影響上課。從早自習到午飯就餐,從午自習到晚自習,直到學生休息都有教師值班服務。孫美老師,由于晚上孩子在家中無人照料,就帶著孩子到宿舍值班。呂仁水老師,雖年近五旬,仍戰(zhàn)斗在教學第一線,每年教送初三畢業(yè)班兼班主任,教育教學成績突出。他們早上710就準時到校,晚自習九點以后才能離校。晚自習后,部分老師還要到學生公寓值班。他們要提前到各自負責的樓層開門,核實學生人數(shù)。特別是初一學生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又是初次離開父母,有的半夜想家哭鬧,值班老師都要隨時起床,安慰他們,有的突然生病,值班老師及時幫他們就醫(yī)。多年來,老師們就是這樣從學生怎么吃飯,怎么休息,怎么上課等細節(jié)入手,讓學生學會自理,學會學習,學會適應寄宿制生活。就是這些德才兼?zhèn)涞睦蠋?,用默默的奉獻精神感染著每一個彩石中學的學生,讓他們感動,學會了感恩,是老師們的模范行動,推動著彩石中學傳承孝道特色建設的不斷發(fā)展。
第七,成功的傳承孝道研究,帶動了學校全面工作的提升。教育教學成績是學校的生命線,彩石中學教育教學質(zhì)量穩(wěn)居全區(qū)前三位,是“歷城區(qū)文明單位”。多次榮獲“歷城區(qū)教書育人先進單位”。2006年至2008年,學校連續(xù)三年榮獲“歷城區(qū)初中教學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學校再次榮獲“歷城區(qū)初中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榮獲“歷城區(qū)規(guī)范化學校”“濟南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優(yōu)秀教研組”等榮譽。2011年,榮獲濟南市依法治校建設示范學校。2013年,榮獲歷城區(qū)“敬老文明號”。現(xiàn)在,全校師生又向著歷城區(qū)行為習慣示范學校的目標繼續(xù)邁進。
六、對于傳承孝道課題研究的思考
近幾年隨著文化旅游的興起,歷史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并成為旅游中文化消費主要部分。文化旅游的類型豐富,不僅包括像參觀博物館、觀賞藝術表演、畫展、參觀遺產(chǎn)地等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同時也表現(xiàn)為對居住于某一地域人們的生活方式、語言、信仰、習俗、經(jīng)濟等關注和參訪。不管哪種類型文化旅游,本質(zhì)都是文化消費,都離不開歷史傳統(tǒng)文化。在文化旅游中,古地名詞因其“古”而備受青睞,這和旅游者文化消費傾向密切相關。文化旅游者多是濃厚懷舊情緒的人,古地名詞的文化氣質(zhì)恰可滿足文化旅游者懷舊的心理需要,從這個角度上說,古地名詞作為旅游地原生形象,本身就是旅游資源,具有一定經(jīng)濟價值。
二、臨沂古地名詞資源豐富
據(jù)統(tǒng)計,在《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中記載了臨沂古地名詞256條;《山東古地名辭典》(山東文藝出版社1993),記載臨沂古地名詞96條。地方史志《瑯琊鄉(xiāng)音:臨沂地區(qū)地名故事集》(臨沂地區(qū)地名辦公室,1985)記載古地名傳說151條;《山東省臨沂市地名志》(魏兆營著,臨沂市地名辦公室,1986年)有文獻清楚記載的臨沂古地名詞就有900多條。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臨沂古地名詞數(shù)量龐大,可謂資源豐富。古地名詞作為專有名詞,它的主要價值在于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在臨沂旅游業(yè)中古地名詞運用可謂比較全面,從普通旅游到文化旅游都在借助于開發(fā)古地名詞的文化義,詞語自身的文化義成為是古地名詞經(jīng)濟價值實現(xiàn)的主要通道。我們主要以臨沂市古地名詞旅游業(yè)中的應用為例,探討古地名詞資源價值應用及實現(xiàn)路徑。
三、古地名詞資源在臨沂旅游業(yè)中應用
豐富的臨沂古地名詞資源為臨沂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眾多“賣點”,是基于古地名詞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
(一)古地名詞“中間世界”的應用
德國語言學家魏斯蓋貝爾認為人類不是直接面對外在世界,在人類和外在世界之間有語言這個中介。在人類認知外界事物時,存在著人類精神的“中間世界”,各種詞匯發(fā)揮重要作用。人類對外在世界認知,不僅利用各種經(jīng)驗來對當前事物進行想象和觀察,而且還追求全面性。旅游活動開始的關鍵是游客旅游興趣的激發(fā)。旅游地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對游客來說都是陌生的,旅游興趣一般是從旅游宣傳圖冊、景點介紹及導游詞中獲得。旅游業(yè)可利用依附于古地名詞的史料、傳說或者文學作品來提高游客對景觀的認識,利用古地名詞的文化義實現(xiàn)“中間世界”的作用。臨沂古稱“鳳凰城”,臨沂古城形似一只南翔的鳳凰,且是東夷文化主要分布區(qū)域。東夷部落圖騰為鳳,故臨沂有了“鳳凰城、龜馱鳳凰城”等美稱。“鳳凰文化”則是臨沂旅游業(yè)開發(fā)成熟一個項目。臨沂旅游網(wǎng)中詳細介紹了臨沂境內(nèi)系列以“鳳凰”命名的古山古水、古村落以及臨沂新城濱河地帶的鳳凰雕塑和鳳凰廣場。“鳳凰”成為臨沂最美的標志,在各類宣傳臨沂的旅游圖冊、宣傳廣告中多以“鳳凰”為標志,不僅展示了臨沂現(xiàn)代文明,更展示了臨沂悠久歷史。外地游客對臨沂是陌生的,但對歷史上的東夷部落、鳳凰圖騰卻是熟知的,利用古地名蘊含的文化義,讓游客獲得初步感知,建立起一個“鳳凰文化”的中間世界。“孝文化”也是臨沂旅游業(yè)開發(fā)比較成熟的項目。在儒家二十四孝中臨沂就占七孝,境內(nèi)直接以“孝”為詞素的古地名詞有很多,如“孝友村、孝感河”,間接和孝文化有關古地名詞也很多,如“曾家寨、郯城”等。在旅游宣傳圖冊和導游冊以及各種宣傳形式中,增加了很多關于孝文化典故、地名介紹:王祥在孝河上“臥冰求鯉”,郯子(郯城因人得名)的“鹿乳奉親”等等。以“孝”為主體的地名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臨沂旅游宣傳正是以古地名詞為主線,利用古地名詞激發(fā)游客審美興趣,凸顯了臨沂以儒家孝文化為主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旅游的本質(zhì)是審美和愉悅,旅游產(chǎn)品的設計與開發(fā)就是要在旅游資源中發(fā)現(xiàn)美,并按照美學原理創(chuàng)造美,使易逝性的美經(jīng)過創(chuàng)造和保護而美顏永駐、跨越時空、流傳久遠。臨沂古地名詞作為文化財富載體激發(fā)游客對事物美丑、善惡的審美情趣。臨沂旅游業(yè)在宣傳圖冊、宣傳廣告、景點介紹、導游詞中充分利用古地名詞,大力宣傳臨沂歷史文化,激發(fā)游客已有知識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力,建立起來臨沂旅游興趣。旅游業(yè)在宣傳階段利用古地名詞文化義,讓游客和客觀地之間有初步認知聯(lián)系,建立起一個“中間世界”。旅游者和旅游地一旦建立起中間世界,那么古地名詞本身順利成為旅游吸引物,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讓古地名詞本身就成為一種可資利用的旅游資源。
(二)古地名詞“誘導效應”的應用
旅游者活動決策的核心部分是旅游線路選擇,不同線路選擇會直接影響游客的后續(xù)行為活動。理論上每個游客都具有選擇最佳旅游線路的能力。事實上,游客往往是有限理性的,他們會受到自身認知能力局限性、信息不對稱性以及信息復雜性等方面的影響。游客的旅游線路選擇總體上會受到誘導效應的影響。誘導效應是指營銷人員將一個精心設計的誘導項引入到消費選擇系列中,吸引某細分市場的消費者改變最初的選擇,而選擇高價格的目標項。誘導游客線路選擇實質(zhì)就是通過誘導因素介入把游客置于有限性的情景下,讓游客背離自己最初選擇。誘導因素有很多,在其它客觀條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古地名詞就成為有力的誘導因素。臨沂有成熟的旅游線路,分別定位為“自然風光游、人文歷史游、溫泉游以及愛國主義教育”,這些旅游線路都分別用古地名詞標示,利用古地名詞資源的文化義的稀有性達到誘導效應,發(fā)揮它的誘導作用。自然風光游與古地名詞密切相關。臨沂重要的歷史地位是和它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密切相關。臨沂自然風光游的景點很多,如“蒙山、蒼馬山、茶山、沂山、孟良崮”這些地方自古就是旅游勝地,文人墨客也留下無數(shù)贊美詩篇。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旅行社對同一條線路命名是不同的,但始終離不開古地名詞,如“蒙山一日游、蒙山風光游、蒙山生態(tài)游”等。獨特自然風光線路基本以一日游為主,往往直接以古地名詞命名,如“茶山一日游、蒼馬山一日游”等。旅行社每個旅游線路會涉及到很多景點,但在線路命名中,還是以凸顯古山古水古城為主,如“山東蒙山旅游線路:天馬島———臨沂國際影視城———竹泉村二日游”,這個線路包含了四個景點,景點所在地均屬蒙山山系,故以蒙山命名。人文歷史游離不開古地名詞。臨沂是東夷文化的發(fā)源地,史前遺跡有很多處,臨沂歷史傳統(tǒng)文化豐富,儒釋道三家文化一樣不缺。人文歷史游景點特殊,常常串聯(lián)幾個相關類似人文景點,但旅游線路基本以古地名詞來命名,如“蘭陵歷史文化游”,旅游景點包括荀子墓、高柴墓、蘭陵酒廠、蘭陵古城門等。蘭陵古鎮(zhèn)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公元前255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任蘭陵令,后居于蘭陵著書立說。蘭陵方圓20里之內(nèi),有城東南荀子墓、高柴墓;城北蕭望之墓。史料記載蘭陵美酒始釀于商代,古卜辭中的郁鬯酒,便是蘭陵美酒的最早見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兩漢時期,蘭陵美酒已成貢品。最能概括的線路特色就是“蘭陵”一詞,故以此命名。旅游線路命名凸顯了古地名詞在文化發(fā)展史上閃光的印記,挖掘古地名詞的歷史文化價值,發(fā)揮了古地名詞的誘導作用。溫泉游和愛國主義游借助古地名詞。臨沂湯頭溫泉有2100多年的歷史,臨沂打造“地熱城”開發(fā)了“智圣湯泉”等旅游點,溫泉文化得到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考察發(fā)現(xiàn)新開發(fā)景點路線全部圍繞“湯”來命名。臨沂又是革命根據(jù)地,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主調(diào)的紅色旅游,愛國主義基地及路線也常借以古地名詞命名,如“莒南大店115師遺址”,說到“大店”自然會聯(lián)想到“莊氏”的富甲一方以及其它人文歷史景觀等。線路命名充分抓住了古地名詞的文化理據(jù),實現(xiàn)它在旅游線路選擇中的誘導作用。索緒爾認為語言是帶聲音的有組織的思想,語言是一個獨立的要素系統(tǒng),每個要素的價值都是因其它要素的同時存在而存在的結(jié)果。價值的概念意義、物質(zhì)意義都是由于它和語言其它要素的聯(lián)系和差別構成。臨沂旅游業(yè)以古地名詞命名旅游線路就是基于這個理論。語言資源具有稀缺性,古地名詞在整個地名系統(tǒng)中因其文化特征而保存了稀缺的差異價值。旅游線路命名之初,利用古地名詞文化義差異價值,利用誘導效應,從而影響游客的線路選擇。旅游線路選擇是旅游行為研究重要部分,據(jù)研究,海外旅游者多選擇經(jīng)濟發(fā)達或資源豐富的旅游目的地。臨沂不是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只能發(fā)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優(yōu)點,以古地名詞為誘導項來影響旅游線路選擇。
(三)古地名詞“導向消費”的應用
旅游業(yè)是綜合性行業(yè),旅游經(jīng)濟運行的核心是旅游消費。旅游消費是連接旅游需求與旅游供給的紐帶。旅游者在目的地旅游供給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旅游消費決策,然后通過一系列對旅游產(chǎn)品和服務的消費行為,最終完成旅游活動并對旅游消費的效果做出評價。旅游目的地提供信息的最優(yōu)化是旅游消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古地名詞成為旅游信息最主要信息載體。按照旅游者購買旅游消費資料的不同功能和用途,可分為行、住、食、游、購、娛等幾個方面。旅游消費這六大要素,完全可以通過古地名詞的定位性質(zhì),實現(xiàn)讓游客“按名尋地”消費。近些年臨沂啟用了大批古地名詞,一些古地名詞的起用,也是為了促進貿(mào)易和交流,促進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使人們一提起這個地名,就會想起開發(fā),想起投資,想起發(fā)展,使古地名與經(jīng)濟緊緊聯(lián)在一起。我們以沂水旅游開發(fā)為例。沂水大峽谷的喀斯特地貌是最吸引游客的項目,但命名時仍冠以“沂”這個古老詞匯。這不僅是標識地貌的區(qū)域性,更能讓游客在“浴乎沂”導向下去游覽。臨沂旅游業(yè)還把流傳年代久遠、范圍深廣古地名詞用于旅游商品開發(fā)中,如把“蒙山”和旅游商品結(jié)合,產(chǎn)生了“蒙山煎餅”“蒙山全蝎”等特產(chǎn)名稱;把“瑯琊”與旅游紀念品結(jié)合,便有了“瑯琊古硯”“瑯琊毛筆”等紀念品名稱;把“孝文化”與旅游經(jīng)濟聯(lián)系,推出了“臥冰求魚”“孝河蓮藕”等旅游食品名稱。另外,來臨沂旅游者往往去了蒙山或者沂水,但城區(qū)旅游空白較多,為了改善臨沂城區(qū)的旅游吸附能力和豐富夜間的旅游項目,臨沂市在沂河上推出了演藝類旅游產(chǎn)品———“蒙山沂水”,表現(xiàn)了臨沂數(shù)千年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旅游業(yè)利用古地名詞文化效應和經(jīng)濟直接融合產(chǎn)生效益。這些足以證明古地名詞的導向消費功能在旅游消費中的重要地位。索緒爾認為語言是表達觀念符號系統(tǒng),是能指和所指的結(jié)合,語言符號本質(zhì)是社會的。古地名詞在旅游消費中傳達信息作用是基于此理論。旅游消費一方面使旅游產(chǎn)品價值得以實現(xiàn),另一方面使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得到滿足。古地名詞是語言符號,符號特征是屬于全社會的,它通過社會成員的文化認同進入旅游信息載體行列;古地名詞又具有地域的文化內(nèi)涵意義,實現(xiàn)信息提供的最優(yōu)化,即實現(xiàn)了旅游產(chǎn)品價值,又使旅游者的文化需求獲得滿足。
四、結(jié)語
張敏倉 陜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小學
作者簡介:王霞,女,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美術教研員,郵編:710061
張敏倉.男.小學高級教師,陜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小學,郵編:710065。
陜西剪紙,可以追溯到紙張發(fā)明以前?!妒酚洝分芯陀涊d有西周初期長安一代“剪桐封弟”的故事,而關中流傳的民謠“漢妃抱娃門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則唱出了這里的巧手女子已經(jīng)能在樹葉上鏤空雕刻出好看的紋樣來貼在窗上裝點生活。漢墓中出土的金箔剪制動物紋樣,杜甫在洛川和白水交界的彭衙曾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詩句,陜西古墓中發(fā)現(xiàn)的十余幅花卉圖案的唐代剪紙(出土后因紙風化,只留下了圖案遺痕),反映出紙張發(fā)明之后,剪紙在民間非常普及。至今,這里較為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如魚身人面,獅身人首,以及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圖1)相似的“牛耕圖”(圖2)等。
陜西作為原始農(nóng)業(yè)的發(fā)祥地,積淀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穩(wěn)定的農(nóng)耕文化,造就了陜特的生活習俗和民俗風情。每到喜慶佳節(jié),家家戶戶都用剪紙美化居室,窗上、墻上、柜上、神龕上、門上……到處都貼上紅火的剪紙,為節(jié)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剪紙也用于辟邪、祈雨、祭祀、喪葬等各種民俗活動,成為民俗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因此,凝聚著古老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陜西民間剪紙,也被稱為“活的文物”。
一、陜西民間剪紙的地域特點
1.關中(戲文)剪紙
關中地區(qū)號稱“八百里秦川”。這里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是周秦漢唐等十四個王朝的京畿之地,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在文化比較發(fā)達的西安、成陽、渭南、寶雞等地農(nóng)村,春節(jié)的窗花以人物為主,其中又以戲劇人物為多。關中人稱戲劇人物剪紙為“戲文”。關中人愛看秦腔戲,每到春節(jié)、廟會及各家的紅白喜事都有演出。婦女們把自己喜歡的劇中人物用剪紙的形式再現(xiàn)出來。但是,每個地區(qū)又有所不同。比如,渭北的華縣、大荔、蒲城、澄城、富平等縣,“戲文”剪紙受當?shù)仄び皯蛟煨偷挠绊懀纬闪擞衅び霸煨吞攸c的剪紙,人們稱之為“小皮影剪紙”(圖3)。鳳翔、岐山、寶雞等地的人物剪紙受木版年畫影響,多帶有繪畫特點(圖4)。經(jīng)濟富庶、文化發(fā)達的地方還有象征琴、棋、書、畫、八寶、八吉祥的符號,以及戲劇人物、二十四孝、耕、讀、漁、樵、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這些都是婦女們喜愛表現(xiàn)的剪紙題材。好的戲文剪紙被婦女們爭相替樣,在農(nóng)村流傳開來,成為年輕女子學習窗花的“樣樣”(關中俗語)。
2.陜南(繡樣)剪紙
陜南地處秦嶺以南,包括漢水流域的漢中、安康地區(qū)和丹江流域的商州地區(qū)。這里山大溝深,物產(chǎn)豐富,經(jīng)濟富庶。秦嶺山脈的梗阻,使得漢中、安康與楚、蜀文化交流較多,商洛與楚、豫文化聯(lián)系方便,因而陜南人的生活習俗與關中地區(qū)的稍有區(qū)別。他們的剪紙多是繡品的底樣,作為刺繡的造型基礎。例如,枕頂花樣、帽耳花樣、鞋頂花樣、鞋幫花樣、轉(zhuǎn)圍花樣等。剪紙的風格既有秦地的粗獷、古樸,也有水鄉(xiāng)的細膩、秀美。內(nèi)容以花鳥魚蟲為多,也有戲曲人物,以及四藝、八寶、八吉祥、暗八仙等吉祥符號。(圖5)
3.陜北(原生態(tài))剪紙
陜北地處黃土高坡,北鄰內(nèi)蒙古,西連寧夏,屬農(nóng)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交匯地區(qū)。在這里,有華夏先祖軒轅黃帝的足跡;在這里,遍布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商周文化的遺跡;在這里,秦置上郡,筑長城,修直道。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宋以后連年戰(zhàn)亂,這里成為偏僻封閉之地,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較少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因此這里歷史文化積淀非常豐厚,秦漢墓葬為數(shù)眾多,唐宋元明石刻處處皆是;而古老的文化習俗也得到了較好的傳承,是陜西剪紙藝術成就最高的地區(qū)。
富縣、洛川、黃陵、宜川、宜君、旬邑等地,屬關中向陜北過渡地帶。這里的民俗文化保留著關中古老的傳統(tǒng)習俗,剪紙內(nèi)容以人物為主,除戲文外,二十四孝、八仙、傳說故事、吉祥如意等題材也較多。他們的剪紙藝術風格秀麗圓潤、格調(diào)明快,在紋飾方面注重文化內(nèi)涵和造型變化,藝術處理手法多樣。(圖6)
黃土高原腹地的延安、甘泉、安塞、志丹、延川、延長、榆林、綏德、米脂、佳縣、子洲、清澗等,才是真正的陜北地區(qū),這些剪紙被稱為“延綏剪紙”。當?shù)赝恋刎汃ぃ睢翱嘟埂?,文化封閉,人們的性格直率豪放,敢恨敢愛,所謂“質(zhì)樸少文”,卻蘊藏著中華民族及其豐厚而古老的原始文化遺跡。(圖7)
榆林地區(qū)西部的靖邊、定邊、安邊被稱為“三邊”,歷史上漢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這里的文明。出人意料的是,黃土高原粗獷而質(zhì)樸的民間剪紙,在這里變得纖細入微,小巧玲瓏——抖出的毛毛細如針尖,剪出的線條細如發(fā)絲,真是小巧玲瓏,剪技精絕。細細品味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剪紙在輪廓上傳承了延綏剪紙粗獷、簡練、抽象的造型特點,而在內(nèi)部裝飾手法上又體現(xiàn)出江南剪紙工巧細膩的風格。內(nèi)容多以花鳥、動物為主,較少涉及人物。在藝術表現(xiàn)上多用陽刻,以線和“抖毛毛”為主。簡練概括的造型和較為具象的裝飾,是三邊剪紙最為鮮明的藝術特點。(圖8)
二、陜西民間剪紙的表現(xiàn)類型
不同的剪紙人的剪紙作品風格各異。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剪紙)傳承人高鳳蓮認為,“剪紙是自己的事,心里有了才剪”。依據(jù)個人剪紙的風格,陜西民間剪紙大體可以分為原生態(tài)型、傳統(tǒng)型、繪畫型三種形態(tài),它們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陜西民間剪紙的大干世界。
1.原生態(tài)型
原生態(tài)型剪紙,是指不太懂傳統(tǒng)剪紙造型的婦女所剪出的作品。它沒程式,不受約束,隨意大膽,自由奔放。她們善于觀察生活中動植物和人物的形象,在剪紙中大膽取舍,并進行夸張、變形等藝術處理,創(chuàng)造出了與眾不同的剪紙藝術風格。作品質(zhì)樸、造型生動、生活味濃、表現(xiàn)形式多樣。如陜北安塞王占蘭的《虎(墻花)》(圖9),虎側(cè)面頭而正面眼睛的藝術表現(xiàn),酷似畢加索油畫《鏡前的女人》的表現(xiàn)方法。
2.傳統(tǒng)型
傳統(tǒng)型剪紙,是指代代相傳的剪紙藝術,民間稱為“古時花”。它與中國繪畫同行,有著幾千年的發(fā)展歷程。剪紙的造型、技藝經(jīng)一代代婦女的創(chuàng)造、提高、傳承、發(fā)展,形成了完整獨立的民間美術造型體系?;?、草、魚、蟲、鳥、獸等題材的剪紙,是民間剪紙藝術中最精彩的部分。傳統(tǒng)紋樣都有一定的寓意、講究和程式,是特殊的“文字”、標識與符號。如,用“龍鳳呈祥”表達對新人的祝福;用松樹、仙鶴、壽桃、壽星等表示延年益壽;用植物、動物、器具等借物喻意;用相同或相近詞音寓意吉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剪出蓮花和魚(蓮諧音連,魚諧音余)寓意“連年有余”;剪出喜鵲和梅花(梅諧音眉)即意味著“喜上眉梢”。而石榴、牡丹、蓮花、佛手、魚、蛙、蝴蝶、瓜果、琴棋書畫、八寶如意、獅子繡球、萬字富貴等物品在民俗中也各具特定的寓意。傳統(tǒng)型剪紙保留了古老的民間美術審美意識、造型觀念和剪紙技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在陜北和陜南此類剪紙較多。(圖10)
3.繪畫型
繪畫型剪紙,主要指受過民間畫工乃至文人繪畫影響的剪紙。陜西關中剪紙有這種類型。這些窗花大部分先讓畫工起稿,再用刻、剪、染等方法制作,可大批生產(chǎn),遠銷關中許多城鎮(zhèn)。繪畫型剪紙造型活潑、生動、具象,但裝飾比較單一。(圖11)
以上三種剪紙形態(tài)中,傳統(tǒng)型剪紙是剪紙藝術的本源,如吸收原生態(tài)型或繪畫型剪紙的藝術特點,可創(chuàng)作出更完美的藝術作品;而原生態(tài)型或繪畫型剪紙向傳統(tǒng)型剪紙學習,也可創(chuàng)造出高品位的藝術作品。
三、陜西民間剪紙的表現(xiàn)手法
1.形(俗稱“剪大樣”)
在陜西,凡是老年人剪紙,幾乎都是先剪輪廓,剪出的動物、人物、禽鳥等外輪廓簡練概括,氣勢逼人,與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中以側(cè)影、動勢等為主的造型手法相似。不少專家認為,陜西民間剪紙傳承了漢代雄強博大、風虎云龍、粗獷淳樸、夸張變形的風格,這也正是陜西民間剪紙的一大特點。剪紙作者們認為,“剪紙就是捉樣難,大樣捉住了,神和勢就有了”。她們深知剪紙是用外形說話的藝術,在外形上要突出形象的特征、動勢、神韻,選取形象的最佳特征才是剪好剪紙的關鍵。她們善于觀察生活,對著形象轉(zhuǎn)著看,平視、仰視、俯視,看固有的形。先看大的結(jié)構特征,再看局部特征,然后從中抽取最能表現(xiàn)特征的局部形象重新組合、相互重疊、相互滲入,形成一個整體的新形象。(圖12)
2.紋樣(俗稱“花花樣”)
陜西民間剪紙傳承了我國剪紙裝飾中最傳統(tǒng)的基本紋飾,有一套完整的語言符號,如鋸齒紋、花斑紋、月牙紋、圓孔紋、線紋等。這些紋飾在剪紙中應用非常廣泛,是剪紙語言中最具代表性的。
鋸齒紋:在陜北剪紙中,鋸齒紋被稱為“打牙牙”“大狗牙”“抖毛毛”。鋸齒紋是剪紙中帶有裝飾意味的表意圖式,用在動物身上表示毛發(fā),用在鳥禽身上則表示羽毛;在花鳥身上用來表現(xiàn)色階的過渡,在山石上則用來體現(xiàn)明暗的變化。鋸齒紋以尖狀出現(xiàn),它與圓潤流暢的造型結(jié)合,產(chǎn)生了柔中帶剛的藝術效果。三邊剪紙中的鋸齒紋細如針,精巧細膩,像工筆畫;延綏剪紙中的鋸齒紋比三邊的稍寬且長,挺拔大方,顯得粗獷厚重;關中剪紙中的鋸齒紋則多為寬而短,顯得莊重質(zhì)樸。(圖13)
月牙紋:月牙紋是民間藝人剪紙常用的紋飾符號,因形月牙狀而命名。有剛?cè)?、寬窄、長短不一的月牙形紋飾,婦女們也稱“花瓣瓣”。在剪紙藝術中,它有很多的變化,月牙紋還可以變化為云紋、水紋、渦紋、柳葉紋和動物身上的旋轉(zhuǎn)花紋等。在剪制時要有意識地通過強調(diào)它來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圖14)
線紋:線是東方美術造型的基礎手段,作為民間造型藝術的剪紙,同樣以線為基本方法。在陜西剪紙中,線有三種功能:造型、裝飾、連接。它以韻律、節(jié)奏和剛?cè)嶙兓瘋鬟_美感信息。陜西民間美術以線造型、用線裝飾,將線條藝術的裝飾美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賦予線條以生命和精神。(圖15、圖16)
圓孔紋:明剪成圓點,暗剪成圓孔,用來表現(xiàn)具象的眼珠、花蕊、車頂、訂、衣扣等。在民間,圓孔紋也稱“生生點”或“太陽紋”,是陽性符號,有生育和多子的民俗寓意。(圖17)
縱觀陜西傳統(tǒng)剪紙的紋飾運用,大多是鋸齒紋、月牙紋、線紋、花瓣紋、圓孔紋及各種幾何紋的相互穿插運用,形成了傳統(tǒng)剪紙的基本特點。剪紙高手都懂得用一種紋飾統(tǒng)一畫面,在統(tǒng)一中尋找變化,使作品在藝術表現(xiàn)上更加多姿多彩、富于變化。
3.裝飾(俗稱“巧打扮”)
“剪花先要剪個大樣,然后再隨心打扮”。這里的“打扮”就是“裝飾”。裝飾分為具象裝飾和隨寓裝飾(意象裝飾和抽象裝飾)。隨寓裝飾是陜西民間剪紙的一大特點,用以表達深刻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
具象裝飾:如用鋸齒紋表現(xiàn)動物的毛發(fā),用圓孔紋表現(xiàn)蟾、蛙,用月牙紋表現(xiàn)魚、龍等。這種裝飾能產(chǎn)生具象、質(zhì)樸的美。
意象裝飾:如在剪出的南瓜、梨、石榴等瓜果的紋飾中,巧妙組織瓜果內(nèi)部所含的子、核的圖案,這樣,不但豐富了剪紙紋樣,而且體現(xiàn)出民間美術中多子的觀念。
抽象裝飾:抽象裝飾與形象的本質(zhì)結(jié)構無關,除取其寓意外,也是為了體現(xiàn)美和趣味性。如動物身上用花草裝飾,更顯其可愛。人們往往把豬、虎等動物形象當成花一樣來打扮,認為這樣才好看。
抽象、具象與意象三者結(jié)合:剪紙中常見的是三種方法混合運用。如曹佃祥作品中,動物的主體用花草紋裝飾,而細部用鋸齒紋裝飾,以抽象的紋飾加進幾剪具象的刀法,產(chǎn)生了似與不似的藝術效果。
4.剪法(俗稱“鉸法”)
陜西民間剪紙有單剪和折剪、陽剪和陰剪之分。單剪是直接把形象完整地剪出來;想要追求變化的形象,則多用此方法。折剪是把紙對折或反復對折然后剪出形象;這種剪法給人一種端莊、平穩(wěn)、寧靜的對稱美感。陽剪是以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圖15)陰剪以塊面為主,把造型的線剪去。(圖16)二者區(qū)別在于,陰剪的線是線線相斷,陽剪的線是線線相連。
在用剪刀的方法上,還有直插剪法、開口剪法、暗剪法。直插剪法就是把剪刀尖插入要剪去的部分,然后慢慢剪開。開口剪法就是從紙張的邊緣處直接剪入;這是剪紙中最簡便的剪法,它常與對疊剪法相配合。暗剪法是在外形下剪,剪出一道暗線進入需要刻畫形象或需要減去的部分,以求省工省時。剪紙高手們都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剪法,使畫面和諧統(tǒng)一。
四、陜西剪紙作品賞析
1.《母親》
《母親》(圖18)由陜西民間藝人張林召所作。她出生于1912年,陜西省富縣張村驛人。她從小就心靈手巧,愛看戲劇表演,愛聽神話傳說,愛繪畫剪紙。十三、四歲時,她就能把戲中的人物形象冒剪下來;未出嫁前,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剪紙巧手。戲劇人物、花鳥動物,是張林召剪紙的主要題材。結(jié)婚之后,三次喪夫、四次嫁人、13個孩子全部夭折,剪紙是她對苦難人生抒發(fā)胸臆的寄托。她的很多作品體現(xiàn)了她對幸福生活的無限渴望,是以形寫神、寫意、寫心、寫情的藝術。在她的剪紙作品中,“兩面人”“三面人”(圖19)的造型,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表情過程,形成個性鮮明的風格。美術界對此評價很高,認為這種在作品中同時表現(xiàn)一個人頭部的正面臉和側(cè)面臉的造型方式,“只有在畢加索立體主義時期的作品中才可以看到”,因此,她被稱之為中國的“畢加索”。
作品《母親》表現(xiàn)出一個孩子正在吃奶,夸張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出孩子的調(diào)皮和可愛,遠處還有一個拄著拐杖的老人在張望。這位母親的頭部包含著兩個側(cè)臉,一個在含情脈脈地看著孩子,流露出母愛的滿足感;另一側(cè)臉好像在觀看遠處的人?!爱嬋缙淙恕?,她的作品也是她個人形象和心里所想的體現(xiàn)。作品中人物造型粗獷、古樸、稚拙,神情生動,動感很強;用線頓挫,運剪靈活多變,以便達到取形求意,筆斷意連的效果;構思奇妙,突破時空限制,三角形的構圖穩(wěn)定而又風格獨特。可以看出,作者的剪刀在紙上游走,她并不太在意上面具體的形狀,只有剪刀隨心所欲在紙上勾來轉(zhuǎn)去的動作;而從這些抑、揚、頓、挫、曲、直、剛、柔的線中,能夠感受到她的一生并不平靜。
2.《喂?!贰蹲萝嚒?/p>
《喂牛》和《坐新車》是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師”稱號的王蘭畔的作品。王蘭畔1921年出生,陜西省洛川縣阿寺村人。她自幼喜愛剪紙,終生以剪紙為樂。她最愛剪生活里的事。村里每年都敲蹩鼓、扭秧歌、鬧紅火,—招—式,她都能剪到作品里去。
這幅《喂?!罚▓D20),剪的是她自己家每天傍晚要經(jīng)歷的一幕。在農(nóng)村,牲畜也是家中的重要成員,耕地、種地、拉土等都離不開它們。在這幅圖中,年輕力壯的兒子手持鍘刀,媳婦幫忙入草,老漢是家中喂牛的高手,正在給牛添料,老婆婆的任務則是看孩子、做飯,一家人和睦相處、分工明確,其樂融融。作品《坐新車》(圖21)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坐在車里的老漢扇著扇子,像個公社干部;那個婆姨不常出門,笑瞇瞇地轉(zhuǎn)著臉往車外看。笑瞇瞇的形象總是在王蘭畔的作品中出現(xiàn),這是她心中理想的畫面。這笑中包含著她對生活的熱情,對社會的希望,正是這種理想的精神境界,構成了民間美術的燦爛與輝煌。
王蘭畔是陜西洛川縣北派剪紙的代表人物。她剪紙時自由專注,放空自己、心無旁騖。作品黑白分明,節(jié)奏強烈,造型干脆利落,不拘小節(jié),充滿生機和活力;風格質(zhì)樸簡潔,構圖大氣粗獷。她憑著自己對生活的純樸感受,表現(xiàn)自己熟知的生活場面,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為人喜愛的作品,裝點著生活,裝點著人生。
3.《蛇盤兔》
《蛇盤兔》(圖22、圖23)剪紙有很強的地域性,只在延安以北的安塞、子長、延川、志丹及榆林地區(qū)流傳。在民俗文化內(nèi)涵中,蛇喻陽喻男,兔喻陰喻女,盤是結(jié)合的意思。蛇盤兔是陰陽交合、生生不息的吉祥符號。但婦女們卻給它注入“富貴”的愿望,加以歌謠“若要富,蛇盤兔;蛇盤兔,必定富”,借此表達人們期盼富裕吉祥、萬事亨通的美好愿望。這種圖案的內(nèi)涵是固定的,臨摹時可用“熏樣”的方式起稿,創(chuàng)作時可在主要內(nèi)容(蛇和兔)不變的原則下,根據(jù)個人的審美原則和創(chuàng)作追求,盡情地利用造型和裝飾語言,從審美的角度強化,突出“富”而掩蓋原本內(nèi)涵。熟練的民間藝人可以自由發(fā)揮,靠記憶直接剪出來。
4.《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是陜西的傳統(tǒng)主題紋樣,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特點,因而被專家們稱為“活化石”。如陜北安塞高如蘭剪的《抓髻娃娃》(圖24)與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商代青玉女配非常相似,可能是殷商文化在陜北的遺存。剪紙形象外輪廓極其簡練、樸實,注重內(nèi)部的裝飾美。有的繁麗豐富,寓意深刻;有的稚趣可愛,富有張力。
抓髻娃娃形象在我國黃河中上游地區(qū)廣泛流傳,幾千年來,這一形象一直存在于百姓的民情風俗中。抓髻娃娃形象的產(chǎn)生是人類行為的結(jié)果,它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形式,更是一種人類的行為方式,它包含了一個地區(qū)社會成員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習俗,等等。如果我們僅僅從“藝術”的角度去探究抓髻娃娃形象的藝術構成等視覺因素,是難以全面理解它的整體價值的,更難以體會到抓髻娃娃為什么能夠成為陜北人的心理和精神的紐帶。(圖25)
抓髻娃娃的基本特征是正面站立,圓頭,兩肩平張,兩臂下垂或上舉,兩腿分開,手足皆外撇。它有性別之分,—般多為女性,也有的無性別表征。女性抓髻娃娃頭梳雙髻或雙辮;頭立雙鳥(雙雞)或戴花冠、花蔓或戴勝。雙手外撇或上舉,或雙手抓鳥(雙雞),或一手抓鳥(雞)一手抓兔,或一手抓鳥(雞)一手抓魚,或雙手抓魚,或雙手舉蓮,還有雙襟雙鳥(雞)、雙膝雙鳥(雞),雙足雙鳥(雞)、雙腳蹬兔,等等。男性抓髻娃娃為圓頭,或—長辮,或戴圓形尖頂帽。雙手外撇或上舉,有的腹下垂象征男性的牡丹、云勾紋等圖案。
作為“中華民族保護和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喜娃娃”(圖26)形象,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跋餐尥蕖奔艏堃话闶窃诮Y(jié)婚時貼在洞房里,是多子多孫的象征。它經(jīng)常與蓮花、石榴、魚等結(jié)合,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生殖崇拜的一種原始巫術文化遺存。抓髻娃娃還可作受驚驅(qū)鬼、辟邪招魂之用,如“招魂娃娃”“送鬼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等,它們各司其職,圖案的含義是固定的,但構圖形式不一,既有左右對稱的、也有不對稱的,由作者根據(jù)自己的審美原則和創(chuàng)作追求進行個性化處理。
5.《剪花娘子》(圖27)
中國首位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自稱“剪花娘子”的庫淑蘭,擅長彩色剪紙和彩貼,以絢麗多姿的色彩、豐富神奇的想象、精湛華麗的工藝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最終走向“只剪我自己”、表達自我內(nèi)心世界的巔峰。
庫淑蘭,旬邑人,是彩貼剪紙的代表。旬邑彩貼剪紙的出現(xiàn),可以追溯到漢代以前,盛行于清代和民國時期,主要用于炕頭、炕圍、門窗的裝飾等,發(fā)展到貼于門上、窯頂、箱柜、糧囤。后來旬邑農(nóng)村嫁女、娶妻、逢年過節(jié),家家都要剪彩貼剪紙,貼于室內(nèi)顯著位置,以增添喜慶氣氛。楊先讓教授的評價是“五彩繽紛的、充滿歡樂氣氛的、千姿百態(tài)的、美妙而神奇的剪紙作品”;靳之林教授的評價是“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既淳樸,又艷麗”。
一、元宵節(jié)與自然節(jié)律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慶多與自然節(jié)律或現(xiàn)象相關,因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農(nóng)耕社會,又依據(jù)月亮歷來記時,用二十四節(jié)氣劃分時序,將一年中最寒冷、最黑暗的日子,定為年終,作為除夕,熬過最黑暗的日子,就是新春第一天,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所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那么,正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中國人沒有太陽神崇拜,但通過無數(shù)詩詞歌賦,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化中月亮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地位。既然有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應該有相應的月圓之夜,這樣,中元節(jié)(七月十五)、下元節(jié)(十月十五)因此確立。由于正月十五是春節(jié)的余音,也就是春節(jié)的一種文化總結(jié),所以,正月十五顯得更為重要,春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慶的,它的余音必然會繚繞到十五天之后。
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元宵節(jié)源于漢朝皇帝祭祀泰一。據(jù)史料記載,司馬遷建議漢武帝修改歷法,創(chuàng)建“太初歷”(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時,就已把元宵節(jié)列為重大紀念節(jié)日。
從臘八開始進入過年準備,辦年貨備年禮,熱熱鬧鬧,春節(jié)除夕達到,初一之后,就進入另一個階段,就是拜年與訪友時段,準備過年時間,是家里人從四面八方回家團圓,而從初一到十五,則是擴大親友規(guī)模,無論是鄰里互訪還是親戚間互訪,都是將親情與友情做實。一年之計在于春,指的是耕作農(nóng)業(yè),而親友之間的密切關系,也主要靠春節(jié)之際的走動。在正月的半個月里,春節(jié)的情結(jié)得到釋放,正月十五過后,人們就開始備耕了。
二、元宵與“政治”親民
現(xiàn)在可考的元宵節(jié)起源,是漢文帝時代。
漢高祖劉邦去逝后,呂后主政,呂氏集團基本控制了朝政,雖清除了政治異已,但還是寬留了一些功臣老將與劉氏王侯,正是這些非呂氏集團的力量,在呂后去逝后,立即剿滅了諸呂,并迎回了在代國做代王的劉恒(劉邦與薄姬所生的兒子),這一年是公元前180年。聽說諸呂的日子(與當代中國人粉碎了一樣),就是正月十五日,漢文帝登基后,就將這個日子定為國家法定紀念日了。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元夜”。
說到元宵節(jié)源于漢文帝時代,那得說一下劉恒這個人,他既不是劉邦欽定的皇帝,也不是呂后恩賜的寶座。當劉氏集團與老臣們滅了諸呂勢力后,一起坐下來確立新帝王之時,他們拋卻了打天下坐天下的思維,滅諸呂時沖在一線的劉章等人,盡管在剿滅諸呂之初約定可以得天下之寶座,但老臣們還是力挽狂瀾,認為劉恒道德高尚,孝敬母親,而且母親家族的勢力不強大,所以,就選舉了時為代王的劉恒為新皇帝。
可以說,劉恒是皇權時代第一個仁慈而謙卑的皇帝,他是第一個(因日蝕)下罪已詔的帝王,他孝敬母親的故事被編入二十四孝圖,成為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孝廉讀物,他在位時將呂后時代的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農(nóng)時不使用徭役,廢除秦代確立的誹謗罪、連座罪、肉刑等等,國內(nèi)經(jīng)商自由,對外和親政策,在位二十三年,宮廷內(nèi)幾無增新的陳設,皇后夫人不得穿繡花衣服,不得衣服曳地,有一次他想造一個露臺,但發(fā)現(xiàn)造一個露臺需要百金,相當于中產(chǎn)人家十戶的資產(chǎn),他就作罷,死后也薄葬,陪葬盡瓦器。正是漢文帝在位極盡克儉,嚴于自律,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第一個治世(盛世),文景之治。
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定元宵為節(jié)慶日,也是帝王的一種親民之舉,在這一天里,舉城歡騰,皇帝與大臣可以便裝輕從與民同樂。漢唐之際都城里居民的夜生活是受控制的,只有節(jié)日可以徹夜狂歡,其實時間的夜晚上燈時分之后,就開始宵禁,這種情形到了宋朝時,才有改變。
有一點是可以肯寫的,漢文帝確定元宵節(jié)慶日,是為了送給百姓一份歡樂,而且自己也開創(chuàng)了與民同樂的先例。親民、與民同樂也是皇權時代最大的政治,它體現(xiàn)的是一種樸素的政治倫理,也是一種人文情懷。我們不從政治制度層面上考量,只說它的統(tǒng)治倫理或人文關懷,漢文帝對節(jié)慶的利用可以說是偉大的創(chuàng)舉。
元宵放燈在隋唐之際發(fā)展到一個極致,一方面是帝王們信仰佛教這樣一個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是社會經(jīng)濟文化得到和平發(fā)展,統(tǒng)治者要通過歌舞升平,來顯示富強繁榮,并以示親民、與民同樂。據(jù)史書載,當時唐都長安已有百萬人口,唐代燈市盛況空前,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策劃元宵節(jié)活動,元宵燈節(jié)辦得越來越豪華,連京城外的鄉(xiāng)野百姓也前來觀賞。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玄宗(公元685--762)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更為壯觀,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璀璨絢麗,蔚為壯觀。
宋代市民文化更為發(fā)達,經(jīng)濟自由度也超過唐代,我們通過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宋代城市生活繁華景象。宋代的元宵燈會無論在規(guī)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關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三、元宵節(jié)與外來宗教文化
放燈火、吃元宵,這樣的傳統(tǒng)風俗,與外來宗教文化習俗分不開,這是一般人始料未及的。
東漢明帝喜歡佛法,派人到西天取經(jīng),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告訴皇帝,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月明之夜參佛禮神,于是,明帝下令每年正月十五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場面盛大,吸引無數(shù)百姓前來觀賞。
為什么要吃湯圓呢?因為明帝禮佛之前,主張素食,過去元宵夜食用的酒與肉都替換成湯圓之類的面食。另外,當時的宮廷與寺院為了使更多的百姓成為佛教信眾,可以施舍以湯圓,這樣的美食后來成為各家各戶元宵節(jié)的標志性食物。
在印度,無論是印度教還是佛教,燈火都具有特殊意義,它是智慧與光明的象征。天上一圓明月,地下萬盞燈火,它使帝王之城顯得極富詩情畫意,當代人可能不能領會這二個夜晚對京城人的特殊意義,它不僅意味著集會與歡樂,意味著參與與體驗,還意味著極其珍貴的“自由”。自漢至唐,京城之夜都實行宵禁,住在城坊中的百姓,不得外出,只有巡夜的兵士在街道巡邏。所以也可以說,古代中國人的都市夜生活,只有這么一個元宵節(jié)了。與其它文明國家相比,中國古代城市人可以說是最受禁錮的了,如果夜晚不能外出,怎么會有唐詩“長安一片月,萬戶杵衣聲”這樣的詩句呢?當時的人應該是在河中洗衣服,夜晚還是應該有一定的外出自由的。
因為是新春第一月,這樣的夜晚里講經(jīng)說道更具象征意義,所以高僧多選擇在上元日布道講經(jīng)。
上元夜是世俗歡樂之夜,但高僧對世人碌碌之歡總是充滿悲憫之心,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后來紅樓夢中的那種蒼涼情境:上元節(jié)上堂云:夜來燈燭熒煌,多少眾生徹曉忙,究竟不知燈是火,昧卻靈臺一點光。
四、元宵節(jié)與傳說
與以上傳說相比,民間關于東方朔巧定元宵節(jié)的傳說更具有傳奇色彩。傳說漢武帝時有個宮女叫元宵,因思念父母不得相見,欲尋死。足智多謀、心地善良的漢武帝近臣東方朔對元宵十分同情。為了使元宵有機會同父母見面團圓,他傳布火神將要在正月十五日燒毀京都長安。
見全城百姓恐慌不已,東方朔便勸漢武帝,在正月十五日讓宮廷里的人全部外出避火災,再讓全城百姓掛紅燈放焰火,騙過天上察看火情的火神,以保證正月十五日長安太平無事。在東方朔的幫助下,宮女元宵得以出宮與父母團圓。從此,正月十五日夜各地要掛紅燈,放焰火。
關于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chǎn)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炸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jié)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xù)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chǎn)。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五、元宵節(jié)與文學
文學作品中多有對元宵節(jié)的描寫,距離漢文帝四百年之久的三國曹魏時代,我們通過三國演義可以看到當時人對元宵的態(tài)度,以及元宵節(jié)的景致。
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寫有人利用元宵節(jié),欲謀殺曹操,這二個主謀就是耿紀、韋晃,他們“各有家僮三四百”,目的是“盡殺曹賊,以扶漢室!”
卻說金先期來見王必,言:“方今海宇稍安,魏王威震天下,不可不放燈火,以顯天下太平氣象?!北卦势溲?去告報各處,盡教放燈火。
目的最終沒有達成,因為曹操救兵趕到,謀反失敗。但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元宵節(jié)讓百姓盡皆燃燈火,也是官方行為,因為天下開始太平了,而曹氏又聲威海內(nèi),放燈火,是為了顯示太平景象。如果官家不倡導呢,百姓會不會放燈火?可能也會放,但不會非常熱烈,或者說,當時仍然是戰(zhàn)爭時期,城中由軍方管制,百姓不能輕易燃放燈火,所以,官家通知百姓放燈,其實是允許民間可以按傳統(tǒng)方式,在元宵節(jié)里熱鬧喜慶。
再看另一部名著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這里的元宵節(jié),距離漢文帝時代,已有一千九百年光陰了。
通過《紅樓夢》,我們可以看到清代中期都市貴族的元宵景象,民間社會看大戲,舞龍觀燈大熱鬧,宮廷貴族們呢,是持續(xù)的酒宴,元宵節(jié)則是除夕之后,又一次大擺酒席,并定一曲小戲,由親友們觀賞。
古代詩歌中,對元宵節(jié)的描寫更為詳盡,自隋唐到明清,可以說一脈相承,只要是和平時代,就會有美妙的元宵歡慶:
(隋) 隋煬帝
天上轉(zhuǎn),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fā)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jié)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現(xiàn)在詩歌中,我們?nèi)匀荒芸吹綌?shù)量可觀的關于元宵的詩篇,這些詩篇都更多的與生活相關聯(lián),或是對元宵節(jié)熱鬧的體驗,或是對親人的思念。火樹銀花不夜天,指的就是元宵節(jié)的景象,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沒有多少人知道,“火樹銀花”的文化源流,嚴格來說,火樹銀花,來源于古印度宗教,在祭祀神靈的儀式上,祭司們會點燃火炬還有火樹銀花(樹狀的銅器的枝頭上,點燃火焰),吟唱頌詩,舞動火樹,場面宏大而震撼人心。恒河邊的瓦拉那西古城,現(xiàn)在每天停晚還有這樣的表演。每次表演幾乎都有多達萬人現(xiàn)場觀看。上述的詩篇中,我們只有通過隋煬帝的詩,可以看到元宵燈火與佛教的某種關聯(lián):“天上轉(zhuǎn),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與梵聲,都是佛家的象征,也就是說,在隋煬帝心目中,元宵節(jié)的燈火更多的是宗教意味,但后世的文人騷客與百姓,卻不再看到佛家的意象了。
六、民俗
走百病
元宵節(jié)除了慶?;顒油?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jié)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qū)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jié)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jié)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摸釘
北京還有摸釘這項活動,每到元宵節(jié),婦女就會來到正陽門,摸一摸正陽門上的銅門釘?!搬敗迸c“丁”同音,此項活動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家里人丁興旺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yǎng)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xiàn)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像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樹立一個理念:讓校園文化具有思辨力和內(nèi)蘊力
校園環(huán)境是學校的“靜態(tài)文化”,直接影響師生的審美情趣、日常行為心態(tài)等。所謂“只要進入校園,教育就開始了。”強調(diào)的就是校園環(huán)境本身所具有的潛移默化而又潤物無聲的、強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學校應致力于營造一種蘊含文化底蘊和生命氣息的視覺風景,力求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師生砥礪品行、陶冶情操的圣地,讓校園浸潤精神的意蘊,渲染積極的氛圍。
1.走進歷史,讓文化深厚持重、堅定踏實
每一所校園具有不同的文化氛圍,傳遞著不同的文化氣息,積淀著不同的文化底蘊。校園文化建設首先需要我們與歷史對話,從歷史傳承中尋找精神動力,汲取思想營養(yǎng)。
對于一所百年老校而言,其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便是最深厚的文化根基。學校發(fā)動行政干部和老師們一起深入研讀校史,并拜訪老教師、老領導,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老照片、文本資料。由此,以“學校的昨天、今天、明天”為主題,建設了校園歷史長廊和學校名人墻等,訴說百年的積淀。徜徉其中,細細品味一段段校史,了解校名的由來,解讀校訓、校歌的深刻意蘊,認識一個個或著名或平凡的校友,一代代學子不斷從中汲取成長的動力。
筆者所在的學校,三十年來堅持“小籃球”項目創(chuàng)建,籃球競賽成績喜人,并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了一大批后備人才。于是,學校設立了“籃球?qū)凇睓淮?,增設籃球文化墻,建立光榮榜(功勛榜),以豐富而動感的圖片和文字,說籃球人、講籃球事、頌籃球魂、展籃球美。學生們則用自己的語言解讀和詮釋籃球文化:“籃球是圓的”——要團結(jié)起來;“籃球是需要傳遞的”——要相互協(xié)作;“籃球比賽是在爭搶中進行的”——要有競爭意識;“籃球最終是要投進球框的”——要有明確的目標……
厚重的文化積淀和提升,其德育價值是任何一部教科書都無法比擬的。它讓校史立體而生動地呈現(xiàn)眼前,并作為一種持久的精神氛圍,對學生產(chǎn)生穩(wěn)定而潛移默化的作用。
2.走近師生,讓文化溫暖深情、互動有成
在民主、自由、對話的文化環(huán)境中,學校才能成為意蘊豐富的智慧學園,才會透出無言之美,師生也才能在與校園文化的相遇中領略別樣的風景,互動生成。
有一所學校,師生一進入教學區(qū)域,便看到醒目的“三句囑托”和“三道考題”?!叭鋰谕小边@樣寫道:“老師,請帶上三句話遠行:心中盛開一片絢麗的太陽花——走進學校、進入課堂,我們的喜怒哀樂就是一種神奇而巨大的教育力量;做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根系教育的土壤,不斷激情向上!給學生的心靈送上一束美麗的康乃馨——讓孩子更自信、更堅韌地成長。”“三道考題”內(nèi)容則為:“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一切從愛父母做起!你知道怎么稱呼在我們身邊忙碌的校工嗎?——尊重他人,心存感激。如果上兩個問題都不會回答,接下來你準備怎樣做呢?——學會反思、持久向前!”
“三句話”和“三道考題”是與師生的對話,更是對師生的期待和潛移默化的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只有走近師生,才能溫暖深情、互動有成。
3.走向未來,讓文化深邃智慧、浸潤升華
很多時候,教育的意圖就體現(xiàn)在學校生活最常態(tài)的形式背后,許多終身有益的素質(zhì)、習慣和信念也在不經(jīng)意間形成。校園文化建設應力求讓細節(jié)更智慧,以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凝聚成長的力量。
學校在教學樓走廊墻壁的設計上作了一些嘗試:換掉原有的名人名言,代之以師生編擬的“心語”“寄語”,如“等待,是一種博大的情懷”,“喚醒,在于不著痕跡的巧妙引導”,“兒童的心如同蘊藏豐富種子的大地,需要教師像農(nóng)人那樣,遵守天時、精耕細作、循序漸進”。它們成為散落在校園里的一個個文化符號,期待著老師們從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涵養(yǎng)幸福教育人生。
師生還一起設計了“二十四孝故事”“立志篇”“心有多大,未來的路就有多長”主題墻以及“圖書漂流角”等文化角和文化墻。我們期待著師生在與校園環(huán)境的相遇中不斷地思考、感動,深邃智慧、升華情感。
在與歷史、師生、未來的對話中,校園便被賦予了強大的審美教育力、情感感染力、心理感召力和背景暗示力。由此,“只要進入校園,教育就開始了”。這里,永遠聽不到下課的鈴聲。
踐行一個信念:讓校園文化充滿親和力和凝聚力
學校管理制度是有形的條文,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同時,它又是無形的學校文化載體,規(guī)范著師生的行為。好的制度文化會對師生的德性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在確立與修訂中堅持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在學校制度建設中,所謂“科學性”,主要指制度符合校情及發(fā)展需要,有利于促進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公平;同時能與學校的其他制度相互協(xié)調(diào)。當學校的相關要素、制度服務的對象及需求發(fā)生變化時,制度應及時作出修訂,構成制度框架的規(guī)則、準則和實施組合也應隨之進行調(diào)整。所謂“人文性”,即制度建設的師生基礎、師生接受度、制度本身體現(xiàn)的民主思想及實踐作用等。學校制度只有真正被教師、學生接受并自覺遵守,才能使學校成為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大家庭。而實現(xiàn)了科學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才是“有文化”的制度。
2.在執(zhí)行與發(fā)展中實現(xiàn)規(guī)范約束與激勵引導的統(tǒng)一
人都是有感情和靈性的,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以及教育效果的滯后性要求學校制度的執(zhí)行必須達到規(guī)范約束與激勵引導的和諧統(tǒng)一。學校管理有其嚴肅性,必須通過剛性的要求警醒師生不斷完善自我。但制度的執(zhí)行不能停留于控制人,讓人服從。在實踐中,我們應力求把每一項小的管理制度都精致化、人文化,著眼于師生作為有思想、有尊嚴、有需求的“人”的需要,突出制度的關愛、激勵、尊重、人文功能,從精神需要出發(fā),“少一些程式,多一些靈性;少一些火藥味,多一些書香味;少一些管理和約束,多一些引領和張揚”,讓制度更多地內(nèi)化為個體的責任,轉(zhuǎn)化為自覺行動。
因此,學校制度既應體現(xiàn)對規(guī)范底線的約束,堅守原則;又應注重人文考量,用適度的模糊處理和期待效應,實現(xiàn)內(nèi)在的激勵和引導。當師生從服從制度轉(zhuǎn)向悅納制度時,制度才能成為一種文化,而師生的成長便成為自然的事情。
追求一個目標:讓校園文化提升創(chuàng)新力和推動力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包括校園歷史傳統(tǒng)和被全體師生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tài),是一所學校本質(zhì)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體現(xiàn)著校園文化的方向和實質(zhì),更是促進德性成長之重要元素。
1.傳承與創(chuàng)新有生命力的學校精神
校風、校訓等顯性文化,只有讓全體師生耳熟能詳、日益認同并內(nèi)化為行動時,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有生命力的學校精神文化。學校組織教師開展了“校園文化——學校成長的黏土”“學校文化大家談”等主題沙龍活動。老師們暢談對學校文化的理解,在主動思辨中,“誠信品質(zhì)、服務理念、團隊精神、陽光心態(tài)”的學校精神得以凸現(xiàn)和認同。而教育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的文化自覺性、深刻性和精神性。
老師們以飽滿的熱情寫下了感悟:
“校園文化是什么?是學校成長的黏土。離離原上草,便從此中萌芽。當然,學校的成熟發(fā)展,不是與歲月俱來的——除非土壤中飽含養(yǎng)分,枝葉經(jīng)過風吹雨打,沉實厚重;還有,這里的門始終打開著,自由,如春風自然流動?!?/p>
“服務的文化必須浸潤到學校辦學的細枝末節(jié)、滲透至每一個神經(jīng)末梢。強化教育服務,才能有人性的溫暖、真摯的關注以及對生命的敏感;才能真心誠意地看待每一個孩子、家長;才能睿智地看待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教育事件,哪怕是一本作業(yè)本、一次與學生的談話、一次與學生的和諧或沖突,并敏銳地捕捉教育的契機。”
2.涵養(yǎng)與提升和諧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
良好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是素質(zhì)教育深入實施的基本前提,更是學生德性成長的高速公路,是校園精神環(huán)境的重要支點。和諧、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以“真誠”“民主”“平等”“奮進”為主要特征,需要營造“平等、尊重、關愛”的師生關系,“交流、合作、包容”的師師關系和“融洽、互助、友愛”的生生關系,引導教師爭做“有情趣、有味道的”的教師。
每逢春節(jié),學校都會開展“新年贈言”活動,送給每位老師一句暖心的話:
“在教育教學的園地里,您,扎扎實實地耕耘,兢兢業(yè)業(yè)地勞作;實實在在生活,坦坦蕩蕩做人。您是幸福的!感謝您為學校建設作出貢獻,衷心祝福您!”
“在你的班級,生長著溫馨、公正和喜樂;在你的課堂,養(yǎng)育著希望、信心和力量。讓我們共同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播種教育幸福,享受職業(yè)快樂!”
贈言或是感激、或是祝福、或是期望,都堅持“真”,示以“誠”,注以“情”,突出“每一個”。新年第一天,讀著這樣的話語,老師們的臉上洋溢著微笑與幸福。教師是發(fā)展著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他們有專業(yè)成長的需要,有提升生命質(zhì)量的能力。這樣的尊重、贊賞與期許讓教師獲得了積極的成就心理,進而將這一美好的“感情鏈”傳遞給學生。
3.設計與建設愉悅成長的校園生活
教育專家曾言,“過去,我們把課程當作學生生活的全部,現(xiàn)在,我們應該把學生全部的火熱的生活當作課程來用?!睆纳l(fā)展、認知、交往、審美、創(chuàng)造等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建設校園生活,“抓住需要、捕捉主題”“設計情境、調(diào)度課堂”,才能讓學生在身心舒展、思想活躍、充實而有成就的生活中“經(jīng)歷”“體驗”“碰撞”中“成長”。
多年來,學校堅持開展“怡情益智”“怡情益德”教育活動,“書墨飄香伴童心”“陽光體育健身心”“快樂音樂怡性情”“繽紛美術揚個性”“多彩活動展心智”……期待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獲得心靈的自由、美好的情感和成長的自信。
地址:石家莊市橋西區(qū)中山西路96號習三藝術大廈
開放時間:每周二――周日9:30-17:30,周一閉館(免費開放,特展除外)
注意事項:團體參觀(20人以上)請?zhí)崆邦A約
電話:0311-67567881
稍可軒與“明式空間藝術”
纖指弄弦,古琴泠然而響,滿屋的清幽古韻頓時有了生氣。在虛實變化的音符中,一個白衣的少女或坐或立,或捧書閱讀、或?qū)︾R梳妝。在光影變幻間,她用舒緩的舞姿穿過茶煙馥郁,牽起爐香輕裊,引領著觀者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走進明代書香世家的日常生活,品讀一個古老的江南故事……這是石家莊當代美術館為“明代生活空間藝術展”量身打造的舞蹈,讓觀者從精神上體驗那個時代的空間藝術和生活方式。
空間美學的當代含義,在于打破了時空的有限存在,將精神的內(nèi)在需求展向無限,并塑造出我們內(nèi)心的想像世界。在中國的古典美學中,空間強調(diào)意境、傳神、空靈,以超越時空的特質(zhì),去展現(xiàn)自身的理想。明式家具,源自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趣味,更源自古人對精神高度的追求――從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到琴棋書畫詩酒花的風雅,再到逍遙無待御風而行的超脫,都融入了一桌一案的日常。古人有“坐靜觀遠空”的空間訴求,它超越政治、超越社會、超越自然,將人的精神需求展現(xiàn)在自我的逾越之中,最終達到心靈深處的徹底解放。
2014年5月,石家莊當代美術館館長吳振文傾心準備多年的“明式空間”意境基本打造成型,由此策劃的“明代生活空間藝術展”也正式開展。展覽以明代生活空間為展示主題,分別展示了明代書房、臥房、廳堂、禪房等明代生活空間的家具格局。
明式家具,作為古代文人日常生活的見證,它之于古人是那么自然,就像水流花開,月到風來,卻在無意間透露出生命本來的高度。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出于時代而高于時代,就在那一桌一椅、一幾一榻間,承載著中華文化精神和生命質(zhì)感?!懊魇娇臻g”第一次重現(xiàn)了明代的生活空間,為這些在漫長歲月中分散各地的家具賦予了新的生命,它們歷經(jīng)滄桑終于回到當年。而我們?nèi)缤鎸δ切┛犊勑Φ娘L流名士,如同面對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造化神奇,就這樣懷著敬畏靜靜觀想,默默體驗。
那略顯滄桑卻又熠熠生輝的明代屏風,名叫曲水流觴。那柔和燈光下的明代古琴,也像在娓娓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翱鬃咏淘娊?jīng)的時候,就是彈琴吟唱?!眳钦裎恼f,“明代生活空間藝術展”追求的是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是立體的,由內(nèi)而外,訴說的是中華文化之靈魂。
“我們做的是空間展,國內(nèi)現(xiàn)在都是陳列展,我們做的這個空間展實屬國內(nèi)首例,不僅是家具的陳設,更有香器、花器、古琴、字畫,配合各種案頭清玩,力求完美展現(xiàn)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吳振文說,“明代生活空間藝術展”做的是精髓和體系,“別看簡單,至少20個收藏門類在里邊。”
“明式空間”的打造,需要一個長期、細致的準備過程?!扒俚?、香道、花道、茶道,很多東西都斷代了,要一點一點做起來,在這個空間中我們想傳達一種超越和傳神的美學思想,觀者在這個空間中靜觀默想,凝近思遠,在想像中發(fā)現(xiàn)自己,感受生命,重獲心靈的自由。”正如“明式空間”創(chuàng)意的亦古亦今的舞蹈,讓人在思想上游走一樣,“明式空間”打造的園林、庭院意境,同樣會給人一種“夢回大明”之感。
吳振文給這個展廳取名“稍可軒”――名字源于傅山傅青主手書的匾額,意在為人處世當知進退,凡事稍可即應知足。恰到好處,莫要太貪。儒家講用舍行藏,道家曰抱樸守素,“稍可軒”承載的是中華文化精神,而石家莊當代美術館和與此投緣的人們,也正是為此而來。
國際視野的文化平臺
“明式空間”的打造,正值石家莊當代美術館成立七周年。2007年4月,石家莊當代美術館成立,發(fā)起人吳振文曾說,衡量一個城市文明與否的標志,是看它有沒有像樣的美術館、博物館,因為美術館是一個城市的“詩眼”、城市的文化名片?!皠?chuàng)建石家莊當代美術館就是要搭建石家莊的文化產(chǎn)業(yè)平臺,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改變城市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p>
“立足當代、面向全球、關注本土”,是石家莊當代美術館的宗旨,它有著明確的學術傾向,有國內(nèi)著名批評家易英、殷雙喜、魯虹、孫振華、俞可等構成的學術顧問團隊。建館之初,便有費正、祁海峰、徐福厚、曹寶泉、王國斌等著名畫家,知名設計師晏鈞、知名音樂人邢迪,還有來自北京、廣州等地的藝術家進駐。
自成立以來,石家莊當代美術館共承辦各類展覽32個,包括“共振2007――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我從我的時代走來――費正作品展”“墨隱田園――沈勤當代水墨作品展”“欲望的風景――尚揚師生藝術展”“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琢古凝暉――中國古桌案藝術展”等當代藝術及傳統(tǒng)藝術的展覽。
石家莊當代美術館學術主持冀少峰曾撰文稱,“石家莊相對于北京、廣州、武漢、深圳來講,藝術氛圍相對薄弱,但也正是由于它地域的邊緣化,藝術發(fā)展的空間較之畫展頻頻、畫廊遍野的大城市來說也相對廣闊些,開辦當代美術館的意義也更為深遠。
7年時間,石家莊當代美術館定期舉辦了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藝術展覽,成立了富有特色的藝術家工作室,改進了藝術畫廊的運作模式,健全了藝術市場的運行機制,舉辦了一系列帶有全球性和國際化視野的學術展覽以及文化產(chǎn)業(yè)論壇,逐步發(fā)展成多元化文化藝術的交流平臺。
石家莊當代美術館館長吳振文說,2014年,石家莊當代美術館將加大收藏力度,豐富藏品種類,提高策展能力,開發(fā)延伸產(chǎn)業(yè),致力于將石家莊當代美術館打造成一個開放、典雅、富有親和力的藝術鑒賞及休閑空間。
河北習三內(nèi)畫博物館――玲瓏鼻煙壺 內(nèi)畫看世界
地址:石家莊市橋西區(qū)中山西路96號習三藝術大廈
開放時間:每周二――周日上午9:30-12:00,下午2:00-5:30(免費開放)
電話:0311-66683126
與石家莊當代美術館同址的,還有河北習三內(nèi)畫博物館。“隱于市”,讓它怡然自得,“靜對門前熙攘人流,承載悠久民間藝術”。
進入內(nèi)畫博物館,悠揚古曲傳入耳中,裝飾典雅而精良,處處匠心。
內(nèi)畫鼻煙壺是中國的傳統(tǒng)民間工藝。內(nèi)畫的畫法是以特制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zhì)的壺坯內(nèi),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diào)典雅、筆觸精妙。內(nèi)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內(nèi)畫水平最高、規(guī)模最大、發(fā)展最快、影響最大,已入選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冀派內(nèi)畫的發(fā)源地――河北衡水,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nèi)畫之鄉(xiāng)”。
內(nèi)畫作品形式多樣,色彩鮮明。映入眼簾的《雅居圖》《二十四孝》《溪山行旅》等內(nèi)畫作品,精美絕倫。除了這些,還有筆筒、屏風、花瓶、水晶球等,琳瑯滿目。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蕩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
清朝乾隆時,鼻煙壺成了顯示身份的物件。有評論說,鼻煙壺集民間藝術、雅士高風、詩文意境于一身。小小鼻煙壺,能有如此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也讓觀眾嘆為觀止。
二層的河北習三內(nèi)畫博物館,以大量的圖片和實物詳實生動地介紹了鼻煙壺的歷史淵源,從煙具、煙料、鼻煙壺的歷史及鼻煙壺的流派和種類都做了詳細的展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冀派內(nèi)畫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和傳承人王習三大師的頂級力作――十二君王的畫像擺在展柜顯赫位置。
提起衡水內(nèi)畫,不能不提的一個人,就是王習三。1967年,王習三在家鄉(xiāng)衡水阜城開始創(chuàng)立冀派內(nèi)畫,1977年創(chuàng)建衡水地區(qū)特種工藝廠,1981年負責創(chuàng)建中國鼻煙壺研究會,并任理事長,1988年至今,擔任衡水市內(nèi)畫藝術院院長。
2010年6月,王習三與其子王自勇建立的河北習三內(nèi)畫博物館在石家莊落成開館。這是石家莊第一家民營博物館。
談起建館的過程,卻是艱辛不已。博物館藝術總監(jiān)董晶介紹,王習三父子從2006年開始,有籌辦民間博物館的想法,到2010年6月29日正式開館,四年時間,王自勇不停地奔走。抵押房產(chǎn)、銀行貸款、朋友借款,為了辦起這家博物館,王自勇傾其所有。
王自勇曾說,他的博物館是完全免費向公眾開放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把我們民族的藝術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給人民,讓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用展覽館的方式進行傳承。
寶齋藝術館――有心人的收藏
地址:石家莊市高新區(qū)水榭花都馬丁廣場109號
電話:0311-85906619
寶齋的主人張華彬,幾十年的從商生涯,經(jīng)歷過多個行當?!叭绻氵@一生只做過一件事情,你就是一個人生,如果你這一生跨越過10個行當,你就是10個人生?!痹趶埲A彬看來,不同的人生體驗,可以讓看待生活的眼光更加寬廣,收獲的是更多感知和不一樣的心態(tài)。
張華彬和文化搭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他無論做哪一行,收藏都貫穿始終,這是他的愛好和興趣所在。而最終,文化也成為他人生成功之后的歸宿。開辦一家私人博物館,是張華彬的夙愿。2008年,張華彬租下石家莊一家高檔小區(qū)的會所,精心設計裝修之后,寶齋藝術館就此開館。
寶齋藝術館展廳面積1000多平方米,擁有展覽區(qū)、收藏交流區(qū)、休閑區(qū)、辦公區(qū)等多個功能區(qū)域,其成立宗旨是搭建當代優(yōu)秀藝術家與愛好者的溝通橋梁,視發(fā)展和光大河北文化影響力作為己任,將與老一輩書畫家合作以及推出新銳藝術家作為藝術館的兩個發(fā)展方向。
寶齋內(nèi),收藏有名人書畫、內(nèi)畫、煙壺、紫砂壺作品,還有價值不菲的奇石和紅木、金絲楠家具。藝術館的裝修古色古香,空間明亮。休閑區(qū)兩塊天然瑪瑙水槽,頗顯藝術館的特別。在藝術館內(nèi),張華彬還設計了圓拱門和小橋流水。讓來之觀眾,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寶齋的藝術氛圍中。
張華彬說,他從小就有收藏的愛好?!笆芪覡敔?shù)挠绊?,對老物件都有興趣。最早大概是在十六七歲,那會兒開始收銀元了?!背赡旰?,張華彬在生意上有所成,這也為他的收藏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他收藏中國傳統(tǒng)家具、古琴、紫砂、瓷器等,還收藏和奧運有關的大量藏品。
“收藏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chǎn),并不光為掙錢,把流散在民間的文物收集起來,弘揚民族文化?!睆埲A彬說,收藏其實是一件辛苦的事,為了收藏,他從不買奢侈品,“我買衣服都是一百元以內(nèi),過季的,斷碼鞋。攢錢收藏的階段很苦,但買到手感到很激動?!?/p>
在張華彬看來,收藏也是傳承,收藏的最高境界過眼、過手即為擁有,閑暇時靜看自己心儀的藏品,就能與之對話?!笆詹?,是有心人的收藏,而不是有錢人的收藏。有些人是為了炫耀,但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張華彬說。
近年,寶齋藝術館做了眾多展覽和沙龍:2008年,中國古硯精品展;2009年,奧運藏品展;2010年,“古代與現(xiàn)代”明清家具展;2011年,內(nèi)畫大師張增樓“衡水湖百鳥圖”內(nèi)畫作品展,同期策劃發(fā)行《衡水湖百鳥圖》郵票卷軸;2012年,“文武雙全”南方作品展;2013年7月,承辦由河北省文化廳主辦的河北省青少年書畫作品展,并獲得了由省文化廳頒發(fā)的特殊貢獻獎;2013年9月,承辦陳逸墨山水作品展,同時主辦了著名斫琴大師王鵬的“古琴雅集”;2013年11月,承辦“絕世重光”中國當代定瓷大師作品展。
除此之外,張華彬還對紫砂壺情有獨鐘。并拜江蘇工藝美術大師胡洪明為師,1978年胡洪明涉足陶瓷專業(yè)創(chuàng)作與設計,師從顧景舟大師嫡系傳人沈遽華先生,曾在宜興紫砂工藝廠工作。后到清華美院進修,作品多次榮獲大獎,“福運連連”獲得2012年中國十大茗壺金獎。其金銀絲裝飾紫砂壺深受紫砂愛好者喜愛,部分作品被國內(nèi)外藝術館及個人收藏,被譽為鑲金裝飾巨匠。
在寶齋,可以看到胡洪明創(chuàng)作的紫砂精品,別具匠心,獨具魅力。
“我執(zhí)著于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作為一個藝術館一定要有藝術館獨到的藝術語言,”張華彬說。
大馬博物館――看古物青銅 品千年歷史
銅鏡的收藏熱度,正在逐年增加。在古代,銅鏡不僅是生活用品,也是一種藝術品。延傳至今,古代銅鏡更具獨有的魅力,成為很多人的收藏之選。然而,能保存至今的銅鏡價值不菲,其中珍品更是并不常見。
讓人有些意外和驚奇的是,在石家莊大馬博物館――一家尚未完全開放的民間博物館,收藏有20面左右的稀世銅鏡。當然,既是博物館,館主的珍藏不會只有銅鏡,還有眾多如漢代狩獵紋壺一般的稀世珍品。
大馬博物館館長趙新會,同時也是大馬集團的董事長。2009年,他謀劃籌建博物館,主要收藏青銅器。幾年間,大馬博物館收藏了約500件藏品,其中銅器有200多件。“做私人博物館每年都虧損,這東西都是我們收過來的,自己喜歡,也算當做藝術品投資吧?!备别^長秦增群說。
難能可貴的是,大馬博物館收藏有20多面古代銅鏡。真正的收藏佳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歷史意義,而銅鏡恰恰兼具藝術價值和人文內(nèi)涵。如戰(zhàn)國鏤空、漢唐鎦金這般,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大馬博物館收藏的銅鏡,分屬漢、隋、唐等不同的年代,年代不同,樣式各異,展現(xiàn)的歷史價值也各不相同,對于觀眾來說,極具參觀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