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含有梨花的詩句范文

含有梨花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含有梨花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含有梨花的詩句

第1篇:含有梨花的詩句范文

濟南周邊的春季賞花線路很多,不管是自駕車出游還是徒步踏青,甚至騎自行車出行,都很方便。

迎春花

迎春花又名金腰帶,屬木犀科,半常綠灌木。主要分布在華北、遼寧、陜西、山東等省。因為早春2-3月開花,故名迎春花,被稱為“春天的使者”。白居易在《玩迎春花贈楊郎中》一詩中這樣贊美迎春花: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恁君與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迎春花的盛花期在2月底至3月底,遍布濟南南部山區(qū)。被稱為泉城后花園的南部山區(qū),以石灰?guī)r山地為多。不論是近郊的鄉(xiāng)義寺、龍洞、黃石崖,還是遠郊的梯子山、千條溝都可觀賞。

杏花

杏花,因春而發(fā),春盡而逝,既有絢麗燦爛的無限風光,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愴,不同的人因不同的人生際遇,對杏花的聯(lián)想感慨也千姿百態(tài):有人在羈旅漂泊中感受到杏花盛開的熱烈溫馨,有人在惆悵莫名中發(fā)現(xiàn)杏花綻放的蒙蒙灰暗,有人在歷盡坎坷后感嘆杏花飄飛的落寞凄涼,也有人在相思離別時哀怨杏花凋謝的蒼涼無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唐代詩人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就通過對比杏花和幽竹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志趣?!肮瓤诖簹堻S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如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p>

杏花的盛花期在3月中旬,在濟南南部山區(qū)的林果種植帶分布較多,尤以長清區(qū)張夏鎮(zhèn)焦臺村至于家盤村一帶較為集中,每年3月中旬當?shù)嘏e辦杏花節(jié)。自駕車經(jīng)104國道張夏轉(zhuǎn)經(jīng)蓮臺山景區(qū)路口前往,也可經(jīng)仲宮-高而-詩莊前往;在濟南長途汽車站乘濟南至泰安的客車到蓮臺山下車轉(zhuǎn)乘旅游專車可進山游覽;也可在青龍山客運站乘濟南至詩莊的客車直達風景區(qū);喜歡徒步的朋友可以從四道溝(臥虎山滑雪場往西南翻過天馬寨山口)到于家盤村。

桃花

桃花總是隨處可見于鄉(xiāng)村。她的普通與平凡來自于桃樹的絕對民間性。不管天南地北,不講氣候土質(zhì),只要與民間百姓一同落地就能生根、開花和結(jié)果。因此,即便再孤寂和再貧瘠的地方,只要有一樹桃花開放,就會有裊裊的炊煙升起。桃花就是這樣陪伴著人間百姓走過了數(shù)千年。從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我們也不難找到一樹桃花的美麗之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此外桃花還紛紛開放在唐詩宋詞以及歷朝歷代的眾多美文天地里。杜甫的“桃花細逐揚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王維的“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以及李賀的“桃花亂落紅如雨”等等歌頌桃花的詩句,今天讀起來還是四個字:妙不可言。而晉代的陶淵明則干脆在其《桃花源記》中幻化了一個世外桃園的理想樂土。即便在工業(yè)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每當現(xiàn)代游子引發(fā)思鄉(xiāng)和歸鄉(xiāng)之情時,也常常借桃花以寄情。歌唱家蔣大為的一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就常讓今天的許多聽眾產(chǎn)生共鳴而動容。

桃花的盛花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按不同品種略有先后,在濟南南部山區(qū)的林果種植帶分布較多。歷城區(qū)彩石鎮(zhèn)玉龍村的玉龍雪桃盛開于3月底,自駕車沿經(jīng)十東路到彩石路口右轉(zhuǎn)過狼貓山水庫大壩,經(jīng)大龍?zhí)猛鶘|即可,或乘3路歷城公交車前往。順便可以游覽仙人堂或虎門空心山。

肥城十萬畝桃園,盛花期在4月中旬,自駕車經(jīng)泰安轉(zhuǎn)肥城或長清、馬山、老城到肥城轉(zhuǎn)桃園鎮(zhèn),全程140公里。也可在濟南各長途客運站乘長途客車到肥城轉(zhuǎn)乘短線車。

連翹

連翹又稱黃金條、黃壽丹,屬木器科落葉叢生灌木。連翹株高八至九尺,莖叢生直立,枝條開展而下垂,節(jié)間中空,節(jié)部有木髓。三四月先花后葉,花可開至五月?;ㄒ恢翑?shù)朵腋生,花冠金黃色,長約半寸余,花冠內(nèi)有橘紅色條紋。

連翹藥用部分主要是果實。它的果殼,即“羚翹解毒丸”中的“翹”,含有連翹酚、香豆精、齊墩果酸、皂甙、維生素P等。具有清熱、解毒、散結(jié)排膿等功效。

連翹花的盛花期在4至5月初,多生長于濟南南部花崗巖結(jié)構(gòu)深山區(qū),以梯子山和泰山最為集中,花型如迎春但較大,色嫩黃。自駕車經(jīng)西營、降甘到梯子山村,徒步登山觀賞?;虺?5路公交車、12路歷城公交車到西營租面的前往。泰山連翹集中帶在櫻桃園-腰邊-龍角山,岜山至北獵石屋一帶,或玉泉寺-老平臺途中,均需徒步進山。

梨花

梨花有花團錦簇、潔白如雪的壯觀,有隨風飄零、滿目破碎的凄涼,也有沐浴朗月、臨溪綻放的高潔……凡此種種,千姿百態(tài),意趣萬千,構(gòu)成了一個充滿奇情異彩的世界。一樹梨花,一段風月,人生道路上的每一處客棧,每一座庭院,每一條小溪,每一縷春風,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顆心靈,就那么靜靜地凝固在梨花的意境里。梨花也開在唐詩宋詞里,一千年過去了,又一千年過去了,它默默地等候你的到來,等你來靜靜地聆聽,細細地品味……

梨花的盛花期在4月上旬,廣泛分布于濟南南部山區(qū),重點在仲宮鎮(zhèn)南,西起臥虎山水庫南岸東到錦繡川水庫一線,以太甲山、透明山之陰最為集中,距濟南市區(qū)20公里,自駕車很方便。乘88、65、67路公交車可達。

暗香透春杜鵑花

杜鵑花有“花中西施”之稱。白居易曾贊它“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艷山紅,為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我國有650多種,大部分生長在西南部的高山地區(qū)。杜鵑花為常綠直立小喬木或大灌木,高1-5米,主要在春季開花,花開季節(jié),千姿百態(tài)的花朵掛滿枝頭,五彩繽紛,艷麗可愛,是著名的觀賞植物。

杜鵑花的盛花期在5月上中旬,品種為灌木小葉迎紅杜鵑,在泰山北側(cè)固頂山藥山一帶多見集中生長。

刺槐花

第2篇:含有梨花的詩句范文

一.移步換景

景物隨著詩人行蹤的變化而變化,即以行蹤為線索串連一系列景物的藝術(shù),可稱為移步換景。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是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時所作。詩題中有“春行”(此處之“行”,非表歌行體的“琵琶行”之“行”,此處為“行走”之意)二字,所以除去首聯(lián)兩句分別點明錢塘湖與春天,尾聯(lián)兩句抒發(fā)感嘆――最留戀湖東白沙堤一帶景色以外,中間四句著重寫“春行”之所見:

首先寫的是天氣暖和了,幾處樹上都有了黃鶯清脆的歌聲。“幾處”二字,表明詩人在一邊走一邊數(shù)的狀態(tài),神情畢肖。接著寫,再往前走,又看到燕子銜泥飛來飛去?!罢l家”二字很有神韻,似乎看到作者在停下腳步搜尋燕字的來龍去脈了。上面頷聯(lián)的兩句寫仰視。下面頸聯(lián)寫俯視:越往前走,花兒越多,多得使人眼花繚亂;而地上的青草綠茸茸的,不長不短,當馬兒走過時,剛好淹沒了馬蹄。“漸欲”,正是緩緩行進時的特殊感受,“才能”則是行進中心里的掂量。

這四句詩,運用“移步換景”的藝術(shù),以行蹤為線索,把境界一步一步向前開拓,使人感受到詩人正在邊走邊欣賞景色。從而創(chuàng)造出“春行”的意境,表達了早春之美給予詩人融和愉悅的感受。

如果說《錢塘湖春行》只有中間四句是“移步換景”的話,那么,劉的《闕題》則句句用了此法: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讓我們跟著詩人的行蹤,領略沿途的景物吧:

一開始就已踏上了高山之上白云盡處通往一座別墅的小路,而伴隨山路的是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是繁花盛草,顯示出盎然春意。這春意伴隨著溪水悠遠綿長,給了詩人邊走邊欣賞美景的機會?!皶r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薄爸痢迸c“隨”,用擬人手法賦予落花以人的動作;同時,也暗示詩人正在漫步中,“時有”正是漫步賞花的獨特體會。落花漂在水中,水也散發(fā)香氣。一路行走,一路觀賞,不知不覺,山中別墅已近在眼前:面向山路的是“閑門”,何其僻靜;走進院中,柳條拂地,何其幽雅!原來,這就是主人的“讀書堂”。尾聯(lián)進一步抒寫別墅的光景:即使是白天,這里也有著深山密林的清幽,連衣服上也映著清幽的山色。

全詩句句寫景,又句句有人,有人的行動。景物的變化隨行蹤而變化,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二.移時換景

詩中根據(jù)時間的推移描寫景物的變化,即以時間推移為線索串連不同景物的組合藝術(shù)稱為“移時換景”。如宋代道潛的七絕《江上秋夜》: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這首七絕通過描寫蒼江從傍晚到夜半,天氣從陰雨逐步轉(zhuǎn)晴的變化過程。全詩四句四景,分別表現(xiàn)陰雨、風起、風停和浮云將散未散透出陽光的景象,烘托出江上秋夜由昏暗漸入靜謐的過程。在時間推移過程中,最能表現(xiàn)變化的景物是云和風。“雨暗”之“暗”實際指烏云陰沉,最后變成“浮云”,表明烏云被風吹散了,天氣將要轉(zhuǎn)晴;風開始很小,只憑“井梧翻葉”才能判斷起了風。詩中省去了風越吹越大的描寫,只寫“夜半風吹斷”。根據(jù)經(jīng)驗,一定是呼呼大風停下來才聽得出風歇。詩人很準確地抓住不同時刻的景物特征,寫得層次分明。

運用這種技巧,還可以概括人的一生的感受,如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間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作為宋元更替時的作者,晚年回憶他年輕時,中過進士的短暫歡娛,然后就是宋亡后的戰(zhàn)亂中長期顛沛流離飽經(jīng)憂患,直到晚年的極端孤寂和無可奈何。全詞由少年寫到壯年,再寫到老年,表現(xiàn)三個不同時期的不同場景。少年時紅燭映照,羅帳低垂,這個歌樓內(nèi)景使人聯(lián)想到青春與歡樂,含有“少年不知愁滋味”之意。到了壯年,則是一幅水天遼闊、風急云低、孤雁哀鳴的江舟秋雨圖。這正是作者在兵荒馬亂中漂泊四方的遭遇的一個橫截面。最后一幅圖畫是寫當前的老年處境的。一位白發(fā)老人在僧廬之下萬念皆灰、無可奈何,任憑階前雨聲點點滴滴捱到天亮。這是作者在江山易主以后孤寂到極點、痛苦到極點的生動寫照。通觀全詞,作者通過少年至壯年至晚年的時間推移展現(xiàn)的三幅畫面的關系是:第一幅是第二、三幅圖的反襯,第二幅為第三幅的陪襯。這與《江上秋夜》四景之間的連貫關系大不相同。

三.移視換景

詩詞中通過視角或視線的轉(zhuǎn)換描寫不同景物的藝術(shù)稱為“移視換景”。運用這種藝術(shù),可使筆下的景物或高或低,或遠或近,或內(nèi)或外,從而全方位地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如白居易的《杭州春望》: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本詩以題目中的“望”字串連起七處景物,集中而全面地描繪了杭州春日景色。首聯(lián)寫登樓遠望城外東南雄偉壯麗的景色:旭日升騰,霞光燦爛;錢塘江水,澎湃奔流;護江長堤,銀光閃耀。頷聯(lián)把視角從城外轉(zhuǎn)到城內(nèi):描寫了杭州城內(nèi)曾助吳滅楚、越卻反為吳王所殺的伍子胥之廟和杭州名妓蘇小小曾住過的秦樓楚館。上聯(lián)還借助“濤聲夜入”的想象以突出伍員壯烈的陽剛之美,下聯(lián)以門前之柳襯托繁華杭州的陰柔之美。頸聯(lián)仍寫城內(nèi)近景:游人沽飲,婦女織綾;梨花飄舞,酒旗招展;紅袖翻飛,彩綾綺麗。杭州素稱絲綢之鄉(xiāng),這一描寫,十分準確地抓住了杭州特點。尾聯(lián)把目光投向遠處,描寫了最能體現(xiàn)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和煙柳蔥蘢、春草芊綿的白堤景色。詩中借助視角的轉(zhuǎn)換,由外到內(nèi)又由內(nèi)到外,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層次井然又錯落有致地把杭州春色表現(xiàn)得嫵媚無比。

除狀春外,描寫冬景也有用這種技巧的,如孟郊的《洛橋晚望》:

天津橋下冰初結(jié),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此詩也是以“望”字領起全詩。第一句寫俯視:洛陽橋下剛剛結(jié)冰,可見是初冬。第二句寫平視:洛陽道路上無人行走了。第三句寫近觀:榆樹柳樹已葉落枝殘,伴隨著悄無人聲的樓臺亭閣。第四句大筆一轉(zhuǎn),把視線由近推向遠方:一輪皎月之下,遙遠的嵩山白雪皚皚,使人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剡^頭來看,雖然運用了俯視轉(zhuǎn)平視,近觀轉(zhuǎn)遠眺的“移視換 景”藝術(shù),但筆下之景卻有著主次之別,照應之脈。前三景為次,后一景為主,前面的蕭疏枯寂是為了襯托最后的明月雪山的開闊明亮。而“冰初結(jié)”意指寒冷至極,從而導致“人行絕”、“榆柳蕭疏”也導致“樓閣閑”。“樓閣閑”又同“人行絕”相照應;而“榆柳蕭疏”,沒有繁枝密葉擋住,才可能借助月光“直見嵩山雪”,可見也是照應關系。在此襯托與照應之下,明月與白雪所象征的作者的冰清玉潔的襟懷就顯得十分突出了。

四.易覺換景

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感覺隨著運用感官之不同而分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不同類型。詩人通過改變?nèi)说母杏X類型而寫出各種不同景物的藝術(shù)可稱為“易覺換景”(這里的“易覺”,不同于表通感修辭格的“移覺”)。成功運用“易覺換景”的藝術(shù),可以使讀者對所描述的景物感同身受,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和強烈的共鳴。如王建的《江館》:

水面細風生,菱歌慢慢聲。

客亭臨小市,燈火夜妝明。

這首五言絕句,是一幅清新的江館夜市的素描。其成功之處就在于調(diào)動觸覺、聽覺和視覺寫出對江館夜市不一般的感受。

從末句“夜”來看,寫的是夜晚的集市。除第三句交代客館臨市這一可作全詩樞紐的環(huán)境特點以外,其余三句都是運用易覺換景的藝術(shù)寫的。“水面細風生”,既然是夜市,“風”是看不到的,尤其是使水波微興的“細風”是不可能訴諸視覺的,只有觸覺才能感受得到那種微風帶來的涼意和,從而為全詩定下了輕柔的基調(diào)?!傲飧杪暋?是轉(zhuǎn)從聽覺來寫景。既是“菱歌”,當然與上句的“水面”有關,但因在暗夜,不大可能下水,故當是采菱女在集市里清唱。“慢慢聲”表現(xiàn)菱歌的舒緩悠揚,從而描繪出江館夜市特有的風情。第四句寫視覺:“燈火夜妝明?!币粋€“明”字一箭雙雕:一指燈火把夜市照明,二指在燈火照耀下趕集的盛妝女子的明艷出眾。全詩借助感覺類型的變化,從正面寫出對江邊夜市的欣喜而又悠閑的獨特感受。還有運用“易覺換景”藝術(shù)從側(cè)面寫景的,如白居易的《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首寫夜雪的詩,先從觸覺寫起:“已訝衾枕冷”。人早已睡下,加之雪落地無聲,故開始渾然不覺。待到雪越落越大,寒氣越來越重,足以使肌膚感到衾枕冷時,于是“訝”然。接著寫視覺,可是,人在衾枕之間是難以看到夜雪的。只有寫窗戶,寫窗戶明暗示雪大而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透過窗戶帶來亮光。后兩句構(gòu)成倒裝的因果關系――因時時聽到大雪壓折竹枝之聲而推知雪勢有增無減,越來越大,積雪越來越重。這是通過聽覺形象來表現(xiàn)雪之大之厚之重,同時也襯托冬夜的寂靜與詩人的徹夜無眠,從而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的孤寂心情。全詩無一句正面描寫,卻通過觸覺、視覺和聽覺的轉(zhuǎn)換側(cè)面寫出夜雪的溫度、亮度和厚度,使夜雪形象鮮明,耐人回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