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平面設計三雕開發(fā)與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徽州三雕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經歷時間的沉淀,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木雕的華麗、石雕的粗獷、磚雕的細致,都充分體現(xiàn)著徽州雕刻的藝術特征,民間習俗與傳統(tǒng)題材的交融寓意圖案的意義,則蘊藉著徽州雕刻的文化內涵。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州雕刻經歷過幾千年的歷史,仍然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教育價值,廣泛應用到平面設計中,不僅豐富了平面設計的表達形式,還間接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傳播,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潛在的再創(chuàng)造價值。本文對徽州三雕在平面設計上的開發(fā)與應用進行了探索,希望在推動平面設計的同時,對徽派文化進行宣傳,從而使大眾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心理歸屬和文化認同。
【關鍵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徽州三雕;平面設計
一、徽州三雕概述
徽州三雕出自于安徽南部地區(qū),宋、儒家文化和程朱理學、新安畫派、徽商都曾影響著徽州雕刻的發(fā)展。因徽派建筑中常使用的木、石和磚等材料鑲嵌在其中,漸漸有了木雕、石雕和磚雕工藝。后因徽商的繁榮帶動了當?shù)亟洕?、教育的發(fā)展,徽州雕刻藝人們經歷漫長歲月的洗禮并受到各種學派理念的影響,文化素養(yǎng)、精神追求、大眾審美、藝術品位也漸漸提高,徽雕的表現(xiàn)技法也迅速成長起來,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地域特色鮮明的徽派建筑風格。木雕、磚雕、石雕均為徽州地區(qū)明清建筑的裝飾性雕刻藝術,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色彩,是中華民族極為珍貴的遺產之一,能夠從構圖方式、雕刻題材、雕刻技法等方面清晰體現(xiàn)出徽州人文地域特點?;罩萑癫粌H數(shù)量眾多,而且雕刻題材廣泛,遍布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在選材、構思和制作上也處處體現(xiàn)出當時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創(chuàng)新藝術思維令人嘆為觀止,雕刻手法巧奪天工,在我國民間藝術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二、徽州三雕特有的風格特征
(一)藝術特征1.構圖方面。木雕早期藝術刻畫多借助于線條,強調對稱構圖,對稱構圖即軸對稱、中心對稱等;而均衡式構圖更講究透視變化,整體造型近大遠小,近景造型精巧,遠景造型粗略,夸大主體物的造型,凸顯畫面張力感,裝飾趣味十足;對稱式構圖相較于普通構圖而言,整體秩序感較強,以中心或水平垂直線為軸,紋樣環(huán)繞均勻分布。在徽州三雕中,木雕的構圖造型組合形式是最靈活、豐富的,因此它在三雕中居雕藝之首,總體來說需要因材施藝,因當?shù)靥厥獾牡乩憝h(huán)境生長著大量的木材,不同種類和質地的木材使得雕刻內容和構圖都不盡相同,質地堅硬細密的木材適合雕刻復雜的構圖內容,而質地疏松柔軟的木材適合粗獷簡約的構圖內容,在選材上善于巧妙利用各種不同材質,不拘一格,層次豐富,雕工精細,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文化感染力。代表作有績溪龍川的胡氏宗祠,其為三進七間磚木結構,建筑宏偉,氣度非凡。祠堂前進門廳為五峰重檐式高大門樓,就在高門樓額枋木雕中,前眼為“九獅滾球遍地錦”,后一眼則是“九龍戲珠滿天星”,均系淺、高浮雕和部分透雕刻成,場面之大,氣勢磅礴,造型精確,實為木雕藝術之精品。2.造型特征方面。因用料材質不同,雕刻特點也不盡相同。工匠們經常會選擇磚雕去刻畫人物;石雕雕刻內容則以動植物為主;而把日常見到的花鳥魚蟲、博古山石等作為木雕的主題造型,而這些造型圖案通常在生活中被賦予美好、吉祥等意義。在圖案方面有各種花的單獨紋樣、二方連續(xù)及四方連續(xù),連續(xù)圖案或者團式圖案的應用,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延綿祝福[1]。而在磚雕藝術造型中,鏤空式的藝術表現(xiàn)以及造型難度是最高的,對工匠而言,不僅要嚴格篩選造型磚的質地和細密程度,還要求有極其高超的雕刻技法,磚雕構圖除了以圓為中心形成視覺中心點以外,自由構圖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構圖方式,畫面不拘一格,靈活排布,呈現(xiàn)出花卉、植物的動感形象,這種構圖方式使得整體造型更加靈動,給人以驚喜、流暢的感覺。
(二)民俗特征民俗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大眾共同遵守的標準,既是一種思維習慣,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方式?;罩萑駜热葚S富、題材廣泛,但在內容上不是隨意選擇的,而是在注重社會意義的同時表現(xiàn)人倫性,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教育性。工匠們經常選擇儒家題材進行雕刻,使儒家學說能夠在徽雕中代代相傳,它又把審美情感和道德倫理結合起來,例如,孔融讓梨、蘇武牧羊等故事;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自古以來代表著正直、無畏、謙遜和文雅的精神,從未更改。將這些題材元素提煉出來成為一幅幅獨立的畫卷,一件件完整呈現(xiàn)的藝術品,富有表現(xiàn)力的藝術美,所傳達的道德規(guī)范足以超越時間與空間,至今仍讓孩童們感受到其中教化的意義,并從中得到啟蒙。中國各地的民俗差異很大,但在生活中對吉祥、美好的追求是一樣的,例如經常見到的花、鳥、魚、蟲以及博古山石等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主題造型,常見的有花瓶、如意、琴、扇、珠寶、靈芝、壇等。而在動物吉祥紋樣中主要是蝙蝠、瑞獸,吉祥寓意也就是福氣連連、富貴吉祥、飛黃騰達、辟邪鎮(zhèn)宅等。這體現(xiàn)了民俗文化中的整體意識,是集體參與的結果,也決定了徽雕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徽州三雕不僅向世人展示了徽州人杰地靈,也展示了徽文化的輝煌歷程,它是徽州發(fā)展的日記,能夠展示徽州建筑、徽商文化、徽文學、繪畫、版畫、風俗民情、名人軼事,在中華文化中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三、徽州三雕在平面設計中的開發(fā)與應用
第一,根據社會環(huán)境對徽州三雕風格進行優(yōu)化,合理運用到平面設計中。設計不僅是設計師的個人活動,也是社會性的活動,將社會環(huán)境歸納到設計師所要考慮的因素中。徽州三雕獨特的風格特征,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的平面創(chuàng)作的要求,如品牌形象、文創(chuàng)用品等。在滿足創(chuàng)作要求的基礎上,盡量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應用,對徽州三雕進行傳播。對三雕的構圖、造型、結構等合理進行提取、變形、應用。第二,對徽州三雕的風格特征進行提取,把對中華傳統(tǒng)美好文化的繼承,選擇具有代表性文化價值元素如動植物紋樣、故事題材等,巧妙地運用到平面設計中。徽州三雕經歷上千年的發(fā)展仍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對文化特征的選擇具有獨特性和代表性?;盏駜热葚S富,題材廣泛,但在內容的選擇上不是信手捏來,而要十分注重選材的代表性和教育性。平面設計的表達離不開故事的主題,徽雕藝術中有許多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設計師在文化特征的提取上會減輕選擇的負擔,選取接收者所認知范圍內的文化特征,再通過轉換、重構,設計元素運用到平面設計中之后,不僅起到保護徽州三雕文化,向大眾傳遞皖南特色建筑文化的作用,還大大加強了傳統(tǒng)文化感染力。[2]徽州三雕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為今后平面設計擴寬了發(fā)展的道路。第三,將徽州三雕中形式美和裝飾性充分利用到平面設計中。木雕構圖的可取性很高,這種構圖形式更加富有動感和變化性,采用均衡式構圖,凸顯造型并夸張化,充斥整個畫面的同時,富有裝飾性?;罩菔駱媹D特點遵循了中國古典傳統(tǒng)的中軸對稱式,有一定的秩序感和莊嚴感;搭配均衡式構圖,更加突出視覺重心,給人一種舉重若輕的流暢感。眾所周知,“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罩萑裰斜姸嗟募閳D案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寄托。他們習慣以花卉、植物的長勢表達其生活性;以卷云紋、水紋、植物等紋樣裝飾四周讓整個畫面表現(xiàn)出自然、活潑的美;以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連續(xù)圖案或者團式圖案的應用,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以及對祝福的延綿,給生活增添趣味性。
四、結語
徽州三雕作為皖南建筑文化中最閃亮的那顆星,不能當作束之高閣的藝術品,它的再創(chuàng)造價值不局限于此。三雕藝術的盛行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帶動了當?shù)赜∷⒅瓢嫘袠I(yè)的發(fā)展,因三雕藝人多為平民百姓,民間藝人與專業(yè)畫師達成了空前合作的熱潮。因此其藝術價值不僅僅體現(xiàn)在雕刻藝術的精湛、造型的精巧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徽派建筑中凝聚了當?shù)厝藢τ谒囆g裝飾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價值,藝術在人們內心深處的震撼和啟迪。安徽旅游業(yè)較為發(fā)達,將徽派三雕藝術中經典的藝術造型平面圖形化,并將其衍生到景區(qū)的導視系統(tǒng)、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能夠起到宣傳和繼承徽派精神的作用,也能與當?shù)芈糜螛I(yè)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同時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對徽州三雕的宣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此篇論文將徽州三雕通過保護、分析、利用、再設計等一系列的操作,進行資源整合,再把徽雕價值推廣到包裝設計、室內設計、裝飾藝術、動畫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讓更多的人看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進而對徽派三雕產生心理歸屬感和文化價值認同感,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品牌的滋養(yǎng),這種滋養(yǎng)是一種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罩莸娜袼囆g是辛勤的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出的具有幸福感和藝術感的產物,不論年月的沉淀,都會散發(fā)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魅力,帶有歲月見證的古意和身后的民間藝術色彩,帶給觀者以美的熏陶和啟迪。未來,這也將會對設計師提出更大的挑戰(zhàn),設計師需要更加關注和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解決問題,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將徽派三雕映入更多人的眼中,帶到更大更廣闊的舞臺。
參考文獻:
[1]王舒.徽州雕刻藝術特色淺析[J].美術大觀,2018,(09):84-85.
[2]李梅子.移情于物—拉祜族文化特征提取及再設計[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8.
作者:錢貝荷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