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技期刊參考文獻隱性錯誤及編校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技期刊的參考文獻錯誤是困擾編輯的一個重要問題,參考文獻的隱性錯誤更是防不勝防,直接影響著刊物的出版質(zhì)量。結(jié)合編校工作實際,本文分析了幾種參考文獻隱性錯誤實例,給出相應的編校策略,并從作者、審稿人、編輯3個角度提出改進參考文獻編校工作的對策與建議,以期助力提高科技期刊參考文獻寫作質(zhì)量和編校質(zhì)量。
關鍵詞:科技期刊;參考文獻;隱性錯誤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體現(xiàn)論文研究的背景和依據(jù),便于評判論文的學術創(chuàng)新,精簡論文篇幅,同時也給讀者提供檢索的信息[1]。國家標準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將參考文獻定義為:“對一個信息資源或其中一部分進行準確和詳細著錄的數(shù)據(jù),位于文末或文中的信息源”[2],該定義同時也對參考文獻的著錄提出了要求———準確和詳細。但在實際編輯出版中,參考文獻的著錄質(zhì)量卻不盡人意[3-5]。已有較多文獻對參考文獻著錄錯誤進行研究,如:文獻[6]針對文中和文后的參考文獻著錄,討論了文獻序號、著錄項以及著錄符號缺失和錯誤等問題;文獻[7]分析了英文參考文獻中主要責任者、書名、刊名、書籍出版項、期刊卷期號以及頁碼等著錄問題,并給出了對策和建議;文獻[8]從參考文獻著錄符號誤用、著錄項目不規(guī)范、著錄格式混用等方面,分析了參考文獻中會議論文集的著錄問題;文獻[9]分析了28種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類核心期刊2018年第1期參考文獻著錄情況,結(jié)果表明,學術期刊參考文獻著錄的不規(guī)范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專著、連續(xù)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獻、電子資源類文獻中。這些文獻基本都著眼于參考文獻著錄中的格式規(guī)范問題,屬于顯性錯誤。另外,還有一些參考文獻著錄看似正確,其實隱含著錯誤,稱為隱性錯誤。專門討論參考文獻隱性錯誤的文獻不多,文獻[10-12]討論了幾種參考文獻的隱性錯誤:欄目名錯為期刊名、改變文獻著錄語種、題名著錄不正確、卷號期號混亂、出版地與出版者不對應以及文獻的多引和漏引等。筆者在參考文獻編校實踐中還發(fā)現(xiàn)一些值得注意的參考文獻隱性錯誤,其中不乏嚴重錯誤,在此給出這些錯誤的解析以及編校中采取的策略,以利于識別和避免這些錯誤。
1隱性錯誤例析
為了與本文的參考文獻區(qū)分,本文例子中的參考文獻序號采用圈碼數(shù)字標識。
1.1政治性差錯
例1[13]正文:“……國外不少學者都進行了論證:Harrod①和Sreedevi②的研究表明……”。參考文獻:“②SREEDEVIP,HWANGW,LEIS.Anexamplar-basedapproachfortexturecompactionsyn-thesisandretrieval[J].IEEETransactionsonImagePro-cessing,2010,19(5):1307-1318.”例1中參考文獻②的著錄是正確的,經(jīng)核查,所有著錄項目均與原文一致。仔細看文獻②的作者單位,第一作者是印度人,但論文全體作者所署單位均為我國臺灣地區(qū)研究機構(gòu),在正文中將此文獻列為國外研究,顯然是嚴重的政治性錯誤。當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已成常態(tài),且研究人員國際流動頻繁,研究基金跨國跨地區(qū)資助也很常見,這導致論文的知識產(chǎn)權歸屬復雜化。一篇論文的知識產(chǎn)權可能由多個國家或組織分享;同一作者的論文,由于作者國籍、單位的變動或者基金資助情況的不同,其知識產(chǎn)權也可能歸屬不同的國家、地區(qū)或組織。因此,對于作者和編輯來說,不對照原文仔細辨析,很難斷言某篇論文是“屬于哪國的研究”。編校策略:論文中對文獻進行評述時,最好不要按照“國內(nèi)研究”和“國外研究”來分類,一般可按照時間順序或者研究的內(nèi)在邏輯來分。如確有必要區(qū)分國內(nèi)和國外研究,作者和編輯一定要高度重視,謹慎對待,仔細對照引用的文獻原文,如有拿捏不準的,可聯(lián)系文獻作者??萍计诳庉嬙诰S護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上不能麻痹大意。
1.2文獻嫁接
例2[14]王魯,王志良,楊溢.一種多agent系統(tǒng)框架與協(xié)商機制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3,30(12):380-384.例2所示的文獻,看上去參考文獻著錄的所有要素齊全、格式規(guī)范,似乎沒有問題。但通過查證發(fā)現(xiàn),文獻前半部分(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與文獻后半部分(連續(xù)出版物題名、年、卷、期、頁碼)不對應。通過文獻題名查證到的文獻如下:③王魯,王志良,楊溢.一種多agent系統(tǒng)框架與協(xié)商機制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29(3):852-855.進一步思考,文獻的后半部分是否也對應著一篇文獻?通過對文獻后半部分信息查證,得到如下文獻:④王若慧.基于免疫多Agent的協(xié)同進化模型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3,30(12):380-384.這2篇文獻研究領域相同,且在正文中是作為閱讀型文獻引用,無法判斷作者是要引用文獻③還是文獻④。經(jīng)與作者聯(lián)系,系文獻引用錯誤,并更換成另一篇正確的文獻。編校策略:要發(fā)現(xiàn)此類文獻前后嫁接的問題,可采用參考文獻自動校對軟件,或者人工逐條核查。核查后還需仔細分辨是引用文獻③還是文獻④,像此例無法分辨的情況下,必須與作者溝通,由作者核實。
1.3IEEE期刊名和論文集名詞序顛倒
例3[15]ZHUXF,SUKH,SHENDG.Matrix-similaritybasedlossfunctionandfeatureselectionforalzheimer’sdiseasediagnosis[C]//ComputerVisionandPatternRecognition(CVPR)2014IEEEConferenceon.LosAlamitos,CA:IEEEComputerSociety,2014:3089-3096.例3的文獻著錄看上去是符合規(guī)范的,但會議論文集名稱卻感覺有些奇怪。這是一篇IEEE出版的文獻,在IEEEXploreDigitalLibrary上查證之后發(fā)現(xiàn),會議論文集名應該為“2014IEEEConferenceonComputerVisionandPatternRecognition(CVPR)”。編校策略:過去IEEEXploreDigitalLibrary上的期刊名稱和論文集名稱與紙質(zhì)版不同,確實如例3這樣詞序前后顛倒,許多作者在著錄文獻時沒有修正過來,現(xiàn)在IEEEXploreDigitalLibrary上已經(jīng)全部改為正常詞序。一些作者引用二次文獻,沒有查看原文,造成如例3那樣的問題,編輯在碰到IEEE的文獻時應該注意查看期刊名和論文集名的詞序。
1.4主要責任者差錯
例4[16]沈昌祥.信息安全綜述[J].中國科學E輯:信息科學,2007,37(2):129-150.例5[17]RABANIAA,MADARIAGABJ,BOU-VIERCC,etal.Anapproachforusingiterativelearningforcontrollingthejetpenetrationdepthinabrasivewater-jetmilling[J].JournalofManufacturingProcesses,2016,22:99-107.例4初看是符合規(guī)范的參考文獻,但經(jīng)查證,實際上主要責任者不止1人,為“沈昌祥,張煥國,馮登國”。例5初看同樣是符合規(guī)范的,經(jīng)過查證,主要責任者姓氏全部存在拼寫錯誤。查到例5原文的作者為“A.Rabania,J.Madariagab,C.Bouvierc,D.Axintea”,每位作者姓氏后的上角標“a”“b”“c”是作者單位的標識,與作者單位項中的標識對應。由此可見,造成錯誤的原因是在復制原文的作者姓名時連同上角標一同復制了,且原文采用字母上角標,容易忽視錯誤。編校策略:參考文獻中主要責任者錯誤是很嚴重的錯誤,甚至會引發(fā)文獻作者維權[18]。科技期刊中獨著論文是比較少的。據(jù)研究,科技論文的合著率一般在80%~90%[19],且呈逐年增高的趨勢,如《水利學報》2010—2018年刊發(fā)論文的合著率高達96.78%[20]。編輯在碰見獨著文獻時,應該多考慮一下,是否遺漏了其他責任者。另外,一些研究者對英文參考文獻中主要責任者的著錄錯誤進行了歸納總結(jié)[21-22],編輯應注重多閱讀此類編輯學文獻,提高辨識錯誤的能力。
1.5數(shù)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OI)無法解析
例6林坤寧,馬劍,袁東星,等.海水中硝酸鹽的無閥連續(xù)流動分析[J].分析化學,2017,45(2):151-156.DOI:10.11895/j.issn.0253-3820.160790.例6中著錄的DOI號無法解析,顯示頁面不存在。為探究此例DOI解析失敗的問題,筆者通過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中文DOI網(wǎng)以及《分析化學》期刊官網(wǎng)查找相關信息,結(jié)果顯示,《分析化學》從2010年第2期開始在論文首頁頁眉下方左側(cè)著錄DOI號,至今有過3個注冊機構(gòu)———“Crossref”“ISTIC”“CNKI”,對應的DOI前綴碼分別為“10.3724”“10.11895”“10.19756”,其中DOI解析失敗情況如表1所示。編校策略:DOI在文獻檢索上具有便捷、穩(wěn)定的優(yōu)勢,GB/T7714—2015“為適應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電子資源存取路徑發(fā)展需要,以便于讀者快捷、準確地獲取電子資源,新增加了‘DOI’這一必備的著錄項目”[23]。對于非電子資源,DOI項目的著錄則不是必備的。但鑒于目前很多科技期刊都以電子資源的形式收錄于網(wǎng)絡出版平臺中,一些期刊要求在參考文獻著錄中,對DOI項目的著錄做到有則必著[24-25]。筆者在校對和審讀參考文獻時經(jīng)常碰到DOI號無法解析的情況,按照參考文獻著錄準確、詳細的原則,這時可以轉(zhuǎn)為電子資源的形式著錄。如例6可著錄為:林坤寧,馬劍,袁東星,等.海水中硝酸鹽的無閥連續(xù)流動分析[J/OL].分析化學,2017,45(2):151-156[2019-12-25].這里選擇《分析化學》官網(wǎng)的OA出版鏈接,讀者通過鏈接可以免費獲取pdf格式和html格式的全文。推薦使用期刊官網(wǎng)鏈接,是因為期刊官網(wǎng)下載論文大多免費,且一些期刊的官網(wǎng)還會采用富媒體出版的形式,為讀者提供更多論文相關的資源,這也符合參考文獻著錄的詳細原則。
2對策與建議
對參考文獻合理恰當?shù)匾靡约罢_規(guī)范地著錄,需要作者、審稿人、編輯三者共同努力來實現(xiàn),下面給出改進參考文獻編校工作的一些對策和建議。
2.1引導作者重視和熟悉參考文獻著錄
作者是論文參考文獻引用和著錄的源頭,也是首要責任人。如果從源頭上把控參考文獻的引用和著錄質(zhì)量,將大幅降低參考文獻的錯誤率。為此,大部分期刊都在投稿須知里對參考文獻著錄有詳細的要求,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筆者認為,編輯應該利用多種手段引導作者重視和熟悉參考文獻的著錄:1)利用微博、QQ、微信、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社交軟件和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向作者精準推送本刊的參考文獻著錄細則,在這些平臺上,編輯能夠與作者互動,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2)編輯可以把本刊參考文獻著錄的要求做成培訓課件或者錄制成公開課,并利用新媒體平臺提供給作者,以此來培訓作者(特別是核心作者),以提升作者參考文獻引用和著錄的水平,降低來稿中的參獻的著錄錯誤;3)編輯在對論文進行編輯加工時,應對參考文獻進行細致編修,并把帶有編修痕跡的論文反饋給作者,可以使作者清楚存在的問題,這對提升作者文獻引用和著錄的水平有明顯幫助。
2.2要求審稿人對參考文獻著錄情況作出評價
論文審稿人都是所在領域的專家,熟悉領域內(nèi)的大量經(jīng)典文獻和前沿文獻,對論文中文獻的引用錯誤和著錄準確性具有很高的審查能力。編輯應該充分利用審稿人對論文參考文獻的引用和著錄情況進行審核,在審稿單中明確要求審稿人對論文參考文獻作出評價,最好制定評價細則,給予量化評分。通過審稿,審稿人可以很大程度上找出編輯由于缺乏專業(yè)知識而未曾察覺的錯誤。
2.3提高編輯對參考文獻錯誤的辨識能力
編輯作為論文編輯出版的把關人,其工作態(tài)度和能力水平直接影響論文參考文獻著錄差錯率。筆者認為編輯提高參考文獻錯誤的辨識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幾點:1)重視參考文獻的編校工作。編輯應該認識到參考文獻的編校與論文其他部分的編校同樣重要,形成對參考文獻編校嚴格要求的自覺性,增強編輯工作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2)敢于質(zhì)疑。一些作者在引用自己的論文作為參考文獻時也往往出錯,名家大家的論文參考文獻出錯也時有發(fā)生。因此,編輯在參考文獻編校工作中對所有論文均要一視同仁,對每條文獻都要同等對待,不放過任何錯誤的“蛛絲馬跡”,要敢于質(zhì)疑,并養(yǎng)成質(zhì)疑的習慣。3)加強編輯業(yè)務學習。編輯除了對參考文獻最新國家標準爛熟于胸外,還要多閱讀相關方面編輯學文獻,吸收他人的經(jīng)驗和方法,并及時總結(jié)自己編校中碰到的問題,隨著知識的積累,不斷提高對錯誤的敏感性,練就一雙“慧眼”。4)提高文獻檢索能力。編輯對參考文獻逐條核對查證無疑是查找錯誤最好的辦法,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對本就繁重的編輯工作造成更大的壓力。編輯如熟練掌握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維普網(wǎng)、百度學術、IEEEXplore、ScienceDirect、PubMed、必應搜索等檢索工具,將大大提高參考文獻的核對效率。另外,讓作者提供參考文獻的DOI號,利用DOI號來檢索文獻會更加便捷。
3結(jié)束語
科技期刊參考文獻中的隱性差錯復雜多樣,差錯形成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給編輯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也給期刊的出版質(zhì)量造成不小的隱患。以上分析的幾種隱性差錯及提出的對策建議供作者、編輯等參考,以期能夠拋磚引玉。
作者:黃勇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