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

第1篇: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Photoshop 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TP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1-0232-01

《Photoshop》是一門實踐操作能力很強的課程,采用模塊化的教學設計思路、以項目為導向、結合任務驅動教學,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PhotoShop》課程內容采用模塊化教學設計的優(yōu)點

《PhotoShop》課程是一門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課程,采用模塊化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工作情境下,結合任務,通過協作、交流來完成任務。教師通過組織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完成項目后達到教學目標,掌握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一)教學內容的模塊化設置,使學生對《PhotoShop》的操作技能訓練能順應市場的需求

在實踐教學中,課程模塊內容可模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技能,如個人照片的處理,也可以是模擬某企業(yè)真實的環(huán)境,如數碼店的照片處理、廣告制作等,這些選擇的內容都是與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行業(yè)緊密聯系,通過這些模塊的完成,學生熟悉掌握了操作技能和操作流程,畢業(yè)后也能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并盡快適應工作環(huán)境。

(二)能及時更新模塊中的知識與技能

在模塊化教學設置中,各模塊中的內容都是相對獨立的,當知識和技能更新時,能及時方便地對模塊中的內容進行更新調整,提高教學效率。

(三)教學內容的模塊化設置,能更好的體現技能訓練的特點。

模塊化教學設計有助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實情選擇相應的模塊內容進行技能訓練,發(fā)揮學生潛能。

二、模塊化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按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對教學知識點劃分模塊

在確定教學模塊時,教師要根據專業(yè)需求及學生實際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析、選擇、重組進行設計,在每一模塊中包含了相關的教學知識點及訓練技能??傮w上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三大模塊:入門――初級技能訓練、精通――中級技能訓練、提高――高級技能訓練三大模塊,各模塊間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

(1)入門――初級技能訓練模塊

作為一門課程的基礎操作部分,包含圖形圖像處理的基礎知識和各種工具的使用,是該門課程的基礎和核心,是要求學生必須熟練和準確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習后繼知識和技能的關鍵和前提。這一模塊中設計的項目任務,基本上都規(guī)定了比較明確的學習目標、任務主題、任務要求、注意事項,并提供了相關的素材、效果圖的前后對比圖等。在要求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前,先對案例進行詳細分析講解,并與要求完成的項目任務作比較,引導學生明確項目的重難點,了解操作需要的知識點和技能。并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進行指導,讓學生能盡快熟悉各種工具的使用,掌握相應的基本操作技能。

(2)精通――中級技能訓練模塊

通過前一模塊的學習,學生在熟悉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操作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項目任務,要求學生設計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在要求學生完成作品之前,由教師分析點撥所涉及到的知識點,然后要求學生獨立或小組協作完成。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這部分內容重點是訓練學生熟練應用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鞏固了前面所學的基礎知識及操作技能。

(3)提高――高級技能訓練模塊

該模塊一般設計3~5個項目,模擬真實的工作情境,由學生個人或分小組協作完成。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是訓練學生能夠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創(chuàng)作設計的能力,同時能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延伸,與已掌握的其他課程整合進行綜合設計制作。讓學生在完成這些項目的過程中體驗真實工作中的平面設計,了解Photoshop在不同領域中的平面設計常識和工作步驟,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軟件的熟練掌握。這一階段主要在機房中以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為主,教師則起到組織、引導提示解惑答疑的作用,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解決出現的問題。

(二)各模塊內容以項目為載體設計實訓項目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踐教學中采用項目為導向來設計各模塊的教學內容。對于每一個項目,首先,對項目進行描述來創(chuàng)設工作情境,同時對設計的項目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完成該項目要達到的能力目標。其次,對項目進行分解,講解涉及到的知識點及操作步驟,通過對涉及到的知識點詳細的講解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第三,對每一個項目中涉及到的案例,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分析講解,使學生加深對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深入理解并熟練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最后,安排適當的“拓展實訓任務”,讓學生進一步拓展知識,模擬職場完成。對于拓展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后獨立或小組協作完成,并在下一次課由學生自己講評、交流,教師則對學生完成的任務情況進行展示點評,指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運用能力等,盡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實施效果

幾年來《PhotoShop》課程采用模塊化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是教學的目標更明確,每個模塊的教學目標更明確更具有針對性,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對內容的掌握程度。其次,在每個教學模塊中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融入了理論教學、實例練習、考核及知識拓展等,并根據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高[2000]2號文件[N]。

[2] 柴永茂. Photoshop CS2中文版入門與提高[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 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高等出版社,2006年.

[4] 張劍平.《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 黃河明.《現代教育技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作者簡介:

第2篇: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此類教學設計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學生分小組、角色扮演、項目任務等方式來設計,以提高學生會計專業(yè)基本的相對獨立的動手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在專業(yè)基礎課教學進行中進行科學的設計和組織,實訓應當穿插在相關課程的相關章節(jié)講授時進行,作為較為簡單的基礎課程的單項實訓。課程主要安排基礎會計、會計學原理、稅收基礎、成本會計等專業(yè)理論課程的教學,該模塊課程實訓教學知識點相對獨立,目的是以實用夠用為原則,加深學生對會計專業(yè)的理論學習的實訓教學設計,體現理實一體化的專業(yè)課程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二、會計核心專業(yè)課程實訓模塊化設計

學生在具備了會計專業(yè)基礎理論、原理以及掌握了較基礎的單門課程實訓操作技能的條件下,對專業(yè)核心課程包括會計實務、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會計手工模擬實習、會計綜合實習等實訓模塊。此類模塊可稱為課程加技能的綜合實訓模塊,由于涉及的業(yè)務不僅僅是單項的技能,而是交叉了相關專業(yè)基礎課、核心課的業(yè)務技能,對學生的要求明顯提高,此階段課程的設計非常關鍵,此實訓設計應以學生熟練技能為目的,教師應充分利用會計實訓室、仿真實訓室、校企合作實訓點等方式來進行設計安排,充分融合會計基礎課和核心專業(yè)課的技能實訓模塊化,通過第二學年關鍵的綜合會計技能實訓模塊化訓練,使學生應達到頂崗實習前就已熟練會計專業(yè)核心技能的目標。如:核心技能的實訓可安排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根據制造業(yè)、商品流通企業(yè)等會計核算的流程,掌握一個會計期全部業(yè)務會計操作方法,此實訓過程應充分融合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會計實訓,同一套賬務處理兩種方法同時進行檢查對比數據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同時實訓項目要充分考慮會計準則、稅收法規(guī)等方面的內容,盡量在實訓項目中體現學科交叉的完整的任務設計,考慮到中職學生頂崗實都以小企業(yè)為主,除了掌握以《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賬務處理,還應安排以適合小企業(yè)實務處理的《小企業(yè)會計制度》的賬務處理,總之通過完整的科學的實訓項目設計,以及多套任務、多次實訓的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利于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使學生提高會計綜合職業(yè)能力,通過模塊實訓也使學生了解了涉及財務、工商、法律、稅務、營銷、金融等領域的知識,提升財務一體化的熟練賬務處理能力。此外,會計專業(yè)的特點和要求決定了從事會計工作應具備從業(yè)資格證的考證需要,在實訓過程中既要顧及學生工作技能的實訓需要還要重視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證的需要,考證通??梢园才旁诘谒膶W期來進行,以考促教,以考促訓,相輔相成,訓考結合也可以充實和檢驗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

三、會計崗前職業(yè)綜合能力模塊化的實訓設計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系統性很強的學科,需要融合除了上面提及的專業(yè)技能要求以外,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財會人,除了具備熟練的財務技能,具備良好的職業(yè)操守和職業(yè)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會計職業(yè)綜合能力的實訓設計應該在頂崗實習前進行,以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為目的。如:可以在頂崗實習前利用一至二周的時間安排,職業(yè)道德講座、會計職業(yè)規(guī)劃、企業(yè)講座、本專業(yè)優(yōu)秀校友講座,還可以安排學生到會計師事務所、記賬公司、企業(yè)財務部門等機構進行企業(yè)文化的學習和感性認識,通過這些崗前職業(yè)綜合能力模塊化的實訓,必將有利于學生提升整體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結語

第3篇: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基礎會計;課程標準;模塊化教學

對于高職會計專業(yè)學生而言,《基礎會計》是學習本專業(yè)的入門課,該課程理論性、實踐性都較強。更重要的是,該課程掌握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和對本專業(yè)的興趣。課程標準是課程開發(fā)及實施的指導性文件,要做好高職《基礎會計》課程開發(fā)工作,首先應建立與職業(yè)能力相適應的《基礎會計》課程標準。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初步形成了基于模塊化教學的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標準設計思路。

一、課程標準設計的總體思路

制定《基礎會計》課程標準,首先應注重基于會計崗位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對該課程進行明確的定位?!痘A會計》是會計專業(yè)針對會計崗位(群)職業(yè)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程,該課程應特別注重會計的實踐性操作技能、記賬基本流程的訓練,一般會計工作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都要用到《基礎會計》所學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因此,該課程的目標是:以會計基本工作過程為主線,讓學生在體驗會計工作的基本過程中,完成相應的任務,從而學習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養(yǎng)成會計職業(yè)的基本素養(yǎng),具備會計基本職業(yè)能力,并達到“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的單項考證要求。

具體制定課程標準時,可根據企業(yè)會計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結合國家職業(yè)資格標準,按照實際的會計工作流程,確定課程需要解決的知識與技能,將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劃分,重構《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

二、教學內容的模塊化設計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一直以來體現了會計專業(y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該課程在企業(yè)有關人員共同參與下,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業(yè)會計崗位的職責、任務為依據,進行會計職業(yè)能力需求分析,并以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設計課程教學模塊,以模塊任務為驅動,對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展開訓練和培養(yǎng)。在重構《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后,我們設計出理論和實踐教學一體化兩大學習領域,即課程的兩大主模塊――會計職業(yè)認知模塊、會計職業(yè)技能模塊,突出會計工作任務與知識的聯系,充分體現課程內容與職業(yè)工作的匹配。具體教學內容的選擇如下圖所示:

(一)教學模塊目標設計

根據課程目標和涵蓋的工作任務要求將《基礎會計》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劃分后,各教學模塊除列出工作任務外,還應有相應的具體目標,可以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描述,說明學生應獲得的知識、技能與態(tài)度。這樣就能充分體現課程標準優(yōu)于原先的課程教學大綱之處: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全面考慮課程的教育作用。如在“填制會計憑證”教學模塊中,模塊教學目標可以表述為:了解會計憑證的意義,能識別不同類型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學會根據經濟業(yè)務規(guī)范地填制相關會計憑證,并正確地對各種會計憑證進行審核和歸檔;教師在本模塊教學中合理引導學生進行工作分工、扮演不同角色,并指導學生按填制會計憑證的工作過程完成設定的工作任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會計憑證在整個會計核算工作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此外,在對各項經濟業(yè)務展開分析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判斷能力、溝通合作能力。

(二)教學模塊的學習情境設計

教學模塊的學習情境設計是模塊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谀K化教學的總體思路,結合會計崗位職業(yè)能力和會計工作過程,課程標準在各教學子模塊下設計了多個學習情境。學習情境是在仿真會計職業(yè)環(huán)境中對真實會計過程的教學化加工,并以完成某個具體工作任務為目標。學習情境設計要符合基于會計職業(yè)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思路的要求。比如在“會計職業(yè)認知”部分,我們意識到《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yè)的入門課,基本理論是不可或缺的,而總論、會計科目與賬戶、復式記賬等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學習沒有興趣,而這一部分又是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等工作的基礎,教學情境的設計顯得猶為重要。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參觀財務部門、請企業(yè)專業(yè)人士講座、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讓學生走進會計大門,對專業(yè)學習產生興趣。再如對“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工作任務進行學習情境設計時,可以將學生置身于仿真實訓室中,通過視頻短片等多媒體工具使學生了解到銀行存款的清查方法。在設計實訓資料時,教師應注意與前期工作任務的連貫性,可以讓學生繼續(xù)使用他們在“登記日記賬”工作任務中已完成了的銀行日記賬,從而使學生對整個工作過程的連續(xù)性有較深刻的認識。另外,查找未達賬項的工作可以分組進行,學生在溝通合作中體驗到四種未達賬項的形成,既而順利完成“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的編制。

總之,會計工作過程是一個從憑證填制為始到報表編制為終的一個較為規(guī)范、有序、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因此,教學任務及順序安排應源于會計工作實踐,應按照會計工作過程來組織教學任務,根據會計工作要求來設置課程模塊,突出知識的實際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特別應該邀請行業(yè)專家和課程專家對相關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研究,實現教育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融合,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融合。

三、課程教學實施建議

(一)教材編寫建議

教材編寫應符合模塊化教學設計思想,并精選內容,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接受能力。在編寫體例上,應注意有情景或案例導入,且圖文并茂,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基礎會計》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方面,目前的教材大多呈現出兩種類型:一種是將“主要經濟業(yè)務的核算”安排在“會計憑證”之后,另一種是將“主要經濟業(yè)務的核算”安排在“借貸記賬法”之后,而“會計憑證”與“會計賬簿”連續(xù)編排。兩種類型教材各有特點,前者注重教學內容上的邏輯聯系,后者更注重工作過程的連續(xù)性。筆者認為對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化教學設計而言,后一種更為合適。

(二)教學建議

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必要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廣泛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講授過程中穿插組織討論式、探究式教學,引入實際工作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圖片及實物等直觀形象的方法輔助教學,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擴大課堂知識的涵蓋面,而且可以使比較枯燥的會計教學過程生動化,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述《會計賬簿》一章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企業(yè)的各種賬簿,并配備語音講解企業(yè)常用的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和總賬與明細賬的設置原則,變抽象為具體,提高課時利用率。鼓勵學生在課堂和訓練中大膽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而不用簡單的對或錯來總結問題。

此外還應向學生提供仿真的會計職業(yè)環(huán)境和豐富的課程資源,如視頻教學資料、互動練習,網上學習社區(qū)等,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學評價建議

課程的教學評價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對學生的考核,另一層面是對課程教學的評價。

對學生的考核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而不僅僅局限于考試。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各教學模塊工作任務的要求,建立考核評分表,對學生完成的每一項工作任務進行評分,并對各模塊設定不同的權重,最后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相對于單一的考試而言,這種評價方式應該更為全面。

對于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學校督導、學生和企業(yè)等綜合評價的方式實現。學校教學督導主要檢查教師授課計劃的制訂、備課、教學計劃的執(zhí)行、上課等常規(guī)教學情況;學生評價主要反映教學效果;企業(yè)評價可反映課程內容安排是否合理。利用這些評價形式有利于幫助教師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雅娜,閏丹.基于動態(tài)性原則建立高職教育課程標準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8(10).

[2]田鳳權.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標準建設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8(4).

第4篇: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1. 微課設計的高精度要求――信息技術的全面系統化和整體化模塊。一個系統化的知識模塊,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形成整體的認知,并且通過個人的自我思考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認知,讓集中在一起的同學,達到有效感悟和體會。

信息技術的整體化和模塊化,就是將所有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去,讓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提升,形成系統化和模塊化,讓word和ppt內容放到一起去,達到有效的提升,形成整體的思考。按照實驗版教科書設置,就是“同一模塊”的學習,目的是“形成瞬間某內容的整體認知”,這是“重點關注”。此舉可加深同內容的橫向比較,利于知識點內部的融會貫通。而微課的內容就是將這些知識點有效融合在了一起,通過微信平臺的有效方式進行提升。

2. 案例的精確化和系統模塊化。常用的辦公基礎軟件,就是OFFICE辦公的基礎軟件,教學中我們可以隨機穿插一些功能在里面,將這些基礎軟件放在一起,然后進行有效混排和搭配,將相似的放到一起,形成模塊操作,將系統之內的知識放到一起去思考,形成模塊化操作,我們將基礎辦公軟件融合到一起去,進行有機實踐,提升我們的能力,在實踐當中去鞏固知識的穩(wěn)定性,同時來提升我們的運用能力。系統化、模塊化就是以提升能力為主,將能力進行實踐化的訓練,進行實踐化的思考和有效研究,通過微信平臺整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的交流結合到一起。

二、小學信息技術微課要求實踐化和自作化

1. 教師點撥,學生實踐操作有效展開。隨著信息技術應用技術和操作的普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成為我們必備的基本技能。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重大作用,要求我們能靈活運用和操作,熟練掌握基本知識而后應用技術,為以后的熟練工作打下基礎。

2. 案例的綜合化和可操作化。案例的綜合化目的,就是將圖像和文字混合排在一起去,通過有效的調整圖像和尺寸大小以及亮度等,達到混合提升的目的,將我們的學習目標以及最后達成的目標有機結合在一起,將圖片和文字有效的混合,形成圖文混排,形成前后呼應的連接,將知識同時提升,舉一反三,提升學習效率。信息技術的微信管理教學,要和知識的有效傳授相互結合,通過微信的特點去考慮相關的知識,獲得有效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和有效策略,活躍課堂,提升課堂的關注度,并且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教學的有效嘗試,提升學生的教學質量。

三、微課教學設計,要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進行小組合作的討論

微課重在給予學生自我學習和思考的實踐,進行自我探索。在微課的教學中,將信息技術學習過程做了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能夠理解信息技術的學習特點;制作過程中,所講授的內容隨著教師授課的線索依次出現,并結合小組合作交流的使用,引導學生自我交流和鞏固理論。將能力進行實踐化的訓練,進行實踐化的思考和有效研究,通過微信的平臺整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的交流結合到一起。

四、微課設計要求效果突出,一課一個知識點的切入

第5篇: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如何在五年制高職《國際金融》教學實踐中既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是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就此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從課程模塊化設計、啟發(fā)式教學、考核評定的安排等做了一些歸納和總結。

關鍵詞:

國際金融;教學體會;模塊化;啟發(fā)式

《國際金融》課程不僅專業(yè)性很強同時實踐性也很強,而五年制高職的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如此,經常會形成這種局面:老師講得滔滔不絕,學生聽得似懂非懂,課程結束時老師覺得該講的知識都講了,可是學生依舊覺得難以掌握。因此,探索一套適合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成為了《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就此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從課程模塊化設計、啟發(fā)式教學、考核評定的安排等方面談一談具體做法及體會。

一、模塊化設計,教學做結合

一般國際金融學的內容體系應包含國際收支、匯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貨幣體系四部分。筆者認為,只有在教學體系上從抽象到具體,從原理到實務,章節(jié)的設置注重內在邏輯關系,就可以使學生對國際金融知識體系有一個完整清晰的了解,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考慮按照國際收支、外匯、匯率、外匯市場業(yè)務、外匯風險、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金融危機、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等設計成不同的模塊,并考慮學生每一個模塊包含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學生應該掌握的某項技能,將相關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利用輔助案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例如,在學習“國際收支”這一部分時,我們可以這樣來構建教學模塊:

(一)教、學、做內容安排1.教師通過多媒體講解國際收支的內涵及各賬戶之間的相互關系,掌握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原理;2.通過案例給學生布置任務,對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相關項目進行計算;3.小組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國家政策對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并將討論結果匯總。

(二)教學載體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理。

(三)培養(yǎng)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國際收支的內涵及個賬戶之間的關系;(2)理解國家對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2.能力目標:(1)能夠進行國際收支平衡表相關項目的計算;(2)能夠對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理論歸納。

(四)實施步驟1.多媒體講解;2.學生進行計算;3.分析討論總結。通過模塊化設計,循序漸進,學生邊學邊練,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學生的實踐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普遍提高,真正實現了專業(yè)教學的理實一體化。

二、方法多樣化,關鍵在啟發(fā)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國際金融》課程具體的教學中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就要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這一內容時,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采用不同教學法,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1.發(fā)現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急于把現成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探索解決問題。在這里,可按如下步驟進行教學:(1)設問:合上課本,想一想一國匯率上升對進出口、旅游、資本流動有哪些影響?(2)思考:讓學生自己思考上述問題。(3)啟發(fā):匯率上升后,本國貨幣對外升值,進而影響國內物價和貨幣購買力,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分析。(4)討論揭示:學生經過討論,再結合教師提示,揭示出答案。

2.情景教學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一定的場景,創(chuàng)造一種模擬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開發(fā)思維的目的。如就上述問題,當一國匯率上升時,分別由一半同學扮演進口國,旅游輸入國,資本流入國,另一半同學扮演出口國,旅游輸出國,資本流出國,讓他們從本國利益出發(fā)分別互相質疑對方,尋求雙方都接受的方案,然后,再派幾個代表上臺演示,雙方各抒己見,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

3.案例教學還可以通過典型案例,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例中揭示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組織案例討論并要求學生對具體案情歸納,得出結論。最后在課堂上由師生對其方案進行提問,指出漏洞,從而達到掌握課本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述方法的關鍵都在于啟發(fā),需要靈活運用:對于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的班級,宜提出具體問題,運用發(fā)現法;對于思維較活躍的班級,宜用情景教學法;而對于基礎較好,獨立思考能力較強的班級,宜用案例教學法。我們只要對班級學生有足夠了解,對各種教學法有較深的認識,便能根據學生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法,并在教學中加以運用,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三、立體化考核,綜合性評價

課程考核及成績評定,也是教師完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那種完全以考試方式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的做法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需要。課程考核及成績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綜合評定。1.學習態(tài)度。教師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與教師的配合程度,作為考核的一項指標。2.平時作業(yè)。主要是評析與課程有關的資料或案例,考察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考察學生有否獨到見解,以此衡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3.課堂提問。通過提問方式,經常了解和檢查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回答情況予以計分。4.課堂發(fā)言。對于課堂提問或課后作業(yè),有的要求學生上臺作簡短發(fā)言并評定發(fā)言成績。5.考試。由于通過平時多角度評定學業(yè)成績,傳統的期中成績、期末成績占學生成績的比重應大幅度下降,但仍不失為考核,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的一種手段。有時還可根據學科情況組織開卷考試。

四、結語

在《國際金融》的教學組織期間,教者通過模塊化教學設計,加大教學活動中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在對學生課程成績考核中進行了多元化綜合性評價。這種安排,不但有利于增強學生國際金融方面的知識、技能,還可以通過知識技能的遷移,有利于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應變能力、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參考文獻:

[1]于淼.淺談職業(yè)大學經濟類國際金融教學的幾點體會.北方經貿,1998,04.

第6篇: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 國際結算 教學設計 改革

國際結算課程是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也是學生將來從事對外貿易、涉外金融工作所必須掌握的一門業(yè)務與技能,其專業(yè)性、涉外性、實踐操作性及知識綜合性特征十分突出。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戰(zhàn)略部署的實施,使得我國的對外經濟交往手段及內容不斷豐富,特別是貿易、投資及與之相關的國際金融活動日漸活躍,并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拓展,由此產生的國際結算業(yè)務量劇增,對國際結算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熟悉國際結算理論知識,掌握各項業(yè)務基本流程,并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技能,能夠解決國際結算活動中出現的現實問題,參加工作后可以在外貿公司、涉外生產企業(yè)、具有國際業(yè)務板塊的金融部門等勝任單證、跟單、報檢報關、外銷、國際結算等崗位。但由于國際結算課程與多學科相交叉、知識內容細瑣繁雜,又與國際慣例與規(guī)則緊密相連,而這些國際慣例與規(guī)則又總是處于不斷地修訂、變化中,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邏輯混亂、內容晦澀,興趣索然而難以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基礎不牢又不能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知識網絡,因而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就成了無本之木,盡管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了模擬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但理論與實踐無法有效結合,教學效果欠佳。由此看來,為了實現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能夠滿足職業(yè)崗位需求的人才隊伍,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適合于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方法,重新改革、設計教學方案及流程。

一、教學設計改革的原則

1、實用性

重視實際操作技能、偏于應用是國際結算課程的突出特點之一,因此實用性也成為該課程教學設計改革需要始終貫徹執(zhí)行的首要原則。在國際結算課程教學設計改革過程中,必須堅持以職業(yè)崗位需求為導向,把職業(yè)需求轉化為人才培養(yǎng)方案與教學計劃,將教學內容與職業(yè)需求相匹配,最大限度地滿足實際工作崗位對人才各項素質與業(yè)務知識構成的需要。2014年中國銀行國際結算單證處理中心校園招聘的崗位描述中也充分體現了國際結算課程較強的實用性、操作性特點,其崗位職責如下:第一,對于托收、信用證、保函及貿易融資業(yè)務項下客戶申請、各類單據進行技術性審查;第二,完成托收項下收(出)單、承兌、收付匯等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操作;第三,完成信用證項下開證、通知、改證、單據審查、出單、承兌、收付匯、索賠等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的操作;第四,完成保函業(yè)務項下開立、通知、索償、收付匯等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操作;第五,完成各項貿易融資業(yè)務項下單證開立、邀請、款項發(fā)放(收回)、還款等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可見,當今時代對國際結算領域人才的需求是十分注重其專業(yè)應用能力的。

2、前沿性

國際結算課程教學設計改革遵循的前沿性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國際結算業(yè)務是依據一系列國際慣例、法律法規(guī)展開的,如UCP600、ISBP最新修訂稿、SWIFT standards 2007等,這些與國際結算活動密切相關的慣例、規(guī)則及法律文本的修訂,對國際結算領域的實務操作活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變革,國際結算課程教學設計改革方案也必須切合時宜,并在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予以充分體現;其次,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結算業(yè)務面臨的商業(yè)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其結算方式、內容及涉及到的風險因素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如以商業(yè)信用為基礎的結算方式正逐步替代信用證成為國際結算的主流業(yè)務,在課程教學設計改革中也必須考慮新興結算方式的興起,使學生能夠掌握最前沿的業(yè)務操作技能,極力避免課程內容陳舊老套,學生未就業(yè)就被時代所淘汰。

3、模塊化

國際結算課程知識繁雜,與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學、海關通關實務、單證實務等課程部分內容相交叉,對其授課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進而模塊化處理是可取的,一方面授課知識模塊化處理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取舍,形成邏輯清晰的知識網絡,可以從專業(yè)課程體系層面盡量避免授課內容的再三重復,有利于在有限的學時內講授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另一方面,知識內容的模塊化處理也便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國際結算課程,有助于記憶眾多的知識點并理解其間的內在關聯,模塊化、網絡化的課程知識結構對于業(yè)務流程的理解與操作則是有極大好處的。

4、多元化

國際結算課程教學設計改革是一種系統性的創(chuàng)新活動,在教學內容與方法方面相互匹配、多元結合才會取得良好的授課效果。就教學內容而言,基本理論知識、行業(yè)典型案例、業(yè)務流程模擬軟件及校外合作基地實習等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多次覆蓋課程知識網絡,讓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了解、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有助于知識點的深層次強化記憶并實現體系化,也有助于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而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亦需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展現。如引入課堂討論、案例分析、雙語教學、項目導向、情景模擬、校外實習等多種教學方式,并與教學內容適當匹配、相得益彰,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知識吸收與運用能力。

二、教學設計改革的總體思路

國際結算課程教學設計改革的總體思路,是遵循上述諸原則,以培養(yǎng)能夠滿足行業(yè)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為導向,面向就業(yè)而引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情景模擬”等教學理念與方法,最終使學生的學習訓練過程、業(yè)務邏輯思維鏈條與國際結算的業(yè)務類別及業(yè)務操作流程相符合,具備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突出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做到學以致用。將模塊化的知識內容再進行細分成一個個小任務,如發(fā)票、裝箱單、匯票等票據繕制,先易后難;一個個簡單的小任務可以匯總成一個項目操作,如托收,可以讓學生根據貿易合同,采用托收方式,站在一個出口商的角度完成此結算項目的全部流程,引導學生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充分把握、理解各分解任務之間的內在聯系;情景模擬則是對本課程所學知識的綜合性把握與運用,學生可根據情景設定進行分組角色扮演,按照合同內容和選擇的結算方式,完成業(yè)務全流程操作。另外,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須協同跟進、一體化展開,不能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割裂開來,能夠使學生學了就能做、就能得到實踐機會,在實際操作中及時發(fā)現不足并予以改正,以達到熟練操作、靈活運用的目的。

三、教學設計改革的具體措施

1、選擇適用的教材

選擇一套適合所設定教學目標的本科專業(yè)教材,成為國際結算課程教學設計改革的第一步。當前大多國際結算課程教材往往專注于理論體系的系統、完整闡述,而忽視了實際操作內容的介紹與指導,不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與未來相關行業(yè)就業(yè)崗位的要求也是背道而馳的,會嚴重弱化教學效果。因此,所選用教材除包括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流程外,還應引入大量的案例、實訓類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教師引導、學生實際參與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學會靈活使用各類結算工具、理解國際結算流程各環(huán)節(jié)間的內在聯系,成為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2、加強新興結算方式教學

首先,由于UCP600、ISBP最新修訂稿以及SWIFT standards 2007版等國際慣例文件相繼調整更新并付諸實施,勢必會引起國際結算實務操作規(guī)程的改變,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新的慣例、規(guī)則和法律條款,及時調整國際結算課程教學內容,突出其時效性與針對性。

其次,近年來,國際保理、保函、備用信用證及福費廷業(yè)務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而匯付、托收與信用證三大傳統國際結算方式業(yè)務量逐步下降,這一變化也應在國際結算課程教學中得以體現。除了講授傳統結算方式的基本知識外,應將教學重點轉移到新興結算方式上來,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常用新興結算方式的概念、由來、使用優(yōu)勢及具體流程,還要讓其能夠接觸到相關的規(guī)范性文件樣本、業(yè)務操作實況等,滿足未來相關行業(yè)對高層次金融服務的需求,增加學生就業(yè)從業(yè)的應用技能優(yōu)勢。

3、實行模擬實踐教學

第一,教師可以結合授課的具體內容選擇與之相對應的案例,對案例的基本情況、所涉及的知識點、待提出的問題、富有啟發(fā)性的提示及答案等諸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設計,引導學生進入“現場”,深入“角色”,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能力。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除了必要的引導、說明外,不宜過多地干預學生之間的交流,鼓勵競爭性討論與自由發(fā)言,最后需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予以點評,并適時指出錯誤產生的原因及相應的規(guī)避手段等。

第二,建設好、利用好校內實驗教學平臺。開設國際結算課程的同時,應加大資源投入,建設國際結算實訓室和國際貿易實訓室、引進國際結算模擬軟件與金融業(yè)務模擬軟件等配套性實踐教學設施,讓學生能夠置身于高度仿真業(yè)務模擬環(huán)境中,接觸實質性業(yè)務操作并得到鍛煉,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第三,推動校企聯合,加強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鑒于國際結算課程時效性、操作性、實務性比較強的特點,應重視與銀行國際結算部門、外貿企業(yè)及海關等相關部門的合作和交流,爭取其與學校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聘請行業(yè)資深人士擔任實習、實訓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參觀學習和頂崗實習機會,便于將行業(yè)實際問題引入課堂,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

4、注重雙語教學

國際結算業(yè)務所涉及的各種票據、單證及法律文本均是以英文為書寫載體,掌握較高水準的英語讀譯說寫能力是處理國際結算業(yè)務的內在要求。因此,在國際結算課程中推行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yè)外語水平及實際業(yè)務處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具體而言,一是由專業(yè)核心詞匯及術語學起,以點帶面,逐步擴展開來;二是掌握英文專業(yè)術語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讀譯、審核、制作各類英文單據(證);三是逐步過渡到業(yè)務流程、慣例規(guī)則的英文講解;四是安排學生課前主動預習、課后進行反復的練習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選擇適當的中英雙語教材、加強雙語教學型師資培養(yǎng)及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四、合理評價教學效果,不斷改進教學方案

國際結算課程設計改革方案的施行效果需通過學生學習成績狀況和教師教學質量反饋兩方面來予以評價,并據此不斷改進。首先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測評重點在于平時課堂討論、動手模擬操作及頂崗實習實踐活動的各項表現情況;當然,一份設計合理的考試試卷也是必不可少的,考察國際結算業(yè)務流程各環(huán)節(jié)操作性題目所占比重適當提高,專業(yè)英語的考核也需涵蓋其中并占有一定比例,識記型題型可以降低比重。根據成績測評結果,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理解與運用能力,以利于教學方案的逐步調整與改進。其次,學生及教學督導人員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教并作出客觀性的評價,可以綜合評價結果對教學方案進行修正,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 封文麗:國際結算課程雙語教學實踐探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2(4).

[2] 宋小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導刊,2013(11).

[3] 孔翠:情境教學法在國際結算課程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9).

[4] 張麗:國際結算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時代金融,2014(11).

第7篇: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關鍵詞]藥品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模塊化教學;案例;課業(yè)延伸

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yè)(以下簡稱藥管)的學生畢業(yè)后大多從事藥品營銷類工作,筆者所在的重慶市,每年藥品營銷工作崗位的需求量與相關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數量呈現10:1(重慶市目前有三所學校設置有本專業(yè),每屆畢業(yè)生數量在300人左右),在這樣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企業(yè)招人卻依然“挑三揀四”,常常感嘆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調查發(fā)現,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能力素質與崗位能力需求差距很大,企業(yè)普遍反映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非常欠缺。學生專業(yè)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從課堂教學、實習實訓、課外活動等方面全方位打造,本文僅就藥管專業(yè)核心課程《藥品市場營銷學》的教學改革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強化學生對本門課程在職業(yè)能力構建中的重要性的認識

藥品市場營銷學是藥管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它對學生職業(yè)能力構建的重要性未得到充分認識,課程的核心地位未能充分體現。學生普遍認為營銷就是推銷,是軟學科,不需要系統學習和訓練,只要能說會道善于交際就能把藥品銷售出去,沒有認識到營銷學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項跨專業(yè)的綜合性學科,營銷能力需要系統的學習和長期的訓練。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教師在強調其重要性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一味說教式的強調,反而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提不起興趣。在授課時教師既要從理論的角度闡明它各門專業(yè)課程中的重要地位,更要注重引用科學數據和現實工作中生動翔實的案例來分析和引導。

二、改革教學方法,實施以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的模塊化教學

藥品營銷崗位對能力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如市場調研、商情研究、推銷談判、產品宣講、整體策劃、專業(yè)拜訪、人際交流等等,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實施模塊化教學。即將整個課程分為幾個模塊,每個模塊對訓練的內容有所側重。筆者在做教學設計時將課程分為三大模塊,一是基礎知識模塊、二是營銷技術模塊、三是綜合素質與能力模塊。具體在做教學計劃時,用大約三分之一的課時講授重要和實用的基礎知識,基于醫(yī)藥代表的崗位能力為需求導向,不求全面和精深,以夠用為原則;用三分之一的課時講授營銷技術,介紹當前營銷實戰(zhàn)一線所采用的方法,分為藥品市場調研技術、市場開發(fā)技術、渠道設計技術、市場促銷技術,基于醫(yī)藥代表和營銷主管層次的崗位能力需求;用三分之一的課時進行營銷綜合能力素質訓練,主要是采用課內實訓的方式訓練學生拜訪溝通力、推銷談判能力、會議組織能力和常見的商務禮儀訓練,適當拓展教學內容如營銷戰(zhàn)略等,針對的崗位能力從底層一線營銷人員到高層管理人員。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學習反饋情況調整各個模塊的教學側重點。

三、建立切合實際、富于特色的案例庫,創(chuàng)新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營銷類課程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其獨特的材料閱讀、小組討論、歸納總結、頭腦風暴方式在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國外的商學院課程有很好的案例庫,但是不能直接應用到藥品市場營銷課程中來,一是因為涉及到醫(yī)藥營銷的案例本身偏少,二是這些案例大部分是基于國際化大公司的典型案例,市場背景、法律法規(guī)環(huán)境與我們國內的醫(yī)藥市場營銷環(huán)境有很大不同,對我們的學生針對性不強。筆者在授課時注重采用本土案例并根據授課的情況進行編撰,如采用重慶醫(yī)藥股份公司、重慶太極集團、九州通重慶分公司等知名本土企業(yè)的典型案例來分析討論,課前安排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的市場調查、課后布置相應作業(yè)。從教學反饋情況來看,學生覺得案例貼近實際,看得見摸得著,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來印證課堂講授的內容。

四、融合多方資源,做好課業(yè)延伸

營銷類課程的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內,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做好課業(yè)延伸,樹立“功夫在課外”的思想。一是要建立任務導向的課外調查研究,如調查我市主要商業(yè)街零售藥店的分布情況、常見OTC藥品的價格差異、藥品消費者行為習慣等;二是充分發(fā)揮網絡教學的作用,利用互聯網分享教師在課堂上不能覆蓋的信息,如建立論壇、QQ群等信息分享平臺;三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強化實驗實訓教學,如聘請本地企業(yè)一線營銷人員、從事藥品營銷工作的校友來校開辦講座,與企業(yè)合作對某一個產品實施項目化運作等方式(此項內容在筆者的《高職層次的藥品營銷綜合實訓體系初探》中有詳細論述)。 筆者所在的學校在與企業(yè)共建實訓基地的同時,還建立校內ERP沙盤實訓、藥品營銷策劃方案大賽、在學校投資創(chuàng)建藥品超市等,實施高仿真的“模擬教學”,切實提高實訓教學的效果。

五、改革考核模式,強化目標導向

第8篇: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teaching, better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talent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basic accounting courses of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modularity" teaching reform.

關鍵詞: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基礎會計;“模塊化”教學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ccounting major;basic accounting;"modularity"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3-0233-02

0 引言

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對于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yè)初學者來說,不僅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也是一門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那么,如何使初學者對該課程快速入門并產生學習興趣,為后續(xù)會計專業(yè)核心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這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目前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材內容編排與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存在差距 目前市場上的《基礎會計》教材形形、參差不齊,大部分教材的主要內容及編排順序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總論、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賬戶與復式記賬、工業(yè)企業(yè)基本經濟業(yè)務核算、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賬務處理程序、會計工作規(guī)范等內容,這類教材的特點是先理論后實踐、理論性系統性較強,內容全面、完整,缺點是重理論輕實踐,導致該課程目標與我國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存在差距。社會的高級人才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兩大類,普通高等教育培養(yǎng)的是學術型人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強調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與嚴密性,強調其理論知識的學習;而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更強調實踐技能的的培養(yǎng)。因此,高等職業(yè)教育在選擇教材時,不能脫離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近年來,國內已有學者對目前高職高?!痘A會計》教材體系提出改革思路,將該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企事業(yè)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基礎會計》教材體系的改革已向高職高專培養(yǎng)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2 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相脫節(jié)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材選定后,從教材的第一章講到最后一章,然后集中安排模擬實訓。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突出表現為課程體系的設置上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訓,重模擬實訓、輕頂崗實訓的現象?!痘A會計》教學同樣存在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相脫節(jié)的現象,按照多數教材的編排順序,前四章都是會計基礎理論知識,課程學到一半了,學生還不清楚會計實際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會計工作的認知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得學生畢業(yè)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工作崗位,因此就形成了“供給”與“需求”相背離的就業(yè)狀況。

1.3 教與學相互脫節(jié) 《基礎會計》課程對于會計專業(yè)來說,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學第一學期開設,由于新生入學較晚,再加上入學軍訓,剩余的教學周數只有12~13周,教學學時少,而課程本身知識內容多,加之近年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人數擴招,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基礎差、素質低,尤其對于會計初學者來說,理論知識枯燥無味、生疏的會計專業(yè)術語難于理解,因而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導致教與學脫節(jié),影響教學效果。有調查數據顯示,5%的學生由于選擇專業(yè)帶有盲目性或主觀原因,從一開始就放棄學習;10%的學生,在課程學到一半時,由于課程本身的特點,導致這部分學生放棄學習或者掉隊。

1.4 “雙師型”教師隊伍薄弱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于是否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學生的“學”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教”,而學生技能的提高也同樣取決于教師的教學經驗及實踐經驗。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在校專職教師大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從課本到課本,有教學經驗但缺乏實踐經驗,真正從事過會計工作的教師微乎其微,盡管部分會計專業(yè)教師通過職稱考試,取得了初級或中級會計師資格證書,具備了“雙師”資格,但距離真正意義的“雙師型”教師還有一定差距。

2 實施“模塊化” 教學的意義

“模塊化”教學是依據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以課程內容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劃分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確定一個專項能力,教師在進行模塊教學的過程中起組織、協調、示范和引導作用。

2.1 符合高職教育的認知特點 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傳統的教學模式不符合這一認知規(guī)律。實施“模塊化”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復雜系統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容易操作,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貼近實際工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效的方法,能夠熟練掌握所學的技能,這樣既符合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又符合知識技能學習的規(guī)律性。

2.2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對于大一新生剛入學,就接觸學習《基礎會計》這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學習上會比較吃力,因為一些會計名詞、專業(yè)術語比較抽象,很難理解。通過模塊化教學,可以將那些學習中較難掌握的知識劃分為若干個模塊,再通過教師的案例教學法、模擬實訓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就會使抽象的會計專業(yè)名詞術語容易理解,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會計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

2.3 教學活動安排靈活、富有彈性 “模塊化”教學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實訓課程,使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交叉進行,將實訓內容穿插在每個教學模塊中,改變傳統的先理論后實訓的教學模式。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可由2-3名老師(至少1名企業(yè)兼職教師)分別完成不同模塊的教學,使學生感受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保持新鮮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基礎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

高職院?!痘A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是依據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以課程內容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將本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劃分為五個模塊,每個模塊確定一個專項能力。以我所在學校的教學實際情況,將會計專業(yè)的《基礎會計》課程進行“模塊化”設計,如表1。

3.1 會計職業(yè)認知模塊 該模塊分為兩個子模塊:企業(yè)職能部門認知模塊、會計職業(yè)崗位認知模塊。此模塊可由企業(yè)兼職教師承擔,通過案例講解企業(yè)各職能部門職責,引入會計崗位工作職責及其重要性,進而引出會計的含義、職能、會計核算基本前提、會計要素、會計等式等知識。由于學生對該部分內容并不完全陌生,加之兼職教師詳細、通俗的實例講解,能夠使學生對會計職業(yè)及其相關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為以后各模塊內容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該模塊的特點是,知識理論性較強,缺乏實踐技能的訓練,為增強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認識,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可在該模塊中加入一個單項技能訓練——財會數字的書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會計基本功的訓練意識。

3.2 會計基礎知識模塊 該模塊主要內容包括會計科目、賬戶、復式記賬原理(借貸記賬法)。這部分內容是整個會計專業(yè)知識框架的基石,其中借貸記賬法是《基礎會計》課程的核心內容。該模塊以賬戶設置、登記為專項能力,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各類賬戶的性質及借貸記賬法的原理。該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內容簡練,教學內容安排應以理論必需、夠用為原則,講授時詳略得當,重點講解借貸記賬法,精講多練,突出技能的訓練,可由專職教師獨立完成。

3.3 會計知識應用模塊 該模塊主要學習借貸記賬法在工業(yè)企業(yè)經濟業(yè)務核算中的具體應用。將工業(yè)企業(yè)的經濟活動劃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即五個子模塊,分別為:籌資環(huán)節(jié)、供應環(huán)節(jié)、生產環(huán)節(jié)、銷售環(huán)節(jié)、利潤形成和分配環(huán)節(jié),分析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的主要經濟業(yè)務,針對經濟業(yè)務,采用借貸記賬法編制會計分錄。在模塊二的學習基礎上,此模塊編排了大量的與各個子模塊相匹配的單項實訓,比如:籌資業(yè)務實訓、供應業(yè)務實訓、生產業(yè)務實訓等等,做到邊理論邊實訓,從而達到熟練編寫會計分錄的目的,可由專職教師獨立完成。

3.4 崗位技能訓練模塊 該模塊依據會計的工作崗位分別設置四個子模塊,包括: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賬簿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此模塊的特點是內容多、可操作性強,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講授時可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完成,充分發(fā)揮兼職教師的實戰(zhàn)經驗。

3.5 綜合技能訓練模塊 通過前4個模塊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會計核算方法,并具備了一定的專業(yè)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準備完整的實訓資料,安排一周的綜合訓練,集中進行手工記賬的實踐教學,此模塊可由兼職教師獨立承擔。訓練時可采取分組訓練,每組以4~6人為宜,推選組長,分配崗位,按崗位完成相應的會計基礎工作,一周內可進行一至兩次崗位輪換,使學生熟悉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通過此階段的實踐教學,不僅能使學生熟悉完整的賬務處理流程及各崗位工作職責,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會計核算基本方法、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等知識的認識,并能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孫振娟.高職院校提高《基礎會計》教學質量方法研究.商業(yè)經濟,2012.4.

[2]王婷.關于《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理論版),2009(4).

[3]趙歡.基礎會計教學法改革新思路[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0(Z1).

第9篇:模塊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論文關鍵詞:工程項目管理,模塊化,教學,探討



1、項目的研究意義



工程項目管理是以工程建設項目為研究對象,以計算機應用為手段,結合行為科學、系統工程、網絡技術和價值工程等研究方法的一門完整學科,具有綜合性、發(fā)展性、實踐性及政策性強等特點。雖然,我校(湖南工學院)2011年才正式開設工程管理本科專業(yè),但工程項目管理授課歷史已數十余年。該課程自開設以來,一直作為工程管理及其相關專業(yè)如“工程造價”、“工程監(jiān)理”、的核心課程,以及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術、等本、??葡嚓P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課程。



目前,我校工程項目管理的授課教師已形成老中青結合、以中青年為主的教學團隊,加之授課教師有些來自企業(yè)、并具有較高學歷,積累了較為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學理念和方法也日趨成熟和完善。這些條件的形成和完善都為工程項目管理的模塊化教學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切割為若干模塊,并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使考核方式更加合理、公平。改革后的考核模式,由原來的一考定“終身”變?yōu)椤皦K塊皆重要”,由“重記憶”變?yōu)橹厮伎肌保蓪φ麄€學期學習內容重點的“死記硬背”到每個模塊的理解掌握,使考核的量和質發(fā)生了變化。模塊化考核對每個模塊的內容進行考核,技能答辯問題靈活,氣氛輕松 , 使考試環(huán)境得以改善。



實行模塊化教學后,更能保證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由于各個模塊知識點相對獨立,授課內容與章節(jié)順序可以錯開,使各平行班在教學中授課內容、實訓操作和技能考核在時間上相互錯開,教學資源就可得到充分利用,特別是實習安排,避免在同一時間幾個班開設同一實訓內容引起的沖突。



2、模塊教學的主要特點



為了促進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我國于1993年引進了模塊教學,其主要特點有:



(1)強調把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教學以學生為主,教師僅是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生明確自己想要學習什么、需要學習什么,幫助學生安排活動情境,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2)強調學生學習的個性化。教師要樹立“尊重差異、追求個性”的現代教學觀念,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品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學習和展現自己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分享到探求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



(3)模塊化教學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一個模塊可以是一個單元知識,可以是幾個單元知識,可以是幾個單元組合。小模塊組合成了大模塊,大模塊可以組成更大的模塊,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由學期末的反饋變成模塊的反饋,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



(4)模塊化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模塊教學需要教師合理安排和調整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與未來所從事職業(yè)相適應的能力,成為應用型人才。



3、本課程模塊化教學的研究內容



(1)對《工程項目管理》進行模塊化劃分,研究每個子模塊之間的關聯,分析其可行性;



(2)對各個平行班級的授課內容、實訓安排進行交叉進行排列,研究該課程采用模塊化后對其他課程設置的影響,以及協調與解決的工作思路;



(3)課程考試改革的理論支持;



(4)工程項目管理錄像需要更新的內容,進行拍攝單位及地點的選擇。



4、本課程模塊化教學的研究目標



將改進課程教學方法作為核心,對比目前的教學模式,采用模塊化教學后,該課程可以實現以下目標:



(1)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主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和就業(yè)能力;



(2)進一步強化專業(yè)教師的實踐技能素質,及時與現場新技術、新設備接軌;



(3)通過更新教學軟件(工程項目管理錄像、課件),使學生及時掌握新設備、新技術



(4)理論授課、課外實訓、技能考核在時間上錯開,合理利用教學資源;



(5)改革考試模式,每一獨立模塊單獨進行考試,改變了原來一考定“終身”的考試制度,變成“塊塊皆重要”。



5、本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實施步驟



(1)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密切結合:按照校企聯合共同制定的課程教學大綱、實踐教學體系和實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確定土木工程管理專業(yè)面向“應用型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邊研究邊實踐,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



(2)通過走訪相關企業(yè),分析本課程目前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方面與用人企業(yè)存在的差距,并進行完善;



(3)通過無記名問卷調查方式,由土木工程管理專業(yè)學生評價本課程在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議;



(4)與教研室成員共同更新本課程的教學課件,并構建針對學生畢業(yè)之后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題庫。



(5)結合本課程所涉及就業(yè)崗位,更新并編寫相關教材。



總之,工程項目管理模塊化教學,是專業(yè)建設的需要,也是加強與用人企業(yè)合作的體現。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自覺地、積極地參與進去,自己動手動腦,以達到教學培訓的預期目標;另一方面,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對建筑行業(yè)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與了解,樹立良好的職業(yè)意識和職業(yè)態(tài)度,為就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為企業(yè)輸送大量合格畢業(yè)生,進一步提升本專業(yè)在建筑企業(yè)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 李夢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析.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