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歐姆定律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

第1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歐姆定律有效性反思電路設計滑動變阻器教材安排是通過實驗探究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從而得出歐姆定律。這樣安排比較好,但實際學生動手參與率不高,學生的科學探究有效性不高,有點照本宣科,對歐姆定律不能真正實現(xiàn)探究的思想,如何改變你?

歐姆定律(初中學習的是部分電路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系,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

歐姆定律這節(jié)課的特點是,十分重視科學方法教育,重視科學研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系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了基礎。

教材安排是通過實驗探究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從而得出歐姆定律。這樣安排比較好,但實際學生動手參與率不高,學生的科學探究有效性不高,有點照本宣科,對歐姆定律不能真正實現(xiàn)探究的思想。究其原因有三點:

1.本實驗是用歐姆定律來研究歐姆定律由于學生還沒學習歐姆定律很難理解為什么調節(jié)滑片的位置就能改變或保持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

2.學生很難正確區(qū)分一段電路和整個電路兩個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本實驗中研究AB這段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時不容易將這段從整個電路中分離出來,更不會分析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

3.在一個電路圖中卻要分次研究兩個實驗規(guī)律先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后又更換電阻,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學生很難理解,更別說自己設計這個電路來探究其中規(guī)律了。

以上是學生探究實驗和分析實驗電路的障礙,如何來解決呢?

教學中筆者對實驗教學做了適當?shù)母淖?。讓學生自己分兩步實驗來設計電路探究規(guī)律:先激疑,后激智,引出正確的電路設計,再完成正確的實驗操作。

第一步,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他們的設計是:保持電阻不變,用改變電池節(jié)數(shù)來改變電池兩端的電壓。(因為學生很容易想到串聯(lián)電池越多電壓越大),于是我說,那你們就按你們的思路去探究,結果是能得出:電阻一定時,電壓越大,電流越大,卻得不出: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的關系。此時,他們反問:問題出在哪呢?我接著反問:你們怎么知道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是在成倍數(shù)的變化呢?學生馬上回答,因為電池是成倍的增加啊,我說,那你們用電壓表測測看,一測發(fā)現(xiàn)電壓并沒隨電池節(jié)數(shù)的成倍增加而成倍增大,學生反問:那怎么辦?有學生很快想到上節(jié)課學到滑動變阻器可以調節(jié)電壓,立即就串聯(lián)了滑動變阻器上去,結果,水到渠成,完成了該實驗,而且不用改變電池節(jié)數(shù)?,F(xiàn)在再反問學生這兩種電路設計的區(qū)別在哪,問題在哪,優(yōu)勢在哪,這時老師點撥一下:因為導線也有電阻,學生就會豁然開朗,會心一笑,經(jīng)過一次挫折他們重新設計出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的電路,同時也自行將這段電路從整個電路中分離出來,研究出這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的關系。

第二步,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起初他們的設計是:保持電池節(jié)數(shù)不變,再改變電阻。(因為學生很容易想到串聯(lián)電池節(jié)數(shù)不變,電壓也不變),很快,有些學生就想到在第一步中出現(xiàn)的問題,于是想到可以用滑動變阻器控制電壓不變,只要在原來的電路圖上改變電阻就行了,并想到如用電阻箱來改變就更好了,因為不僅改變方便,能多次成倍數(shù)改變電阻,并且能知道電阻的值,這樣也更方便找到電流與電阻的更具體的關系。

這樣分兩個實驗電路圖分別設計,分別實驗,避免了照搬照抄,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實驗從開始設計到實驗障礙,再到改進實驗,總結規(guī)律,都是學生親身實踐,學生真正理解了:

1.兩步實驗中為何要用滑動變阻器,如何用滑動變阻器?

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如果不用滑動變阻器,雖然能夠測量出R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但該電路只能測量出一組電壓和電流的值,而從一組電流和電壓的數(shù)據(jù)是無法找出二者之間的關系的,應該再測幾組電壓和電流,因此就需要改變R兩端的電壓,用滑動變阻器可以成倍地改變R兩端的電壓,簡單方便,當然也可以采用改變電池節(jié)數(shù)的方法,但因為導線有電阻,很難成倍地改變R兩端的電壓,比較下來,當然是用滑動變阻器更方便快捷。同時,滑動變阻器還可以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2.用控制變量法探究電流I與電阻R之間的關系實驗中,應該如何操作?探究電流I與電壓U之間關系時,應該如何操作?

探究電流I與電阻R之間的關系時,如何保持電壓U不變?即改變定值電阻的阻值的同時,該電阻兩端的電壓就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要及時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以保持電壓不變,觀察并記錄電流表的示數(shù)隨電阻的變化關系。

探究電流I與電壓U之間關系時,要不斷的改變電壓,即保持定值電阻的阻值不變的同時,要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因此,要及時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電壓成倍地變化,觀察并記錄電流表的示數(shù)隨電壓的變化關系。

總之,這樣改進充分發(fā)揮了實驗的作用,降低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遇到問題的難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識。既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又培養(yǎng)了實驗能力,進一步實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開闊了學生思路,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實驗稿).

第2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1背景分析

1.1教材

不同版本的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處理方法有所差異,有的從非靜電力做功的角度引入,也有的直接從電勢升降的角度給出結論.筆者以教科版教材為基礎,借鑒人教版教材的一些思路,以問題為線索,重新調整了教學順序――先介紹電源的內阻,然后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得到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最后再分析電動勢的物理意義.

1.2學情

學生在初中已學過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普遍認為電源提供的電壓是不變的,也不知道電源有內阻,要打破這個思維定勢,僅靠抽象的理論推導是不夠的,應盡可能通過實驗做到“眼見為實”,讓學生真正信服.

2問題設計

問題1如圖1,將小燈泡分別接到兩節(jié)電池和三節(jié)電池的兩端,猜一猜哪種情況更亮?

設計意圖學生們根據(jù)初中所學的電學知識,很容易想到兩節(jié)干電池提供的電壓為3.0 V,而三節(jié)干電池提供的電壓為4.5 V,肯定是接到三節(jié)電池上時燈泡更亮.教師在準備時,左側可用兩節(jié)新電池,右側用三節(jié)舊電池,讓小燈泡接到右側時反而更暗一些,引導學生思考既然是相同的小燈泡,那么問題應該出在電源上,從而順勢引入外電路、內電路以及電源內阻的概念.這個設計可以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

問題2依次閉合S1、S2、S3,觀察小燈泡L的亮度變化,并闡述原因.

設計意圖在初中時,學生們都認為電源提供的電壓是不變的,所以即便多并聯(lián)幾盞燈泡,也不會影響到L的亮度,但實驗中他們看到的卻是L越來越暗,這是又一次思維上的沖突,此時可以讓學生討論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由于有問題1的鋪墊,學生們很容易想到從串聯(lián)分壓的角度來解釋L變暗的原因.教師結合問題1,最后做一個歸納:燈泡的亮暗既與電源有關,又與外電路有關,這里面到底滿足什么定量規(guī)律呢?從而順勢引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問題3外電路以及內電路上電勢的降落之和與“可樂電池”正負兩極附近電勢的上升之和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在教科版的教材上,焦耳定律放在了本節(jié)內容的后面,故暫時還不能用能量守恒定律的方法進行理論推導,只能從電勢升降的角度進行探究.為了使實驗盡可能精確,筆者用了四個電壓傳感器分別測量外電壓U1、內電壓U2,正極附近電勢上升的值U3、負極附近電勢上升的值U4.將電鍵閉合后,增大變阻器R,U1增大,U2減小,但是U3和U4基本保持不變,讓學生對比U1+U2和U3+U4,很容易得出U1+U2=U3+U4的結論,接著很自然地就可以引出電動勢E的概念,電動勢即正負兩極附近電勢上升的值之和,即E=U3+U4.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楚地認識到閉合電路中電勢的變化情況,還可以用以下兩幅圖加深理解.

最后,假定外電路是純電阻電路,經(jīng)過簡單的理論推導后,即可得到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I=ER+r,整個過程非常自然,一點沒有突兀的感覺.

問題4如果外電路出現(xiàn)了短路或者斷路的情況,電路中電勢的升降情況會如何?

設計意圖這兩種特殊情況,如果用理論推導的方式去講解,略顯枯燥,借助于問題4中的思路,則非常好理解.在短路情況下,電勢的升降全部發(fā)生在電源內部,而在斷路情況下,外電壓Uab就等于電動勢,這也是我們用電壓表粗測電源電動勢的依據(jù).

問題5請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解釋問題1和問題2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師生們共同的追求,在一開始回答問題1和問題2時,學生們多半是連蒙帶猜的,并沒有十足的把握,現(xiàn)在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這兩個問題,應該底氣十足了.正是因為電源有內阻,導致外電壓并不等于電動勢,教師可在電源兩端并聯(lián)上電壓傳感器,學生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接上燈泡后,問題1中的U2

問題6我們常說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是1.5 V,這種說法對嗎?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5的分析,學生們非常直觀地看到外電壓一般是小于電動勢的,少掉的那部分是內電壓,電動勢應等于內外電壓之和,或者等于正負極附近上升的電勢之和.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電動勢E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從非靜電力做功的角度作進一步闡述,讓學生知道電動勢E的值等于電源把1C正電荷從它的負極搬運到正極的過程中,非靜電力所做功,即E=W非/q.

第3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1 所確立的核心問題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緘默知識,激發(fā)學生參與體驗的欲望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基于緘默知識的核心問題教學模式中的“核心問題”是一個問題或本堂課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教師設定了核心問題,還需要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更好的理解核心問題,核心問題的解決過程也就是任務的完成過程.通過這一核心問題或任務來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設置核心問題或任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頭腦中緘默知識的存在,幫助學生將有關學習活動的緘默知識顯現(xiàn)化并得到檢驗、批判和應用.緘默知識最大的特點在于它不脫離認識主體,只有學生本人,尤其是他的緘默知識是發(fā)展自己認識能力的向導和主人.學生的已有知識對于新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核心問題的提出及腳手架的搭建只有建立在學生現(xiàn)有緘默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自主活動使教學的結果性目標與體驗性目標都獲得更高的[HJ1.2mm]達成度.

比如研究課《歐姆定律》確立的核心問題:利用桌上器材,探究給定元件的I、U關系.這一核心問題的設計是基于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及緘默知識產(chǎn)生的.在初中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學過:在導體兩端加上電壓,電路中就有了電流,且知道電流I與電壓U有成正比的關系,這便是學生所擁有的緘默知識.再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是否所有的電學元件兩端的電流I與電壓U都有成正比這種關系呢?學生此時已被激發(fā)出好奇、求知的欲望,想要迫切的解決這個問題卻對解決方法有些茫然,在這種氛圍下提出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既使學生備感親切,同時又給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獲得新的認知指出了方向,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體驗已有的緘默知識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2 基于緘默知識的核心問題教學模式的學生活動原則是:核心問題的解決活動在前,應學習的知識與方法生成在后,即: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后達到知識的提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知識所反映意義的深刻理解,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如教師)的介紹和講解.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體驗學習是人的一種基本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生體念,而且要用腦去思考探究,用心靈去意會感悟,并內化為自己的緘默知識,外化為行為習慣,在體驗性學習中,學生“在做中學”和“在做中體驗”,發(fā)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學會分享和合作,從中獲得積極的感受,促進了學生在語言和身心等方面素質的發(fā)展.

在研究課《歐姆定律》實施過程中,筆者摒棄原來舊的教學方法(僅簡簡單單進行講解,或讓學生自習、背公式等),采用核心問題教學法,把教學的重心放在伏安特性曲線上,在學生利用圖象歸納得到歐姆定律的適用條件之前,先讓學生利用給定器材,通過實驗探究不同元件的I和U的關系,在實驗中初步體驗I、U、R三者的關系,筆者觀察到,學生在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對觀察到的某些現(xiàn)象發(fā)出了興奮的驚嘆聲(與已有的緘默知識發(fā)生了沖突).此外,筆者讓學生分析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取適當?shù)臉硕龋ㄏ得璩鯥-U的關系圖線(此圖線即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這就讓學生將體驗中的緘默知識顯性化,為后面的反思提升及運用反饋環(huán)節(jié)打下了基礎,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 將活動中的體驗提升為知識和方法后,教師應對學生獲得的體驗進行檢測,讓學生在運用中修正并內化所學知識,進入到新的緘默狀態(tài)

新課標下教學目標的檢測認為,預先制定檢測手段使教學手段做到有的放矢,使檢測與評估貫穿教學過程成為可能.檢測內容與要求使教學內容更加突出,檢測結果則使教師做到教學狀態(tài)心中有數(shù).預先制定檢測能為學生提供是否到達目標的檢測機會,而減少教師的一言堂、不著邊際的自我表演現(xiàn)象發(fā)生,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得到落實.

此外,學生得到的體驗不但是感受、情緒,而且要在問題解決活動中,因與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思想產(chǎn)生心靈的呼應而體驗到其對自己的意義,且能將體驗提升為知識和方法,運用于習題中.當學生能思路清晰地運用提升到的知識和方法去處理實際問題時,就意味著學生修正內化了所學知識,進入了新的緘默狀態(tài).

第4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一、溫故而知新

伏安法測電阻是基于學生對歐姆定律知識的應用,能有效訓練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應用的不僅僅是歐姆定律這個知識,還要應用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等一系列常見的電學器材進行簡單的操作和測量.因此,在本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問題達成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啟發(fā)學生對伏安法測電阻本質原理的掌握和應用.

問題1 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公式是什么?有幾個變式?

問題2 如果想測量一個定值電阻的阻值大小你準備怎么測量?原理是什么?

問題3 結合這個原理,你準備怎么設計電路圖和表格來測量相應的物理量,從而求出電阻的大小?

分析 本處的問題能循序漸進,從上一節(jié)課的歐姆定律內容著手,讓學生在鞏固復習的過程中達成對公式R=U/I新認知和新應用,并對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組合應用構建新認知,有效的啟發(fā)了學生的原有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并且通過問題3來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分析,由于三個問題具有明顯的梯度性,直接促使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參與到相應問題的思考之中,確保了每個學生都一定的思維興趣和思維深度.

二、啟發(fā)而提升

學生參與到實驗設計的過程,基本都能想法用電壓表測量未知定值電阻的電壓,用電流表測量未知電阻的電流,從而設計出如圖1所示的電路圖.鑒于學生的實際設計,我們還需要通過問題和實際的調控來提升學生對測量固定物理量的掌握和應用情況.具體可以采用以下類似的問題來啟發(fā)并引導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能力的提升.

問題1 通過同學們的思考,可以采用如圖1所示的方法來測量未知電阻Rx的值,測量一個固定不變的電阻值時,這種方法有什么缺陷?

問題2 這種方法既然存在較大的誤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來減小誤差呢?

問題3 改變電電源或者滑動變阻器,你覺得哪個更方便一些呢?

基于學生的實際設計情況,如果學生之中有同學設計出如圖2所示的電路圖,我們可以把問題2和問題3進行變動,變成下面的問題:

問題4 還有同學有其他的設計方法嗎?展示一下,交流一下,并說說你這樣設計的理由和優(yōu)點?

分析 基于學生已經(jīng)參與的測量設計,我們可以充分結合學生已經(jīng)設計出來的電路圖和測量步驟來啟發(fā)學生如何減小測量固定值時的誤差,如何結合已學的物理器材來減小測量值的誤差,教師通過問題的形式來提升學生,不僅從知識與技能的復習角度上滿足了學生的需求,還從知識與技能的連貫性、遞進性、對比性等角度滿足了學生的能力提升,同時給學生思維和思維成果展示的機會,充分促使學生綜合物理素養(yǎng)的提升.

三、反問而突破

如果把伏安法測定值電阻比作學生的軍事演練的話,那么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就是學生的實戰(zhàn)對抗,學生既要依托于伏安法測定值電阻來思考如何采用伏安法來測量小燈泡的電阻.而教師有必要通過我們的教學行為讓學生深度領悟伏安法測電阻的方法與技能,并能通過親身體驗來區(qū)分伏安法測定值電阻和小燈泡電阻的本質差異所在.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以下幾個教學行為和問題鏈來達成以上的目的.

首先讓學生按照他們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并進行數(shù)據(jù)的采集和計算,這個實驗的過程,很大程度是為了鞏固學生對伏安法測定值電阻的知識與操作兩個層面的掌握深度.而學生收集來的數(shù)據(jù)及后續(xù)的數(shù)據(jù)分析正是我們要突破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能力提升的關鍵之處.

其次通過反問、追問、質問等形式來完成關鍵重點內容的突破.問題如下:

問題1 各個小組一起展示你們的測量數(shù)據(jù)吧?并一起交流?

問題2 你們測量小燈泡的數(shù)據(jù)對比剛才測量定值電阻的數(shù)據(jù)是否存在一定的差異?

問題3 這些差異是誤差嗎?

問題4 就大家的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不是誤差的話,我們能不能通過求這些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來減小我們測量電燈泡的誤差?

問題5 你能分析一下,小燈泡的電阻隨電壓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嗎?

問題6 由此可見,我們在伏安法測量定值電阻和小燈泡電阻時,能采有相同的方法嗎?在兩次測量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一樣嗎?

第5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中考;復習;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物理與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① 知識點多、知識面廣。

②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需要理解。

③物理實驗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

④會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生產(chǎn)實際問題等。

針對物理學科的這些特點,怎樣確定復習方向、方法,進行高效復習呢?下面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在近幾年初三物理復習中的實踐和思考,以達到拋磚引玉之目的。

一、 重視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的復習-----緊扣課本,夯實基礎

我們知道中考試卷是按《考試說明》來命題的,試卷中易、中、難的試題比例為6:3:1。從近幾年的中考題來看,能力的考核與基礎知識是緊密聯(lián)系的,因為基礎知識的強化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有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因此我們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方面,突破重點,形成有機的知識結構,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二、重視科學探究及其過程與方法的復習---專題復習,優(yōu)化網(wǎng)絡

物理知識點間存在著“縱”與“橫”的相互聯(lián)系,某一知識點可能是為另一知識點引橋鋪路,而另一知識點又往往是前一知識點的深化與延伸。在第一輪復習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第二輪復習時應打破章節(jié)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識結構,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要使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系統(tǒng)鞏固知識,形成一個由知識點到知識面、最后到知識網(wǎng)絡的綜合體,使復習具有系統(tǒng)性。

三、重視開放性問題的訓練------關注熱點及社會

年年中考年年變,但萬變不離其“重”,初中物理中的一些主干知識仍然是每年中考的重點,因此我們在第二輪復習中要以《考試說明》中圈定的知識點為著眼點,圍繞考點,突出“重點”。

通過對某些特殊知識點的深挖細究,達到對某一類知識或某一專題的融合、深化。例如電學中的滑動變阻器,是“探究歐姆定律”、“測定小燈泡的電阻”、“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等實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儀器。讓同學們可以總結滑動變阻器在每個實驗中的用途,深化對電學實驗的理解。例如所有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共同作用是:保護電路;通過改變自身電阻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而由于每個實驗的不同,使滑動變阻器分別具有不同的作用:

探究歐姆定律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為了保證兩端的電壓不變。

探究歐姆定律中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從而達到多次實驗探究規(guī)律的作用。

測定小燈泡的電阻——改變小燈泡兩端電壓,達到多次測試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的目的。

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從而比較小燈泡亮度與電功率的關系。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改變電路中的電流,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的關系,還可以控制電流相等,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shù)的關系。

例題:如圖所示,燈泡L和電阻R2的阻值分別為R1=10歐姆和R2=5歐姆,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為20歐姆,電源電壓為6V,求當S1,S2,S都閉合滑片P在a時R1、R2消耗的電功率。

一變:求當S1,S閉合,S2斷開,把滑片移到某一位置,使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為其最大值的1/4時,燈泡恰能正常發(fā)光,求燈泡L的額定功率?

二變:求當S1,S2,S均閉合,滑片移到中點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shù)分別是多少,通過燈泡和電阻R2的電流之比是多少?

三變:當S2,S閉合,S1斷開,滑片P在b點時,R2消耗的電功率是多少?

四變:當S2,S閉合,S1斷開,滑片P從a端滑至b端的過程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shù)變化的范圍分別是多少?

五變:當S1,S閉合,S2斷開,滑片P從a端向b端滑動時()

A、電燈L變暗,電壓表示數(shù)增大B、電燈L變暗,電壓表示數(shù)減小

C、電燈L變亮,電壓表示數(shù)增大D、電燈L變亮,電壓表示數(shù)減小

四、綜合考練提高應試能力-----仿真模擬,體驗中考

經(jīng)過前面兩個階段的系統(tǒng)復習,學生不論是知識技能上,還是解題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進行恰當?shù)倪m應性訓練或模擬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掌握一個度和量。

這一輪復習的時間不長,是演習模擬、查漏補缺的階段,是整個復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環(huán)。這一階段的復習主要是為增強同學們考試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圍和時間、調整中考前的心態(tài)。在這一輪復習期間,可以將第一、第二輪復習中做過的易錯題進行歸納、梳理,建立錯題檔案集,研究學生的錯題,尋找學生思維或知識的漏洞,進行有目的性的訓練,達到“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的目的。

第一就是要選題(在第二輪專題復習時就應該這樣做),每年的中考我們都有一條深刻的教訓,就是我們的學生在基礎方面丟分丟的相當厲害,特別是一些優(yōu)秀學生,難題他們都做上來了,但是基礎的部分丟了。我覺得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第二就是要抓錯誤題,就像我前面所講的把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總結出來,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做這方面的事情,準備一個錯誤記錄本,把錯誤集中起來,叫做積累錯誤,整理錯誤,最后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這樣錯誤就變成了資源,考試的時候就可以不重犯錯誤。

第三就是要教會學生反思,有一位學者總結出一個公式叫“1+100”大于“100+1”,什么意思?就是說同樣的題做一百遍不見得有提高,而你把你的每一道題做一個認真的分析,倒是可以提高很大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學生學會反思,就是每一道題做對了,學生是怎樣找到切口的,怎樣答的?答案怎樣形成的?學生要反思;做錯了的題更要反思,為什么做錯了?為什么切口找不到?是審題問題還是計算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認認真真的對待復習工作,復習方法是多樣的,任務是繁重的,需要各個學校初三的老師團結協(xié)作、相互分工、步調一致的努力,用集體的智慧排除困難,穩(wěn)步推進,努力使復習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借此機會,也預祝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愉快,讓我們共同努力,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第6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物理復習課的準備要求非常充分,以往的復習課,三維目標之“知識與技能”的要求中我們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結構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但是這種做法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經(jīng)心,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三維目標之“過程與方法”的要求中,往往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學生上課聽得懂,課后或考試不會思考、不會做題”的現(xiàn)象。在解答問題上,學生就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上課的困乏無趣,直接導致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無法體現(xiàn),在新課標下,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事實驗證,在物理復習課中,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chuàng)設性的問題,則學生精神振奮,可以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了學生需要通過問題來復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理所應當?shù)仨槕藢W生的心理需要。因此,選題時,各題組要緊緊圍繞課時復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guī)律,重復出現(xiàn),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在《電》的課程設計上,我精選了如下例題:

“精典例題”1: 如圖甲所示,兩根足夠長的直金屬導軌MN、PQ平行放置在傾角為θ的絕緣斜面上,兩導軌間距為L。M、P兩點間接有阻值R的電阻.一根質量為m的均勻直金屬桿ab放在兩導軌上,并與導軌垂直,整套裝置處于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的垂直斜面向下.導軌和金屬桿的電阻可忽略.讓ab桿沿導軌由靜止開始下滑,導軌和金屬桿接觸良好,不計它們之間的摩擦。

(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裝置如圖乙所示,請在此圖中畫出ab桿下滑過程中某時刻的受力示意圖;

(2)在加速下滑過程中,當ab桿的速度大小為v時,求此時ab桿中的電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過程中,ab桿可以達到的速度最大值.

題中的三個問題指向性非常明確,從(1)問中直接將對空間例題圖的受力分析直接引向平面圖進行受力分析,(2)問中直接將學生引導到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電磁感應定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求加速度及電流問題上,,在第二問的基礎上,對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分析,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

這道題涉及的基本知識較多,包括: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單棒導體切割磁感線類問題)、楞次定律―右手定則(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安培力、牛頓運動定律;涉及的物理分析方法有: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熟練應用左右手定則、根據(jù)物體的受力情況對物體進行運動的動態(tài)分析等。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處在高二階段的學生,只有極少部分的學生能完成全部問題。

“精典例題”2:MN為中間接有電阻R=5Ω的U型足夠長金屬框架,框架寬度d=0.2m,豎直放置在如圖所示的水平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B=5T,電阻為r=1Ω的導體棒AB可沿MN無摩擦滑動且接觸良好?,F(xiàn)無初速釋放導體棒AB,發(fā)現(xiàn)AB下滑h=6m時恰達穩(wěn)定下滑狀態(tài)。已知導體棒AB的質量m=0.1kg,其它電阻不計。(重力加速度取10N/Kg)

求:(1)AB棒穩(wěn)定下滑的速度;

(2)此過程中電阻R上消耗的電能;

第一個問題是“精典例題”1的應用,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原則。解決一問后,教師以問題的形式過渡:“電磁感應過程中產(chǎn)生的電能是憑空產(chǎn)生的嗎?”“電能是由什么能轉化而來,又是通過何種形式進行轉化的?”進而帶領學生開始對能量問題進行研究。

反思之一:此節(jié)復習課優(yōu)點之一在于所選題目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A性:復習題的選擇避免開始就是偏題、怪題和難題,這對鞏固基礎知識是非常不有利的;其次,復習題應該具有針對性,不要讓一些無用的“野雞”題目沖淡了重點;再次習題應該具有量力性,難度適中,太容易則不易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深度,太難則成為學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讓學生望而生畏,抹殺學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個“度”,讓學生“跳一跳,夠的著”,題量也要適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還有,習題應該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題”涉及到“一類問題”的效果,而不是就題論題,所以課后還要有選擇性地布置作業(yè)加以鞏固。

反思之二:如何提高物理復習課的質量,使師生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聽懂學會,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安排練習的機會。

本人課前針對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這兩道題,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于其中,即以題目為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xiàn)題目,再出現(xiàn)其它),讓學生先做了“精典例題”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去解決物理問題。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并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通過對題目的先行練習,教師再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fā)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第7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初中物理;練習設計;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2-0060-02

【作者簡介】孟富林,江蘇省句容市后白中學(江蘇句容,212400)副校長,高級教師,鎮(zhèn)江市骨干教師。

習題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常在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教學之后,教師也需要安排適量的練習有針對性地鞏固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而科學的練習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擺脫以往那種傳統(tǒng)的題海戰(zhàn)術,在少而精的物理練習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分階段、分層次,關注課堂全程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的教學效率直接決定著物理教學的效果。因此,加強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練習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當然,課堂練習應該緊緊圍繞課堂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并且應分階段、分層次。也就是說,應該分清課堂教學的哪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復習舊知識階段,還是概念或規(guī)律教學之后的及時鞏固階段,或是課堂內容之后的當堂反饋階段。每個階段習題設計的難度、廣度都應有所區(qū)別。

如在“歐姆定律”的教學中,各階段的練習設計可這樣安排。在由演示實驗引出電流的大小可能與電壓和電阻有關后,設計一道基本題,復習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的應用,為后續(xù)的實驗教學提供鋪墊。本題的設計應簡單、直接,復習一下舊有知識即可,不必過多糾纏。

練習1:在圖1的圓圈內填上適當?shù)碾姳矸枴?/p>

練習2:如圖2所示,在m、n兩點間接一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燈的亮度,電路圖的上方為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示意圖,要求變阻器的滑片右滑動時,電燈逐漸變亮,則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方式應采( )。

A.m接a,n接b

B.m接d,n接b

C.m接b,n接a

D.m接c,n接d

在實驗歸納出歐姆定律的內容以后,設計如下練習,讓學生迅速熟悉并記住歐姆定律的表達式,并深入理解電流、電壓、電阻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練習3:一個導體兩端加4V電壓時,通過它的電流強度為0.8A,則該導體的電阻為_______,當把它兩端電壓變?yōu)?V時,通過它的電流為,它的電阻為_______。當它兩端的電壓為0V時,通過它的電流為________。

課堂最后的鞏固練習應緊緊抓住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消化一節(jié)課所學內容,同時又應適當加深、拓寬、引發(fā)思考。當然,我們還應該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練習的設計應具有一定的梯度,既能兼顧全體,又能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思考、感悟和提升。

二、求變化、求新穎,開放練習內容

加強學生的思維方法訓練是新課標的具體要求之一,練習的設計中需要教師注意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其中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教學方式尤為重要。在物理教學中,把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作為問題的切入點,訓練與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思維,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積極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密度”的計算教學中對于空心體問題,可設計如下練習。

練習4:一個鋁球的質量為67.5g,體積為30cm3,這個球是空心還是實心的?

此題可以從比較密度、比較質量和比較體積三個角度來解題。在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題目并給出解法。在學生匯報展示后,引導學生思考其他的解法。在學生理解三種解題方法之后,教師進一步給出如下變式。

變式1:若球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注滿某種液體后,質量是314克,請問注入的液體是什么?

變式2:若球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注滿酒精,總質量是多少克?

這種求異思維的訓練,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解題能力。

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例如請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幾個物理小實驗。

練習5:請利用常見的空易拉罐作為主要實驗器材,設計兩個物理小實驗,并參照示例完成表1。

三、情境化、生活化,聯(lián)系學生實際

維果茨基指出:學習應當被融入日常不斷產(chǎn)生的矛盾沖突的解決中。學生對于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場景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興趣和注意。因此設計與學生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關的“真實場景”,可以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挑戰(zhàn)欲,引發(fā)他們對解決問題的深層次探討。

例如,在“壓強”一節(jié)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練習作情境化的呈現(xiàn)。

練習6:一個人在公園結冰的湖面上行走,壓破冰面掉進了冰窟窿.工作人員需要接近冰窟窿去營救他。旁邊有長、寬都差不多的梯子和木板,為了救人,應該 。

A.立即跑向冰窟窿

B.將木板鋪在冰上,從上面爬過去救落水者

C.將梯子鋪在冰面上,從上面爬過去救落水

D.從冰面上爬過去救落水者

學生通過對這種情境化的生活問題的思考,輕松理解了受力面積對壓強的影響。

四、重激趣、重激勵,個性練習評價

第8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1 認真鉆研教材內容,并適時進行愛祖國、愛科學和獻身科學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許多可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和獻身科學教育的內容。如:牛頓的忘我工作,勤奮和悉心鉆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學習、專心致志,歐姆的堅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質和致力于科學研究精神。從我國古代指南針、地動儀、火箭的發(fā)明,到現(xiàn)代的“兩彈一星”和“神舟號”成功收回。教師應善于挖掘利用這些輝煌的科學成就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為科學而學習的責任感。用知識的魅力去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2 課堂教學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物理學研究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xiàn)象蘊藏著無窮奧秘。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中探索并認識物理規(guī)律,同時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從生活中獲取的經(jīng)驗,學生的感受會比較深。根據(jù)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把學到的物理規(guī)律,力求使之貼近生活,去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xiàn)象,把物理規(guī)律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對號入座。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規(guī)律的理解,又會使學生覺得物理知識非常有用,從而激發(fā)出對物理的濃厚興趣。例如,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規(guī)律之一,但比較抽象,在教學中可多舉一些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解釋,如:冬天熱水泡腳,能的轉移。雙手相互摩擦做功,雙手覺得暖和,能的轉化。太陽能熱水器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煤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3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

3.1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情感目標,一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都得到和諧充分發(fā)展,把傳授知識與情感有機結合起來。二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感到學習又艱苦又愉快。注重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3.2 設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和分組實驗,小實驗和小制作,課本的封面、插圖和漫畫、想想議議、閱讀材料、科學家的故事、科學掛圖和模型帶趣味性的物理問題去吸引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樂趣中掌握知識。

3.3 注重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3.4 鼓勵性提問,注重對學生作業(yè)、測試作業(yè)適時肯定,成立物理興趣小組,使學生表現(xiàn)自己,鼓勵學生參加小制作、小發(fā)明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對老師提建議,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

4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課堂感情要真摯,教態(tài)和藹,課后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同學,對差生要關懷備至。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他們才會把心里話,真實的教學信息告訴教師。

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求創(chuàng)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索情境,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情境,要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形成“參與——體驗——內化——外延”的“科學研究”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下面以歐姆定律教學為例。

4.1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科學猜想。以調光臺燈切入,問:調光臺燈是調節(jié)了電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燈的亮暗發(fā)生變化的?再通過演示實驗觀察電流的變化與燈亮暗變化的關系?電流的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電流與電阻、電壓有什么關系。這樣就可以確定研究方向。

4.2 引導討論,設計方案。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設計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先應用控制變量法設計總體方案;控制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控制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如何研究?再進行局部設計:由學生小組討論、設計電路,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設計,并評論他人的設計,以器材的作用和選擇加以討論。

4.3 學生操作,實施方案。讓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實驗操作、采集數(shù)據(jù)。教師在學生的操作技能、儀器使用上給予幫助。

4.4 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shù)據(jù)來引導學生用計算和圖像分別分析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再進行綜合,得到結論;對結論進行檢驗。

4.5 反思應用遷移。用一組簡單的小練習鞏固探究過程中得到的歐姆定律;鞏固電表的使用、電路的連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結反思探究過程,理清思維線索。

第9篇: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微”的主要體現(xiàn)

實驗目的明確 任何實驗都必須目標明確,初中物理實驗也不例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盡管是微實驗,但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仍舊十分必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喜歡玩,經(jīng)常有學生拿著一堆實驗器材不知所措地“玩”,使實驗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實驗前首先要告知學生實驗目的,在實驗目的完成的前提下,允許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發(fā)揮。實驗的目的可以是為了驗證哪個猜想,亦可以是為了引發(fā)學生猜想,進而為專門的探究實驗鋪路。如在研究滑動摩擦力前,讓學生用橡皮擦鉛筆字,感受阻力,然后進一步提問,怎樣才能擦的干凈,此時感受到的阻力大小如何。這樣兩個簡單的微實驗不僅讓學生體會了滑動摩擦力,而且對于比較難以想象的猜想――壓力大小因素有了切身體會。也可以是通過微實驗來鞏固新知識。如學習了電能表后,回家觀察自己電能表的結構和運轉情況。這些實驗有效地遵循了學生的認知過程,比起枯燥的講解和背誦更加有效,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實驗器材簡單 提到物理實驗器材,不少人就會想到儀器一詞。其實,在微實驗中并沒有這么高深,除了一些專業(yè)的測量儀器,很多器材都是學生身邊唾手可得的用具。比如,撥動桌邊刻度尺觀察振動;在玻璃上哈氣寫字;兩手指壓筆尾和筆尖感受壓力作用效果;找重心;馬德堡半球實驗吸盤版……以上實驗中的刻度尺和筆就是學生的文具用品,玻璃在每個教室都有,吸盤式掛鉤在不少家庭中也很常見。微實驗的器材雖然簡單,但是其往往身兼數(shù)職,可以在多個實驗中反復使用。如剛才的刻度尺,還可以在測量長度中用到,也可以在探究靜電現(xiàn)象時用到;帶有水的礦泉水瓶可以觀察桌面發(fā)聲振動,也可以透過水觀察文字,還可以分別把兩頭置于海綿觀察下陷程度,更可以留有少量水,輕蓋瓶蓋扭曲瓶身做功,觀察蓋子飛出等。

實驗操作便捷 物理探究一共分為7步: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針對問題給出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實驗操作并記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分析結論能否支持猜想、交流合作。如果每個小實驗的操作過程都詳細完善的話,不僅時間來不及,學生也很快會對循規(guī)蹈矩的物理實驗失去興趣。而對于微實驗而言,整個實驗操作過程必須控制在3分鐘以內,一般2分鐘左右。一個動作、一個手勢、一個轉瞬即逝的現(xiàn)象可能就是一個微實驗的操作過程。如不擦怎樣使桌面上的水快干;去超市稱一公斤雞蛋或蘋果;人推墻感受反作用力等。所以平時的不少實驗要簡化操作步驟,學會抓住要點,放開散點。

實驗現(xiàn)象直觀 物理規(guī)律的建立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F(xiàn)象有各式各樣的,有眼見的如針筒內乙醚的汽化和液化,有耳聽的如辨別朗讀課文的同學是誰,有觸摸的如拉橡皮筋感受影響彈力的大小,也有數(shù)據(jù)記錄的如探究歐姆定律實驗。對于初中微實驗而言,物理性和興趣性并存。其實驗現(xiàn)象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直觀明顯,能夠吊起學生胃口。過分復雜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不利于學生一眼看透現(xiàn)象分析本質。比如剛才的探究歐姆定律實驗,書本要求對于同一個電阻記錄三組電壓電流值,可是從這三組數(shù)據(jù)中學生只能初步發(fā)現(xiàn)同一電阻電壓越大,電流越大,很難直觀地發(fā)現(xiàn)同一電阻電流與電壓成正比關系,這需要作圖來研究。這種有復雜數(shù)據(jù),需要處理的實驗適合整節(jié)課探究,不適宜作為微實驗推廣。

實驗結論易得 如果實驗現(xiàn)象直觀,那么根據(jù)現(xiàn)象得到結論并非一件困難的事。這個結論究竟是支持還是猜想,一目了然,實驗目的也順利達到。如人耳聽覺的頻率范圍里,給學生播放蜜蜂飛舞的視頻,學生都能聽到聲音,也知道聲音的來源是翅膀振動,然后請學生揮舞手臂,注意能否聽到聲音,思考為何聽不到。實驗現(xiàn)象很明顯,無人能聽到揮舞聲,再對比蜜蜂的視頻,學生很容易得出是揮舞快慢即頻率決定了能否聽到聲音?!爸灰新曉凑駝影l(fā)聲,就能聽到聲音”這個錯誤概念就遭到了否定。

實驗交流便捷 由于實驗“微小”,學生可以在課上當場做了后交流,也可以事先在家里用手機等設備錄下后交流,還可以把視頻內容在網(wǎng)絡傳播,這樣非常適合學生對實驗觀摩、評析和研究。通過自己做或者觀看視頻,可以對微實驗中的細節(jié)體會入微,更利于知識點的掌握。對于教師而言也可以通過自己實踐或觀看人家實驗視頻,不斷對微實驗進行改進,為我所用。

評析與反思

微實驗并非可有可無、微不足道的實驗。微,只是體現(xiàn)在容量小。這樣更利于初中學生的實驗操作和對知識點的正反饋。做微實驗時不一定非要探究要素步驟齊全。不管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探究實驗,只要學生能從中體會到樂趣,有所得,進而喜歡物理,實驗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尤其是演示實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量讓學生參與進來。另外微實驗的形式要不拘泥于課堂,可作為家庭作業(yè)布置,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化的探究實驗可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學生的智慧火花,使其積極思考,主動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中。

以筆者十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看,初二學生普遍比初三學生喜歡物理。除了初二學生剛接觸物理,內容簡單,頗具新鮮感外,初二微實驗多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是學生自主動手隨處可做的微實驗。每當要做實驗時,學生總是手舞足蹈,初中生好動的天性展露無遺。在他們看來,看人十遍不如自己一遍,這樣對物理的興趣就愈發(fā)濃厚了。而到了初三,隨著內容加深,實驗更趨理性和思考,微實驗大大減少了。但請別忘記,他們還只是學了一年物理的孩子,他們還是喜歡動手。所以無論初二還是初三,多設計布置些簡單易行的微實驗對于學生反饋和鞏固課堂學習效果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