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邵元沖的教育思想探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邵元沖的教育思想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邵元沖的教育思想探索

摘要:邵元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關心國家安危,矢志教育救國。他提出的民族教育,時代教育與公平教育的思想,不僅對當時的教育界產生重大影響,也對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他被孫中山稱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其教育思想深受孫中山的影響,在孫中山逝世后,繼承并發(fā)展了孫中山的教育思想,對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

關鍵詞:教育思想;智識能力;民族教育;女子教育

在近代教育史上,有許許多多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過突出貢獻,學界多從著名歷史人物著手進行研究,卻很少有人關注默默為教育事業(yè)奉獻的人,邵元沖就是其中的代表,其教育思想豐富卻鮮有人研究。目前學界關于邵元沖的研究非常有限,時培霞的《邵元沖的政治思想及其實踐》(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在探討邵元沖的政治思想時涉及邵元沖的民族教育思想,張健將邵元沖與其夫人張默君合傳,對其生平及主要活動予以簡要介紹。時培霞在《邵元沖民生主義思想探析》一文中在論述農業(yè)、工業(yè)生產中,提到了智識和教育對生產建設的作用。已有的少量的學術研究成果也多多從政治方面對邵元沖的思想、與孫中山、的關系及他在杭州執(zhí)政時期的實踐進行的研究,對于邵元沖教育思想進行專門研究幾乎是個空白。當前學術界的關注度與他在國民黨中的影響力極不相稱。關于邵元沖的教育思想,時培霞的碩士論文《邵元沖的政治思想及其實踐》中在第二章邵元沖的民族主義思想這一部分提到了教育政策與救亡圖存,主要闡述了邵元沖民族教育思想;時培霞在《邵元沖民生主義思想探析》一文中在論述農業(yè)、工業(yè)生產中,提到了智識和教育對生產建設的作用?,F(xiàn)有的研究只是邵元沖教育思想研究的冰山一角,他的教育思想極其豐富,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且對當下中國教育的發(fā)展仍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邵元沖教育思想的形成

邵元沖(1888年-1936年),字翼如,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早年畢業(yè)于浙江高等學校。邵元沖兒時聰明好學,酷愛史地,從五歲進私塾到浙江高等學校畢業(yè)前,已廣泛習讀《千字文》《世說新語》,《史紀》《明夷待訪錄》《漢書》、民報、醒獅日報等,涉獵廣泛,積累頗深。邵元沖廣交教育界賢士,與蔡元培、徐錫麟、秋瑾、蔣夢麟等人關系甚佳,“先生先既已與蔡元培、徐錫麟、秋瑾諸志士善,因得遍交俊杰某國之士”[1],這成為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外部來源。1919年踏出國門,赴歐美留學,周歷英、法、意、德、俄等國,曾先后進入美國威斯康新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博覽群書,潛心研讀西學,對西方的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尤為關注。國外求學的經歷開闊了邵元沖的視野,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國外教育經驗。歸國后其地位急速上升,官至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地位顯赫。身居高位,依然不忘救國,邵元沖認為要想中華民族富強起來就必須發(fā)展教育,遂于1925年在滬主持設立中山學院,并親任院長。是年出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青年部長,管理學生運動,活動于各大高校,將其豐富的教育思想付諸于國民教育的實踐之中。1927年5月,任杭州市市長一職,隨后其妻也被任命為浙江省教育局長,與妻共同整頓教育,“上任三月杭州市政為之一新”[2]。1930年任考試委員會委員長一職,主持構建和改革考試制度,成為教育及其他領域選拔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方式。邵元沖的教育思想深受孫中山的影響,他跟隨孫中山奔走于革命事業(yè)前線多年,為宣傳國民黨的指導思想,在國內外創(chuàng)辦多種報刊,長期擔任孫中山的機要秘書,也是孫中山遺囑的證明人之一,其教育思想深受孫中山教育思想的影響。

二、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意義

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從廣義或者學理上講來,教育的意義很復雜,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但是我們很單純地用淺近的意思去解說,教育就是使一般人能夠適合他個人與國家民族生存的條件,因為要維持個人的生存,所以教育就給予個人生存所需要的智識與能力,同時每一個人也都有責任來維持發(fā)展國家民族的生存,所以教育又給與每人或大多數(shù)人對于國家民族生存所需要的智識和能力。邵元沖認為教育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各個人的智識能力,最終的目的為求扶植國家民族的生存與繁榮”[3]74個人通過接受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從而提升整個國家的實力。邵元沖看到國家落后,社會混亂的狀況,十分痛心,他認為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要使國家富強起來就必須發(fā)展教育?!耙粋€國家民族,如果不從教育方面有切實的方案,一定的步驟,去做基本建設的工作,在任何環(huán)境之下,都不能使國家社會有清明之望?!盵4]74-75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增強國家的實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國民生存的能力。邵元沖認為:“教育的重要意義是要注重人生教育,也就是要注重一般人能夠生存的教育?!盵5]教育的對象是人,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正常的生存,有尊嚴的生存。教育可以改變這一現(xiàn)狀,受教育者通過接受教育使自身的知識、能力、品行得到提高,從而擺脫對他人的依賴,最終實現(xiàn)自我價值。在考試院考選委員會的演講中,邵元沖提出“教育就是表示得到一種學問知識和技能,不但要明瞭,而且要能夠融化;不但要懂得人家的學問智識和技能,而且要育成自己本身獨有的學問智識和技能?!盵6]這是他對教育意義的解讀,由此觀之,不僅強調學的方面,而且還在學之后的效果做出了標準的規(guī)定,就是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術要能夠融會貫通,變?yōu)樽约旱闹R和技術,才稱之為教育,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意義。

(二)教育的目的

1.分層培養(yǎng),惠及大眾從教育的路徑來看,邵元沖認為教育方針,有兩條路徑,一方面在求其普遍,一方面在求其高深。這兩條路徑分別有著不同的教育目的?!捌胀ń逃康脑诎l(fā)展中材以下的人,使他們的智識能力得有增進,以幫助國家社會的生產,高深教育,目的在發(fā)展有專門智能的人,使他們得連其巧思,展其宏材,為社會經濟文化,作很大很有力的推進者?!盵7]一個國家和民族,要達到發(fā)揚光大的目的,其最大的原則,就是要使大多數(shù)都能盡他們最大的能力,繼續(xù)擔負最有效的工作。能夠做到如此,社會上的生產才能得到發(fā)展;社會的經濟才能使其充實;社會的文化也可以獲得進步。2.學有所用,改良社會邵元沖認為人是不能脫離社會組織和實際生活的,所以教育的目的還在于“能夠幫助改良現(xiàn)在社會的環(huán)境,能夠糾正現(xiàn)在社會不良的情況,來造成和改進將來社會的進步和繁榮。這樣才使一切學科不涉空虛,能夠切于人民的實際生活?!盵8]教育使人們增加科學文化知識,而這種知識不是虛無縹緲的,是前人經驗與規(guī)律的總結,必須切于實際,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學的目的在于用,通過理論的教化和訓育,使人掌握真正的生存本領,從而達到所用即所學,所學為所用的效果。3.物質豐富,精神充實邵元沖指出教育的目的還在于使國民既在物質知識上有極大豐富,又在精神知識上得到充實,物質知識和精神知識對國民個體發(fā)展而言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八越逃哪康?,不光是求物質上的知識,并且要求精神上的知識,我們要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對國家應該怎樣效力,才能夠鼓勵志氣,奮發(fā)有為,這種志氣不是一時的客氣或血氣,而是要堅忍卓絕,繼續(xù)不懈,所向無前的,這樣有一點知識就有一點用處,這種國民的教育就是現(xiàn)在我們所需要的?!盵9]當前,在教育領域存在嚴重偏重物質知識的教育,而忽視精神知識的教育的現(xiàn)象,這是不合理的。物質知識豐富,精神知識匱乏,將導致人人為己,國民個體孤立存在,分際明顯,雖個體得到發(fā)展和滿足,然整個社會或民族猶如一盤散沙,沒有凝聚力和向心力。4.知行合一,塑造人格邵元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知的方面,要使人得到有用的智能,助社會的進步和人群的福利;而行的方面,就要運用合作互助的原則,和分工的方法,把一切學術技能,各求專精,互相助益?!盵10]2他認為教育能使有能力的人進步;草率魯莽的人變得精細,并進一步提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利用人為的工作去彌補天然的不足,從而“制勝天然,利用天然”。[10]3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離不開有能力,有智識的國民,教育是增加國民智識和能力的良好的渠道,通過教育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從而為民族的建設和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三)教育的內容

1.弘揚愛國精神,倡導民族教育1926年,中華教育改進社舉行年會,曾通過關于教育宗旨案的決議,其內容為:“中國現(xiàn)實教育,以養(yǎng)成愛國國民為宗旨,其要點如下:注重本國文化,以發(fā)揮民族精神;實施軍事教育以養(yǎng)成健全人格;酌施國恥教育,以培養(yǎng)愛國志操;促進科學教育,以培養(yǎng)基本知識?!盵11]這是20世紀20-30年代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yè)的初步探索。邵元沖看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民族教育,使國民認識自己對民族的責任和對國家的責任,從而增強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倡導民族教育,第一,要加強倫理教育。所謂倫理教育就是引導國民養(yǎng)成合理的人與人的情感關系,使全體國民一心一意,互幫互助,以謀社會共同發(fā)展。在國民政府紀念周演講中邵元沖提出倫理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倡導倫理教育,需在全社會弘揚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品質,培育國民健全的志氣,養(yǎng)成國民組織的能力。其次,國家須推行歷史教育。他認為“從這些歷史事實的教訓才可以培養(yǎng)起民族精神,大家認識承前啟后的責任”[9]。通過歷史教育,國民可以認識民族的形成與發(fā)展歷程,了解本民族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并產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最后,要進行地理教育。他指出:“地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告訴我們自己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與實況。”[9]在國府紀念周演講臺上,邵元沖力數(shù)列強對我國侵略侵占我國領土的事實事件,強調對國民進行地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說“所以我們覺得地理教育,不但需要多少人去深刻研究,而且要普遍灌輸?shù)揭话銍瘢勾蠹叶加邢喈數(shù)牡乩沓WR。”[9]實施普遍的地理教育,以強化國民對地理的概念,國土的保護和防范意識,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2.緊隨社會潮流,把握時代教育邵元沖認為教育事業(yè)的建設要與時代環(huán)境相適應。他提出:“教育的責任一方面在發(fā)展固有的思想和知能;一方面在適應社會的潮流,灌輸社會的常識。從前中國教書先生在識字后在作文專從書本上找生活,不問社會潮流。不講社會趨勢,這種教育便造成了迂儒。但他們還自夸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12]97邵元沖在教育上不僅重視對人固有智能的開發(fā),還強調教育要與時展相結合,發(fā)展適應社會的潮流的教育?!敖逃鲞M人的知識能力,發(fā)揮人的固有的智能,同時也就是要使教育與政治、社會有密切聯(lián)絡的關系,適應于時展的需要”[13]141?!拔覀儸F(xiàn)在要講教育要用時代進化的方法來發(fā)展和養(yǎng)成他們在智德體三育并進外不可不注意到時代的需要?!盵12]99因此,在制定教育方針與政策時要著眼于社會發(fā)展的實際,使教育宗旨與時代環(huán)境相適應,與社會需求相契合,培養(yǎng)出社會迫切需要的人才。3.不分男女貴賤,強調公平教育邵元沖認為“教育的責任不但對于天才的人,要盡量發(fā)展他的天才,就是智識能力不足,甚至殘廢的人,也要教育他一部分的智能,擔負一部分的工作,不至于完全依賴他人的維持去生存。”[13]143通過接受教育,提高智識能力,從而來彌補個體不足之處,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邵元沖提出:“無論教育程度的高低,受教育所得智識能力的多少,總要減少廢人,減少依賴的人,使各個人的時間盡量利用,個人都有相當能力的表現(xiàn),這樣一個社會中間,多數(shù)人都有智識能力的表現(xiàn),當然一切事業(yè)上都發(fā)生很大的效能。”[13]143-144受教育者通過接受不同的適合自身的教育,一方面可以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使他人從被依賴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能夠更有效地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推動社會的進步。接受過西方教育思想洗禮的邵元沖看到人們在觀念上還存在著濃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還很低下,要想改變這種落后的觀念就要從教育上著手,他認為女子平等地接受教育是其平等的享有權力的前提,是實現(xiàn)女子權力平等的跟本。

三、結語

邵元沖的教育思想是時代的產物,他的思想中處處都能閃耀出救國的光芒,作為一個高層人物,他對國家和社會的觀察是宏觀的,是全面的,無論是對兒童的教育,青年人的教育,還是女子教育,其根本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拯救國家,建設國家。民族教育是其教育思想中最顯著的特點,他深入剖析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點,結合中外教育的歷史經驗,為中華民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出治理之策。邵元沖從1906年就跟隨孫中山獻身革命事業(yè),在革命生涯中長期擔任孫中山的機要秘書,其教育思想深受孫中山教育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平民教育,三民主義教育的理念更是孫中山教育思想的延續(xù)。雖然由于意外英年早逝,但在孫中山去世之后,主持建立中山學院,在擔任考宣委員會委員長期間,構建新的考試制度,訓政時期,頻繁出現(xiàn)在大學校園的講臺,這些為民族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所做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王仰清,許映湖.邵元沖日記(1924-193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07.

[2]張健,著.志同道合[A]//邵元沖.張默君夫婦傳.[M].臺灣:近代中國出版社,1984,08.

[3]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印.邵元沖先生文集(下冊)[M].臺北:中華印刷廠,1983:74.

[4]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印.邵元沖先生文集(下冊)[M].臺北:中華印刷廠,1983:74-75.

[5]邵元沖.時代教育與人生教育-在北平師范大學講[N].建國月刊(上海),1933,9(2).

[6]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印.邵元沖先生文集(中冊)[M].臺北:中華印刷廠,1983:221.

[7]邵元沖.國家的任務與人民的需要[N].建國月刊(上海),1931,5(2).

[8]邵元沖.教育與三民主義(續(xù)):在考試院考試委員會講[N].黨義教育通訊,1931,3:1-5.

[9]邵元沖.民族教育的要點,建立心理建設激勵奮發(fā),邵元沖昨在國府之報告[N].中央日報,1934-04-24.

[10]邵元沖.社會的改造與教育的運用[N].建國月刊(上海),1931,5(1):2.

[11]于述勝.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7卷民國時期(公元1912-1949年)[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07.68.

[12]邵元沖.邵元沖先生演講集(第一輯)[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10:97.

[13]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印.邵元沖先生文集(下冊)[M].臺北:中華印刷廠,1983-06-30.

作者:陳夢夢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文章閱讀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