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歷史德育教育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歷史德育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歷史德育教育分析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毙抡n程改革對德育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即“以德育為核心,強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新課程要求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學生思想品質的陣地。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大張旗鼓地貫徹德育教育方針。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說每門學科各有特色,但我認為歷史學科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性和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歷史教材把古今中外許多驚心動魄的事件、生動形象的人物展現在我們面前,通過課堂學習,學生們感悟到了美好與光明,也認識了丑惡與黑暗,對于指導人生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我認為,

首先應該系統(tǒng)地開發(fā)中國史和世界史中的德育素材,這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歷史教材中蘊含豐富的德育素材,但也廣泛地分布于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就影響了歷史課教學德育功能的充分發(fā)揮。因此我們應該對歷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進行系統(tǒng)地歸納整理,分類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民族危難史教育、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各民族團結統(tǒng)一教育等。中國的古代史是一部光輝燦爛的歷史,中國古代先進的農業(yè)、手工業(yè)、科學技術、絢麗的文化等都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收集中國古代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文學、藝術、建筑等方面的世界之最,感受古代中國強盛時期的風采。學生在學習或查找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我國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給世界帶來的重大變化,理解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先進、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從而形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精神。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時也是一部抗爭史,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把兩條線索結合在一起。自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國土淪喪、主權喪失,中國人民生活在貧困和屈辱中。

再通過有關的影視資料,讓學生為中國的屢戰(zhàn)屢敗而痛心,為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而憤慨,并主動思考、探究中國被動挨打的原因,理解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生產力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從而進一步理解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更加堅定了我們支持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對改革開放政策的信心。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停止過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從鴉片戰(zhàn)爭的屈辱到抗日戰(zhàn)爭的雪恥,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轉機,學生對這段歷史的認識,會轉化成內在的意志力,為今后學習生活中克服各種困難,正確對待挫折,提供強大動力。在利用好中國史德育素材的同時,我們還應合理開發(fā)世界歷史的德育素材。通過學習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到科技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飛躍發(fā)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引導學生對比同一時期中外的社會狀況,理解中國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從而形成全球化觀念,走科教興國之路。

其次,利用研究性學習開展以歷史名人為主題的研究活動,通過此項活動,幫助學生完成從單純的歷史知識學習到道德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轉變。歷史也是教人做人的一門學科。通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學習,學生可以逐漸體驗其中蘊含的做人道理。比如忍辱負重完成史學巨著的司馬遷;高瞻遠矚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肩負重任帶領中國共產黨奮斗二十八年、締造新中國的;堅持真理、為科學殉道的布魯諾等等。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系統(tǒng)組織這些人物的材料,加深了認識,自然而然地從內心激發(fā)出強烈的道德情感,并深刻領悟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這種道德情感就化為了學生的行為習慣。

第三,以課堂教育為基礎,引導中學生形成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歷史給人以啟示的作用,啟發(fā)中學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進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秦始皇暴政亡國,文景休養(yǎng)生息強國;岳飛精忠報國千古傳頌,秦檜投降賣國遺臭萬年;鄧世昌視死如歸彰顯民族氣節(jié),慈禧軟弱妥協陷中華民族于水火。通過對比學習,讓中學生認識到如果不把個人理想與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而是沉迷網吧、吃喝玩樂,那么人的一生就失去了意義。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學生才會下定決心,克服萬難,自覺抵制不良思想誘惑,實現人生的價值。

此外,我們還要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借典型事例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面對當前三聚氰胺、地溝油等食品安全問題,面對扶不起的倒地老人問題,不少人驚呼中國的社會道德已經滑坡30年。作為歷史教學與研究工作者,我們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優(yōu)勢,加強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浩然正氣。總之,我們要以新課程改革為發(fā)展契機,更新觀念,大膽探索德育教育在歷史課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為思想道德建設和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做出應有的貢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