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西方文學中中國形象的嬗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西方文學中中國形象的嬗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西方文學中中國形象的嬗變

[摘要]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促進了文學中對異域環(huán)境和人的想象,喜歡抒寫愛情的西方文學,自文藝復興以來,在中西文明交流的背景下,便開始熱衷于描寫異國戀情。隨著中西文學交流日漸頻繁,到20世紀,這類小說層出不窮,但與文藝復興時期的愛情模式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學中的中國形象是被西方話語想象出來的,中國其實是西方人不斷構建超越自我、肯定自我的一個文化他者。對此現(xiàn)象進行研究,有利于我們反思自我文化,重塑良好形象。

[關鍵詞]異國戀情小說;西方文學;中國形象;嬗變

一、歐洲男性對中國女性的狂熱追求

14世紀的歐洲因自身的落后愚昧而渴望救贖,加之當時的很多傳教士、商人從東方帶回的文明令其艷羨,西方人不自覺地將東方國家想象為異于自己的人間天堂,而中國便是其想象最多的一個東方國家,從《曼德維爾游記》《馬可•波羅游記》中可以得到最為典型的印證。因此,很多作家也帶著這種救贖的目的,去抒寫異國愛情故事,企圖從中國女性的愛情中實現(xiàn)超越自我的目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出色的宮廷詩人博雅爾多,在《熱戀中的奧蘭多》中,寫了美麗的中國契丹公主安杰麗嘉令西方很多基督教騎士與臣民神魂顛倒,被稱為“天下第一勇士”的奧蘭多也瘋狂追求她,甚至為了她經常放棄自己的職責。這個中國公主在西方人面前極富優(yōu)越感,任何西方男子都不能抓住她。之后,阿里奧斯托又在《瘋狂的奧蘭多》中[1],續(xù)寫這個故事。詩中的東方公主安杰麗嘉的美貌,使基督臣民和阿拉伯人都為之傾倒。但是,美麗的契丹公主安杰麗嘉覺得歐洲在各方面都不如東方,最為杰出勇猛的歐洲騎士也不被她放在眼里,在基督教騎士與摩爾人的戰(zhàn)爭中,她在戰(zhàn)場上發(fā)現(xiàn)了奄奄一息的摩爾人麥多羅,用神奇的東方草藥將他救活,發(fā)現(xiàn)他與歐洲富有侵略性的男性有很大不同,于是選擇與他戀愛并成婚。而且她嫌棄歐洲不好,帶著這位摩爾人由西班牙乘船回到她的“契丹”故土了??蓱z的奧蘭多自認為是最為英勇神武的騎士,也為安杰麗嘉花費了很多心血,卻沒有想到她最后竟然選擇了一個自己最為藐視的摩爾人,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被安杰麗嘉徹底拋棄之后,癡情的奧蘭多撕破自己的衣服,滿身沾著污泥,到處嚎叫,徹底變成了瘋子。這兩部作品中的白人男慕中國女性,最后被中國女性所拋棄,無疑顯示出了中國人在西方人眼中的優(yōu)越性,由此折射的那個時代———西方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方面劣于中國的事實,西方人以中國作為參照物,想要重新構建自我,超越當下的現(xiàn)實,并將拯救自我的理想寄托在中國這個文化他者的身上。因此,作品表面上的這個愛情故事,其實隱藏著西方人對中國的態(tài)度和想象。因為對自我意識形態(tài)的不滿,中國女性被美化了。中國女性最終未能接受白人男性,而是選擇了黑皮膚的摩爾人離開了歐洲,她帶著來自西方的摩爾人回到契丹故土,其中寄托著西方人渴望去人間天堂般的中國得到救贖的愿望。這個情節(jié)模式類似套話一樣,使歐洲白人與中國人之間有了很明顯的等級關系,被烏托邦化了的中國人,被西方作家賦予了救贖自我的意識形態(tài)內涵。

二、中國男性與白種女性的愛情禁忌

從19世紀開始,中國由于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等事件,給西方人留下了很多負面印象,加之西方人出于侵略或者自我肯定的目的,在文學作品中開始丑化中國形象。西方異國戀情小說的抒寫立場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其中的中國女性和男性都黯然失色,中國人與西方人的愛情在西方社會都得不到認可與成全,注定成了一段令人絕望的愛情。20世紀法國女作家杜拉斯在自己的《情人》中,寫了一段法國白人少女與中國男性的動人愛情,作品中的中國男人沒有胡須,缺乏陽剛之氣,衰弱膽小,在白人少女面前缺乏自信,事事顯得被動、卑微。小說中描述到中國情人說起話來卻像吼叫,散發(fā)著野蠻的氣息。中國人居住的環(huán)境散發(fā)著各種像是從森林中偏僻村莊發(fā)出的氣味。在西方人看來,與中國有關的一切都是與文明對立的,文中女主人公的母親認為中國情人是低劣種族,反對女兒和他在一起,當中國情人請女孩的一家吃飯時,在狼吞虎咽之后,女孩的親人從來都不會對中國情人說聲謝謝,中國情人只知道乖乖充當付款人,對于她的母親和大哥充滿了懼怕。作品中提到:“而我的情欲也必須屈從大哥的威嚴,是他否定了我的情人。每當我同時看見大哥和情人的時候,我就覺得無法忍受。在我大哥面前,他成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無恥之輩,我們的關系也成了一種應該隱瞞的羞恥。”[2]在這種白人對中國人極其蔑視和排斥的森嚴環(huán)境中,女孩覺得自己的中國情人變得可望而不可即,被社會集體想象物同化的白人少女,甚至也從未想過要和中國情人結婚。女孩的大哥身材魁梧強壯,他和自己的母親都瞧不起身體虛弱的中國人。盡管女孩與中國情人愛得刻骨銘心,但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他們不可避免地要遠離愛情禁區(qū),后來白人少女被家人帶回了法國,與中國男性分道揚鑣。很多年以后,中國情人帶著自己的妻子來到巴黎,當他給白人少女打電話時,聲音依然是顫抖的,表現(xiàn)得沒有自信、膽怯。由此可以看出,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與西方的差距依然很大,西方不再像18世紀之前那么艷羨中國,對中國的態(tài)度已經由原來的狂熱變?yōu)槠缫暳?。在杜拉斯筆下,東方中國總是被描寫成傳統(tǒng)的、農業(yè)的、附屬的,而中國人的形象也總是陰柔的、弱小膽怯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情人的財富與他皮膚的絲綢黃金氣息,其實也隱藏著強大而工業(yè)化的現(xiàn)代西方想要在經濟上征服中國的一種欲望。從這部作品可以反映出,自18世紀以后,中國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方面都在走向衰落,而西方卻日益強大起來,西方人不再需要美化中國形象來寄托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理想,也不需要通過烏托邦化的中國來進行自我救贖。相反,他們可以在中國這個他者身上來確認自我的先進,正如薩義德在《東方學》中所說:“歐洲文化通過將東方作為人甚或潛在的自我,保持自身的活力和身份?!保?]20世紀西方與中國的關系與14世紀恰好顛倒了,不同的是,14世紀西方人愛慕中國女性,中國女性不喜歡白人男性和其居住的地方,而使愛情無疾而終。但是在《情人》里,白人少女與中國男性的愛情是因種族、政治的等級關系而被禁止的。這種差異,一方面是西方的對抗文化比東方的和諧文化更具侵略性所致;另一方面,也是西方人的帝國主義意識形態(tài)導致的愛情悲劇。

三、西方男性對中國女性的拯救

薩義德在《東方學》中指出,西方人把自己的殖民心態(tài)往往會美化為對野蠻東方的拯救,西方異國戀情小說中,白人男性對中國女性的拯救,背后也隱藏著種族與政治的等級關系。中國女性對歐洲白人男性嫌棄的情節(jié)模式,在20世紀演變成了對其崇拜,歐洲男性搖身一變,成了中國女慕的對象,并且承擔了中國女性的救世主角色。美國作家賽珍珠的《群芳亭》是這一情節(jié)模式的典型代表。作品里的女主人公吳太太,在西方女權主義思潮涌入中國的“五四”時代,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女性意識不斷覺醒,與一般的封建婦女有很大區(qū)別,但是在走上獨立自主這條路上,她也迷茫,不知道怎么跨出這一步,怎么去做。當她遇到了意大利傳教士安德魯的時候,吳太太注視著他的眼神:“那目光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像是舉起來給人照亮陌生之路的燈一樣?!保?]安德魯在與吳太太的頻繁交往中,不斷啟發(fā)她的女性意識,他用自己的基督教人道主義思想感染著吳太太,也用自己幫助窮人、收養(yǎng)孤兒的慈善行為打動著吳太太,在他的影響之下,吳太太的精神得到升華,她明確了自己追求獨立自由的方向,也懂得了其真正內涵,在安德魯死后,她繼續(xù)了安德魯生前的慈善事業(yè),再次承擔責任照顧他人的時候,她內心是愉快的,因為她從安德魯身上學到了真正的愛的含義,實現(xiàn)了心靈的真正的自由和寧靜。不得不說,吳太太這個中國女性在西方傳教士安德魯面前是弱小的、迷茫的、精神境界不夠高的;安德魯在小說中,則被塑造成高大光輝的形象,不僅外表魁梧漂亮,而且還有著淵博的知識和一顆金子般的心靈,他引領著吳太太一步步飛升,拯救了這個弱小、無法開啟自由獨立之路的中國女性。西方顯然充當的是強大男性的角色,而中國是弱小女性的角色,賽珍珠在作品中毫無疑問帶著西方民族的優(yōu)越感來審視中國,將中國當成了凸顯自我優(yōu)越感的文化他者。賽珍珠筆下的中國形象一貫被認為是最接近真實中國的,因為她在中國久居近40年,對中國社會狀況和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極為了解,但是從《群芳亭》這部作品看來,她后期回到美國之后,思想也漸漸被美國社會所同化,對中國的態(tài)度帶上了明顯的主觀色彩。這種后殖民主義思想使她后期展現(xiàn)中國形象的作品不再像其《大地》三部曲那么客觀公正。

四、結語

奧蘭多與安杰麗嘉公主的愛情模式,隱含的是滯后的歐洲對先進中國的愛慕,是白種人—黃種人、落后—文明的對立關系。可以看出文藝復興時期,西方與中國的關系形態(tài)是狂熱的?!肚槿恕分械陌兹松倥c中國情人摻雜著物質企圖的悲劇愛情,其實象征的是發(fā)達的歐洲對中國的歧視和經濟掠奪欲望;隱喻著白人—黃種人、文明—野蠻的對立關系,中國人的形象和中國肖像被意識形態(tài)化了。《群芳亭》中,中國婦女吳太太與西方傳教士安德魯的愛情,則隱藏著強大西方對弱小中國的拯救模式。處于異國戀情中的中國人的地位,由最初的主動變?yōu)楸粍?,愛情模式與角色地位的轉換,也象征著中國人與西方人等級關系的變化。每一時期文學作品中的中國人形象,也象征著整個中國形象,從這些異國戀情小說中,也可以窺視到其中的中國人形象,在西方人眼中由古代的內外兼修演變?yōu)榻F(xiàn)代的膽怯卑微再到弱小。其實,古代的中國女性遠非《瘋狂的奧蘭多》中所描述的那么完美,近現(xiàn)代的中國男性也沒有《情人》中描述的那樣陰柔,《群芳亭》中所描繪的西方男性對中國女性意義非凡的拯救也是夸張的,中國人的變化更不會如此之大。因此,西方文學中的中國人形象所表現(xiàn)的并非真實的變化中的中國人,中國人形象嬗變折射出的,其實是西方人自己的欲望態(tài)度的變化。西方人其實也是在通過中國來不斷超越自我,最終達到成全自我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阿里奧斯托.瘋狂的奧蘭多[M].吳雪卿,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

[2]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M].蕭乾,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52.

[3]薩義德.東方學[M].王宇根,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6.

[4]賽珍珠.群芳亭[M].劉海平,等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121.

作者:劉佳 李娟 單位: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