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路交通事故相關法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要私了的,可以不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但是需要寫協議書,載明事故的責任、成因、當事人信息等內容。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二十一條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二十二條
(來源:文章屋網 )
一、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調查處理的范圍、原則
(一)范圍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客、貨運輸車輛發(fā)生的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4人以上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并且負有主要責任以上、社會影響較大的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對負有主要責任以下、社會影響較小的案件由縣公安交管部門負責調查處理)。車籍地為我縣的營運車輛在外省、市、縣發(fā)生一般道路交通事故需要對事故責任調查處理的,依照本意見執(zhí)行。
(二)原則
1、維護社會穩(wěn)定、正確輿論引導的原則;
2、公平、公正、公開、公道的原則;
3、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
4、強化企業(yè)主體責任的原則;
5、實事求是、依法依規(guī)和“四不放過”的原則。
二、事故調查組的組成及職責
縣政府委托縣安監(jiān)局牽頭組織對相關單位安全主體責任和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辦事處及其有關部門安全監(jiān)管責任進行調查處理。
事故調查組由縣安監(jiān)局牽頭,縣公安局、交通局、監(jiān)察局、總工會等相關部門、單位以及事故發(fā)生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成,并邀請縣檢察院派員參加。其職責為:查明事故發(fā)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人或單位的處理建議;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事故調查組有權向與事故有關聯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事故發(fā)生單位、有關部門以及其他有關人員了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并調取相關材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撓和干涉對事故的依法調查處理。有關單位和個人所提供的文件、資料涉及商業(yè)秘密和技術秘密的,事故調查組應為其保密。未經事故調查組組長允許,事故調查組成員不得擅自事故信息。
三、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調查程序
(一)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勘驗、檢查現場、收集證據,依法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事故的重要依據。
(二)縣安監(jiān)局對屬于調查范圍內的道路交通事故,要遵循以上調查處理原則,及時啟動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組織有關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形成事故調查報告。
(三)事故調查組要自事故發(fā)生日起60日內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特殊情況下,經縣人民政府批準,期限可以適當延長,但最長不超過60日。技術鑒定所需時間不計入事故調查期限。
(四)在事故調查過程中,經事故調查組認定事故屬于自然災害、治安刑事案件或者其他意外事故的,由事故調查組報請縣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guī)定指派有關部門調查。
(五)公安機關對負有主要責任以下、社會影響較小的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調查處理情況按要求及時報縣安監(jiān)局備案。
四、事故處理和責任追究
(一)事故調查組要在事故調查報告完成后,報縣人民政府批復結案。
(二)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由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調查報告提出的處理建議進行。
1.事故發(fā)生單位對事故發(fā)生負有責任的,由安監(jiān)部門依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的規(guī)定對單位和有關責任人員予以經濟處罰;
2.對事故發(fā)生負有其他責任的單位和有關人員的行政處罰,由縣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依法依規(guī)實施;
3.國家工作人員應當追究責任的,由有關部門給予紀律處分或其他責任追究;
4.對事故發(fā)生負有責任的單位有關責任人員的處理,由本單位按照事故報告的批復進行;
5.對事故發(fā)生負有責任的人員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以上處理結果報縣安監(jiān)局、監(jiān)察局。
[關鍵詞]交通;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法;事故責任;賠償責任;宣傳
1前言
“撞了白撞”,源自沈陽。1999年8月30日沈陽《沈陽市行人與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規(guī)定》),同年9月10日實施?!兑?guī)定》中規(guī)定出現以下情況者,行人和非機動車將負全部責任,機動車不負責任:行人、機動車通過有交通信號控制的路口時違反交通信號控制規(guī)定而與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在設有交通設施隔離或者噴劃有分道線的路段上,行人、非機動車進入機動車道內部與機動車發(fā)小交通事故的,在禁止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的立交橋、高架橋上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等等。隨后,一些省市也作了類似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被老百姓和媒體概括為“行人違章,撞了白撞”。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11月28日公布,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v觀這部法律草案修改和審議的全過程,可以說它是伴隨著“撞了白撞”被否決的呼聲出臺的。在這部法律出臺前后,許多媒體以“撞了白撞”被否決為主要內容,爭相報道《交通安全法草案》和《交通安全法》對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責任問題。幾乎一致認為《交通安全法》否決了“撞了白撞”,體現了對行人等交通弱者的關愛,凸現了“人本原理”。甚至說行人和非機動車多了安全感。筆者認為,這種宣傳存在誤區(qū),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不利的。
2“撞了白撞”演繹的片面性
結合相關討論和不同觀點,分析各種“撞了白撞”的輿論和說法,筆者認為其存在兩方面的片面性。
2.1混淆了交通事故責任與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兩個概念
因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可分為3種,即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重大損失的,構成交通肇事罪,應承擔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交通事故最為嚴重的責任形式。
交通事故的行政責任,是公安機關根據當事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以及違章行為(2004年5月1日以后稱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依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對責任者作出的警告、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拘留等行政處罰。
交通事故的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和財產損害,依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在同一交通事故中,3種法律責任形式可以同時并存。幾乎每一樁交通事故,不管事故責任者是否被迫究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都可能引起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的依據在2004年5月1日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簡稱《處理辦法》)?!短幚磙k法》由國務院制定和,其性質屬于行政法規(guī)?!短幚磙k法》將交通事故定義為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規(guī)、規(guī)章的行為,過失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故。”這一定義的出發(fā)點是將交通事故作為行政違法行為來界定,它以違章和過失為構成要件。與此相適應,《處理辦法》規(guī)定公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制作“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對當事人應該承擔的交通事故責任作出份額劃分,即認定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同等責任,或者不負事故責任。所謂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其實只是對當事人違章行為的具體表現以及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關系大小作出的決定。責任認定書載明的交通事故責任,只說明交通事故的原因和結論,是交通事故責任者是否應當承擔交通事故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以及公安機關對交通事故責任者進行行政處罰、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進行調解時衡量損害賠償幅度的參考依據。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系行政確認,屬行政法范疇,而民事侵權賠償責任屬民法范疇。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具有直接確認和分配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的功能,兩者有重大區(qū)別。然而現實生活中普通百姓談交通事故責任,通常最關心的是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并非由公安機關認定的“交通事故責任”。他們把《規(guī)定》中“由行人負全部事故責任”或者“認定非機動車輛騎車人負事故的全部責任”,誤認為既包括行政、刑事責任,也包括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因而陷入行人違章“撞了白撞”的認識誤區(qū)。
2.2對《規(guī)定》理解不全面
不難看出,《規(guī)定》的主要內涵是對與行人有關的交通事故處理條款的具體化,其目的是為了方便快速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沒有取消機動車方無過錯賠償的條文。許多人之所以認定《規(guī)定》是“撞了白撞”的條款,根本原因之一是片面認為《規(guī)定》取消了無過錯賠償條款。
人們大多只注意到《規(guī)定》對行人、非機動車的嚴格要求,忽視了《規(guī)定》對駕駛入的要求?!兑?guī)定》中規(guī)定的是,當交通事故完全由行人、非機動車的違章行為引起,而駕駛人沒有違章時,才由引起交通事故的行人、非機動車方承擔事故全部責任。2004年5月1日前公安機關主要從行政違法方面對“交通事故責任”進行認定,其責任構成以當事人違反交通管理法規(guī)和主觀上有過錯為要件(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亦如此,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和《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但是當公安機關認定機動車方不承擔“交通事故責任”時,并不等于其不承擔事故賠償責任,即不管機動車方是否負有交通事故責任,受損害的行人、非機動車方仍可獲得機動車方的無過錯賠償。
根據《處理辦法》的精神,2004年5月1日前,在交通事故處理中,對汽車方的責任歸責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主,輔之無過錯責任原則。中國著名民法學家梁慧星先生撰寫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中將交通事故劃分為兩種情形,確立不同的歸責原則。即機動車相互碰撞或損害的情形,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根據雙方過錯大小分擔損失;機動車傷害行人與非機動車的情形,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筆者主要討論的是后一種情形。
對于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法理依據有三:
(1)危險控制理論,即“誰能夠控制、減少危險誰承擔責任”的原則。
惟有汽車公司、汽車所有人和駕駛人能夠控制危險,盡可能避免危險,使其承擔賠償責任,能夠促使其謹慎駕駛,盡可能減少損害。
(2)危險分擔理論。
汽車事故是伴隨現代文明而帶來的意外風險,應由享受現代文明的全體社會成員分擔其所造成的損害。汽車公司、汽車所有人因承擔責任所付出的賠償金,通過提高運費和投保責任保險,最終轉嫁給了整個社會,實際是由全體消費者分擔了風險。從表面上看,實行無過錯責任,似乎對汽車保有者很苛刻,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的消費者分擔了責任,是最公平合理,最符合社會正義的。
(3)報償責任理論,即“誰享受利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
汽車公司和汽車所有人享受汽車帶來的利益,當然要對所獲利益付出代價,承擔因汽車運行所帶來的風險。
對危險作業(yè)造成損害,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利于加大危險作業(yè)者的注意義務,防止損害的發(fā)生。就道路交通事故而言,危險方主要來源于機動車一方。根據“危險控制理論”,誰最能夠控制和減少危險,誰就應當承擔未能回避危險結果發(fā)生的責任。因此,在法律制度設計上賦予機動車駕駛人高度注意義務,以促使其謹慎駕駛,盡可能避免損害發(fā)生。同時也有利于平衡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實現對弱者的保護,體現現代民法“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在適用無過錯原則的前提下,考慮“過錯相抵”與無過錯原則相權衡和調和。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規(guī)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huán)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yè)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边@一條款是關于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的規(guī)定。這樣,在加害人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可酌情減輕加害人的責任。
由分析可知,沈陽等市出臺和實施《規(guī)定》有一定社會背景,并沒有違反過錯責任原則,也沒有突破當時的法律法規(guī),不是形容的那樣“撞了白撞”,某些媒體所作的宣傳帶有片面性。
3媒體宣傳的誤區(qū)
“撞了白撞”是否被否決(暫且借用該說法),只要認真研究《交通安全法》就知道并非完全如此?!督煌ò踩ā吩诘谄呤鶙l規(guī)定: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這一規(guī)定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規(guī)定了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基本原則,即一般情況下由機動車方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處理高度危險作業(yè)發(fā)生事故所采用的原則,在處理交通事故中應遵循這一原則。
二是對前述損害賠償基本原則進行了補充,即機動車方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減輕損害賠償責任;行人、非機動車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獲得全部賠償,如果被舉證是由于自身違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而機動車駕駛人采取了必要處置措施屬實時,也可能只獲得部分賠償。
這說明《交通安全法》只是進一步明確了行人、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發(fā)生事故后可以獲得機動車方的賠償以及機動車駕駛入駕駛機動車時應當避讓橫路行人的規(guī)定,沒有否定在交通事故中行人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和其他法律責任。由此可見,“撞了白撞”被否決的說法不確切。
可以肯定地說,《交通安全法》較之以往的交通法律法規(guī)在保護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安全等方面無疑進了一大步。但是如果媒體,尤其是學術界,過多地使用“撞了白撞”被否決這些說法,會使人們片面理解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削弱交通安全意識。尤其是有關《交通安全法》否決了“撞了白撞”,行人多了安全感這類宣傳是非常有害的,會在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頭腦中形成誤區(qū),使他們以“弱者”自居,增加與機動車斗勝的“膽量”,給交通安全和暢通造成危害,給道路交通管理增加難度。
應當清楚認識的是:交通事故中的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獲得損害賠償只是在事故發(fā)生后的一種有限補救,并不會因此獲得交通安全保障。這是非常淺顯的道理,盡管《交通安全法》有關事故損害賠償的規(guī)定對提高機動車駕駛人的安全注意力有一定積極作用。
4“弱者”向“強者”的轉化
“撞了白撞”被否決這類宣傳闡述的觀點之一是:行人、非機動車駕駛入在交通活動中是“弱者”,在制度設計上應實現對弱者的保護。有人認為,無過失責任的基本思想,不是對不法行為的制裁,而是對不幸損害的合理分配,是基于分配正義的理念。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它具有調整和平衡當事人利益關系的功能。
民法在調整和平衡當事人利益關系方面,主要體現為對弱者權益保護的傾斜,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將行人視為弱者,不僅因為他們大多數是為生活奔波的普通百姓,而且因為他們與機動車相比,反應速度慢,避讓能力差。更為重要的理由是,行人與交通工具之間發(fā)生沖突,是侵犯他們通行權與侵犯他人生命權相矛盾,行人違章穿行馬路,侵犯了交通工具的通行權;交通工具撞傷或撞死了違章的行人,侵犯了人的生命權。人是“肉包骨”的,交通工具是“鐵包肉”的,行人在交通事故中以其血肉之身軀與鋼鐵之車體相擅,無論在什么情況下行人都是弱者,往往因此造成終身殘廢,甚至付出生命代價。這類觀點大多是從社會道德角度闡述的,把法律法規(guī)保護的弱者范圍擴大化,缺乏自然科學方面的分析,其宜傳害大于弊。
“保護弱者”是《交通安全法》立法過程中倡導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人本原理”在法律上的體現。通過對弱者的保護,進而提高全民的交通文明意識。但是必須明確,法律、法規(guī)對弱者的保護對象是特定的,強調的是保護絕對弱者的利益,并不是強調保護相對弱者的利益。例如,對一些認知能力、行為能力明顯低于一般社會群體的人來說,因其在道路交通活動中處于弱者地位,所以其交通權利應當受到法律法規(guī)的特殊保護和尊重。但是機動車與自行車駕駛人和行人,在道路交通活動中通常都是相對的強者與弱者,都應當依法保護自己的道路交通權利,履行其道路交通義務,沒有絕對的、特殊的權利。
從統(tǒng)計規(guī)律看,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時,受到人身損害的大多是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所以在許多情況下,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相對于機動車都是交通活動中的弱者。然而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如此。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同樣,在一定條件下,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完全可以轉化為交通活動中的“強者”。只要稍加分析就知道,當機動車在道路上正常行駛時,行人、非機動車突然在其制動非安全區(qū)內出現的時候,這種轉化就會出現。因為根據機動車運動力學原理和交通心理學原理分析可知,若行人、非機動車在機動車前方的制動非安全區(qū)內出現,其事故幾乎無法避免。假如在這種情形下機動車駕駛人強行駕車避讓,后果不堪設想。這時不管是“血肉之軀”的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還是“鋼筋鐵骨”的機動車,都可能會在巨大能量的作用下毀于一旦。在這種條件下血肉之軀的“弱者”借助機動車行駛時的能量轉化成了“強者”,可能將機動車弄得人仰馬翻,也可能與之同歸于盡。試想,如果機動車上乘坐的是幾十個乘客,突然出現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還能稱為“弱者”嗎。由此可見具有完全責任能力的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是相對弱者,只有在履行法律義務后才能得到法律的全面保護。因此,《交通安全法》在對機動車駕駛人駕車時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對行人、非機動車安全通行的要求也沒有降低(參見《交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這就是說行人如果違反了這些規(guī)定與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而機動車駕駛人又可以證明自己采取了必要處置措施的,行人肯定要承擔交通事故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賠償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老百姓對交通法律、法規(guī)有模糊認識,由此也可以看出有的媒體和法學界在宣傳上有誤區(qū)。
宣傳的誤區(qū)主要在于對老百姓以及某些法學界人士的言論未加仔細判別,片面強調從社會道德的角度保護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等“弱者”,忽視了對法律原則和法律概念的澄清,從而混淆了交通事故行政責任與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的概念,演繹出“撞了白撞”這類不確切的形容法律、法規(guī)的名詞;特別是在宣傳中沒有運用自然科學原理分析交通“強者”和“弱者”的相對性,把法律、法規(guī)保護的弱者范圍擴大化,不利于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自覺遵守交通法律、法規(guī),約束自身交通行為,不利于倡導文明參與交通,更不利于交通安全?!啊卑鏅嗨?/p>
【關鍵詞】酒后駕駛;犯罪化;社會風險;類型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2-108-01
一、酒后駕駛是具有高度社會危險的類型
(一)酒后駕駛酒是引發(fā)交通事故特別是惡通事故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率居高不下,僅2009年上半年,全國就共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107193起,造成29866人死亡、128336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4.1億元,其中,發(fā)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就有12起。酒后駕駛已成為引發(fā)交通事故特別是惡通事故的罪魁禍首,是一種具有高度社會危險性的行為。
(二)酒精對駕駛能力的影響生理基礎
酒精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麻醉劑,酒精進入人體血液后,會影響人的中樞神經活動并延及到運動神經和末梢神經使手足的活動遲緩其運動的及時性、準確性、協調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駕駛人的體力、判斷力和協調能力也會相應下降。
(三)酒后駕駛行為是一種類型性危險
基于酒精對駕駛員的生理影響,實踐中酒后駕駛極易發(fā)生以下情況:1.由于判斷力下降,在避讓運動中的人、車時易造成控制不住車速且躲向一個方向而發(fā)生事故。2.由于容易產生視覺錯誤,行駛中易撞擊靜止的樹木、線桿或停放的車輛而致人、車損傷。3.飲酒后精神興奮,自我感覺良好,盲自自信,總覺得車速慢,油門止不住增大,易開“英雄車”、“斗氣車”。4.道路行駛狀態(tài)惡化,脫離本車道呈S形運動,致與其它車輛或行人相撞甚至沖出路面,后果往往相當嚴重。5.醉酒后的駕駛人往往故意炫耀其駕駛技能,操作動作大且車速快,但本人手足動作已經遲緩或失常,當有突然情況時措手不及而造成事故。因此,酒后駕駛導致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危險并不是一種個別的、偶然的危險,而完全是一種類型性危險。
二、現狀:我國關于酒后駕駛行為的法律處罰不力
(一)我國現行法律關于酒后駕駛的規(guī)定
我國現行法律中,對于酒后駕駛的明確規(guī)制,僅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這部行政管理性質法律中的兩個條文。
我國刑法對于酒后駕駛的行為沒有相關規(guī)定,只是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在《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二款中規(guī)定,對于酒后駕駛機動車輛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并負事故的全部責任或主要責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二)現行法律規(guī)定的評價與效果
從上述相關法律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現行的法律認為酒后駕駛行為僅僅只是一種行政違法行為,哪怕是醉后駕駛,所面臨的處罰也只是拘留、罰款、暫扣或吊銷駕駛證。即使是酒后駕駛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根據最高法院的上述《解釋》,也只有在被認定為負相應的事故責任的情況下,才能以交通肇事罪予以定罪處罰,并且除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以外,最多也只是處七年有期徒刑。
這樣,對于那些酒后駕駛乃至醉駕者,無論其行為具有多么高的社會危險性,哪怕是造成了事故,但只要還沒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無需承擔刑事責任。而酒后駕駛者往往自信不會遇上交警,即便被查到酒后駕駛,在沒發(fā)生事故的情況下也不過是行政處罰。這樣的法網,對于酒后駕駛的規(guī)制,實在無異于“牛欄關貓”。
三、結論:對酒后駕駛行為應當犯罪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酒后駕駛行為是對公共安全具有高度侵害危險的類型性危險行為,具有類型化的法益侵害危險,將其納入刑法進行犯罪化不僅是當今世界防范這種類型性法益侵害危險行為的主流,也得到了風險社會理論的支撐。對重大法益進行提前保護是我國刑事立法的方向,而我國現行的基本以行政處罰為主的規(guī)制方式,對于酒后駕駛行為的威懾和防范明顯不力,因此,我國對于酒后駕駛行為也應進行犯罪化,明確以刑法的方式予以規(guī)制。
具體而言,由于酒后駕駛行為所侵犯的法益主要是公共安全,建議在將來修改刑法時,在《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增加“危險駕駛罪”或“酒后駕駛罪”,對于酒后駕駛機動車輛的危險行為,處于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并可處以罰金;以于醉酒駕駛機動車輛的,加重處罰。
參考文獻:
[1]張光君.酒后駕車行為犯罪化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05):79-86.
一段時間以來,享有醫(yī)療等社會保險的人遭遇交通事故后,其損害賠償的數額應否扣除醫(yī)保支付的部分,致害人能否因被害人享有醫(yī)保而免除責任,已成為此類案件審理的熱點。“維權在線”記者最近就接觸到了這樣一起交通肇事案件:
事故回放
某市66歲的退休工人張某和老伴晚飯后在小區(qū)外面馬路邊的人行道上遛彎兒。當他們行至離某公司大門500米處時,才與朋友喝了一斤多酒的柳某開車從此路過。醉眼朦的柳某突然從身后向他們撞來,結果張某的老伴幸免,而張某則被撞成重傷住進了醫(yī)院,先后花去醫(yī)療費等4.5萬余元。經交警認定:該起事故的全部責任由柳某承擔,張不承擔責任。柳某對此認定沒有疑義。由于張某加入了社會醫(yī)療保險統(tǒng)籌,享有醫(yī)療保險待遇,社會保險機構從醫(yī)療保險統(tǒng)籌基金中給他核銷了2.9萬多元醫(yī)藥費。在理賠問題上,肇事人柳某只同意承擔張某醫(yī)保沒有核銷的醫(yī)療費1.6萬元和誤工費、營養(yǎng)費、交通費等費用,對醫(yī)保已支付的部分,柳某以損害賠償以受害人實際損失為準,張某不能獲得雙重賠償為由拒絕賠償。為此雙方鬧到了法庭。法庭支持了張某的請求,判處柳某對張某的全部醫(yī)療費4.5萬元等損失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法庭認為,柳某不能因為張某獲得其醫(yī)保統(tǒng)籌基金賠償而免責。
依法說案
醫(yī)保統(tǒng)籌基金賠償和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兩種請求權的法律基礎是不同的。因道路交通事故導致人身損害賠償的請求權的基礎是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即賠償權利人以《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的規(guī)定,主張損害賠償的請求權。而醫(yī)療保險統(tǒng)籌基金賠償的請求權的基礎是《勞動法》和有關社會醫(yī)療保險統(tǒng)籌等勞動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另外,社會醫(yī)療保險、社會養(yǎng)老保險等是依據相關行政法律法規(guī)實施的,工傷待遇、養(yǎng)老保險待遇,其投保職工與相關社會保險機構之間形成的賠償關系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而因交通肇事引起的受害人與致害人之間的損害賠償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因兩種請求權的基礎不同、兩種法律關系的性質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因而張某有權獲得雙重賠償。
關鍵詞:摩托車;交強險;拒保;治理
一、當前摩托車交強險拒保的幾種主要表現形式
1.明示或者暗示拒絕承保。當車主去投保交強險時,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明確告之不予承保摩托車交強險?;螂m未明確拒保,卻找各種理由推諉,如保單緊張“無法出單”或“出不了保單”,當向工作人員詢問什么時候有保單時,很難得到確切的回答。
2.限量發(fā)行控制投??偭?。很多保險公司通過限量發(fā)行的形式來控制每天摩托車交強險的投保量,且很多地方當天不給發(fā)票。現在經常能看到早上上班前保險公司門前就排起了長隊,很多車主在幾次排隊購買不到的情況下不得不放棄投保,尤其是農村車主,造成很多農村摩托車沒投交強險。
3.強行搭售其他商業(yè)險種。很多保險公司為填補交強險業(yè)務的虧損,在車主購買交強險時強行要求車主購買其他商業(yè)險種,如駕駛員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商業(yè)險,否則不予承保。
二、摩托車交強險拒保的危害
1.法律權威受到挑戰(zhàn)?!稒C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中規(guī)定,投保人在投保時應當選擇具備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yè)務資格的保險公司,被選擇的保險公司不得拒絕或拖延承保。保險公司拒絕或者拖延承保交強險行為的,保監(jiān)會將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限制業(yè)務范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yè)務或者吊銷經營保險業(yè)務許可證。盡管保險公司拒保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但作為大型國企,除經濟效益之外,還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法律責任。保險公司的拒保行為是對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公然違反,是對法律權威的嚴重挑戰(zhàn)。
2.保險意識受到沖擊。強制保險,是我國政府基于公共政策的考慮,為維護社會公眾利益,通過頒行法律強制實施的制度。對于關系到人身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風險,強制保險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也是盡力挽回傷者生命、體現社會對生命權的尊重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經濟高效手段。就機動車責任保險而言,其本意是出于分散加害人損害賠償責任的考慮,也間接惠及交通事故受害人,因此世界各國均通過制定相關法律強制機動車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從2003年頒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到2006年頒布實施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對交強險的具體實施,廣大車主也經歷從被逼投保到自愿投保的過程,這種保險意識的培育來之不易,而保險公司拒保必將使投保人的投保積極性受到打擊,保險意識受到沖擊。
3.事故賠償風險增加。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總體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人均消費性支出等損失計算標準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交通事故總的賠償數額也在不斷增加。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如果事故雙方的經濟能力有限,受害人將很難得到及時救助和賠償。而審判實踐表明,12.2萬元的交強險賠償限額能滿足大多交通事故的賠償,即使分項責任限額超標,大多機動車主也能承受,不致因事故致貧,一蹶不振。保險公司的拒保行為將會增加的車主的賠償風險,影響事故受害人的及時救治,進而引發(fā)社會矛盾。
三、摩托車交強險拒?,F象的治理
交強險既有國家性、社會性,同時也具有保險的一般性質,也要講究經濟效益,因而,對摩托車交強險拒?,F象的治理必須多管齊下,方能取得實效。
1.繼續(xù)加大執(zhí)法監(jiān)督力度?!吨腥A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guī)定了國家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國務院制定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進一步明確,投保人在投保時應當選擇具備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yè)務資格的保險公司,被選擇的保險公司不得拒絕或拖延承保。保監(jiān)會作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yè)務實施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繼續(xù)加大執(zhí)法監(jiān)督力度,堅決治理摩托車交強險拒?,F象。
2.推行地區(qū)浮動費率機制。根
據《機動車交通一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規(guī)定,交強險實行全國統(tǒng)一的保險條款和基礎費率,保監(jiān)會按照交強險業(yè)務總體上“不盈利不虧損”的原則審批費率。對同一車型,全國執(zhí)行統(tǒng)一價格,但未考慮不同地區(qū)有不同情況,造成各地保險公司摩托車交強險業(yè)務經營狀況差別巨大。保險公司在肩負社會責任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經濟效益,建議各地保監(jiān)局可根據轄區(qū)內摩托車交強險經營情況,按照總體上不盈利不虧損的原則,在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積極穩(wěn)妥地探索制定適合當地情況的摩托車交強險地區(qū)費率浮動機制。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者因工或非因工負傷,以及患病后,勞動能力鑒定機構根據用人單位、職工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申請,組織勞動能力鑒定專家,依照國家鑒定標準,運用有關政策和醫(yī)學科學技術的方法、手段,確定勞動者傷殘程度、喪失勞動能力程度及生活自理程度的一種綜合評定。它是給予受傷害職工工傷保險待遇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也是解決工傷保險糾紛的關鍵。
在司法實踐中,人們對“勞動能力鑒定”的認識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誤區(qū)。
誤區(qū)1 以“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代替“勞動能力鑒定”
案例
張某騎摩托車上班,行至一行車高峰路段時,被一同向行駛的轎車追尾。張某連人帶車被撞飛路外,身受重傷。當地交通管理部門認定轎車車主負完全責任,并委托具有資格的傷殘鑒定機構對張某的傷殘等級進行了鑒定。事后,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張某為工傷,并告之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后,方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有了“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是否還需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張某及其親屬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誤區(qū)2 以“司法鑒定”否定“勞動能力鑒定”
案例
張某是某建筑工地的農民工。一次,工地負責人安排他為滑輪扯動的斗車裝卸和好的水泥。由于張某來工地干活是頭一次,上崗前工地負責人也沒有對他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因此,他對滑輪車下作業(yè)的注意事項一無所知。第三天,張某將水泥裝入斗車后犯了煙癮,就在斗車起落的間隙低頭抽煙。突然,滑輪上扯動斗車的鋼絲繩斷裂,導致斗車從30m左右的高處墜落。張某被砸傷,住進了醫(yī)院。
由于用工時間短,工地負責人沒有和張某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也沒有為張某繳納工傷保險費。事后,張某向統(tǒng)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了工傷認定申請。在被認定為工傷后,為了工傷待遇等問題,張某向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了勞動能力鑒定的申請。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其為“四級傷殘”。張某所在工地對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遂向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仍為“四級傷殘”。在張某討要傷殘待遇的訴訟中,施工單位又提出對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要求當地市級人民法院重新鑒定。市級人民法院委托市人民法院司法鑒定中心,對張某進行活體損傷醫(yī)學鑒定,結論為“五級傷殘”。張某委托的律師對市級人民法院有無權力對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結論進行鑒定,提出了異議。
誤區(qū)3 以“工傷認定”代替“勞動能力鑒定”
案例
薛某2008年進城務工,先后在廖某辦的水泥廠、李某辦的亞麻廠、夏某辦的鋁制品廠打工。這幾家工廠均為無營業(yè)執(zhí)照的非法用工單位。薛某工作過的工廠車間,粉塵濃度均超標。前不久,薛某胸悶、氣短、咳嗽,去醫(yī)院檢查時被診斷患了塵肺病,且已到了晚期。薛某曾經工作過的幾家用人單位相互推諉,均不承認薛某是在他的工廠里得的病。薛某無奈之下去勞動監(jiān)察部門舉報,后被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薛某因傷不能勞動,要求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被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告之需到有關部門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既然有關部門已認定為工傷,為何還要去作勞動能力鑒定,薛某對此很不解。
法官說法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是具有資格的傷殘鑒定機構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當事人的委托,根據相關傷殘等級標準,對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的傷殘等級鑒定?!皠趧幽芰﹁b定”和“交通事故傷殘鑒定”雖然都是對傷殘等級的鑒定,但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一是鑒定的啟動人員不同,“勞動能力鑒定”是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本人或者其近親屬向鑒定機構申請;而“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是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當事人委托鑒定機構進行的。二是鑒定機構不同,“勞動能力鑒定”的機構是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以及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的機構是各地具有資格的傷殘鑒定機構。三是鑒定標準不同,“勞動能力鑒定”是以《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等級》(以下簡稱《致殘等級》)為標準;“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則以《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以下簡稱《傷殘評定》)為標準。
為切實加強公司管理,提高公司綜合管理水平,盈造文明、規(guī)范、嚴謹的公司機動車輛管理環(huán)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輛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公司機動車輛使用性質,特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 公司機動車輛管理辦法
(一)機動車輛證照申辦、年審的管理
1、公司機動車輛(公務車、貨運車、槽車、摩托車)證照及手續(xù)統(tǒng)一由公司辦公室管理,并由專人負責編號、存檔;
2、公司機動車輛年審、證照年審、新車上戶、車輛保險等統(tǒng)一由公司辦公室管理,并由專人負責辦理,各車輛駕駛員配合辦理;
(二)機動車輛調度與使用的管理
1、公司公務車由公司辦公室調度和管理;公司部門用車須報公司辦公室同意,由公司辦公室負責調度;
2、公司貨運車由公司辦公室和零售部協同調度和管理;日常調度主要由零售部負責管理;
3、儲備站公務車、槽車用車的使用,由該站主管部門進行調度和管理;
4、公司送氣摩托車由零售部調度,分派的駕駛員(送氣工)自行管理;
(三)機動車輛安全與維護的管理
1、公司機動車輛(公務車、槽車、貨運車)的日常安全與維護,由分派的專職駕駛員負責,如部分車輛無專職駕駛員,則由臨時駕駛員負責對車輛的安全與維護,由公司辦公室負責監(jiān)督與管理;
2、公司送氣摩托車的安全與維護由分派的送氣員自行負責;
3、公司機動車輛(公務車、槽車、貨運車)必須停放在公司指定停車場或存車處;
第二條 機動車輛考核辦法
(一)公司公務車的考核辦法
1、公司各部門公務用車須向公司辦公室申請用車,公司辦公室須登記用車部門往返地點和派員人數,審核同意后方可派車;如違反本條例,則考核違規(guī)人員 30元;
2、公司公務車(包括儲備站公務車)嚴禁公借私用,公司員工如需私用必須向其主管部門說明,由部門主管報公司辦公室審核,再報總經理審批后方可派車,且油耗費用自理;如違反本條例而發(fā)生公車私用行為,則考核違規(guī)人員100元;
3、公司公務車凡公休日時間,一律停放在公司指定停車場地。如個人需用,須報總經理同意后方可使用,且一切費用自行承擔,違者罰款300元;
4、公司公務車(包括儲備站公務車)外借須經總經理或副總經理同意;如違反本條件則考核違規(guī)人員100元;
(二)公司貨運車的考核辦法
1、公司貨運工作,駕駛員須有運輸往返地點和油耗記錄,每日的派車記錄統(tǒng)計須由零售部負責人審核并簽字;如違反本條例,則考核違規(guī)人員30元;
2、公司貨運車油耗、公里數,由零售部負責人每月底向公司辦公室統(tǒng)計報表;如違反本條例,則考核違規(guī)人員30元;
3、儲備站槽車油耗的考核辦法按公司貨運車考核辦法執(zhí)行;
(三)機動車輛相關費用考核辦法
1、公司機動車輛(公務車、貨運車)每月油票由公司辦公室統(tǒng)一購買和發(fā)放,辦公室須根據月油耗統(tǒng)計表和油耗定額,報總經理審批方可購買;對超定額部分,報總經理批準后,進行考核;
2、公司機動車輛(公務車、貨運車)每期的油票由部門負責人領取,油票報領表須有部門負責人核定并簽字后發(fā)放;如違反本條例,則考核違規(guī)人員30元;
3、儲備站公務車、槽車的事故考核及處理辦法由該站自行制定,報公司備案;
第三條 交通事故及理賠的管理及考核辦法
1、公司機動車輛(公務車、貨運車、槽車、摩托車)駕駛員如因自身違章、違紀駕駛,而造成交通處罰事件,則由違章駕駛人員自行承擔交通罰款;
2、公司機動車輛(公務車、貨運車、槽車、摩托車)駕駛員如因自身違章、違紀駕駛行為,而造成交通事故或重大交通事故以及交通事故賠償或懲罰,公司則有權扣除該事故駕駛員的保證金,并根據用工雙方簽定的駕駛責任書,追究責任人相關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
3、公司機動車輛(公務車、貨運車、槽車、摩托車)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交通事故或重大交通事故以及交通事故賠償或懲罰,根據交通管理事故鑒定報告,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法》等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事故造成的機動車輛經濟賠償按保險公司有關理賠的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四條 未盡事宜
1、公司對公務車、貨運車油耗的定額,由公司測算后下達指標,進行考核;
為進一步加強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充分發(fā)揮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采取切實可行、標本兼治的措施,有效解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重點和突出問題,全面打牢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基礎,預防和減少群死群傷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現作如下決定。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確保各級人民政府切實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監(jiān)管的主體職責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為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定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勢,認真研究部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明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督促抓好工作落實,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安全穩(wěn)定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
(二)進一步明確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責。按照中央關于各級人民政府要承擔安全生產監(jiān)管的主體職責以及安全生產工作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必須親自抓、負總責的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全面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部署安排、經費保障和考核獎懲等職責,切實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體系,納入對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深入推行道路交通安全問責制。
(三)健全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領導機制。各州(市)、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要成立主要領導或者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并在同級公安機關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是同級人民政府實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專門機構,要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和部署,全面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二、充分發(fā)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作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面落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四)進一步明確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職責。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發(fā)證,誰負責”、“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認真履行職責,把道路交通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崗位、每一個人,形成職責明確、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機動車和駕駛人的管理,實施機動車登記、檢驗和駕駛人的考試工作;負責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整治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查處交通違法行為;處理道路交通事故,定期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和特點,及時提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建議和意見;會同有關部門排查治理公路危險路段,參與新建和改擴建公路竣工投入使用的驗收工作。
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指導、協調和監(jiān)督有關部門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和工作措施;組織實施對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頻發(fā)和安全隱患突出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綜合整治工作;牽頭調查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交通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標準、規(guī)定和規(guī)范,加強對公路、橋梁的監(jiān)測,完善公路標志標線和配套的安全服務設施,保障公路完好;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公路危險路段的整治計劃、方案并組織實施;全面加強道路運輸管理,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嚴把道路運輸經營者市場準入關、營運車輛技術狀況關、營運駕駛人從業(yè)資格關,督促汽車客運站經營者履行營運客車出站安全檢查職責;依法查處道路運輸經營者和道路運輸從業(yè)人員的違法違規(guī)運輸經營行為。
城市建設管理部門:抓好城市建設規(guī)劃落實,加強城市道路及其附屬設施建設,及時維修、養(yǎng)護道路,保持路面完好;按照國家有關標準、技術規(guī)范,會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設置和完善交通信號燈、城市道路標志標線等安全設施,及時整治存在安全隱患的城市道路、橋梁;對城市公共客運企業(yè)營運實施監(jiān)督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嚴把生產企業(yè)注冊準入關,依法查處非法生產、經營機動車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查處銷售未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生產的機動車型和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國家產品公告目錄的車輛及配件的行為;依法查處非法回收、銷售報廢汽車和擅自拼裝、改裝車輛的行為。
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監(jiān)督檢查機動車成品及配件生產企業(yè)的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查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汽車綜合性能檢測機構和機動車維修單位執(zhí)行國家相關技術標準的情況;依法查處非法生產、拼裝、組裝的機動車;監(jiān)督管理道路交通安全防護產品。
農業(yè)部門:負責拖拉機駕駛人的考試、發(fā)證和拖拉機駕駛證的審驗以及上道路行駛拖拉機的安全技術檢驗、道路行駛牌證的核發(fā)等工作;加強對拖拉機駕駛人的安全教育管理,會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及其駕駛人實施交通安全監(jiān)管。
旅游部門:協助公安交通管理和交通運政管理部門,加強對旅游客運車輛及其駕駛人的監(jiān)管;督促旅游客運企業(yè)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對導游和旅游客運車輛駕駛人進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培訓。
宣傳部門:指導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組織開展道路交通安全輿論監(jiān)督。
教育部門:指導和督促學校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堅決制止使用報廢車、低速貨車、拖拉機等不符合安全條件的車輛接送師生。
司法行政部門:將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宣傳教育納入普法內容,組織開展經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宣傳教育工作。
監(jiān)察部門:依法對各級人民政府和職能部門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職責的情況實施監(jiān)察;參與調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對與事故有關的責任人及違反行政紀律的行為進行調查并提出監(jiān)察建議。
衛(wèi)生部門: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救援體系,組織協調有關醫(yī)療救治機構做好道路交通事故傷員的救治工作。
環(huán)保部門:組織開展機動車環(huán)保定期檢測和排氣污染年度檢測、污染防治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機動車的報廢工作。
保險監(jiān)督管理部門:組織協調有關保險企業(yè)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理賠工作,參與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理賠的調查;會同公安交通管理、農業(yè)等部門建立機動車信息平臺。
收費公路經營企業(yè):按照養(yǎng)護規(guī)范加強公路養(yǎng)護,積極整治公路危險路段;加強對公路及其附屬設施技術狀況的監(jiān)測,對技術狀況達不到規(guī)范要求,或者路基、路面、橋涵、附屬安全設施受損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及時設置警示標志,并迅速組織搶修或者采取措施排除險情。
道路客運企業(yè):承擔企業(yè)安全生產的主體職責,對企業(yè)安全生產的全過程負總責;按照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標準,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的規(guī)章制度并抓好落實;積極排查和整改企業(yè)安全生產隱患,加強對所屬客運車輛的日常檢驗、維護、檢測和出站客運車輛的安全檢查;抓好所屬客運駕駛人的日常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保險企業(yè):配合有關部門對參保機動車駕駛人進行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按照規(guī)定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理賠工作。
車輛所屬單位:制定本單位車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教育本單位職工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guī);全面抓好機動車出車前、行車中、入庫后的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落實車輛維修、保養(yǎng)、檢測和報廢制度。
三、以創(chuàng)建平安暢通縣區(qū)活動為載體,強化“五整頓”、“三加強”措施,突出重點,嚴格管理
(五)全面抓好平安暢通縣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以貫徹落實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頓”、“三加強”措施為主線,以創(chuàng)建平安暢通縣區(qū)活動為載體,全面構建預防道路交通事故防控網絡??h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將創(chuàng)建平安暢通縣區(qū)活動納入平安創(chuàng)建活動,切實加強對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頻發(fā)區(qū)域的綜合整治工作。各州(市)、縣(市、區(qū))行政區(qū)域內發(fā)生一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者兩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實行政績考核一票否決。
(六)全面落實客運企業(yè)的主體責任。客運企業(yè)要全面抓好安全生產措施的落實,健全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建立駕駛人交通違法、肇事和不良嗜好檔案,嚴把駕駛人出車關。發(fā)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并負有責任的客運企業(yè)、客運站經營者,由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交通部門依法處罰。
(七)嚴把客運駕駛人的從業(yè)資格關。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公安部《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對申請或者增加中型、大型客車準駕車型的,嚴把駕駛人的考試關;交通部門要嚴格按照交通部《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guī)定》,嚴把客運駕駛人的從業(yè)資格關。對發(fā)生超員、酒后駕駛、超速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或者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負有責任的客運駕駛人,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知識的復訓教育;對發(fā)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負有主要及以上責任的客運駕駛人,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吊銷其駕駛證,由交通部門注銷其旅客運輸從業(yè)資格證;對發(fā)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負有同等及以上責任的客運駕駛人,終身不得駕駛營運客車;對發(fā)生兩次以上酒后駕駛或者超速50%以上和一次超員20%以上的客運駕駛人,由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和交通部門依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抄告,責令客運企業(yè)將其調離駕駛崗位,交通部門可以取消其從業(yè)資格;凡具有吸毒、嗜酒、賭博等不良行為的駕駛人,客運企業(yè)一律不得聘用其駕駛客運車輛。
(八)加強對客運車輛的監(jiān)管。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全面落實客運車輛安全技術檢驗工作,保證客運車輛的安全技術檢驗率達到100%。交通部門要督促客運經營者定期對客運車輛進行二級維護和檢測,對營運線路在200公里以上的客運班車、旅游客運車輛,每年要進行兩次車輛技術等級評定。旅游客運企業(yè)、客運站要認真落實客運車輛出車前檢查制度和安全技術狀況例保檢驗措施,配備專職檢驗員,嚴禁未經檢查或者不符合安全規(guī)定的車輛出站。旅游企業(yè)不得組織使用未經客運企業(yè)、旅游客運企業(yè)調派的營運車輛。
旅游客運車輛、高快客運車輛以及營運線路在200公里以上的客運車輛、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必須于2007年7月31日前全部安裝GPS車載終端;逾期未安裝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不得檢驗和審驗。要加大工作力度,力爭2至3年內,在全省實現核定載人9座以上的營運客車全部安裝GPS車載終端并納入GPS營運監(jiān)控系統(tǒng);單位自用的9座以上客車全部安裝行駛記錄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GPS系統(tǒng)監(jiān)控記錄的交通違法行為依法實施處罰。
對達到報廢標準的客運車輛,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依法予以收繳并強制報廢,防止報廢汽車流入農村及邊遠地區(qū)。交通部門要協助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加強對車輛綜合性能檢測機構檢測經營行為的監(jiān)督檢查,對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檢測機構,要依法予以處罰。
(九)嚴把客運線路審批關。對申請的營運線路屬于非等級公路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交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進行實地勘察,確認不具備道路交通安全通行條件的,嚴禁許可經營;已獲得許可的,要調整客運線路;不能調整的,要暫時停止該線路的營運,收回有關證牌。從2007年7月1日起,禁止客運車輛于當晚22∶00至次日凌晨6∶00在達不到夜間安全通行要求的三級及三級以下山區(qū)公路通行。對道路運輸經營者所屬客運車輛發(fā)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負主要以上責任的,除收回肇事車輛的經營許可證件外,從發(fā)生事故之日起1年內,交通部門不得受理該經營者新增客運經營申請。
(十)規(guī)范客運市場秩序。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交通、公安交通管理、工商、城管等部門綜合整治和嚴厲打擊非法客運行為,規(guī)范客運市場秩序。
(十一)完善機動車保險制度。保險監(jiān)督管理部門要按照《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組織各財產保險公司參與建立機動車信息共享平臺,公安交通管理、農業(yè)等部門要及時提供機動車相關信息。要充分發(fā)揮信息平臺的作用,將有關機動車保險費率水平與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道路交通事故掛鉤,實行獎優(yōu)罰劣,使安全駕駛人享受優(yōu)惠、肇事駕駛人承擔高額保費,督促駕駛人謹慎駕駛、安全行車。
四、加強低速貨車和拖拉機的監(jiān)管,解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失管失控和農民群眾出行難等問題
(十二)全面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委托農機監(jiān)理部門實施拖拉機道路交通安全監(jiān)管工作。要積極推廣丘北、保山、臨滄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經驗,統(tǒng)一整合公安、交通、農機監(jiān)理、鄉(xiāng)(鎮(zhèn))有關部門以及農村專兼職協管員、基層監(jiān)督員、義務協管員等力量,發(fā)展壯大基層管理隊伍,完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勤務模式,構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網絡,始終保持嚴管重治的高壓態(tài)勢,切實加大對農村客運車輛和拖拉機的安全監(jiān)管,有效減少農村道路的失管失控面。
(十三)積極培育農村客運市場。要全面推廣丘北發(fā)展農村客運市場的經驗,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和重在治本的原則,采取多項扶持政策,積極培育農村客運市場,努力延伸農村客運班線,全面構建覆蓋農村所有集鎮(zhèn)、重點區(qū)域、重要路段、四通八達的客運網絡,緩解農民出行難、乘車貴的問題;要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進入農村客運市場,走社會化、產業(yè)化的路子,發(fā)展和繁榮農村客運產業(yè),緩解農村客運資金短缺的問題;要拓展縣鄉(xiāng)以下道路建設的融資渠道,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和組織農民群眾籌資投勞建設縣鄉(xiāng)道路,提高道路等級,改善道路狀況。
(十四)全面實施“戶籍化”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繼續(xù)對低速貨車、拖拉機實施“戶籍化”管理,全面掌握低速貨車、拖拉機數量。農機監(jiān)理部門也要對拖拉機實施“戶籍化”管理,嚴把拖拉機登記、核發(fā)牌證、檢驗關和駕駛人考試、發(fā)證、審驗關。對違法載人、酒后駕車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或者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負有責任的低速貨車、拖拉機駕駛人,由縣級公安交通管理或者農機監(jiān)理部門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知識的復訓教育。
五、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公路危險路段的排查整治力度
(十五)加大對公路危險路段整治資金的投入。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將公路危險路段整治納入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通達工程、危橋改造、安保工程等統(tǒng)籌安排,有效整合各項交通治理專項資金,同時要加大對公路危險路段整治資金的投入,改善道路通行條件。
(十六)加強對公路危險路段的整治。省交通廳和省公安廳負責對全省公路危險路段整治工作的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和考核獎懲。每年第一季度,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交通、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門共同排查公路危險路段,制定整治方案,落實整治資金,嚴格整治時限,組織實施整治工作;每年第四季度,各地要對公路危險路段整治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并逐級向省交通廳和省公安廳書面報告整治及驗收情況。對公路危險路段整治涉及新征土地、水源、林地和拆遷等工作以及高速公路沿線非法擺攤設點造成的安全隱患問題,由各州(市)、縣(市、區(qū))人民政府在職責權限內負責解決。同時,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每年要在公路危險路段安裝1000米以上波形防護欄(墻、墩),安裝設置20塊以上永久通安全警示標志牌。
(十七)加強對公路施工路段的安全監(jiān)管。各級交通、公路管理部門和省公路開發(fā)投資有限公司,要對涉及的公路、路段和每一個施工點的道路安全防護、交通安全標志設置情況以及建設、養(yǎng)護施工作業(yè)現場的安全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凡是交通安全標志不符合國家標準和規(guī)范的,要立即按照規(guī)范增補齊全;要督促落實道路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工作措施,確保生產與安全工作同步計劃、同步布置、同步檢查、同步總結和同步評比。對情況特殊不能封閉的施工路段,交通部門要與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制定落實安全保通措施,施工路段的所有進出口必須落實安全保通人員,必要時實行24小時現場值守;對不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路段,要堅決封閉。
六、深化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社會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十八)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各級人民政府每年要組織制定本地區(qū)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要安排必要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經費,確保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工作順利開展。各地要在當地電臺、電視臺、報刊雜志等新聞主流媒體固定設立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欄目,有條件的每天要在黃金時段刊播有關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內容和公益廣告。各地每年要組織對新聞主流媒體落實道路交通安全宣傳的情況進行檢查考核。
(十九)全面抓好“保護生命、平安出行”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程落實。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保護生命、平安出行”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程的領導,督促落實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責任,同時要結合義務教育、普法教育以及各行業(yè)的教育活動,改進宣傳手段,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工作長效機制。
七、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的監(jiān)督檢查,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