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畫蛇添足的文言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畫蛇添足的文言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畫蛇添足的文言文

第1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生;文言文;積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與內容”中對小學文言了相關的要求,可在后邊的“附錄1”中卻沒有推薦小學階段應該背誦的文言文,這一空白給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提供了極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人教版和語文S版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四篇文言文進入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版是《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兩小兒辯日》;語文S版是《自相矛盾》《畫蛇添足》《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文言文的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多積累文言文,也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選擇要增加閱讀(也可以稱為拓展閱讀)的文言文時,一般是選擇和課文內容的主題相關聯(lián)的文言文。如《楊氏之子》,課文內容是: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福覆辉?,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此文出自南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饒有情趣。與課文主題“言語之妙”相同,還有這本書中的《徐孺子賞月》: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痹诖苏J識的基礎上,筆者整理出一些適合增加閱讀的文言文,又囿于筆者只熟悉人教版和語文S版的小學教材,因此,有如下幾篇,僅供參考:

1.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課《楊氏之子》(主題:言語之妙)

增加閱讀其二,《世說新語?言語?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p>

2.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主題:友誼)

增加閱讀《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耶?”敵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睌诚嘀^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彼彀嘬姸€,一郡并獲全。

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課《學弈》(主題:學習)

增加閱讀清朝彭端淑的《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4.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2課《自相矛盾》(主題:寓言)

增加閱讀《韓非子?內儲說上?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5.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2課《畫蛇添足》

增加閱讀《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鈴》: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6.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3課《夸父逐日》(主題:悲劇神話,鍥而不舍的精神)

增加閱讀《精衛(wèi)填海》: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下面列舉一個在教學中增加閱讀的案例,希望能給教師的具體教學帶來一些啟示。

案例,師延峰發(fā)表于2009年第12期《中學語文教學》的《夸父逐日》教學實錄:

師:人們經(jīng)常和“夸父逐日”這個神話故事一起提起的悲劇神話還有“精衛(wèi)填?!保ㄍ衔难晕模?。

精衛(wèi)本來的名字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兒,在游泳的時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為一只精衛(wèi)鳥,經(jīng)常從西山上銜一些微小的土、石、木頭,要把淹死她的東海填平。

這兩個神話的結尾有什么不同呢?“精衛(wèi)填海”沒有結果,沒準今天她還在堅持填海呢,只是我們沒有看見而已,但夸父有結果,是個明確的悲劇性的結果。

同時,這兩個故事也有明顯的共同點,是什么呢?(都想試圖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或許遠古人類在創(chuàng)造這些神話的時候,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將無法實現(xiàn)這些夢想,但他們還是要創(chuàng)造人物替自己去實現(xiàn)。

……

根據(jù)以上的看法,筆者還想提兩點建議:一是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可以再增加一些文言文課文,以滿足學生學國傳統(tǒng)文化的的需要;二是建議有關部門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附錄中,增加一些小學階段推薦背誦的文言文,或明確提出要學習的文言文。這樣,小學生不僅可以朗朗上口地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也能抑揚頓挫地背誦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名篇,這豈不是很好。

最后,在課內增加文言文的教學方法肯定不止這些,但囿于筆者的學識淺薄,只能談到這個程度,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關鍵詞】《黔之驢》;文言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8-0048-02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并不濃厚,甚至還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究其原因,既有學生主觀上的原因,也有文言文本身的因素。但筆者認為,這與語文教師不恰當?shù)慕虒W也或多或少存在著關系。那么,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如何科學、高效地開展文言文教學呢?筆者認為應做到“真、活、實、簡”。下面結合《黔之驢》教學案例,簡要闡述在文言文教學中如何遵循這個四字訣。

一、教學目標要真

“真”即科學、準確、合理,文言文教學涉及文化、文學、文字等諸多知識,教學內容務必準確。王榮生教授說過,“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更重要?!闭\然,教學內容的科學、準確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位教師無論他的教學方法如何,至少在課堂上不能有知識性錯誤,這是教學原則性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教材,依據(jù)學情,務必在課前多方查證,去偽存真,而不可將錯誤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在最近一次同課異構活動中,筆者聽了幾節(jié)《黔之驢》,其中就有不“真”之處。例如,教師讓學生談談由本課演化而來的成語,學生大多能回答出“黔驢技窮”和“龐然大物”,但對“黔驢之技”知道得卻不是很多。接著,教師就在黑板上板書“黔驢之計”4個字。當時,筆者以為該教師的錯誤是緊張或筆誤所致,但他再三提醒學生注意“計”的寫法,可見其根本未能意識到自身的錯誤。由此可見,教師備課還應該更加充分,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新課結束后,該教師又啟發(fā)學生說:“在課文中,體形龐大的驢子最后被老虎吃掉了,請同學們想一想,驢子能否避免被吃掉的悲劇呢?”遺憾的是,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認真反思,而是進行隨意調侃。有的說:“讓驢子長出翅膀飛回去?!庇械恼f:“讓驢子有特異功能,一腳把老虎踢飛?!薄麄€課堂笑聲不斷,很是熱鬧,但這樣的討論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毫無關系,教學效果自然無從談起。

二、教學氛圍要活

“活”即活力、活潑,文言文教學因文字層面存在閱讀障礙,教學內容相對枯燥、乏味,導致課堂氣氛容易陷入沉悶。如何解決文言文教學的這種尷尬局面呢?筆者認為應該在“活”字上下功夫,精心營造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一種興奮、快樂的情緒支配下完成學習任務,進而提高學習效果。教學過程,就是“人”活動的過程,所以要想讓課堂充滿活力,洋溢激情,教師的情緒就應該飽滿,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出充滿活力的課堂。

相對來說,本次所聽的3節(jié)課中,也有較為成功的案例:比如,有教師在上課伊始,為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就先用幽默的語言調節(jié)氣氛,待學生調節(jié)好情緒后,再適時鼓勵學生好好發(fā)揮。結果,學生個個躍躍欲試,一下子就被帶入了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之中,整節(jié)課,學生主動舉手近30人次,合作探究的熱情十分高漲。

此外,“活”還可理解為教法靈活。文言文的教法因為有著文字閱讀的障礙,因此在教學方法上也相對傳統(tǒng),缺乏創(chuàng)新,很多老師基本上是邊讀邊講,一串到底,這樣的教學缺乏活力,更缺少張力。

而黃厚江老師在教學《黔之驢》時,則注重啟發(fā)、誘導及課堂生成,他的教學方法靈活、巧妙,值得借鑒。同樣是讀,黃老師先借助讀書檢查預習效果,解決字音問題,然后提醒學生要讀出文言文的味道,這個階段的讀,解決了文言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重音問題,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老虎傳神、細膩的心理描寫。接著,黃老師又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自主思考并發(fā)現(xiàn)問題。此外,黃老師對文言文翻譯的處理,也有別于傳統(tǒng)的串講式,其方法巧妙,頗具匠心,把枯燥的翻譯轉變成分角色講故事,即請同學們在驢和老虎中選一個角色,然后從這個角色的角度出發(fā),講述故事,要求如下:①貼近原文;②有適當?shù)南胂?;③有明確的中心。實踐證明,這種復述讓枯燥的翻譯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很樂于嘗試,且3點具體要求又提醒學生緊扣文本,教法之巧妙、靈活,實在令人折服。

三、教學過程要實

“實”即扎實、有效,文言文的教學要追求扎實有效,切不可像有些公開課那樣,只追求表面的熱熱鬧鬧。筆者曾經(jīng)做過一個調查:在某次文言文公開課后,隨機抽查了幾個學生,詢問他們本課若干個重點字詞的意思,結果發(fā)現(xiàn)很少有學生能回答出來,可見這節(jié)公開課是沒有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因此,筆者認為,教學固然要考慮方法和藝術,但是最基本的教學效果更要保證,比如,應該積累的實詞、虛詞,需要背誦的片段,等等,都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

例如,在某節(jié)公開課上,課一開始,教師就提問:“大家課下預習好了吧?”還未待學生回答,便立刻進行內容和文法方面的教學,而完全忽視了文言文對學生來說首先有“言”的困惑。這種教法架空了文本,且違背了文言文閱讀和學生認知的根本規(guī)律,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文言文教學應做到“文”“言”合一,以語言為抓手,在閱讀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句的意義。此外,還要在“言”和“文”之間多走幾個來回,幫助學生積累言語經(jīng)驗,培養(yǎng)他們的文言語感,以切實提高其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要簡

筆者認為,根據(jù)新課標精神,文言文教學應從兩方面做到簡單化:

1. 教學內容簡單化

通過學習,學生只要能讀懂文章的意思即可,要求簡單、明了。以《黔之驢》為例,教學目標就可以設定為:①積累船、稍、且、益、蹄、盡等文言字詞,弄懂與本課有關的幾個成語的意思。②能夠多角度理解故事的寓意。③背誦課文。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以上3個目標基本能夠輕松完成,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開心。

2. 教學過程簡單化

在40分鐘的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以“讀”為手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簡單化。比如,默讀,掃清字音障礙,同時明確重點字詞的含義;朗讀,培養(yǎng)語感,同時幫助學生加強對“虎”與“驢”形象的感知;自由讀,彰顯個性,同時實現(xiàn)背誦課文的目的。整節(jié)課以“讀”貫穿始終,實現(xiàn)了教學過程的簡單化,學生也能夠保持一種昂揚的學習興趣。

有別于此,某位老師在教學《黔之驢》時,就把教學內容安排得過于復雜。例如,在介紹教學背景時,該教師不僅提到柳宗元的《三戒》,還滔滔不絕地補充了《永州八記》,如果說前者還有一定的必要,那么后者完全就是畫蛇添足,對于該課內容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幫助。因此,筆者認為,面對七年級學生,該教師不顧學情把教學內容復雜化的做法,除了增加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增添其畏難情緒外,還減少了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

總之,針對文言文這種承載了我國優(yōu)秀古代文化的文體,在教學時,教師必須秉承研究的精神,遵循文言文閱讀的規(guī)律,探求最佳的教學模式或方法,以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第3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關鍵詞: 文言文教學 穿插引進 提高教學效益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文化之精華,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充滿著神奇的美的力量,尤其是中學語文教材中所選擇的文言文,大都是千古傳誦的佳作,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但文言文的教學現(xiàn)狀一直不容樂觀,特級教師錢夢龍曾說:“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痹鯓硬拍苁刮难晕恼n堂教學煥發(fā)生機,讓學生愛學、樂學?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巧妙地穿插引進是提升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這里所謂的“穿插引進”,即在課堂教學中,為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教師有意暫時中斷或靠近教學主線插入其他教學內容或活動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文言文教學中,適時適度地穿插引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或激發(fā)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或另辟蹊徑,突破難點;或旁征博引,觸類旁通;或渲染氣氛,升華情感……

一、在激發(fā)興趣時穿插引進

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個體的學習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部啟動機制。它與學習活動可以相互激發(fā)、相互加強。學習動機一旦形成,就會自始至終貫穿于某一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喚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動機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往往以講讀為主要方法,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引進一些互動、體驗性的教學活動(表演、辯論、競賽、訪談等),創(chuàng)新知識呈現(xiàn)的方式,就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特級教師魏書生教學說明文《核舟記》時,因開頭一段人物位置關系不太好理解,為了弄清空間順序和人物神態(tài)動作,穿插引進了表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分別扮演坡、魯直、佛印來表演三人坐船頭的場景。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了學生鉆研的主動性,學生認真研讀課文并積極討論,對表演不到位之處進行評點?;拥谋硌莼顒哟偈箤W生深入地研讀文本,體會核舟的精妙、藝人技藝的高超,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再如教學《愚公移山》一文時,部分學生對愚公移山的行為提出了質疑,認為智叟的勸阻雖然語氣有嘲諷的意味,卻是理智的。為了更好領會文章主旨,我適時穿插引進了課堂小辯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全班同學分為正反兩方,正方以“愚公非愚”為論題,反方以“智叟實智”為論題展開辯論。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一時群情高漲,唇槍舌劍,場面火爆。辯論中,學生不知不覺就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認識到文章并不是宣揚大家去移山,而是要大家學習愚公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二、在突破難點時穿插引進

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文言文,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產(chǎn)生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的重要文章,由于年代久遠,學生對相關歷史背景、作者生平缺少應有的了解,往往給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的情感增加了難度。此時如果我們能適時穿插引進相關歷史背景資料、作者生平介紹、作品相關的評價鑒賞資料等作為補充,就必能給學生以啟發(fā),有效突破理解上的難點,幫助他們多元解讀課文,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記承天寺夜游》一課中有關“閑”字的品讀歷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這一課時,我在賞析了“庭下月景”之后,穿插引進了兩則助讀材料:①公元1079年,蘇軾因為被人指出用詩歌來誹謗新法,其政敵以“訕謗朝政”的罪名把蘇軾投進監(jiān)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后蘇軾被貶黃州,成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近乎于流放。②蘇軾在黃州生活時寫的詩句:“不令寸土閑,饑寒未知免?!薄叭ツ陽|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自笑平生為口忙。”材料一讓學生體會到坡并非真的想做“閑人”,這種“閑”包含著一種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不能為朝廷盡忠的無奈。材料二讓學生了解到這里的“閑”并不是身體上的清閑、無所事事,而是體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悠閑,有一種閑情逸致。兩則材料的引進帶學生走進蘇軾的人生境遇,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他盡管身處逆境,卻依然具有閑情雅致,并積極追求美好事物的樂觀、豁達之情懷。

三、在知識遷移時穿插引進

當代建構主義學說認為: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學習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而建構起來,取決于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活動過程。否則,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記硬背或生吞活剝,是被動地復制式地學習。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不能無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簡單、機械地“串講”課文,而是應適時捕捉新、舊知識,課內、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點,相機穿插相關知識,進行有效遷移,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jīng)驗。

例如,《桃花源記》原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并序》中的“序”,雖然二者在體裁上、內容的選擇安排上、具體的表現(xiàn)手法上各具特色,但它們的主題是一致的,都是通過描繪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假想的“桃花源”,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對理想社會的向往與追求。教學《桃花源記》一課時,我在學生理解文本、把握主旨的基礎上穿插引進了《桃花源詩》,要求學生進行拓展性的閱讀,在《桃花源詩》中找出與《桃花源記》中的語句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詩句: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②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③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荒路暖交通,雞犬互鳴吠。)④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童儒縱行歌,斑白歡游詣。)前后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既加深了學生對《桃花源記》主旨的理解,又實現(xiàn)了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訓練了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材料的能力。

四、在升華情感時穿插引進

音樂、歌曲是一種美的藝術、情感的藝術,它可以陶冶性情,凈化心靈。中國文學歷來與音樂的關系密切,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币簿褪钦f音樂能使學習達到藝術美的最高境界。在文言文教學中,適時穿插引進適當?shù)臉非?,能使其與文章有機結合,營造出更美好的藝術氛圍,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既活躍氣氛,寓教于樂,又激發(fā)興趣,陶冶情操,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愚公移山》一課時,我抓住中學生對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興趣較濃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穿插引進了欣賞流行歌曲《愚公移山》這一環(huán)節(jié)。歌詞中“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者王屋與太行,憑的是一身肝膽”的老人形象引起學生們的共鳴,聽著慷慨激昂的旋律,品味這耐人尋味的歌詞,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文中愚公那堅定的話語:“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這一環(huán)節(jié)不但更好地增強了課文的表現(xiàn)力,而且讓文中不怕困難、艱苦創(chuàng)業(yè)、堅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總之,穿插引進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而且想穿插引進得適時適度,我們就需要深入研究學生,把握學情、鉆研教材、探討教法、廣泛閱讀,擴大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捕捉每一個有利時機,“信手拈來”,巧妙穿插引進,使文言課堂教學重新煥發(fā)生機,實現(xiàn)文言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時也應認識到,“穿插引進”永遠不是教學的主線,不能“插”得太多、太偏,否則會導致主次不分,魚目混珠。為追求一節(jié)課的“亮點”而牽強地穿插引進,反而會有畫蛇添足之嫌。

參考文獻:

[1]余映潮.穿插引進――教學設計藝術談.語文教學通訊,2009,(9).

第4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電教媒體優(yōu)化組合;語文教學的特性;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教教學設備的投入,使得我們的學生也能享受到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現(xiàn)代化電教媒體,真正服務于初中教學,這還得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作更多地學習和嘗試,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旗下,筆者也投入極大的熱情進行了一些嘗試,嘗到了許多甜頭,也走了不少彎路,對于合理利用電教媒體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點莫過于要將語文教學中電教媒體進行優(yōu)化組合、合理利用。 多媒體教學它具有優(yōu)化教學過程,獲得最佳教學結果的功效,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它能沖破時空限制,促進教學形態(tài)的多樣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對象,擴大直接經(jīng)驗的范圍;它形象具體,生動活潑,有利于引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但是,作為一種從傳者到受者之間含帶信息的物質工具,它的種類較多,有聽覺媒體,如廣播,錄音;有視覺媒體,如幻燈,投影;有視聽媒體,如電影,電視,視盤;有交互媒體,如語言實驗室,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等,不同的教學媒體具有不同的教學功能特點,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性質,這就要求將多種教學媒體有機地組合起來,發(fā)揮它們各自的功能去傳遞不同性質的教學內容,以取得優(yōu)異的教學效果。

恰當?shù)拿襟w選擇電教媒體優(yōu)化組合,其教學功能發(fā)揮與教學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語文教學如虎添翼,產(chǎn)生積極的教學效應;不恰當?shù)拿襟w選擇,其教學功能發(fā)揮與教學的需求不一致,猶如畫蛇添足,在語文教學中產(chǎn)生消極的教學效應。媒體的恰當選擇,使獲得媒體應用積極效應的重要前提條件。

一、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各類、各種電教媒體的教學功能特點

電教媒體總體上來看具有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表從教學內容的特點,但各種媒體的教學功能也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投影利于表現(xiàn)靜態(tài)的現(xiàn)象,而VCD對放映則利于表現(xiàn)動態(tài)的過程。掌握這些差異,對于媒體的正確選擇是必要的。

二、明確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性質

語文教學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教學的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有著自己不同的特點性質,不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選用電教媒體;不但不會獲得理想的應用效果,而且會影響對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我非常注意根據(jù)課文不同的文體特征選用不同的電教媒體進行組合,力求達到最佳效果,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講授記敘文,散文,戲劇,詩歌單元適合運用錄像帶;VCD,圖片相結合,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運用聲音,圖象結合,將抽象的文字演化為形象可感的畫面,音樂,朗誦,使學生變觀地感受所要接觸的文字信息;從而享受到文學藝術的美,激發(fā)他們對美的追求。在講授議論文單元時,上述的組合方法就不適用了。我嘗試將制作電腦教學軟件當中的資料展示學生,讓他們了解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議論思路,結構,還可將課外精短的議論文移入課堂,使學生獲取理性的思考、文言文教學同樣可以大大得益于恰當?shù)碾娊堂襟w,文言文教學內容距現(xiàn)在的年代久遠,涉及的資料多而雜,知識點多信息量大,用傳統(tǒng)的“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方式?!吧俾钯M”的弊端很明顯,電教媒體的優(yōu)化組合能使這些現(xiàn)象完全改觀、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常為大量的板書所累,文學常識,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等,無所不用板書,學生還覺得乏味。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將現(xiàn)成的教學軟件與自制的教學軟件組合應用,效果相當好。

三、了解學習者的狀態(tài) 學生是教學的關鍵詞、文章,我就讓他們自己下來讀給同學聽。

我也將我搜集到的伊拉克戰(zhàn)爭畫面和襲擊美國世貿大廈的錄象展示給學生,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聽到了學生對戰(zhàn)爭的否定和控訴以及他們對和平的向往。然后他們將自己對戰(zhàn)爭的理解變成了文字。聽課的老師說初二的學生寫這樣的題材有些難度,題目過大。但通過交流我們欣喜的看到,已經(jīng)有部分學生初步具備了寫議論文的能力,作文中觀點鮮明,思路清晰,有理有據(jù),結構完整。同學們交流的材料有很多被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還有的學生將名言運用的恰倒好處。 社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第二課堂雜志網(wǎng)。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挖掘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自己到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走上講臺去解決問題,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增長見識,而且更提高了他們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和對生命的感悟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三,補充視聽效果,營造實地情境。 多媒體教學的應用,通過視覺、聽覺等的感官刺激,還能夠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電教媒體優(yōu)化組合,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能夠熟練的掌握它,就可以補充課本的不足,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借助多媒體這個“利器”,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思維想象,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把握和運用知識,從而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而多媒體教學也給了教師施展才能的無限空間,積極探索和實踐。在電腦的幫助下任意創(chuàng)作,可謂“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參考文獻:

⑴李藝,黃宇星,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⑵郭紅陽,馬宏春。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4(5):99~112。

⑶蔡可釗。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J〕.信息技術教育,2003(3):34

⑷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創(chuàng)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⑸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EBOL〕.

⑹陳至立。加快發(fā)展,深化改革,開創(chuàng)我國農村教育工作新局面〔N〕中國教育報,2003.

第5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語文教學的電教媒體選擇應立足以下三點:

一、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各類、各種電教媒體的教學功能特點

電教媒體總體上來看具有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表從教學內容的特點,但各種媒體的教學功能也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投影利于表現(xiàn)靜態(tài)的現(xiàn)象,而VCD對放映則利于表現(xiàn)動態(tài)的過程。掌握這些差異,對于媒體的正確選擇是必要的。

二、明確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性質

語文教學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教學的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有著自己不同的特點性質,不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選用電教媒體;不但不會獲得理想的應用效果,而且會影響對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在講授議論文單元時,上述的組合方法就不適用了。我嘗試將制作電腦教學軟件當中的資料展示學生,讓他們了解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議論思路,結構,還可將課外精短的議論文移入課堂,使學生獲取理性的思考、文言文教學同樣可以大大得益于恰當?shù)碾娊堂襟w,文言文教學內容距現(xiàn)在的年代久遠,涉及的資料多而雜,知識點多信息量大,用傳統(tǒng)的“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方式。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將現(xiàn)成的教學軟件與自制的教學軟件組合應用,效果相當好。

三、了解學習者的狀態(tài)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任何教學媒體只有直接作用于學習者時,它的潛在教學功能才能轉化為實在的教學功能。實現(xiàn)這種轉化的必要條件,是要與學習者的狀態(tài)相適應。

絕大多數(shù)的中學生初次接觸電教媒體時非常好奇,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習以為常之后注意力其中的程度便有所下降,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探索革新,尋求最佳的組合方案,使學生以多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以多種方式參與學習活動,有效地調低了學習者的狀態(tài),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效果很好。

雖然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巨大的魅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開展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處理好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現(xiàn)代教學手段有其突出的特點,但傳統(tǒng)教學手段也有自身的長處,而且至今仍是確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學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缺點,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優(yōu)點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也改善了師生教與學的環(huán)境。

2、處理好“輔什么”與“怎樣輔”

進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首先要明確其地位是“輔助”而不是“代替”,不要以此來盲目地、一律地代替其他教學手段。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想把課本丟開,這都是概念上的錯誤,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即“輔什么”的問題,“輔什么”是制作課件的內容和目標,應該是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時效果不太理想或難于實現(xiàn)的教學問題。明確了輔助教學目標后,如何發(fā)揮課件的功效,是教師要把握好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霸趺摧o”則要求課件具有可編輯功能,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需求進行選用或編輯制作,達到符合教學的需要,也使課件成為教師所設計課堂教學的一個有力教學工具。

3、處理好教師與計算機多媒體

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能提高教學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確能替代教師的一部分工作,但那種認為機器能代替教師的觀點是錯誤的。計算機再怎樣更新,它總需要有人去操作和管理的;課件需要教師制作與開發(fā)。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情況需要教師去把握,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教師去引導。因此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師,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處理好教師和學生

教學手段變化了,但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沒有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要處理好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體教學工具,而忽略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讓現(xiàn)代化教學即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作用與學生緊密相結合,使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5、處理好課件的構思與課件制作

針對目前市場上專業(yè)學科課件嚴重缺乏的現(xiàn)狀,正確處理好課件設計者與制作者的關系尤其重要。對某一內容是課件制作的前提,對每一堂課,教學課件由任課教師設計教學有一定的困難,其原因是制作課件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制作課件的計算機教師又對具體學課不是很熟悉,這樣不利于教師對整體教學的設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先要做好課件的構思,以便于更快捷更有效地制作好課件。

利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適當應用多媒體,不是什么地方都用。

第6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關鍵詞:語文復習 突破難點 找出規(guī)律

一、突破難點

語文復習應以《考試說明》為依據(jù),將考試內容見解清楚。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和一些模擬試題就會發(fā)現(xiàn),對各類詩詞、文章的賞析占相當大的比重。學生往往認為“賞析”是最難的一類題,自己沒有那么多的知識儲備,因此望而生畏。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先講清《考試說明》的要求,然后結合實例,減輕他們對這類試題的畏懼感。如對《山頂纜車》的賞析。這首詩寫道:

它不能高飛 像那空中的鐵鳥

它羈泊于山上 戴著鋼纜的腳鐐

于是它爬行 在傾斜的歲月間 看腳下的滄桑

于是它爬行 在十里的紅塵邊 看摩天樓上的斜陽

題目是: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這首詩從感情脈絡上可分兩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后六句為第二層。

B.詩人連用了兩個“于是”,表示了兩層之間的因果關系。

C.第一層是靜態(tài)描寫,第二層是動態(tài)描寫,詩作的感情反而變得不強烈了。

D.詩人沒有把山頂纜車孤立和靜止起來,而是把它置身于香港社會中,使之成為當?shù)厣鐣呐杂^者和見證人。

這幾個選項考查了三方面內容。一是關于詩的結構,如A項說明詩分兩層,B項說明了層次間的關系;二是寫出了纜車的寓意,將車寓意社會中人的思想感情。本題中錯誤的是C項。縱覽全詩不難看出,第一層詩人在表現(xiàn)纜車外形時寄予了自己的一份情思,而在第二層中,通過動態(tài)描寫更表現(xiàn)了它所看到的歲月的滄桑,詩人感情更強烈了。

通過對這首詩的賞析,再聯(lián)系近幾年的考題可知,這類命題都是選擇“不恰當?shù)捻棥?,類屬識錯題,目標較單一。賞析內容一般是指對作品的內容、語言、寫作技巧的理解,不管哪類文體,都離不開這幾方面。經(jīng)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就會明白自己所懼怕的原來都是一些熟悉的東西,從而相信,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并不難。

二、找出規(guī)律

語文復習就是要把學生所學的零碎知識梳理成體系,讓學生有一個宏觀的概念。還要讓學生知道,現(xiàn)在的考題日趨生活化、能力化。考試不能單靠學過的書本知識,而應讓他們開闊視野,把注意力放到更廣闊的生活中。復習過程中,老師可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學生對成語的應用不像日常用語,但又有所了解,因此在組織復習時要注意歸納總結。如: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當?shù)囊痪涫牵?/p>

A.現(xiàn)在,語言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不僅出現(xiàn)在學生筆下,而且報刊書籍上也絡繹不絕。

B.這篇文章的結構和內容都很完整,如果再加一段就有些畫蛇添足了。

C.廠里通過技術革新,產(chǎn)量迅速上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學問不可穿鑿,有穿鑿毛病的人常常把許多說不通的道理硬要說通,因而隨意穿鑿,牽強附會。

正確的選項是A。題中“絡繹不絕”適用的對象是“人”,而不能是“語言文字”。由這類題可總結出使用成語的規(guī)律:(1)要從整體意義上把握成語的含義,切忌望文生義;(2)要搞清成語適用的對象和范圍;(3)要注意成語的感彩。這樣找到一些規(guī)律,學生就不必浪費過多的時間去死記硬背了。

三、教給方法

語文復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高考中快速、準確地答題。要達到此目標,只靠老師講解一道道的練習題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尋找答案。這就要求老師要幫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如對文言文閱讀分析,先介紹一般的步驟,后進行訓練,效果就較為明顯。(1)速讀短文,利用已有知識試譯,大致理解文章內容;(2)看所設題目問的是什么,根據(jù)速讀得來的印象,找出答案所在的段落、句子;(3)認真翻譯、分析,得出正確答案。如:閱讀短文,指出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A.周敦頤很有吏才,分寧有個案件長久不能確定,他一審就清楚了,人們稱贊他超過了有經(jīng)驗的老吏。

B.周敦頤堅持原則,轉運使要將一個不夠死罪的人處死刑,周敦頤不顧轉運使十分酷悍,與他爭辯,并準備掛冠而去,終于保住了該囚的生命。

C.周敦頤對個人榮辱從不計較,他任合州判官時,部使者趙受譖言迷惑,對他很嚴厲,他處之超然。后來二人共事,趙仔細觀察他的所為,才了解了他。

D.黃庭堅對周非常推崇,說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說他的著作名天地根源,究萬物始終,對學者是有功的。

第7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1.拼音:整理做過的拼音題。

語音題的考查形式有兩種:一是選出讀音全部相同的一項,一是選出讀音全不相同的一項。審題時要特別注意。

考查內容主要是聲母、韻母、聲調三者是否正確??疾槁暷?、韻母主要是辨析形聲字的讀音,特別是形聲字的聲旁標聲作用發(fā)生很大的變化,聲調不要記一些生僻的聲調,應該把聲調辨識跟意思結合起來。 整理提示:

①整理聲旁相同的形聲字;

②整理形似字;

③整理多音字

2.錯別字:注意別字的方法――同音別字、形近別字。 整理方法:

①整理常見的兩寫字或三寫字

②整理常見的又容易誤寫的成語

③整理形似字,從意義的角度加以辨析

3.近義詞:注意辨析的方法――語義輕重、范圍大小、感彩(褒、貶、中)、口語色彩(書面語、口頭語),語素分析法――將某個詞分解,然后合并。整理方法:

①整理一些常見的近義實詞,理解辨析的角度

②整理一些常見的近義虛詞,辨析其意義及用法

4.成語:理解成語的意義,注意成語的色彩,注意成語適用的范圍和對象,注意句子的語境與成語的意義、色彩、范圍、對象是否統(tǒng)一。

整理方法:從容易誤用的類型的角度進行整理,比如,可以分望文生義、張冠李戴、褒貶不一、程度失衡、自相矛盾、畫蛇添足、時態(tài)不分等角度來歸類整理。

5.語?。赫Z病的類形――成分殘缺、搭配不當、成分贅余、結構混亂(語序不當、句式雜糅)、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強拉因果、自相矛盾、主客倒置、否定不當、概念誤用)。語病分析的方法――壓縮主干求殘缺、搭配,詠讀求語感,造句求類比,邏輯分析求錯誤。將做過的題目,尤其是錯題再分析一遍,積累經(jīng)驗。

解題思路通常是:檢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

整理方法:將每種病句類型的各種子類型列成表格,每種病句均要能舉一二例說明。不要認為你手頭的參考書上已經(jīng)給你分好類就想偷懶不整理了,整理一遍后,你才會思路大開。

6.銜接:肯定有相應的解題方法,那么,就請你從方法入手來進行整理吧。當然,整理的時候按照由常見方法到特殊方法的次序來做,比較有效果一些。別忘記剪貼上一些例句哦。

提示:銜接的解題思路一般是:話題是否一致(如果題目上有幾個句子,談的是同一個問題,那么,省略掉的一句必然也應該以此為話題)主語是否一致(題目上就一個句子,但是有幾個分句,分句的主要最好是要選保持一致的)前后句式是否一致(結構和修辭上看句式)音節(jié)是否和諧(如果題干上有“音節(jié)和諧”的字樣,那一定是要用到這一方法的,請你注意壓韻,短句、長句的運用,對仗等問題)感情是否統(tǒng)一等。

二.現(xiàn)代文閱讀是保證,關鍵是方法。

總說:現(xiàn)代文閱讀不是技巧的問題,閱讀現(xiàn)代文是理性思考的過程,它應該遵循閱讀的規(guī)律,比如說尋著文章的思路入手,然后整體了解文章的大意,再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進一步去研究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去揣摩那些精采的句子和詞語,從而對作者寫了什么,怎么寫的這些基本問題有所把握。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jù)題目的要求進行回答,這就是最基本的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題比較可靠的方法。如果單純把現(xiàn)代文閱讀當成技巧,好象有什么靈丹妙藥吃了就可以把現(xiàn)代文答好這是不切實際的。那么,整理的時候最好還是按考綱上的考點簡略整理就可以了。

1.閱讀的過程中,要:

①理解題目的含義。

②抓關鍵句。中心句,過渡句,議論句,抒情句,描寫句,首、尾句。

③分析文章的思路與結構。

④分析本文的寫作方法,寫作手法(象征,擬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⑤把握注解,盡可能把握作者及時代背景的相關的有效材料,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概括中心意思。

2.解題過程中,要:

①讀懂題干,按需答題。問什么,答什么。

②答在文中,答在段中。

③注意語境,注意上下文的聯(lián)系,注意上下題聯(lián)系(一般來說,試題的布題順序就是文章的先后順序。)

④扣緊語句,分析選項,對比文中相關語句,仔細辨析,看是否存在偷換概念、缺少依據(jù)、隨意拔高、說法絕對等毛病。

三.文言文是提高,一分也不能少。

1.一讀,劃出難字,疏通文意。

2.二讀,理解全文,了解全文寫了什么人,寫了多少件事,說明了什么性格、什么思想、什么精神。

3.答實詞、虛詞,注意聯(lián)系課文已學的字詞,注意詞語的古今異義(古――單音解析,今――雙音解析),并將選項的解析套入原文,檢驗解析是否正確。

4.答10題必須聯(lián)系原文,逐句逐句翻譯、對比分析,選出正確的答案。

5.翻譯題采用直譯(逐字逐字解析的方法),保持原句的句式,做到信、達、雅。

四.古詩賞析,有點難。

1.注意標題,明了意思;注意注解,明了背景(人物的心情,寫作的緣由);注意景物、品味語言,明了意境(景物+感情);注意作者,明了風格流派;注意流派,明了寫作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意象(人、物、景的把握,它們都指向“情”)

2.山水田園詩派:自然風光喜悅,恬靜表達隱居,逃避現(xiàn)實借景抒情、擬人、烘托對比、反襯、托物言志。

邊塞詩派――邊塞奇特風光、艱苦生活、戰(zhàn)爭立功報國的樂觀豪邁的精神、思鄉(xiāng)、思歸、思親情景交融、夸張、比喻、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對偶。

婉約派――男女戀情離愁別緒、婉轉纏綿、深沉幽怨、凄涼寂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擬人、虛實相生。

豪放派――立功報國豪情壯志、愛國熱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直抒胸臆、以古喻今、引用典故、虛實相生。

3.弄清題干,明了問題。問什么,答什么。答法――用什么方法(技巧)寫了什么內容(景物)抒發(fā)什么感情表達什么思想、刻畫了什么形象。要注意,如果存在讓你選取“一種說法有沒有理由”,那你盡量說“有理由”,因為標準答案一般不從“無理由”的角度設評卷分的。

五.默寫是送分,千萬別手軟。

1.以課文中規(guī)定要背誦的相關內容為主。

2.注意書寫清晰、規(guī)范、準確,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六.語言運用,壓擴換仿改。

1.壓縮題。新聞一定要壓縮主要事件,說明性文段要把握話題的各方面進行壓縮。議論性文段要壓縮觀點。把所給的字數(shù)要充分利用起來,不超字。

2.擴句題??辞鍞U展要求,明確擴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點。合理推斷想象,選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題詞句,核對修改潤色。

3.變換句式,重新組織語句。

長句變短句,短句變長句,散句變整句。要讀懂題干要求,不要將原句改變太大,只允許調整、增加、刪改個別詞語,保持語氣一致,結構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將實在的信息遺漏了!

4.仿句題。仿內容,仿形式。重點是要弄清例句的結構:主謂結構,動賓結構?手法是比喻、擬人、夸張、對偶?根據(jù)例句的結構仿寫句子,保持結構一致,手法一致,語氣一致。

5.語病修改,應用文修改。

①看清題目要求整體辨析檢查(表述主體是否一致 上下文意是否照應銜接過渡是否緊密 有無重復矛盾之處)注意橫向比較(合乎題意要求合乎語病類型 選擇最佳表述 修改效果明顯)

②要注意應用文的格式,用語要得體――語境,地點,對象,上下級關系。用詞要正確――時間,地點要交代清楚。

七.作文是大頭,千萬別放手。要做到:

1.不離題(審清題目要求);

2.不抄襲;

3.有中心(一個中心);

4.有內容;

5.有條理(思路清晰);

6.合邏輯(論據(jù)能證明觀點,記敘文符合生活邏輯、令人信服,幻想要符合生活真實);

7.能擬題(記敘文的題目――要素式、順序式、線索式、象征式、修辭式;議論文的題目――觀點式、范圍式、告誡式、感想式、引用式、延伸式、選擇式);

8.能寫完800字;

9.符合文體要求(議論文――論點、論據(jù)、論證;記敘文――時、地、人、事,記敘、描寫、抒情;散文――感情真摯);

10.表達通順;

11.卷面整潔;

12.內容深刻,有啟發(fā)性;

第8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高段;擴展語句;方法

小學階段學生由于知識儲量還不十分豐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通過語句擴展練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語文綜合綜合素養(yǎng)。語句擴展訓練由于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因此也成為考試考察的重點,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結合目前我國小學高段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本文在綜合各種資料和案例的前提下,試圖努力探索出語句擴展訓練的方法與策略。

一、正確認識語句擴展

第一,語句擴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徑。新課標明確指出了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對于學生的重要性,鑒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即知識儲備還不豐富。以及小學高段段語文教育的實際,即小學高段的語文教育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以語文基礎知識、語言文字運用為重點,因此,進行專項的語句擴展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語句擴展不是無話找話,不是畫蛇添足、胡編亂造,更不是填充文字的無聊游戲,它是一種基于典型的、合乎規(guī)范標準的語段、句型而進行的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目的的語言藝術再創(chuàng)造,是鞏固和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途徑,是依據(jù)小學高段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年齡特征而設置的專項練習。

第三,語句擴展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專項模塊,具有一定的解題依據(jù)和相關的原理,不是無目的、無依據(jù)的隨性而發(fā),它是區(qū)別于寫作練習的一塊針對性較強的語文學習模塊。

二、幾種語句擴展的方法

(一)明確要求,把握方向

要進行語句擴展,首先要明確題目要求,這是解題的首要前提。通常來講,一般語句擴展的考察類型有兩種,一種是將一組詞語擴展成一句話,或者一段話;另一種是把一句話的意思加以擴充或擴展成幾句話。因此在解題時要仔細閱讀題干的提示和要求,領會擴展的目的。另外根據(jù)題目要求,在頭腦中進行合乎擴展方向的構思,是要貼近實際生活,還是要有藝術的想象。這些都要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準確的把握,同時這也是正確解答的前提性條件。

(二)研讀原句,把握基點

明確了題目的要求,就要認真研讀所給的原句,首先,要通讀全句,整體感知,明確內容主要在講什么;其次,研究句式結構,尋找并準確判定所給語句的結構規(guī)律;再次,搜索語料,篩選與之前兩個步驟相符的語言材料,完善構思。另外還要注意基點的把握,所謂基點,就是這句話或這段話中說的比較含蓄、概括而有待“豐富的”內容?;c就是解題的關鍵和進行構思的思維支點,因此一定要準確把握這個關鍵點。

(三)發(fā)揮想象,合理擴展

我們的擴展語句練習不是索然無味的流水賬記錄,而是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思維訓練。所以在題目的設置上多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能力,那么就要求學上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中聯(lián)系所學知識,充分發(fā)揮想象,進行合理的擴展。想象的發(fā)揮也是基于題目要求,不能隨性而發(fā),脫離要求,盡管我們在教學中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但是更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而合理擴展說的就是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還要考慮語句的情感、語境中的陳述對象、審美情趣等制約因素,將頭腦中的構思轉化為合理的合情境的合要求的語言文字。

(四)拿捏詞語,修辭點綴

在上述的步驟完成之后還要進行潤色,力求做到完美。如同文言文翻譯教學中我們強調的“信達雅”,對語言文字進行潤色就是要使之達到“雅”的境界。具體來講,一方面體現(xiàn)在詞語的拿捏上,要結合上下文語境選擇合適的形容詞、數(shù)量詞、副詞等詞語來進行進一步的修飾。詞語用的準確語句才能顯出力量。所以,在最后的階段仍然要集中注意力認真選擇合適的詞語進行增刪和修改。另一方面要注意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有的題目明確要求使用何種修辭,那么學生就要根據(jù)要求寫出合適的修辭語句,而有些題目沒有要求,此時如果在確保語句結構框架和內容穩(wěn)定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選用修辭手法來進行點綴,不僅可以提高語句表現(xiàn)力,更能展現(xiàn)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

總之,這些方法的運用既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又需要學生進行主動地練習,通過練習來鞏固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并使之得到切實的落實。當然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需要靈活掌握這些具體的步驟,有時也需要各種步驟和方法的同時運用,這就要求學生在練習中靈活掌握。

結束語

小學高段學生的擴展語句練習既是新課標的內涵要求,也是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應當高度重視該部分知識的教學和練習。盡管目前我們的專項練習無論是理論指導還是實際教學都存在一些缺陷,但是整體的發(fā)展方向還是應當繼續(xù)堅持的。筆者希望更多的語文教育專家和更多的一線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努力探索更加合理的語句擴展訓練方法和技巧,共同推動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韓延明.語句擴展及常見類型及答題技巧[J].2013,08:80-83.

[2]周志霞.小學語文寫作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科研2015,12.

第9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 成語教學 教學策略

一、要教會學生一些解釋成語的辦法

第一,首先要重視古漢語的學習,尤其是課內文言文的實詞解釋的學習

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都要重視對古漢語的學習,古漢語里有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和文章,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有許多實詞是有生命力的,這些有生命力的實詞解釋和成語的解釋往往是一致的。

如:“安之若素”的“素”怎么解釋呢?其實我們曾在初中語文課文《活板》中學過:“有奇字素無備者”的“素”解釋為“平素,平時”,與“安然若素”的“素”同義。又如:“置若罔聞”的“罔”作何解釋呢?古文學得扎實的學生一看就知道,《核舟記》中有一句話“罔不因勢象形”的“罔”解釋為“無,沒有”,兩者意思一樣。還有,《出師表》中的“陟罰臧否”中的“否”和“否極泰來”的“否”同義,都解釋為“壞﹑惡”。

第二,要重視形聲字的結構,分清形旁和聲旁

在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形聲字,形聲字分為兩部分:形旁和聲旁,形旁表示字的意義,聲旁表示字的讀音。掌握了形聲字的知識概念,可以使我們正確解釋字的意思,從而避免很多錯別字,能正確使用成語。

如:“病入膏肓”的“肓”,學生往往會寫成“盲”,為何?就因為不懂形聲字的結構,“肓”的結構是“上聲下形”,大凡和人體有關的字都是“月”字旁,由此可知,“肓”與人體有關,是指心臟與隔膜之間的部分,即藥力達不到的地方,而“盲”的形旁是“目”,與眼睛有關。

第三,重視音形相近,意義不同的字的對比

對成語的掌握,要求很高,學生往往不理解成語的解釋而寫錯別字,所以對于一些容易搞混的字,特別是音形相近的字進行對比區(qū)別,顯得十分重要。

如:學生常常把“好高騖遠”的“騖”和“趨之若鶩”的“鶩”搞錯,為什么呢?因為學生不理解這兩個字的解釋,“騖”的本義是“馬快跑”,引申為“追求”;而“鶩”解釋為“野鴨子”,經(jīng)過對比,學生才能真正懂得這兩個字的意思,“心無旁騖”也不會寫錯了。

二、在成語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1.教成語釋義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敏覺力。人們在使用成語時,大多用其比喻義或引申義,而少用本義。但我們在成語釋義教學中,應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語的字義、來源上,從而引導學生敏銳地覺察到其中蘊含著許多古代語言文化知識。

2.用成語聯(lián)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流暢力。聯(lián)想是一種活躍的發(fā)散思想,用成語聯(lián)想去教學,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流暢力。

3.對成語進行歸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變通力。從成語的內容上歸類,可以采取將相近的類放在一起進行教學的策略,讓學生區(qū)別他們不同的意義重心,培養(yǎng)其變通力。

4.設計成語作文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獨創(chuàng)力。作文教學容易落入俗套,特別是命題作文,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而設計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成語作文技巧練習,就能構成變化萬千的新穎作文,從而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

三、成語教學要與時俱進,符合時展要求

第一,要把握好成語的朗讀停頓。

成語絕大多數(shù)十四字的,在朗讀時一般都是兩個字做一次停頓,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瀝膽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語都是這樣停頓的,我們教材中沒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語,如:莫須有、快刀斬亂麻、樹欲靜而風不止等,在朗讀這些成語時則要根據(jù)它們的結構和所表達的意思選擇停頓。

第二,要整體把握教材中的成語,融會貫通

教材中中的成語不但和本單元的課文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且成語和成語之間也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那么教者在教學時應能及時地復習、鞏固,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河大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時,就應該把整個初中教材中關于四季的成語整合起來,集中進行理解,掌握。

第三,要把握成語之間的聯(lián)系,適當補充

教材中有些不同的成語表達著相同或相近的主題,這就給教者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如十二個出自寓言的成語:刻舟求劍、守株待兔、魚目混珠、濫竽充數(shù)、多此一舉、畫蛇添足、東施效顰、邯鄲學步、掩耳盜鈴、買櫝還珠、螳臂當車、蚍蜉撼樹。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認讀,再想一想十二個成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讓他們從整體上感知這十二個成語都是從寓言中得來的成語。接著,我再逐一講解,配合每個成語的小故事,在學生的腦中留下了直觀的形象,從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接著,我問學生:你們還知道哪些從寓言中得來的成語?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課外知識,積極回答:“百步穿楊”、“杞人憂天”、“自相矛盾”……同時,我又補充學習了“愚公移山”、“指鹿為馬”、“驚弓之鳥”“井底之蛙”等詞語,在此基礎上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成語教學似輕實重、似易實難,它重在運用和積累。然而,這僅有的成語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還應要求學生在課外多看課外書籍,查閱資料,了解中國的成語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寫作中。這樣,中國的成語文化才得以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