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簡論文學概論講義中的文學批評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簡論文學概論講義中的文學批評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簡論文學概論講義中的文學批評觀

從嚴格意義上講,老舍在論述中把“文學是什么”與“什么是文學”作同化處理,忽略了本體與功能之間的差別,但他以多年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入手談論文學相關問題,顯然是著眼實效而非糾纏于空玄說明,這也正是他有別于其他學院派理論家的地方。事實上,不同于后來長期盛行于我國學界的蘇聯(lián)模式(往往從文學的外部影響來探討文學),老舍強調(diào)“文學的責任是藝術的”,并充分肯定了西方“以藝術為起點來討論文學”的研究思路。在他看來,“藝術論永遠不會代藝術解決一切的問題,但是藝術上的主張與理論,無論是好是壞,總是可以引起對藝術的深厚趣味;足以劃分開藝術的領域,從而給予各種藝術以適當?shù)膬r值;足以為藝術的各支對美的、道德的等問題作個通體盤算的討論”。我們的文學批評之所以“沒有成為獨立的文藝”在于“中國沒有藝術論”,“自然便容易被拉去作哲學和倫理的奴仆”或淪為“道德的附屬物”或被視作“消遣品”?!霸O若以文學為藝術之一支便怎樣呢?文學便會立刻除掉道德的或任何別種不相干的東西的鬼臉而露出它的真面目”。而只有“美的,善于表情的,聰明的,眉目口鼻無一處不調(diào)和的”文學,才具有“使人欣喜”“足以感動心靈”,讓人“沉醉”的因子。據(jù)此,老舍強調(diào)感情在文學中的重要地位,強調(diào)“美”作為衡量思想、感情優(yōu)劣的主導作用(事實上,“美”在我國是沒有專論的,正統(tǒng)文論更多強調(diào)“道”,以是否“有補于世”為評判文學價值的標準)。但僅有了感情和美的因子還不夠,還需要想象加以熔鑄,因為作品中的事實不管是出于臆造還是來自真的經(jīng)驗,“它的構成必須是想象的”“……這便叫作想象的結構,想象的處置與想象的表現(xiàn)?!庇纱搜灾胂?、感情與美作為文學的特質,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有機統(tǒng)一的,具體表現(xiàn)在“感情與美是文藝的一對翅膀,想象是使它們飛起來的那點能力”。那么“文學批評以什么為裁判的條件?”自然是文學的特質。西方語言學轉向以來的文論家多用“文學性”(從形式方面入手)來區(qū)分文學與非文學,老舍憑借他個人的藝術直覺和感悟認定“文學與非文學是在乎創(chuàng)造與否”(這里的創(chuàng)造就是獨創(chuàng)的意思),即經(jīng)過想象的美而有情的創(chuàng)造物。對于創(chuàng)作主體來說,“詩人必須有滲透事物之心的心,然后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心有血的活世界”。作品則是經(jīng)過作者主體“心覺”的產(chǎn)物,老舍打比方說,“誰沒見過蘋果?為什么單單地愛看畫家的那個蘋果?看了還要看?因為那個蘋果不僅是個果子,而且是個靜的世界;蘋果之所以為蘋果,和人心中的蘋果,全表現(xiàn)在那里;它比樹上的真蘋果還多著一些生命,一些心血”。老舍還以蜜蜂與花、蜜的關系為喻來說明藝術家創(chuàng)作過程的能動性,正是藝術家在他所表現(xiàn)的材料中添加了一點東西(對于事與物的“覺得”“心覺”),才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心有血的活世界”,而這“并非某事某物的本象,是藝術家使某事某物再生再現(xiàn);事物的再生再現(xiàn)是超乎本體的,是具體的創(chuàng)造”。讀者(包括批評家)面對既定作品,則以個人鮮活的人生經(jīng)驗來審視之體悟之。由此看來,老舍是很看重藝術活動中主體的參與和表現(xiàn)的,“不止觀察事物,而且要深入事物的心中,為事物找出感情,美,與有力的表現(xiàn)來”。感情、美經(jīng)過想象的熔鑄并通過有力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在這里,老舍向我們呈現(xiàn)了這樣一幅圖景:創(chuàng)作主體“心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作用,作品由于“心覺”投入而呈現(xiàn)出獨特的風貌,讀者天生的表現(xiàn)欲使欣賞效果獲得圓滿。老舍的這些卓有洞見的描述,與其說來自理論批評家的深思,不如說浸透著他作為寫家對于創(chuàng)作與鑒賞過程的感性把握——“心覺”“表現(xiàn)欲”作為常人天生所具的基本機能,正是文學活動運行的源動力。

老舍認為“知道了文學特質,便知道怎樣認識文學了”,文學批評也“要拿這些特質作裁判的根本條件”。作為一本概論性質的課堂講義,凡事點到為止,老舍或為顯現(xiàn)某種科學性與時代感,因此莫能免俗,欲借西方學者的學說觀點來增強授課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可信度,抑或如他所言,“文學批評有許多種,我們?yōu)槭∈缕鹨?,就用莫爾頓(R.G.Moulton)的方法,將文學批評劃分為四大類:理論的批評、歸納的批評、判斷的批評與主觀的批評”。具體說來,歸納的批評通過分析文學作品來形成一個批評標準;理論的批評使人們用新眼光看新作品,具有指導作用;而判斷的批評只是在批評史上有講述的必要……分析、比較過各類批評的短長之后,老舍從中分出了哲學的批評與歷史的批評兩個元素,即“文學批評與文學批評史”,其中“批評的任務必是由檢考文學、由特別的而達到普遍的”,批評史“所記載的批評意見只是歷史上的演進”,“批評史對文學批評的重要,不在乎歷史,而是在文學方面?!睆闹胁浑y看出,老舍是反對客觀的批評與“個人借著批評來發(fā)表心中所蘊”的主觀自由的批評,肯定“那有價值的是批評的自身也成為藝術,就是當它的內(nèi)容已經(jīng)陳腐,還能使人愛讀”的批評——“判斷的批評是指出對不對多于愛不愛,對不對是以一定的法則衡量作品的自然結果,愛不愛是個人的,不管法則標準。愛不愛是批評中的事實,而主觀的批評便基于此?!崩仙嵊纱说贸觥拔乃嚤仨毰c文學特質相合”,批評一個作品須看“作者在這作品中完成了文學的目的沒有”,“建設一個文學理論必須由多少文藝作品找出文學必具的條件”,老舍指出這才是“文學的正路”,合格的批評者“必須由文藝本身為起點,因為只有文藝本身是文學特質的真正說明者”。老舍援引其他幾個歐洲學者的文學批評觀點來證明他自己的主張:“文學本身是文學特質的唯一的寄存處”——他充分肯定了阿瑙德對批評家的界定——“不但批評文學,也批評生命;他批評文藝,也批評批評者。他以為文化的意義便借求知而進于完善,求知便能分辨好壞善惡,這便是批評。因為批評的事物是‘要知道世界上所知所想過的最好的,然后介紹出去,以創(chuàng)出一個真的新的思潮’”;他稱贊王爾德的批評家必須具備“一種敏銳感受美及美所給予我們的印象的性情”的主張;更是對詹姆斯將藝術家比作“探看荒林的探險者”,批評家則是“檢查者去考察這條路”的說法大段引介。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老舍以上所引西方學者的觀點,盡管系統(tǒng)而好看,但實在缺乏深意,講來講去也只是常識性說法,而老舍由此所作的引申才真正顯示了有著人本情懷的“寫家”本人對文學與批評的獨特理解。他說,“文學家也許是寫自己的經(jīng)歷,像杜甫與Wordsworth,也許是寫一種天外飛來的幻想,像那些烏托邦的夢想者,但是無論他們寫什么,他們是給人生一種寫照與解釋……他們的哲理是用帶著血肉的人生烘托出來的……我們到了他們所設的境界中自然能體會出人生的真意義”。因此,讀者“應當站在創(chuàng)造者的地位去觀察”,才“不至于武斷……這樣,他不但只是了解文藝,他也一定要明白文藝中所含的生命是怎樣,那就是說,他必須明了人生,才能明白文藝所表現(xiàn)的是什么”。寫家老舍相信“詩只能被詩人摩撫”,“藝術家自己明白自家藝術的底細”,因此才“會寫出最有價值的批評來”,但他也承認藝術家并非事事精通,其局限性正好可以由專門的批評家來彌補。作為一個批評家,必須要“對創(chuàng)造家表同情”(“沒有同情,便不會真誠”),老舍援引Coleridge的話來佐證之——“對于青年人我必須這樣說:以缺點判斷任何作品永遠是不智慧的,第一個嘗試應當是去發(fā)現(xiàn)良美之點?!崩仙嵴J為作家的感情、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這三者怎樣的運用與調(diào)和不是個容易的事”,而“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如何,與能引起讀者的感情與否,是作者首先要注意的”。比照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對凡俗生命的關注,個體遭逢命運捉弄的無力無奈以及流露于字里行間的悲憫情懷,我們可以體會到有著多年創(chuàng)作實踐的老舍對于文學、個體、社會的深切把握。他說,作家取材“必是對于人生與自然有極深的了解與心得,他根本的必須是個藝術家”,而“社會自覺是含有重視個人的意義”,“個人之所以能引起興趣,在乎他的生命內(nèi)部的活動”,由此,“小說之所以為藝術,是使讀者自己看見,而并不告訴他怎樣去看,它從一開首便使人看清其中的人物,使他們活現(xiàn)于讀者的面前,然后一步一步使讀者完全認識他們,由認識他們而同情于他們,由同情于他們而體認人生;這是用立得起來的人物來說明人生,來解釋人生”,正合了阿瑙德的“不是說以道德的標準去批評文藝,而是以文藝和文藝時代的生活相印證”的說法,也就是避免用外在功利的評判準則來評判文學。

綜觀其創(chuàng)作生涯,老舍的《文學概論講義》中呈現(xiàn)的“文學批評”觀實際上貫穿了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或者反過來說他實踐了他的關于文學的判斷:“文藝才配稱為生命的解釋者?!薄拔膶W根本是一種有生命的東西?!薄耙孀匀慌c人生作出些有力的解釋?!薄跋耦A言家似的為千秋萬下一個真理。”從老舍的直接表述和對中外從古至今的“文學的傾向”的細致梳理中,我們不難看出老舍對于“人”的重視,對于“生命”的溫情關懷(不論是現(xiàn)實的或虛構的人物之間,還是創(chuàng)造家或批評家之間都需要真誠相待,用心去理解彼此的生命)。事實上,老舍這里講的“生命”是無法具體明晰與傳達的,此話怎講?“生命”是個別的具體的當下的,歸于個體經(jīng)驗,而每個人的境遇不同,故只能大而化之,以文學打通內(nèi)外,溝通人類共通的東西(“生活”),用普泛的人的生存狀態(tài)或人性來呈現(xiàn)“生命”的“律動”,這一點與中國傳統(tǒng)文論中的“氣”有相同之處?!拔膶W討論它自身”,也就是有著自身特質的主體“文學”如何以“生命”為節(jié)點去認識去理解作為客體的“文學”,同時作為手段的“文學”與作為對象的“文學”又是互相映現(xiàn)的——作品與讀者,生活與作品,作家與作品以及作家與批評家之間溝通、重合,貫通著經(jīng)驗的相關的“生命”聯(lián)系。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藝術源于每個人的內(nèi)心,理解個人的內(nèi)心就是理解生命);出乎其外,故能觀之(以美的本質,以物感物,構筑生命的有機整體,“使我們看到我們的光景是美好”)。真誠的同情的“生命”意識正是作為讀者的批評家批評的前提,只有深刻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表現(xiàn)在作品中的“生命”律動,用內(nèi)在的文學特質去體悟呈現(xiàn)于眼前的各類文學形態(tài),用批評家個人生命的體驗來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生命狀態(tài)以及體現(xiàn)在作品中的人物命運的起伏,批評家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價值的批評來,老舍的這一思想為我們今天如何看待批評與文學間的關系,如何建構合理的批評觀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老舍的《文學概論講義》是老舍比照中西文學史并結合自己多年創(chuàng)作實踐寫就的一本關于文學問題的系統(tǒng)性論著。盡管將文學的特質歸納為“感情、美、想象”并不新鮮、準確,但他通過對文學的創(chuàng)造、起源、風格、形式、傾向的考察,分析說明詩、散文、戲劇與小說等不同文體的特點與分別,揭示出文學源于人類“表現(xiàn)”的天性,經(jīng)過“心覺”創(chuàng)造,目的在了解和解釋生命,而這命題顯然有所出處,有著老舍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入思考的。對文學的這種主體的生長性認識,自然滲透到了老舍的批評觀——批評家個人對生命的認識與對“創(chuàng)造者”同情的統(tǒng)一。(本文作者:徐志強 單位:揚州大學文學院)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