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語文教學策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實踐 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引導學生準確無誤地領悟與利用祖國語言文字,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培養(yǎng)閱讀的能力與技巧,開啟學生的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同時還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v觀近幾年各年級的教學檢測情況,發(fā)現(xiàn)語文試卷重在考察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理解與領悟能力。閱讀試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材料選自課外;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理解與感悟;開放創(chuàng)新是試題突出的特點。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影響了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首先,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把閱讀當成了機械的分析題,片面強調文章具體內容的解讀,而不重視閱讀的過程。這不利于學生對文章思想的把握。其次,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高高在上,唯我獨尊。教師單一、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是不尊重學生個體地位的表現(xiàn),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fā)揮。第三,閱讀量不足。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閱讀材料僅僅是課本上十分有限的課文。這就造成了學生閱讀量不足,教學效率低下。此外,師生互動性不強。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性不強,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精心設計內容,增強閱讀的趣味性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精心設計與巧妙安排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受到熏陶。在教學方法設計上,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互動式的教學,采用快樂教學法、文章想象法、文章意境想象法等教學方法,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語文閱讀課成為學生的最愛。比如八年級上冊的明清小說《范進中舉》這一課,為了尋找古文與現(xiàn)代人的結合點,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筆者是這樣舉例子的。1901年,慈禧太后下令改革科舉制度,考試內容增加了中外政治歷史項目。為了遵守慈禧太后的旨意,考官硬是把拿破侖硬是塞了進去《項羽拿破侖論》,考官趕時髦,可考生哪里懂得其中的風情?于是就出現(xiàn)了笑話。一考生寫道:“夫項羽,拔山蓋世之雄,豈有破侖論”、“拿全輪而不勝,而況于拿破侖也哉?”等,學生聽了忍不住捧腹大笑。這樣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善于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是陣地。只有在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設置懸念,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容的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比如七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這一課,筆者先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同學們,母愛是人類最值得歌頌的、最偉大的愛。在不久前的家長會上我為你們的母親拍攝了圖片?,F(xiàn)在給你們播放滿文軍的《懂你》,請你們找找你們自己的母親,想一想你們的母親是不是愛你的?她們如何表達對你們的愛?與作者的母親有什么異同點?音樂響起,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并且迅速進入自己的角色,主動對課堂內容進行探究,把握人物形象。這樣學生的思維達到活躍的狀態(tài),為語文閱讀教學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在閱讀中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jīng)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痹谡Z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比較法閱讀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把風格相似的文章進行比較,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時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看到差別,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文章。比如九年級上冊魯迅的《孔乙己》這一課,可以把它與八年級上冊《范進中舉》進行比較。孔乙己與范進二者都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與犧牲品,從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封建社會的殘酷性。同時,比較法還可以延伸到課內與課外的比較。八年級下冊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外查找有關寫父親的文章。以學生查找的《父親》、《父子情》與《我的報童夢》為例,與所學的《背影》進行比較。就題材來看,都是寫父子之情;從體裁來看,都是記敘文。然而從父親的身份和地位、父子之情的表現(xiàn)形式比較,有很大的區(qū)別。三位父親的身份與地位相差甚遠,表現(xiàn)形式不盡相同。這樣課文的重難點就更加清楚、透徹了,學生思路清晰,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加深了學生對父母的理解與愛戴。在今后的閱讀中更加得心應手。
(四)深入感悟理解,進行閱讀延伸與拓展
初中各年級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后,要根據(jù)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看法,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運用一些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自由表達。學生通過課文問題的探討,積極進行探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主體的理解。在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延伸拓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大聲朗讀,對于對話較多的小說或記敘文等,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表演,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語
總之,在初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掌握良好的閱讀教學策略,結合各年級學生特點提升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然而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廣大教師的認真實踐與積極探索,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傳承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策略
當前我國初中各學科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語文學科也不例外。最新頒布的初中語文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師必須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創(chuàng)設溫馨和諧的教學情境,實施與新課改理念一脈相承的教學策略。”可見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著名語文教育家劉國正曾說過:“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其主體地位,這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蹦敲丛诋斍靶蝿菹挛覀儜谡Z文教學中實施何種策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從而激發(fā)其興趣呢?現(xiàn)筆者將對此展開相關探究。
一、以備課為重點,提升教學過程的嚴密性
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學水平的根本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樹立以教材為本的備課思想,在課前須對教材進行全方位的研究,然后根據(jù)研究結果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法。我在教學中一直非常重視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授課前都會仔細分析學生的情況,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確定最佳的教學方案,教學時既教授語文知識,又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具體而言備課時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的語文功底以及對目前語文教學方式的認可度,例如可通過談話,問卷調查、基礎知識小測驗等方式對學生的心理、態(tài)度、語文基礎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了學生的上述情況,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即是此意;第二、認真分析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這點在備課中是極為重要的,以往不少語文教師在備課時僅是研究教學內容,卻很少考慮教學的根本目的,從而導致在授課時面面俱到,“全面開花”,整堂課缺乏明確清晰的目標,令教學過程極為松散,喪失了應有的嚴密性。如此缺乏目的性的教學將極易混淆學生的思維,無形中增加他們的學習難度。因此在備課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新課標的要求認真研究教材,正確定位每篇課文的教學目的,這是避免教學盲目性以及隨意性的根本途徑,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環(huán)節(jié);第三、備課時須把握教學的重難點。確定教學的重難點既要緊扣教學大綱,又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才能制定出切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此外,確定教學重難點時,還應注意一個細節(jié)問題:區(qū)分每篇課文的重難點,讓教學重點與難點形成一個有機體系。例如在教學《故鄉(xiāng)》這篇課文時,我根據(jù)教學大綱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分析“閏土”與“楊二嫂”不幸的遭遇;而教學難點則確定如下:分析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及景物描寫中蘊藉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最后一段話;分析文中的“我”在故鄉(xiāng)耳聞目見的情況。難點與重點形成一個有機體系。引導學生從上述四個方面理解課文,不但能獲得深入淺出的效果,而且還能提升教學過程的嚴密性。而這些豐富而又深刻的內容必須在備課中通過深入的研究才能精準地把握。
二、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溫馨和諧的教學情境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七年級的學生上課時發(fā)言尤為積極,而八年級發(fā)言的學生相對于七年級就略有減少,九年級發(fā)言的學生就更少了??梢娫降礁吣昙?,發(fā)言的學生就越少。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皆是因為人在幼年時期思想顧慮較少,不管在何種環(huán)境中都能以輕松的心態(tài)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環(huán)境的認識就愈加深刻,往往在嚴肅的環(huán)境中思維活動就會受到限制。加之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一個人的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自由、輕松、安全的氛圍中才能獲得淋漓盡致的發(fā)揮?,F(xiàn)代教育學研究理論顯示:人只有在溫馨愜意的環(huán)境中想象力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fā)展,思維能力才能獲得大幅提升。可見在語文教學中要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chuàng)設溫馨和諧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家》(周國平撰寫)一文時,我針對教學的重難點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第一、文中“家”的概念究竟是什么?第二、作者為何用“船”、“岸”、“港灣”來比喻“家”?第三、倘若一個人沒有家會怎樣?大家希望自己的家是什么樣子?針對上述三個問題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后分組討論,我則在組間巡,對學生碰到的疑難問題適時點撥,在這樣一個自由、民主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不但能迅速結合課文理解上述三個問題,而且還能提出很多具有創(chuàng)意的新問題,并能自行積極思考予以解決??梢婇_放民主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的思維獲得全身心的放松,將自己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全部釋放出來,隨之課堂教學效率也將獲得大幅提高。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激發(fā)興趣
從本質上而言,教學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劉開曾說過:“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這句名言充分強調了提問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問題,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人們常說:“因景生情,情景交融?!边@充分說明情境對人認知活動的發(fā)展有極為密切的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而調動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問題的表現(xiàn)方式是豐富多彩的,既可以是教師引導學生獲得,也可以是學生獨立自主探究而來。提出的問題不要限定范圍,既可以是語文范疇內的問題,也可以是與其他學科有關的問題,更可以是單一性或綜合性的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時代的今天,初中語文教師應把握時展的旋律,根據(jù)新課標理念,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實施體現(xiàn)時代性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氛圍,在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不斷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其對語文的興趣,在語文課堂上構筑一個高效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合作交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已經(jīng)由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橐陨鸀楸镜膶W生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思考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語文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每一個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能夠通過各種語文活動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
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選擇適合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1.掌握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積極促進師生互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握閱讀教學以及作文教學兩大板塊進行教學。在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握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突破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本班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了解學生搜集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積極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使自己的語文能力和課堂能夠得到有效的接軌,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2.以學定教,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選擇能夠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學定教,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積極主動進行思考探究,讓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其他學生對話,真正在思考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教師在授課之前要認真?zhèn)湔n,再綜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語文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以及寫作的習慣。
二、多媒體課件輔助進行坡度教學,讓學生能夠順利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1.多媒體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盡快走入文本,就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動情,真正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隨著學校網(wǎng)絡電視以及班班通進入校園,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印象,而且能夠很容易進入到教學情境中,補充到需要的信息。如,在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簡介作者、檢查預習之后,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課文朗讀欣賞,學生耳聽著優(yōu)美的朗讀,眼看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優(yōu)美景色,思維一下子被帶入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情境之中。而在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比較閱讀《濟南的冬天》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兩篇課文的異同的時候,兩種不同的景色表現(xiàn)方法,兩種美景中醞釀的情感激蕩著學生的心靈,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思維受到感染,能夠更好地感受文本。
2.通過多媒體課件順利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課件進行閱讀以及作文的指導,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順利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的思維一步步走向深入,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如,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首先直觀地理解到教學的重難點。接下來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樣的人才觀?怎么理解這一人才觀?”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能夠隨著多媒體出示的問題層層深入,直至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層層遞進,一手抓閱讀,一手促寫作,讓學生體會孟子的雄辯文風。
三、合作交流,變式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1.合作交流能讓學生更好地成為課堂的主體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單憑學生的獨立思考,一些語文知識要想被學生熟練地應用是有一些難度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恰當引進合作交流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教師在組建合作小組的時候,要善于根據(jù)同組異質的原則,形成學生的多元化交流模式,讓學生更好地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
2.教師要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遇到需要學生合作交流的問題的時候,教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能夠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并在這個過程加以輔導,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有所收獲。真正的合作交流不但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而且讓每一個學生的語文能力都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語文能力確定語文教學策略。教師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參與到閱讀與寫作中來,熟悉各種文體的寫作風格,既善于閱讀,又能學會寫作。
參考文獻:
[1]王俊鳴.“閱讀教學”價值的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價值觀與方法論之三[J].中學語文教學,2011(10).
關鍵詞:閱讀教學;群文閱讀;三要素;特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117-01
引言:《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強調了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通過擴大閱讀量,實實在在、腳踏實地地去閱讀。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一起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能夠更好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夠和思考能力,是滿足新課標閱讀教學要求的一種高效教學手段。
1.群文閱讀的三要素
群文閱讀的三要素是指議題、集體建構和共識[1]。議題是在群文閱讀開始之初就必須確定的可供師生展開議論的話題,一組選文中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議題,議題的選取必須具有討論性、延伸性和啟發(fā)性,便于師生能夠更深、更廣地去進行探討。群文閱讀的集體建構是指在閱讀過程中要解放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生集體的力量。全文閱讀中的共識是在建立在師生之間關系平等的基礎上,由師生一起合作交流,并對文本進行深度良好的對話之后,所達成的一致結果。例如在學習人間版八年級第一單元時,對于群文閱讀議題的選擇,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將議題定為"堅持"、"成功的要素"、"什么樣的人才是最可愛的人"等具有討論性和啟發(fā)性的題目,讓學生能夠大膽第展開想象和討論。
2.群文閱讀的特點
群文閱讀具有促進學生解放思想、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對文本的多元解讀的特點[2]。群文閱讀的組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來進行閱讀和理解議題,同時每個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文本進行自由對話,形成自己獨特看法與見解,在很大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解放了學生的思想。在群文閱讀的環(huán)境中,教師和學生能夠認真傾聽,讓每個人有自己的話語權,在充分尊重每個人的意見基礎上進行師生之間的集體構建,在無意識中就達到了歸還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目的。群文閱讀中是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在自我解讀的過程中加入了實際生活的經(jīng)驗,每個人都能夠在平等的環(huán)境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元解讀。
3.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的策略
3.1 依據(jù)單元主題,進行深入開發(fā)。在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課文一般都是以單元組織形式呈現(xiàn)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相應的主題,雖然主題與群文閱讀中的議題不同,但是這也無疑是給群文閱讀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動物",根據(jù)對單元的課文的理解,可以看出各個文章中不僅講述了各種動物的習性,也講述了動物的一些的智慧和精神,這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主題對群文閱讀進行議題的擴展,如"動物生活智慧"、"人的動物習性"、"從動物的生存博弈中我們能夠學到什么"等,然后根據(jù)議題開展民主、互動、多元的對話,讓學生逐漸分享閱讀心得,營造濃厚的團隊讀書氛圍,提高個體與群體閱讀的素養(yǎng),逐漸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深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3.2 發(fā)現(xiàn)群文異同,升華閱讀主題。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在"求同"閱讀的基礎上,發(fā)展群文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行評析,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謂"求異品析",就是要利用群文的"同"和"異",從面和點上面去完成群文的品讀和賞析。閱讀是有技巧的,在初讀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快速默讀文章,讀完后對文本內容用關鍵詞句進行概括,再讀文章時跳讀掃,不把重點詞、句、段畫出來讀一讀,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同時詢問閱讀教學不能局限于單篇文章閱讀時的字詞句的理解,更應側重從這組群文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綜合思考,培養(yǎng)學生比較、綜合、概括、歸納的能力,提高群文閱讀分析和"求異"的深度及準確性。例如組成學生對人教版八年級第一單元進行"偉大"議題的品析時,通過"求同閱讀"后,引導學生在認識"偉大"議題的基礎上,去細致貧品讀和賞析文本中的重點句段,重點分析幾篇課文中主人公偉大的不同之處,學生通過深入的探究、品析,發(fā)現(xiàn)文中主人公的背景、偉大行為和對象,偉大精神的體現(xiàn)方式等都有不同,通過集體活動交流,學生對"偉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結語:綜上所述,群文閱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在彼此平等的基礎上實現(xiàn)自由對話,能夠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對文本的理解,說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是極有幫助的。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依照群文閱讀的三要素和教學特點,根據(jù)精讀、泛讀課、綜合學習課和課外閱讀學習的不同需求,實施不同的群文閱讀策略,提高學生在閱讀方面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習的必要性;特點;常見誤區(qū);評價指標
“綜合性學習”日益成為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那么,什么是綜合性學習?為什么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本文試圖結合自己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的經(jīng)驗,對以上問題做一些探討,以求大家斧正。
所謂綜合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提出課題研究或專題活動的全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經(jīng)驗,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yǎng)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边@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所在。對學生的綜合實踐、研究活動的作用做了調查統(tǒng)計,結果如下:
學生參加活動收獲示意圖
(1)學會了很多新知識 60.36%
(2)知道了怎樣組織活動 5.12%
(3)學會了動手操作 10.24%
(4)知道了怎樣同他人交往 13.45%
(5)樹立了更高的理想 8.33%
(6)其他 2.5%
這一調查結果表明,開展綜合性的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意義深遠。如何有效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成為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們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時,首先要注意到它所具有的以下特點:
1.綜合性
主要表現(xiàn)在:提倡跨領域學習;主張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跨領域學習過程中的某些具體問題;融聽說讀寫活動于一體。
2.實踐性
《語文課標》要求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生活的聯(lián)系”,“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要求“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3.個體主動性、整體互動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在跨領域學習、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的過程中,主動探究,團結協(xié)作,積極參與,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鉆研,也有學生群體的思想碰撞。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容易出現(xiàn)的常見誤區(qū)
(一)教師在整個活動中缺少必要的指導
每次語文綜合性活動雖說有了活動的主題、大方案,但大多沒有細致的操作性強的過程計劃。我們在組織時,活動的主題一般容易確定。我們知道初中生正處于心智成長、求知的階段,知識結構并不完善,還不完全具備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很難篩選出有價值的材料,如果此時老師只做一個旁觀者,單純地追求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也只能流于一種形式。
(二)忽視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全體學生的參與度
許多同學在缺少老師的督促下,常會出現(xiàn)敷衍了事的現(xiàn)象,難以保證開展活動的質量。我們在綜合性活動中一般應采取的是小組合作的形式,事先綜合考慮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然后讓每小組盡量由不同個性和不同層次的同學組成,以便在展開活動時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同時,每一小組,明確分工,保證活動的全員參與。
(三)重課堂“效果”輕課前準備
教師對綜合性活動的關注度主要集中在課堂,而對活動前的準備、資料收集與探究階段重視得不夠。每次定了一個主題,師生表面上去圖書館、閱覽室找資料,回來把這些資料一剪一貼(如墻報展出),有些干脆從網(wǎng)上下載,匯報起來洋洋灑灑,殊不知這些都是“舶來品”。
二、樹立大語文觀念,找準學科契合點,大膽嘗試,探索綜合性學習更廣泛的實踐方式
盡管現(xiàn)行教材每冊都安排了六次左右的主題性綜合學習活動,但我們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不應該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幾次,而要樹立大語文觀念,關注身邊的課程資源,找準契合點,動態(tài)、適時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例如:結合時事政治巴基斯坦地區(qū)發(fā)生大地震,當?shù)貛装偃f居民生存面臨嚴峻考驗。但是,國際社會包括我國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讓自己的愛心突破國界,飛往異國他鄉(xiāng)。這就為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讓世界充滿愛”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加之又是活生生的時政新聞,學生興趣濃。此外,還要拓寬學科視野,找到學科間的契合點。比如,語文與歷史的契合點就有成語故事、詳實科學的有關史料、社會文化積淀等;由此可見,找到合適的“契合點”是學科間整合的前提和基礎,它也直接影響著我們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針對具體的主題特點和當時的具體情況,可采用多種方式來進行。常見的方式有:組織辯論會。如“網(wǎng)絡利用利弊談”這一主題可以以此種方式為主;撰寫調查報告或科技小論文。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說不盡的橋”;知識競賽。
三、真正重視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反饋與評價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鉆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評價,應當著眼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教師教學的改善;遵循尊重學習主體、重視學習過程、關注情感態(tài)度和表現(xiàn)等基本原則;著眼優(yōu)點,看進步;關注活動過程中確定目標及實施過程中新奇獨特的思路方法以及相關的意識等重點,努力構建良好的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有效評價機制。我們認為,應該參考新課程標準,本著以下原則制定評價指標:①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與學習效果評價相結合;②以肯定性、激勵性評價為主;③評價主題多元化: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小組中其他的學生以及學生自己,兼顧到評價的全面性。④評價時注重個體的差異以及個體的進步。⑤評價中要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以及各種能力的情況。
之,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態(tài),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評價諸方面,為我們語文教學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有不少問題需要我們改變觀念,不斷探索,真正發(fā)揮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應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語文 生本教育 探討
從事生本教育的語文教學實驗已經(jīng)有一年的時間了?;厥追此?,感到“如何以初一為起始年級開展好生本教育”是接受生本理念的初中教師所面臨的共同課題,而一年的生本教育實踐讓我認識到:做好階段性的教學思路設計是保證這一實驗取得成果的首要條件。下面我就自己一年來的語文生本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對這一問題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更新教學理念,促使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進行轉變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教師總是強行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點的灌輸,把學生當做儲存知識的容器,自己一人在講臺上興致勃勃地講,學生則在講臺下稀里糊涂地聽,這種傳統(tǒng)守舊的授課方式往往導致我們的課堂氣氛變得異常沉悶,雖然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激情澎湃,繪聲繪色,但是學生在下面則表現(xiàn)得若無其事,課堂效果也可想而知。導致這種教學局面發(fā)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因此無論教師自己一人在講臺上唱的獨角戲有多精彩,學生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一節(jié)課下來,既浪費了寶貴的上課時間,又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要改變這一教學現(xiàn)狀,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把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由“主體者”變?yōu)椤爸笇д摺?,視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所涉及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來進行,讓學生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促使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進行轉變,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比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時,因為這篇文章主要以作者回憶自己當年一件往事為主線,來表達自己對父親的無限懷念以及父子之間那種感人至深、相愛相憐的感情。于是,我一改過去由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的課堂模式,在講課之前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jīng)常會為我們做一些我們不經(jīng)意的細節(jié),而且從來不要求回報。下面,就請你們回憶一下父母為你做過讓你們感動不已而且至今不能忘懷的事情,一會兒請大家輪流說一下?!睂W生明顯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都開始低頭沉思,發(fā)言時也顯得異常踴躍,他們的學習熱情仿佛在這種強烈的情境中爆發(fā)了,在經(jīng)過一番激情熱烈的討論之后,我們開始了這篇課文的學習,這節(jié)課學生明顯比以前更加投入了,在正式講解這篇課文時,學生也能做到入情入境了。這種教學方式,既做到了讓學生參與課堂,使生本教育理念得以真正體現(xiàn),同時也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轉變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課堂,視學生自身的活動為課堂的主要形式。而且,新一輪教學改革要求我們在教學課堂上實現(xiàn)師生互動、共同合作,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合作競爭式的教學方式,這是生本教育課堂主要教學形式之一,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語文課堂上適時開展合作競爭式教學。在此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設置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先生的《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我就采用了合作競爭的教學方式,以使生本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得到有效運用。在給學生講解完這篇課文后,我把全班學生分為四人一組,并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課文選取了哪些材料?這些材料具體表現(xiàn)出了母親身上的哪些優(yōu)秀品質;課文是如何將這么多的材料有條不紊地組織成一個整體的;課文用了什么樣的敘事方法?這種敘事方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給學生十五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完畢后每組派出一位代表進行總結陳述,看看哪一組回答得好。一聽到要比賽,學生馬上進入了競爭的狀態(tài),和自己所在組的組員開始了熱烈的討論,課堂頓時也變得沸騰起來。學生在進行總結陳述時,也明顯對自己的答案進行了大膽嘗試和創(chuàng)新,這樣,學生在競爭中既深化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這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課堂,才是能使學生獲得充分發(fā)展的生本教育課堂。
三、借助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從而使他們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得到提高?!币虼?,在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意識之后,我們就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具體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比如,在閱讀教學中,主要通過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學中,則注重學生思考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傊?,我們可以借助各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語文知識獲得發(fā)展,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學生在這種生本教學理念下,會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總之,生本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和方式,要想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得到成功應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并不是僅靠我們一朝一夕之功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們?yōu)榇烁冻銎D辛的努力和探索,以制訂出適合學生、并能為學生所接受的體現(xiàn)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學策略,從而使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變得精彩紛呈,活力四射。以上僅是我個人對生本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在此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富澤;;新課改下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之初探[J];學苑教育;2010年15期
[2]唐建新;初中語文課程改革中的三更新[J];語文教學通訊;2002年09期
[3]向以全;;對初中語文互動教學的分析與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4期
[4]于連菊;;談初中語文趣味教學方法[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8年08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1-0134-01
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精髓,許多人生思想或是古人的生活情景都滲透在古詩詞中,閱讀古詩詞不但能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還能增強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筆者認為,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引用優(yōu)秀的古詩詞篇目,與此同時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學生自然而然地就了解了一部分傳統(tǒng)文化,進而自覺接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這對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更是彰顯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理念。[1]因此,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應用是影響深遠而有重大意義的。
1.初中語文古詩詞的分類
通過對初中語文教材古詩詞篇目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古詩詞主要的類型主要有:描寫景物的詩詞,吟詠事物寄托詩人的情懷詩詞,描寫或是歌頌愛情的詩詞,描寫將士守衛(wèi)邊疆,征戰(zhàn)詩詞等等。
1.1詠史懷古詩詞?!对伿贰?、《詠史八首》、《焚書坑》、《題烏江亭》、《蜀相》、等佳作。
1.2寫景的古詩詞。七年級有關寫景的古詩詞有:《竹里館》、《滁州西澗》、《峨眉山月歌》、《送靈澈上人》等等;八年級關于寫景的古詩詞有:《望岳》、《游山西村》;《望》、《黃鶴樓》、《魯山山行》……
九年級描寫景物的詩詞有:《望江南》、《關雎》、《蒹葭》、《武陵春》等等。
1.3詠物言志詩詞?!稓w雁》、《卜算子.詠梅》、《石灰吟》、《墨梅》等等。
1.4愛情詩詞。《蒹葭》、《無題》等等。
1.5記行送別詩詞?!端投派俑问裰荨?、《別董大二首》……
1.6邊塞詩詞?!堆喔栊小?、《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出塞》、《漁家傲》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2.怎樣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歷史長河積淀了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大家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思想營養(yǎng)。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古詩詞的教學尤其能深刻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璀璨光芒。
作為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和方式――古詩詞教學,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承擔著無與倫比的作用。[2]語文課程充分吸收了民族文化的精華部分,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同時,古詩詞是語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應該是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思考、認真對待的一個極其嚴肅的問題。
2.1教師吃透文本。教師教學的第一任務是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掌握了文本的基本內涵,才能向學生傳授正確的知識信息。古詩詞教學同樣應該把握這一原則,教師吃透文本才能幫助學生理解詩詞游刃有余,否則是得不到學生的信服的,也很難在學生中間樹立教師的威信。當教師對詩詞的寫作背景侃侃而談時,總是能見到學生的崇敬目光,一方面,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另一方面,水到渠成地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濃厚興趣。從這個層面來說,教師是否吃透文本對教學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2.2從詩詞中挖掘傳統(tǒng)文化。在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做好十足的準備工作,比如上網(wǎng)查找大量的文獻,閱讀相關的書籍,通過這些準備工作豐富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應當涉及,詩詞的寫作社會背景,以及古代作者寫這首詩或詞的具體心境。尤其重要的是,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當牢記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雙向互動,筆者認為,課堂不只是老師才是主體,尤其對于語文這么活躍的課堂來說,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雙主體"角色分工,才能充分發(fā)揮老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理解詩詞所蘊含的深刻內涵,理解詩詞下隱藏的傳統(tǒng)文化。這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教學藝術,因勢利導,和學生一起感受詩詞流露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魅力,無窮韻味。
2.3結合古詩詞內容,找準傳統(tǒng)文化教育契機?;诠旁娫~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譬如,當講到與詩經(jīng)相關的古詩詞時,老師不應該一帶而過,逃避這樣的問題,而是借這個契機,給學生講解或是師生,甚至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討論相關知識――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歷史悠久,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歷史階段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一直被世人奉為儒家經(jīng)典,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選用這一類的古詩詞作為學生的經(jīng)典讀物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对娊?jīng)》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然后老師再講講關于詩經(jīng)的故事,引起學生想要更加了解經(jīng)典詩經(jīng)的欲望,共同探討這三種類別的異同,這樣學生也會小有成就,這對于他們以后在學習中信心滿滿;進而在教學中,老師通過列舉詩詞的具體例子和學生分析賦手法的特點,舉一反三,讓學生自主思考發(fā)現(xiàn)比、興手法的具體應用。如此一來,學生不但掌握了《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而且親自感受了詩經(jīng)蘊涵的深厚傳統(tǒng)文化,從此學生心中便有了傳統(tǒng)文化的概念,相比以前,學生自覺去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主動性提高了許多。
3.應用意義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與傳統(tǒng)文化密切相關的古詩詞是一種社會教育實踐的共同需求。教育實踐證明,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有一定的應用意義的。
3.1了解傳統(tǒng)文化。相比記敘文、說明文、抒情散文等一般體裁的文章,古詩詞積淀的傳統(tǒng)文化成分更多。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用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并進行系統(tǒng)教學,讓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多一點是有一定必要的。細細研究初中的古詩詞就不難發(fā)現(xiàn),詩詞中存在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
3.2豐富人文內涵。筆者認為,學習語文就是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尤其學習古詩詞,潛移默化中能受到文人騷客的人文熏陶。換句話說,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是在幫助學生播種這顆人文的種子,初中階段師生學習古詩詞正是為豐富人文內涵做準備。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語文 創(chuàng)新教學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我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條件,尤其是初中語文的教學正是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的階段,一定要很好的進行初中語文的教學,隨時根據(jù)社會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研究。隨著時代與科學教育的發(fā)展與進步,創(chuàng)新教學已經(jīng)成為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性教學模式。
一、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許多初中語文教學過分強調教材知識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力,使得初中語文的教學變得異常機械化和程式化。當下的多數(shù)初中語文教學課本教材枯燥無味、僵化死板,多數(shù)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實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與積極性,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的水平及質量較低,教學效果較差。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主動質疑、思考、求知以及善于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二、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
1、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
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必須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改革和創(chuàng)新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進步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高效的初中語文教學。因此,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學生多進行溝通與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加融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發(fā)揮自身的教學智慧和能力,不斷借鑒之前的教學反思,探討與解決初中語文教學的目的、過程以及自身方法、態(tài)度、情境等問題,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與質量及綜合素養(yǎng)。
2、優(yōu)化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來選擇或設計合適的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教師可采用諸多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多看、多聽、多寫。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可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和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真實的氣氛,更好、更快的進入課文情境,還可以采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型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進一步促進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革新與優(yōu)化。
例如教《變色龍》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小說發(fā)展變化的情節(jié)在課堂以圖畫或是幻燈片的形式展示六幅畫面,讓學生清晰、明了的對主人公的六次變臉進行觀察、分析,對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丑陋人物形象清楚的認識和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生動形象的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提高理解能力,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
3、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提問、思考。
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應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課堂教學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順利、高效的進行語文知識學習。教師應積極的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給學生拋出相關聯(lián)的問題,引導學生提出疑問,進行思考。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提出問題如:作者描寫的為什么是父親的背影而不是父親的正面?作者問什么要詳細刻畫父親買橘子的背影?如果是你們,會從那些方面來描寫父親的背影?提出這些類似的問題讓學生認真進行思考,并將每個學生的想法表達出來,進行討論、分析,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進而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更快的學習、理解語文知識。
4、個性化初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
語文教學是一項看似簡單卻也繁雜的工作,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教學,進而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展示初中語文教師的應有的人格魅力;貫徹審美教育,培養(yǎng)、塑造學生與教師的情感、心靈交流,造就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個性;關注學生的心理教育,將心理教育滲入到教學過程中,增強初中語文的學科魅力和影響力,貼近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變化狀態(tài)。
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于對課文的理解不同,讓學生分角色將這篇童話故事改變成適合表演的劇本;或是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課文進行大膽的改編;亦或是根據(jù)自己的情感喜好,選擇一個角色,分角色朗讀或將角色人物表演出來,進一步將人物性格特點更好的展現(xiàn)出來。這樣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特點,有利于語文課程的學習,提升教學效率。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作為課程革新的先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素質。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做到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優(yōu)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提問、思考;進行個性化初中語文教學等等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教學,以實現(xiàn)高效教學,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進步,推動新課標下的現(xiàn)代化教育。
參考文獻:
[1] 王大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教學蘇人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泰格特作品《窗》的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2):71.
[2] 何小花.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8):199.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教后反思 反思內容 反思途徑
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學過程應包括備課、說課、上課和教后反思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教后反思是對備課、說課、上課的回顧、思考與修正。”基于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語文教學比其他學科教學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難以沿用以往教學經(jīng)驗及固定教學理論和模式,為此,語文教師要立足于真實的教學情境,對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總結,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言行,在反思的基礎上建構指導教學實踐的理念。
那么,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后反思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找準最佳切入點,明確反思內容
“教然后知困”,教后反思的立足點和歸宿點是課堂。語文教師對自己剛經(jīng)過實踐后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進行梳理和再次思考,要記錄教學過程中的種種情況,有以下切入點:
1.成功點。每節(jié)課都有不同的成功之處,都會產(chǎn)生一些能達到預設、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如突發(fā)事件的機智處理、巧妙新穎的導入、教學難點的突破、畫龍點睛的小結和師生的精彩交流互動等。我在教學《春》一文時,有一個教學鏡頭頗讓人難忘,那就是學生對春天的各種形象比喻:“我覺得春天像火爐,驅散嚴寒,送來溫暖”,“春天像一首曲調優(yōu)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鳥語花香”……在質疑反思環(huán)節(jié),有一個學生還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不喜愛春天的理由:多雨霧,易發(fā)生交通事故,易感染疾病。當時課堂氣氛一下子僵住了,我適時肯定了學生的質疑精神。這些課堂教學的閃光點無不綻放出智慧的火花,在今后的課堂中可造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2.失敗點。“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有疏漏失誤之處。教后反思可以對這些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敗筆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記錄,并對其作深刻剖析,力求吃一塹長一智。我在講《孔乙己》時,曾“別出心裁”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和“摸出四文錢”這兩個動作,從中感受孔乙己被打折腿前后的變化。結果參與表演的同學或木訥,或搞怪,課堂氣氛活躍了,但語言文字的魅力卻在“鬧劇”中蕩然無存,整堂課只能草草收兵。這一次的尷尬讓我意識到,如果不顧及文本內容,沒有結合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單純把表演當成課堂的時尚道具,則必然會使語文課堂流于浮華。與其讓學生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說一說、走馬觀花地看一看,不如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讀、寫、聽、說的機會,讓語文學習回歸本源。
3.遺漏點。備課是一個紙上談兵的過程,其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失誤或缺漏,如學生的認知結構、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通過教后反思,找出失誤或缺漏,完善教學,就可以成為以后教學中的借鑒。比如,有一次作文課,我要求同學們就“記敘文寫作如何進行細節(jié)描寫”進行分組討論。但各小組表現(xiàn)不一:有的小組是一個“小權威”在發(fā)表意見,其他成員洗耳恭聽;有的小組是各想各的,都默不作聲;有的小組則是在熱熱鬧鬧地閑聊。雖然浪費了一節(jié)課,但從中我明白:合作分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態(tài)度,不能為了給課堂貼上“新課程”的標簽,就隨意組織小組學習。
二、尋求黃金路徑,掌握反思途徑
語文教后反思是一種依賴群體支持的個體活動,既是自我批判,又是民主合作,其反思途徑如下:
1.自我反思。一是縱向反思,就是同類型的課,后期與前期縱向反思。我在總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文言文教學時,有了一些新的體會:文言文“講—譯—背”的傳統(tǒng)教學思路,導致學生厭學,老師厭教,這一現(xiàn)象提醒我,必須盡快尋找出一條教學新路。我嘗試將閱讀教學和語言文字教學融合到一起,盡量做到“言文并重”。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我設計了幾個貫穿全文內容的問題:作者與誰夜游?在哪兒夜游?為什么夜游?夜游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效的提問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思維,他們隨著問題的出現(xiàn)去思考、去探究、去理解、去感悟,在這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疏通了字詞句障礙,輕松突破了翻譯這個教學難點。實際教學效果證明,這樣組織教學,學生不僅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二是橫向反思,就是同一內容的課,對照專家的理論或他人的教學橫向比較反思。有一次參加片區(qū)“同上一節(jié)課”教研活動,執(zhí)教的內容是《公輸》,我受益匪淺。剛上完課,又聽了同行執(zhí)教的課,方知自己對文本的把握、教材的處理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在疏通文義上,我把課文中的知識點照搬給學生,不管有沒有理解。這位同行是先讓學生反復朗讀,然后三人一組,各扮演一個角色(墨子、公輸盤、楚王)朗讀對話部分,最后合上課本用現(xiàn)代漢語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語氣和內心活動。這種對比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學到他人的有效教學方法。
2.群體反思。一是同行協(xié)助?!芭杂^者清,當局者迷。”教師自己獨立反思,有時會模糊不清,很可能產(chǎn)生“模糊”的反思現(xiàn)象,這時最好尋求同行的幫助。語文教師通過教學觀摩、教學經(jīng)驗交流等教研活動,并與同行、專家進行交流,每一個參與者都提供自己獨特的經(jīng)驗,同時也能從他人的經(jīng)驗中得到啟發(fā)。我在一次公開課上,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各教學環(huán)節(jié)按部就班,但自以為效果很好的課卻遭到了挫敗。在同行的在理中肯的評課中,我才知道自己剝奪了學生的話語權,學生的主體作用被我的灌輸“淹沒了”。二是學生反饋。作為目中有人、堅持民主的教育者,應該聽聽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是語文教學的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他們的聲音是教后反思必不可少的要素。有一個學生在周記中的說法很讓我震驚:“這幾節(jié)語文課我老想打瞌睡,《風箏》這篇課文講了又講,看來老師很推崇魯迅的文章?!喝盏臏睾汀?、‘肅殺的嚴冬’,我都理解不了。”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才知道自己過于強調閱讀技法,忽視了個體的情感體驗,造成了教學主體的錯位。讓學生走進教師的課程評價中,“上帝”的意識才會濃厚,人本的個性才會張揚。
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作為老師,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語文教師只要堅持教后反思,就能充分地激發(fā)自己的教學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可以使自己從感性走向理性,從無序走向有序,從“教書匠”走向教育者、研究者。
參考文獻:
[1]孫春成.語文反思性教學策略.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