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近代教堂建筑藝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近代教堂建筑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代教堂建筑藝術論文

一、教堂建筑分布的空間特征

(-)教堂的空間分布

筆者通過對陜北地方史志的梳理總結,初步核查了陜北地區(qū)清末民國時期教堂的數量和位置,統計出清末至民國時期陜北23縣中有19縣有教堂,其中天主教堂68座,基督新教教堂18座。,在陜北地區(qū)分布較廣泛的主要是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地方史志內均無東正教的傳教記載。天主教進人陜北地區(qū)后,首先集中在陜北的北部靠近蒙古一帶的靖邊、定邊,建成的教堂共計35座,全部分布在鄉(xiāng)村,形成一級區(qū)域;在陜北的靠近晉中的懷遠、榆林、綏德、葭縣,教堂共17座,其中11個位于鄉(xiāng)村,4個位于集鎮(zhèn),2個位于縣城,以鄉(xiāng)村為主,鎮(zhèn)及縣為輔,形成二級區(qū)域;另外分布在陜北地區(qū)的榆林、中部縣、延長縣、安定縣、鄺州、洛川,教堂共12座,其中5個位于鄉(xiāng)村,5個位于縣城,2個位于集鎮(zhèn),以鄉(xiāng)村及縣城為主、集鎮(zhèn)為輔,形成了三級區(qū)域;其余分布在陜北的膚施縣、延川、安塞、宜君縣。教堂共4座,2個位于縣城,2個位于集鎮(zhèn),以縣城及集鎮(zhèn)為主,鄉(xiāng)村沒有分布,形成四級區(qū)域。陜北天主教堂景觀分布呈現北部邊緣區(qū)向傳統宗教集聚的中南部區(qū)域擴展趨勢,由此歸納出天主教在陜北的傳播空間特征為“邊緣——中心型"’在總體分布上以村和集鎮(zhèn)為主,早期由鄉(xiāng)村起源?,隨著教會勢力及教徒規(guī)模的發(fā)展,逐漸向城鎮(zhèn)擴散,這與天主教相對于基督新教的宗教歷史淵源久遠是相關的?;叫陆淘?a href="http://articshipping.com/lunwen/jzysxlw/48164.html" target="_blank">近代進人陜北地區(qū)后,首先集中在陜北的榆林及宜川縣,9座均分布在縣城;其次分布在陜北的綏德縣、懷遠縣、中部縣、府谷縣、米脂縣、清澗縣共9座,6個位于縣城,3個位于集鎮(zhèn),以縣城為主集鎮(zhèn)為輔分布。陜北基督新教教堂集中在傳統宗教的核心區(qū)域,由此歸納出基督新教在陜北的傳播空間特征為“中心型”,在總體分布上,以鎮(zhèn)和縣為主,在發(fā)展分布上形成了直接在縣和集鎮(zhèn)之間“跳躍式”的演進方式。

(二)基督宗教文化的擴散

陜西是我國東西部過渡地區(qū)的省域,陜北長久形成了粗礦敦厚中又見細膩生動的陜北文化。陜北民’間傳統的宗教信仰,經過了其區(qū)域過渡融合特征的長期沉淀,近代時期主要集中在陜北的中南部地區(qū),民間宗教信仰呈現出了多元化的天地神靈崇拜狀況。③代表西方文化的基督宗教在清末民初進人陜北地區(qū)后,與當地的傳統文化相碰撞,為了避免信仰沖突,基督宗教首先選擇陜北的北部與內蒙古、山西相鄰省的交界地區(qū)。清末民初,陜北的北部地區(qū)相對陜北中南部地區(qū)生產力低下,傳統宗教信仰意識較薄弱,基督宗教教會通過購買土地等生產資料的方式發(fā)展教民’在生存與信仰之間,百姓選擇加人基督宗教,使得北部地區(qū)教民迅速增加。隨著基督宗教在陜北的發(fā)展及擴散,逐步傳播到中南部地區(qū),由于該地區(qū)是傳統宗教信仰的核心區(qū)域,因此教民發(fā)展緩慢,教堂數量較少,這與表1和表2的統計數據相符。陜北地區(qū)的基督宗教文化與傳統宗教文化之間顯現出“多交錯,少重疊”的擴散分布特征。

二、教堂的建筑特征

民國后期由于社會動蕩,陜北的基督宗教教堂建筑受到嚴重的破壞。據陜西省檔案館民國二十五年的檔案以及當時陜北地區(qū)各府呈報的教堂調査表?數據,在民國二十五年基督宗教堂僅存15座,其中天主教堂8座,基督新教教堂7座。在作者數次對陜北區(qū)域的實地調研中,近代時期建造的陜北基督宗教教堂建筑目前僅存5座,而其余的近代時期教堂已經不復存在?,F存的陜北近代時期的教堂,從建筑群選址布局看,呈現出沿山體及河道走勢布局,符合當地窯洞建筑依山就勢的原則,教堂朝向基本坐北朝南,據教堂在整個建筑群體位置不同,分為教堂位于建筑群中軸線,如佳縣譚家坪教堂;教堂位于建筑群一側,如延安橋兒溝教堂。從營造結構看,教堂建筑以磚石拱結構為主,磚木梁柱結構為輔,拱結構又分為兩種:其中一種采用了西式的梁柱拱券結構,另一種采用了地域特色的窯洞拱形結構,兩種結構相比,相同之處在于均采用了拱形曲線型結構,不同之處在于西式梁柱拱券結構較窯洞拱形結構,營造的內部空間更幽深多變。陜北延安橋兒溝教堂和甘谷驛教堂采用了西式梁柱磚石拱券結構,佳縣譚家坪教堂則采用了地域特色的石拱窯結構,榆林基督新教老教堂為磚木梁柱結構。在建筑風格上,現存的陜北近代教堂有羅馬風式、哥特式、中西結合式三種。的延安橋兒溝教堂為羅馬式風格所示的甘谷驛教堂和圖所示的原榆林天主教堂為哥特式風格,的榆林基督新教老教堂和的佳縣譚家坪教堂為中西結合式風格。教堂建筑采用羅馬風式或哥特式顯示出了西式教堂的建筑風格,表明西方建筑手法在陜北基督宗教建筑景觀上存在的烙印。陜北基督宗教教堂的建筑材料以當地石材和青磚為主,這些當地的材料形成了土黃色及青灰色為主的建筑色彩,這兩種色調與當地窯洞建筑的基調一致,構成了陜北基督宗教建筑的基調特色。

三、教堂的藝術特征

(—)宗教儀式

宗教活動通過宗教儀式增強神圣意象,進人宗教境界。宗教儀式中采用空間、音樂等手法營造神圣氣氛,祭壇和唱詩班成為最直接的營造方式。祭壇是基督宗教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空間,7JC平標高一般高于地平面,屋頂最好為圓形,象征“天”’祭壇供奉基督教信物及神像,表達對上帝的敬意。在祭壇設置上,延安橋兒溝教堂的中廳北端為祭壇’高出室內地平1米,兩側設臺階。祭壇上方覆蓋著拱形屋頂,祭壇的墻壁有壁柱及內凹的圣龕,可放置圣像。延安甘谷驛教堂的中廳北端為半圓形祭壇,覆蓋著圓形穹頂’弧形祭壇墻面有6個尖券高窗’使圣壇光線明亮。處理唱詩班是表達基督宗教音樂的重要形式,唱詩班的設置強化了教堂的神秘效果。延安橋兒溝教堂的唱詩班位于南端入口的二層柱廊’柱廊高4.46米’柱廊下有四個六邊形柱子支撐。置身教堂大廳時’高處傳來的聲音與突出的祭壇渾然融為一體,靈肉在此升華為宗教精神,使建筑空間和宗教行為完美統一。

(二)美術及雕刻藝術

剪紙是陜北特有的民間美術,將其裝飾在教堂的室內,表現基督宗教藝術地方化的特點。佳縣譚家坪教堂的墻壁及窗戶貼滿了基督象征和基督故事的剪紙,營造了鄉(xiāng)土氣息的基督宗教藝術氣氛。陜北基督宗教建筑中大量使用磚雕及石雕,在保持西方風格的基礎上融合了陜北當地傳統的雕刻藝術。磚雕主要集中在門、窗以及圣壇裝飾,石雕集中在柱式。橋兒溝教堂圣壇的磚雕,既有基督宗教特有的裝飾植物葡萄,又有傳統的梅、蘭、菊、荷等植物式樣。甘谷驛教堂的外立面,對稱的假尖券窗雕刻遒勁有力的龍與十字架的圖案。西方基督宗教教堂中常用到柱式,柱式分為基座、柱身及柱頭,柱頭是雕刻的重點。陜北基督宗教教堂的內柱繼承這一特點,柱子的基座多為四邊形和六邊形,柱身的比例不如西方柱式的考究,但柱頭的雕刻裝飾獨具一格。延安橋兒溝教堂內部柱頭不但刻有西式的卷草圖案,還雕有蓮花、牡丹、祥云等裝飾圖案。石雕的技法秉承陜北地域文化特點’顯示出粗礦、大氣、質樸、厚重的氣息。陜北基督宗教藝術在宗教儀式中保留了西方基督宗教藝術特有的祭壇及唱詩班,在剪紙、雕刻中大膽將十字架、天使、和平鴿與蓮花、祥云、龍、梅蘭竹菊等圖案混合運用,呈現出基督宗教藝術與陜北傳統的民間藝術及佛教藝術融合的趨勢。

作者:王莉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