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當代文學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當代;價值;解析
中國作為一個具備五千年發(fā)展文化的國家,承載著不可計數(shù)的歷史,中國古代文學的成就使世界各國所矚目。但是在當今社會中卻有一部分人認為古代文化缺乏一定時效性,距離人們的生活過于遙遠,沒有必要去了解學習。事實上,古代文學不僅是對當下經濟文化及自身情緒的一種反饋,更是一種歷史文化發(fā)展過程的見證,是文化信息繼承發(fā)展的物質載體。
一、文學形式與內容方面的價值
(一)古代與當代文化進行文化對比
從本質上看,古代文化與當代文化在本質上屬于同一種類型,都是作為文學形式的集中展示,存在的唯一不同是兩者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存在差異,作者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存在不同,促使兩者對情感表達的形式存在區(qū)別[1]。站在大成角度進行分析,中國古代文化可以算得上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代表。當代文化作為一種古代文化的延續(xù)發(fā)展,當代文學是基于古代文化的基礎衍生出來的,雖然知識源于社會實踐,文學作品源自于現(xiàn)實生活,但是古代文學的存在卻為當今文學的發(fā)展降低了諸多難度,衍生出新興文學作品,因而當代文化屬于對傳統(tǒng)文學作品的價值繼承與發(fā)揚。需要注意的是,此種繼承并不是單一的、無條件的、按部就班的繼承,而是一種批判性的整合,主要是對古代文學作品中一些有益成分進行挖掘,對于一些低效的問題進行革新,簡單的說就是推陳出新。如:杜甫的《望岳》名句“一覽眾山小”亦從《孟子?盡心上》“登太山而小天下”鍛化而來,充分體現(xiàn)了“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推陳出新精神。古代文學的存在算得上是當代文化發(fā)展至今衍生出的新的沃土,隨著時間的推演發(fā)展,在國際文化的舞臺站穩(wěn)腳跟,充分綻放出屬于獨屬我國的文化,并保持持續(xù)不斷的生命力。
(二)古代文學價值內容解析
古代文學作品鼓舞了當代人追求優(yōu)質的精神。古代文學作品中側重強調了文學作品的寫實性,隱含大量本體論鼓勵當代人尋求真正的美,樹立優(yōu)質的思想道德,這也是當代文學中最需要增強的內容[2]。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比較關注個人學習感受,一些發(fā)自內心作品才可以真正打動人的內心;針對社會發(fā)展中諸多事件,發(fā)表自己的言論自由,進而切實感受生活的不易與艱辛,這也是就古代文學作品中隱含的精神。
二、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育人方面的突出價值
(一)古人對古代文化價值的認知
文化作為一種表層含義,從核心層面進行分析,文化存在的最終價值是使人有所收獲,從中提煉出諸多心得。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到當下對于人們的世界觀與思想品德的影響是十分關鍵的。文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稱為人學,通過有效閱讀詩歌可以有效振奮讀者的情緒,使其奮發(fā)向上,讀者借助閱讀古代文學掌握古今中外的歷史,匯集一些興趣相投的人進行文化情感上的交流,并借助文字抒發(fā)自己對社會的種種不滿?!皬纳罘矫孢M行分析可以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從發(fā)展方面進行分析可以侍奉王朝,還可以在生活中獲取諸多有關于花鳥魚的名稱及典故。”這一句話可以稱得上孔子甚至是儒家學派對于古代詩歌價值的最早最全面的以此評價。
(二)當代人對于古代文化價值的認知
眾所周知,古代文學作品自身具備育人的價值與功能。在今年兩會中說:“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堕L歌行》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jié)至,j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r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愛國情感溢于言表,借助詩句的學習充分感悟作者的愛國情感,這也是開展愛教育的主要途徑。借助閱讀古代文學著作,有效強化人們的愛國觀念?!对娊洝分杏兄T多詩句是教育人們要誠信待人的。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文學作品中隱含的價值觀導向內容不計其數(shù),我國著名文學大家喬夢雪指出:“在當前經濟帶動文化的發(fā)展背景下,我們學習古代文學有何益處?這也是它最大的價值,不僅可以使你保持一顆純凈的心靈,且可以使你的靈魂與古代的文人墨客相聯(lián)系,進而不斷提升自我文學素養(yǎng),提升自我存在的價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價值及影響力是持續(xù)不斷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準確把握中國古代文學教育的當代價值,在教學活動中推陳出新,在教育活動中創(chuàng)新使用文學作品,進而促進教育改革工作全面的發(fā)展,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當代文學;后現(xiàn)代;文學批評
中圖分類號:I0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17(C)-0284-02
后現(xiàn)代主義是雜合現(xiàn)代西方的一些思潮、流派、觀念的一種體系,而這些思潮、流派、觀念的背景和來源都是相異的。所以說,后現(xiàn)代主義并不是一種完全獨創(chuàng)新的文化思潮,也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理論基礎,它是一種能夠折射出當代西方文化裂變征候的雜合體。反叛性和解構性是后現(xiàn)代主義最突出的理論特征,也就是說,它懷疑、批判、顛覆和消解了已經形成的各種權威性的傳統(tǒng)理念、理論范式。
首先,顛覆了理性主義。所謂理性主義,指的是一種推崇知識與理智的主流文化思潮,其來源于古希臘文化傳統(tǒng)。在迅速發(fā)展的工業(yè)革命的巨大勝利和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在近現(xiàn)代,人類將理性主義推向了極點,也就是說,理性主義取得了科學領域的統(tǒng)治地位的同時還成為社會領域的最高價值標準。
科學拜物教是當性主義的惡性發(fā)展所導致的,而后現(xiàn)代主義對其持反對態(tài)度,它認為,雖然奴役、壓抑的根源被科學理性所破除了,但是這種理性錯誤的解釋了科學進步,從而使社會的精神裂變,使當代人精神世界淪落,因而,它又設置了新的奴役和壓抑給人類精神。在這樣的理念下,一種有道德價值的、創(chuàng)造性的多元價值觀是后現(xiàn)代主義所強調和發(fā)展的,并對非理性主義大力倡導,顛覆、解構了現(xiàn)代性的觀念、理論以及理性。
其次,后現(xiàn)代主義消解了基礎主義。所謂基礎主義,指的是一種學說,這種學說是對認為人類的知識、文化都具有某種絕對的理論基礎的泛指。在本質上,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目的是推演出一個絕對可靠的基礎,而這個推演的手段便是還原論,并認為,人類的認識和行為都是以這種基礎為絕對的準則和依據的。然而,后現(xiàn)代主義對事物的多樣性、差異性和不確定性進行強調,并對終極本體是世界存在的基礎進行了根本性的否定,所以,后現(xiàn)代主義認為,基礎主義作為西方文化的一種形而上的積習,必須會導致一種所謂的“權威話語”的壟斷統(tǒng)治,從而使得“霸權主義”成為人類文化的最終走向。
最后,后現(xiàn)代主義破除了中心主義?;A主義規(guī)定著西方傳統(tǒng)這些,同時,中心主義占據著西方主義傳統(tǒng)哲學。在古代社會,自然是人們尊崇的主體,并認為宇宙是以自然為中心的;到中世紀,上帝成為人們尊崇的主體,并認為宇宙是以上帝為中心的;到了現(xiàn)代社會,認為,萬事萬物是以人為中心的。并且,在工具理性發(fā)展的影響下,人類中心主義愈演愈烈,并在人征服自然的過程中而不斷增強,從而使得一系列社會問題發(fā)生。而恰恰是這樣的思想觀念下,后現(xiàn)代主義提出,人作為實體是世界的一部分,而并不是與世界萬物想獨立的,它認為人已經“死亡”了;提倡對主客之分進行消解,對二元模式中主體的中心地位進行破除,對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平衡進行中間,從而使一種自覺的反中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得以體現(xiàn)。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在西方哲學思潮中,主體間性正逐漸替代主體性。
恰恰是以后現(xiàn)代文化為立場,批評家將“消解深度模式”和瓦解對現(xiàn)實的超越性信仰的價值取向賦予于本土后現(xiàn)代主義文本的解讀中,從而使后現(xiàn)代批評話語的齊聲喧嘩形成。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現(xiàn)實價值的尺度不斷地沖擊和嘲諷著新時期以來的人道主義和人文主義理想,知識分子開始反思自我生存狀態(tài),并開始懷疑以“意義的尋覓”為基礎的啟蒙話語。在巨大的現(xiàn)實反差下,對于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話語,后現(xiàn)代主義批評家進行著本能的拒斥,并開始對新時期文學的“人”的出發(fā)點開始懷疑,開始對商品社會的沖擊所產生的的既定現(xiàn)實越來越認同。正如有學者指出的:“后現(xiàn)代批評不再追求崇高與神圣,拒絕談論歷史、世界、對象、社會、人物,而樂意談論語言、解構、生存、轉換、替補,樂意捕捉并感受語言在能指和所指的無端角逐中帶來的快慰,把批評還原為無限開放的語符形式中的一種高智商游戲。如果說,在文學告別狹隘的功利束縛的觀念變革中,倡導游戲精神促進了批評主體意識的自覺和自由的心態(tài),那么,后現(xiàn)代主義批評中的游戲,則以人文理想的消解為代價,語言的能指滑動可以不負載任何意義的內涵?!睓z視一下當下許多后現(xiàn)代主義批評文本,諸如解構、平面感、去中心、消解深度模式、復制、情感零度、不確定性、零散化、碎片、文化工業(yè)、拼貼、時間缺失、顛覆在場、異端、散漫、曲解、變形、移置、反諷等話語隨處可見。然而,這些概念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借挪式”的操作,因為它們幾乎是直接移植于從西方后現(xiàn)論家。從這個角度來看,后現(xiàn)代批評家正在試圖直接參與所謂的“世界性”話語的對話過程,并與過去決裂,但從實際方面看,他們已經陷入了一種“文化失語”狀態(tài)。然而后現(xiàn)代批評所面臨的這中窘迫恰恰是通過從“自我失語”走向“文化失語”而表現(xiàn)出來的。
但是,中國后現(xiàn)代批評話語是直接從西方后現(xiàn)代話語形式挪移過來的,因而說,它是在他者“影響的焦慮”下的新生兒,從而使“文化失語”的處境進一步加劇。自上世紀起,陌生的異國話語便一直充斥在中國文學批評界。也就是說中國的評論界的思想幾乎都是直接移植于西方,其中包括了經典人文主義批評話語、批評話語、現(xiàn)代主義批評話語等。從而導致了我國文學批評界喪失了話語本位,從而使我國淪落到了一種“文化失語”的無根狀態(tài)。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國文學評論界雖然表面熱鬧,但卻沒有一種話語是土生土長來自本體的,平等地與西方理論話語對話的堅實文化基礎已經喪失了。主要表現(xiàn)在:在這一時期,西方后現(xiàn)論話語成為批評家們的又一種非本體話語,他們在追趕當代世界新潮流時處于一種第三世界文化的“邊緣焦慮”上,從而更加加劇了我國“文化失語”的困境,致使“浮躁癥”頻繁出現(xiàn)在了理論上。
任何一種思想理論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語境,新的文化土壤能否接納和吸收它取決于它對本土文化闡釋的有效性。對于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思潮,我們應立足于這個標準,不能置本國本民族的實情于不顧而隨意嵌套。后現(xiàn)代主義是西方后工業(yè)社會的產物,是現(xiàn)代主義充分發(fā)展之后走向極端自我叛逆的結果。西方社會由于經過了兩百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代價值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對它的消解與顛覆只是一種自身的更新與激活機制。然而,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依然還沒有確立起現(xiàn)代價值觀念,也就是說中國目前還處于現(xiàn)代化轉型的征途中。目前,中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生產依然處于前現(xiàn)代,也就是準現(xiàn)代階段。為了全面實現(xiàn)社會的現(xiàn)代化轉型,中國必須對科學思想與理性精神、主體觀念與啟蒙意識、真理尺度與價值理想的精神維度大力倡導和發(fā)揚。當今,關注與適應這種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是人文知識分子選擇理論話語的主要依據。由于中國對于這些觀念十分缺乏,為了消解啟蒙主義者們千呼萬喚出來的現(xiàn)代價值觀念而過早地將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引入不僅能不幫助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轉型,反而會對其造成不利影響。
從上文所述中,我們可以得知,作為滋生于異域的一股復雜文化思潮,后現(xiàn)代主義存在積極方面的同時也有消極影響存在著。首先,對于西方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進行了哲學性的反思,從而極大地超越了傳統(tǒng)思維方式,提供了一種新的認識視角給人類。在后現(xiàn)代主義中,非決定論被強調了,并在人們進行個性的張揚,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思維方式的啟發(fā)方面具有重大意義,這主要是因為后現(xiàn)代主義主張多樣性和差異性。其次,后現(xiàn)在主義徹底否定管理理性、基礎、中心,這就是使在單一的逆向思維中,難以有效地控制人們走向極端相對主義之中,從而負面地影響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所以說,后現(xiàn)代主義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哲學文化思潮。因而,在面對后現(xiàn)代主義的這種悖論性格時,既不能對其進行簡單地品牌,從而有文化排外主義,同時,也不能良莠不分盲目隨從,而是保持一種情形的學生批判眼光。中國當代文學批評所應該具備的學術自覺,首先必須對曾有的失衡和放荒進行擺脫,然后在對文化本位進行減持的基礎上,對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進行批判地消化和吸收,從而使具有本土特征的理論形態(tài)形成。
作者單位:河南省永城職業(yè)學院語言文化系
參考文獻:
[1][英]特里?伊格爾頓.后現(xiàn)代主義的幻象[M].華明譯,北京[2][英]阿蘭?羅德威.展望后現(xiàn)代主義[A].[英]戴維?洛奇.二十世紀文學評論(下)[M].葛林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515―516.
[3]陳曉明.無邊的挑戰(zhàn)[M].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1.
[4]刑建昌.文學批評中的后現(xiàn)代話語[J].當代文壇,1998,(1).
關鍵詞:“微文化”;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微信;微博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6-0066-02
微博、微信、微表情、微心情、微文學……這些伴隨微博而衍生的“微文化”對我國以及世界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目前關于微文化的內涵和界定學界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這也充分說明了“微”文化的獨特性。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領軍者,在“微文化”的參與認知中,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社會行為不可避免地被“微文化”所影響,在滿足大學生生活和心理需要的同時,也易對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及發(fā)展造成不良的影響。這就要求對微文化有一個清楚明確的認識,準確把握微文化的雙重作用和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價值觀養(yǎng)成情況,才能對癥下藥,有效“治病”。
一、“微文化”概述
(一)“微文化”的內涵
“微文化”誕生于現(xiàn)代社會,體現(xiàn)著后現(xiàn)代思潮,它依托于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的思想解放得以迅速蔓延,從虛擬世界延伸至現(xiàn)實生活,對人們的三觀與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廣義上講,“微文化”是依托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和信息化時代的推動而產生的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文化形式。狹義的解釋則特指“微文化”的精神現(xiàn)象。在眾位學者的闡釋中,我較為贊同張鴻聲的解釋,他認為“微文化”是“一種由微博衍生而來的,暗含了尚簡、崇微觀念的各種因形式微小而被冠以‘微某某’之名的微文化所共同形成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該定義突出了“微文化”的物質基礎、價值取向與特征。
(二)“微文化”的特征
1.主體的平等性和獨立性。在“微文化”這個特別的空間里,人與人之間實現(xiàn)了絕對的平等,權威在這里得不到推崇,不管是權貴精英還是草根階層,在互聯(lián)網上都是一個個獨立、自由的體,可以根據個體的喜好與需求發(fā)表言論,也可以針砭時弊,在這里,文化沒有所謂的“主流”與“邊緣”,意見雙方完全處于平等、獨立的地位。
2.內容的簡潔性和“碎片化”。“微文化”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其內容的簡潔且“碎片化”,微博僅限用140字符來表達自己看法,微電影只需300秒的時間進行信息呈現(xiàn),分分鐘的時間人們就可以獲得所需知識。為了在有限的字數(shù)與時間內創(chuàng)作出既準確又具有轟動效應的作品,就需要經過篩選、過濾和加工,而這就必然導致信息的“碎片化”,如近年來流行的熱詞“然并卵”、“不約而同”、“秀分快”等,這不僅是“微文化”尚簡崇微的生動體現(xiàn),也是碎片化信息的反叛表達,把詹姆遜的“拼貼”理論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傳播的快捷性與快餐性,現(xiàn)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家有一部電腦,同時微博、微信等各種交友聊天軟件、手機應用APP等突破了傳統(tǒng)的載體束縛,使信息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微文化”的傳播更加快捷。
4.交流的靈活性與互動性,“微文化”就是在頻繁的信息交互傳播中產生的,這種交流不是面對面,而是“背對臉”的方式,個體無需征得對方同意就可以進行復制轉發(fā)進行分享,還可進行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多對多等方式進行交流,互動性十分強。
二、“微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微文化”之“微”的形式并不代表其作用之“微”,相反,其造成的影響卻十足的深重久遠。大學生是微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是“微文化”的領頭人、主力軍。在《2013新浪微博用戶發(fā)展報告》清楚顯示90后成為微博用戶的主要構成群體,大專及以上學歷則占到了七成以上。因此“微文化”現(xiàn)象正在深刻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與行為方式,當然這種影響是雙面的。
(一)“微文化”給大學生價值觀培育帶來的機遇
1.豐富了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渠道。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文化”載體不斷豐富,微博、微信發(fā)展更為全面普遍,大學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隨時隨地快速進行信息的查看、學習,其信息呈現(xiàn)形式圖文共存,聲色并茂,內容幽默風趣而又知識豐富,快速便捷的“微文化”已經成為眾多高校傳播主流思想和進行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渠道。
2.加強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識與了解。據相關調查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的網民人數(shù)已達6.49億,而微博用戶高達1.76億,相較于上年同期提高36%左右。而我國大學生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中使用率是最高的,因此,高校利用微博、微信作為傳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途徑,可以有效提高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
3.調動了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積極性,首先,“微文化”衍生的新型載體,如微博、微信等不僅為大學生瀏覽、發(fā)表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時也滿足了大學生參與社會實事,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和提高社會認同的個性需求。其次,“微文化”一方面提高了大學生的歸屬感,同時也強化了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這為他們接受價值觀培育作了伏筆。最后,“微文化”也使高校的價值觀教育在“陽光”下展開,廣大師生可以自主監(jiān)督,指出其存在的問題與不完善之處,這樣的交流互動全民參與保證了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工作。
4.提升了大學生在高校價值觀培育中的針對性,現(xiàn)在許多高校都開通了官方微博,教師與學生也會互為微信好友,這樣的“微”關系是教師與學校能清楚了解學生的想法,并一對一針對性地給予解決,師生之間雙向溝通交流,不僅提高了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功效,同時也能不斷完善與改進高校的價值觀培育工作。
(二)“微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不利影響
1.過度的自由、個性造成大學生的價值觀“胚胎”先天畸形?!拔⑽幕背缟凶杂?、個性,但這背后卻是反叛的邏輯,是對社會主旋律的否定、逆反,這種思想極易造成青年人格的陷落,具體體現(xiàn)為沖動的、不理性的情緒左右行為,低俗暴力的語言發(fā)泄不滿,對現(xiàn)實世界的陌生與冷漠,這種思維與行為極易造成大學生價值觀的偏離。具體表現(xiàn)為:情緒暴戾化。對待事情不進行思考,情感大于反思,而審判大于道德,文化暴民涌現(xiàn)。尤其是微博、微信平臺迅速發(fā)展后,“微”世界成為民意的一塊反映區(qū),在面對某一事件時,一些微友們激烈偏激純主觀的言論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在面對法律審判或知名的學術人士進行公正決斷時,微民們想左右其結果,簡單地認為“人多力量大”,于是裹挾情緒化的言論,試圖通過用極端情緒與網絡暴力來占領道德制高點,以道德的名義做有損道德之事,以法律的名義做違法、亂法之事,以不公正代替公正,毫不忌口的謾罵攻擊、不遺余力的人肉搜索,這種粗暴愚蠢的行為以及這種過分追求自由、個性的思想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負面影響。
2.無“微”不至造成大學生價值觀“后天”發(fā)展“營養(yǎng)不良”。“微文化”在微友們不斷地復制粘貼轉發(fā)中得到廣泛傳播,在傳播中,會把觀點看法相近的人聚集起來,正如凱斯?桑斯坦所言,網絡就像個回音室,置身于其中的網民會強化自己原有的觀點,變得極端,從而導致群體極化的后果。在微博、微信世界里,極易形成一種不理性的文化氛圍,認為自己的言論在網上獲得足夠多的支持就是社會的真實意見,并借此形成輿論壓力,從而造成政治和文化認同危機。政治認同的排斥化。由于微博、微信的主體自由以及言論自由,微觀權利也一定程度上掌握在網民手里,加之伴隨社會迅速發(fā)展而來的一些功利主義、享樂主義,一人發(fā)言,眾人圍觀,微文字成為了大眾傾瀉“仇富”、“仇觀”等情緒的集聚地,而且不少人對政府抱有懷疑與不信任態(tài)度,把國家與自己分離,個人利益被無限放大。
3.價值取向多元化致使大學生價值觀極易“出軌”。微博和微信的開放性與世界性,大量信息呈現(xiàn)多樣化、碎片化,造成東西方文化、高雅與低俗文化等不同思潮并存于大學校園。有些國家以文化交流之名來掩蓋其文化侵蝕之實,把網絡變成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滲透于價值灌輸?shù)闹匾?。此外,國內各種思潮也相互碰撞,如最近在網上流傳的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與主義等反思潮就是利用微博作為傳播平臺。
參考文獻:
[1]歐陽友權.網絡文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蒲清平,張偉莉,趙楠.微文化:特征、風險與價值引領[J].青年現(xiàn)象,2016,(6):64.
評價模式一般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分級評價,用于測評學生的入學水平,有助于學校對學生實行分級教育,比如升學考試;第二類是終結性評價,用于測評學生完成學習過程后的能力和水平,如畢業(yè)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普通話等級測試等;第三類是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跟蹤和測評,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同時為教學實踐提供反饋信息,有助于教師改善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專業(yè)英語閱讀教學主要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關注閱讀教學結果。而基于檔案袋評價模式進行的專業(yè)英語閱讀教學則側重對學習者進行形成性評價,重點關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相關表現(xiàn)及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
(一)獨立學院專業(yè)英語閱讀課程的傳統(tǒng)評價模式—注重終結性評價在獨立學院傳統(tǒng)的專業(yè)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注重傳授學生相關的閱讀技巧,如“掃讀”(scanning)、“略讀”(skimming)、研讀(studyingreading)等。受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往往注重在課堂上給學生安排相關的閱讀測試,并且主要通過平時的閱讀測試和期末的閱讀考試對學生的成績高低、閱讀能力優(yōu)劣進行評價,其重點評價對象是“學生的閱讀成績”。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具備選拔優(yōu)秀素質考生的可能性,劣勢在于教師過少關注學生的閱讀動機、閱讀態(tài)度、閱讀方法與策略。學生心理上具備“被評價”的壓迫感和威脅感。
(二)獨立學院專業(yè)英語閱讀課程的檔案袋評價模式—注重形成性評價基于檔案袋評價模式進行的專業(yè)英語閱讀教學實踐則注重對學習者進行形成性評價。王正、孫東云指出:“教師主要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xù)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fā)展性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形成性評價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參與者?!盵2]學者劉桂秋也指出:“檔案袋評價在功能上更多的是促進發(fā)展的過程性的,其評價主體主要是學生自己,他們通過對檔案袋內容的思來進行自我學習方法和效果評價,屬于過程性評價;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制作的檔案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對自我教學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盵3]
(三)獨立學院專業(yè)英語閱讀課程檔案袋評價材料及評價方式獨立學院專業(yè)英語閱讀課程檔案袋評價材料主要包括:個人閱讀報告(60分)、合作閱讀材料(20分)、閱讀效率考試成績(20分)等。其中,個人閱讀報告是核心部分,這部分閱讀材料包括閱讀外文報紙、原著、《英語世界》及與自己專業(yè)有關的文章。閱讀報告內容包括:閱讀時間、閱讀篇目、閱讀資料來源、閱讀摘要、小結或問題等。評價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評價得分,同學互評得分以及教師評價得分,最后得分取三項分數(shù)平均值。
二、檔案袋評價模式在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檔案袋評價模式適用于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關鍵在于其特點、優(yōu)勢契合獨立學院的教學現(xiàn)狀。其應用優(yōu)勢主要有:
第一,彰顯個性、激勵創(chuàng)新的檔案袋設計過程有助于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檔案袋。有的同學在檔案袋封面上寫上勉勵自己的話語,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有的同學別出心裁,在封面上畫上一朵俏麗的黃色雛菊;有的同學則在封面上貼上自己喜歡的卡通圖片,如“蠟筆小新”“A啦多夢”等等。這些個性化的內容加強了學生對自主閱讀的興趣。
第二,個性十足、富有動態(tài)的多元評價模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顒右潦迹蠋熞I學生規(guī)劃新學期的閱讀藍圖,讓學生設計出檔案袋里要裝的內容并寫出目錄。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學習者可以主動地對自己的閱讀表現(xiàn)進行相關的評價。教學實踐表明:學習者對自己閱讀表現(xiàn)的評價通常呈現(xiàn)動態(tài)化的趨勢。舉A同學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的評價為例?!巴郏栋谅c偏見》,壓力山大,有木有”“啊,閱讀小說真是太難了”“今天,看懂了一點點”“體會到讀小說的樂趣”“讀完了一本原著,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由此可見,學生不是被動地完成學習任務,而是積極地參與閱讀當中。與此同時,教師也會在檔案袋里寫下點評,把學生吸引到閱讀過程和閱讀心理體驗之中。
第三,注重過程、強調探索的評價模式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專業(y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使用閱讀檔案袋可以把學生的閱讀過程、閱讀努力程度、平時的閱讀測試成績及期末的閱讀成績記錄在案。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意志、閱讀動機、學習創(chuàng)造性等個性特征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學生漸漸改變了只重視記憶和背誦語言知識的學習方式,開始注重語言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注重挖掘和展示自己的學習潛力。
第四,反饋及時、內容翔實的閱讀檔案袋有助于老師調整教學方法并實現(xiàn)更佳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瀏覽學生制作的閱讀檔案袋,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的輔導,對自己的閱讀教學工作進行及時的內省,并對未來的閱讀教學實踐進行相應的調整。
三、結語
一、小學語文學習中檔案袋評價實施
1.小學生評價檔案袋內的主要內容
在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袋中可有目的地收錄小學生在某領域內的作品,這些作品集以敘事性的方式記錄了小學生的努力、進步和成就情況。這些作品可以包括:小學生的日記、反思性的作文;同伴的評論;手工藝品、各種圖表;小組報告單;小學生的筆記和摘要;草稿和修改后的文章,見圖1 。
圖1 《只有一個地球》檔案袋評價構成圖
此外,檔案袋中還可以包括經過師生共同討論決定的挑選的作品的說明書,作品判斷的要點,小學生對自己成長的反思、學習日記等。最后及時填寫表格對各種作品進行評價與歸檔。
2.小學語文學習中實施檔案袋評價的一般步驟
(1)學習前期準備階段
編制問卷,調查每個學習成員的基本資料。小學生基本資料表中要填寫以下內容:小學生基本材料,小學生的語文學科基礎水平:(以前有沒有參加探究學習或實踐調查,有沒有運用網絡、書刊、報紙收集過材料,有沒有寫過研究報告等),本次語文學習的相關資料,指導教師的背景資料、經驗,學習班級家庭社會可利用的資源等等。只有在原有基礎上找到小學生的基點,才能制定個性化的評價體系。
[圖2 《只有一個地球》檔案袋評價路線圖]
(2)小學語文學習實行階段
新課程要求評價不僅關注結果,更注重小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評價機會,其目的在于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fā)展;鼓勵將評價貫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使評價實施日?;?、通俗化,如口頭評價、作業(yè)評價、成長紀錄袋等。新課程還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xié)商,關注評價結果的認同問題,即如何使對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評價結果而不是結果本身的正確性,改變單一評價化的現(xiàn)狀,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管理者、小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如家長開放日、校園展示日、學校報告會等。
(3)小學語文學習的總結階段
當一個語文學習項目結束后,小學生、教師與家長一起對本次學習活動過程進行反思與總結,撰寫總結報告,安排成果的展示。只有通過回顧才能進一步發(fā)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總結經驗促進學習參與者的多元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實施檔案袋評價的優(yōu)勢與特點分析
1.評價對象個性化
沒有一個學生是完全相同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因此學習評價要能體現(xiàn)學生的差異性。小學語文檔案袋評價是建立在小學生原有基礎之上的。為了促進小學生的多元智力發(fā)展,課題組對新成立的語文學習小組成員進行基礎信息調查,注重城鄉(xiāng)差異、男女生的差異、性格的差異、智力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將不同的學生放在統(tǒng)一標準下一起評價,是貌似公平下的不公平。小學語文檔案袋評價在評價中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差異,做到盡可能的公平,使每位小學生的優(yōu)勢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展示,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2.評價內容多元化
語文學習內容的多樣性與廣博性要求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傳統(tǒng)語文評價注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使一部分書面表達能力弱的學生不能在學習中享受成功的喜悅。而《只有一個地球》檔案袋評價內容就有課外資料的選擇、學習小組討論時表現(xiàn)、課后反思、讀后感的撰寫、課堂知識檢測與環(huán)保小報展示等等。既包括小學生一開始的表現(xiàn)和基礎,也包括他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與進步,最終包括他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與收獲。如對結果的評價強調小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對過程的評價強調對活動記錄、各種原始數(shù)據、活動記錄表、調查表、訪談表、學習體會學結等評價內容。對整篇課文學習全過程中小學生的學習信心、同學的關系相處和分工合作等評價可以對小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進行持續(xù)的評價。
3.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
檔案袋評價不僅注重結果,更關注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注重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多次、即時、動態(tài)的實施形成性評價,使靜態(tài)的筆試評價與動態(tài)的真實評價、終結性 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紙筆測驗或標準化考試只能測出小學生“知道”了什么,無法測出小學生“能做什么”。例如在《只有一個地球》一文的學習中,要真正評價一個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收獲,首先要了解他的原有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對整篇課文學習中該小學生不同階段的表現(xiàn)做好記錄與評價。檔案袋評價能體現(xiàn)小學生動手、動腦的情況,能體現(xiàn)整個小學語文學習過程內的學習情況,可以揭示小學生的成長軌跡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這是一種持續(xù)的動態(tài)的評價系統(tǒng)。
4.評價主體互動化
由于新課程下小學語文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較大的差異,小學生和教師還有家長的角色發(fā)生了轉變。例如在《只有一個地球》課文的學習中,既有學生自評也有小組互評,再加上家長與教師總結性評價,這樣小學生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成為評價的主體。如此一來,學習的過程伴隨了反思的過程、知識鞏固的過程與糾錯的過程。檔案袋評價還使教師由過去的知識傳授者和主考官的角色轉變?yōu)榉此颊?,這對轉變教師以知識教育和知識評價為核心建立起來的教學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家長從幕后走到臺前,由過去只在家等學習成績單變成了評價的參與者、制定者,他們與孩子的交流更多,了解的機會也更多了。
5.評價信息持續(xù)化
【關鍵詞】英美影視;影視文化;當代大學生;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56-01
將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娛樂媒體就是我們所說的影視,影視文化對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極強的吸引力,尤其對正處在思想萌芽期的大學生的價值觀、思維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一、英美影視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積極影響
(一)引導大學生獨立自主的個性。在欣賞英美影視劇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英美人身上那種堅持不懈、不畏艱辛、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影片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所崇尚的是積極奮斗以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態(tài)度。比如,上世紀90年代在英美上映的《阿甘正傳》,影片講述一個弱智男孩成長的歷程,正是孩子父母始終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比任何人差,才能使其按照父母所教導的生活觀念成長,直至最后他取得了成功。這種典型的平民觀念的闡述,使人們相信只要你有能力,愿意付出加倍的努力,那么最后一定可以取得滿意的成果。在與之類似的英美勵志片中,人們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去欣賞影視,并在欣賞的過程中受到更多的思想感染和素質文化教育,從而提升個人的思想觀念以及改變看待問題的視角。
(二)指引大學生自力更生的個性。將個人自立的價值取向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是英美影片最大的特點,對他人人格的尊重也是通過影片的內容體現(xiàn)出來的。英美一直崇尚的以個人自立為榮,以依賴父母為恥的觀念,使其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將個人的獨立自主作為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必經之路。比如影片《絕望主婦》中的Lynette,她在自己的雙胞胎兒子年滿18周歲之后,要求他們獨立生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未來。在欣賞英美影片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幾乎所有英美家長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都予以了充分的重視,從而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養(yǎng)成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夢想的觀念。
(三)引導大學生樂觀上進地生活。一些英美影片對我國當代的大學生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比如《丑女貝蒂》中的主人公貝蒂,雖然是一個外貌平平的女孩,總是信心滿滿地面對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重重困難和危機。這部影片就是極為典型的麻雀變鳳凰的案例,但是其最大的意義卻是對觀眾的心靈激勵。
二、英美影視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
(一)英美人開放的思想性格,也通過他們的影片對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英美人希望得到的是沒有約束的戀愛,而且對待也非常的隨意。經調查發(fā)現(xiàn),婚前同居以及已經非常普遍,只要兩情相悅就可以在一起,如果彼此之間感覺不合適了就會分開,這種觀念和意識不僅與中國傳統(tǒng)的婚戀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同時對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念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比如,目前大學生非常喜歡的《緋聞女孩》這部影片,劇中的人物關系非常復雜,不僅主人公的父母經常結婚離婚,就連未成年的男孩與女孩也經常發(fā)生性關系,而這些在英美影片中都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就算是發(fā)生了關系,也不會有人要求你負責。
(二)人物特點鮮明且立,是英美影視中表現(xiàn)出的最大特點。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影片充分表現(xiàn)出來,從而實現(xiàn)自身利益和價值的最大化,但是在影片中也有很多宣揚極端主義思想的作品。比如影片《絕望的主婦》中的四個婦女都是個人主義典型的代表,雖然她們在各自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樣,但是在她們內心都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經營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三)一味地追求物質享受也是英美影片所體現(xiàn)出的特點,我國大學生也因為越來越多英美影片的涌入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廣受歡迎的《緋聞女孩》這部影片,很多大學生都在欣賞完影片之后受到了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從而產生了一種追求富裕、奢華的生活無可厚非,凡事必先言錢似乎是天經地義的觀念。在這些學生的心中已形成了一種只要有錢什么都可以實現(xiàn),將錢作為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也正是因為受到影片中所體現(xiàn)的這種觀念的影響,所以導致當代大學生中形成了一種及時享樂、相互攀比的不良社會風氣。
三、結束語
英美影視文化具有其獨有的特性,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應當包容并且吸收其中富有正能量的一面,取其精華,認真仔細地去學習和研究英美影視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才能吸納英美影視節(jié)目的思想精髓,并且進一步利用這種正能量教育和幫助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一、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異化現(xiàn)象
簡單說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異化現(xiàn)象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常見的情況。
1.個人中心主義抬頭,過分強調個性而忽視對集體的歸屬和集體行為規(guī)范的遵守。當今,很多大學生在過分強調彰顯個性的思潮下走向了“個人主義”的誤區(qū),凡事都喜歡標新立異,排斥集體的歸屬而一味看重自己與他人的差別。特別是在當今獨生子女眾多的社會狀況下,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了過分強調自我的思維模式,而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獨立應該建立在與他人合作共存的基礎之上。
2.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對于他人、集體及社會的利益與發(fā)展毫不關心?!皞€人主義”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凡事只關注自身而忽視他人的存在。因此,當今一部分大學生就局限于小我的狹隘視野,“只掃自家門前雪,不管別人瓦上霜”,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當談到個人的遠大理想和抱負時,這些學生也往往會表現(xiàn)出一份不屑,認為那種激情和高尚都已經過時。這些現(xiàn)象都折射出當下一部分大學生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空白。
3.功利主義趨向明顯,缺乏對于人文價值的關注,過分追求現(xiàn)實效用。隨著社會對于效率的越發(fā)推崇,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在大學生中也開始蔓延。比如很多學生學習動機不端正,往往以“哪門課比較好及格、容易拿高分”作為選課的標準,而不是看重從課程中能夠學到什么有用的知識。很多人忙著考各種實用證書、參加各種培訓班,以此服務于自己的就業(yè)。固然,就業(yè)應該是學生關注的對象,也應該成為學習時努力的一個目標,但是,把它極端化為唯一的指標就失去了大學的初衷。
4.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缺乏堅強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面貌。在當今的大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在相對安逸、幸福的生活環(huán)境中長大,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即便在學校里,很多學生也只是學習比較刻苦,卻很少參與社會實踐,對于社會工作與勞動的困難和強度大多缺乏體會。因此,很多大學生在剛剛接觸社會時,往往表現(xiàn)出不肯吃苦、不能吃苦,一味回避困難,追求安逸的狀態(tài)。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合理價值觀內涵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建立在心性論基礎之上的倫理教化之學,注重對個體道德自覺的開拓與道德境界的提升,尤其強調合理把握個人與社會國家的辯證關系。因此,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價值觀理論,可以作為我們進行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和價值觀構建的思想資源。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強烈社會責任感與濃厚的“家國一體”之情懷。一般說來,人的存在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私自利,走不出自我小家庭、小圈子的“小我”式存在;一種則是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自身的發(fā)展、奮斗緊密結合的“大我”式存在。以傳統(tǒng)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在教人去選擇后一種活法,追求一個大寫的人生。《大學》強調儒者要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身與家、家與國乃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種責任意識和道德修持是每一個人都所應當具有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正是在這種家國情懷的培育下,才會有喊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才會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才會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可以說,家國情懷已經在千百年來“成圣”理念的教化之中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成為了民族精神中的核心要素,并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2.“先義后利”、兼顧而有序的辯證義利觀?!傲x利之辯”一直是儒學中被頻繁探討的重要話題??鬃涌隙恕袄睘楸娙酥杷?,有其當然合理性,但同時又警惕世人不要因利棄義,而應取之有道。在孔子看來,仁與義是君子終生無時無刻都應遵循的原則,任何利益與之相沖突都應舍棄,只有在仁與義范圍內的利益才是正當之利。同時,孔子反對過分擴張自己的物質求,而主張以求道代替?!熬邮碂o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為學也已?!边@種義利觀帶有辯證色彩,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在面對抉擇之際,首先以義去篩選之,做到義利的平衡,避免陷入過分功利主義與拜金主義的泥淖中。同時,對于道的孜孜以求則又會讓大學生的心靈得到充實,找到一個積極昂揚的人生目標,避免心靈空虛帶來的頹廢迷失。當然,這種“道”在今天應被賦予現(xiàn)代的精神與內容,即個人與集體利益的統(tǒng)一,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構建與自身層次的提升。這樣才能保證當代大學生在自我超越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孔子的一生都可以視作對“自強不息”精神的現(xiàn)實寫照。推行“仁政”、反對戰(zhàn)爭和剝削是他畢生的愿望,也是促使他十數(shù)載周游列國的根本動力。孔子的這種堅守使得“自強不息”成為了儒家人格中的重要內容,在歷代儒者那里都得到了發(fā)揚。孟子在闡述到圣人的歷練過程時就對“自強不息”之精神作了生動的詮釋:“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這里,孟子所強調的就是一種經歷過磨難而仍然不屈不撓的精神。也只有具備了這種素養(yǎng)的人,才可以在充滿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的現(xiàn)實中比別人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三、運用傳統(tǒng)文化構建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由上可知,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教化理論對于當今大學生的價值觀塑造有著極為積極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然而,價值觀的培育畢竟是一項現(xiàn)實的工作,只有我們方法得當,這種傳統(tǒng)資源才可能為當代所用。因此,如何探索有效的宣傳和教育方式來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培育,就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首先,善于將國學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中,用國學的經典格言與名人典故來充實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師們把國學知識引入思想教育課堂,用同學們喜聞樂見、活潑生動的故事、格言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用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良價值觀和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學生的發(fā)展。
其次,充分發(fā)揮網絡新媒體的影響力,把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與教育用網絡形式傳遞給學生,激發(fā)學生自覺了解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的主動性。制作以傳統(tǒng)文化為內容的網絡動漫節(jié)目和傳統(tǒng)文化知識網站,通過包括動漫視頻、古代偉人典故、勵志格言等內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網絡文化;電視文化;大學生;價值觀
一、價值觀與大眾文化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由價值觀的定義可知一個人的價值觀的形成與其所生長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同一個時代的人們總體的趨勢是大致相同的,這是由于他們處于同一種社會環(huán)境下,接受著同樣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念而成長起來的。這種被同一時代人們所接受的社會觀念或文化我們稱之為大眾文化。
針對當代的大學生來說,大眾文化有更加具體的形式。我們這里所說的當代大學生即我們通常俗稱的“90后”大學生。21世紀以來,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事物在我國逐漸地發(fā)展壯大,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最主要的獲取信息的渠道。而作為除了網絡之外當代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另一種傳媒的電視雖然在20世紀的后幾十年就已經在我國大面積普及,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電視傳媒不管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文將分別對網絡文化和新興電視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進行深入探討,主要通過對這兩種文化中的主流例子或形式進行剖析,研究它們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正負面效應,最后提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措施。
二、網絡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網絡文化是依附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一種現(xiàn)代層面的文化,作為當代大學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對大學生價值觀的作用不容忽視。伴隨著網絡媒體的迅猛發(fā)展,“網絡紅人”利用網絡傳播的快捷性、開放性、廣泛性、大眾性和參與性的特點, 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批又一批地涌現(xiàn)在大眾面前,成為網絡文化的一種主流形式。他們中有些憑借才華走紅,有些靠搞怪作秀走紅,有些憑借暴露、不雅照走紅,有些憑借炫富、拜金走紅,更有些是通過某些幕后推手走紅。面對紛繁雜蕪的“網絡紅人”現(xiàn)象,當代大學生往往由于認知水平、辨別能力不夠成熟,難以作出正確判斷,容易盲目跟風,從而形成一個混亂的價值體系,影響其將來的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勤儉節(jié)約,鄙視享樂主義和拜金思想。然而,這種傳統(tǒng)美德在今天部分“網絡紅人”的道德坐標體系中已相當模糊?!耙谉钋洹薄盁X男”“雅閣女”等眾多拜金女、炫富男憑借著“炫富”“辱窮”的出位言行,大肆地宣講自己所謂“日揮千金”的上流社會生活。一些“90后”大學生不能正確看待“網絡紅人”的炫富現(xiàn)象,在大規(guī)模的“炫富風”和“拜金風”的煽動下,片面夸大金錢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認為金錢就是一切,對金錢產生盲目崇拜和追求。
三、新興電視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進入新世紀,為了應對網絡等新一代電子傳媒對傳統(tǒng)電視傳媒市場的沖擊,各大電視臺紛紛推陳出新,在節(jié)目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改革,造就了一大批新興的電視文化。譬如,電視選秀節(jié)目的共同核心是將有強烈對比的普通平民和耀眼明星聯(lián)系起來,傳遞的一個信息是成功的獲得并不困難,而成功后隨之而來的就是“粉絲”、鮮花和金錢,從中傳播“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價值觀念。這極易導致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隨著這類節(jié)目的泛濫和媒體的推波助瀾,不少大學生誤以為成功就是在選秀節(jié)目中取勝,就是被別人追捧,就是當明星,無形中加劇了對明星的崇拜和對明星之路的追求。偶像文化替代榜樣文化易引發(fā)偏激狂熱的情緒,引至錯誤的價值取向。
我國各民族文化和文學的獨特性是千百年來逐步形成的,他們各自獨特的內涵是需要挖掘和探索的。雖然我國的五十六個民族各有不同,但他們卻都有著類似的發(fā)展道路,有很多方面也是共同的,特別是在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yǎng)方面也是大體相同的。在中國多民族文學史進程中,各個民族的人們用他們那堅韌不拔的性格和粗獷豪邁的氣質書寫了不朽的詩篇,打開許多的文學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各民族的文學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雖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但是所贊頌的真善美和批判的假惡丑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不能以民族的大小來劃分文學作品的貢獻,而是應當正確認識到各民族文化和文學的獨特性。
1.當代文學發(fā)展不能缺少少數(shù)民族文學
當我們進入到當代文學史,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不同時期的文學工作者對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認識經歷了少數(shù)民族文學被弱化直到少數(shù)民族被弱化的過程,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到當代文學發(fā)展的過程中,少數(shù)民族文學已經從弱化的文學發(fā)展到具有獨特文學特性的軌道中來。從大中國文學的角度出發(fā),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文學史的書寫存在嚴重的不足,其敘述和構建上都存在著多民族文學和文化領域缺失這樣的問題,很少有文學史對少數(shù)民族文學做出比較詳盡的論述。中國文學歷來都是把朝代或時代作為分界來書寫中國文學史,在中國文人的文學和文學史觀念上,都把文學國家化、民族正統(tǒng)觀念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是中國知識分子愛國情懷的一種表現(xiàn),但對于國家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以及建立強大的現(xiàn)代多民族國家卻缺少依托,需要把少數(shù)民族文化和文學納入到大中國文學史的構建中來。正是由于把少數(shù)民族文學和我們認為的正統(tǒng)文學加以區(qū)分,才把少數(shù)民族文學排擠在中國文學的大門之外,多民族文學發(fā)展領域就被人為地加以干預,造成了多民族文學的缺少,把少數(shù)民族文學邊緣化,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是對當代文學發(fā)展的極不和諧的聲音。中國文學呈現(xiàn)給我們的精彩畫面,缺少不了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參與和影響,少數(shù)民族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改變了人們對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錯誤認識,少數(shù)民族無數(shù)精美的詩篇為中國文學增添了榮譽。少數(shù)民族的優(yōu)秀作家創(chuàng)作的膾炙人口的作品更是具有突出的歷史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雖然多民族文學的概念難以確定,但多民族文學在現(xiàn)實社會中是確實存在的,我們暫且不把民族身份、民族語言、民族文學形態(tài)等作為文學的評判尺度,單就文學本身對社會的影響和貢獻局可以把少數(shù)民族文學列入到中國文學之林。多民族文學是存在的,是各個民族文學精華的薈萃,是組成中國文學的多個有機體,具本身鮮明的特點和獨有的民族特性,也正是如此,中國文學才擁有了博大的胸懷,包容了多個民族的文化和文學,才使得中國文學史獨具魅力,贏得了全世界的稱贊和喝彩。
2.發(fā)揮各民族文學特色,促進當代中國文學大繁榮大發(fā)展
多年來,人們對中國多民族文學的討論和研究日趨成熟,把研究重點放在了各民族文學之間的相輔相成和交融互動,不再孤立地研究某一個民族,而是把不同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發(fā)展匯集到一起加以研究,從中發(fā)現(xiàn)各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文化滲透和相互影響。在多數(shù)人看來,中國多民族文學與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差別不大,并且很多文學作家在描述中國文學史時把他們敘述的那么接近,但是中國多民族文學史是和過去所提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史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無論是漢族文學家還是少數(shù)民族文學家,都要站到新的高度來完成自我觀念的改變,把多民族文學史觀的構建放在全新的視角,不能把各民族的文學特長和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視而不見,重新體現(xiàn)和定位各民族文學在中國文學的地位。只有不斷發(fā)揮出各個民族的文學優(yōu)勢和特色之處,中國的當代文學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大繁榮、大發(fā)展。
二、把握中國當代文學及其與多民族文學史觀的關系
1.多民族文學史觀是當代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當代文學是具有時代特征以及現(xiàn)代文學意識的文學形態(tài),這種文學形態(tài)已經逐步認識到了中國各民族之間的一體與多元的辯證關系,是各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各民族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依存,是中國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有著共同利益的民族共同體,各民族之間已經形成了榮辱與共、唇亡齒寒的連帶關系,是一個社會的整體。
2.確立多民族文學史觀,促進當代當代文學發(fā)展
中國當代文學具有其嚴肅的民族性,這也成為了當代中國文學的重要品格。雖然當代文學工作者非常重視編譯外國文學作品,但是當代文學并沒有因此忽視本民族的文學和審美需求,當代文學在追求現(xiàn)代性和先鋒性的同時,應當把民族文學的構建和藝術傳承發(fā)揚光大。為此,應答確立多民族文學史觀,不斷學習和借鑒外國文學一些好的做法,進而促進中國當代文學的實現(xiàn)更好地發(fā)展。
3.加強各民族文學工作者溝通交流,共同傳播優(yōu)秀文化
中國當代文學已經逐步屏棄民族之間的差別,把真正好的文學作品都吸收到中國文學的寶庫中來,這其中包含有很多知名的少數(shù)民族作家,他們的作品更是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所以,我們要認識到,文學工作者沒有民族之分,更沒有因為民族的不同而相互抵觸。對于各民族的文學工作者,應當積極地進行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廣泛傳播開來,實現(xiàn)各民族間友好互助,文化共享,共同將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傳遞給世界。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