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讀后感網權威《水滸傳》讀后感400字范文,更多《水滸傳》讀后感400字范文相關信息請訪問讀后感網。 【導語】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水滸傳》讀后感400字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滸傳》是一部名著這本小說堪稱經典,是一本不可多得珍寶,如果你真的用心去品會、去讀。你會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水滸傳》用字恰切到位、氣勢磅礴,是許多作品不可比擬的。如果要和《三國演義》做個比較的話那就是《三國演義》太單板,我讀著讀者就會睡著。而《水滸傳》就不同了,我越讀越有精神,就連晚上做夢都會夢到他,想帶自己就是里面的一位好漢,帶各位好兄弟“替天行道”。雖說這本書被我看過好幾十遍,但再次去看的話又會被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住。

現在我還在看這本書,百看不厭。如果誰看到這篇文章,有空就去看看!

第2篇: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吳家山第三小學五年級二班

袁?N

要問我少年時期最喜歡讀什么書,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水滸傳》?!?/p>

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我才讀四年級,書中有很多字我還不認識,但是仍然讀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仿佛身臨其境,書中的動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的面前。記得當時我讀它的時候,老把“滸”讀成“許”,惹來了不少的笑話。

后來,我長大了一點。認識的字多了,懂得的道理也多了。再讀《水滸傳》的時候,我更是入了迷。這本書與我朝夕相伴、形影不離。就連睡覺時我也舍不得放下它,簡直是愛不釋手。

早晨,我在教室里看《水滸傳》;中午,我吃飯也捧著《水滸傳》;晚上,開著燈也要看《水滸傳》。沒過多久,它已經成了我的好伙伴。

書中的人物豪情壯義、肝膽相照。就拿宋江來說吧,他為人豪邁開放、仗義疏才、助人為樂。每當別人遇到危險的時候,總是挺身而出,甘為別人兩肋插刀。人送外號“及時雨”。還有一個智多星,他叫做無用,是梁山軍事,每次打仗都少不了他,劫法場這一計謀就是他想出來的。故事情節(jié)更是玄妙生動。有一次,楊志帶著人去護送金銀珠寶,這些東西都是從百姓身上搜刮二來的不義之財。于是,宋江他們有用了一計,用蒙汗藥把楊志一伙人麻翻了,劫去了財寶,最后把財寶接濟了窮苦百姓。看到這里,讓人也情不自禁地豪歌壯語起來,“十字坡遇險”、“智取大名府”更是錦上添花。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武藝超群,為了除去奸臣,他們不惜赴湯蹈火、舍生取義,讓人贊嘆不絕。

可是,最后梁山英雄還是寡不敵眾,英勇喪身。這正是:

水滸寨中屯節(jié)俠,

梁山泊內聚英雄。

天罡地煞排姓字,

激昂忠義一心生。

第3篇: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文章一:西游記】

1、《西游記》中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七十二變等神通,又從龍宮索取如意金箍棒作為兵器,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組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觀世音菩薩規(guī)勸皈依佛門,給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孫行者。

2、在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機智靈活、疾惡如仇的是孫悟空;憨態(tài)可掬、好耍小聰明的是豬八戒,法名是豬悟能;忠誠老實、勤勤懇懇的是沙僧。

3、《西游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jié)是大鬧天宮。

【文章二:三國演義】

1、《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2、《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揮淚斬馬謖等。

3、《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使用雙股锏的劉備, 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和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

【文章三:紅樓夢】

1、金陵十二釵指的是:(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賈巧姐、李紈、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紅樓夢》中,有“小寶釵”、“小黛玉”之稱的兩個人分別是(襲人)、(晴雯)。

3、《紅樓夢》的兩條主線是(賈府由盛到衰的演變過程)、(寶、黛、釵的愛情婚姻悲劇)

4、《紅樓夢》中,“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時從分?!闭f的是(薛寶釵)

【文章四:水滸傳】

1、我們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滸傳》中的武松,他在該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手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為兄報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蔣門神。

2、《水滸傳》號稱黑旋風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兩把板斧,該人力大如牛,但險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綽號豹子頭的林沖,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后被高俅設計誤入白虎節(jié)堂,刺配滄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滸傳》中有108位好漢個個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個特征鮮明的外號。

第4篇: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2,按要求寫出人物形象或文學作品。

(1)《水滸傳》中“倒拔垂楊柳”的人物是( )。

(2)《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首詩提示了《紅樓夢》中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其中“閬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無暇”指的是( )。

4,“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春盡紅老去,花落人亡兩不知!”這首詩出自《紅樓夢》中人物( )之手。

5,請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是( );再說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 )一事。

6,在《水滸傳》中,綽號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稱為“賽諸葛”。他與一伙兒好漢在“黃泥岡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請用下列兩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補全下面的回目。

(1) 風雪山神廟 陸虞侯火燒草料場(《水滸傳》)

(2) 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三國演義》)

8,《三國演義》中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還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家的形象,這個人是( ),這部作品是《 》。

9,“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說的是《水滸傳》中的一位傳奇英雄( )。

10,《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位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形象,這個英雄是( ).這部書中有關這個英雄的傳奇故事還有很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一個故事的名稱:

11,“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將聞雷作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边@首詩說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是_______________。

12,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重要人物,請說出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名稱。例:舌戰(zhàn)群儒。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 東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陣: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與情節(jié),其中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a,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b,孫悟空——大鬧天空

c,諸葛亮——三顧茅廬 d,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15,古典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jié)是( )。

16,《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將個個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個特征鮮明的外號。

請用一句話寫出《水滸傳》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請寫出《水滸傳》中你喜歡的一位好漢的外號,并說出此外號表現出的人物特征:

17,《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藝術形象。請根據你的閱讀體會,說出他令人贊頌的一種精神,并舉例證明。語言要簡潔。

18,“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名著《 》的開篇詞。

19,女媧煉石補天時剩下一塊石頭,被丟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帶入紅塵,歷盡了離合悲歡。以上情節(jié)出自我國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為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國。

21,《曹操煮酒論英雄》節(jié)選自我國第一部長篇 體小說《三國演義》。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這段關于“英雄”的見解出自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記》中的“大鬧五莊觀、推倒人參樹”的是( )。

24,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 (戰(zhàn)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

25,語文課開展“走近名著”活動,請接著甲同學的發(fā)言,也講述一個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說出書名、人名和有關故事情節(jié),在敘述中至少運用一個成語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學甲:《水滸傳》中,嫉惡如仇的魯提轄聽了金氏父女的哭訴,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鎮(zhèn)關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見義勇為的英雄。

你的講述:

26,對對聯。

上聯:足智多謀,孔明巧借箭。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

27,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文學名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要求。但讀書除了積累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不少課外好書。下面請你做一個簡要的讀書札記。

書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該人物形象給你的人生啟示: 。

28,你在閱讀中外名著時,采用的是什么讀書方法?有什么收獲?請略舉一例加以說明。

答: 。

參考答案:

第5篇: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關鍵詞:《水滸傳》 教學方法 評價體系

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是一部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屬淺顯的文言文。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古文功底薄弱的他們要在期中考后的不到半個學期的時間內把這部《水滸傳》啃下來,需費一番很大的工夫。因此筆者決定將其安排在開學初進行學習,以保證《水滸傳》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為了使《水滸傳》的閱讀成為一種持久的自覺活動,調整課程設置,每周設立一節(jié)名著閱讀與交流課。

在開學第一周的名著閱讀與交流課上,我對班級學生《水滸傳》的提前閱讀情況進行了一個摸底。得到的信息是:大多數學生看過《水滸傳》的電視,及個別學生看過縮寫本,但原著只有一兩個學生看過;且男生比女生喜歡看《水滸傳》,叫得出一些英雄好漢的名字和綽號。

第二周的名著閱讀與交流課上,根據初中生好奇心濃的特點,我利用網絡媒體對他們的吸引,化被動為主動,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首先,讓他們自己動手上網查閱有關水滸資料,再給他們信息交流的平臺,讓他們互相提供學習水滸的資料。此為前奏,接下來 ,我又將設計好的水滸專題網站http:// 介紹給學生,請他們自由閱讀有關作者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內容概要等版塊,并請他們隨意欣賞水滸電視片段和 flash 歌曲等,讓學生更快、更新地了解名著信息,讓他們更直接地體驗與感受名著。這樣,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自然會在動情后不滿足與媒體的短暫接觸,自然會主動出擊尋找網絡、書籍補充大腦。

第三周的名著閱讀與交流課上,我以《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為例,教給他們閱讀的技巧,評價人物的方法。

具體閱讀技巧為:

A.速讀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鐘不少于 500 字”,我教給學生速讀的方法,訓練他們靜心閱讀的能力,要求他們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并能記準作者、記住人物、記清情節(jié)等,讀后能回答一般的問題。

B.圈點批注法: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圈點批注的好習慣。對生字詞能查字典,能自由選擇對文中的情、景、人、好詞、好句、好段加以欣賞,并做一定的評注,如人物性格、人物的行為價值取向等,能對文學作品進行初步的理解、鑒賞,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如一學生在在水滸專題網站 http:// 的“在線交流”上寫到:

“我覺得拳打鎮(zhèn)關西這一細節(jié)描寫很生動。第一拳‘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通過味覺描寫來表現拳頭的厲害。再看第二拳‘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則是從視覺角度呈現。第三拳呢,‘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又從聽覺角度描寫了。讓人看了,覺得一拳比一拳厲害, 一拳比一拳解恨?!?/p>

學生對人物的評價:

“我覺得魯達雖是個武夫,但他卻很有耐心。為救金氏父女,怕店小二攔截,他‘向店里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可見他粗魯之中帶有細心、機警、精明。”另一學生在下面附和:“深有同感。明明把鎮(zhèn)關西打死了,卻說他詐死,‘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這樣他就能成功脫身了。足見魯達的足智多謀,粗中有細?!痹诘谒闹艿拿喿x與交流課上,我推出了網上“在線閱讀”版塊,請他們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章節(jié)閱讀,并在教師博客上專辟讀書交流平臺——“我來說說水滸英雄”,請他們對喜歡的英雄人物、故事情節(jié)等進行評論。

一學生說到“我最喜歡的水滸人物是武松,因為他武藝高強,別人喝三碗酒就過不了崗,他喝了很多碗,仍舊能把老虎打死,可見他本領高超?!?/p>

有學生說“我喜歡智多星吳用。他足智多謀,在‘智取生辰綱’中,他設計騙了楊志,奪得生辰綱?!?/p>

在學期末前,學生基本上都能完成《水滸傳》的閱讀。為了檢測他們的閱讀水平,了解他們對水滸知識的掌握程度。我利用名著閱讀與交流課舉辦了一場“看水滸 講英雄 學英雄”的主題班會,請學生自行設計題目,自建小組,進行知識競賽,故事講解。

最后,我請學生在自我評價表上對《水滸傳》的閱讀進行自我評價與總結。

以我班一男生潘 xx 為例,在《水滸傳》閱讀開展之初,他是屬于根本不動型,但經過我的引導與“誘騙”,他慢慢發(fā)現名著閱讀的樂趣后,一發(fā)不可收拾,不單課后看,休息看,回家還在看。短短一個學期,就看了不下三回《水滸傳》。他在自我評價表中寫到:

我在“教師評價表”上對潘 XX《水滸傳》的閱讀評價為:

《水滸傳》的閱讀教學與評價同步進行,有教師評(如教師評價表的設立),可使學生清晰的知曉自身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有學生自評、互評的評價方式(如通過學生制作的“名著閱讀卡”、“名著閱讀自我評價表”)達到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目的;或在閱讀交流課上的生生互動,可達到互相評價、互相促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化萬.《我的語文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第6篇: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關鍵詞:揚州評話;王派水滸;戲曲

中圖分類號:I 2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030(2012)01-0093-06

揚州評話是宋元說書的繼承與發(fā)展,它以揚州方言來說表,流行于蘇北、鎮(zhèn)江、南京等地區(qū),它和戲曲都屬于表演技藝,兩者都注重表演效果,講究演唱念白(評話注重說白)和動作表演,兩者在表演方面有共同之處。除了表演方面,兩者在故事取材方面也有一致之處,而且這兩種藝術形式都為大眾所喜好,在民眾之中有很大的影響。水滸故事是說書和戲曲中十分重要的取材內容,王派水滸是揚州評話十分重要的代表,本文以王派水滸中《武松》為主要分析對象,探討揚州評話與戲曲之間的關系。

一、戲曲藝術對評話表演的影響

不同于小說作為一種案頭閱讀文本,戲曲和評話作為受到大眾歡迎的表演藝術,都需要通過藝人們的口頭演唱或演說向觀眾傳播展示,二者間有著許多相同之處,因而它們之間的借鑒和影響必然是十分顯著的。揚州評話有“口、手、身、步、神”之說,戲曲則講究“唱、念、做、打”,兩者在一些表演技術上有相通之處。很多揚州評話藝人學過戲曲,“《三國》名工王景山,煉就戲派學曹奸”,“《水滸》魁首薛家洪,退火全憑跳打功”。乾隆年間的王景山和薛家洪都向戲曲學習而成為評話表演名家。另外,《揚州畫舫錄》記載張破頭、謝壽子、王文炳、范松年皆戲曲演員,兼從事說書,把戲曲表演技巧融合于說書藝術之中。其中范松年“盡得其叫跳之技,工《水滸記》評話,聲音容貌,摹寫殆盡”。而范松年正是“七大內班”中“老徐班”的大面周德敷的徒弟。向戲曲學習的傳統(tǒng)一直為揚州評話藝人繼承,與王少堂同時擅說《八竅珠》的春原先也學過戲。

對于表演藝術的藝人們而言,如何說唱是他們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戲曲中有“唱腔”之說,揚州評話只說不唱,雖無“唱腔”一詞,但是也講究咬字吐音,要做到字正腔圓,念準韻,尤其是評話中的詩詞賦贊等韻文。著名評話藝人康國華就擅長念韻文,而這和他學書時學昆曲的經歷有關。王少堂介紹自己學藝經驗時也指出:“說評話的人要多聽京戲、昆曲,用音吐字,……揚州評話、揚州彈詞,專門講究音韻吐字,原因也是從昆曲上來的。由乾隆以來,是說評話的老藝人,無一不會唱昆曲的。我就學過昆曲,會唱昆曲的老前輩把音韻、吐字的工夫用到評話中來,我們后輩才得到這一特長,一代一代流傳下來,這是揚州評話與其它評話不同的地方。”

在北方評書中,不同人物會采用不同的腔調來說白,如武松、武大郎、西門慶的說話腔調不同,這種差別與日常生活中不同人物有不同腔調說話類似。在評話中也有這種現象,但是這種根據人物不同來區(qū)分腔調的現象并非是主要的。揚州評話表演中說書藝人有“方口”和“圓口”的區(qū)別,方口的風格與正式的官話有比較密切的關系,而圓口則接近于和諧圓潤的日常揚州白話。有研究者認為它們的區(qū)分往往與人物的身份地位有關,方口常用于正面的英雄人物,而圓口則用來模仿小人物講話的腔調。如武松作為英雄人物在其言語的時候,說書藝人會采用方口來講述,而景陽岡酒店的小二使用的則是圓口,接近日常的揚州方言。這與昆曲中不同人物角色會采用不同的語言風格來念白十分相似。生旦這些角色一般往往是用中州韻的官話來念白,而丑角則往往使用蘇州等其他地區(qū)方言來念白。評話中武松的說白與昆曲中生角的念白用的腔調相似,而酒店小二的圓口相當于昆曲中丑角的蘇白。

另外值的注意的是,除了不同人物采用不同語種來說表或念白的差異之外,王派水滸中人物說話或念白時的音高和聲調也與戲曲有相似之處,這在武松、潘金蓮等幾個主要人物中表現十分明顯,而這方面的特點也是北方評書所不具有的。如說書藝人在表演潘金蓮說話時顯得柔媚,說話的節(jié)奏也被放慢。在“金蓮戲叔”這段書中,武松敲門金蓮開門這個細節(jié),說書藝人一邊用雙手做開門的動作,一邊喊著“來――了”,其中“來”這個字音被明顯拉長,“了”字的腔調上呈現出上揚的趨勢。通過語音的拉長和聲調的上揚,表現出潘金蓮的風情。再如評話中武松的話語“嫂――嫂,小弟見嫂――嫂請安”,藝人說“嫂嫂”二字,聲音拉長,音高和聲調高昂,而“小弟”二字則發(fā)音低落。這與昆曲道白中“念上、去聲字的音高和唱腔適相反,即上聲特高,而去聲特低”的特點相似。并且武松的發(fā)音從整體上來說,音高較之于其他書中人物要高昂,干凈利落有氣勢,以顯示其英雄氣概。王少堂傳授其學藝經驗時也提到說書與戲曲的關系:“說水滸書中的一段‘武松殺嫂’,在這一場上是四個人物的表情與形色。武松左手抓住潘金蓮,右手提刀,聞到潘金蓮的話,就是一對一答。上一句演著武松說話,是個武生的形色,是武生的聲調;潘金蓮答話就要變成一個花旦的形色,花旦的聲調;忽然王婆上來插話,又變成一個丑旦的形色,就是丑旦的聲調;有個年老的鄰居,拉住武松的手,勸說不容武松殺嫂,這個鄰居說話,就是老末的形象;武松忽然喊道士兵伙計,取枝筆來寫潘金蓮的供詞,這個小伙計就是小丑的形象,就是小丑的聲調?!?/p>

此外,評話藝人在說書的同時會配合適當的姿勢、身段、手腳、眼神等,稱之為做工。戲曲在做工方面也給評話一定的影響,春從小學過京戲,練的是武生,翻跌、起霸、拔刀、抖槍花等學戲經歷讓他在表演自己書目時獲得很大的益處。然而揚州評話的做工與戲曲動作表演還是有較大的差別。揚州評話藝人動作幅度比較小,藝人只能坐在說書臺后面,不能離開,因而其動作表演不像戲曲表演那么幅度大,可以圍繞整個舞臺做動作。并且評話表演只有說書藝人一人,不像在戲曲表演時的多人同臺演出,因而評話表演的做工更加具有寫意l生。如為了表示眾人同時前擁,說書藝人一般會張開雙臂同時向前揮動。再如,說書藝人在模擬兩人對話時十分注意面部的左右方向的變化、眼神的上下移動,通過這些細節(jié)以表示自己模擬對象的變化,而這些都是戲曲表演不存在的。

二、王派水滸對水滸戲情節(jié)與細節(jié)的借鑒

揚州評話《武松》舊稱“武十回”,評話《武松》故事講述開始于“橫??げ襁M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這正是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的回目題名,故事結尾于武松上二龍山,即所謂的“虎起龍收”。揚州評話與小說《水滸傳》主干故事情節(jié)十分一致,且故事發(fā)生的順序也基本保持一致,它繼承了小說《水滸傳》的故事框架。明代沈傳奇劇本《義俠記》故事也取材于《水滸傳》,講述武松的故事,從景陽岡打虎開始,至上梁山受招安結束。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大體與小說保持一致,但也有不少變化。在戲曲中最為明顯的不同是添加武松未婚妻賈氏,寫她同母親訪尋武松等情節(jié)。該劇影

響較大,昆劇及其他劇種的《武松打虎》《挑簾裁衣》《武松殺嫂》等即出于此?!毒Y白裘》中《義俠記》則是以沈《義俠記》為底本的演出本,該演出本在傳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以適應戲臺演出。

比較小說《水滸傳》、揚州評話和明傳奇《義俠記》,可以發(fā)現評話雖然繼承了小說的故事框架,但在一些細節(jié)與《義俠記》有相似之處。如小說中武松吃完酒要過景陽岡,酒家只是勸武松留下來,和他人結伴一塊過岡。評話中則有武松打傷酒店小二的情節(jié),這與《義俠記》中“丑扯介生推丑一筋斗介”的動作表演相同。再如小說中武松打死老虎眾人拖老虎下山,評話則有癩頭獵戶騎在死虎身上打死虎的細節(jié),與此相似《義俠記》有關于打死虎的對白:“[凈]壯士,先走,待俺打虎幾拳。[末]死的打他怎么。[凈]我等只會打死虎的”。另外還有一些情節(jié)的設置,如評話中武松跨馬游街兄弟相遇則與明傳奇《義俠記》中《旌勇》有較大的關聯。再如武松在孟州受誣陷這個故事中,小說中設置了一個功能性的人物――玉蘭,她作為一個合謀者,參與陷害武松,最終為武松所殺。而王派水滸則將這個角色進行了改動,韓玉蘭本身與張都監(jiān)有血海深仇,伺機報仇。她并不知曉張都監(jiān)將她許給武松是要陷害武松,后得知武松被陷害入獄發(fā)配他鄉(xiāng),她則在月夜燒香為武松禱告。而在武松血濺鴛鴦樓之后二人巧遇,韓玉蘭為了不給武松帶來不便選擇自盡。從這個人物相關的情節(jié)來看,大概可以推測韓玉蘭這個角色是明傳奇《義俠記》中武松未婚妻賈氏與楚蘭這兩個人物的綜合。《義俠記》中賈氏二人于廟庵中拈香祈告與韓玉蘭的月夜燒香有類似之處。但評話中沒有賈氏這個人物,因為戲曲中賈氏與武松是以大團圓的形式結束的,這與揚州評話水滸的故事框架以及小說是不符合的。評話藝人則很有可能將這兩個人物結合在一起,使得賈氏的一些故事得以保留,同時通過韓玉蘭自盡解決了與故事整個發(fā)展相沖突的地方。從以上的分析來看,揚州評話很有可能承襲了明傳奇《義俠記》中的一些細節(jié)和情節(jié)。

實際表演的《義俠記》與明傳奇《義俠記》還是有些出入?!毒Y白裘》輯錄了演出本《義俠記》中部分折子戲。從文本來看,演出本添加了許多新的東西,內容上更為詳盡。

通過文本對比,可以很明顯地發(fā)現揚州評話與《綴白裘》所輯的民問演出本《義俠記》在某些情節(jié)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關于金蓮戲叔這個情節(jié),小說中沒有寫武松將金蓮的所作所為告訴武大郎,只是說:“哥哥不要問,說起來裝你的幌子。你只由我自去便了?!鄙虻摹读x俠記》中也是類似的言語。演出本《義俠記》和王派水滸都采用了武松告知兄長嫂嫂調戲自己的事情,而武大郎面對這種情況都以自己在算賬或看賬的形式再三回避武松。面對金蓮對武松的反咬一口,武大郎則努力維護自己的弟弟,并塞住自己的耳朵,采取了耳不聽為凈的措施。武松辭別兄長這個情節(jié)上,小說中武大郎與武松揮淚告別,讓武松早些歸來。而沈璩的《義俠記》,《綴白裘》中的演出本《義俠記》以及揚州評話《武松》都讓武大郎說出生命不長的不祥之語。并且后兩者更是進一步詳細地表現了兄弟二人不忍離別,哥哥讓弟弟再次回轉的情節(jié)。

從情節(jié)以及細節(jié)上的相似來看,大致可以推測揚州評話可能受到傳奇本以及演出本《義俠記》的影響,尤其是演出本《義俠記》,甚至可以推測演出本《義俠記》對揚州評話的影響是直接的,而明傳奇則是間接的。因為對于絕大多數的說書藝人而言,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并不高,甚至有些藝人不識文字,閱讀沈的《義俠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戲曲演出更為喜聞樂見,為普通大眾接受,無疑傳播和影響更為廣泛。另外,由于戲曲的實際演出和揚州評話表演都注重表演效果,這也是評話能夠借鑒戲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從時間上來考察的話,通行本《綴白裘》是清代乾隆年間昆腔和亂彈戲的演出本選集,所選的都是當時最流行的劇目,選錄的曲文和說白一律按戲班的串演本為標準,不以傳奇的文學劇本為根據??登瑫r期揚州是全國的戲曲中心之一,戲曲在揚州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對揚州戲曲影響很大的鹽商,“有的鹽商一日之內分不同亭館,演出曲劇三、四部,他們都備有家班,隨時可以演出”?!毒Y白裘》輯錄了揚州“本地亂彈”一些曲目,《揚州畫舫錄》中也有記載:

黃班三面顧天一,以武大郎擅場,通班因之演《義俠記》全本,人人爭勝,遂得名。嘗于城隍廟演戲,神前閹《連環(huán)記》,臺下觀者大聲鼓噪,以必欲演《義俠記》。不得已,演至服毒,天一忽墜臺下,觀者以為城隍之靈??梢娫谇宕腥~,《義俠記》在揚州演出過,并且大受觀眾歡迎。而清代正是揚州評話發(fā)展十分繁盛的時期。根據張岱的《陶庵夢憶》的記可知,明末清初說書藝人柳敬亭所說的武松打虎與世傳本大異,也與揚州評話水滸說書風格相異。到乾隆初年,揚州評話臻于興盛,《水滸》也成為當時十分重要的表演書目。揚州評話則極有可能受到演出本《義俠記》的影響。

揚州評話應該不僅僅借鑒明傳奇《義俠記》和《綴白裘》輯錄的演出本《義俠記》,它應該還受到其他的戲曲劇目的影響。在小說《水滸傳》中武松因為思鄉(xiāng),要回清河縣看望哥哥,他并不知曉哥哥已經搬到陽谷縣。但在王少堂和任繼堂表演的武松打虎故事中,開篇就提及:“灌口二郎神武松在河北滄州柴莊小梁王柴進府中避禍,得著哥哥消息,辭別王駕,趕奔山東陽谷縣尋兄。”但是并不知道是誰告知。王麗堂整理本《武松》中則較詳細地交代了事情原委:“(宋江)因在家殺死閻惜姣,也逃到滄州柴進府中避禍。宋江路過陽谷縣時,路遇武植,武植托宋江帶口信給武松,說清河縣的命案,因無人作證,官府不再追究;武植已遷居陽谷縣,等武松到陽谷縣相會,以求兄弟團聚?!蓖瑫r在任繼堂表演錄像和王麗堂出版的《武松》文本中,武松兄弟相見交談中也都提到了是宋江帶口信給武松,才得知武大郎搬家的事情。

沈的《義俠記?游寓》交代:“止有親兄一人。從幼失散。近聞他在陽谷縣居住,時常念想?!贝颂幰呀泴⑿≌f中不知哥哥消息改動為聽聞相關消息。但是是誰告訴的并沒有交代。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消息并非宋江告訴的。因而小說以及《義俠記》都不是這個細節(jié)的來源。

也被收錄在《綴白裘》中的西秦腔劇本《搬場拐妻》,又名《武大郎搬家》,則敘演武大郎夫婦搬往陽谷縣,在途中武大郎妻子被趕腳漢子拐跑,幸虧遇見宋江,得其相助,才追回自己妻子。戲曲中雖然沒有提到武大郎讓宋江帶口信給武松,但武大郎與宋江在前往陽谷縣的途中相遇,這就使得宋江帶口信給武松成為一種可能。現在在揚州仍有揚劇《武大郎追妻》的演出,該劇是揚州亂彈劇目《搬場拐妻》的繼承。揚州評話水滸故事很有可能受到《搬場拐妻》這出戲曲的影響。

但是同時也產生一個問題:為何評話中只吸收戲曲中的某些細節(jié),而沒有全盤加以采納呢?這里以沈的《義俠記》和西秦腔劇《搬場拐妻》比較為例,在沈的劇作中,武松聽聞哥哥消息,在

柴莊和去陽谷縣的路上沒有遇見宋江。而在《搬場拐妻》中,宋江與武大郎相遇在武大郎搬去陽谷縣的途中,而這時他已經聽聞武松打虎的英雄事跡。戲曲與小說有許多不一致的地方,不同的戲曲劇作間也是有不一致之處。這是因為戲曲大多數是為了某一個故事或某個人物而創(chuàng)作,有時為了突出某些地方,而將其他的人物事跡提前或將人物關系改動,因而也就造成了不同戲曲作品間的不一致。而揚州評話《水滸》由于包含《武松》《宋江》《石秀》和《盧俊義》四個“十回”,這四個“十回”有前后的邏輯關系,是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作品。無疑,小說《水滸傳》為揚州評話提供了一個十分合理的框架體系。同時由于戲曲特別是民間演出的戲曲在民眾中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說書人自身可能受到戲曲的影響,或者照顧到聽眾的心理定勢,因而也采納了戲曲中的一些細節(jié)。

三、王派水滸對其他劇目的借鑒

除了以水滸故事為題材的戲曲之外,揚州評話還吸收了其他戲曲中的一些故事要素?!岸甲幼查T”在古代戲曲中經常出現,元佚名《降桑椹蔡順奉母》、元秦簡夫《晉陶母剪發(fā)待賓》雜劇三折、元賈仲明《呂洞賓桃柳升仙夢》雜劇二折等,都留有“都子撞門”的蹤影。這里引用《降桑椹蔡順奉母》雜劇一折:

(二凈扮王伴哥白廝賴上)(王伴哥云)……我兩個一生皮臉無羞恥,油嘴之中俺為祖。人家擺酒未邀賓,我仗著村濁性兒魯。走到人家則管,酒肉裝滿咱肚腹。我這個兄弟,他把駱駝一口咬斷了筋,我在下把那癩象一口咽見了骨。這個兄弟嘴饞起來似餓狼,我在下嘴饞起來如病虎。我繞門踅戶二十年,俺兩個吃倒泰山不謝土?!?王伴哥云)兄弟,閑話休提。今日下著這般大雪,俺身上都是單寒,肚里骨碌碌的響動了。我心上要吃些茶飯,手里又無錢,可怎么好?(白廝賴云)哥,有了主兒了,我著你飽吃一頓。(王伴哥云)兄弟,你敢請我?(白廝賴云)哥,你也不知道,蔡員外家安排酒席,在映雪堂上,請他一般二富貴長者,賞雪飲酒哩。(王伴哥云)兄弟,這個是天假其便,也是俺兩個甚口食分,撞席兒去。可早來到,俺自過去。(王伴哥云)眾位長者支揖,恕俺兩個來遲,休要見怪。若是見怪,先拿酒來,罰我?guī)淄肓T。(外呈答云)得也么,你看這廝。(白廝賴云)哥,我不要罰酒,著他搗蒜蘸胖蹄,我們先吃一頓。

在評話《武松》中也可以找到“都子撞門”的痕跡。武大郎去世后,武松置辦酒席備帖請鄰,紫石街的鄰居都知宴席與武大郎之死有關,不敢赴席。與這些鄰居再三推辭形成對比,簫城隍和李土地兩個角色則是不邀自來。這兩個角色無行無業(yè),??砍园状筮^日子,他們四處打聽紅白喜事,不問認得不認得,都來應酬,為了不錯過一些宴席,他們還專門記賬。這段故事應該是出自于戲曲中的“都子撞門”。“雙斗醫(yī)”也是戲曲中常常出現的情節(jié),如在《降桑椹蔡順奉母》以及《宦門子弟錯立身》《西廂記》等戲文中就有涉及。而元施惠的《幽閨記》第二十五出則有另樣的“請醫(yī)看病”。揚州評話《三國》中四位軍醫(yī)給周瑜看病相互之間以各種冠冕堂皇的借口互相推讓,與《降桑椹蔡順奉母》第二折中兩位大夫間以尊卑長幼為借口推讓十分相似,而揚州評話《火燒赤壁》中四位軍醫(yī)對周瑜病情的胡亂診斷則與《幽閨記》中醫(yī)生的診斷相似。

無論是“都子撞門”還是“請醫(yī)看病”,這些情節(jié)都具有鮮明的滑稽調笑特征。揚州評話能夠借鑒戲曲中這些內容正是由于它們都是表演藝術,十分注重表演效果。宋雜劇“事務為滑稽”,《雞肋編》記載:“酒坊兩戶各求優(yōu)人之善者較藝于府會?!空熞恍?,須筵中哄堂。眾庶皆噱者,始以青紅小旗各插于墊上為記。至晚較旗多者。若上下不同笑者,不以為數也?!痹谶@里,插科打諢,引人發(fā)笑成為表演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到元明清時期,插科打諢仍是必不可少的,丑角成為每本戲不可或缺的角色。清代郭麟《樗園消夏錄》記載:“江浙多有說平話者,以善嘲謔、詼諧為工。……其平話則一朝一事或一人之始終榮枯,謂之大書。其擅長處不在唱之腔調,詞之工拙,惟能即景生情,滑稽無窮者最。”在揚州評話中也有“噱是書中寶”的說法,噱頭的制造有些與主要人物的言行以及主要情節(jié)發(fā)展有關,還有大量的噱頭則是由簫城隍和李土地這類非主要人物來制造,通過這些人物的言行舉止產生諧趣,吸引聽眾。

第7篇: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同學們都喜歡閱讀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語文中拿下名著試題得分,但由于平時沒有掌握閱讀名著的正確方法,因此不少同學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確閱讀名著的方法呢?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閱讀名著之前,對作者的有關情況應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狀況等),這將有助于你對其作品內容的閱讀理解。如閱讀《紅樓夢》,應對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閱讀《聊齋志異》,你要了解蒲松齡的身世遭際: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要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經歷。有的同學在答名著題時,連作者都想不起來,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這些都是對作者生平經歷不甚了解的緣故。

二、理清故事情節(jié)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同學們之所以愛讀名著,就是因為那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長篇巨制,故事情節(jié)復雜多變,再加作者創(chuàng)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節(jié),才能把握全篇。如長篇小說《水滸傳》,總的故事情節(jié)是寫以一百零八將為首的英雄好漢們是如何被殘酷的社會現實逼上梁山走造反這條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有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九年級《語文》上冊人選的《智取生辰綱》,就是節(jié)選該書的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根據中考名著題的特點,還需要同學們學會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故事情節(jié)。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眾多,我們?yōu)槭裁茨軌騾^(qū)分出他們呢?因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國演義》,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說到足智多謀為蜀漢鞠躬盡瘁的軍師,我們就知道此人是諸葛亮:一提及“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權臣,我們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也就不盡相同?!端疂G傳》中魯提轄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紅樓夢》中劉姥姥“見笑”大觀園,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學名著還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應的外號,最好也能記住,這對分析人物性格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風”是《水滸傳》中李逵的外號,由此可以看出他“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性格特點:“鳳辣子”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綽號,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潑辣的特點。

四、積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記住這些名言警句,不僅利于解答試題,還能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國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對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綱挈領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內容,記住它們,就記住了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還有一些名著對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評語,也應注意積累,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紅樓夢》中評論王熙鳳在賈府悲慘下場的詩句。

五、寫讀后感鞏固

這里的讀后感有兩個含義:一是讀完名著后,自己寫出讀后感:二是看別人寫的讀后感,如能把二者結合起來更好。自己寫讀后感,勢必要回顧原作,咀嚼回味,從而加深對原作的進一步理解??磩e人寫的讀后感,既能觀照自身的閱讀經驗,又能發(fā)現自己讀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品讀名著的方法當然不止這些,同學們也可以從閱讀實踐中自己摸索總結出經驗。希望大家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名著里汲取更多的養(yǎng)料。

六、多進行讀書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個月)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把名著帶入課堂,引經據典,各抒己見,交流獨到的感受。同時,要倡導一種新理念:師生同讀,父母子女同讀。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同讀一本書,所獲得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讓師生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交流讀書感受,益處多多:能有效地拉近師生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的距離:能促進學生心靈和人格的正常培養(yǎng);更能提高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能力。

第8篇: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關鍵詞: 小說《水滸傳》 元宵節(jié) 風俗

小說《水滸傳》中描寫了眾多節(jié)日民俗,如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等,其中著墨最多的要數元宵節(jié)。書中元宵節(jié)的描寫出現了三次,分別為三十三回宋江在青州花榮的清風寨避難,清風寨鎮(zhèn)慶祝元宵節(jié)的情形,六十六回吳用利用大名府元宵節(jié)的慶賞活動智取大名府,七十一回到七十二回宋江、柴進等人在元宵節(jié)到東京觀燈?!端疂G傳》中的元宵節(jié)描寫為我們展現了宋朝元宵節(jié)的風俗。

一、放燈

元宵節(jié)又名上元節(jié),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之日,中國人根據“第一良宵”之意,名之“元宵”,又因為舊時的這天晚上通宵張燈結彩,人們放燈觀燈,故又名“元宵燈節(jié)”。漢朝時已有對元宵節(jié)的慶賞活動,漢明帝時正式敕令正月十五夜要放燈禮佛。唐代,元宵節(jié)開始在民間盛行,民間在元宵節(jié)這一天懸掛花燈,觀賞花燈的風俗自此流行開來。唐玄宗時把賞燈的時間定為三天,即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到了宋代這一風俗更為流行,規(guī)模和場面都愈來愈大,放燈的時間也增加到五天,即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端疂G傳》第六十六回:“依照東京體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燈五夜?!痹艧魰r熱鬧非凡,“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郡,沖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云屯霧集,只聽放燈。都來趕趁”。在三十三回宋江因為清風寨鎮(zhèn)要放燈才欲去觀看。七十一回,也正是因為皇上大張燈火,與民同樂,慶賞元宵,才吸引宋江、柴進等人到東京觀看元宵燈火。

二、鰲山

鰲山原是指古代傳說海上有巨龜背負神山,后元宵節(jié)擬其形,把無數盞絢麗多姿的彩燈扎架起來,供游人觀賞,故謂之“鰲山”。《水滸傳》的第三十三回、六十六回、七十二回都描寫了宋時元宵節(jié)的鰲山。

第三十三回

去土地大王廟前扎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彩懸花,張掛五七百碗花燈?!顾谓吹叫■椛健吧绞╇p龍戲水,云霞映獨鶴朝天。金蓮燈、玉梅燈,晃一片琉璃;荷花燈,芙蓉燈,散千團錦繡。銀蛾斗采,雙雙隨繡帶香球;雪柳爭輝,縷縷拂華幡翠幕。村歌社鼓,花燈影里竟喧闐;織女蠶奴,畫燭光中同賞玩。雖無佳麗風流曲,盡賀豐登大有年”。

第六十六回

大名府留守司州橋邊搭起一座鰲山,上面盤紅黃紙龍兩條,每片麟甲上點燈一盞,口噴凈水。去州橋河內周圍上下點燈不計其數。銅佛寺前扎起一座鰲山,上面盤青龍一條,周圍也有千百盞花燈。翠云樓前也扎起一座鰲山,上面盤著一條白龍,四面燈火,不計其數。……城中各處宮觀寺院佛殿法堂中,各設燈火,慶賀豐年。三瓦兩舍,更不必說。

第七十二回

元宵節(jié)當天,天色晴明得好,看看傍晚,慶賀元宵的人不知其數,古人有篇《絳都春》詞,單道元宵景致:

融和初報,乍瑞靄霽色,皇都春早。翠揖悍桑玉勒爭馳都門道,鰲山采喝彩結蓬萊島,向晚色雙龍銜照。絳霄樓上,彤芝蓋底,仰瞻天表??~緲。風傳帝樂,慶玉殿共賞,群仙同到。迤邐御香,飄滿人間開嘻笑。一點星球小。漸隱隱鳴梢聲杳,游人月下歸來,洞天未曉。

清風寨鎮(zhèn)土地廟前的小鰲山和大名府三處鰲山有以下共同特征。

1.鰲山上都有龍的圖形,寓意君主與民同樂。

清風寨“山石穿雙龍戲水”,大名府留守司州橋鰲山“上面盤紅黃紙龍兩條,每片麟甲上點燈一盞,口噴凈水”,銅佛寺前鰲山“上面盤青龍一條”,翠云樓前的鰲山“上面盤著一條白龍”。東京的鰲山雖沒有具體描寫,但在詞中寫道:“鰲山采喝彩結蓬萊島,向晚色雙龍銜照。”鰲山上都有龍的圖形且龍能噴水,龍是帝王的象征。元宵節(jié)皇帝和妃嬪在宮城門樓上觀燈嬉戲,百姓在樓下觀看露臺演出雜劇,奏樂人不時引導百姓高呼“萬歲”。鰲山上“風傳帝樂,慶玉殿共賞”,正是道君皇帝慶賞元宵、與民同樂的真實寫照。

2.鰲山一般設在市鎮(zhèn)中心或者人煙輻輳之處且鰲山上燈火花樣繁多,景致極為壯觀。

清風寨鎮(zhèn)設在土地大王廟前,張掛五七百碗花燈;大名府市中心添搭兩座鰲山,留守司州橋、銅佛寺前、翠云樓前也有鰲山,鰲山上燈火不計其數;“北京三五風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銀花火樹不夜城,陸地擁出蓬萊島。燭光銜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時安。五鳳羽扶雙貝闕,六鰲背駕三神山”。六個鰲山上有三座神山,足見鰲山之大?!端疂G傳》雖然沒有對扎在都門道的東京鰲山作具體描寫,但是東京是都城所在,其鰲山應該更多、更大,也更為繁華。

三、社火

社火,本指節(jié)日迎神賽會所扮演的雜耍、雜戲。之所以稱為社火,是因為中國古代是農業(yè)國,農業(yè)收成之豐歉,對于國計民生至關重要,故每年許多節(jié)日,均以雜戲、雜耍等形式娛神,求其保佑當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土地是各種作物生長之本,故土地神最受重視,而古代地方基層行政組織,以二十五家為“社”,每社每年定期對土地之神進行祭祀,以此土地之神亦被稱之為“社”神。元宵節(jié)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夜,春耕即將開始,為祈求豐收,自民間至朝廷,都舉行慶?;顒?,求其保佑,因而在祭祀娛神活動中,伴有大量煙火,古稱“社火”。其他節(jié)日的娛神活動也以“社火”呼之。清風寨鎮(zhèn)、大名府、東京所在的開封府,大街小巷都有社火。宋江因在清風寨鎮(zhèn)看到社火隊里一伙舞“鮑老”,那鮑老“身軀紐得村村勢勢”,于是不由得哈哈大笑,因此被劉高的老婆發(fā)現,結果被抓。六十六回宋江等攻打大名府后,作者在詞中寫道:“煙迷城市,火燎樓臺。前街傀儡,顧不得面是背非;后巷清音,盡丟壞龍笙風管。耍和尚燒得焦頭額爛,麻婆子趕得屁滾尿流。踏竹馬的暗中刀槍,舞鮑老的難免刃槊?!边@里提到了元宵節(jié)社火中的傀儡舞、耍和尚、麻婆子、踏竹馬和舞鮑老。其中的鮑老,是傀儡戲中常出現的引人笑樂的人物,是一種戴面具的滑稽舞。宋楊億《傀儡詩》:“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若教鮑老當筵舞,轉教舞袖郎當長?!滨U老與郭郎同為傀儡戲中的人物,二者一起作滑稽性表演。宋時舞鮑老已成為元宵社火舞隊中的常備戲。舞鮑老的風俗一直延續(xù)至明。

四、燈棚

宋江到清風寨鎮(zhèn)看燈,只見家家門前搭起燈棚,懸掛花燈,燈上畫著許多故事,也有剪彩飛白牡丹花燈并芙蓉、荷花,異樣燈火。

燈棚也稱“山棚”,高大的結扎各式花燈的彩樓或百戲藝人獻藝的戲棚。燈棚大小不同,清風寨鎮(zhèn)的燈棚應該是小型的、簡單的,僅懸掛花燈而已。北京大名府的燈棚卻是大型的?!凹壹议T前扎起燈棚,都要賽掛好燈,巧樣煙火。戶內縛起山棚,擺放五色屏風炮燈,四邊都掛名人書畫并奇異骨董玩器之物”。戶外的燈棚裝飾除了花燈外還有“巧樣煙火”?!扒蓸訜熁稹本褪前咽┓诺娇罩械臒熁鹱兂蓸情w、人物、花卉等奇巧的玩意。室內的燈棚還擺放“五色屏風炮燈”。“炮燈”是一種球形的彩燈,可以懸掛在燈棚,也可以作為元宵節(jié)的紀念品贈給婦女作頭上的飾品。清風寨鎮(zhèn)“銀蛾斗采,雙雙隨繡帶香球”及大名府“翠玉樓高侵碧天,嬉游來往多嬋娟。燈球燦爛若錦繡,王孫公子真神仙”中的“銀蛾”、“香球”和“燈球”都是這種球形的彩燈。

清風寨鎮(zhèn),其地位相當于縣,是用以屯兵駐守防止遼、西夏侵略和彈壓人民反抗的軍事組織。東京是宋都城所在,大名府是和開封府并稱的四京府之一。所以我們看到作者在具體描寫了清風寨鎮(zhèn)的元宵節(jié)活動后,還用濃墨重彩描寫大名府元宵節(jié)活動,因其規(guī)模比清風寨鎮(zhèn)要大,慶祝的時間要長。從小說描寫來看,清風寨鎮(zhèn)的放燈應該是只在正月十五這天的當晚來進行,因為花榮也只是在元宵節(jié)當天派兵去維持治安,宋江也是因正月十五當晚放燈才去觀看的,先前的一系列描述都是為賞燈而做準備。而六十六回則寫:“依照東京體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燈五夜?!狈艧魰r間較清風寨要長。東京開封府雖然是都城,但是大名府的元宵節(jié)體例是依照東京的,所以作者為避免寫作上的重復,只對東京的元宵節(jié)作了整體概述。《水滸傳》中元宵節(jié)描寫詳略得當同時又相互補充,這樣的描法讓讀者在了解宋朝慶賞元宵風俗民情的同時又看到不同地方慶賞元宵的不同之處和地域性特色。

清風寨鎮(zhèn)在山東青州地區(qū),宋江在清風寨所看之燈,是“剪采飛白牡丹燈”和“荷花芙蓉異樣燈”。在魯中、魯西南地區(qū),元宵節(jié)所放之燈,必少不了荷花燈,青州屬于魯中地區(qū),放荷花燈與當地風俗是相吻合的。東京的元宵節(jié)更突出皇都的王者之氣、君主與民同樂的喜慶氛圍。

《水滸傳》的元宵節(jié)描寫在讓我們了解宋朝元宵節(jié)風俗的同時,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三十三回宋江在清風寨看花燈被劉高老婆認出后被抓,為救宋江、花榮,梁山好漢大鬧青州府道,而后宋江率眾上梁山。六十六回梁山好漢利用元宵燈節(jié)混入大名府,里應外合,攻破城池,救盧俊義上梁山。七十二回李逵元夜鬧東京,讓皇帝記住了宋江等人,為招安活動打下了基礎。元宵節(jié)的描寫讓《水滸傳》故事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第9篇: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范文

潼川二小五年級三班張洪博

一年級的一天,爸爸坐在沙發(fā)上看書,我在看電視,我看見電視里有個叫林沖的,就問爸爸:“爸爸,林沖是誰?”

“林沖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的一個代表人物。”

“那么《水滸傳》好看嗎?”

“好看?!?/p>

“那給我買一本《水滸傳》吧?!?/p>

“好。”爸爸爽快地答應了。

沒過幾天,我和爸爸去書店買了一套《四大名著連環(huán)畫》?;氐郊依?,我立刻撕開包裝,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爸爸也陪我一起看,那時我認識的字也不多,邊看圖,邊讀拼音,讀起來有點費勁,但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稍有不懂時,就問爸爸,爸爸總是耐心地給我講解。記得有一次,我不懂林沖前后行動上的矛盾,就問爸爸:“林沖他當時想的是一直讓著高俅,可他為什么后來又上梁山落草為寇呢?”

爸爸答道:“如果有人總是欺負你,你忍無可忍時你會干什么呢?”

我想了想,說:“我會對他發(fā)出警告,如果他還是不改,就會揍他?!?/p>

爸爸說:“就是這個道理?!?/p>

我冥思良久,說:“林沖當時忍無可忍了,才去殺富安,陸謙他們,如果林沖再這么忍下去,就會成高俅這個小人的刀下之鬼。

爸爸又接著問我:“那兒子你從中明白了什么呢?”

我說:“ 當我們受到別人的欺負,忍到一定的限度時,就不需要再忍了?!卑职致犃耍樕下冻隽藵M意的笑容。

在與爸爸讀書時,我不僅知道了書中故事情節(jié),還在爸爸的指導下,明白了書中哲理、做人的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稀奇古怪的問題越來越多,像恐龍為什么會滅亡,月亮上有沒有嫦娥呀……爸爸有時也答不上來,就又給我買了許多書,像《十萬個為什么》《中國上下五千年》《海底兩萬里》……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