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虛實觀念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虛實觀念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虛實觀念探析

摘要:中國近代的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不乏有蘊含豐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佳作,這些攝影藝術作品展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虛實觀念的印記,留出觀者以更多的思考空間,從而營造出意蘊高雅清新脫俗地藝術風貌。本文通過分析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虛實觀念形成的美學根源,從而探究攝影創(chuàng)作中的審美訴求,試圖探究攝影藝術中虛實觀念的形成與藝術創(chuàng)作之間的相互關系。

關鍵詞:攝影藝術;虛實觀;攝影創(chuàng)作

1“虛實觀”的由來及美學本質

“虛實觀”是中國哲學思想中重要的一個觀點,這種哲學的觀點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意識?!疤搶嵱^”是老、莊思想中的一部分,老、莊哲學觀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道”,“道”包含著“虛實統(tǒng)一”的關系?!疤摗逼鋵嵕褪恰盁o”,即是對于空白的理解。最早提出“有無”概念的是老子,老子曾在《道德經(jīng)》中說到:“天下萬物皆生于有,有生于無”。[1]在中國幾千年的藝術史中“虛實相生”一直是歷代藝術家們所不斷研究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中國藝術的發(fā)展史中,很早就有以虛代實的藝術手法了。如東晉顧愷之的作品《洛神賦》,畫中飄逸的人物形象融入山水云彩之中,意境高遠,又如南宋馬遠的作品《寒江獨釣圖》畫意平遠,一人獨釣江中,平靜的江面上,四周皆不著墨跡,僅在孤舟邊勾出幾條輕柔起伏的水波紋,江面的空曠之感油然而生,使人聯(lián)想無限,以少許勝繁復,手段高明。在中國繪畫藝術史上不乏運用亦“虛”亦“實”來表現(xiàn)意境的作品,如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明清時期八大山人朱耷的《荷花水鳥圖》、《孤禽圖》、《眠鴨圖》等諸多作品,皆以大虛大實之景,留與世人無限的遐想。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思想認為藝術既要豐富全面地表現(xiàn)自然和生活又要去粗存精,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現(xiàn)自然和生活之美,使真與美、內容與形式高度地統(tǒng)一起來。就如同中國美學大家宗白華所說,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美學思想是中國藝術思想中獨創(chuàng)的寶貴遺產(chǎn),值得我們結合藝術的實踐來深入地理解和汲取,為我們從生活中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鑒和啟示。[2]

2攝影藝術中“虛實”的概念

在中國的攝影藝術中“實”與“虛”如同著名攝影理論家劉半農(nóng)先生在《半農(nóng)影談》中所說的“復寫”與“非復寫”,還可以說成是“寫真”與“寫意”,“寫真”顧名思義就是反映自然真實的一面,“寫意”其實就是表現(xiàn)作者內心深處的想法,體現(xiàn)作者心里所營造的鮮活意境。如《半農(nóng)影談》中提到“寫意”是一種被寄籍的東西,“被寄籍的東西,原是死的;但到作者把意境寄籍上去之后,就變作了活的”,[3]可見攝影中的“寫意”實際上是將被攝物與作者的思考相互融合所呈現(xiàn)的意境,表現(xiàn)的是攝影者自己的思想意識。在接觸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之初,經(jīng)常會片面的理解“虛”與“實”的概念,認為攝影中的虛實就只是大光圈所帶來的虛化,抑或是僅僅由空氣透視所體現(xiàn)出來的空間感,忽略了情感與意趣所產(chǎn)生的畫意之美。不同的人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同,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在借用攝影作品表達情感時,總能讓欣賞者回味悠長,攝影藝術中“虛”與“實”的概念也是一對辯證的關系,是互為補充互為抑制的。攝影藝術中的“虛”與“實”是一種包含了繪畫的虛與實、調焦的模糊與清楚、空氣透視的遠與近、光線的順光與逆光等所形成的綜合關系,傳統(tǒng)藝術的精神影響著中國攝影藝術不斷的創(chuàng)新,攝影藝術從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汲取藝術與思想的精髓,發(fā)展和傳承著中國藝術精神中獨特而精妙的虛實觀。

3在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對“虛實觀”的探索

攝影藝術的本質在于情感的表達,情感通過攝影作品與觀賞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在別人不在意的景物中發(fā)現(xiàn)美的詩意,于是那些美的瞬間與攝影創(chuàng)作者不期而遇?!疤摗迸c“實”這對關系在攝影中調節(jié)著畫面的意境,是攝影作品與觀賞者溝通的語言。這種語言是一種形象而具有愉悅性的交流方式,跨越了思想、文化和地域而存在,是人的本性對于美的追求。中國的藝術強調意境,講究以虛代實,運用“虛”寄予藝術作品無限的遐想和審美意味。重“實”而輕“虛”能創(chuàng)造出寫實的作品,重“虛”而輕“實”能夠創(chuàng)造出富有意味的作品。在攝影創(chuàng)作中很多時候需要更多的不是“實”而是“虛”的意味,畫面中以虛代實能為作品帶來那么一絲詩意,增加攝影作品的審美價值。在中國攝影史上“虛實”的概念很早就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創(chuàng)作之中。將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到攝影上的第一人是郎靜山先生,郎靜山先生十分注重畫面的“虛實”。郎靜山的集錦攝影,師法中國畫,重視營造意境,在形式上借鑒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表現(xiàn)方法,題材和主題意趣,多取源于古畫、詩詞,是中國繪畫風格和攝影技法的統(tǒng)一,既具有個人的藝術風格,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讓攝影作為其承載體,運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的語言,傳達出的是中國人意識中潛藏的老莊哲學思想。就如郎靜山自己所說:“我的創(chuàng)作理念很簡單,就是想把好的、美的東西拍出來,呈現(xiàn)給大家,我一直致力在攝影中找一種可以表現(xiàn)美的方法,把美的保留,不美的丟棄,于是就有了集錦的誕生?!保?]郎靜山用集錦攝影來表現(xiàn)美的事物,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通過集錦攝影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形神兼?zhèn)涞靡栽佻F(xiàn),讓虛無縹緲的想象更接近真實之景。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郎靜山一味模仿、拼湊古人的意象,沒有藝術創(chuàng)造的意義。且不論有無藝術創(chuàng)造的意義,就郎靜山大師對于發(fā)揚傳統(tǒng)藝術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個藝術工作者深思。郎靜山的攝影作品中以攝影影調為媒介,僅用黑、白、灰三色,通過氣韻生動的黑白意蘊描繪出豐富多姿的山水畫意之美,通過“虛實”的穿插將山、水、霧、樹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郎靜山大師將中國繪畫的思想與畫意融入攝影創(chuàng)作之中,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了運用中國藝術的民族性語言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之先河。在其創(chuàng)造的藝術作品中總是充滿了濃厚的道家思想,清新淡雅、與世無爭、超凡脫塵的思想境界貫穿于作品之中,用“大虛”給人以無限遐想,制造出隱逸無為的道家風骨?!疤搶嵪嗌钡乃枷脒\用在攝影藝術中能更直觀的表達出中國人的審美傾向與審美價值。通過虛實的融合烘托出畫面的層次感,表現(xiàn)大好河山和人與自然的關系。虛實觀的把握可以說是攝影藝術作品中非常關鍵的部分,在“虛實”中不斷組合變化形成一種有意味的形式,美就通過這樣的形式被表現(xiàn)出來。中國近現(xiàn)代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美是延續(xù)了千年的畫意之美,是集中華民族之精髓的藝術精神。其實追根溯源就是一種以“虛”帶“實”的老莊之道,經(jīng)過攝影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形成了中國攝影藝術的獨特魅力。

4結論

中國攝影藝術對于虛實觀的研究從未間斷過,中國畫的虛實觀與意境一直影響著歷代攝影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們,他們對于自己攝影作品中畫面的“虛實”尤為講究。攝影創(chuàng)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解讀與創(chuàng)新讓攝影作品呈現(xiàn)出豐富多樣的藝術特色,畫面的變化之中反應出中國藝術對“道”的推崇??v觀攝影藝術的發(fā)展,攝影創(chuàng)作者們對道家提倡的“以虛代實,虛實統(tǒng)一”的概念十分重視。無論是作品還是作品的名稱都體現(xiàn)出作者對“有”與“無”、“虛”與“實”的深刻理解??梢哉f虛實觀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進入中國攝影藝術家們的骨髓之中,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過潛意識在作品中表達出來,使作品猶如渾然天成意境幽遠。虛實觀稱得上是中國攝影藝術的靈魂,相信在以后更多的攝影作品中依舊能看到那些虛實得體、充滿意蘊的攝影藝術作品出現(xiàn)。因為這是來自古人呼喚,是中華民族的標記。相信今后會有更多層出不窮的攝影藝術作品,一定也會帶有創(chuàng)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進行深入思考的結果。虛實觀念已經(jīng)深入其骨髓之中,并得到廣泛的應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弼.樓宇烈.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M].中華書局,第1版(2008年12月)第110頁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1981年6月)第92頁

[3]劉半農(nóng).半農(nóng)影談[M].開明書店,第2版(1928年4月)第13頁

[4]靳泉.在當代文化語境下解讀郎靜山的集錦攝影[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5年03期.

作者:雷煬 單位:阿壩師范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